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本土文化内容分析
初中英语教科书与传统文化分析与建议

长城/ 故宜沃 安r 扩胡阿
足球 Sf月 中氏
C
ak A lf
O A T r i 扩
U 2 W "s t he m t t er ? 'int hnt a
sect ien8: A hea lt hy l i fes t yl e, the c卜 inese trey
20# 8年第 1 期 1 ‘ 总第139期 )
跳 么界有 论 些
T H E M O D E R N E D U C AT I O N J O U R N A L
N o .1,200 8 Ge ner al,N o, 139
初 中英语教科书与传统文化 : 分析与建议
苏 勤
肺 要1 教科书 作为一种载体,负 有传承 人类文化的使命。一方面 要将人类的现代丈 明成果载入历史,另一方面要延续传统的文化,而传统文化又是生发现代文化的根基与源
传 统文化牟 ina y e
Uni t 8 1'd J A . s an e anodes
书统文化内彩
处名 中国饮III
羹
C
C C
C
Uni t 10 W r e di d y} 沙 帕 he t i. . ? Sec t ions : t r it e a tr a- l dia r y t o 8 et j i n
Cul tur e Unl t 7 Grenrt np e e - and the W ld or Coh ur c U l 2 W t did ””ha ve C d - e r 4 n ha ur Ln i t 3 , y m r e 物”doing ,e R he e hen t 肠 C lar r i ved? 日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意识的渗透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意识的渗透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意识的渗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当今社会,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渗透传统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可以通过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来渗透传统文化意识。
在教授英语单词时,可以选择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词汇,如“春节”、“端午节”等,让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背景和习俗。
还可以通过讲述传统的故事和传说,如《孙悟空闹天宫》、《白蛇传》等,让学生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可以组织各种活动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传统的文化古迹和博物馆,如紫禁城、故宫博物院等,让他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底蕴。
还可以组织传统文化展览、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进一步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可以通过与国际交流融合的方式,使传统文化意识与英语学习相结合。
在英语课堂上可以引入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英文介绍,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也可以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各种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初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意识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内容、组织各种活动以及与国际交流的融合,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国际交流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还有助于传承和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意识的渗透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意识的渗透初中英语教学作为英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传统文化意识的渗透。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思想和价值观,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对于学生的文化修养、语言交际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文化背景介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些与英语学习有关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龙舟竞渡等。
通过讲解这些文化活动的起源、历史、传统习俗以及当代意义等方面的内容,来增加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敬爱传统文化的精神。
2.典故、谚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重要特征就是其博大精深、千姿百态的谚语、典故,我们可以通过在英语教学中引用这些典故、谚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课文中的某一个词或短语可以与某个中国典故有关联,或是在某些交际情境中,我们可以使用中国的成语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3.文化交流活动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不仅代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思想、价值观等方面的内涵。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编排一些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例如学生分组在课上制作传统文化背景海报、诵读中华传统文化名篇等等。
1.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内涵,从而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学生在掌握初中英语基本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国家,从而更加坚定自身文化身份和意识。
