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黄河颂》同步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2套)附答案

8.文段中有许多涵义隽永的句子,试找出其中两个,对其作一点赏析。
答案: 训练一 一. pò péngpài zī píng wǎn bǔ 澜 巅 概 篮 二.1、 奔流到海不复回 2、 黄河落天走东海 3、黄河远上白云间 4、 黄河入海流 更上一层楼 5、 长河落日圆 三. 1、 光未然,张光年,冼星海,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 2、 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热爱和赞美 四.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 炎黄子孙,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法宝 。 2、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 支流就是“巨人”身上无数条“铁的臂膀”。3、反复出现此语句,把诗歌主体部分从“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表达了黄河养育了中华 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的意思。由实到虚,步步深入。 五、1、B 2、B 3、A 训练二 (一)1、统领全诗,表现诗人站在高山远望黄河的见闻、感受。 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接成九曲连环;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西东。一泻千里 ,浩浩荡荡。 3、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D、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查无实据,事出有因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符合“简明”要求的一项是( )
A、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
B、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
C、今天晚上开年段会议,请准时参加
D、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
专题5《黄河颂》同步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系列(部编版)(解析版)

6《黄河颂》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澎湃.(pài)发源.(yuán)屏障.(zhàng)B.浊.流(zhú)流泻.(xiè)构筑.(zhù)C.哺.育(bǔ)山巅.(diān)劈.开(pī)D.体魄.(pò)宛.转(wǎn)扮.演(bàn)【答案】B【解析】考查字音的识记。
B项,浊流(zhú)-(zhuó),ACD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掀起万丈狂澜..。
(巨大的波浪)B.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城防)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雄壮、雄伟)D.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这里是比喻支流)【答案】C【解析】“气魄”这里意思应为气势。
3.下列诗句在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B.我/站在/高山之巅C.掀起/万丈狂澜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答案】D【解析】D项,朗读停顿有误。
应为: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此题注意要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分开。
4.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2)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3)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4)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答案】(1)对偶(2)比喻(3)比喻(4)反复【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
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特点。
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
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劈.开(pī)澎湃.(bài)山巅.(diān)B.浊.流(zhú)扮.演(bàn)构筑.(zhù)C.哺.育(pǔ)发源.(yuán)屏障.(zhàng)D.气魄.(pò)宛.转(wǎn)流泻.(xi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梦萦敦厚烙印摇蓝B.狂澜险峻滋长宛转C.浩荡屏嶂发源连环D.体魄挈机爱抚绽开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B.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城防)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雄壮、雄伟)D.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支流)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B.我/站在/高山之巅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D.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5.“啊!黄河!”这句在诗中反复出现,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反复出现是为了对所歌颂的对象加以强调。
B.这是诗人在“望”黄河的基础上,情不自禁地歌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C.反复出现,从不同角度赞颂黄河,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D.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6.下面的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A.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
B.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
C.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D.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7.下列各项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黄河颂》同步练习(含解析)

《黄河颂》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B.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C.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
