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8【优质PPT】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PPT精选课件

的女性房颤患者也应接受抗凝治疗(Ⅱa,B) • 抗凝治疗应权衡风险和获益。出血和血栓具有很多相同的危险因素,
出血风险增高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往往也高,这些患者接受抗 凝治疗的临床净获益可能更大。因此,不应将HAS-BLED评分增高视为 抗凝治疗的禁忌证,只要患者具备抗凝治疗的适应证仍需抗凝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 (2018)
1
内容
• 房颤分类 • 房颤的临床评估 • 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预防 • 心室率控制 • 节律控制 • 急性房颤的治疗
2
房颤的分类
• 新版本仍然按照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对房颤进行分类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房颤的临床评估
• 2014欧洲心律协会(EHRA)心房颤动的症状分类
4
房颤的临床评估
• 对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尽管已加强管理,如果TTR 不能维持在较高水平,或患者倾向于服用NOAC,在没有禁忌证的情 况下(如机械瓣)可改用NOAC(Ⅱb,A)
12
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预防
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 • 术前已服用治疗剂量的华法林或NOAC,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毋需中
断抗凝(Ⅰ,A) • 消融术中给予普通肝素抗凝时,应调整肝素用量以维持活化凝血时间
11
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预防
• 华法林:接受华法林治疗时,目标INR为2.0~3.0,目前尚无证据显示 国人需采用较低的INR目标值
• 建议尽可能使INR在2.0~3.0的时间(TTR)维持在较高水平(Ⅰ,A)。 TTR<65%、或6个月内有2次INR>5.0或有1次INR>8.0、或6个月内有2次 INR<1.5,均为INR不稳定
心房颤动2018简洁版 ppt课件

2020/12/12
10
房颤与认知功能下降、痴呆
➢房颤增加认知功能下降、痴呆、阿尔兹海默病、血 管性痴呆的风险。
➢即使对于没有脑卒中的患者,房颤同样可以导致认 知功能下降和海马部萎缩。
➢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记忆 力、执行力、注意力几个方面。
首诊房颤:首次检测到的房颤,不论是否首次发作、有无症状、是何种类型、持续多长时间、有无 并发症。
非瓣膜病房颤: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生物瓣膜置换、二尖瓣修复(关闭不全、腱索断裂等原 因)
瓣膜性房颤: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生物瓣膜置换、二尖瓣修复术后等。
孤立性房颤(原指无器质性心脏病如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等的年轻房颤患者,但该定义过于 宽泛,目前已不建议使用)、无症状性房颤等。
当房颤的心室率持续超过120-130次/分时,可能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 病,其发生与心肌的能量耗竭、重构、缺血等因素有关。
AF与栓塞:AF持续48小时即可形成心房附壁血栓,左心耳是最常见 的血栓附着部位,脑栓塞最常见。
AF与心衰
Hale Waihona Puke 2020/12/127
房颤与栓塞
卒中占80%,体循环动脉栓塞占20% 脑卒中:
各年龄段男性均高于女性)。 房颤导致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及脑卒中。
2020/12/12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心房颤动的认识和治疗建议浅析PPT

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
01
AF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02
AF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AF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密切相关,这些疾病患者的AF发
03
病率更高。
02
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
冷冻球囊消融
冷冻球囊消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通过冷冻球囊接触心房颤动起源部位,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该 方法已经在一些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超声波消融
超声波消融利用高能超声波的能量,对心房组织进行消融,以达到治疗心房颤动的目的。目前,该方法尚处于实验室研究 阶段,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02
新型设备的研发
目前心房颤动治疗的新型设备仍处于不断研发和改进阶段,未来需要
进一步开发更加高效、安全、便捷的设备,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
03
个体化治疗
心房颤动的治疗应考虑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史、
合并症等,未来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1 2
心跳加快
心房颤动患者通常会感到心跳加快,心悸、心 慌,甚至伴有胸闷、气促等不适。
脉搏不规律
心房颤动会导致脉搏跳动不规律,强弱不等, 时快时慢。
3
血栓形成风险
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较高,特别 是脑卒中。
心房颤动的诊断标准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心房颤动的金标准,可以通过心电图的波形特征来进行判断。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心电图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PPT

