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配位化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合集下载

2010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含答案解析)

2010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含答案解析)

高二化學期末測試第Ⅰ卷(選擇題共64分)一、選擇題(本題包括8小題,每小題4分,共32分。

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下列措施不能達到節能減排目的的是A.利用太陽能制氫燃料 B.用家用汽車代替公交車C.利用潮汐能發電 D.用節能燈代替白熾燈2.Cu2O是一種半導體材料,基于綠色化學理念設計的制取.Cu2O的電解池示意圖如下,點解總反應:2Cu+H2O==Cu2O+H2O 。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石墨電極上產生氫氣B.銅電極發生還原反應C.銅電極接直流電源的負極D.當有0.1mol電子轉移時,有0.1molCu2O生成。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GAGGAGAGGAFFFFAFAFGAGGAGAGGAFFFFAFAFA .增大壓強,活化分子數增加,化學反應速率一定增大B .升高溫度,活化分子百分數增加,化學反應速率一定增大C .活化分子間所發生的分子間的碰撞為有效碰撞D .加入反應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數增加,化學反應速率增大4.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下列溶液,pH 由大到小排列正確的是( )A .Ba (OH )2、 Na 2SO 3、FeCl 3、KClB .Na 2SiO 3、Na 2SO 3、KNO 3、NH 4ClC .NH 3·H 2O 、H 3PO 4、Na 2SO 4、H 2SO 4D .NaHCO 3、C 6H 5COOH 、C 2H 5OH 、HCl5.25 ℃,101 k Pa 時,強酸與強堿的稀溶液發生中和反應的中和熱為57.3 kJ/mol ,辛烷的燃燒熱為5518 kJ/mol 。

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 .2H +(aq ) +24SO -(aq )+2Ba +(aq )+2OH -(aq )=BaSO 4(s )+2H 2O (1);∆H=-57.3 kJ/molGAGGAGAGGAFFFFAFAFB .KOH (aq )+12H 2 SO 4(aq )= 12K 2SO 4(aq )+H 2O (I ); ∆H=-57.3kJ/molC .C 8H 18(I )+ 252O 2 (g )=8CO 2 (g )+ 9H 2O; ∆H=-5518 kJ/molD .2C 8H 18(g )+25O 2 (g )=16CO 2 (g )+18H 2O (1); ∆H=-5518kJ/mol6.人體血液內的血紅蛋白(Hb )易與O 2結合生成HbO 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 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 2O 2+HbCO ,37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 。

2010-11化学卷子

2010-11化学卷子

B.HAc,Ka =1.75×10-5
C.H2 CO3 ,Ka =4.4×10-7
D.NH4+,Ka =5.56×10-10
2、欲使 CaCO3 溶解度增大,应加入的强电解质为( )
A.Ca(NO3 )2 B.BaCl2 C.Na2 CO3
D.Ca(OH)2
3、磺基水杨酸是一种无色的有机三元酸(H3R),也是配位滴定的指示剂,已知 pKa1=-0.75,
这是因为
,而当 pH 达到一定的值的以后,lgKMY'基本上不变了,
这是因为
。【此题用 αY(H)和 αY(N)的特点来回答】
8、根据下列配合物的磁矩,完成下表
配合物
[Co(H2O)6]2+ [Fe(C2O4)3]3Zn(NH3)42+
磁矩/ BM
d电 子 数目
空间 构型
分裂后 d 轨道 的电子排布
pKa2=2.32,pKa3=11.40,磺基水杨酸做指示剂合适的 pH=1.5~3.0 ,指示剂主要存在形式(

A.H2R-
B.R3- C.HR2-
D.H3R
4、已知[Co(NH3)6]3+的 μ=0,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o(NH3)6]3+是低自选配合物,NH3 是弱场配体 B.[Co(NH3)6]3+的构型为八面体, Co3+采用 d2sp3 杂化轨道成键 C.在八面体场中,Co3+的 d 电子排布为 t2g6eg0 D.根据光谱化学系列,[Co(NH3)6]3+比[Co(H2O)6]3+稳定
(甲基橙 3.1~4.4,甲基红 4.4~6.2
砷酸
直接滴定
溴甲酚绿 3.8~5.4 酚酞 8~10) 分步滴定

