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厅柱子上----合理用药小常识

合集下载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_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_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一、什么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以当代系统的医学、药学、管理学知识,明智地使用药物,以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综合目标。

为了保证合理用药,医、药、护、技、管理者、病人或其监护人要在职责范围内参与用药流程,并形成完整的用药系统。

完整的用药流程包括正确诊断、对症下药、正确开方、妥善配药、病人遵嘱、治疗得到跟踪处置等环节。

合理用药反映了为民谋利、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违反安全、有效、经济的综合用药目标就是不合理用药,其主要原因是医患双方合理用药的概念不明确,药物治疗未形成完整的系统,以及用药流程中有脱节现象。

二、普通感冒不要滥用抗菌素许多人得了普通感冒后,常常不去医院就诊,而是自己服用一些解热镇痛药、抗菌素或中药来治疗。

虽然有时可以使病程缩短,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尤其是抗菌素的使用--患了普通感冒非要服用抗菌素不可吗?由于约70%—80%的普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使不使用抗菌素,疾病也能痊愈。

事实上,现在也已经有很多人感觉到,感冒后服了很多抗菌素,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感冒大多数为病毒所引起,抗菌素并没有治疗作用;更令人担忧的是不该用抗菌素而随意滥用,其结果是不但没有治疗效果,还导致了大量耐药菌株(据统计,目前有80%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的出现。

而且,滥用抗菌素还会造成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使一些非致病菌成为致病菌,从而使病情加重。

那么,得了普通感冒,到底该如何治疗呢?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还可以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

这是因为大剂量的维生素C(500mg—1000mg)能有效帮助合成抗体,激活白细胞,全面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此外,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当患伤风感冒时,中性白细胞会释出大量氧自由基及氧化性物质,从而引起相关症状,而白细胞内的维生素C则能阻止这些有毒物质跑到白细胞之外。

感冒时白细胞内的维生素C浓度会大量降低,如果补充大剂量维生素C(每天1.0—6.0g),则能维持白细胞内维生素C的浓度,减轻症状。

医院合理用药宣传栏

医院合理用药宣传栏

医院合理用药宣传栏合理用药,健康你我,**医院邀您关注用药知识,共享健康!一、什么是药品?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或者能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的物质(如维生素类),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我们平时常说的中药(包括中成药、饮片)、西药(包括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都是药品。

