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特性参数的测量
望远镜特性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

T NOLO GY TR N D1引言望远镜的主要特性参数大概包括孔径、焦距、分辨率、放大倍率、焦比、光学像差等,本文简述了各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2孔径(透镜或者反射镜的直径)孔径是望远镜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对于任何放大率的望远镜,孔径越大,其成像亮度越高,分辨率越高,成像边缘越锋利。
望远镜的孔径一般是物镜或者主反射镜(或镜框)的直径。
孔径越大,成像的亮度和清晰度越好,价格也就越昂贵,收集的光越多,因此孔径间接影响望远镜的重要参数集光力。
3焦距就是从透镜(或者主反射镜)到焦点的距离。
一般望远镜的焦距越长,它的放大倍率就越大,成像的尺寸就越大,但是视场范围就越小,出瞳直径也就越小。
所以增加焦距,从而提高放大倍率固然重要,但是出瞳直径越小,望远镜目镜射出的光线越少越弱,得到的图像也越暗。
因此在低照度的情况下和夜晚,出瞳直径太小,根本不利于观察,甚至无法观察。
可见设计望远镜时增加焦距是受出瞳直径的制约的。
焦距也是和价格成正比的,但是折射式望远镜尺寸过大不易携带。
4分辨率分辨率是望远镜分辨细节的本领。
望远镜的孔径越大,分辨率越高(望远镜的理论分辨能力是4.56除以望远镜的孔径),细节表现能力越佳。
当然孔径的加大同时也要保证透射率,也就是要保证良好的镀膜等因素,否则透射率低的话,高昂代价的孔径因素却对分辨率的提高杯水车薪。
5放大倍率望远镜的放大倍率其实就是两个光学系统的比值:望远镜焦距与所使用的目镜焦距的比值,即望远镜的焦距除以目镜的焦距,就得到望远镜的放大率。
目镜是可更换的,望远镜根据需要可以有不同的放大率。
如型号为C8的望远镜的焦距为2032m m ,如果配备30mm 的目镜,放大率就为68x (2032/30=68),如果用10m m 的目镜,放大率就变为203x 。
为了获得清晰的图像以观测月球,行星和双星等,往往会提高放大率,但是放大率也不能无限的提高,由于光学定律和眼睛的特性(出瞳直径和眼瞳直径的关系),放大率有上限和下限。
望远镜执行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望远镜执行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望远镜执行标准的重要性进行说明,并提出以下问题:望远镜作为科学研究和天文观测的重要工具,其执行标准的制定对于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望远镜执行标准不仅是科学研究领域的基石,也是确保天文学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保证。
然而,在望远镜执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一系列重要问题。
首先,望远镜执行标准应该如何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天文学研究依赖于准确的观测数据,而望远镜执行标准应该明确要求观测装置的精度和稳定性,以及观测过程中的误差控制和校准等关键环节。
只有在执行标准的指导下,才能获取到具有高度可信度的观测结果。
其次,望远镜执行标准应该如何平衡不同观测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同的科学研究项目或观测对象可能对望远镜的要求存在差异,因此制定统一的执行标准需要考虑到这些差异。
如何在满足特定科学需求的同时,兼顾整个学科领域的要求,是制定望远镜执行标准时需要面对的难题。
第三,望远镜执行标准的制定和持续更新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观测方法和仪器也在不断更新和演进。
望远镜执行标准需要与时俱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调整和更新。