D.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哩! 答案:B解析:分析:B项是排,其他选项是拟人。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分析。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无误的一项是()屏障.()哺.育()发扬滋.长()澎湃.()wǎn()转高山之diān()体pò()zhuó()流一xiè()万丈A.zhàng pǔzīpài宛巅魄浊泻B.zhàng bǔzī bài宛巅魄浊泻C.zhàng bǔzīpài婉巅魄浊泻D.zhàng bǔzīpài宛巅魄浊泻答案:D解析:分析:A哺:bǔ;B湃:pài;C应为:宛转。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巨大的波浪。
()②辗转。
这里指弯弯曲曲地延伸。
()③原指水势浩大,漫无边际。
也指声势浩大。
()④喂养,通过教育培养。
()A.①狂澜②宛转③浩浩荡荡④哺育B.①哺育②宛转③浩浩荡荡④狂澜C.①狂澜②浩浩荡荡③宛转④哺育D.①狂澜②宛转③哺育④浩浩荡荡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词义词语顺序为:①狂澜②宛转③浩浩荡荡④哺育。
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4.选出下列字形和注音全对的一项( )A、巅(diān)澎湃(pài)狂澜(lán)B、屏障(pín)哺育(fú)九曲连环(qiū)C、浊流婉转浩浩荡荡发扬滋长D、气势磅礴英雄气概洗星海答案:B解析:分析:B.屏:pín g;哺:bǔ;曲:qǔ。
七年级下册语文 5.黄河颂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 5.黄河颂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B.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C.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D.五千年的/古国文化【答案】B【知识点】停顿与节奏【解析】【分析】B“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的主语是“你”“是”是谓语,“中华民族的”是定语,“摇篮”是宾语,根据主谓之间、定语与中心语之间断句的原则,可以看出这句话的停顿应为“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划分朗读停顿。
在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D.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答案】D【知识点】比喻;对偶【解析】【分析】A拟人,比喻。
B对偶。
C比喻。
D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学习《黄河颂》,使我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删去“通过”或“使”) B.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诗词。
(将“有利于”和“更多人”互换位置)C.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删去“没有”)D.经冼星海谱曲后,《黄河大合唱》响彻中华大地,焕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将“焕发”改为“激发”)【答案】B【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前后不一致【解析】【分析】B这句话语序不当,应将“研究”和“了解”互换位置。
语文七年级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七年级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题及答案B.哺育(bǔ)气魄(pò) 发扬滋长(zī) C.浊流(zhuó) 宛转(wǎn) 一泄万丈(xiè)D.屏嶂(zhàng) 豪迈(mài) 伟大艰强(jiān)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B.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城防)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雄壮、雄伟)D.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支流)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D.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4. 文学常识填空。
(1)《黄河颂》选自组诗《》。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作词,谱曲。
(2)光未然,本名。
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
、家。
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语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D.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有长句。
6.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歌颂黄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1)【诗中黄河】面对滔滔黄河,唐朝诗人李白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请你再写出两句完整(含上下句)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2)【画中黄河】观察下面黄君璧的画作《飞瀑雷鸣》,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7.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8.“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9.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10.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屏障”?(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5.《黄河颂》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文句中空白处相应的词语。
黄河以她英勇的qìpò( )阻挡着外来的侵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p íng zhàng( ),是她保护着我们,给予了我们安全感。
她bǔyù( )了我们民族的文化,给予我们共同的语言。
我们是黄河的英雄儿女,应该学习她那顽强不屈的毅力,以她为bǎng yàng( )。
2.下列句子表达有误的一项是()A.为治理黄河,国家环保局已经采取了在黄河两岸植树种草的措施。
B.有人直言不讳地批评说,国内很多城市的建筑风格千篇一律。
C.贵阳市11个区县和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已实现5G 网络全覆盖。
D.地摊经济放开以来,我们小区窝在家里的人数比起放开以前减少了一倍。