2.促进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互动能力。
因为传统文化涵盖了语言、思想、哲学、人文等方面的内容,学习传统文化可以锻炼学生的词汇积累、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英语基本能力。
初中英语教科书中传统文化信息的分析与建议

中,重视传统文化 的选择 、设计、开发 ,对于学生理解世界文化 、增强跨 文化意识起 着重要的作 用。
本文 试从 传 统文化 的 角度 对 初 中英语 教 科 书的 编制 、设 计进 行 考察 分析 ,并提 出一 些建议 供教 师及课 程研 究者 参 考 。
[ 关键 词】 传统 文化 英语 教科 书 分析 与建 议
谭
屯
初 中 英 语 教 科 书 中 传 统 文 化 信 息 的 分 析 与 建 议
新疆石河子师范 学校 苏 勤
【 摘
要] 科 书 作 为一 种 载体 负有 传 承人 类 文化 的使 命 。一 方 面要 将人 类 的现代 文 明成果 载 入历 教
史 ,另一 方 面要 延 续传 统 的文化 ,而传 统 文化 又是 生发 现代 文化 的根 基 与 源头 。在 英语教 科 书 的编制
等 社 会 文 化 或 语 言 现 象 ( 问 候 、致 谢 、称 如
呼 、习语 、委 婉 语 和禁 忌 语等 )。
社会成 员所 获得 的能力与 习惯 的复杂整体” 。
此 后 ,文化 的定 义 层 出不 穷 。 中 国知 识 分 子 王
小波 概 言 :文化 是一个 社 会 里精 神财 富 的积
累 ,通过 物 质媒 介 ( 书籍 、艺 术 品等 等 )传 诸 后世或 向周 围传 播 。文化是 创造性 劳动 的成果 。
“ 传统文化”则是 指文明史上和历史上存
在 过 的 、发 生 过 的 、被 今 天 记 忆 的人 类 生 存 方
式和生存乐趣 ,以及在今 天仍然被沿用或有所
变 异 、有 所 发 展 的 上述 生存 方 式 和生 存 乐 趣 。
考察现行英语 教科书 中的传统文化 ,仍将 沿用上述对文化 的分类 ,将英语教科 书中的传 统文化分为 :传统知识文化 、传统交际文化 。
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意义与途径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意义与途径分析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对外交流的增加,学习英语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而在中学阶段,英语教学更是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点之一。
在英语教学中,除了教授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外,如何将中国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研究者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意义与途径。
一、中国文化的渗透意义1. 增强文化自信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传统美德。
通过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心,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 促进跨文化交流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
通过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融入世界各国的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 文化主题词汇的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主题词汇,如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古代名人、中国古代文化名胜等,让学生通过学习相关词汇来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成就。
通过学习关于春节、端午节、端午节龙舟赛等词汇,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文化内涵。
2. 阅读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中国文学作品,通过分析和讨论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内容来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使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3. 传统手工艺活动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手工艺,如中国结、剪纸、书法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中国传统手工艺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意识的渗透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意识的渗透传统文化意识的渗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筛选和设计,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古代诗词等。
在教授英语课文的可以沉淀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来了解中国的传统风情。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传统文化意识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渗透,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逐渐被冲淡和忽视。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应当通过英语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只有当学生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豪感和自信心时,才能更好地走出国门,更好地了解和传播中国文化。
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引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意识的渗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运用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情感。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中国古代故事、诗词歌赋等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思考。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传统文化意识的渗透有助于提升英语教学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引导。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符号,是历史文化的结晶。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
