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等高线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等高线地形图精彩试题(附问题详解)

等高线地形图1.读下面经纬网图和等高线图,判断( )A.甲图全部在西半球,乙图在北半球B.甲图比例尺较乙图大C.甲图实际X围比乙图大D.甲图实际坡度较乙图大2.如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
如下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谷②山脊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3.对如下比例尺一样的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正确的答案是( )A.坡度由大到小为BEDCA B.坡度由大到小为BDECAC.坡度由大到小为ACDBE D.坡度由大到小为EBDCA4.如下图是等高距一样的四幅地形图,有关a、b、c、d四处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a>c>d>b B.a=b=c=dC.b>d>c>a D.无法确定5.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米、200米、300米、400米,图中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如此h为( )A.199<h<200 B.289<h<290 C.299<h<300 D.300<h<3016.读图完成如下要求。
(1)将如下地形名称的代号填在图中恰当位置。
A鞍部、B陡崖、C山脊、D山谷、E小河(2)图上的比例尺是l:,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3)甲乙两山顶的图距为厘米,实地距离为千米。
(4)甲山在乙山的方向,甲乙两山的相对高度是米。
7.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有陡坡、缓坡、山顶、盆地、峡谷,判断:甲处是;乙处是;丙处是;丁处是;戊处是。
8.与平面图中自X至Y地势变化最符合的剖面是( )9.读等高线示意图,完成如下要求。
(1)图中a,b,c,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
(2)图中心与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上的是( )。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如果该图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a、b、c、d四点中,降水量最少的是。
初中地理专项训练:等高线地形图(附答案)

初中地理专项训练:等高线地形图(附答案)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高低的地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坡度陡,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可以判定为山脊,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鞍部。
等高线地形图上的数据是相对高度,等高线可以相交、重叠,但不可以闭合。
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代表高原。
因此,正确答案为:1.B 2.A 3.B 4.D 5.C 6.B 7.C 8.A 9.A。
11.1)不正确。
2)不确定。
3)不正确。
4)不正确。
5)不确定。
6)不确定。
12.1)A代表山脊,B代表山谷。
2)约为200米,D地气温更高。
3)东北方向,约为1.5千米。
4)因为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可以找到水源和人类活动的迹象,有可能找到安全的地方。
13.需要具体问题才能回答。
1) A点的海拔高度是800米,此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50米。
2) B处的地形部位是山峰。
3) C处的地形部位是山谷。
4) 图中所画的①、②、③三处河流中,有一处错误,应该是③。
因为③所在位置应该是山峰,不可能是河流。
14.(1) 回答图中地形部位名称:C处是山谷,E处是山峰,B-D是山脊。
2) 如果B-D是一条小河,其河水应是向B处流去。
3) 甲、乙的相对高度是50米。
如果我校七年级要进行一次攀援活动应选择E处。
4) 如果甲、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那么,它们的实际直线距离约是4千米。
15.(1) 量算图中EC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实地距离为6千米。
2) A和F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山峰和山谷。
3) 图中B点的海拔为500米,等高距为50米。
4) C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向。
5) 如果在D坡和E坡开垦梯田,应选择在E坡,判断的依据是E坡比D坡更平缓。
16.(1) 图中A、B两处,适合攀岩的是A处;适合漂流的是B处。
①河段小河的流向大致为南北方向。
2) 在图中正确的位置标出“鞍部”。
3) 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1厘米,若要在两地间修建缆车,已知比例尺为1:xxxxxxx,则缆车线路长度至少3千米。
初一地理等高线练习题与答案解析

下图为某地等值线图,数值关系为a>b>c,完成1~3小题:1、若三条线为等高线,则甲、乙两地代表的地形为[ ] A.甲山脊,乙山谷B.甲山谷,乙山脊C.甲山脊,乙山脊D.甲山谷,乙山谷2、若三条线为等温线,则该地位于[ ] A.南半球B.西半球C.东半球 D.北半球3、若三条线为等降水量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纬度高,乙的纬度低 B.甲位于沿海,乙位于内陆C.降水量关系为甲<乙 D.甲位于迎风坡,乙位于背风坡(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称: B __________ C __________ E__________(2)在这幅图中,周庄位于李庄的________方向。
(3)图中小河向_____方流。
(4)如果需要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应在_____处最合适。
(5)若A、F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为_______米。
(6)该地为发展旅游业,拟开辟DA、FA两条登山线路。
修筑这两条线路各有什么优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7)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_______地。
