励志电影无手老师的观后感范文
无手老师观后感精选7篇

无手老师观后感精选7篇《无手老师》这部电影由张海涛执导,付冰、王一涵等主演,这是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号召大家学习残疾模范教师马复兴的事迹,学习他三十年如一日,投身于教育工作。
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无手老师观后感精选7篇。
1作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马复兴是当之无愧的。
虽然命运夺去了他的双手,但他却用心中的那双手去拥抱生活,去重塑生活,他不仅不是一个废人,而且靠自身的努力回报了母亲,回报了社会,实现了人生的理想价值,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这是多少双手健全的人都做不到的。
而今在实现民族伟大的复兴梦——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时常会将爱岗敬业挂在嘴边,爱岗敬业不是夸夸其谈,尽心尽职也不是纸上谈兵,梦想不是那一瞬间的智慧与激情,它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懈与执着的行动力来体现。
我非常有幸观赏了这部无手老师,影片不同于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浓稠到甜蜜的心心灵鸡汤,他的拍摄手法朴实,有时土到掉渣,但却最接近真实,非常值得一看。
2电影中的马复兴是感动中国的人物,他的故事让人动容,而他的精神更值得思索,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不认输不服气敢担当有责任。
马复兴幼年时因意外失去了双手,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长年累月用断臂夹住笔练习写字。
他没有双手,字却写得工整,画画得漂亮;他没有双手,却用小小的黑板让农村的孩子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马复兴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农村教师的伟大形象,也是对最美乡村教师最好的诠释。
3“老师就是学生的标杆,这标杆立得有多高,学生的目光就能看得多。
”从无手老师马复兴常说的这句话中就能看见他对“教师”二字的诠释。
尽管他没有手,但他的追求和我们一样,甚至更高!30多年在三尺讲台上的辛勤耕耘,谱写的是大爱的华章,他就是新时代精神的典范。
梦想不是一瞬间的智慧与激情,而应该是不懈与执着的实践。
无手老师马复兴再一次激起我心中的斗志,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用最平和的心去帮助孩子实现心中的梦,实现自己的教育梦!4三尺讲台,三寸粉笔,铸就的是三千桃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出的是教师一生的追求。
无手老师电影观后感

无手老师电影观后感《无手老师》是张海涛执导,付冰、王一涵、潘睿倩主演的励志剧情片。
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无手老师电影观后感,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电影《无手老师》观后感【1】无手老师三尺讲台,三寸粉笔,铸就的是三千桃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出的是教师一生的追求。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缔造出一个个梦想与情怀的奇迹。
看完这部电影时,一股莫名的力量涌入我的心头,就像那大海里的浪花,一个接着一个涌进我的脑海,顿时,脑海里一片空白,慢慢地从心底冉起一股暖流,你的身影或许永远也挥之不去。
我知道这是一个属于你的真实故事,因为导演并没有多用华丽而炫目的手法来修饰。
朴实而沉稳的“角色”也略显生涩,甚至可以说无任何“表演的天分”。
是啊,谁又是人生舞台上天生的“演说家”呢?我没有离开,而是在泪眼婆娑间与你共同历经了一回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厚德载物的精神境遇。
究竟是什么,让你在逆境中如此的坚强不屈,保全身心?是信仰!是你那坚守的信仰——“做祖国有用的人”,让你成为强者,让你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痛苦,让你历经重重矛盾与纠结,仍能在梦想的路上扬帆远航。
你没有双手,却写得一手工整好字;你没有双手,却画得一手精湛好画;你没有双手,却给贫苦的孩子们描绘出一幅美好蓝图;你没有双手,却给孩子们插上了希望的翅膀。
是你,让他们懂得知识的可贵、学会展翅高飞的本领,想要去做祖国有用的人。
你常常会将那一句:“无手的人一定比有手的人做得更好”挂在嘴边。
这是你前进的方向也是动力,更是一种强烈地奉献意识与事业心,无手并不等同于无为,奋进路上,你那艰难的身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感染与激励着更多有手之人要敢于承担起时代赋于我们的责任,敢于承担、乐于奉献,只有这样,才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价值、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同事、亲友的信任与尊重。
