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开放经济下财政问题
财政学-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

所谓国际重复征税,是指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 或同一经济来源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征税。
2.国际重复征税的消极影响
➢ 首先,国际重复征税给跨国纳税人造成额外的税收负担。 ➢ 其次,国际重复征税阻碍国际资本、商品、劳务和技术
的自由流动,阻碍国际经济发展。 ➢ 再次,国际重复征税违背税收负担公平合理的原则。 ➢ 最后,国际重复征税还会影响有关国家之间的财政利益
12.1.1 国际税收内涵
4
税收是主权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向其管辖范围内的个人 和经济组织强制、无偿征收一部分收入的行为。
跨国纳税人是指由于存在跨国交易行为而同时在两个 或两个以上国家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或经济组织。
跨国课税对象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都享有征税 权的课税对象。
跨国课税对象主要包括跨国所得、跨国商品流转额和 跨国一般财产价值。
居民管辖权 地域管辖权
国家和地区 香港、澳门、巴西、阿根廷、巴 拿马等
美国、墨西哥
罗马尼亚、菲律宾 中、英、德、法、日、韩等绝大 部分国家
12.1 国际税收
12
12.1 .1 国际税收内涵
12.1.2 税收管辖权
12.1.3 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
12.1.4 税收饶让
12.1.5 国际税收协定
12.1.3 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
(1)自然人居民身份的确认:①住所标准;②时间 标准;③意愿标准;④国籍标准(公民)。
(2)法人居民身份的确认:①登记注册标准;②总 机构标准;③管理中心标准;④控制选举权标准;⑤ 主要经济活动标准。
一般来说,行使该原则对发达国家有利,因为发达 国家人口流出和资本输出多。
12.1 .2 税收管辖权
低税法指一国政府对本国人来源于国外的所得,单 独制定较低税率以减轻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这种方 法与扣除法类似,不能彻底消除国际重复征税。
Ch008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1

在本节最后,我们可对内外均衡冲突问题作一小结: 第一,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开放性。这一开放性要求 同时实现经济的内在稳定与合理开放,而这两点对特定变量要求 的调整方向并不总是一致的,由此造成内外均衡的冲突。 第二,内外均衡冲突的产生是与某种特定的调控方式直接相对应 的。在米德的研究中,是针对固定汇率制下调整社会总需求的不 同影响进行分析的,将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定义为内外均衡 之间的冲突。从更定义的角度看,凡是实现某一均衡的努力对另 一均衡的干扰或破坏都可以称为内外均衡之间的冲突。 第三,内外均衡冲突问题说明:在开放经济下,单纯运用调节社 会总需求这一封闭经济的政策工具是不足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目 标的,开放经济的调控需要有新的政策工具,需要对政策工具有 新的运用方式。
第八章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在封闭条件下,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对经济制定宏观调控目标并运用政策工具来加以实现,已是 MANAGEMENT
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封闭条件下,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的 中心任务是实现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Fourth Edition 在开放条件下,不仅依然存在政府利用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调 控的问题,而且这一问题的性质还因为经济的开放性而发生深刻 EUN / RESNICK 的变化。
将前者称为内外均衡的一致,后者称为内外均衡之间的冲突。 我们采取措施努力实现某一均衡目标时,这一措施可能会同时造成开 放经济另一均衡问题的改善,也有可能对另一均衡问题造成干扰或破坏。 一般地,我们将前者称为内外均衡的一致,后者称为内外均衡之间的冲突。
6-7
Copyright © 2007 by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第8章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

第八章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一、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在封闭经济下,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是政府追求的主要经济目标,这三个目标概括了能使经济处于合理运行状态的主要条件。
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政策目标发生改变,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政策目标的数量增加了,国际收支成为宏观调控所关注的变量之一;第二,各目标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宏观经济在封闭条件下的主要目标与国际收支这一新的目标之间的冲突成为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国际收支进入宏观调控目标的菜单之后,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就可以分为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两部分。
原有的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等反映经济内部运行情况的政策目标可以归入内部均衡目标之中。
将内部均衡定义为国民经济处于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
外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的均衡,它是个含有价值判断的概念,反映了一国所应追求的国际收支状态。
那么外部均衡的定义可以简单表述为:与一国宏观经济相适应的合理的经常账户余额。
二、外部均衡的标准1经济理性假定一国可以按世界利率无限制地借款或贷款,那么存在着收益率高于这一利率的投资机会而国内储蓄又不能满足时,符合理性的行为就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借款以使本国投资大于国内储蓄,该国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这可参见图8-1。
图8-1 储蓄、投资和经常账户确定一国经常账户余额的基础是其国内的储蓄、投资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的差异,而各国储蓄(也就是消费)与投资之间存在的差异分别是由各国不同的时间偏好与资本生产率决定的。
(1)时间偏好的差异。
图8-2 时间偏好差异与经常账户当各国的时间偏好存在差异时,偏好即期消费的国家在当期应追求经常账户的余额为赤字,而偏好将来消费的国家在当期应追求的经常账户余额为盈余。
(2)资本边际生产率的差异。
当各国资本边际生产率存在差异时,资本应从收益率较低的国家流向收益率较高的国家,直至各国的资本边际生产率相同时为止。
第八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2-PPT文档资料

