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周边形势及大国关系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国际关系 ppt

菲律宾通过—— “海洋极限法案”把中 国的黄岩岛和南沙群 岛的部分岛礁划为所 属岛屿。 越南声称—— 对中国的西沙和南沙 群岛享有主权。 马来西亚总理兼国 防部长 巴达维 亲自 登陆— 南沙群岛的“弹丸礁” “光星仔礁”宣誓主 权。
在东海方向——
虽然中日关系整 体改善,但两国在 海上的纷争依然。 日本加强武力监 控“钓鱼岛”,还 力图拓展海洋战略 纵深,准备在“冲 之鸟岛礁”建立港 湾设施,宣示所谓 的领土主权。
南海周边的一些 国家还把美国、日 本、英国、意大利、 法国、俄罗斯等国 的石油公司请进来 力图使南海问题— —国际化。 区域外国家利益 的进入,使南沙争 议更加复杂化。
(三)、区域一体化势头强劲,各方利 益“博弈难休”
2009年我国周边区域一体化势头强劲 第15次东盟峰会,第12次东盟10+1 和 10+3 领导人会议及第4届东亚峰会,围绕应对金融 危机,气候安全等问题进行了磋商,达成多项 成果。 东盟10+3 领导人同意建立“东亚外汇储备库” 以维护本地区金融市场的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各国领导人还就共同推进东 亚共同体建设达成一致性的共识。
以上的摩擦暴露出“中美关系” 中一系列问 题
中美两国为恢复和修补两国关系 展开了各自的外交活动
中国先是宣布下轮中美战 略与经济对话将在5月底进行, 而后胡锦涛主席出席了4月 12日—13日在华盛顿召开的 “核安全峰会”,并与奥巴马 会话。 奥巴马重申“美国继续坚 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尊重中国 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中方 核心利益”。 “将谨慎处理敏感问题”, 双方并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 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达成共
内
容
提
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周边形势

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周边形势
随着今年疫情的结束,国内的社会秩序逐渐恢复正常,但是,我国周边环境却变得极为恶劣。
客观的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来没有这么严峻。
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遭受美国的打压,随即朝鲜战争爆发。
当时,虽然和所谓的“联合国军”作战,但是我们背后有当时的超级大国——苏联的鼎力相助。
印度和中国关系还算不错,东南亚的小国尚不成气候,日本还没有恢复元气。
中苏交恶时,我国同美西方关系处于蜜月期。
虽然苏联百万大军陈兵北方,但是美国对我国施以源源不断的经济、军事援助,一度想把我国拉入“北约”。
但是今年却有所不同,俄乌战争激战正酣,美日担心的俄罗斯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于是频频在南海、东海等挑衅,气氛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印度在洞朗事件中吃了大亏,想在我国忙于东部之时,乘机把麦克马洪线坐实。
南海诸国中的越南、菲律宾疯狂加强与漂亮国的军事联系。
韩国也一改在中美之间充当调停者的身份,在极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且在台湾问题上不再遮遮掩掩。
我国周边形势非常不好,敌我擦枪走火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我们普通百姓要坚信我们的党和军队,中国人民富有智慧和勇气,一定会走出迷雾,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位卑未敢忘忧国”,只是发表自己的一点浅显的理解,请各位也发表一下自己对时局的看法。
手动码字,实属不易,如有不当,敬请理解。
结合当前形势,谈我国周边安全态势及所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结合当前形势,谈我国周求和平合作是我国目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首先是大国关系进一步得到改善和提升。其次是促进与邻国发展友好关系。另外,中国在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问题上,以自己的方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机制的建立。 2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中存在着不安全因素。一方面,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另一方面,我国仍然面临着不安全的因素和潜在的威胁。
主要挑战:1美国始终对我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无论从历史、现实还是为来的角度看,美国都对我国的安全构成重大影响。美国将中国定位为“潜在的战略对手”,将其对华战略放在全球战略层面上加以谋划,采取“接触+遏制”的手段,西化、分化、弱化中国 2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面临巨大威胁。台湾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也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中国与周边相关国家存在着领土争议和海洋权益争端。 3周边地区影响我国安全的热点问题将长期存在。东北亚朝鲜半岛局势存在较大变数。东南亚东盟十国呈现出扩军态势。南亚印巴克什米尔争端依然存在。恐怖组织和反恐斗争使形势复杂。中亚“三股势力”是该地区安全稳定的主要威胁 4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出现的问题成为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能源冲突、战略通道安全、民族与宗教问题、公民的海外安全等都是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因素。
