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国关系调整呈现出哪些特点
当代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当代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当代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当代国际关系的变化⾄少有以下⼏个新特点:(⼀)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进⼊新世纪之后,国际格局继续在朝着有利于多极⽽不利于单极的⽅向演变,这是当前国际关系变化的⼀个基本特点。
第⼀,尽管美国⾄今在全球⼒量对⽐中仍占有⽆可⽐拟的优势,但随着近年来其单极霸权战略的连连受挫,美国的战略地位相对有所下降,其中“软”实⼒衰退的迹象更是⼗分明显。
从美国⾃⾝的状况来看,其财政⾚字居⾼不下,来⾃海外的投资逐年减少,⽬前已从当年世界最⼤的债权国变为全球最⼤的债务国。
在国际事务中,美国越来越难以做到独⾏其是,相反倒是迫切需要其他⼤国的合作。
⽐如在反恐问题上,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最近就公开承认:美国⽆法单独战胜全球恐怖主义。
⽽在伊朗和朝鲜半岛的核问题上,美国同样离不开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的合作。
从全局来看,美国的战略地位离其建⽴单极世界的⽬标不是越来越近,⽽是越来越远。
第⼆,冷战的结束改变了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但并没有改变在两极时代即已孕育发展的全球多个⼒量中⼼兴起的历史进程。
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欧洲的统合以及近来俄罗斯的强劲复苏就是其中突出的例⼦。
⼀⽅⾯是美国战略地位的相对下降,另⼀⽅⾯是全球多个⼒量中⼼的崛起,其结果必然是导致世界的多极化发展,这是当代国际关系变化的⼀个基本趋势。
(⼆)⼤国关系的多样化由对抗⾛向合作,是当代⼤国关系⼀个新的变化。
这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益深化的历史条件下,⼤国明确意识到它们在维护世界及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合作以及解决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问题⽅⾯有着重要⽽⼴泛的共同利益,因此,⾃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国关系中“合”风劲吹,掀起了⼀股建⽴“合作伙伴”关系的热潮。
⼤国之间合作的增强,并不排除⼤国之间仍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当前它主要表现为综合国⼒的竞争。
但在某种情况下这种竞争仍然有可能演变为局部的冲突和对抗,这是因为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形式与政策

形式与政策——当前大国关系调整呈现出哪些新特点?背后的动力是什么?随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后冷战时代的大国关系调整出现了一些新的历史特征,使得实现国际关系变革中的相对稳定更加可能;但另一方面,传统形态的竞争、冲突仍然存在并不断发展,使大国关系调整并不能排除战争方式的可能。
冷战后的平静一种错觉,世界变得不同于20世纪初了,但并不一定是更加和平。
战后大国关系的解体最终是以“和平演变”的方式实现的。
美俄关系重新走向较量,中美积极探索新型大国关系,欧美盟友关系重新获得动力,中俄关系迎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
其背后的推动力主要是经济全球化。
当今世界互相依存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特点。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革命的巨大推动,使大国之间在经济发展中,包括生产、贸易、金融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深,资本的利益已经超越国界。
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呈现出双向的、平行的互相依存模式。
各国一定意义上结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大国都更加倾向以和平手段谋取战略优势。
经济危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恐怖主义、核扩散等全球性问题和挑战日益严峻。
无论哪个国家都难以单枪匹马进行应对,必须通过开展有效的全球治理才能共渡难关。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各大国共同应对挑战的愿望上升,竞争与合作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思维方式逐步由“零和”向互利共赢转变。
大国关系结构出现三方面的新变化:一是大国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二是越来越多的新兴大国在大国关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世界格局均衡化成为大国关系的大趋势。
当前是美国“一超独大”,群雄并起,但是根据不同机构的预测,美国失去“一超”地位只是时间问题,大国均衡化将是大势所趋。
三是以欧美为中心的大国关系地缘重心面临调整,国家崛起遍及亚洲、非洲、拉美各地,亚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当前大国关系特点

当前大国关系特点今年以来,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等传统因素和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能源安全等非传统因素对大国关系的影响都在上升。
大国关系呈现以下特点:一、“总体稳定”保持。
大国关系基本保持稳定,更富弹性,主要大国间直接对抗的可能性较校大国关系的战略矛盾不会因为相互间有合作而消失,也不会因相互间的斗争改变彼此合作的基本态势,但合作中竞争的一面在加剧,借重中牵制的一面在发展。
美全球战略调整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成为引领大国关系新一轮互动的关键,中美间又合作又相互制约的态势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全局的一条主线。
二、“逐利竞争”激烈。
各大国更加重视经济外交,特别是围绕着战略资源、能源产地、能源通道的竞争加剧,加紧博弈,能源外交活跃,因竞争引发的矛盾与摩擦增多。
油气资源事关各国核心利益,油气供给大国越来越趋向于以资源为工具,施以政治影响,构建于己有利的大国关系。