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效力
干预的资产调整效应 (2)运用资产组合模型的分析
W=M(i,i*)+N(i,i*)+eF(i,i*)
货币市场均衡
e MM
货币供给增加
货币供给减少
O
i
本国债券市场均衡
e 本国债券供给增加
本国债券 供给减少
O
BB i
外国债券市场均衡
e
外国债券供给减少
外国债券供 给增加
FF
1952年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提出。他指出,要实现N种独 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N种有效的政策工具。丁 伯根原则假定各种政策工具可以供决策当局集中控制,从而通 过各种工具紧密配合实现政策目标;丁伯根原则没有明确指出 每种工具有无必要在调控中侧重某一目标的实现。这两个特点 不尽与实际情况符合。
货币自由兑换
经常账户下的自由兑换 资本与金融账户下的自由兑换
一历IM国经F货常章币账程实 户第现的八完有全条条可件规兑兑定换换,性、凡,经是一常般账实来户现说自了要由经经兑 换常、账经户常下账户的自货由币兑自换由加兑上资换本的与国金家融,账该户 的国有货条币件就兑换是、可经自常由账兑户换可自货由币兑。换这加些上国资 本家与又金被融称账户为自“由第兑八换条这款样四国个”阶。段。
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效力
干预的资产调整效应: (1)运用货币模型的分析
ePP*M Ms*s •YY*II*
假定外汇市场上本币贬值超过一定幅度,非冲销式干预通过 在外汇市场上出售外币资产实现,造成本国货币供应量减少, 带来本国价格水平的下降和本币的升值;冲销式干预维持货 币供应量的稳定,如果不考虑预期等其他因素时,不能影响 汇率。
1.钉住汇率
94 93 90 93 95 89 92 94 93 85 81 84 73 70 66 66 66 64
开放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效果-66页精选文档

O
Y
浮动汇率制资金完全流动时
开放经济的自动平衡机制
利率机制
浮动汇率制资金完全不流动时
开放经济的自动平衡机制
r
BP
BP0
IS0
LM
r1
IS
r0
O
Y
在浮动汇 率制度下 自动平衡 机制主要 体现为另 一种形式 的货币— 价格机制
浮动汇率制资金完全不流动时
开放经济的自动平衡机制
货币—价格机制
E直 为直接标价法名义汇率,e直 为直接标价法实际汇率 E间 为间接标价法名义汇率,e间 为间接标价法实际汇率
此时的财政政策在长期内是有效的
2.3 浮动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 调节机制及其效果
2.3.1 浮动汇率制下资本完全流动时的政策 效果
2.2.3.2.1.1 BP曲线斜率小于LM曲线的斜率
i IS
i1 i2 i0
LM E1
BP
E0
E2
LM
IS
O
Y0 Y1 Y2
Y
2.2.3.2.1.2 BP曲线斜率等于LM曲线的斜率
i
IS
IS
LM, BP
i1
E1
i0
E0
O
Y0 Y1
Y
2.2.3.2.1.3 BP曲线斜率大于LM曲线的斜率
浮动汇率制资金不完全流动时
开放经济的自动平衡机制
r
IS0 O
LM BP
BP0 IS
Y
此时经济 的自动平 衡机制体 现为利率 机制与货 币—价格 机制结合
浮动汇率制资金不完全流动时
开放经济的自动平衡机制
利率机制
浮动汇率制资金不完全流动时
开放经济的自动平衡机制
第八章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