3.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B.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C.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D.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C.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D.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二、课内精读5.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答:6.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的表达效果。
运答:三、课外拓展黄河一掬余光中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我们去看黄河。
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
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
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
女儿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火红的风衣牵动了河景。
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习题含答案

《黄河颂》练习一、基础知识积存与运用。
1. 选出以下加粗字读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气魄(pō) 劈成(pǐ) 宛转(wán)B.狂澜(lán) 赞歌(zàn) 发源(yuán)C.屏嶂(zàng) 浊流(zhuó) 滋长(zī)D.山颠(diān)哺育(pǔ) 澎湃(pénɡ)2. 以下各项关于文章内容的明白得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黄河颂》在文体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滔滔”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咱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份,又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滔滔”、“惊涛彭湃,掀起万丈狂澜”等句,在读者眼前展开了一幅宠大的汹涌澎湃的宏伟图画!D、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拍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
3.文学常识。
《黄河颂》选自《黄河大合唱》,它是一部大型作品,由作词,谱曲。
作品由个乐章组成,它以丰硕的,壮阔的和磅礴的,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4. 指出以下诗句运用的修辞方式。
⑴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万万条铁的臂膀。
()⑵惊涛彭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⑶咱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表率,像你一样的伟大顽强!像你一样的伟大顽强。
()⑷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5. 以下诗句朗诵停顿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它/表现出/咱们民族的精神B、我/站在/高山之巅C、掀起/万丈狂澜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6.请你至少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古诗句或俗语。
二、阅读明白得。
我站在高山之巅,在你的身旁扮演!望黄河滔滔,啊!黄河!奔向东南。
你是伟大顽强,惊涛彭湃,像一个巨人掀起万丈狂澜;出此刻亚洲平原之上,浊流宛转,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结成九曲连环;筑成咱们民族的屏障。
从昆仑山下啊!黄河!奔向黄海之边;你一泻万丈,把中原大地浩浩荡荡.劈成南北两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黄河颂》同步练习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气魄.(pò)澎湃.(pài)滋.长(zī)浊.流(zhuó) 宛.转(wǎn) 哺.育(bǔ)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山颠劈开狂谰屏嶂榜样浩浩荡荡扮演摇蓝豪迈发源英雄一泄万丈3.文学常识填空。
1939年春,著名诗人光未然(人名)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人名)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
该组诗由八个乐章组成。
《黄河颂》是其第二乐章。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D)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____。
A.黄皮肤人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人的群落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黄皮肤人的群落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人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解析:先有土地,再有人,人又创造出文化,所以选D。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我站在山顶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B.人是社会之本,人的素质如何,决定一个社会的走向,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C.写字练习进入汇川区中小学课堂,目的是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
D.河水的来源除了地下水之外,还有雨水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解析:A.成分累赘,应把“顶”或“之巅”去掉;C.成分残缺,在句末加“水平”;D.句式杂糅,删去“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6.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B)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拟人)C.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夸张、对偶)D.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比喻、拟人)(解析:B.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7.(2018·凉州区月考卷)综合性学习。
我校七年级(5)班在“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如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黄河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它是壮阔的、浑厚的、奔放的、粗犷的。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1)【探寻黄河文明】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那里有流传的历史传说,有古老的战场,这些都是黄河文明的见证。
请你跟随班级一起走近黄河文明,列举出黄河上发生过的历史史实。