二、各种片剂的服用方法。

普通片:应用广,最为常见,一般整片服用,可掰开服用,有时可研碎服用。

糖衣片:指在普通片外包上糖衣膜的片剂。

目的是消除异味、防潮、避光等以增加稳定性,应整片服用,有破碎时不应服用。

薄膜衣片:指在普通片外包上一层比较稳定的高分子聚合物的薄膜。

作用是防潮、避光、隔绝空气、增加稳定性、掩盖药物的不良味道。

普通薄膜衣片一般应整片服用,确有必要可掰开服用。

肠溶片:指在普通片上包上肠溶衣膜的片剂。

主要是避免胃液的破坏或减少胃粘膜的刺激。

应整片服用,有破碎时不应服用。

缓释片:用适宜的方法制成,能使药物缓慢释放的一类片剂。

具有血药浓度平稳、服药次数少、治疗作用时间长等特点,一般应整片服用。

控释片:用先进的制药技术加工而成,能使药物缓慢、均匀、恒速的释放到体内的一类片剂。

具有药物释放平稳、不良反应少、药物作用时间长、服药次数少等特点,一般应整片服用。

泡腾片:指含有泡腾崩解剂、遇水可产生气体而呈泡腾状的片剂。

有口服和外用两种,口服应先加水溶化后服用;外用可直接放入用药部位。

咀嚼片:指应在口中嚼碎后咽下的片剂。

目的是:加快药物的溶出、提高药效。

正确的服用方法是在口中嚼碎后咽下。

口含片:指在口腔或颊粘膜内缓缓溶解而不吞下的片剂,多用于口腔和咽喉部疾患。

服用时应含在口腔或颊粘膜内,使其缓缓溶解而不是吞下。

紧急时可以嚼碎,但不要随唾液咽下,更不可整片吞下。

舌下片:指舌下含服的片剂。

目的是使药物在舌下粘膜直接吸收,起到速效的作用并防止胃液对药物的破坏等。

服用时将药物放在舌下含服,不要随唾液咽下,更不可整片吞下。

安全合理用药小常识

安全合理用药小常识
注意止痛药的禁忌症
某些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应慎用或 禁用某些止痛药。
不要长期依赖止痛药
长期使用止痛药可能会导致药物成瘾和副作 用的出现。
注意止痛药的剂量和用法
使用止痛药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增 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维生素的误区
维生素不是越多越好
虽然维生素对身体健康很重要,但摄入过多也会导致中毒和其他 健康问题。
抗生素不等于消炎药
抗生素主要针对细菌感染,而 消炎药主要针对炎症反应,两 者作用不同,不可混用。
抗生素使用需遵医嘱
使用抗生素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 物。
注意抗生素的副作用
抗生素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 、过敏反应、肝肾损伤等副作
用,需注意观察。
止痛药的误区
止痛药不是万能的
止痛药主要用于缓解疼痛症状,但并不能治 疗疾病本身。
如有疑问或不适,及 时向医生咨询,切勿 自行判断或调整药物。
避免药物滥用
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避免盲目使用或滥用药物。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如有异常及时停药并就医。
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同一种药物, 以免产生药物依赖或耐药性。
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同 时使用多种药物时。
药品保管
药品应妥善保管,避免受潮、发霉、 变质等情况发生。对于一些特殊药品 ,如需要冷藏的药品,应严格按照说 明书的要求进行储存。
药品使用方法
用药剂量
在使用药品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处 方或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使用,不能 随意增减剂量。
用药方式
用药时间
有些药品需要饭前或饭后服用,有些药品 则需要定时服用。在使用药品时,应按照 医生或说明书的要求合理安排用药时间。

安全合理用药常识修减版

安全合理用药常识修减版

安全合理用药常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医学知识的广泛普及,人们对健康和用药安全也越来越重视。

但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家庭不合理用药现象尤其严重,根据最近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有30%家庭用药不合理;不合理用药者的数量竟达数亿人次;每年有50万余人死于用药不当,而不是疾病本身。

如何做到合理用药,减少药品的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的损害,己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什么是处方处方是医生对病人用药的书面文件,是药剂人员调配药品的依据,具有法律、技术、经济责任。

处方共有四部分:(1)处方前记包括医院全称、科别、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日期等;(2)处方头处方以“R”或“RP”起头,意为下列药品;(3)处方正方是处方的主要部分,包括药品的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等;(4)处方后记包括医生、药剂人员、计价员签名以示负责,签名必须签全名。

处方原则上不得涂改,如有涂改,处方人必须在涂改处签字以示负责。

处方常用缩写。

从2004年9月1日起,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最新制定的《处方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医院医生在使用处方时将要更加“守规矩”,那对于百姓来说,则看病开药出现了四大变化:红黄绿白区分处方新的《处方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处方由各医疗机构按规定的格式统一印制,其中必须包括机构名称、处方编号、患者资料、药品金额等10多个项目。

麻醉药品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普通处方的印刷用纸应分别为淡红色、淡黄色、淡绿色和白色,并在处方右上角以文字注明。

开处方禁止写“天书”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必须用规范的中文或英文名称书写,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剂量与数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而且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处方要分别开具,其中西药和中成药处方每张不得超过5种药品。

处方药量不超7天对于处方的药量,规定医生一般不得开出超过7日的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

合理用药指导ppt课件

合理用药指导ppt课件
新生儿的细胞外液较多,约为成人的两倍。若按千克 体重给予成人同样剂量,则细胞外液所含药物浓度仅 为成人一半,以致达不到治疗浓度。相反,由于细胞 内液较少,使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相应提高,最大量 可高出成人的25%
新生儿血浆白蛋白结合的质和量均低下,如乙氧萘青 霉素的新生儿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6%~28%,成人 为86%。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72 × 血清肌酐
(女性再乘以0.85)
b.在列线图上找出对应的消除率分数
c.计算用药间隔时间、维持量和给药速度
患者用药间隔=正常用药间隔 × 消除率分数 患者药物维持量=正常维持量 × 消除率分数 患者给药速度=正常给药速度 × 消除率分数
根据肾功能试验进行剂量估算
肾功能减退时给药剂量的估计
药物的排泄
大多数药物最终通过肾脏排泄。新生儿肾功 能发育不全,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均较 成人低。如氯霉素的清除率新生儿仅为成人 的30-40%。
在28天内新生儿的肾功能不断变化而日趋完 备,因此宜按不同日龄的药动力学参数去调 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时间。
代谢:婴幼儿期药物代谢酶活性成熟,幼儿药 物的肝代谢速率高于新生儿,亦高于成人。
饭前服:一般应于饭前30分钟左右,以利于药物充 分吸收或保护胃粘膜等。如健胃药、制酸药、止泻 剂、各种滋补药品等。
饭后服:一般应于饭后10~30分钟服药,使药物和食 物混和,以避免药物对胃肠刺激;利于发挥药效的 酵母片,硫酸亚铁等。
饭时服:指在进餐时服用,或用少量食物拌和药物 共食之。是为了减轻药物气味刺激,避免出现恶心 等反应。
受精后17天以内,细胞具有潜在的多向性,胎儿胎 盘循环尚未建立,此期用药对胚胎的影响是“全” 或“无”,“全”就是药物损害全部或部分胚胎细 胞,致使胚胎早期死亡。“无”是指药物对胚胎不 损害或损害少量细胞,因细胞有潜在多向性,可以 补偿或修复损害之细胞,胚胎仍可继续发育。