然而,这个过程中应该如何平衡科技进步和标准的稳定性,确保执行标准的有效性和长期可持续性,也是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望远镜执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确保天文学研究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制定执行标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如何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如何平衡不同观测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进行持续的标准更新等重要问题。
只有通过全面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制定出适合科学研究和天文观测需求的望远镜执行标准。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阐述:首先,介绍整篇长文的组织结构。
可以提及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来展开论述,以便读者能够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和逻辑。
望远镜放大率的测定自组望远镜

透镜组3
目镜 ( )
5.00
106.20
4.50
22.0
3.97
3.90
1.8%
物镜 ( )
19.50
3
3.1
图3-1 成像公式法装置图
望远镜对焦无穷远
将目标刻度尺A放置远处,保持望远镜与平行基本水平共轴。眼睛通过望远镜目镜观察,慢慢对望远镜调焦,当看到清晰的直尺上的刻度像时,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这时望远镜对焦无穷远。
对于望远镜,两透镜的光学间隔近乎为零,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近乎重合。即 ,根据通过计算可得:
(1-2)
1.2
在光具座上放置两个二维平移底座,分别加上两个凸透镜,构成开普勒望远镜。在光具座另一端放置目标刻度尺,使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可以清晰的看到刻度尺A上刻度,再进行测量,如图1-3所示。
(a)
(2-8)
只要测出光阑的长度 ,及其像长 ,就可以算出望远镜放大倍数。
用读数显微镜测光阑长度
通过用游标卡尺测量光阑的长度记为 ,用读数显微镜测量像长记为 。用读数显微镜测量像长 测量的数都是客观的,而且测量精度达到 ,最终测量出的结果比较准确。
用望远镜物镜的进光孔径作为目的物,用读数显微镜在离目镜处看到清晰的进光孔径的像,如图3-3所示。调节读数显微镜的测量又丝与进光孔径的像的上下边缘相切,测量出进光孔径的像的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出物镜进光孔径实际直径,代进公式算出望远镜放大倍数。
相对误差: =6.7%
表3-2
透镜组3: =5.00cm =19.50cm
测量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39.90
光学参数与望远镜特性的关系

光学参数与望远镜特性的关系孔径(透镜或者反射镜的直径)孔径是望远镜最重要的参数。
对于任何放大率的望远镜,孔径越大,其成像亮度越高,成像边缘越锋利。
望远镜的孔径显然就是物镜或者主反射镜的直径,一般用英寸或者毫米(mm)来表示。
孔径越大,它收集的光越多,成像的亮度和清晰度就越好。
挑望远镜时,只要在预算之内,拣孔径最大的买。
焦距就是从透镜(或者主反射镜)到焦点的距离,通常单位是毫米(mm)。
一般来说,望远镜的焦距越长,它的放大率就越大,成像的尺寸就越大,但是视场范围就越小。
比如,与焦距为1000mm的望远镜相比,2000mm焦距望远镜的放大率和视场范围分别是前者的2倍和1/2。
如果你不知道焦距,只知道焦比(focal ratio),你可以通过这样计算的得到焦距:孔径(单位是mm)乘以焦比就是焦距。