2010级物化(2-1)A考题答案[1]

2010级物化(2-1)A考题答案[1]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物理化学(2-1)》期末试卷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开课系室化学系考试日期2012年6月23日1.请在试卷正面答题,反面及附页可作草稿纸;2.答题时请注意书写清楚,保持卷面清洁;3.本试卷共三道大题,满分100分;试卷本请勿撕开,否则作废;4. 本试卷正文共7页。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24分)1.理想气体反应A+2B=C+D 达平衡后,保持温度和∑BBn不变,增加总压,则下列说法正确是( D )。

A. ↑↑↑n y p K K K ,,ϑ;B. 不变不变n y p K K K ,,↑ϑ;C. 不变不变n y p K K K ,,↑ϑ;D. ↑↑n y p K K K ,,不变ϑ. 2. 具有一般负偏差的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其沸点 ( C )。

A. 一定大于任一纯组分的沸点;B. 一定小于任一纯组分的沸点;C. 一定介于两纯组分的沸点之间;D.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3.AB 为具有最大正偏差的二元液态完全互溶系统,在温度T 时,**BA P P >,该系统常压下恒沸混合物的组成为含B 47.5%(物质的量分数,下同),今有含B 40.5%的AB 系统达气、液平衡后,下列正确的是( A )。

A. x B <y B ;B. x B =y B ;C. x B >y B ;D. 无法确定。

4. 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恒温可逆膨胀、绝热可逆膨胀到达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绝热恒温绝热恒温终态(绝热)终态(恒温)S S W W T T ∆<∆<<; B. 绝热恒温绝热恒温终态(绝热)终态(恒温)S S W W T T ∆>∆><; C. 绝热恒温绝热恒温终态(绝热)终态(恒温)S S W W T T ∆>∆>> ; D. 绝热恒温绝热恒温终态(绝热)终态(恒温)S S W W T T ∆<∆>>5.下列各量能用来表示化学势的为( C )。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2009-2010期末考试a卷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2009-2010期末考试a卷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期中/期末试卷(A)答案2009—2010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年级/班级: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 、专业选修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衡量样本平均值的离散程度时,应采取b。

a、变异系数b、标准偏差c、全距d、平均值的标准偏差2、下面情况不属于系统误差的为a。

a. 移液管移取溶液残留量稍有不同b. 称重用的砝码腐蚀c. 标定EDTA用的金属锌不纯d. 天平两臂不等长3、晶型沉淀的沉淀条件是c。

a、浓、搅拌、慢、冷、陈化b、稀、快、热、陈化c、稀、搅拌、慢、热、陈化d、稀、静、慢、冷、陈化4、已知K sp-Mg(OH)2 = 10-11,则Mg(OH)2饱和溶液中的pH是d。

a、2.4b、13.4c、4.5d、9.45、下列试样中可用莫尔法直接滴定氯的是d。

a、FeCl3b、BaCl2c、NaCl + Na2Sd、NaCl +Na2SO46、已知lgK ZnY=16.50和下表数据:若用0.01 mol/L EDTA滴定0.01 mol/LZn2+溶液,则滴定时最高允许酸度是d。

a、pH≈4b、pH≈5c、pH≈6d、pH≈77、用EDTA滴定Bi3+时,消除Fe3+的干扰宜采用b的方法。

a、加NaOHb、加抗坏血酸c、加三乙醇胺d、加KCN8、间接碘量法中,滴定至终点的溶液放臵后(5min后)又变为蓝色的原因是a。

a、空气中氧的作用b、待测物与KI反应不完全c、溶液中淀粉过多d、反应速度太慢9、K2Cr2O7作为基准物质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在放臵10 min后,要加入以蒸馏水稀释,其目的是d。

a、避免I2的挥发b、降低反应速度c、降低酸度和减小[Cr3+]d、降低溶液的酸度10、不影响配位滴定中突跃ΔpM大小的因素有d。

a、配位物稳定常数b、金属离子浓度c、溶液的pHd、滴定速度11、当一定直流电流通过一含有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时,在阴极上析出的金属的量正比于 c 。