(请至少列举一例)【示例】郑国渠的故事、巨鹿古战场、官渡古战场等。
(2)【传承黄河文化】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有许多成语、俗语、歌曲、古诗词都与黄河有关,请各列举一例。
成语:【示例】中流砥柱/泾渭分明俗语:跳进黄河洗不清/不到黄河不死心歌曲:《黄河颂》古诗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保护母亲河】保护黄河,人人有责,请你就保护黄河的主题拟写一份倡议书,向各位同学发出号召。
倡议书各位同学: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保护母亲河迫在眉睫,为此特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1.珍视花草树木,爱护生态环境。
2.节约水电、节约粮食、节约资源。
3.不用一次性木筷,为保护森林做贡献。
4.宣传环保,加强教育,提高全体人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母亲河将更加清澈,我们的城市将更加美丽。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缔造一个绿色家园,打造一个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世界。
×××2019年3月18日02课内精读阅读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
8.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赞美黄河哺育世代炎黄子孙的功绩。
(2)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比喻、拟人,把黄河比喻成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与上文“一泻万丈,/浩浩荡荡”相照应,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
9.歌词开头中的“望”字引领的内容是什么?把“望”字改成“看”字好不好?“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把“望”字改成“看”字不好。
“望”表示向远处看,有一种居高临下、登高望远的意境。
而“看”没有这些意思,且较口语化,与整首诗的气势不符。
10.歌词中反复出现“啊!黄河!”有什么作用?【详见本课“学法点津”】“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题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1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定”,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03拓展阅读啊,黄河母亲孩提时代,就听大人们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那气势壮怀激烈,铿锵雄浑,耳边犹如响起黄河澎湃的浪涛。
后来又听老人们常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心中窃想,黄河一定是一条非常大的河流,一定比我邻近的运河还要长,还要宽,如若不然,怎么不唱运河在咆哮呢?黄河也一定离我家很远,不然为什么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呢?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到了山西吉县。
朋友告诉我,这里离壶口瀑布不远了,劝我去看看。
我想,不就是瀑布么,有什么好看的?庐山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诺日朗瀑布,千溪万壑争风流;云台山瀑布,水落银丝绣碧潭。
黄河,以它那浑浊的面目,难道瀑流还能比得上这些地方的壮观和神奇么!怀着这种疑问和不屑,我来到了壶口。
一下车,便触到了黄河的气息。
静静的鹅卵石,静静的大山,不规则地排列在河床上,排列在蓝空中,像是守卫着黄河母亲,又像是随时接受母亲的洗礼。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一路风尘从青海高原走来,经过九九八十一曲,磨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了陕晋相交的一处峡谷。
但见两岸苍山竞秀,巍峨峥嵘,在两山夹持下,黄河那宽大的臂膀突然被聚拢起来,收束为一个拳头,仿佛砸开一个豁口,汹涌的洪流,像一条庞大的黄龙,鼓舞澎湃,奔腾呼啸,一头扎进深潭!那气势,那声色,真有万夫莫挡、千军难阻之雄;吞星衔月、遮天蔽日之概!我沿着新修的扶梯下到谷底,只见河道至此形成30多米的落差,向上仰望,一线蓝天,人如在一个巨大的壶中,显得格外渺小,飕飕凉风不寒而栗。
黄河巨浪凌空而落,撞击在石床上,又飞溅在半空中,激起一团团云雾,霏微霞雯,红黄蓝绿,斑斑驳驳,恍惚中,晴空现出道道彩虹。
水珠迸在脸上,清凉如洗,让人怀疑:这就是那浑浊的黄河水么?谷底如飞壶倒悬,真不知天公什么时候煮开了一壶沸汤,热浪冲腾,未曾饮,每个人的心扉已然升腾了,飘飘欲仙。
唯有此时,你才能真正懂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神来之笔!冲浪发出隆隆巨响,像晴天霹雳,像隆隆战鼓,又把人从梦幻中唤回人间,催人奋进,催人猛醒,如饮醍醐,一切都变得那么高昂、那么振奋、那么热烈。
此时此刻,我想,每个游人的耳旁都会无一例外地响起那首威武雄壮、荡气回肠、响遏行云的战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就在那一刻,我眼前突然冒.出了一幅幅幻影:当年的勇士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最后解放,乘着一艘艘木舟,在红旗的指引下,奋臂击波,冒着枪林弹雨,胜利登上了彼岸。
那一朵一朵闪亮的浪花,不就是流淌着的烈士们的碧血么?从谷底上来,站在高处再看河流的气势,用“势如破竹”“势不可挡”“势贯长虹”“气势磅礴”“雷霆万钧之势”等名词来形容只有逊之而无不及。
这时,我才觉得,平时看去温驯的黄河,竟是如此的粗犷,如此的奔放,如此的壮观!它似怒发冲冠,一泻千里,冲刷尽民族的耻辱,洗涤尽民族的泪水,载着中华民族的豪情,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滚滚向前!向前!啊,我此时才感悟到,为什么老百姓说“不到黄河不死心”!我爱黄河,我爱母亲!“黄河之畔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
“不到黄河不死心”,是老百姓的壮语;“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哲人的豪言。
滚滚黄河,确是中华民族豪迈性格的浓缩和精括,确是中华儿女英勇气势的体现和表达。
试问,有了这种万险不辞,一往无前的气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会远么?12.选文以“啊,黄河母亲”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对黄河母亲的敬仰之情。
13.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文章第一段先引用《黄河大合唱》里的歌词,给人一种“未见黄河,先闻其声”的感觉;然后针对歌词和老人们的话连发两问,制造悬念,引人思考,为下文的叙述做铺垫。
14.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就在那一刻,我眼前突然冒.出了一幅幅幻影。
动词“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幻影出现时的动感,富有诗意。
15.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排比,增强表达的气势,从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表现黄河的特色。
16.在文中作者对黄河的感情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先是疑问和不屑,后转变为感动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