比如,孔径为8英寸(203.2mm),焦比为f/10的透镜,其焦距为203.2 x 10 = 2032mm。
分辨率是望远镜分辨细节的本领。
分辨率越高,细节表现能力越佳。
望远镜的孔径越大,该设备分辨率就越好,前提是该望远镜的光学设计良好。
分辨能力对于望远镜来说,就是指杜氏极限(Dawes limit)。
也就是能够分开两个距离很近的两颗星的能力,单位是角秒1(seconds of arc)。
分辨能力与孔径大小有直接关系,即孔径越大,分辨能力越好。
望远镜的理论分辨能力是4.56除以望远镜的孔径(单位:英寸)。
比如,孔径为8英寸的望远镜的分辨能力是0.6角秒(4.56/8 = 0.6)。
然而,分辨能力还与大气状况以及观察者的视觉敏锐度有关。
对比度观察低对比度的物体,比如月亮和行星时,我们期望有最高的成像对比度。
牛顿望远镜和反射折射望远镜都有一个次级反射镜(或称斜反射镜),它们阻挡了一部分主反射镜的发射光。
除非25% 以上的主反射镜被阻挡,成像的对比度并不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为了计算二级阻挡率,可以用公式(pi)r²来计算得到初级和次级的反射镜面积。
这就是用定焦距平行光管法测定_图文(精)

如图5-5,当慧差较小时,星点象
中央亮斑与衍与衍射环之间将有
小量的偏心,且衍射环粗细亮暗不
均匀,甚至散成许多小斑点,如图
5-5a、b、c,当慧差较大时,星点
象将呈现明显的慧星形状,即有一
图5-3
明亮的头部和一个延伸的尾部,如
图5-5d,e。
4、象散星点图象
象散的星点图特征是:当象散较小时,中央亮斑还很圆,但第一亮环将出现十字形暗线,
w tg f y o
o
= ¢ 2 ; w ¢ = ¢
¢ tg f y
2用作图成象的方法很容易得出:w =w ¢,因此可以得到
o o
f y ¢ 2 = f
y ¢ ¢ 2即: o
o
y y
f f ¢ ¢ = ¢ (1-1
这就是用定焦距平行光管法测定焦距所用的公式。其中o
f ¢是平光管物镜的焦距,是已知的。利用公式(1-1计算出被测透镜的焦距f ¢。
后和焦点处,应是中心为园亮点,其衍射环是均匀的同心圆环,而且是前后对称的。如图
5-3a所示;
1、色差星点图象的观察:
对于没有校正过色差的光学系统,由于星点发出各种不同波长的光线,经光学系统后,
分别会聚在光轴不同位置上,则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色彩非常鲜艳的彩色园环等图象。
根据观察到的彩色图象;就可定性
光学系统鉴别率的测量就是依据以上原理。做成各种形式鉴别率板做为目标物放在物平面位置。大眼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或在被测物镜象平面上的分辨率板的象,以刚能分辨开两线之间的最小距离σ(毫米的倒数为被测物镜的目视鉴别率。各种分辨率板的图样如图6-2所示,本实验用图4-2中的a为透射式分辨率板。
光学原理及实验装置如图6-3所示;光源均匀照亮平行光管物镜焦面上的透射式分辨率板。平行光管发出的平行光,通过被测物镜后成象在其象面上,用显微镜观察分辨率板的图象。
光学系统 实验3-1望远系统参数测量

三 望系参数量实验远统测一、实验目的1.掌握望远系统的入瞳和出瞳距的测量方法2.掌握望远系统放大率的测量方法二、实验内容测量望远镜的入瞳D、出瞳D´及出瞳距p´,计算望远系统的放大率r。
三、实验原理1.入瞳D的测量对于简单望远镜来说,孔径光阑和入射光瞳就是物镜镜框,其直径D可用量规或卡尺直接量出,也可采用测量显微镜测量。
如图3-1所示,测量时测量显微1镜横向移动,对望远镜物镜2镜框直径的两端逐个调焦,其移动距离就是入瞳直径D。
图3-1 测量显微镜测量入瞳D原理图2.出瞳D´的测量:出瞳D´的大小用测量显微镜或倍率计进行测量,将待测望远镜夹持在光具座上,接通平行光管电源,作为无穷远光源照亮望远镜物镜的外框,则在望远镜目镜后面可看到一亮斑,即为出瞳D´,用测量显微镜测出D´的大小。
测量原理如图3-2所示。
图3-2 望远镜出瞳D´测量原理图3.出瞳距p´的测量测量原理如图3-3所示,在用测量显微镜测出瞳D´的大小时,记下测量显微镜在光具座导轨上的位置A ,再移动显微镜至到能看清望远镜目镜后表面灰尘或缺陷,记下此时测量显微镜在导轨上的位置B ,两位置差即为出瞳距p´。
p´的表达式为p´=A -B 。