高中化学竞赛试题配位化学

高中化学竞赛试题配位化学

⾼中化学竞赛试题配位化学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配位化学A组1.NO的⾎管舒张作⽤是由于它和⼀种含⾎红素的酶中的铁离⼦配位⽽推动⼀系列变化造成的。

已知配位的NO是CO的等电⼦体,下列物种中可与铁配位的是A NOB NO+C NO-D N2O22.共价键和配位共价键的区别是什么?在NH4+离⼦中分别有多少个共价键和配位共价键?如何对其进⾏区分?3.⼋⾯体共有⼏个⾯?⼏个⾓?具有⼋⾯体配位结构的中⼼离⼦的配位数是多少?4.在⽆限稀的溶液中CoBr3·4NH3·2H2O的摩尔电导率为420cm-1·Ω-1,由此推导此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5.求下列配位化合物的中⼼原⼦的配位数分别是多少?①[Mo(CN)8]4-中的铜;②Cu(en)22-中的铜(en为⼄⼆胺)6.配平⽅程式:AgCl(s)+NH3→7.把下列各物质按摩尔电导率递增的顺序排列:①K[Co(NH3)2(NO)4];②[Cr(NH3)3(NO2)3];③[Cr(NH3)5(NO2)]3[Co(NO2)6]2;④Mg[Co(NH3)(NO)5]8.指出下列各⾦属中⼼离⼦的特征配位数:①CuⅠ;②CuⅡ;③CoⅢ;④AlⅢ;⑤ZnⅡ;⑥FeⅡ;⑦FeⅢ;⑧AgⅠ。

9.指出下列各配位离⼦中⾦属中⼼离⼦的氧化数:①[Cu(NH3)4]2+;②[CuBr4]2-;③[Cu(CN)2]-;④[Cr(NH3)4CO3]+;⑤[PtCl4]2-;⑥[Co(NH3)2(NO2)4]-;⑦Fe(CO)5;⑧[ZnCl4]2-;⑨[Co(en)]3-。

310.标明下列各配位离⼦的电荷数:①[FeⅢ(CN)6];②[PtⅣ(NH3)3(H2O)Cl2];③[CrⅢ(NH3)2(H2O)2Cl2];④[PdⅡ(en)Cl2];⑤[Al(H2O)2(OH)4]。

11.试确定下列化学式中圆括号或⽅括号内配合物离⼦的电荷数?(1)Na2(MnO4) (2)H4[Fe(CN6)] (3)NaCd2(P3O10) (4)Na2(B4O7)(5)Ca3(CoF6)2(6)Mg3(BO3)2(7)(UO2)Cl2(8)(SbO)2SO412.试判断下列化学式中括号内基团的电荷数:(1)Ca(C2O4) (2)Ca(C7H5O3)2·2H2O (3)Mg3(AsO3)2(4)(MoO)Cl3(5)(CrO2)F2(6)(PuO2)Br (7)(PaO)2S3?13.指出下列各配位离⼦中⾦属中⼼离⼦的氧化数:①[Co(NH3)6]3+;②Ni(CO)4;③[CuCl4]2-;④[Ag(CN)2]-;⑤[Co(NH3)4(NO2)2]+。

2010对口升学化工专业课试卷A

2010对口升学化工专业课试卷A

2010对口升学化工专业课试卷A河南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化工类专业课试题卷考生注意:所有答案都要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一、选择题(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1-20;化学实验技术基础21-40。

