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重点

合集下载

地理学考必背知识点

地理学考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学考必背知识点(1)天体:是宇宙间星云、恒星(本身会发光)、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的通称。

(2)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特别注意:离太远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4.2光年;银河系直径约8万光年。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1)八颗行星分类⎩⎪⎨⎪⎧地内行星:A 水星、B 金星地外行星:D 火星、E 木星、F 土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位置:由内而外——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2)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3)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3.主要太阳活动类型、影响及所在太阳大气层的位置;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 光球层,B 色球层,C 日冕层。

(2)太阳活动类型:A 层的黑子,B 层的耀斑,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 标志,其周期约为11年。

(3)主要影响⎩⎪⎨⎪⎧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高空,产生 “极光”现象影响天气、气候变化另: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约50%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4.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3)为地壳,为地幔,为地核((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两部分。

(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用途①形成岩浆岩的作用为冷却凝固; ②形成沉积岩的作用为固结成岩; ③形成变质岩的作用为变质作用; ④形成岩浆的作用为重熔再生。

6.板块名称、边界及板块运动对应的宏观地形名称;(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 为亚欧板块、B 为太平洋板块、C 为印度洋板块、D 为美洲板块、E 为非洲板块、F 为南极洲板块。

此外,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20个地理重要知识点

20个地理重要知识点

20个地理重要知识点1.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

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④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4)大气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③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5)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①从热力环流可以看出,冷热不均的直接后果之一是使得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从而促使大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由此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要认清影响风向的三种力的相互关系。

地理背诵知识点总结

地理背诵知识点总结

地理背诵知识点总结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特征、地球与人类活动相互联系的学科,是人类认识地球、研究地球的重要领域。

地理知识点繁多,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以下将对地理背诵知识点进行总结,方便学习记忆。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略呈扁球形的椭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公里,南北极周长约1万公里。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

3. 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球表面被赤道、北极圈、南极圈和回归线等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

4. 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受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可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带。

5. 地球的地形和地貌:地球表面有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

6.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表面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等。

7. 地球的自然灾害: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洪涝、干旱等。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地理学:人口数量、分布、组成和变动等是人口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2. 城市地理学: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等是城市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3. 农业地理学:农业的发展、农业区位、农业生产方式等是农业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4. 工业地理学:工业的发展、工业区位、工业布局等是工业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5. 交通地理学:交通的发展、交通工具、交通网络等是交通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6. 区域地理学:研究地理区域的特征、区域发展、区域规划等是区域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三、地理实践知识点1. 地图:地图是地理研究和实践中常用的工具,包括平面地图、立体地图、卫星地图等。

2. 地图投影:地球表面的三维形状在二维地图上需要进行投影处理,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包括等距投影、等面积投影、等角投影等。

3. 地图符号和图例:地图上的符号用以表示不同的地理要素,图例则用以解释地图上的符号含义。

4.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是地理信息的数据处理工具,可用于地图制作、地理分析、空间规划等。

高中地理必背重点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必背重点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必背重点知识点大全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赤道略大于两极。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形式。

-地球的经纬度:经度是指经过地球上特定点与东经0度子午线之间的角度,纬度是指特定点与赤道之间的角度。

-时区与时间:为了统一各地时间,全球根据经线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度,即一小时。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是地球的三个主要内部层。

2.人口与城市:-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人口增长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人口结构指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的分布情况。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体系与城市规模:城市体系是指由不同等级城市组成的网络,城市规模一般用人口数量来衡量。

-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城市化促进了工商业发展,但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压力。

3.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地球的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围绕在地表上空的气体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统称为对流-平流系统,其它两个是中间层和外层。

-气候与气象:气候指长期平均气象要素的统计结果,气象是研究气候现象的科学。

-水循环与水资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水资源是指供人类使用的水的总量。

-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是指利用土地和水培养植物、饲养动物以获得食物和其他产品的活动,农村发展涉及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

-工业与工业区位:工业是指以自然资源为原料,通过劳动和技术转化成产品的经济活动,工业区位是指工业建设选择的地理位置。

-交通与交通运输:交通是指人员、物品和信息在空间上的流动,交通运输是指人员、货物和信息等在空间中的运输活动。

4.经济地理:-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区域发展指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差异和发展水平。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区域发展考察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趋势。