俄乌天然气之争;俄反制美欧“颜色革命”;伊朗重炼浓缩铀;中东海湾伊斯兰极端化;委内瑞拉加强与古巴、玻利维亚的联系;尼日利亚、苏丹、安哥拉等非洲产油国政治外交上更为活跃与独立等都揭示出政治外交后面的经济因素日益复杂,各国对能源、资源的竞争将会持续作用于西西、南北关系的发展、演变。
三、“因时谋势”多变。
各国的战略重点和关切并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组成不同的集团,中美英中美日、美欧俄、中美俄等多组战略三角关系复杂互动,一些传统三角关系趋于活跃。
美欧与俄结构性矛盾的一面渐趋明朗,俄对美欧关系处于守势。
美欧关系走出伊战阴影,重趋协调与合作;美俄关系复杂面凸现;欧俄关系热度下降,战略互信下降。
同时,中美在合作中摩擦增多;中俄相互战略需求增强;中欧关系稳步发展,但也面临新问题。
四、“新老互动”明显。
中国、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影响扩大,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和世界力量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新兴经济体国情各异,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扼守战略航道,地处反恐前沿的“不稳定槐,与美等西方国家关系深浅不同,大国更加重视与之对话与磋商。
当代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当代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当代国际关系的变化至少有以下几个新特点:(一)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进入新世纪之后,国际格局继续在朝着有利于多极而不利于单极的方向演变,这是当前国际关系变化的一个基本特点。
第一,尽管美国至今在全球力量对比中仍占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随着近年来其单极霸权战略的连连受挫,美国的战略地位相对有所下降,其中“软”实力衰退的迹象更是十分明显。
从美国自身的状况来看,其财政赤字居高不下,来自海外的投资逐年减少,目前已从当年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变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
在国际事务中,美国越来越难以做到独行其是,相反倒是迫切需要其他大国的合作。
比如在反恐问题上,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最近就公开承认:美国无法单独战胜全球恐怖主义。
而在伊朗和朝鲜半岛的核问题上,美国同样离不开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大国的合作。
从全局来看,美国的战略地位离其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
第二,冷战的结束改变了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但并没有改变在两极时代即已孕育发展的全球多个力量中心兴起的历史进程。
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欧洲的统合以及近来俄罗斯的强劲复苏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
一方面是美国战略地位的相对下降,另一方面是全球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其结果必然是导致世界的多极化发展,这是当代国际关系变化的一个基本趋势。
(二)大国关系的多样化由对抗走向合作,是当代大国关系一个新的变化。
这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历史条件下,大国明确意识到它们在维护世界及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合作以及解决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问题方面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共同利益,因此,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大国关系中“合”风劲吹,掀起了一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热潮。
大国之间合作的增强,并不排除大国之间仍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当前它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
但在某种情况下这种竞争仍然有可能演变为局部的冲突和对抗,这是因为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

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中国外交一直以来具有许多特点和趋势。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中国外交的发展和变化是中国崛起的重要体现。
本文将探讨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
1. 大国外交: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力的增强,中国外交逐渐由地区外交向大国外交转变。
中国在与 major power的国际关系中,已经处于同等地位,成为了一个扮演全球角色的大国。
2. 和平发展:中国主张和平发展,强调各国应该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一外交总方针自1950年代以来一直指导着中国的外交政策。
中国认为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中国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3. 非对抗性:中国外交强调非对抗性原则,主张平等协商、合作共赢,摒弃采取威胁、施压和霸权行为。
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干涉他国内政。
中国主张通过多边机制加强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协调。
4. 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与西方强国的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体现了一定的利益冲突。
中国外交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
中国更注重自身发展和经济利益的实现,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但也会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寻求合作。