而今,在实现民族伟大的复兴梦------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时常会将爱岗敬业挂在嘴边。
精选电影《无手老师》观后感精彩范文5篇

【作文大全】电影无手老师观后感精彩范文【一】三尺讲台,三寸粉笔,铸就的是三千桃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出的是教师一生的追求。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缔造出一个个梦想与情怀的奇迹。
看完这部电影时,一股莫名的力量涌入我的心头,就像那大海里的浪花,一个接着一个涌进我的脑海,顿时,脑海里一片空白,慢慢地从心底冉起一股暖流,你的身影或许永远也挥之不去。
我知道这是一个属于你的真实故事,因为导演并没有多用华美而炫目的手法来修饰。
朴实而沉稳的“角色〞也略显生涩,甚至可以说无任何“表演的天分〞。
是啊,谁又是人生舞台上天生的“演说家〞呢我没有离开,而是在泪眼婆娑间与你共同历经了一回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厚德载物的精神境遇。
究竟是什么,让你在逆境中如此的坚强不屈,保全身心是信仰!是你那坚守的信仰——“做祖国有用的人〞,让你成为强者,让你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痛苦,让你历经重重矛盾与纠结,仍能在梦想的路上扬帆远航。
你没有双手,却写得一手工整好字;你没有双手,却画得一手精湛好画;你没有双手,却给贫苦的孩子们描绘出一幅美好蓝图;你没有双手,却给孩子们插上了希望的翅膀。
是你,让他们懂得知识的可贵、学会展翅高飞的本领,想要去做祖国有用的人。
“无手的人一定比有手的人做得更好〞挂在嘴你常常会将那一句:边。
这是你前进的方向也是动力,更是一种强烈地奉献意识与事业心,无手并不等同于无为,奋进路上,你那艰难的身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感染与鼓励着更多有手之人要敢于承当起时代赋于我们的责任,敢于承当、乐于奉献,只有这样,才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价值、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同事、亲友的信任与尊重。
而今,在实现民族伟大的复兴梦------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时常会将爱岗敬业挂在嘴边。
爱岗敬业不是夸夸其谈、尽心尽职也不是纸上谈兵,梦想不是那一瞬间的智慧与激情,它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懈与执着的行动力来实现。
这时候,我想起了音乐大师贝多芬、想起著名作家张海迪…….雨果曾经说过,人在逆境里比在顺境里更能坚强不屈,遭厄运时比交好运时更容易全身心。
《无手老师》电影观后有感

《无手老师》电影观后有感《无手老师》电影观后有感1《无手老师》根据青海省湟中县小学教师马复兴的感人事迹拍摄的。
影片讲述了马复兴小时候因为一次大火造成双手截肢,从此成了无手的人,在孩童时被小朋友取笑,欺负;高考时,成绩全班第一的他却被班主任告知,不能填报志愿!理由是就是考上大学,将来也没有单位接收!因此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也让马复兴的生活希望破灭了,一个无手的人在大山中,在土地上他能干什么,他实在不知道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想轻生,去自杀,被及时救起。
只能到山中放羊!村支书找到他,缺一个代课老师,问他是否愿意,他因为无手犹豫,村支书又加以诱导:以后可以转正的哦!马复兴的心活了,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积极准备,临行前,妈妈嘱咐他:我们无手要强过那些有手的!多么朴实的话语,也是母亲的殷殷希望!马复兴来到学校,校长把他带到班级,学生们、村民们都很好奇,不知无手的他怎么写字?只见他两手抱着粉笔写下了自己的简介,又告诉学生这一节是美术课,接着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只振翅高飞的山鹰!这征服了学生也征服了村民!也再一次腾飞了自己的希望!教学中他经常听其它老师的课,因此结识了同是老师的妻子,收获了爱情。
山村的家长并不重视孩子上学,他们觉得孩子出去打工,一个月能挣上千元,而在学校里还要交学费!不仅生活贫穷,理念也极其落后!马复兴一个个去找回失学儿童,还要无偿为他们垫上学费,买学习用品,每个月的工资都花在了学生身上,一心为学生着想!他告诉学生,只有学习知识,才能走出大山,得到更好的工作!影片并没有过多的铺陈,而是选取几个事例,以生动细致的情节和特定视角讲述他与学生间的深情厚谊,让我们感悟出什么是真诚奉献,因此改变了山村孩子的命运!他也收获了美丽的人生:被评为奥运火炬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作为一个教育者,要用自己的理念让孩子们上学,要用自己的工资维持学生上学,要改变村民们现实的生存观念!在当今的物质社会是多么难能可贵!令人敬。
无手老师观后感作文2021年5篇

无手老师观后感作文2021年5篇无手老师观后感作文2021年大全(1)《无手教师》是根据“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称号获得者马复兴的真人真事改编的一部电影。