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与B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_____,海拔较高的是_____,其海拔高度为______~_____米.(2)写出图中不同地形部位的名称:C______;D______;E______.(3)M处的等高线间距较N处的______(疏或密),因此M处的坡度较N处的坡度______(大或小)读我军侦察员绘制的敌军军事部署简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敌军阵地在我军阵地的______方向.(2)敌军指挥部与我军指挥部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3)假如我军大炮的最远射程为20千米,敌军阵地是否在我军炮火的射程之内?为什么?__ __________(4)、如只考虑地形因素,我军应选择哪条进攻路线?为什么?____________.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图三大基本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图中字母所处的地形部位名称:A______,C______,D______.(3)B、C两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的是______处.(4)①②之间的河流流向是______.(5)该图所示地区海拔不足500米,其地形类型为______.这是一个村庄的地形图,请回答:(1)填出ABC三处的地形.A______,B______,C______.(2)图中P点的海拔高度是______米,P点与山峰的相对高度大约是______米;若要上山,走哪一条路线省力______(AP还是AN);理由是______.(3)河流的主干河道的流向应该是自______向______流.(4)从X点到O点图上直线距离大约 3.5厘米,那么两地的实际距离大约是______米.读图回答:在①②③三条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是______;A、B两条线中为山谷的是______;画出图中河流的支流.读“等高线图”,回答:(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形态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2)EF、FG两个山坡,坡度较缓的是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D和BF是小溪流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2)C处地形部位表示______,E处地形部位表示______.(3)沿AD爬到海拔420米的山顶比AD的坡对面爬到山顶较______ (在吃力或省力中选择正确答案)(4)若DG间的图上距离是 3.5厘米,则DG间的实际距离是______米,该地区表示的面积比湖南省的______ (在大或小中选择正确答案),湖南省地图表示的内容比该地区______(在简略和详细中选择正确答案)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A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2)从C到B和从D到A,上山较容易的是______;在ABCDEF六处中,可能有河流的是______处.(3)从图上量得A、B两地的直线距离是 2.6厘米,那么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____ __.答案1、B 2 A 3 C.2(1)B 山脊 C 鞍部 E陡崖(2)东北(3)北(4)D(5)1500(6)“略”(7)G3. 读图可知,(1)A与B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山峰,海拔较高的是B,其海拔高度为1050~1100米.(2)图中不同地形部位的名称是:C陡崖; D山脊; E山谷.(3)M 处的等高线间距较N处的密,因此M处的坡度较N处的坡度大.根据题意.故答案为:(1)山峰;B;1050;1100;(2)陡崖;山脊;山谷;(3)密;大.4. (1)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判断,可知敌军阵地位于我军阵地的西北方向;(2)读图可知,敌军指挥部的海拔为400米,我军指挥部的海拔为400米,故敌军指挥部与我军指挥部的相对高度是0米;(3)我军阵地与敌军指挥部的图上距离超过3厘米,比例尺为1:1000000,即两地间的实地距离超过30千米,已超出了我军大炮的最远射程20千米;(4)如果只考虑地形因素,我军选择C进攻线路较好,理由是坡度小,利于行进.故答案为:(1)西北;(2)0;(3)否;我军阵地与敌军指挥部之间的距离超过30千米,超过了我军大炮的最远射程20千米;(4)C;坡度小,利于行进.5. (1)地图三大基本要素为: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A处是山顶,C处是山脊,D处是陡崖.(3)B、C两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的是B处.(4)①②之间的河流流向是由西北向东南.(5)该图所示地区海拔不足500米,地面起伏不平,其地形类型为丘陵.故答案为:(1)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山顶;山脊;陡崖;(3)B;(4)由西北向东南;(5)丘陵.6. (1)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C处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2)读图可知,图中P点的海拔高度是100米,山峰的海拔是180米,P点与山峰的相对高度是180米-100米=80米,AP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登山比较省力;(3)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判断,河流的主干河道的流向应该是自西南向东北流;(4)根据图中比例尺图中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计算可知,两地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3.5×40米=140米.故答案为:(1)山顶;山谷;陡崖;(2)100;80;AP;因为AP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3)西南;东北;(4)140.7. 图中画了河流及河流以北的部分等高线,根据水往低处流的道理,离河流越近的等高线海拔越低,离河流越远的等高线海拔越高,读图可得,在①②③三条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是③;A、B两条线中为山谷的是A;图中河流的支流位于A部位.故答案为:③;A;8. 等高线地形图中两山顶之间比较低洼的地方是鞍部,等高线重合的地方是陡崖,等高线向小数弯曲凸出的是山脊,相反,则是山谷.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相反,则较陡.根据题意.