5. 和别国合作:中国外交强调和别国合作,主张在互相尊重、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关系。
中国对全球一些重大问题如气候变化、贸易问题、反恐问题等,都倡导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1. 向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发展: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成为趋势。
中国外交也将向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发展,加强与多方面的合作,推动多边合作机制的建立,维护全球稳定和和平发展。
2. 强化地区影响力:亚太地区作为全球改变的重要地区,中国外交将会进一步强化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为中国和亚太国家之间的合作带来更多的机遇。
3. 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全球治理的改革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话题。
中国外交将继续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全球治理的改革,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和发言权。
大国关系模式的趋势有哪

大国关系模式的趋势有哪
目前世界大国关系模式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 多边主义:多国间通过参与国际组织、签订多边协议等方式来解决全球性问题。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解决全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2. 经济融合:大国关系不再局限于政治和安全领域,经济合作成为各国间交往的重要方式。
各国加强经济联系,推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
3. 地区合作:大国间在地区层面推动合作,通过构建经济、政治、安全等多领域的合作机制来解决共同关切的问题。
地区合作有助于增加互信,减少冲突,促进地区稳定。
4. 以合作为基础的竞争:大国间的竞争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军事对抗,而是通过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竞争来展开。
各国争夺技术优势、市场份额,以及在全球事务中的发言权。
5. 非传统安全合作:大国关系中越来越多地关注非传统安全问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
各国间加强合作,携手应对这些全球性挑战。
需要注意的是,大国关系模式是随时代和具体事务变化的,以上趋势并不是固定
不变的,也会受到国际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
当前大国关系的特点

当前大国关系的特点当前大国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多极化趋势明显当前大国关系的特点之一是多极化趋势明显。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多个大国崛起并行。
除了传统的大国如美国、俄罗斯、中国等,还有新兴大国如印度、巴西等。
多极化趋势使得大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力量对比不断变化,产生了更多的合作与竞争。
二、竞争与合作并存当前大国关系的特点之二是竞争与合作并存。
大国之间存在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的关系。
在经济领域,各国之间进行着贸易和投资合作,但同时也存在着贸易争端和经济制裁等竞争行为。
在地区安全领域,各国通过建立联盟和加强军事合作来维护自身利益,但也存在着领土争端和军备竞赛等竞争现象。
三、全球治理体系调整当前大国关系的特点之三是全球治理体系调整。
随着大国崛起和全球格局变化,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着调整和改革的压力。
一方面,新兴大国要求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另一方面,传统大国则试图保持现有的霸权地位,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影响力。
大国之间的调整和博弈使得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四、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当前大国关系的特点之四是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
随着全球化的逆流和国内政治的变化,一些大国内部出现了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思潮的抬头。
这种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国之间的竞争和紧张氛围,使得合作变得更加困难。
同时,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也对全球经济和贸易体系造成了冲击,加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和经济摩擦。
五、网络安全和信息战争威胁加剧当前大国关系的特点之五是网络安全和信息战争威胁加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和信息战争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大国之间不仅进行着传统的军事竞争,还在网络空间进行着信息战争和网络攻击。
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大国关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各国争夺网络空间的控制权和信息优势。
当前大国关系的特点是多极化趋势明显、竞争与合作并存、全球治理体系调整、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以及网络安全和信息战争威胁加剧。
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特点

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特点首先,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掌握着全球经济的主导权,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也不可忽视。