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上)1.对大多数液体而言,能使密度下降的因素是A.容器的体积B.温度C.液体的质量D.液体的摩尔质量2.用真空表测量某设备内的压强,读数为10kPa,当地大气压为100kPa,则该设备内的绝对压强为A.100kPa B.90kPa C.110kPa D.10kPa 3.求20℃乙醇质量分数为0.4的乙醇水溶液的平均密度(已知20℃时乙醇和水的密度分别为:789kg/m3及998 kg/m3)A.800 kg/m3B.900 kg/m3C.862 kg/m3 D.902.4 kg/m3 4.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如何变化A.与温度无关B.随温度升高而升高C.随温度升高而减小D.不确定5.在稳定流动系统中,流体流速与管径的关系是A.流速与管径成正比B.流速与管径的平方成正比C.流速与管径成反比D.流速与管径的平方成反比6.避免气蚀现象的方法是A.改变转速B.泵轴与电机转轴保持水平C.改变叶轮直径D.限制泵的安装高度7.影响沉降室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是A.沉降室的高度B.器壁的影响C.沉降室的沉降面积D.与上述三种因素无关8.实际操作中采用以下哪种措施调节离心泵的流量A.改变离心泵的转速B.出口阀门C.改变叶轮直径D.吸入管路上的阀门化工类专业课试题卷第 1 页(共 6 页)9.当被压缩气体易燃易爆时,必须用何种气体置换往复式压缩机气缸及系统内的介质A.氢气B.甲烷C.乙炔D.氮气10.实验证明,当流体流动为层流时,Re的范围为A.小于2000 B.在2000到4000之间C.等于2000 D.大于400011.参与间壁换热的两种流体,若进出口温度一定,传热平均温度差最大时的流向安排是A.并流B.折流C.逆流D.错流12.下列强化传热的措施中,错误的是A.增大传热面积B.提高传热推动力C.提高传热系数D.增加热设备与环境之间的传热速率13.流体输送设计中,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短管路,目的是A.增加流速B.降低流速C.增加流体的阻力D.降低流体的阻力14.旋风分离器的压降主要与哪种因素有关A.颗粒的大小B.气体在旋风分离器中的旋转圈数C.气体的速度D.进口管的宽度15.下列导热系数最大的材料是A.气体B.非金属C.液体D.金属16.吸收操作的依据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个组分在吸收剂中的差异来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

配位化学习题--精选.docx

配位化学习题--精选.docx

配位化合物(01)1.历史上记录的第一种人工合成的配位化合物是 ( D )A. 硫酸六氨合钴(II)B.普鲁士蓝C.硫酸四氨合铜(II)D.氯化二氨合银 (I)2.配位化学的奠基人是 ( D)A. 阿仑尼乌斯B.路易斯C.鲍林D.维尔纳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C)A 配合物的形成体通常是过渡金属元素B配键是稳定的化学键C 配键的强度可以和氢键相比较D四面体配合物中,不存在顺反几何异构现象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配位原子的孤电子对越多, 其配位能力就越强B 电负性大的元素充当配位原子, 其配位能力也强C CH3-C-OH配体是双齿配体D 在[Cu(en) 2] 2+中,Cu 2+的配位数是 41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 对于 Ni 2+来说,当配位数为 6 时,无论是强场或弱场配体本位,只能采用 SP 3d 2 杂化B. 对 Ni 2+来说,当本位数为 4 时,随配体的不同可采取 dsp 2 或 SP 3 杂化C.无论中心离子杂化轨道是 d 2sp 2 或 SP 3d 2,其构型均为八面体形D.配合物中,由于存在配键,所以配合物都是弱电解质13. 下列配体的本位能力的强弱次序为( B )--- --- ->HO>NH>NH>NCS>HO>X >NH >NCS>HO>X >H2O>CH>NH>NCS >CN323232-3>NCS14. 在配位分子 (NO 3) 2 中,配位数为( D )A 3B 4C 5D 6+共价键和配位共价键的区别是什么在NH 4 离子中分别有多少个共价键和配位共价键如何对其进行区分解配位共价键是指一对电子由两个原子共享,且此电子是由其中的一个原子提供的;共价键是指一对共用电子对,一旦形成这两种键就没有区别。

在NH4+离子中有四个共价键,其中有一个是配位共价键。

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化学试卷及答案范文

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化学试卷及答案范文

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2011. 6)高二化学试卷考生注意:l.本试卷共4页。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选择题涂在答题卡上,其他试题做在答题纸上。