论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论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摘要:中国周边的形势相当复杂,目前来看我国基本上是稳定了我国的边境。
近年来出现的东突组织事件、南海问题、萨德系统事件等反应出我国当前周边安全形势并不乐观。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并对中国安全形势提出新的挑战。
关键词:当前中国安全安全形势局势周边安全形势是指周边国家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本国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周边安全形势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周边国家与本国的利益矛盾、对本国的政策企图、与本国密切相关的军事力量及其部署等直接影响本国安全的情况和因素。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将时有显现并对中国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
我们需要分析出这些挑战并且自觉迎接挑战。
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1.邻国众多,强邻环伺。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周边地区也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并且还多为军事强国。
一个国家邻国多少和强弱对其安全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邻国多现实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就多,强邻多面临的现实和潜在的安全挑战就大。
2.战略区位重要,大国利益交汇。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和太平洋西岸,地处东亚的中心位置。
3.多样性突出,热点矛盾集中。
我国周边的多样性突出,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各种文化、民族和宗教等聚集在我国周围。
当今世界五大热点地区:中东波斯湾、中亚、南亚次大陆、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几乎都在中国周边。
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极为复杂。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基本稳定,但是仍旧存在着各种现实的挑战和潜在的危机。
1是美国视中国为主要的潜在竞争对手。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大国,不可避免地要成为美国遏制、敌视的对象。
2中日之间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和斗争。
3.台湾局势出现重大积极变化,但是反“台独”斗争依然严峻、复杂。
今年5月6日早晨,出现了台湾海巡队扣大陆渔船并且发出子弹导致两位渔民受伤这么一件事,可以看出“台独”问题依然严峻。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国际关系_ppt

吉尔吉斯斯坦的局 势仍然动荡不安。 当前临时政权 面临挑战的问题 时——能否保持 国内的统一和现 政权的稳定,以 及对全国进行有 效的管理。
中亚各国出现“颜色革命”的后台是美国。 目的是美国要向中亚各国输出美国式的“民主、自由”。 吉尔吉斯斯坦是俄罗斯和美国较量的一个舞台 . 美国并不掩饰对吉尔吉斯斯坦反对派的支持。 早些时候美国就曾公开表示,美国要帮助吉尔吉斯斯坦推 进民主化。 为此,美国投入了巨额资金。在过去这些年里,美国拿出了 4亿美元用于吉尔吉斯斯坦改革,还拿出3亿美元资助民主化活 动。 美国的非政府组织,如欧亚基金会和索罗斯基金会,一直 活跃在吉尔吉斯斯坦。 为了这次动乱之后的议会选举,美国又花了500万美元。 吉尔吉斯斯坦是个小国,500万美元是个不小的数字。 美国对这次议会选举十分重视,但更关心的是10月的总统大 选。
二是炮舰主义
三是单边主义
我国的周边环境堪称 世界 “最复杂的环 境”。 中国不仅是被“核 武器”包围的国家。 而且是当今世界上 最引人注目的地区冲突、 宗教极端势力、 国际恐怖主义活动、 国家分裂主义活动、 毒品生产与走私等 热点问题多发生在我 国的周边地区。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把处理好 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作为“外交方针” 的重点,本着“睦邻外交”的原则, 营造了一个和平发展的良好周边环境。
南海周边的一些 国家还把美国、日 本、英国、意大利、 法国、俄罗斯等国 的石油公司请进来 力图使南海问题— —国际化。 区域外国家利益 的进入,使南沙争 议更加复杂化。
(三)、区域一体化势头强劲,各方利 益“博弈难休”
2009年我国周边区域一体化势头强劲 第15次东盟峰会,第12次东盟10+1 和 10+3 领导人会议及第4届东亚峰会,围绕应对金融 危机,气候安全等问题进行了磋商,达成多项 成果。 东盟10+3 领导人同意建立“东亚外汇储备库” 以维护本地区金融市场的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各国领导人还就共同推进东 亚共同体建设达成一致性的共识。
当前我国周边形势如何

1.当前我国周边形势如何?答:当前,我国周边形势非常严峻,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主要体现在:一、西方军事强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综合影响,大国在中国周边争夺地缘战略利益;二、周边热点地区发生突变的可能性对我国的影响,西方大国对中国周边调整与实施“民主改造”战略,激化干涉与反干涉矛盾,加剧周边动荡;三、边界和海洋权益的领土争端尚存,周边“海权”角逐升温,海洋形势日趋复杂。
各方围绕“海洋权益”与“制海权”展开较量,加紧角逐“海洋国土”、海上战略通道、海洋资源等,致使岛礁归属、专属经济区与外大陆架划分等海洋争端更趋复杂;四、周边资源与能源争夺加剧;五、中国周边地区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危害周边各国,我国同周边国家经济上相互依存关系进一步加深。