故答案为:(1)A鞍部;B陡崖;C山谷;D山脊(2)FG;等高线稀疏9. (1)图中AD和BF是小溪流的是BF,理由是该处是山谷部位;(2)C处地形部位表示陡崖,E处地形部位表示鞍部;(3)沿AD爬到海拔420米的山顶比AD的坡对面爬到山顶较省力,因为该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4)图中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500米,若DG间的图上距离是 3.5厘米,则DG间的实际距离是1750米,该地区表示的面积比湖南省的小,湖南省地图表示的内容比该地区简单.故答案为:(1)BF;该处是山谷部位;(2)陡崖;鞍部;(3)省力;(4)1750;小;简单.10.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A为山顶(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C为陡崖(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D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E为鞍部(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F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2)从C到B和从D到A,上山较容易的是从D到A,因此D到A坡度更缓,因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稀疏表明坡度越缓和;在山谷中(F处)才有可能孕育河流;(3)量得A、B两地的直线距离是 2.6厘米,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得出,实地距离=2.6×200000=520000厘米=5200米.故答案为:(1)山顶;陡崖;山脊;鞍部;山谷;(2)从D到A;F;(3)5200米.。
(完整)初一地理等高线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下图为某地等值线图,数值关系为a>b>c,完成1~3小题:1、若三条线为等高线,则甲、乙两地代表的地形为[ ] A.甲山脊,乙山谷B.甲山谷,乙山脊C.甲山脊,乙山脊D.甲山谷,乙山谷2、若三条线为等温线,则该地位于[ ] A.南半球B.西半球C.东半球 D.北半球3、若三条线为等降水量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纬度高,乙的纬度低 B.甲位于沿海,乙位于内陆C.降水量关系为甲<乙 D.甲位于迎风坡,乙位于背风坡(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称:B __________ C __________ E__________(2)在这幅图中,周庄位于李庄的________方向。
(3)图中小河向_____方流。
(4)如果需要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应在_____处最合适。
(5)若A、F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为_______米。
(6)该地为发展旅游业,拟开辟DA、FA两条登山线路。
修筑这两条线路各有什么优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7)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_______地。
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与B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_____,海拔较高的是_____,其海拔高度为______~_____米.(2)写出图中不同地形部位的名称:C______;D______;E______.(3)M处的等高线间距较N处的______(疏或密),因此M处的坡度较N处的坡度______(大或小)读我军侦察员绘制的敌军军事部署简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敌军阵地在我军阵地的______方向.(2)敌军指挥部与我军指挥部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3)假如我军大炮的最远射程为20千米,敌军阵地是否在我军炮火的射程之内?为什么?__ __________(4)、如只考虑地形因素,我军应选择哪条进攻路线?为什么?____________.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图三大基本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图中字母所处的地形部位名称:A______,C______,D______.(3)B、C两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的是______处.(4)①②之间的河流流向是______.(5)该图所示地区海拔不足500米,其地形类型为______.这是一个村庄的地形图,请回答:(1)填出ABC三处的地形.A______,B______,C______.(2)图中P点的海拔高度是______米,P点与山峰的相对高度大约是______米;若要上山,走哪一条路线省力______(AP还是AN);理由是______.(3)河流的主干河道的流向应该是自______向______流.(4)从X点到O点图上直线距离大约3.5厘米,那么两地的实际距离大约是______米.读图回答:在①②③三条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是______;A、B两条线中为山谷的是______;画出图中河流的支流.读“等高线图”,回答:(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形态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2)EF、FG两个山坡,坡度较缓的是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D和BF是小溪流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2)C处地形部位表示______,E处地形部位表示______.(3)沿AD爬到海拔420米的山顶比AD的坡对面爬到山顶较______ (在吃力或省力中选择正确答案)(4)若DG间的图上距离是3.5厘米,则DG间的实际距离是______米,该地区表示的面积比湖南省的______ (在大或小中选择正确答案),湖南省地图表示的内容比该地区______(在简略和详细中选择正确答案)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A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2)从C到B和从D到A,上山较容易的是______;在ABCDEF六处中,可能有河流的是______处.(3)从图上量得A、B两地的直线距离是2.6厘米,那么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____ __.答案1、B 2 A 3 C.2(1)B 山脊 C 鞍部 E陡崖(2)东北(3)北(4)D(5)1500(6)“略” (7)G3. 