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经济增长迅速,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逐渐增大。
与此同时,亚洲国家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调整。
其次,国际关系日益复杂多变。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不再是两极对立的格局,而是多极化、多边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交织在一起。
一方面,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的地位与作用得到增强,成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平台。
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也面临各种挑战,如恐怖主义、气候变化、金融危机等,需要各国之间密切合作。
第三,各国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传统大国之间的关系依然重要,例如美国与俄罗斯、中美关系等,但与此同时,小国与大国之间的互动也显得更加频繁。
一些中小国家通过积极外交,寻求与大国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公共外交、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成为各国之间加强关系的重要手段。
第四,地区冲突与安全问题持续存在。
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不安,叙利亚、伊拉克等地的战乱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朝鲜半岛、南海等地区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冲突风险。
此外,网络安全、恐怖主义等威胁也对国际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
最后,全球治理面临新的挑战。
面对全球问题,需要各国通过协商、对话等方式制定共同的规则和标准。
然而,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协作并不总是顺利进行。
大国之间的利益分歧、贸易保护主义以及不平等的全球经济秩序等问题仍然存在,阻碍了全球治理的进步。
综上所述,当前国际形势呈现出多元化、多变化、相互依存的特点。
世界经济格局在调整中,国际关系的格局多元化,各国关系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地区冲突与安全问题持续存在,全球治理面临新的挑战。
对于各国而言,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应对变化,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合作,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呈现出哪些特点
计132-1 张玉昊201358502150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基辛格将这种变化称作为“数百年来未有的大变局”,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认为“是地质板块式的变化”。
世界迎来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大国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是大国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合作成为大国关系的主轴。
由对抗走向合作,是当代大国关系一个新变化。
世界已变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美国和欧洲经济陷入困境,中国外贸出口需求萎缩,迫使已成为助推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中国“调结构、转方式”。
许多对人类安全和生存构成的威胁成为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应对,需要国际社会合作解决。
二是合作和斗争同时存在于双边关系中。
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历史条件下,大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发展利益,谋求合作的势头越来越凸显,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等。
但是,另一方面,大国合作的增强并不排除相互之间存在的分歧和由此引发的摩擦与斗争,在当前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
在某种情况下,这种斗争仍然有可能演变为局部的冲突和对抗,因为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合作与斗争并重,合作掩盖不了斗争,斗争又保持适度,不致引发关系破裂,这是冷战后出现的大国博弈的新情况。
三是以议题为驱动的大国关系的各种组合方兴未艾。
为了占据战略制高点,大国之间合纵连横,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竞相上演一幕幕令人眼花缭乱的牵制与反牵制、制衡与反制衡的大戏。
一些大国今天在这个问题上是合作伙伴,明天在另一个问题上又成为战略对手。
无论是气候变化、反恐,还是伊核、朝核、叙利亚等问题,大国立场的变化或攻防角色的互换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应运而生的“中俄印三国外长会晤机制”、“美日澳印四国战略对话机制”、“美日+1”、“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大国关系的各种排列组合,无一不是在新形势下大国外交纵横捭阖的新表现。
四是世界格局均衡化成为大国关系演变的大趋势。
当前是美国“一超独大”,群雄并起,但是根据不同机构的预测,美国失去“一超”地位只是时间问题,最终将成为“平起平坐者当中最拔尖的一个”。
大国关系均衡化将是大势所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外交也快速地走到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央,时代赋予中国外交新的使命。
中国需要站在全球的高度,用战略和长远的眼光,来谋划与其他大国的关系。
中国应当拉近同各大国之间的距离,将同他们的关系放在更大的棋局中予以运筹,在全球下一盘更大的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