加之美国与日本共同联手许多亚洲民主国家,力图打造一个新的“亚洲北约”,以构建对中国的压倒性军事优势并且时不时的由美国操纵其它所畏的友国对中国边疆和政治进行骚扰和干预。
周边各方向多个国家与多个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荡,还有大国强权的介入与角逐,不同类型的问题相互交织,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并存,致使中国周边形势复杂而严峻,出现了“变脸”不断、“乱象”纷呈、“险象”环生的复杂局面。
周边国家政局动荡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对华政策与双边关系的调整变化;双边关系变化与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易受冲击,还有“问题国家”的政局混乱,严重影响中国及周边国家地区稳定与发展。
大国争夺激烈等其他因素催生与加剧周边动荡。
但从目前国际形势总体来看,周边动荡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有限:其一周边整体和平、稳定的大势未被打破,带有暂时与局部性质,基本上都未失控。
其二,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基本上未受干扰。
中国奉行“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睦邻、友邻、富邻”的方针,周边国家同中国一样,始终把发展同对方的双边关系作为本国外交政策的重点,所以,虽然中国周边环境动荡不安,矛盾纠葛复杂繁多,但我们仍然要抓住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讲求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中国经济,富国强民。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1、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
此后,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我国周边地区诸如朝鲜、越南、阿富汗、柬埔寨等曾经爆发过激烈的冲突,我国也曾或多或少地卷入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冲突。
近20年来,周边地区基本相安无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外,其他周边地区没有战事,阿富汗反恐战争对我国影响也微乎其微。
3、我国和周边所有邻国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我国和周边所有的陆地邻国都曾有过领土纷争。
20世纪60年代,我国先后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6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80年代以后,我国与印度和越南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90年代我国又先后与老挝、俄、哈、塔、吉5国签订了国界协定;2001年7月,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10月,俄方将银龙岛和半个黑瞎子岛移交给中国;2008年6月,中日两国经过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东海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海域选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中印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两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也不断取得突破,目前两国边境线中段的争议区域初步得到解决,为解决整个领土争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国际形势之中国周边形势分析

国际形势之中国周边形势分析第一篇:国际形势之中国周边形势分析国际形势之中国周边形势分析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总体评估2、第一、周边安全基本形势总体相对稳定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中国维护国家安全与周边稳定的能力增强了;第二,地区和平发展的基本态势并没有改变;第三,周边国家对华友好合作仍然是主流;第四,周边国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认同大于疑虑;第五,发展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机会仍大于挑战;第六,巩固、发展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主动权在我。
第二、消极面增多、矛盾复杂、动荡加剧近年来,我国周边发生了很多具有冲击力的事件,周边环境恶化的迹象比较明显:朝鲜半岛局势僵局难破,未来走向不明从近代开始,以朝鲜半岛为核心的东北亚地区一直是中国安全的致命弱点。
2010年,“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的先后发生,使朝鲜半岛局势出现了1953年朝鲜停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加剧了朝韩之间的紧张关系,韩国李明博政府反映强烈,态度强硬!美国和日本趁机迅速介入,在朝鲜半岛西部和东部海域进行规模空前的军事演习,美、日、韩三边军事同盟雏形初现。
而朝鲜方面,虽有缓和,但仍然坚持核试验,朝核危机阴云不散,六方会谈终止。
2011年12月17日,金正日去世,年轻的金正恩接班,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变得更大。
面对东北亚的危机,中国政府游说于美、俄、韩、朝之间,并提议迅速开始六方紧急磋商,但遭到美、韩,日三国的拒绝。
中国在东北亚面临着安全威胁与外交压力的双重挑战。