马复兴是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小学教师。
1958年的深冬,马复兴降生在下麻尔村一个普通的回族农家。
不幸的是,他诞生四个月后的一天,在火炕上爬动玩耍的他,不幸掉进了嗤嗤燃烧的炕洞里。
由于没有及时发现,他的两只手被烧焦了,还有后背、胸部……从此,马复兴失去了双手。
很巧合的是我工作的前十年是在甘肃的临夏,甘肃临夏和青海湟中从地理区划上讲都属于河湟地区,有着相近的民族构成、自然风貌和文化,所以,对马复兴工作的地方应该有更深的了解。
电影首先感动我们的当然是马复兴这个人。
马复兴首先是一个朴实的人,这种朴实,首要地当然是来自于马复兴这个人,与其他正常人相比,马复兴没有手,他是个残疾人,这种残疾让他有了不一样的经历,体味了更多的人情冷暖,其次来自于他所成长的这个环境,在青海湟水流域,多民族杂居,主要有回族、藏族、保安族,当地以花儿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这一方贫瘠、高寒的土地,滋养了他朴实的居民。
剧中的马复兴也好,村支书也好,乡上的书记也好,还有村里的乡亲也好,甚至于石灰厂的不可一世的老板也好,其实都是这方土地上卑微的生命,这种卑微最是能打动人。
然而电影毕竟是电影,需要在影视的角度审视。
但如果从影视的角度去审视的话,这部影片其实很难算一部优秀的影片。
首先,故事不是好故事,整个电影下来,所选取的故事并不具有一个明确的主线索,各个故事之间是散的,聚合得并不好,给人感觉就像是小学生作文一样,整个故事并不能够打动人。
其次,从演员的演技上看,演技也是不合格的,好多镜头都给人一种小学生背诵课文的感觉,不是在演戏,而是在背台词。
再次,服装道具方面似乎也不合格。
马复兴头上戴的帽子和戴法,以及小学翻新落成仪式上赵玉华头上所带的纱,都不合适,道具师还需要再下点功夫才行。
最后,剧中的语言,那一声一声的普通话念出来的“尕娃”和老校长纯正地道的地方音之间,产生的那种强烈的对比,对一个会用纯正地方音说“尕娃”的人来说,听起来真的很不是滋味。
《无手老师》观后感600字五篇

《无手老师》观后感600字五篇《无手老师》是根据青海省下麻尔村小学回族教师马复兴的感人事迹拍摄的。
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无手老师》观后感600字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无手老师》观后感600字五篇(一)周三,全校的老师一起去看了《无手老师》这部电影。
听名字,我以为是很煽情的电影,催泪弹的那种,故事本身确实很感人,电影却没有有很煽情的拍摄手法,而是比较写实地讲述了这个故事。
主人公是失去双手的高中生,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无法继续上大学又失去劳动力基本就是丧失了生活的所有希望。
可以想见,他在村庄里受到了多少冷言冷语和异样的眼神,甚至不是没有考虑过结束自己的生命。
能当一个代课老师其实是很偶然的机遇,他拼命练习抓住了这个机会,也是给自己一个继续活下去的动力。
我简直无法想象他到底是怎么克服那些困难的,电影中只是呈现了他练习双手写字全部是鲜血的画面,背后是多少个默默流血的日日夜夜。
这种不放弃的精神和为了一个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是现在的人们很缺乏的东西。
或许正是这种带着点傻气的坚持,才让他成为一个不平凡的老师。
因为这种坚持,他在第一次上课时就用粉笔字板书镇住了调皮的学生;因为这种坚持,他千方百计地劝服家长不让孩子辍学,拿出微薄的薪水帮学生垫付学费;因为这种坚持,他冒着暴雨冲进简陋的校舍去抢救书本和课桌,还被砸伤了脑袋;因为这种坚持,他终于在很多年后走进大学的报告厅,写下了我今天上了大学。
电影没有为了煽情而煽情,时不时还能逗笑观众,可是我们还是会为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动,佩服这样一个无手老师。
他的故事不需要刻意渲染苦难的背景,因为他一定是一个内心强大有积极人生态度的人。
看看他遇到的苦难,再看看我们平时遇到的困难,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呢。
《无手老师》观后感600字五篇(二)《无手老师》是一部具有温暖情怀和励志功能的电影。
它以我省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学校教师马复兴为生活原型,真实地反映了马复兴在双手残缺的情况下,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在贫困山区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动人事迹。
《无手老师》观后感(精选4篇)

《无手老师》观后感(精选4篇)《无手老师》观后感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
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无手老师》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手老师》观后感1电影“无手老师”根据马复兴的故事改编,真实讲述了马复兴由一名残疾少年成长为一名优秀乡村教师的人生经历。
这位自幼失去双手却勤奋好学、身残志坚的下麻尔村小学教师,用他的坚韧执着和对孩子们的无私大爱,献身教育事业三十多年,被誉为最美乡村老师。
马老师的几个情感片段使得主人公的银幕形象丰满真实。