读图可知,(1)A与B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山峰,海拔较高的是B,其海拔高度为1050~1100米.(2)图中不同地形部位的名称是:C陡崖; D山脊; E山谷.(3)M 处的等高线间距较N处的密,因此M处的坡度较N处的坡度大.根据题意.故答案为:(1)山峰;B;1050;1100;(2)陡崖;山脊;山谷;(3)密;大.4. (1)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判断,可知敌军阵地位于我军阵地的西北方向;(2)读图可知,敌军指挥部的海拔为400米,我军指挥部的海拔为400米,故敌军指挥部与我军指挥部的相对高度是0米;(3)我军阵地与敌军指挥部的图上距离超过3厘米,比例尺为1:1000000,即两地间的实地距离超过30千米,已超出了我军大炮的最远射程20千米;(4)如果只考虑地形因素,我军选择C进攻线路较好,理由是坡度小,利于行进.故答案为:(1)西北;(2)0;(3)否;我军阵地与敌军指挥部之间的距离超过30千米,超过了我军大炮的最远射程20千米;(4)C;坡度小,利于行进.5. (1)地图三大基本要素为: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A处是山顶,C处是山脊,D处是陡崖.(3)B、C两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的是B处.(4)①②之间的河流流向是由西北向东南.(5)该图所示地区海拔不足500米,地面起伏不平,其地形类型为丘陵.故答案为:(1)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山顶;山脊;陡崖;(3)B;(4)由西北向东南;(5)丘陵.6. (1)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C处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2)读图可知,图中P点的海拔高度是100米,山峰的海拔是180米,P点与山峰的相对高度是180米-100米=80米,AP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登山比较省力;(3)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判断,河流的主干河道的流向应该是自西南向东北流;(4)根据图中比例尺图中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计算可知,两地的实际距离大约是:3.5×40米=140米.故答案为:(1)山顶;山谷;陡崖;(2)100;80;AP;因为AP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3)西南;东北;(4)140.7. 图中画了河流及河流以北的部分等高线,根据水往低处流的道理,离河流越近的等高线海拔越低,离河流越远的等高线海拔越高,读图可得,在①②③三条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是③;A、B两条线中为山谷的是A;图中河流的支流位于A部位.故答案为:③;A;8. 等高线地形图中两山顶之间比较低洼的地方是鞍部,等高线重合的地方是陡崖,等高线向小数弯曲凸出的是山脊,相反,则是山谷.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相反,则较陡.根据题意.故答案为:(1)A鞍部;B陡崖;C山谷;D山脊(2)FG;等高线稀疏9. (1)图中AD和BF是小溪流的是BF,理由是该处是山谷部位;(2)C处地形部位表示陡崖,E处地形部位表示鞍部;(3)沿AD爬到海拔420米的山顶比AD的坡对面爬到山顶较省力,因为该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4)图中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500米,若DG间的图上距离是3.5厘米,则DG间的实际距离是1750米,该地区表示的面积比湖南省的小,湖南省地图表示的内容比该地区简单.故答案为:(1)BF;该处是山谷部位;(2)陡崖;鞍部;(3)省力;(4)1750;小;简单.10.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A为山顶(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C为陡崖(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D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E为鞍部(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F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2)从C到B和从D到A,上山较容易的是从D到A,因此D到A坡度更缓,因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稀疏表明坡度越缓和;在山谷中(F处)才有可能孕育河流;(3)量得A、B两地的直线距离是2.6厘米,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得出,实地距离=2.6×200000=520000厘米=5200米.故答案为:(1)山顶;陡崖;山脊;鞍部;山谷;(2)从D到A;F;(3)5200米.。
(完整word版)初一地理等高线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下图为某地等值线图,数值关系为a>b>c,完成 1~ 3 小题:1、若三条线为等高线,则甲、乙两地代表的地形为[] A.甲山脊,乙山谷B.甲山谷,乙山脊C.甲山脊,乙山脊D.甲山谷,乙山谷2、若三条线为等温线,则该地位于[] A.南半球B.西半球C.东半球D .北半球3、若三条线为等降水量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纬度高,乙的纬度低B.甲位于沿海,乙位于内陆C.降水量关系为甲 <乙D.甲位于迎风坡,乙位于背风坡(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称: B __________ C __________ E__________( 2)在这幅图中,周庄位于李庄的________方向。
(3)图中小河向 _____方流。
(4)如果需要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应在 _____处最合适。
(5)若 A、F 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 3 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为 _______米。
(6)该地为发展旅游业,拟开辟 DA、FA两条登山线路。
修筑这两条线路各有什么优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7)判断在 E、F、 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 _______地。