患者教育
介绍心房颤动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介绍治疗心房颤动的最佳方法和时机
强调心房颤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 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意识,提高治疗依从性
自我管理
•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 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适量蔬菜水果 • 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避免诱因 • 预防心房颤动的诱发因素 • 控制体重、血压、心率 • 管理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 • 避免过度劳累和高强度运动
随访管理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
01
02
监测心房颤动的频率和病情变化
检查是否存在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03
04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调整抗凝药物和治疗药 物
05
06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策略和方案
06
心房颤动未来研究方向及挑 战来自 研究方向早期诊断和预防
研究心房颤动的早期预警标志物 和可预防的风险因素,以实现早 期诊断和预防。
心房颤动的治疗现状及建议
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患者容易形成血栓,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血栓栓塞事件 的发生。
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对于有症状的房颤患者,应尽可能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减少房 颤的发作次数。
控制心室率
对于不能转复的患者,应控制心室率,防止心室率过快导致的心 衰和血流动力学障碍。
非药物治疗
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 建议ppt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心房颤动概述 • 心房颤动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心房颤动的诊断和评估 • 心房颤动的治疗现状及建议 • 心房颤动患者的教育和管理 • 心房颤动未来研究方向及挑战
心房颤动的认识和治疗建议浅析PPT课件

03
心房颤动的诊断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01
医生会听诊患者的心脏,观察是否有心律不规律或心音减弱、
消失等现象。
心电图检查
02
这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检测到心房颤动的特征性心电
图表现。
超声心动图检查
03
该检查可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医生诊断心房颤动及其
原因。
体格检查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医生会进行相应的体 格检查,包括心脏听诊 等。
心电图检查
医生会安排患者进行心 电图检查,以检测心房 颤动的特征性心电图表 现。
超声心动图检 查
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 能会建议进行超声心动 图检查,以观察心脏的 结构和功能。
综合分析
医生会综合患者的病史 、体格检查、心电图和 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 ,做出心房颤动的诊断 。
需要注意的是,心房颤动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 者的具体病情、症状、并发症以及个人意愿等因 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05
预防心房颤动
预防策略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适当的体重、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以及戒烟和限制酒 精摄入等,有助于降低心房颤动的风险。
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定期检查血压、胆固醇和血糖水平,积极控制血压,以及降低高 胆固醇水平,有助于预防心房颤动。
方法以及最佳的预防时机。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标准
心律不规律
心房颤动的主要特征是心律不规律,即心跳的频 率和节律异常。
心音异常
心房颤动时,医生听诊患者的心音可能减弱或消 失,或出现“猫喘音”等异常心音。
脉搏短绌
心房颤动患者往往出现脉搏短绌现象,即脉搏次 数少于心跳次数。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课件

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
1
AF患者通常表现为心悸、气促、乏力、头晕等 不适症状。
2
AF可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影响全身组织器 官的血液供应,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脑 卒中等严重后果。
3
AF常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并存,如高血压、冠心 病、糖尿病等,其临床表现及对机体的影响更 为复杂。
02
心房颤动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THANKS
心房扩大、心房纤维化和炎症等病理改变,也是 导致房颤的重要因素。
房颤与高血压的关系
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房颤
高血压可导致左心房扩大,增加了房颤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是房颤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发生房颤的概率比非高血压患者高2-3倍。
控制血压有助于预防房颤
积极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房颤的发生。