主人公马复兴和赵玉花第一次在花会上邂遇,马复兴和赵玉花新婚之夜的那一段调笑对白,马复兴在赵玉花转正后的发脾气闹离婚和后来的和解复合,还有面对那位爱慕他的女同事冒失的表白而惊慌失措,虽然都是点到即止,却也很好的表现了主人公干净的灵魂和真挚善良的情感。
影片的重点,还是在讲述马复兴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
马复兴初上讲台的第一堂课就圈粉了所有的孩子,消除了人们对其能力的疑虑;为帮助贫困学生,他为孩子们买纸笔买书包买鞋子,花光工资还常在供销社赊账;为了劝回辍学的孩子,马老师挨家挨户的动员,四处奔走,受尽屈辱和误解;为了查看校舍的安危,他在大雨之夜险些丢了性命。
马复兴的事迹其实也发生我们身边,只是不那么典型,或许更平凡一些。
马老师资助贫困学生,为孩子们买笔纸和买书包的片段,让我想起了代过我一个学期初中化学课的王老师,王老师大约跟主人公差不多年龄吧,那一次我因缴不起3块钱的学费,被校长挡在了大门外几天,是王老师为我垫付了学费才得以重返教室,王老师其实长我并没有几岁,做代课老师也只有很短暂的时间,可惜我竟没能再见面道声谢啊。
由赵玉花老师民办转正与故事主人公闹矛盾离婚的一场戏,忽然想起我的舅舅,一个先后做了十七年民办教师却没有转正的老人,年轻时为了他教书育人的理想也没少跟舅妈吵过,白天教书备课,早晚田间劳作,早早地佝偻了腰背,如今八十多岁仍在乡下务农的老舅,当每个月领到那三百多块钱的民办特补时的知足和自豪,常令我心生隐痛和愧意。
电影无手老师300字观后感7篇

电影无手老师300字观后感7篇电影无手老师300字观后感1周三,全校的老师一起去看了《无手老师》这部电影.听名字,我以为是很煽情的电影,催泪弹的那种,故事本身确实很感人,电影却没有有很煽情的拍摄手法,而是比较写实地讲述了这个故事.主人公是失去双手的高中生,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无法继续上大学又失去劳动力基本就是丧失了生活的所有希望.可以想见,他在村庄里受到了多少冷言冷语和异样的眼神,甚至不是没有考虑过结束自己的生命.能当一个代课老师其实是很偶然的机遇,他拼命练习抓住了这个机会,也是给自己一个继续活下去的动力.我简直无法想象他到底是怎么克服那些困难的,电影中只是呈现了他练习双手写字全部是鲜血的画面,背后是多少个默默流血的日日夜夜.这种不放弃的精神和为了一个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是现在的人们很缺乏的东西.或许正是这种带着点傻气的坚持,才让他成为一个不平凡的老师.因为这种坚持,他在第一次上课时就用粉笔字板书镇住了调皮的学生;因为这种坚持,他千方百计地劝服家长不让孩子辍学,拿出微薄的薪水帮学生垫付学费;因为这种坚持,他冒着暴雨冲进简陋的校舍去抢救书本和课桌,还被砸伤了脑袋;因为这种坚持,他终于在很多年后走进大学的报告厅,写下了我今天上了大学.电影没有为了煽情而煽情,时不时还能逗笑观众,可是我们还是会为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动,佩服这样一个无手老师.他的故事不需要刻意渲染苦难的背景,因为他一定是一个内心强大有积极人生态度的人.看看他遇到的苦难,再看看我们平时遇到的困难,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呢.电影无手老师300字观后感2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电影《无手老师》,出发点应该是希望我们老师学习马复兴三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的教育信念,以及〝历经沧桑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的超越精神.不知为何,我不太愿意将这部影片单纯地与〝苦难〞.〝励志〞.〝无私〞等字眼划上等号.这部影片并没有向我们投来无数个〝催泪弹〞,但看完后,却让人陷入了沉思.我一直觉得马复兴是幸福的,除了失去了双手,上帝为他关上了一扇门,却又为他打开了好几扇窗.就像他最终在获奖感言地时候说的:我有三个愿望,第一个,能够像正常的孩子在学校里念书;第二个,我能正常地工作;第三个,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这三个愿望都实现了,不但能正常念书,还是班上的佼佼者,不但能正常地工作,还从代课老师转了正,不但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还娶了个漂亮的老婆,生了两个懂事的女儿……最后,还有一个当火炬手的大惊喜从天而降,你说,他是不是很幸福?有时候,我们反观自己,如果按照他一样的三个愿望,我们是不是早就超额完成了,但扪心自问,我们会感到幸福吗?都在完美与不完美中挣扎,都在贪念这个世界给我们的还不够多.电影无手老师300字观后感3《无手老师》是一部具有温暖情怀和励志功能的电影.它以我省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学校教师马复兴为生活原型,真实地反映了马复兴在双手残缺的.情况下,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在贫困山区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动人事迹.它讲述了一个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以马复兴的实践告诉观众:在命运之神没有特别眷顾你的时候,在你遭受了这样那样的挫折和打击之后,依靠执著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你的人生依然可以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同时,《无手老师》又讲述了一个山区教师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故事.