2)具体原因(以固定汇率为例) 国内经济条件的变化 国际间经济波动的传递 与基本因素无关的国际资金的投机性冲击
第二节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调控原理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
(一)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工具
1 、需求增减型政策,主要调节社会需求的总水 平,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2、需求转换政策,主要调节社会需求的内部结 构,主要是调节需求中外国商品和劳务与本国商 品和劳务的结构比例,包括汇率政策和直接管制 (二)调节社会总供给的工具,主要指产业政策和科技 政策 (三)提供融资的工具,包括官方储备的使用和国际 信贷的使用。
一致 矛盾
米德认为,在固定汇率下,政府只能运用影 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这 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 衡难以兼顾的情形。
2、浮动汇率制度下内外均衡冲突问题 1)国际收支平衡的实现依赖于
浮动汇率自动调节 政策调节——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调节内外均衡 扩张需求 刺激经济
( 3)
( 4)
紧缩
扩张
扩张
扩张
2.支出转换与支出增减政策的搭配
支出增减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
支出增减 支出转换 政策 政策 (一)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 紧缩 贬值 差 (二) 失业/国际收支逆差 扩张 贬值 (三) 失业/国际收支顺差 (四)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 差 扩张 紧缩 升值 升值 区间 经济状况
是个含有价值判断的概念, 反映了一国所应追求的国 际收支状态。
若不考虑资金流动问题, 则外部均衡指:与一国宏 观经济相适应的合理的经 常账户余额。
二、外部均衡的标准 确定一国合理的经常账户余额的标准最 主要的有两点: (一)符合经济理性
CA = S - I 若: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研究

观 察REVIEW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研究□文/周 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大大提高,中国经济正在融入国际经济的大循环中。
同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必然具有新的特点,面临着新的要求。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的作用机理更为复杂,其相对有效性受到影响;货币政策的目标必须兼顾内外均衡,货币政策的工具更加多样,传导机制更具复杂性,我国财政货币政策正面临内外部失衡的矛盾。
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做出新的调整: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并举,同时实现内外部均衡目标,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
为此,要加强汇率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相互协调配合,要建立自主创新的财政货币政策工具,要完善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要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开放经济,是相对于封闭型经济而言。
指的是一国与国外有着经济往来,如存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往来,也就是对外有进出口和货币、资本的往来,本国经济与外国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开放型经济中,要素、商品、服务可以较自由地跨境流动,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
一、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1.开放经济对财政政策的影响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与封闭经济条件下有着很大不同,开放经济对财政政策的作用机理、有效性等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1)财政政策作用机理更为复杂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通过影响政府支出水平的变化或税收水平的变化来对经济产生影响。
如果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扩大政府支出或减税,则会提高总需求。
假如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总需求增加会通过乘数效应引致国民收入多倍扩张。
假如经济已实现充分就业,那么总需求增加将会导致价格上涨。
相反,如果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则会出现相反的调节过程。
在实际经济调节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往往可以搭配使用,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开放条件下,国民经济的运行更加复杂。
因而财政政策作用对象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财政政策运作的领域也进一步拓宽。
第八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PPT教学课件

2010-08 邓中洲
13.3
第一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部和外部均 衡———斯旺曲线的描述
* 1955 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Trevor Swan)
R=eP*/ P Y=C+I+G+(X-M)
A﹦C+I+G
Y-A﹦X-M
-R为实际汇率 -e为直接标价法的名义汇率 - P、 P*分别为国内外价格 -Y为国民收入 -C为消费支出 -I为投资支出 -G为政府购买支出 -X、 M分别为为出口、进口
国际金融
2010-08 邓中洲
13.19
国际金融
2010-08 邓中洲
13.20
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一、 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含义
主要内容: 1、 信息交换 2、 政策目标和行动的一致性协调 3、 联合行动
国际金融
2010-08 邓中洲
13.21
二、 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模型
(一)浜田模型
国际金融
2010-08 邓中洲
13.4
斯旺曲线
R
Ⅳ:顺差
通货膨胀
EB
贬
值
E
Ⅲ:顺差
B Ⅰ:逆差
失业
通货膨胀
A
升
C
IB
值
Ⅱ:逆差
失业
国内支出
国际金融
2010-08 邓中洲
13.5
-- EB曲线为外部平衡曲线 -- IB曲线为内部平衡曲线 --Ⅰ区存在逆差和通货膨胀 --Ⅱ区存在逆差和失业 --Ⅲ区存在顺差和失业 --Ⅳ区存在顺差和通货膨胀 --内部和外部总体平衡状态:IB和EB曲线相交的E点
R
E’’
r0 E
BP E’
IS
LM’ LM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