03
AF通常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及永久性三种类型,其中阵发性 AF最为常见,约占所有AF病例的70%。
心房颤动的分类
按照持续时间
阵发性AF(小于7天)、持续性AF(持续7天以上,小于1年)和永久性AF( 持续1年以上)。
按照发作频率
偶发性AF(每年小于1次)、频发性AF(每年大于等于1次)和长期持续性AF (持续时间大于等于3个月,患者有意愿治疗)。
新型治疗手段研发
研发新型的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提高心 房颤动的治疗效果。
临床试验与科研设计
临床试验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评估各种预防 策略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科研设计
采用随机对照、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等科研设计 方法,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研究资源和研究成果 ,推动心房颤动领域的快速发展。
房颤目前认识与治疗建议PPT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房颤概述 • 房颤病因和病理机制 • 房颤诊断和评估 • 房颤治疗现状及问题 • 房颤治疗建议 • 研究展望
01
房颤概述
房颤定义
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心 房肌失去正常收缩功能,出现不协调的快速颤动,导致心脏 输出量减少,影响血液循环。
房颤治疗建议-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钙通 道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胺碘酮等,以减缓房颤发作频 率和持续时间。
抗凝药物
所有房颤患者均应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 等,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
病因治疗
针对房颤的病因进行治疗,如甲亢、高血压、冠心病等 ,可有效减少房颤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
缺乏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前房颤治疗方面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较少,需要加强相关研究来推动
房颤治疗的发展。
05
房颤治疗建议
房颤治疗目标
控制心室率
房颤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控制心室率,防止心室率过高引起的心 衰和血流动力学紊乱。
恢复窦性心律
尽可能使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减少房颤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 间。
预防血栓栓塞
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较高,应采取抗凝治疗,降低栓 塞发生的风险。
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根治房颤,但需要开胸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
房颤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01
房颤患者症状未得到有效缓解
房颤患者常常存在心悸、气促等症状,但目前的药物治疗尚无法完全
缓解这些症状。
02
抗凝治疗依从性不佳
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预防血栓栓塞的关键措施,但临床实践中华法林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课件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课件xx年xx月xx日•心房颤动概述•心房颤动的诊断和评估•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目•预防与日常保健•心房颤动患者的教育和管理录01心房颤动概述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指心房肌细胞因电生理异常而发生快速、不规则的颤动,进而引起心跳加速、心悸、胸闷等症状。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心房颤动定义1心房颤动类型与病因23发作时间短暂,一般少于24小时,多由情绪激动、劳累、感染等诱因引起。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间超过24小时,多由心脏疾病引起,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
持续性心房颤动发作时间持续较长,难以自行终止,多见于老年人和患有慢性心脏疾病的人群。
永久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率一般会超过100次/分。
心跳加速心悸、胸闷眩晕、晕厥其他症状患者可感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眩晕、晕厥等症状。
心房颤动患者还可能出现多汗、烦躁不安、乏力等症状。
02心房颤动的诊断和评估03辅助检查心电图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同时超声心动图、CT等影像学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诊断方法01症状观察心房颤动患者通常会出现心率加快、心悸、气促等症状,尤其是中老年人。
02体检发现在体检时,医生可以通过听诊和触诊等手段发现心房颤动的迹象。
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较高,需要评估患者的栓塞风险。
血栓栓塞风险心房颤动可能导致心脏衰竭,医生需要评估患者发生心脏衰竭的风险。
心脏衰竭风险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心房颤动,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高血压风险。
高血压风险风险评估诊断流程详细检查对于初步诊断为心房颤动的患者,医生需要进行详细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等检查。