地理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构造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赤道处略微鼓起,极地稍稍扁平。

这种椭圆形称为“地球椭圆体”。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28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6.5千米。

3.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主要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地幔是地核与地壳之间的过渡层。

地壳是地球的最外部的一层,是生物的栖息地。

4.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运动。

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公转一周约为365.24天。

5. 地球的经纬度经度是东西方向上的角度,赤道为0度,东经为正值,西经为负值。

纬度是南北方向上的角度,赤道为0度,南纬为负值,北纬为正值。

二、地球的气候1. 气候类型地球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气候、中纬度气候、高纬度气候和高山气候等。

热带气候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降水量充沛。

中纬度气候位于温带,四季分明,降水适中。

高纬度气候位于极地附近,气温低,降水少。

2.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湿度、风等是气候的重要要素。

气候受高度、纬度、地形、地表覆盖等多种因素影响。

3. 气候变化地球的气候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人类的活动也影响了气候的变化,例如全球变暖、气候极端事件频发等。

三、地球的生物1. 生物分布地球上的生物分布在不同的气候区域和地形环境下,形成了不同的生物地理区划,如北极地带、寒温带、温带、热带等。

2.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有数百万种生物,它们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

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

3. 生物适应地球上的生物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演化出了各种各样的适应策略,以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四、地球的人文环境1. 人口分布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人口密度、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等特点。

2. 城市发展地球上的城市发展与资源分布、交通条件、经济发展等因素有关,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

地理常识知识点总结

地理常识知识点总结

地理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基本知识1. 地球的概况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是一颗直径约12756公里的球形行星。

地球有大陆、海洋两种地形,大陆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29%,而海洋则占地球表面的71%。

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内核四部分组成,构成地球的构造。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圈所需的时间为一天,公转一圈所需的时间为一年。

地球的自转导致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而地球的公转则导致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经纬度和时区地球被划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以赤道为界。

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东西方向的角度,以本初子午线为0度,向东为正值,向西为负值;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南北方向的角度,以赤道为0度,向南为负值,向北为正值。

时区是根据地球的自转而设定的,每个时区相差15度经度,总共有24个时区。

所以地理上的经纬度和时区不仅能确定地理位置,还能确定时区。

二、自然地理现象1.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由地球上的岩石、土壤、气候、水文、动植物等自然要素所组成的。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地球的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带划分是根据地球不同纬度处的气候特点进行划分的。

根据经纬度的不同,地球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等气候带。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地区,气温低,冰雪覆盖,降水少;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副热带地区,气温适中,降水适中;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地区,气温高,降水丰富。

3. 地球的自然灾害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台风、洪水、干旱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范工作。

4. 地球的地貌特征地球的地貌特征主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

这些地貌特征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等因素密切相关。

山地主要分布在地壳构造活跃的地区,如地震带和火山带;高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地区,适宜农业生产;盆地主要分布在内陆的低洼地区。

地理知识常识大全

地理知识常识大全

地理知识常识大全地理知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

下面是地理知识常识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自然地理知识1.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和大气层组成。

2. 地球的形状: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稍微扁平的椭球体。

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

4. 地球的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带分为赤道气候带、副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5. 地球的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干旱、飓风等都是地球的自然灾害。

二、人文地理知识1. 世界人口: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超过70亿,其中中国和印度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2. 世界文化:世界上有很多种文化,其中包括中华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等。

3. 世界宗教:世界上主要的宗教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

4. 世界语言:世界上主要的语言有汉语、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5. 世界经济: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有美国、中国、日本、德国等。

三、中国地理知识1. 中国的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南接印度洋。

2. 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 中国的山脉: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山脉,其中包括长江三峡、黄山、华山、泰山等。

4. 中国的河流:中国有很多著名的河流,其中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

5. 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名胜古迹,其中包括长城、故宫、颐和园、兵马俑等。

四、世界地理知识1. 世界的大洲:世界上主要的大洲有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2. 世界的海洋:世界上主要的海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洲周围的南大洋。