3.答卷前,务必在试卷上将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

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0-16 Fe-56 Cu-64 S-32一、选择题(共44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个正确答案)1.元素周期律从发现到逐步完善经历了半个世纪,有位科学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元素周期律并利用这一规律编制出元素周期表,这位科学家是A.维勒B.门捷列夫C.侯德榜D.阿伏加德罗2.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曾精确地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得到新值,并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已知铕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为63,质量数为153,那么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A.63 B.153 C.216 D.903.下列物质属纯净物的是A. 碱石灰B. 生铁C. 胆矾D. 聚氯乙烯塑料4.在盛有NaOH溶液的试剂瓶口,常看到有白色固体生成,该白色固体是A.NaOH B.Na2O C.Na2CO3D.NaHCO35.C60是当今化学界关注的热点物质之一,它是金刚石和石墨的A.同素异形体B.同分异构体C.同位素D.同系物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漂粉精露置在空气中变质B.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C.银白色的钠块在空气中很快失去光泽D.食物腐败7.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加入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在烧杯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 B C D8.向下列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的是A.氢氧化铁跟盐酸反应B.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C.铁跟稀硫酸反应D.铁跟过量稀硝酸反应9.某元素原子的第三电子层上只有2个电子,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二周期IA族B.第三周期IIA族C.第二周期VIIA族D.第三周期IA族10A.甲烷分子的电子式B.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氮分子的结构式:N≡N: D.碳-12原子126C11.在0.1 mol/L的醋酸钠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小的是A.Na+B.CH3COO-C.H+D.OH-12.在一定条件下,2SO2(g) + O2(g)2SO3(g) +Q(Q>0)反应已达到平衡,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混合气体中SO2的体积百分数增大13.以下记录的数据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用量筒量取3.3 mL 蒸馏水B.用滴定管量取20.00 mL NaOH溶液C.用电子天平称取2.100 g NaCl固体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7.214.已知一些金属单质的发现与其金属活动性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你认为下列时间或事件发生在铁器时代之前的是①电解氧化铝冶炼铝;②青铜器时代;③金、银的使用;④戴维发现金属钠;⑤锌铸币的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山学院课程考试专用
泰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2010级化学专业本科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配位化学》试卷A
(试卷共6页,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1、关于影响配位数的主要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论何种配体,中心离子的电荷越高、半径越小,配位数越大 ;
B. 不论何种中心原子,配体的体积都是对配位数影响最大的因素 ;
C. 讨论配位数的大小要从外部条件、中心离子、配体等方面考虑 ;
D. 中心离子的电荷与半径,决定了形成配合物的配位数高低 ; 2、下面关于中心离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Nb(V)、La(III)、Co(III) 为外层具有9-17电子结构的过渡金属离子;
B. Cu(I)、Sn(II)、Hg(II) 为外层具有18
电子结构的离子 ; C. Ge(II)、Sn(II)、Pb(II) 为外层具有18+2电子结构的离子 ; D. Al(III)、Si(IV)、Ti(III) 为外层具有8电子结构的离子;
3、说明Zn 2+,Cd 2+,Hg 2+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顺序,错误的是( )
A. [ZnI 4]2- > [HgI 4]2- ;
B. [ZnCl 4]2- < [CdCl 4]2- ;
C. [CdF4]2-< [HgF4]2-;
D. [CdF4]2-< [ZnF4]2-;
4、下列光谱化学序列中配体强弱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en > NO2-;
B. F-< C2O42-;
C. NH3> en ;
D. OH-> CN-;
5、下列有关配合物的立体结构与配位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配位数为3的配合物,有平面三角形和三角锥型两种构型;
B. 一维无限链式结构的Cs[CuCl3]n的配位数为4 ;
C. 具有角锥形结构的[SnCl3]-配位数为3 ;
D. 配合物[(Ph3P)3Cu2Cl2]中铜(I)的配位数有3、4两种模式;
6、下列有关配位数与配合物的结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配离子[PdCl4]2-和[AuCl4]-都具有平面四方形结构;
B. 配合物[VO(acac)2] 和[Cu(NH3)4]SO4·H2O都具有四方锥结构;
C. 配离子[Ni(CN)5]3-和[CdCl5]3-都具有三角双锥构型;
D. 配离子Cd(CN)4]2-和[Cu(CN)4]2-都具有四面体结构;
7、下列关于配合物几何异构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配合物[Co(NO2)3(NH3)3] ,有2种几何异构体;
B. 配离子[Co(en)2Cl2]+,有5种几何异构体;
C. 配离子[Co(NH3)2(H2O)2(Py)2]3+,共有6种几何异构体;
D. 配合物[Cr(gly)3] ,有4种几何异构体;
8、外文期刊Angew.Chem.Int.Ed可从哪个数据库网址中查得?()
A. ;
B. ;
C. ;
D. ;
9、找出有关d n组态自由离子基谱项,错误的是:( )
A. d1组态的自由离子基谱项是2D ;
B. d3组态的自由离子基谱项是4F;
C. d4组态的自由离子基谱项是5D;
D. d2组态的自由离子基谱项是1P;
10、下列存在荷移跃迁的配合物,其跃迁能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A. [OsCl6]2- < [OsBr6]2- < [OsI6]2-
B. [Ru III Cl6]3- > [Ru IV Cl6]2-
C. VO43 < CrO42- < MnO4-
D. HgCl42- < HgBr42- < HgI42-
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配位化学中可能产生旋光异构的情况有两种:(1)(没有S n、σ、i等对称元素);(2)配体导致的旋光性。