日本“远交近攻”,中国成其主要防范对象近年来,中日关系虽未有大的起伏,但可以说是“旧仇未了,又添新恨”:中日关系撞船事件态度的强硬、地震之后对待中国给予援助的冷漠、灾难之后美日关系的加强、野田上任之后对防卫重点的调整、第一岛链的设想、与印度的联合军演等等,欲意包围中国。
钓鱼岛“国有化”**未平,安倍晋三又在外交领域显示其“右翼”特征,当然这与其争取国内的选民有关。
日本现在经济下滑,国际地位降低,国民焦虑情绪在增加,“正常化”国家的呼声在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国周边形势及大国关系
政治与行政学院2012级2班201203140240 杨皎
摘要:当前,国际格局正处于"一超多强"向多极化的巨大转变之中,大国关系也显露出明显的变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冷战后,世纪之交的世界处于“一超多强”格局。
美国凭借其超级大国的实力暂居主导地位,中美关系既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大变数,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虽然比较稳定,但仍然存在一系列的潜在危险。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对的最大挑战有朝鲜半岛安全问题、中日钓鱼岛主权问题等。
关键词:合作共赢,和平发展,战略互惠,朝核试验,六方会谈
中美关系发展现状及特点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我国正处于经济相对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我们渴望拥有一个和平的,繁荣的国际环境与经济环境,所以我们真诚地希望能够发展好中美关系,以展开更多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上的合作,以便发展自己。
相比之下,美国处于一个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其政府更关心维护国家利益和他的霸主地位,美国现阶段的对华战略方针应该在大体上维持现状,尽量将中国融入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轨道,同时防止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
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
中美关系的现状似乎还跟一件事有关系——“911事件”。
在911事件之后,布什似乎略有收敛,因为他推行的“单边主义”已经引起了很多国家,甚至是盟国的不满。
美国人也意识到:脱离整个世界,美国是无法生存与发展的。
因此,美国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好转,以利用中国加强他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并帮助他进行反恐斗争。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
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新航程的显著特色。
新的航程展现新的前景。
只要中美两国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关系就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就能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不断作出贡献。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
无论是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还是从地缘文化来说,中日两国人民的利益都是紧密相关的。
中日关系的发展走向,影响并制约着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全面发展,还影响着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中日关系现存在的主要特点有四:一是经济合作日趋密切,政治摩擦接连不断;二是重要性上升,信任感却下降;三是合作与摩擦并存,但双方都努力防止关系的破裂;四是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受制于中美关系和日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由于是东亚邻国,又存在着难以解扣的“历史情结”,中日之间在战略层面上的“不信任”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安全困境”的作用较诸中美关系更形明显。
同时,两国又都处在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型期,中国正在崛起,而日本正在争取成为“正常国家”。
经济崛起的中国与政治崛起的日本之间“不信任”与“安全困境”的消极作用,使两国在政治及军事安全领域的战略互信短时间内尚难建立。
在国家层面,中日关系中的“认同危机”反映在两国国民心理上,表现为情绪对立和感情龃龉。
日本右翼政治势力的推波助澜,加大了两国民众的感情距离和心理落差,应有的友好求同气氛渐渐为国家利益碰撞的现实所替代。
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台湾问题、两国军事力量发展及今后各自战略动向等问题相互交错,使中日关系的复杂性及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几乎超越了中美关系。
近年来,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国家战略的转变和对外政策的调整,中日两国关系正从“特殊”向“普通”的方向转变。
通过两国首脑互访,中日关系出现了改善和发展态势,为缓解双方相互疑虑,增进战略共识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因此,外界舆论把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和2007年4月温总理访日分别形容为“破冰之旅”和“融冰之旅”。
福田首相2007年年底访华和2008年5月胡主席访日,启动了国家最高层次对话,为构筑日中战略和解与合作“双赢”的“战略互惠关系”起到了“铺石垫路”作用。