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 与 B 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_____,海拔较高的是 _____,其海拔高度为 ______~ _____米.(2)写出图中不同地形部位的名称: C______;D______; E______.(3)M处的等高线间距较 N 处的 ______(疏或密),因此 M处的坡度较 N 处的坡度 ______(大或小)读我军侦察员绘制的敌军军事部署简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敌军阵地在我军阵地的 ______方向.(2)敌军指挥部与我军指挥部的相对高度是 ______米.(3)假如我军大炮的最远射程为 20 千米,敌军阵地是否在我军炮火的射程之内?为什么? __ __________(4)、如只考虑地形因素,我军应选择哪条进攻路线?为什么?____________.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图三大基本要素为: 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图中字母所处的地形部位名称:A______,C______,D______.(3) B、 C两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的是 ______处.(4)①②之间的河流流向是 ______.(5)该图所示地区海拔不足 500 米,其地形类型为 ______.这是一个村庄的地形图,请回答:(1)填出 ABC三处的地形. A______, B______, C______.(2)图中 P 点的海拔高度是 ______米,P 点与山峰的相对高度大约是 ______米;若要上山,走哪一条路线省力 ______(AP还是 AN);理由是 ______.(3)河流的主干河道的流向应该是自 ______向______流.(4)从 X 点到 O点图上直线距离大约 3.5 厘米,那么两地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______米.读图回答:在①②③三条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是______;A、B 两条线中为山谷的是 ______;画出图中河流的支流.读“等高线图”,回答:(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形态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D、 ______.(2)EF、FG两个山坡,坡度较缓的是______,判断理由是 ______.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AD和 BF是小溪流的是 ______,理由是 ______.(2)C 处地形部位表示 ______, E 处地形部位表示 ______.(3)沿 AD爬到海拔 420 米的山顶比 AD的坡对面爬到山顶较 ______ (在吃力或省力中选择正确答案)(4)若 DG间的图上距离是 3.5 厘米,则 DG间的实际距离是 ______米,该地区表示的面积比湖南省的 ______(在大或小中选择正确答案),湖南省地图表示的内容比该地区 ______(在简略和详细中选择正确答案)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A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2)从 C到 B 和从 D到 A,上山较容易的是 ______;在 ABCDEF六处中,可能有河流的是 ______处.(3)从图上量得 A、B 两地的直线距离是 2.6 厘米,那么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____ __.答案1、B2A3C.2(1)B 山脊 C 鞍部 E 陡崖( 2)东北( 3)北( 4) D(5)1500(6)“略”(7)G 3.读图可知,(1)A与B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山峰,海拔较高的是B,其海拔高度为1050~1100 米.( 2)图中不同地形部位的名称是:C陡崖; D 山脊; E 山谷.( 3) M 处的等高线间距较N处的密,因此 M处的坡度较 N处的坡度大.根据题意.故答案为:( 1)山峰; B; 1050; 1100;( 2)陡崖;山脊;山谷;(3)密;大.4.(1)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判断,可知敌军阵地位于我军阵地的西北方向;(2)读图可知,敌军指挥部的海拔为 400 米,我军指挥部的海拔为 400 米,故敌军指挥部与我军指挥部的相对高度是 0 米;(3)我军阵地与敌军指挥部的图上距离超过3 厘米,比例尺为 1:1000000,即两地间的实地距离超过30 千米,已超出了我军大炮的最远射程20 千米;(4)如果只考虑地形因素,我军选择C进攻线路较好,理由是坡度小,利于行进.故答案为:( 1)西北;( 2)0;( 3)否;我军阵地与敌军指挥部之间的距离超过 30 千米,超过了我军大炮的最远射程 20 千米;( 4)C;坡度小,利于行进.5.(1)地图三大基本要素为: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A 处是山顶, C处是山脊, D 处是陡崖.(3)B、C 两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的是 B处.(4)①②之间的河流流向是由西北向东南.(5)该图所示地区海拔不足500 米,地面起伏不平,其地形类型为丘陵.故答案为:( 1)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山顶;山脊;陡崖;( 3)B;( 4)由西北向东南;( 5)丘陵.6.(1)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 A 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B 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C处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2)读图可知,图中 P 点的海拔高度是 100 米,山峰的海拔是 180 米, P 点与山峰的相对高度是 180 米 -100 米 =80 米, AP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登山比较省力;(3)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判断,河流的主干河道的流向应该是自西南向东北流;(4)根据图中比例尺图中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40 米、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计算可知,两地的实际距离大约是:3.5 ×40 米 =140米.故答案为:(1)山顶;山谷;陡崖;( 2)100;80;AP;因为 AP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3)西南;东北;( 4)140.7.图中画了河流及河流以北的部分等高线,根据水往低处流的道理,离河流越近的等高线海拔越低,离河流越远的等高线海拔越高,读图可得,在①②③三条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是③; A、B 两条线中为山谷的是 A;图中河流的支流位于 A 部位.