在展示他们艰难生存境遇的同时,更着力表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让学生〝一个也不能少〞的坚定信念,为观众提供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部影片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既是对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也是对〝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的生动诠释.在娱乐节目风行的今天,在我们的孩子争相观看《哈里·波特》.《钢铁侠》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看《无手老师》这样的电影,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用一种情节剧的方式演绎真人真事,无疑是有些难度的.可喜的是,影片《无手老师》的编导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捕捉到了马复兴内在的精神气质和对家乡.对学生的大爱情怀.如果说,朴实及其朴实之中所蕴涵的坚韧.执著.自强不息是马复兴最主要的性格特征,那么,与马复兴的性格相适应,影片《无手老师》所采用的讲述方式,同样也是朴实.沉稳.或许,在编导看来,任何影像技巧都是多余的,只能用最朴实无华的镜头语言,才能表现马复兴平凡中的不凡.普通中的崇高.为此,影片采用了纪实化的叙事方式,不去刻意讲述一个跌宕起伏.充满悬念的故事,而是注重于把励志一类的主流价值观念,转化为富有质感的情节和细节,转化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视听画面;它不主张演员一味地表演,而是让他们和真实的环境.真实的人物完全融为一体.它采用了非职业演员出镜.实地拍摄.自然照明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追求影片真实感人的艺术效果.通过这些努力,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便是一部不生硬.不张扬.不说教的主旋律电影,其中的人物可信可亲可敬,故事如在你的身边发生.为了演好这部影片,演员认真阅读剧本,主动到马复兴的家乡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多次走访马复兴所在的学校,与下麻尔村的村民.马复兴的同事.学生密切交流,认真观察马复兴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从而把人物内在的情怀.境界及其人性内涵都较好地表达了出来.对于英模人物片来说,观众对人物的兴趣和热情,绝不仅仅是人物外在的行为动作,而是从人物经历中所体现出的人性内涵和人文内涵.在这一点上,《无手老师》的追求和努力是值得称道的.这部影片,以张海涛等本土艺术家作为创作团队的核心.本土艺术家拥有了解青海.熟悉青海的优势,他们在青海的文艺创作.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承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我衷心地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像《无手老师》的拍摄一样,继续以具体的作品.项目为依托,下大气力培养本土作家艺术家,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使他们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哪怕他们一时还经验不足,但假以时日,他们一定可以成熟起来,一定可以担当重任.电影.电视是遗憾的艺术,《无手老师》同样也有一些不足.譬如说,剧中穿插的那一段〝花儿〞演唱,就显得长了一些;个别地方,也还不是十分贴近生活,而多少显露出一些表演的痕迹.但是,瑕不掩瑜,就总体而言,《无手老师》应该说是一部既有思想内涵又有艺术创新的成功之作,是我省近年来影视剧创作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电影无手老师300字观后感4《无手老师》这部电影应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方式是这部电影成败的重要成分之一,几经思考觉得采用套层结构的方式非常适合这部影片的表现内容.因为这是一个有近三十年跨度的影视作品,由一个演员来扮演我觉得太假,所以在这部影片中,我将起用三个不同年龄的马复兴扮演者,这样就可以让故事在过去和现实中来回穿梭,非常自如地接近观众和人物之间的距离.因此,我觉得剧作家不管是对场景.人物和心态的描写,就其语言的叙事和驾驭能力都是比较准确的,本片情节急缓有序,张弛有度,虽单一而零化,虽纷杂而博兼,但该剧故事的统一组合性还是较为合理,画外再运以感人的自叙和镜头画面的结合,确实令人有血在腾.泪在流.气在发的感慨.凡是较为成功的电影剧作无不都是各具匠心,妙用刀笔,形形色色,各有千秋.然而,毫无瑕疵的样板式的电影剧作模式是没有的,一成不变的导演创作与拍摄方法也是不存在的.