图 3-3 望远镜出瞳D´测量原理图图中:1——被测望远镜目镜 2——出瞳D´ 3——测量显微镜4——望远镜放大率的测量望远系统放大率即为可见放大率或称为视角放大率,由几何光学可知r 表示视角放大率有如下关系: eo f f D D tgw tgw r ==='' (3-1)式中: w——望远镜物方视场角w´——望远镜象方视场角D——望远镜的入瞳直径D´——望远镜的出瞳直径f o——望远镜的物镜焦距f e——望远镜的目镜焦距根据以上公式,只要任意测得对应的一组数据即能计算出望远系统的放大率r值。
天文望远镜的基本性能参数

天文望远镜的基本性能参数1、物镜的口径(D)望远镜的物镜口径一般是指有效口径,也就是通光直径,即望远镜的入射光瞳直径,是望远镜聚光本领的主要标志,而不是指镜头的玻璃的直径大小。
2、焦距(f)望远镜光学系统往往有二个有限焦距的系统组成,其中第一个系统(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第二个系统(目镜)的物方焦点相重合。
物镜焦距常用f表示,而目镜焦距用f’表示。
物镜焦距f是天体摄影时底片比例尺的主要标志。
对于同一天体,焦距越长,天体在焦平面上的影像尺寸就越大。
3、相对口径(A)与焦比(1/A)望远镜有效口径D与焦距f之比,称为相对口径或相对孔径A,即A=D/f。
这是望远镜光力的标志,故有时也称A为光力。
彗星、星云或星系等有视面天体的成像照度与相对口径的平方(A2)成正比;流星或人造卫星等所谓线性天体成像照度与相对口径A和有效口径D之积(D2/f)成正比。
因此,作天体摄影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A或焦比1/A(即f/D。
照相机上称为光圈号数或系数)。
4、分辨角(它的倒数称分辨本领)刚刚能被望远镜分辨开的天球上两发光点之间的角距,称为分辨角,以δ表示。
理论上根据光的衍射原理可得δ=1.22λ/D式中λ为入射光波长。
在取人眼敏感波长(λ=5.55×10-4mm)时,δ用弧度表示,有δ″=140″/D (D以mm为单位)对于照相望远镜,δ取下式:δ″=(3100A+113)/D (D以mm为单位)此为理论的分辨角,实际上因光学镜头的加工质量及观测条件的影响,很难达到此理想的数值。
而对于照相观测,对于同一天体,物镜焦距越长在焦平面上天体影像就越大,此为比例尺,以每毫米对应天体上的张角α″来表示:α″=206265/f例如对于KP200R的主镜筒,f=2400mm,则比例尺α″=206265/2400=86″/mm5、放大率(G)对目视望远镜而言,物镜焦距为f,目镜焦距为f′,则放大率为G=f/f′由式可知,只要变换目镜,对同一物镜就可以改变望远镜的放大倍数。
望远镜的组装与检测

图 3 望远镜的光路图
根据望远镜的光路图可以确定各光学镜片的大致安装位 置。镜体是望远镜的主要部件,首先把棱镜固定在镜体里, 由弹簧钢片压紧。两组棱镜装完后,把镜体放在像倾斜仪上, 检查棱镜的反射像是否倾斜。如果倾斜,调整镜体侧面的两 组小螺钉,校正倾斜的像。然后依据望远镜的机械构造依次
(五)结束语
望远镜的精度主要由机械系统和光学系统的机械加工来 保证。组装后,可以通过望远镜综合检查仪的检测调整和修 正光轴偏、像倾斜等项目的误差。
【参考文献】 [1] [美]Paul R.Yoder.Jr.光机系统设计[M].周海宪,程云芳,译.北
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 [2] 石顺祥,张海兴,刘劲松.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M].西安电子
K
图6
图形上方的发散线条测像倾斜;图形下方带数码的短线 测放大率。
(四)望远镜的检测
望远镜测量应在无震动,光线较暗的室内进行,应避免 外部较强的光线直接照射在投影屏上。
检测时,将被测望远镜置于工作台玻璃上,手持望远镜 坐在工作台前,观察投影屏。如果分划板没有经过望远镜在 投影屏上成像,此时,手持望远镜慢慢地沿望远镜轴向或径 向偏转,直到投影屏上出现亮点光斑,捕捉到此光斑,由此 光斑来调节工作台上玻璃板的角度。然后调节望远镜的目镜 焦距,调清晰分划板经过望远镜在投影屏上的像。根据由望 远镜射出的两支分划板的亮线图案的相对位置,以及亮线对 投影屏的黑线图案的相对位置,测出所需的数据,并可在监 视投影屏的同时,调整望远镜,校正偏差。