故答案为:③; A;8.等高线地形图中两山顶之间比较低洼的地方是鞍部,等高线重合的地方是陡崖,等高线向小数弯曲凸出的是山脊,相反,则是山谷.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相反,则较陡.根据题意.故答案为:(1)A 鞍部; B 陡崖; C 山谷;D山脊(2)FG;等高线稀疏9.(1)图中 AD和 BF是小溪流的是 BF,理由是该处是山谷部位;(2)C 处地形部位表示陡崖, E 处地形部位表示鞍部;(3)沿 AD爬到海拔 420 米的山顶比 AD的坡对面爬到山顶较省力,因为该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4)图中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 1 厘米等于实地距离 500 米,若 DG间的图上距离是 3.5 厘米,则DG间的实际距离是1750 米,该地区表示的面积比湖南省的小,湖南省地图表示的内容比该地区简单.故答案为:(1)BF;该处是山谷部位;( 2)陡崖;鞍部;( 3)省力;( 4)1750;小;简单.10.(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A 为山顶(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 C 为陡崖(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D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E 为鞍部(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F 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2)从 C到 B 和从 D到 A,上山较容易的是从 D到 A,因此 D到 A 坡度更缓,因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稀疏表明坡度越缓和;在山谷中( F 处)才有可能孕育河流;(3)量得 A、B 两地的直线距离是 2.6 厘米,根据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得出,实地距离 =2.6 ×200000=520000厘米 =5200米.故答案为:( 1)山顶;陡崖;山脊;鞍部;山谷;(2)从 D到 A;F;( 3)5200 米.。
(完整)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练习题320份.docx

右图是某区域及其水库大坝位置示意图,据图完成7 题。
[ 改编 ] 7. 若水库大坝再加高100 米,该地区① ② ③ ④四村庄有可能被淹没的是()A .①B.②C.③D.④读上图,完成下列问题:(7 分 )(1) A 处地形为 ________, E 地形部位是 ________。
( 2)图中 a、b、 c 中,不属于河流的支流的是________;属于支流的两条河流中,水流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
( 3)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线路,①、②线路中合理的是________。
( 4)拟从甲处向乙处修一条公路,③、④线路中,较为合理的是________。
( 5)拟在该区建一大型水库,用“□ ”标出最佳坝址。
(1) 图中 A 点的海拔高度是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2)图中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是。
( 3)该地拟修建一座水库,请选出大坝坝址,用“▌”为图例在图中画出。
简述理由。
(4)开车从甲村到乙村,丙、丁两条路线你更愿意走哪条路线?。
米。
,理由是(5)如果量得甲村到乙村之间的图上距离是 3 厘米,那么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29.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7 分 )(1)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_______ 板块。
(2)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______________ 。
( 3)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_______ (扩张、缩小)。
(4)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________板块和 ________板块相撞挤压形成的。
(5) 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28 四川汶川发生8.0 级特大地震,主要原因是_______板块和_______ 板块碰撞挤压引起。
27、读北半球图 1-2 ,完成下列问题。
( 14)图1-2(1) A 点位于 _____________ (东或西)半球; B 点位于 _____________ 半球(南或北)。
(完整版)初中地理等高线习题(精选)

初中地理等高线习题(精选)1.读“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8分)(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2)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小河F的流向。
(3)甲、乙两山顶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_(两山顶之间的垂直距离忽略不计)。
(4)山顶甲在山顶乙的________方向。
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米。
(5)若海拔200米处的气温17.4℃,则海拔600米处的气温为_________℃。
2.读等高线地形图,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10分)(1)写出下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A、B、C、D、F、(2)图中小河F的流向是(3)甲、乙两山顶之间的相对高度是米。
(4)山顶甲在山顶乙的方向。
(5)由D到甲与由B到乙比较省力的是,判断理由是。
3.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9分)(1)写出图中各部位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2)甲乙两山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米。
他们的直线距离大约有__________米。
图中河流F的流向是向______________流。