情节的设置从电影《无手老师》剧作的分析中我们也看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情节闪回,而闪回的篇幅都很重要,应该说采用套层结构对表现这部电影而言是合适的.最大的益处就是可以把时空打乱,然后根据不同的节奏需要有选择地编织该片情绪高潮.并可以把过去和现在,梦想和现实,平凡和高尚归于诗意的浪漫.而有条不紊的情节把剧中的所有人物都围绕在马复兴这个主体上打转 ,丝毫没有分离松落的迹象.从马复兴的幼年到他入学.从青年时代彷徨失落到有所精神依靠.从家庭的组建到对事业的执著,再从思想上的觉悟到实现人生光辉的几大转折上,可谓不缓不急地一路走来.主体清晰有节奏,特别是片尾的几场戏,带着伤痛追赶陶娟子,用断臂夹奥运火炬传递的场景,更给人以极大的心灵震撼和视觉冲击感.这类行业电影题材是否就应如此安排,如此设定呢?但书写百姓.书写大众.书写草根,应该是成功的叙事结构和好看的情节设置.剧本格式从《无手老师》剧作看未来影片故事应该说讲得很平实,也许这可能是未来影片成功的一个因素.当我静静地看完这部节奏缓慢的剧作时,我的心底却在蔓延着一种无名的力量.是什么能让我的心灵在平静中如此震撼?我想,大概就是影片中马复兴以及下麻尔村的孩子们处处透露的那种朴素的人文情怀吧!该影片镜头语言朴实,几乎很少用技巧.章法也较为规范,且风格别异,有创新的思维灵感;我想只要把电影的基本元素用活.用巧.用得适当,你就能在未来影片中讲出一个美丽感人的故事.小结电影《无手老师》是一部有意义价值的人文影片,毕竟马复兴是个活生生的时代典型人物.这部剧作以及未来影片的出现,不光是教育人们如何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向困难挑战,也不是纯粹反映了一个人性的高尚美德,而是道出了社会发展对文化知识的重要依赖,也反映了国家提倡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加强民族团结的正确性和必须性,更进一步表现了国家逐渐走向繁荣昌盛的时代.所以,我认为该影片应该是非常有时代主旋律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对电影《无手老师》的拍摄,并向外界宣传青海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更有理由坚信,这部影片的推出,不是要想去获什么奖项,而是对我省影视人才的实践培养和对青海文化建设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之,在未来影片中,重要的是西部电影元素的组合方式,只有剧作家和导演艺术家及摄影构想达到一致,摄影.照明.美术设计以及录音.作曲等所有主创作思想达到一致,才能找到适合这部影片最佳的组合方式.《无手老师》这部电影讲的是我们这个年代人眼中的故事,它可以不飞扬,但必须朴实;它可以不浪漫,但必须扎实,它可以被认为离今天太遥远,但必须真实美好.朴实.扎实.真实.感动是我们构筑《无手老师》这部故事片,最原始的动力;影片从孩子-少年马复兴的视角展开故事,在孩子眼中,生活永远光亮.干净.澄明......电影无手老师300字观后感5无手老师三尺讲台,三寸粉笔,铸就的是三千桃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出的是教师一生的追求.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缔造出一个个梦想与情怀的奇迹.看完这部电影时,一股莫名的力量涌入我的心头,就像那大海里的浪花,一个接着一个涌进我的脑海,顿时,脑海里一片空白,慢慢地从心底冉起一股暖流,你的身影或许永远也挥之不去.我知道这是一个属于你的真实故事,因为导演并没有多用华丽而炫目的手法来修饰.朴实而沉稳的〝角色〞也略显生涩,甚至可以说无任何〝表演的天分〞.是啊,谁又是人生舞台上天生的〝演说家〞呢?我没有离开,而是在泪眼婆娑间与你共同历经了一回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厚德载物的精神境遇.究竟是什么,让你在逆境中如此的坚强不屈,保全身心?是信仰!是你那坚守的信仰——〝做祖国有用的人〞,让你成为强者,让你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痛苦,让你历经重重矛盾与纠结,仍能在梦想的路上扬帆远航.你没有双手,却写得一手工整好字;你没有双手,却画得一手精湛好画;你没有双手,却给贫苦的孩子们描绘出一幅美好蓝图;你没有双手,却给孩子们插上了希望的翅膀.是你,让他们懂得知识的可贵.学会展翅高飞的本领,想要去做祖国有用的人.你常常会将那一句:〝无手的人一定比有手的人做得更好〞挂在嘴边.这是你前进的方向也是动力,更是一种强烈地奉献意识与事业心,无手并不等同于无为,奋进路上,你那艰难的身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感染与激励着更多有手之人要敢于承担起时代赋于我们的责任,敢于承担.乐于奉献,只有这样,才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价值.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同事.亲友的信任与尊重.而今,在实现民族伟大的复兴梦------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时常会将爱岗敬业挂在嘴边.爱岗敬业不是夸夸其谈.尽心尽职也不是纸上谈兵,梦想不是那一瞬间的智慧与激情,它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懈与执着的行动力来实现.