3. 世界的岛屿: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其次是新几内亚岛和加里曼丹岛。

4. 世界的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其次是沙特阿拉伯的阿拉伯沙漠和澳大利亚的吉布森沙漠。

地理会考重点知识点总结

地理会考重点知识点总结

地理会考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形状。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月食现象等。

2. 大小。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

1. 经线和纬线。

-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2. 经度和纬度。

- 纬度:赤道为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90°,分别称为北纬(N)和南纬(S)。

低纬度:0° - 30°;中纬度:30° - 60°;高纬度:60° - 90°。

- 经度: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180°,分别称为东经(E)和西经(W)。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三)地图。

1. 地图的三要素。

-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 方向:一般地图上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判别方法;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等。

二、世界地理。

(一)陆地和海洋。

1. 海陆分布。

- 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地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2. 七大洲和四大洋。

-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球与地图(一) 地球和地球仪标准活动建议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2.地球仪●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说明:●“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一项,旨在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二) 地图标准活动建议●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

●组织一次使用地图"寻宝"、定向行军等活动。

●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线。

二、世界地理 (一)海洋和陆地标准活动建议1.海陆分布●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海陆变迁●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

●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

●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大陆漂移”。

●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说明:●“知道板块构造学说……一项”,侧重于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

(二)气候标准活动建议1.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主要气候类型●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

●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气象园地,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气温、降水和风向等观测;或将每天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记录的天气资料绘制成图表。

●如有条件,让去过外地(或外国)的学生,描述对不同地区气候的感受。

说明:●天气符号和天气图,是指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的常用天气符号和简单天气图。

●要求学生从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指出主要气候类型,培养读图能力以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居民标准活动建议1.人口与人种●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 语言和宗教●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3.聚落●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组织有关人口问题的辩论会。

●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的图片资料,配合地图进行展示。

●收集聚落景观图片,辨别某一景观及其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地区发展差异标准活动建议1.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2. 国际合作●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搜集能反映世界上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资料,进行比较并开展讨论。

●从报刊中剪辑有关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活动信息,通过板报、小报、宣讲等形式展示和交流。

(五)认识区域标准活动建议1. 认识大洲●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2.认识地区●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分组准备某一大洲的资料,整理归纳后,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

●收集、整理其他大洲的资料,并与所学大洲进行对比。

●结合地区热点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并展开讨论。

●模拟一次暑期出国旅行,选择旅游路线,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观。

●以极地科学考察为主题,出一期墙报,或者举办一次科普报告会,或者观看录像片。

●结合历史等课程,利用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探讨国家名称和版图的变化。

●观看介绍某一国家地理概况的录像。

●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认识国家●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

●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讨论某一国家特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

例如,展示澳大利亚特有的野生动物袋鼠、树袋熊、针鼹、鸭嘴兽等图片,讨论为什么这些动物惟独生活在澳大利亚。

●进行一次针对某一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自救演习。

●通过角色模拟讨论有关地理问题。

例如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通过搜集材料等方式,了解华人与华侨对所在国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

●选择某一主题,从互联网上下载有关资料,制作计算机演示文稿,并在全班演讲。

说明:·本单元通过从世界范围内选学部分大洲。

地区。

国家,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

五个地区例如(南亚)和五个国家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

·在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中,所选择的“洲一地区一国家”的组合,其内容必须涵盖所列各项“标准”;就某一具体区域而言,可以选择若干条“标准”,合理组织材料;不一定是一个区域对应一条“标准”。

·安排学习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三、中国地理(一)疆域与人口标准活动建议1.疆域与行政区划●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说明:●“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一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标准活动建议1.自然环境●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2.自然资源●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讨论季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搜集有关土地资源方面的资料,与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国进行对比。

●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

说明:●“标准”没有要求面面俱到地讲述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

教学中应注意以水、土资源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渗透节约资源的教育。

(三)经济与文化标准活动建议1.经济发展●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2.文化特色●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观看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特色的录像,搜集有关我国工业生产现状的图文资料,讨论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前景。

●参观本地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工矿企业或车站、码头。

●搜集有关各地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观看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表演或录像,谈一谈对地方文化特色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