2、写出配合物Cis-[RuCl2(en)2]+的英文名称:
3、结构异构体[Cr(H2O)6]Cl3 和[CrCl(H2O)5]Cl2·H2O 的类型是:
4、配离子[Ni(H2O)6]2+的晶体场稳定化能为
5、具有压扁八面体结构的[Cr(H2O)6]2+的电子组态是:
6、在不同波长λ下,测得比旋光度[α]λ,以作图,得到的曲线,称为旋光色散曲线,简称ORD曲线。

7、自旋允许、轨道部分允许的跃迁,其跃迁强度ε的大致范围是:
ε ≈(L.mol-1.cm-1)
8、对于Eu3+(组态4f6)的基态光谱项(7F)按L-S偶合法推求它的光谱支项,并将光谱支项按能级从低→高的顺序进行排列:
9、在分子轨道理论中,原子轨道要参与形成分子轨道,应遵循三个原则:能量相近原理、最大重叠原理、 。

10、在配体有π轨道的配合物分子轨道中,要考虑配体-金属的π轨道成键作用,配体的π轨道一般有三类:(1)垂直于σ键轴的空p轨道;(2)与金属d 轨道(t2g)处于同一平面内的和空π*分子轨道;
三、简答题(本题共 30 分)
1、根据配合物的分子轨道理论,写出仅考虑σ成键的八面体配合物
[Co(NH3)6]3+的分子轨道电子排布情况?(本题5分)
2、配体的电子光谱图上,分析比较n→π*跃迁和π→π*跃迁的能量高低及波长位置?说明π→π*跃迁强度较大的原因?(本题5分)
3、画出[Ni(CN)4]2-配离子中Ni2+离子d轨道在晶体场中分裂的情况(要求:标明分裂前后的电子填充情况,注明d轨道对称性符号),并计算晶体场稳定化能?(本题10分)
4、写出使用α-溴樟脑-π-磺酸铵(d-(+)-NH4[C10H14BrSO3] )为拆分剂,拆分外消旋溶液(±)-cis-[Co(en)2Cl2]Cl制备l-(+)-cis-[Co(en)2Cl2]Cl步骤及产物? (本题10分)
四、配合物合成(本题共 16 分)
1a、写出以CoCl2·6H2O 为原料,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合成[Co(NH3)6]Cl3配合物的反应式(3分)。

2a、写出利用Cu(NO3)2和4’4-bPy 的协同作用,在水热条件下1,3-苯二甲酸(H2ip)的羟基化反应(产物Oip)(3分)。

3a、水溶液中以[Fe(H2O)6]2+为原料合成[Fe(biPy)3]SO4(红色),写出制备方法
及反应式(4分)。

4a、说明配合物[Cu(H2O)(benzoate)2(4,4’-bipy)2](benzoic acid)2(4,4’-bipy)的水热合成方法。

(本题6分)
五、综合题(本题共 14 分)
以铜-磺基水杨酸配合物为例,说明pH电位法测定配合物稳定常数,并利
用生成函数半值法计算配合物逐级稳定常数的实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