电影无手老师300字观后感6近日,总队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观看电影故事片《无手老师》,这是总队党组进一步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丰富教育实践活动内容的又一举措.《无手老师》是根据我省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小学回族教师马复兴的感人事迹拍摄的.马复兴是一位自幼失去双手.身残志坚的乡村教师,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就是学生的标杆,这标杆立得多高,学生的目光就能看的多〞.马复兴淡泊名利.执着坚守.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了30个春秋.他没有双手,却字写得工整,画画得漂亮;他没有双手,却用小小的黑板让农村的孩子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马复兴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农村教师的伟大形象,也是对最美乡村教师最好的诠释.马复兴从小立志为社会多做贡献,以一名乡村残疾教师做到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这种平凡中所展现的伟大精神,在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无疑缔造了一个关于梦想与情怀的奇迹,他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英雄.通过观看《无手老师》,大家被马复兴老师的精神和言行所感动,纷纷表示要学习英雄.立足本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电影无手老师300字观后感7表现什么样的美学主张首先体现在题材上,表现什么生活,彰显什么人物,是文化立场的印证,我们选什么,怎样选择,是我们的文化背景和中国国情确定的.科学发展观和构筑和谐社会的战略布局,都在一点上重复,那就是以人为本,关注百姓命运,关注百姓生活,已被提到了执政第一要务的高度.基于这一点,在影视题材层面上,我们应该做到在各种题材中,尽可能以现实题材为主;在现实题材中,以平民题材为主.我们可以用快乐的作品,给观众带来欢愉;用人文关怀给观众带来心灵慰藉;但更该反映平民大众的愿望和理想,关注他们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状态.为民创作,为民立言,才是上佳境界.中国电影自有声音以来,剧本就成为首要因素,剧本是电影生产的第一环节.影视精品首先出自剧作精品.好剧本造就明星,也造就市场.只有剧本创造出好的文学人物形象,才有了好的银幕人物形象.判断一个电影的标准,或者我们追求的创作主旨,能否在影视作品中创造感人的形象.电影文学的根本就在于塑造人物形象.英国女作家罗琳创作的《哈利.波特》不仅自己获得了巨大财富,还为影视界提供了具有产业价值的文学形象-哈利.波特,打造了全球影视产业的奇迹.电影形象来自哪里?首先源于文学形态.文学形态源于哪里?源于现实生活,源于影视剧作家或电影编导对社会生活的积累和发现.银幕是洁白的,电影是有目共睹的.在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中,编导付出了多少劳动,做出了多少创造和发明,大家看得清楚.西部影视编导和剧作家,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深入实际,感触生活,以真诚的劳动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思考;鉴于此,电影《无手老师》应给人的感觉是真诚质朴的,同时又是沉重压抑的.它可能没有敲锣打鼓的欢送场面,没有虚假的口号和豪情,有的只是真真切切的百姓生活,这部电影剧作起初是对马复兴这个人物的纪实,以回忆阐述的艺术手法加工创作出来的电影作品.经过编导认真研读和分析,觉得还是给人以较为震撼和回肠荡气的感觉.剧中情节虽没有所为凶险和跌宕的趣味,但却展现了人生平凡而超越的一种向上的精神气质.这和戏剧冲突激烈,强调两个 S 悬念和惊奇叙事结构有着不同的意义区别及价值取向.电影无手老师300字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励志电影无手老师的观后感范文
励志电影无手老师的观后感范文1
周三,全校的老师一起去看了《无手老师》这部电影。
听名字,我以为是很煽情的电影,催泪弹的那种,故事本身确实很感人,电影却没有有很煽情的拍摄手法,而是比较写实地讲述了这个故事。
主人公是失去双手的高中生,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无法继续上大学又失去劳动力基本就是丧失了生活的所有希望。
可以想见,他在村庄里受到了多少冷言冷语和异样的眼神,甚至不是没有考虑过结束自己的生命。
能当一个代课老师其实是很偶然的机遇,他拼命练习抓住了这个机会,也是给自己一个继续活下去的动力。
我简直无法想象他到底是怎么克服那些困难的,电影中只是呈现了他练习双手写字全部是鲜血的画面,背后是多少个默默流血的日日夜夜。
这种不放弃的精神和为了一个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是现在的人们很缺乏的东西。
或许正是这种带着点傻气的坚持,才让他成为一个不平凡的老师。
