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1 氧气的制法 课件

合集下载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课件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课件
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
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
具有氧化性。
探究 为什么燃烧的程度不一样
取另一瓶氧气,按图B的方式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 条也复燃了,且比A中 更 燃烧更旺
说明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 所以盛氧气瓶应瓶口 向 上 放置。
O2
CO2 H2O
2.氧气的化学性质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跟氧气反应)
现象
①火星四射 ②放热 ③产生黑色的固体
结论 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Fe O2
Fe3O4
操作注意事项:
①火柴的作用:引燃铁丝 ②将铁丝绕成螺旋状:
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③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
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而使 铁丝不能顺利燃烧 ④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沙: 防止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讨论】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 燃烧现象一样么?这说明了什么?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主要是 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反应 的剧烈程度取决于氧气的含 量,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 剧烈。
【小结】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
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
以支持燃烧(助燃性),
可以跟很多物质发生反
应。
非可燃性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进行观察, 提出问题: (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 味? (2)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 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 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1.氧气的物理性质
(3)鱼儿在水中能 自由生活,为什么? 市场上卖鱼的,为什 么会向鱼池里通入空 气或氧气?

氧气的制法课件-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

氧气的制法课件-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

三、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实验步骤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先把导管伸入水中,后用手握住试管,
“查”:检查装置气 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移开手后过
密性
一段时间,看到导管中会形成一段水
柱,证明气密性良好
实验步骤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高锰酸钾(或氯酸钾)药品平铺在试管底 “装”:将固体装入
部,塞紧单孔塞,还要注意在试管口放 试管
②已知LiH固体的密度为0.82 g/cm3。用锂吸收224 L(标准状况)H2,生成的LiH与被吸收的H2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
【答案】C
9A8. .实下验列c各条件组件转下。化,中从主,反一应要定开条始的件至下达气均到能平体一衡步时发实现生的组装合是置目前有固体加热制气体和固、
b.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溶液的温度;
(6)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没有将导管撤离水面就熄 灭了酒精灯。
四、催化剂 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自身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的物 质(即“一变、两不变”)叫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 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易错提示】 (1)催化剂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而是反应条件。 (2)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以加快或减慢反应
4. 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 氧气。
5. 验满方法 (1)选择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开始收集气体的最佳时
机是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时;看到有大气泡从 集气瓶口外排出时证明气体已收集满。 (2)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注意导管需伸到接近 集气瓶底部,可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看 到木条复燃则证明气体已收集满。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1第2课时 氧气的制法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1第2课时 氧气的制法

1.常用装置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装置操作简便但产生的气体量少;B装置便于加液体药品且量大但无法控制反应速 率;C与D装置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并能控制反应速率,还有利于节约药品。 2.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3)塞好带有分液漏斗(或长 颈漏斗)和导管的双孔塞;(4)向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中加过氧化氢溶液; (5)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变化。物理
二、实验室制氧气
1.反应原理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3)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2.收集方法
(1) 排水 法:因为氧气 不易 溶于水;
不与水反应 。
(2) 向上排空气
法:因为氧气的密度略
大于 空气的密度。
3.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 集气瓶内 ,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为氧气。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为什么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答案: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的压强一下子减小,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内,炸裂 试管。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1.伸入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略露出胶塞即可,否则不利于排净试管内的空气,导 致收集的气体不纯,而且不利于气体的导出。 2.装入药品后,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固定试管时,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的水回流 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4.对试管加热时要先预热,然后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以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匀而炸 裂。 5.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开始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不 纯,混有空气。 6.实验结束后,要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回试管,使试管因骤 然冷却而炸裂。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课件(共33张PPT)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课件(共33张PPT)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5、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木碳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课后作业布置】
• 1.《顶尖课课练》P11-12 第一课时
•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
液氧的助燃.wmv
{ 氧化性
剧烈氧化: 缓慢氧化:
燃烧 ﹙助燃性或支持燃烧的性质﹚
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锈蚀;食物腐烂
二、氧气的用途 看P36的图片,想想氧气的这些用途和氧气的什么
性质有关系?
到 了 西 藏 体 会 到 生 命 如 此 需 要 氧气

课堂练习
1. 某同学对一个储气桶内存放的气体探究如下:收集满两瓶气体,按下 图所示进行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发 现木条复燃,木条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更旺。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 论是: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它具有的性质是(1)__________;(2) _ _______
通常情况下,色、味、态:是

2、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应瓶口向上放在桌面上?
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
空气。
3、水中鱼儿能生存但人们时常会往鱼缸里充氧气,说明水中氧 气的溶解性是不溶于水,易溶于水,还是不易溶于水?
溶解性:氧气 溶于水。 (1L水约溶解30mL氧气)
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 色的液体,甚至 色 雪花状固体。