确诊和治疗在详细检查的基础上,医生可以确诊患者是否患有心房颤动,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初步诊断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检发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患者是否患有心房颤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NR在2.0~3.0范围内时华法林剂量不变,如超出范围则应调整华 法林原服用剂量的10%~15%;若以往INR一直很稳定,偶尔出现 INR增高的情况,若不超过3.5,可暂时不调整剂量,2 d后复查 INR;在抗凝过度(INR>4.0)但不伴有出血的情况下,可停止 给药1次或数次,一般在停用华法林3 d后INR会下降至治疗范围
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评估 •对所有房颤患者应用CHA2DS2-VASc积分进行血栓栓塞危险评估(I,A) •HAS-BLED评分能很好地预测房颤患者的出血风险。CHA2DS2-VASc评分≥2 的男性或≥3的女性房颤患者应长期接受抗凝治疗(I,A) •一般情况下,对于依从性比较好的CHA2DS2-VASc评分为1的男性和为2的 女性房颤患者也应接受抗凝治疗(Ⅱa,B) •抗凝治疗应权衡风险和获益。出血和血栓具有很多相同的危险因素,出 血风险增高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往往也高,这些患者接受抗凝治 疗的临床净获益可能更大。因此,不应将HAS-BLED评分增高视为抗凝治 疗的禁忌证,只要患者具备抗凝治疗的适应证仍需抗凝
• 对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尽管已加强管理,如 果TTR不能维持中华在医学较会心高电生水理和平起,搏分或会、患中国者医师倾协会向心于律学服专业用委员N会O心A房C颤,动防在治专没家工有作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预防
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 •术前已服用治疗剂量的华法林或NOAC,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毋需中断 抗凝(Ⅰ,A) •消融术中给予普通肝素抗凝时,应调整肝素用量以维持活化凝血时间 (ACT)250~350 s(Ⅰ,B) •射频消融术后推荐华法林或NOAC抗凝治疗至少2个月(Ⅰ,C) •2个月后是否继续抗凝,取决于患者的脑卒中风险(Ⅰ,C) •术前未进行系统抗凝或术前中断华法林或NOAC抗凝治疗者,应于术后 止血后3~5 h启动抗凝治疗(Ⅱa,C) •消融术前未正规抗凝的房颤患者,术后如果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需在 起始治疗时给予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进行桥接(Ⅰ,C)
• 建议对于脑卒中患者行长程无创心电监测或植入心电事件记录仪以发 现无症状性房颤(Ⅱa,B)
• 年龄>75岁或有高脑卒中风险的患者也可行长程心电监测以明确房颤 的检出(Ⅱb,B)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预防
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预防
抗栓药物选择 •在抗凝药物选择中,若无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使用禁忌,可首 选NOAC,也可选择华法林(I,A) •不推荐单独的抗血小板治疗用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预防(Ⅲ,A)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预防
• NOAC:半衰期较短,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性与药物的 依从性密切相关。对于已接受NOAC的患者,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及时调整抗凝治疗方案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预防
房颤的临床评估
• 所有房颤患者初始评估时,均应常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 来评估心脏结构、心房大小、左心室收缩功能、是否有附壁血栓等, 从而指导临床治疗(Ⅰ,C)
• 当计划早期房颤复律时,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排除心脏 内血栓(Ⅰ,B),TEE常用于指导房颤复律和射频消融治疗,还可发 现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 对于存在脑缺血或卒中征象的房颤患者,行脑部CT或MRI检查,以检 出脑卒中、指导急诊和长期抗凝治疗的决策(Ⅱa,C)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房颤的临床评估
• 关于房颤的筛查、监测和诊断,新版本认为,对于>65岁的患者,应 通过心电图或触诊脉搏(对脉搏不规律的患者随后进行心电图检查) 的方法筛查房颤;对于TIA或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应进行至少72 h连 续的动态心电图检测(Ⅰ,B)
• 华法林:接受华法林治疗时,目标INR为2.0~3.0,目前尚无证据 显示国人需采用较低的INR目标值
• 建议尽可能使INR在2.0~3.0的时间(TTR)维持在较高水平(Ⅰ, A)。TTR<65%、或6个月内有2次INR>5.0或有1次INR>8.0、或6 个月内有2次INR<1.5,均为INR不稳定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 (2018)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
内容
• 房颤分类 • 房颤的临床评估 • 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预防 • 心室率控制 • 节律控制 • 急性房颤的治疗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房颤的类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房颤的临床评估
• 2014欧洲心律协会(EHRA)心房颤动的症状分类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预防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预防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