(3)一队攀岩爱好者打算攀爬这里的山崖,选择哪个地方最合适?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11分)(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A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小河F的流向是________,并用箭头在图中标出流向。
(3)山顶甲在山顶乙的________方向。
(4)图中山顶甲的海拔是米;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图中的等高距是________米。
等高线地形图试题(附答案)

C.降水条件D.光照条件
24.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
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
保护对象是( )
A.天然林B.水源林
C.湿地D.草场
等高线地形图
1.C 2.B 3.D 4.A 5.C 6.(1)图略(2)1:50000 500m (3)2.5 1.25
(4)西南5 7.山顶陡坡盆地缓坡峡谷8.C 9.(1)B (2)C (3)D
(1)图中a,b,c,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
(2)图中心与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上的是( )。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如果该图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a、b、c、d四点中,降水量最少的是。
10.下面四幅图中,若等高距相等,则:
(1)所示地图范围以图最大。(2)坡度由陡到缓依次是。
此山区要建一疗养院,甲、乙两地选址,电缆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00米,乘缆车从B山顶到A山顶需约分钟。
(4)BD与BC坡度较陡的是。
(5)画出沿FG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垂直比例尺为1:20000)。
17.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下列地形部位在图中标注的代号是:山脊、鞍部。
20.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在乙地的方向上。
(2)由甲地起程,到达丙地,是向西走距离近些,还是向东走近些?
(3)乙、丁两地之间的距离约为7700千米。无论从乙地到丁地,还是从丁地到乙地,最近的走法都是先向北走,后向南走。据此判断,丁地可能处在( )
A.赤道附近B.南极附近C.北极附近D.不可能有此情况
(7)图中a、b、c中,哪一条不属于河流的支流?为什么?
(8)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路线①、②,哪一条更合理?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图为某地等值线图,数值关系为a>b>c,完成1~3小题:
1、若三条线为等高线,则甲、乙两地代表的地形为
[ ] A.甲山脊,乙山谷B.甲山谷,乙山脊C.甲山脊,乙山脊D.甲山谷,乙山谷
2、若三条线为等温线,则该地位于
[ ] A.南半球B.西半球C.东半球 D.北半球
3、若三条线为等降水量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纬度高,乙的纬度低 B.甲位于沿海,乙位于内陆
C.降水量关系为甲<乙 D.甲位于迎风坡,乙位于背风坡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称:B __________ C __________ E__________
(2)在这幅图中,周庄位于李庄的________方向。
(3)图中小河向_____方流。
(4)如果需要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应在_____处最合适。
(5)若A、F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为_______米。
(6)该地为发展旅游业,拟开辟DA、FA两条登山线路。
修筑这两条线路各有什么优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7)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_______地。
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_____,海拔较高的是_____,其海拔高度为______~_____米.
(2)写出图中不同地形部位的名称:C______;D______;E______.
(3)M处的等高线间距较N处的______(疏或密),因此M处的坡度较N处的坡度______(大或小)
读我军侦察员绘制的敌军军事部署简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敌军阵地在我军阵地的______方向.
(2)敌军指挥部与我军指挥部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
(3)假如我军大炮的最远射程为20千米,敌军阵地是否在我军炮火的射程之内?为什么?_ ___________
(4)、如只考虑地形因素,我军应选择哪条进攻路线?为什么?____________.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图三大基本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所处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C______,D______.
(3)B、C两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的是______处.
(4)①②之间的河流流向是______.
(5)该图所示地区海拔不足500米,其地形类型为______.
这是一个村庄的地形图,请回答:
(1)填出ABC三处的地形.A______,B______,C______.
(2)图中P点的海拔高度是______米,P点与山峰的相对高度大约是______米;若要上山,走哪一条路线省力______(AP还是AN);理由是______.
(3)河流的主干河道的流向应该是自______向______流.
(4)从X点到O点图上直线距离大约3.5厘米,那么两地的实际距离大约是______米.
读图回答:在①②③三条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是______;A、B两条线中为山谷的是______;画出图中河流的支流.
读“等高线图”,回答: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形态名称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
(2)EF、FG两个山坡,坡度较缓的是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D和BF是小溪流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2)C处地形部位表示______,E处地形部位表示______.