因为这种坚持,他在第一次上课时就用粉笔字板书镇住了调皮的学生;因为这种坚持,他千方百计地劝服家长不让孩子辍学,拿出微薄的薪水帮学生垫付学费;因为这种坚持,他冒着暴雨冲进简陋的校舍去抢救书本和课
桌,还被砸伤了脑袋;因为这种坚持,他终于在很多年后走进大学的报告厅,写下了我今天上了大学。
电影没有为了煽情而煽情,时不时还能逗笑观众,可是我们还是会为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动,佩服这样一个无手老师。
他的故事不需要刻意渲染苦难的背景,因为他一定是一个内心强大有积极人生态度的人。
看看他遇到的苦难,再看看我们平时遇到的困难,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呢。
励志电影无手老师的观后感范文2
上星期六下午,学校工会组织80后年轻教师去电影院观看了电影《无手教师》。
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电影透过一组组写实的镜头,在短短的120分钟内向我们展示了残疾教师马复兴坎坷曲折、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人生经历。
坎坷曲折:出生才4个月的马复兴不幸掉入火炕,身体尤其是双手被严重烧伤,为了保住性命不得已双手被截肢。
从此这个孩子、这个家庭就陷入了坎坷的境地。
身体的残缺让他在童年时期感受到的是身体健全孩子所无法体会的生活不便、他人的冷嘲热讽、被排挤、被歧视的孤独绝望。
因为上手残疾被剥夺考大学的机会,寻找对象时他人的嫌弃,可以说马复就是伴随着挫折和血泪交织成长起来的。
自强不息:正如他的小名“尕娃”,虽然在年幼时遭遇了重大的打击,经历了种种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他凭着内心的坚强毅然顶住了重重困难。
面对小伙伴的嘲笑排斥,他决心用另一种成功证明自己的价值。
努力读书,经过无数次的痛苦练习,手肘不知磨破流血了多少次,他终于学会用手肘书写了还获得了象征荣誉的小红花。
虽然没有双手,但他却是当地学校里成绩最好的高中生。
为了消除家长学生的质疑,他用一手工整的粉笔字和熟练的粉笔画征服了学生。
为了不误人子弟,他勤奋钻研教材经常外出听课提高教学水平。
无私奉献:代课老师一个月的工资只有20多块,自己家里的经济情况比较拮据,但是当他发现学生没有学习用品的时候,他毅然动用了自己微薄的工资;发现学生因为家境艰难而辍学的时候,亲自上门做家长工作,动用自己的工资帮助学生继续求学。
为了学生,他赊欠的账单只能用下个月的工资来偿还。
俗话说,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为了学生尽心尽力,为了学生自己省吃俭用他整整坚持了30多年。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息。
教师的职业价值是什么?只是单纯的教书育人吗?教师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吗?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马复兴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马复兴老师虽然没有一双手,但是他的心中有一双手,这双无形的手让马复兴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帮助他战胜了各种挫
折,帮助他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不仅如此,这双无形的手通过他的言传身教还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伴随学生的成长变成参天大树,成为学生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富。
我相信他的学生以后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勇敢面对,因为他们的老师就是他们的模范榜样。
我期待成为拥有这双无形之手的老师!
励志电影无手老师的观后感范文3
《无手老师》是根据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小学回族教师马复兴的感人事迹拍摄的。
马复兴自幼失去双手,但他身残志坚,在人生道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难,顽强的与命运博弈,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坚持到底的行动实现了人生梦想。
他没有双手,但是字写的工整漂亮,画画的栩栩如生,他又有一双手,那是一双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手。
在农村执教30余载,马复兴辛勤耕耘、执着坚守、无私奉献、淡泊名利,谱写着大爱的华章,是新时代精神的典范。
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就是学生的标杆,这标杆立得多高,学生的目光就能看的多”。
他没有双手,却字写得工整,画画得漂亮;他没有双手,却用小小的黑板让农村的孩子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马复兴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农村教师
的伟大形象,也是对最美乡村教师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