通过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接受价值观的熏陶和引导,增强文化自信心,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荣誉感。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意识的渗透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意识的渗透初中英语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传统文化意识的渗透。
首先,可以通过教材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词汇、文化背景等内容进行讲解,例如中国的传统节日、古代文学作品等。
同时,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可以将英文与中文进行对照,让学生对比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和相似,了解中英两种文化的异同。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其次,可以通过活动形式传递传统文化。
在课外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场馆,如博物馆、古建筑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此外,在学生英语学习中,也可以加入一些传统文化元素。
比如,在英语口语比赛中要求学生朗读中国古诗词或传统故事,或者编写英文作文,结合传统文化叙述个人所见所闻,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最后,教师要成为传统文化意识的传承者。
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和特色,并且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将文化意识传递给学生。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行为示范来引领学生走向文化自信的道路,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总之,初中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传统文化意识的渗透,通过教材内容、课外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地传承和普及,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文化的陶冶,培养学生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一
课 堂 修 炼
… … ,
多年来 ,为 了让 学生更好 的学 习和感受西 方文化 ,我 国的英语教 学在教材 内容选择 上忽视 了 中国传 统文化 的传
递 与 渗 透 。 这 种 外 语 教 学 中 出 现 的 一 面 倒 现 象 已 经 引 起 了 英 语 教 育 界 的 广 泛 关 注 。 中 国 文 化 本 身 就 是 博 大 精 深 的 文 化 ,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的英 语 表 达 无 疑 也 将 会 成 为 中 国 文 化 展
二 、 课 中 文 化
渗 透
引入 和加 强中 国传统文化 教育也是时代 的需 求。
笔者在七 年级 的英 语教学 中 ,尝试 着进行 了中 国传统
文 化 英 语 表达 的 传 授 ,有 机 地 渗 透 了 中 国传 统 文
1 材 为 本 ,适 教
初 中英 语 教 学 时 间 相 对 于 英 语 教 学 任 务 而 言 ,一 天 短 短 4 分 钟 的 英 语 课 是 比 较 紧 张 的 。 但 教 师 应 该 有 效 地 利 用 5
学 生 介 绍 各 个 年 代 的 服 装 流 行 趋 势 , 比如 男 士 的 中 山 装 、女 士 的 旗 袍 以及 其 流
学生们 也将沉 浸于一种 充满 中华饮 食文 化气息 的氛围 中: 他们 的学 习欲 望也将被充分激 发出来 。 2 菜 二 :谚 语 格 言 。 中国 的语 言 文 字 中 有许 多谚 小
学 习更 加 丰 富 多 彩 。
1 J 一 :传 统小 吃。爱 吃是孩 子们 的天性 ,而我 国 .、 /菜
小 吃 “ ”进 课 堂 。 在 教 学 中 ,可 以结 合 学 生 每 日三 餐 的 搬 菜 单 进 行 教 学 ,如 早 餐 有 :fid ra ik( 条 )、ca re e ds c 油 b t l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本土文化内容分析
本文在对比分析粤港两地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的对策建议。
要适当增大本土化言语信息比例;提倡本土化与国际化并行;推行个性化教材定制。
标签:粤港两地;初中英语教材;教材内容;本土文化;对比
一、引言
经济的高度全球化,使沟通的欲望也全球化,中国大国的崛起,使世界迫切想了解中国,而中国也渴望与世界进行交流。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跨文化交际已经由过去的单向交际转变成今天的双向交际(金惠康,2001)。
跨文化的需求决定了作为英语教育者,必须在英语教学中兼顾目标语文化的本土表达和本土文化的目标语表达。
著名学者程晓堂(2002)认为,广义的教材包括课堂教学的教科书,也包括其他学生在学习中有可能用到的材料和资料,但本文使用“教材”一词在于其狭义的用意,即教科书。
对于初中学生,教材是重要的学习资料与素材。
教材也是教师的必要教学材料,是促进课堂开展教学互动的必要媒介。
纵观我国英语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表明需要有跨文化的内容,但仅限于西方国家的文化,其在描述文化意识中,指出“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教育部,2003:21)。
国内学者在教材的文化内容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戴琳,2007;李成,2009,2010;宋莉,2012;赵静,2011)。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州教材中本土文化失衡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对比中港两地初中英语教材里中国文化内容的配置比重和设置,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初中英语教材中是否可多配置中国文化内容的课文提出一些建议。
二、粤港两地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分析