【参考文献】 [1] 中华内镜学会.返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 [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远镜结构
分 划 板
物镜
望远 眼睛放松
公 共 焦 平 面
目镜
入射光束平行 出射光束平行
1. 望远镜将无限远物体 成像在无限远。 成像在无限远。
望远镜物镜的像方焦平面和目镜的物方焦平面重合。 望远镜物镜的像方焦平面和目镜的物方焦平面重合。 整个系统无焦点。即望远镜是无焦系统。 整个系统无焦点。即望远镜是无焦系统。
左边界 右边界
D'
内容 次数 1 2 3 平均值
d1
d2
l
' p
显微镜实验任务二: 显微镜实验任务二:测景深
调节待测显微镜, 调节待测显微镜,分别达到能成清晰像的最近和最远位置 P1 和 P2,测量 P1 和 P2 两点位置,即可得到景深 。 两点位置,即可得到景深∆。 , 读出通过显微镜目镜所能看到的最大的刻尺范围, 读出通过显微镜目镜所能看到的最大的刻尺范围,此数值 即为待测显微镜的线视场的大小。 即为待测显微镜的线视场的大小。
内容 NO. 1 2 3
P 1
P2
∆
NO. 内容 线视场
1
2
3
显微镜实验任务三: 显微镜实验任务三:测量物镜的放大倍率
扶直待测显微镜; 扶直待测显微镜; 调好反射镜,在载物台上放一把微尺; 调好反射镜,在载物台上放一把微尺; 调焦,使刻尺像清晰; 调焦,使刻尺像清晰; 取下目镜,换上测微目镜; 取下目镜,换上测微目镜; 任意选两刻线,转动鼓轮使目镜竖线对准刻线a,记下此时 任意选两刻线,转动鼓轮使目镜竖线对准刻线 , 的位置a 然后再对选定的第二条刻线b对准读数 对准读数b 的位置 ’,然后再对选定的第二条刻线 对准读数 ’,此二读数 之差即为二刻线像的间隔大小, 之差即为二刻线像的间隔大小,则物镜横向放大率为
望远镜的视放大率Γ 望远镜的视放大率Γ
n β = αγ ; βγ = ' n
-ω
y'
' f物
− f目
ω器
物镜
' F物 F目
tan ω器 tan ω器 = Γ= =γ tan ω眼 tan ω
目镜
只要物镜焦距大于目镜焦距 ,Γ
y tan ω = − ' f物 y' y' tan ω器 = − = ' f目 f目
物镜 入 瞳
物镜框
分划板 分划板框 目镜
目镜框
出瞳
D'
望远镜的主要光学特性参数有: 望远镜的主要光学特性参数有: ' 出瞳直径 D 出瞳距离 l ' p 放大率Γ 放大率Γ 视场ω 视场ω
D
• • • • •
本次实验介绍----开普勒望远镜 本次实验介绍 开普勒望远镜
镜 入 瞳 镜 镜 镜
D'
• • • • 镜 望远镜 镜 镜 镜
– … – …
Text ? !
<labe l> <labe l>
Text
1
2
3
Tex t in her e
Tex t in Tex her t in e her e
1
+ x –
÷
+ x –
÷
5 4 6
Legend Legend Legend
1
伽利略望远镜
1. 物镜为正透镜,目镜为负透镜。 物镜为正透镜,目镜为负透镜。 2. 在公共焦平面上不可设置分划板。 在公共焦平面上不可设置分划板。 3. 伽利略望远镜成的是正像。 伽利略望远镜成的是正像。 4. 倍数不高。一般Γ<6 倍数不高。一般Γ
本次实验介绍----开普勒望远镜 本次实验介绍 开普勒望远镜
实验: 实验:望远系统特性参数的测量
报告人:周远 报告人:
实验目的
深入了解望远镜的结构。 深入了解望远镜的结构。 深入了解望远镜的各种光学特性。 深入了解望远镜的各种光学特性。 掌握望远镜的出瞳直径、出瞳距离、放大率、 掌握望远镜的出瞳直径、出瞳距离、放大率、视场等光学 特性参量的基本测量方法。 特性参量的基本测量方法。
D
l
' p
D' 实验任务一: 实验任务一:测出瞳口径
平行光管
•将平行光管、被测望远镜、读数显微镜共线。 将平行光管、被测望远镜、读数显微镜共线。 将平行光管 •调整使读数显微镜焦平面上的十字分划丝成像清楚。 调整使读数显微镜焦平面上的十字分划丝成像清楚。 调整使读数显微镜焦平面上的十字分划丝成像清楚 •前后调读数显微镜,调焦在被测仪器目镜后的光斑(即出瞳)上。 前后调读数显微镜,调焦在被测仪器目镜后的光斑(即出瞳) 前后调读数显微镜 •转动读数显微镜侧面鼓轮使其在水平方向移动,当十字丝竖丝切 转动读数显微镜侧面鼓轮使其在水平方向移动, 转动读数显微镜侧面鼓轮使其在水平方向移动 于像二端时,由水平刻尺(格值为1mm)和侧面鼓轮(格值为 于像二端时,由水平刻尺(格值为 )和侧面鼓轮( 0.01mm)读取二种情况时的读数,二者之差即为出瞳直径。测3次 )读取二种情况时的读数,二者之差即为出瞳直径。 次