“共同的战略利益”终于催生出中日两国间的战略互惠关系。
当代,和平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流。
中日两国也会在这个大前提下发展两国关系,和平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内是两国关系的重点。
我们要努力使两国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合作发展中达到共赢。
以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具战略性的视角寻求两国共同利益。
共同致力于实现地区稳定和繁荣。
克服双边关系的脆弱性,稳定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集中力量解决互利合作的现实问题,维护和发展战略互惠的长远利益,理智爱国,实现中日两国永久和平友好合作的大目标。
朝核问题及中国对策
朝鲜是世界上经济较落后、军事支出占国民收入比例较高、国民生活质量偏低的国家之一,现国家总体水平相当于中国60年代。
中国和朝鲜自古以来就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
1949年10月6日,中朝两国建交。
从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美援朝,到1961年7月11日,两国签署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从朝鲜战争开始,中国克服自身经济的严重困难,向朝鲜无偿提供了几百亿人民币的资金和几百万吨的物资。
中国一直还以很低廉的价格把矿产品出售给朝鲜。
中朝双方宣布成立罗先经济贸易区管理委员会和黄金坪、威化岛经济区管理委员会。
朝鲜与中国是一体的。
甚至可以说,朝鲜是中国打的牌。
朝鲜是中国在东北亚的缓冲,中国不会轻易丢掉它。
可以这么说朝鲜为中国的“小兄弟”。
然而,由于出于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信心、外交突围等多因素的原朝因朝鲜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一再的在领土上进行了危险的核武器研究和试爆。
严重危害了中国周边及国际环境的安全。
自2002 年10 月以来,朝核问题一直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朝鲜核试验带来的影响:1、朝鲜核试验破坏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
2、朝鲜核试验使东亚地区成为了潜在的战争策源地。
3、朝鲜核试验使美日关系更加紧密。
4、对中国东北的边陲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为解决解决朝鲜核危机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六国共同参与六方会谈。
会谈于2003年8月27日开始,到2007年9月30日为止,共举行过六轮会谈。
2009年朝鲜宣布退出之后,六方会谈至今一直没有复会,被普遍认为已经名存实亡。
但是,即使在目前形势下,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仍坚信必须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手段解决朝核危机。
从这个意义上讲,六方会谈虽然并非完美有效的方式,但仍是在目前形势下外交解决朝核危机的
唯一为各国接受的现实方式。
为了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积极参与对朝鲜核问题进行的系列国际管理。
朝鲜半岛局势和平稳定符合中国战略利益,中国不可能置身事外。
中国坚持和平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调和朝鲜核问题争端。
中国政府明确对朝鲜核问题的立场。
即主张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以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符合有关各方的共同利益。
;维护核不扩散体制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希望各方保持冷静,避免采用使局势进一步升级的行动。
走和平崛起的道路!
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和摩擦会更加激烈,但和平、合作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将是整个世界共同追求的目标。
中国的经济外交,既为中国利益而来,更为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利益而来。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丘吉尔。
时殷弘:中美关系与中国战略【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第1期
.韩一敏:试论中美关系正常化与台湾问题【J】,《理论导刊》,2006年第11期
郭震远: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变化与影响【J】,《国际问题研究》,2007年第2期.时殷弘:中国崛起和中美关系的战略形势【J】,《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7月巴殿君:21世纪中美双边关系中的台湾问题【J】,《东北亚论坛》,2007年9月黄大慧:《日本对华政策与国内政治--中日复交政治过程分析》,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第123-203页
黄大慧:《日本大国化趋势与中日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02页。
史桂芳:《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与中日关系》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文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77页。
朝核问题-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