我们采用广州现时流行的初中教材,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这本教材是2002年审查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这套书(初中阶段)分别为七年级到九年级,共6册,每学期一册。
每个单元分为8个部分,分别是读、听、语法、说、写、练习任务和语言学习点。
我们采用的香港教材为朗文Elect JS适合香港新334学制的中学年级使用(即相当于初中学生使用)。
全书内容广泛,每单元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阅读与理解、词汇、文法、任务、语言欣赏拓展与自测。
以下作以对比分析。
1、人名
广州教材内容一般使用单英文的名字,例如Debbie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出现“英文名+中文/英文姓”的时候。
例如在第二单元的听力练习中,需要学习者听名字填空,在给出的表格中,16个名字仅有2个名字是“英文名+中文姓”(Nancy Liu,Sarah Chen),其余均为目的语常用英语名字格式。
香港教材内容中的人名一般使用“英文名+中文姓”的方式,符合地域特色。
如” Benny Ko” (Nelson et.al.:10),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在目标语国家名字的构成先为名,后为姓;另一方面尊重中国文化姓氏用粤拼的方式呈现。
鼓励学生在运用目标语称呼自己的时候仍然保留自身文化特色。
2、地方名称
广州版教材一般使用各大省份的拼音名称,如上海(Shanghahi)湖南(Hunan)除此之外较少使用本地的地方名称。
大部分选择的文章弱化了地点名称没有指明在哪里发生。
如75页描写演唱会和学校的活动,均以没有标出具体位置的统称代替。
值得赞赏的是,在描述新型农场的时候,作为附加练习的部分介绍了孙桥现代化农业开发区(Sunqiao Modern Development Zone)。
在地点上,香港教材也有自身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
如在Unit 2(Nelson et.al.,37)介绍周末想和家人出去玩耍的地方的时候,教材内容给出的地点分别是Sha Tin Sports Centre,URBTIX,HKCEC Hall 3,Comic World in New Town Plaza,Sculpture Garden,Kowloon Park等等。
沙田,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城市广场,九龙公园都是平常学习者知道的本土地方,城市电脑售票网是香港日常看电影看演出需要实际用到的订票中心,而这些海报都是平常生活中他们有可能接触到的。
用这种本土化的内容当作教材的好处有:学习者容易把目的语与自己生活连接起来;教材中的演示让学习者了解知道如何表达身边的地点和事件;熟悉的场景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本土化语境更有利于满足学习者用目的语表达跨文化交际的需求。
3、输入输出性内容
广州牛津初中版多数以英国或美国为背景作为输入性内容,如第五单元(英语:66-75)描述的是经典法国名著歌剧魅影的故事,介绍英国传统歌剧院和灰姑娘的故事,而介绍唐代的木偶戏和京剧的仅仅只占其中一小段,输出性任务则是根据有关谭盾的介绍而填写单词(听力)和撰写海报(写作)。
虽然是介绍中国作家,但截取的经历多集中在成年后在美国读书和工作中带给好莱坞或知名电影的作曲,虽然如此,仍可以体现出有一定的中国特色文化。
香港朗文Elect在Unit 4(Nelson et.al.:68-69)的言语输入内容中除了介绍自己本国的节日,包括新年、中秋节,还有甚少出现在广州教材中的冬至(Winter Solstice)。
教材文章除了描述冬至的来源与传统文化之外,也介绍了中秋节的来源,月饼的寓意等等。
这样中西方文化平衡地结合介绍,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外节日的同时也知道如何表达本国节日。
语言的交流是相对的,在学习英语语言国家的传统性节日之外,学生可以通过课本的介绍,激发对本国传统性节日的语言传
承。
除此之外,输出性任务也注重实际性,例如第三单元的任务让学生讨论如何为天坛大佛设计海报,让中外游客清楚了解香港。
4、插图
香港教材一律使用真实的香港初中生作为插图,或是熟悉的本土文化图片(包括地点,特色食物,生活场景等等),让学习者更有亲切感和文化归属感。
而广州教材一般是漫画作为插图,真人类插图偏少,而且多为一位亚洲人和一位外国人的合影插图。
三、针对粤港两地初中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的建议
1、适当增大本土化言语信息比例
通过上述几方面的对比分析,发现粤式教材虽然有一定中国文化的内容,但相比起日渐更加国际化的港式英语教材,本土文化所占比例略少;中国文化失衡现象出现,建议适当增大本土化的言语信息,比如规范中国人名的英语写法;增添学习者熟悉的地方或名胜地区;更多的本土生活的英文用语和增加熟悉的插图。
增加本土化言语信息可以使学习者更加有归属感,意识到是用一种全新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熟悉的信息;还可以用熟悉的场景和语境增加学习者的兴趣。
除此以外,这也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文化要求。
2、提倡本土化与国际化并行
Littlewood (2000)认为,应该把交际和语言结构结合在教材和教学内容中。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其首要任务是令沟通双方明白对方的意思。
跨文化交际要求双方首先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其次能够了解和读懂对方的内涵或者外延意思。
而在全球化的席卷过程中,提倡把本土文化国际化,国际文化本土化;所以,中学英语教材也提倡做到本土化与国际化并行。
3、推行个性化教材定制
从粤港两地的教材文化内容对比发现,个性化(tailor-made)的英语教材更人性化和生活化。
本国教育提倡教育公平,因材施教,所以不同地域的个性化英语教材定制也是解决中国文化失衡的一个方法。
四、结语
初中英语教材是中学生英语课堂实施的组成部分,教材内容的选向性和其指导的文化方向对教师、学生、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都有一定影响。
然而通过对比粤港初中英语教材中发现,在现有的广州初中英语教材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以西方英语国家的文化和观念为主,本土文化和价值观鲜有介绍的现象。
所以,建议适当增大本土化言语信息比例,一方面增强学习者的兴趣,另一方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言和跨文化交际意识,这同样要求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大对本土文化的
目标语讲授;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应该兼顾本土化和国际化;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进行个性化的教材定制,因应不同的学生文化需求编写教材,中西结合,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