D' 实验任务一: 实验任务一:测出瞳口径
内容 次数 1 2 3 平均值Fra bibliotek左边界
右边界
D'
实验任务二:测入瞳口径 与视放大率 与视放大率Γ 实验任务二:测入瞳口径D与视放大率Γ
平行光管
•用游标卡尺测望远镜物镜通光口直径 ,改变方位测 次,取平均。 用游标卡尺测望远镜物镜通光口直径D,改变方位测3次 取平均。 用游标卡尺测望远镜物镜通光口直径 •算出望远镜视放大率。 算出望远镜视放大率。 算出望远镜视放大率
a ' − b' β= y
次平均。 测3次平均。 次平均
内容 NO. 1 2 3
a'
b'
y
β
<labe l> <labe l> <labe l> <labe l> <labe l> <labe l> <labe l>
<labe l> <labe l> <labe l> <labe l> <labe l> <labe l> <labe l> <labe l>
l 'p = d 2 − d1
测3次,取平均。 次 取平均。
' 实验任务三: 实验任务三:测出瞳距 lp
内容 次数 1 2 3 平均值
d1
d2
' lp
实验: 实验:显微系统特性参数的测量
报告人:周远 报告人:
显微镜介绍
分 划 板
镜
镜
250∆ Γ=− ' ' f物 f目
镜
D' 显微镜实验任务一: 显微镜实验任务一:测出瞳
' lp
内容 次数 1 2 3 平均值
在钠灯通光窗口绑上微尺作为物,点亮钠灯。 在钠灯通光窗口绑上微尺作为物,点亮钠灯。 调待测显微镜高,与微尺等高。调旋钮,使成像清晰。 调待测显微镜高,与微尺等高。调旋钮,使成像清晰。 调读数显微镜高,与待测显微镜对齐。 调读数显微镜高,与待测显微镜对齐。调目镜 使十字清楚。 使十字清楚。 调读数显微镜,使出瞳清晰。 调读数显微镜,使出瞳清晰。 转动鼓轮水平移动,使竖丝切像二端, 转动鼓轮水平移动,使竖丝切像二端,之差即 为出瞳直径。 为出瞳直径。 次求平均。 测3次求平均。 次求平均 测出瞳距3次求平均 次求平均。 测出瞳距 次求平均。
物镜一定是正透镜: 物镜一定是正透镜:
' f物 > 0
' f物
用它来测量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用它来测量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Γ的正负代表了像的倒正。 的正负代表了像的倒正。 要成倒像: 要成倒像:Γ负, 要成正像: 要成正像:Γ正,
f目' > 0 f目' < 0
目镜是正透镜 目镜是负透镜
开普勒望远镜 伽利略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
1. 物镜和目镜都为正透镜。 物镜和目镜都为正透镜。 2. 远处物体痛过物镜在公共焦平面上成实像。目镜再一次放大它。 远处物体痛过物镜在公共焦平面上成实像。目镜再一次放大它。 3. 在公共焦平面上可设置分划板,测量物体大小。 在公共焦平面上可设置分划板,测量物体大小。 4. 开普勒望远镜成的是倒像。 开普勒望远镜成的是倒像。
内容 次数 1 2 3 平均值 D
D ' = ______ mm
Γ
' 实验任务三: 实验任务三:测出瞳距 lp
平行光管
•在被测望远镜目镜后表面贴一小纸; 在被测望远镜目镜后表面贴一小纸; 在被测望远镜目镜后表面贴一小纸 •前后调显微镜,使纸成像清晰,记下显微镜前后位置d1; 前后调显微镜,使纸成像清晰,记下显微镜前后位置 ; 前后调显微镜 •往后调显微镜,使出瞳成像清晰,记下显微镜前后位置d2; 往后调显微镜,使出瞳成像清晰,记下显微镜前后位置 往后调显微镜
'
Γ=−
' f物
>1
f目
'
视放大率、角放大率, 视放大率、角放大率,垂轴放大率 以及轴向放大率与共轭面的位置无关。 以及轴向放大率与共轭面的位置无关。 只与物镜和目镜的焦距有关。 只与物镜和目镜的焦距有关。
望远镜的视放大率Γ 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n β = αγ ; βγ = ' n
− D' / 2
D Γ = γ= − ' = ' f目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