(3)沿AD爬到海拔420米的山顶比AD的坡对面爬到山顶较______ (在吃力或省力中选择正确答案)
(4)若DG间的图上距离是3.5厘米,则DG间的实际距离是______米,该地区表示的面积比湖南省的______ (在大或小中选择正确答案),湖南省地图表示的内容比该地区______(在简略和详细中选择正确答案)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
A______C______D______
E______F______
(2)从C到B和从D到A,上山较容易的是______;在ABCDEF六处中,可能有河流的是______处.
(3)从图上量得A、B两地的直线距离是2.6厘米,那么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____
__.
答案
1、B 2 A 3 C.
2(1)B 山脊 C 鞍部 E陡崖(2)东北(3)北(4)D(5)1500(6)“略” (7)G
3. 读图可知,(1)A与B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山峰,海拔较高的是B,其海拔高度为1050~1100米.(2)图中不同地形部位的名称是:C陡崖; D山脊; E山谷.(3)M 处的等高线间距较N处的密,因此M处的坡度较N处的坡度大.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1)山峰;B;1050;1100;(2)陡崖;山脊;山谷;(3)密;大.
4. (1)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判断,可知敌军阵地位于我军阵地的西北方向;(2)读图可知,敌军指挥部的海拔为400米,我军指挥部的海拔为400米,故敌军指挥部与我军指挥部的相对高度是0米;
(3)我军阵地与敌军指挥部的图上距离超过3厘米,比例尺为1:1000000,即两地间的实地距离超过30千米,已超出了我军大炮的最远射程20千米;
(4)如果只考虑地形因素,我军选择C进攻线路较好,理由是坡度小,利于行进.
故答案为:(1)西北;(2)0;(3)否;我军阵地与敌军指挥部之间的距离超过30千米,超过了我军大炮的最远射程20千米;(4)C;坡度小,利于行进.
5. (1)地图三大基本要素为: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A处是山顶,C处是山脊,D处是陡崖.
(3)B、C两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的是B处.
(4)①②之间的河流流向是由西北向东南.
(5)该图所示地区海拔不足500米,地面起伏不平,其地形类型为丘陵.
故答案为:(1)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山顶;山脊;陡崖;(3)B;(4)由西北向东南;(5)丘陵.
6. (1)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C处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2)读图可知,图中P点的海拔高度是100米,山峰的海拔是180米,P点与山峰的相对高度是180米-100米=80米,AP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登山比较省力;
(3)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判断,河流的主干河道的流向应该是自西南向东北流;
(4)根据图中比例尺图中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米、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计算可知,两地的实际距离大约是:3.5×40米=140米.
故答案为:
(1)山顶;山谷;陡崖;(2)100;80;AP;因为AP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3)西南;东北;(4)140.
7. 图中画了河流及河流以北的部分等高线,根据水往低处流的道理,离河流越近的等高线海拔越低,离河流越远的等高线海拔越高,读图可得,在①②③三条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是③;A、B两条线中为山谷的是A;图中河流的支流位于A部位.
故答案为:③;A;
8. 等高线地形图中两山顶之间比较低洼的地方是鞍部,等高线重合的地方是陡崖,等
高线向小数弯曲凸出的是山脊,相反,则是山谷.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相反,则较陡.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
(1)A鞍部;B陡崖;C山谷;D山脊(2)FG;等高线稀疏
9. (1)图中AD和BF是小溪流的是BF,理由是该处是山谷部位;
(2)C处地形部位表示陡崖,E处地形部位表示鞍部;
(3)沿AD爬到海拔420米的山顶比AD的坡对面爬到山顶较省力,因为该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4)图中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500米,若DG间的图上距离是3.5厘米,则DG间的实际距离是1750米,该地区表示的面积比湖南省的小,湖南省地图表示的内容比该地区简单.
故答案为:
(1)BF;该处是山谷部位;(2)陡崖;鞍部;(3)省力;(4)1750;小;简单.10.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A为山顶(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C为陡崖(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D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E为鞍部(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F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2)从C到B和从D到A,上山较容易的是从D到A,因此D到A坡度更缓,因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稀疏表明坡度越缓和;在山谷中(F处)才有可能孕育河流;
(3)量得A、B两地的直线距离是2.6厘米,根据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得出,实地距离=2.6×200000=520000厘米=5200米.
故答案为:(1)山顶;陡崖;山脊;鞍部;山谷;(2)从D到A;F;(3)5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