2.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某同学采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
下列物质中最适宜选用的是( )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共22张PPT)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共22张PPT)
•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下午9时13 分12秒下午9时13分21:13:1221.11.9
2、氧气的化学性质
①O2的检验 ——带火星的木条 ②O2与木炭、铁丝、蜡烛的反应
【实验1】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 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燃烧
点燃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C
O2
CO2
【实验3】燃烧金属铁,取一根细铁丝,一端 裹一根火柴,如图,先点燃火柴,待火柴快 燃尽时,立即把铁丝伸入氧气瓶中,请注意 在瓶底要铺一些水或细沙,观察现象。
引燃铁丝
或放少量水
防止生成的热的固体 落到瓶底,使瓶底受
热不均炸裂
现象:铁丝在氧气里剧 烈燃烧,火星四射,放 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 黑色固体。
是氧气
结论: 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瓶 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 烧。
所以,一般我们就用这个方 法来检验一瓶气体是否是氧气。
【实验2】把燃烧的木炭 慢慢的放氧气瓶中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在空气中发出红光
氧气中的现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 白光,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气体
结论:文字表达式
(3)产生浓厚白烟的是( B ) (4)生成两种物质的是( D )
A.木炭 B.红磷 C.镁带 D.石蜡
联系:它们都是氧化反应,反应中都能放出热量
区别:不同的是反应剧烈程度不同,现象 不同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助燃 性)
2、氧化性 (剧烈的 或缓慢的氧化)
探究 为什么燃烧的程度不一样
• 问题:学完氧气的性质后,为加深 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某同学设计了 如下实验,根据实验你能回答有关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课件 (共12张PPT)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课件 (共12张PPT)

氧气的用途 供给呼吸
支持燃烧
【小组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1.知道氧气主要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记住 主要的实验现象); 3.记住氧气典型的用途。
【自我检测】
1. 化学反应的程度与反应物的浓度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某实验小组各取等质量的木炭和等质量的硫分别在容积相同的 机器瓶中燃烧。记录如下:
燃烧更旺 发出白光
明亮的蓝紫 色火焰
通过A、B两组对比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
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
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D
A.木灰 B.硫磺 C.铁丝 D.红磷
3.下列物质与氧气反应所得的产物在常温下为
气体的是
A
A.碳 B.磷 C.铝 D.镁
4.我们知道食物较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就会变质,
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
A
A.氧气 B.氮气 C. 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5.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
穆朗玛峰。为解决登顶人员的呼吸困难,应
携带的物质是
B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
6.课本38页练习与实践1、2、4
【小组交流】 谈谈你对氧气认识,用化学语言进行描述。
【汇总】
1.氧气是空气成分之一 2.光合作用 3.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4.氧气的物理性质 5.氧气的化学性质 6.氧气的用途
学习方法上的有效模式
物质在自然界的存在——组成——性质—— 用途——制取
【学生观察】观察一瓶纯氧气
氧气的物理性质: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课件 (共18张PPT)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课件 (共18张PPT)
④烧时铁丝悬在集气瓶中央: 防止集气瓶壁炸裂。
⑤预先在集气瓶中留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防止生成的炽热的固体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①火焰明亮,发出白光
②放热
现象 ③集气瓶内壁有水雾
④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 无味的气体
反应文字表达式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O2
CO2 H 2O
小结
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
2.燃烧都会放热。
3.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 用氧化剂。
4.物质与氧(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火药爆炸等 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
食物的腐烂、有机肥的腐熟等 共同点: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剧烈氧化反应剧烈;速度快;常伴随发光现象
镁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 生成白色固体、产生白烟
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Mg O2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MgO
现象: 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发出白光
现象
②放热
③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 色无味的气体
缓慢氧化反应不易察觉;速度较慢;
1 .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B )
A.易溶于水 B.通常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大 C.能供呼吸 D.标准状况下能变成淡蓝色液体
2.下列反应的特征现象分别是:铁丝在氧气中燃
烧( C ),磷在空气中燃烧 ( D),碳在氧气 中燃烧( F ),硫在空气中燃烧( E ),镁在 空气中燃烧(G )。

2.1性质活泼的氧气PPT课件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完美课件

2.1性质活泼的氧气PPT课件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完美课件

4、确定实验操作步骤
检查气密性
水面 实验
熄灭酒精灯
步骤及注意事项讨论: 1、检查装置气密性
先把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再用手捂住试管壁。 2、添加药品
一横,二送,三竖直。
3、组装仪器
(1)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
(2)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 使试管炸裂。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氯气反应将其吸收; 同时氢氧化钠溶液不会和氧气反应)
通常:先除杂后干燥
进气
O2 Cl2
O2 H2O
氢氧化钠溶液
浓硫酸
二、实验室制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
知识传递: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常温下会缓慢分解产生氧气。
1、反应原理: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H2O2 MnO2 H2O + O2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当④为氯离子时,x为8。
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x
2.2 g
(33)铁和硫酸铜溶液(“曾青得铁则化为铜”):Fe+CuSO4 FeSO4+Cu(固体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湿法炼铜)
答: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
(2)解:设50 g该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x。
知识传递: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状固体,难溶于水,能加快过氧化氢的 分解速率,在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是催化剂。
催化剂:能改变(通常是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称为催化剂。 注意:过氧化氢的分解也可以使用除二氧化锰外的别的催化剂。
2、发生装置
分液漏斗的优点:
通过控制旋塞,控制液体滴加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药品
双氧水(6%的过氧化氢溶液,H2O2):无色液体 二氧化锰(MnO2): 黑色固体
2.原理
过氧化氢 H2O2
二氧化锰
水+ H2O
氧气 O2
3.仪器及装置
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4.步骤 (1)连接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药品(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3)固定装置 (4)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1.发生装置的选择: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固 固 加 热型: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 固液不加热型:选用过氧化氢制氧气装置
2.收集装置的选择:
(取决于气体的溶解性、密度、是否与水/空气反应、毒性)
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
排水法:收集气体较纯净 易于观察气体是否集满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较干燥 有毒气体不用排空气法收集
一、收集气体 1.排水法集气: 瓶中先注满水,气体从短管进,水从长管排出(短进长出)
2.排空气法集气 ①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气体从长管进,空气从短管排出
(长进短出)
②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气体从短管进,空气从长管排出 (短进长出)
氧气的制法
除尘、净化
空气
洁净的空气
加压
液态空气
降温
除CO2/H2O
升温 -196℃
氮气
升温
液氧(储存在蓝色钢瓶中) -183℃
氧气
1.药品
高锰酸钾(KMnO4):紫黑色固体(紫黑色晶体) 其溶液为紫红色 常做消毒剂
2.原理 (选用含氧元素的物质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
KMnO4
(紫黑色固体)
加热 锰酸钾 +
二、检验气体
如:检验二氧化碳,瓶中盛澄清石灰水,气体从长管通入
三、洗气除杂
如: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瓶中盛浓硫酸,气体从长管通入 除去二氧化硫气体,瓶中盛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长管通入
四、医疗输氧 瓶多少快慢, 来判断是否有氧气输出以及输出的速率
1.概念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 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的物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2.特点 一 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慢) 二不变: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化学性质不变
3.注意 (二氧1化)锰催时化过氧剂化是氢分针解对的具催化体剂反,对应其而他言的化的学,反应具就有不选一定择有性催化作用 (如2:)过氧同化一氢分化解学的催反化剂应除并了二非氧只化锰有外唯,还一有的红砖催粉、化硫剂酸铜溶液 (3)催化剂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4)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
向上排空气收集: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底部(便于排尽集气瓶内空气
4.步骤
⑥收集完气体后,先将导管撤离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回试管,炸裂试管)
4.步骤
⑥收集完气体后,先将导管撤离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回试管,炸裂试管)
5.收集方法 排水法: 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收集较纯净的气体)
K2MnO4
暗绿色固体 易溶于水
二氧化锰
MnO2
黑色固体 不溶于水
+ 氧气
O2
3.仪器及装置
4.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防止装置漏气,使收集不到气体或收集的气体不纯)
方法: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手握试管外壁,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一段时间后, 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4.步骤 ②将药品装入干燥的大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用带导管的橡皮塞赛紧试管,试管内的导管要刚露出橡 皮塞(便于气体导出)
1.药品
氯酸钾(KClO3):白色固体 二氧化锰(MnO2):黑色固体
2.原理
氯酸钾 KClO3
二氧化锰 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KCl
O2
3.仪器及装置
试管口不能放棉花,因为氯酸钾具有强氧化性, 与可燃物(棉花、纸屑等)接触,易发生爆炸
4.步骤 查、装、定、点、收、离、熄
1.装置简单,易操作 2.不用加热,安全,节约酒精 3.节约药品,可根据需要及时补充 4.分液漏斗可控制反应速率
五、测气体体积
瓶中装满水,气体从短管进入,水从长管排出,排出水的 体积即为气体体积
a
b
以下错误的是( A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
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 )
CO2
O2
CO2
O2
浓硫酸 A.干燥CO2
B.收集O2
澄清石灰水 C.检验CO2
水 D.监控气体流速
向上排空气法: 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也不与空气成分反应 (收集较干燥的气体)
6.验满方法 排水法: 若集气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时,则证明氧气已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小木条复燃, 则证明氧气已集满
7.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内,若小木条复燃, 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注意:
1. 不同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同的催化剂 2. 同一反应也可有多种催化剂,如分解过氧化氢既可以用二氧
化锰,也可以用氧化铁,只是催化效果不同
3.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4. 不可以误认为二氧化锰就是催化剂,它可以是反应物、生成物
它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只是某一反应的催化剂
5. 催化剂是反应条件 6. 催化剂不能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7. 催化剂是针对具体反应而言,不是对所有反应起作用 8. 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4.步骤 ③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4.步骤
⑤收集氧气
排水法收集: 集气瓶内先装满水(排尽瓶集气内的空气), 盖上毛玻璃片,倒扣在水槽中,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 时,开始收集(因试管内有空气,若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收 集,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在水下盖好玻璃片后取出,正放在桌面上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把导管 的一端放入水中,双手紧握锥 形瓶外壁,若观察到导管口有 气泡冒出,松开手后一段时间, 导管中会形成一段水柱, 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向长颈漏斗中 注入水至长颈漏斗下端浸没在液面以 下,形成液封,继续加水,若长颈漏 斗中液面不再下降,则说明装置气密 性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