合理用药基本常识

合理用药基本常识

合理用药基本常识合理用药基本常识缺乏医药常识导致用药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普及医药知识刻不容缓。

下面就日常生活中常遇见的问题作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如何识别药品名称药品有通用名、化学名、商品名等,但最常用的是通用名和商品名。

通用名是全世界通用的,而商品名因生产厂家不同而不同。

患者在用药时不能只记商品名,还要学会并记住通用名。

较好的方法是记通用名,因它是唯一的,当买药或就诊时,只须将通用名告诉大夫或药师就行了。

二、什么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为基础,有效、安全、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

适当性是指适当的药物、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适当的途径、适当的患者、适当的疗程、适当的治疗目标。

适当的药物、适当的患者:选择最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疾病,并且这个药物应适合患者。

适当的剂量:不要随意加大剂量,因为这样可能会出危险,反过来,也不能随意减少剂量,应及时征求医生的意见。

适当的时间:用药间隔应尽量在每天的24小时内均分,并且要和作息时间协调。

如果作息时间与此矛盾,可适当地调整,但间隔时间不要过短,特别是使用抗感染药时更应注意用药间隔。

每日一次用药不是一天内的任何时间都可以,如抗高血压药、利尿药、降糖药如果每日一次都不宜晚间服用,因为这样会造成夜间药效过强,导致危险又不易发觉。

有些药物要求必要时服,如止痛药要求痛时服,但不是只要一痛就服用,应注意给药间隔,一般应间隔4小时以上,如果服药过频不仅不会有好的疗效,可能还会增加副作用或造成药物中毒。

药物的服用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除了苦味健胃药、收敛药、抗酸药、胃肠解痉药、肠道抗感染药、利胆药(以上多为饭前服)、驱虫药、盐类泻药(空腹或半空腹时服)、催眠药、缓泻药(睡前服)以外,其余药都可以在饭后服。

特别是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吲哚美辛、阿司匹林、铁剂等)更须在饭后服。

饭后服因食物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一般吸收较慢,出现疗效也较慢。

具体药物应咨询药师或医师。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常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一、中西药用药的准则非处方药可以自行出售,虽属于药效较保守、安全的药品,但吃药前应当特别注意外包装上的表明及标注,例如用法、用量、服用时间、适用于症状、效果等,不容随意服用。

1一般人用药⑴肝、肾功能异常等特定体质的人,用药须特别小心。

阿斯匹林的副作用就是较伤胃,所以肠胃状况不佳者不容过量。

服用胶囊或其他特定药品时,除非医生特别交代,否则不容压碎或切碎服用,以免影响疗效。

⑵严格遵守服药时间,不可擅自提前或挪后。

⑶药丸恳请用热水凝剂,切勿干吞,也无法用茶、牛奶、饮料等凝剂。

⑷吃掉胶囊前先洗澡杀菌食道,以免导致胶囊黏在食道中发生意外。

⑸有些药物服用后不容立刻躺下,以免导致食道烧伤等,恳请依从医嘱。

⑹服药后不容饮酒,不容喝含酒精的饮料,也无法喝葡萄柚,因为酒极容易进一步增强药的副作用,而葡萄柚不含黄酮类成分,与特定的药物同时排便可以存有药物过量的危险。

⑺服用有沉淀物的药液时,吃前应先摇匀,以保证药量正确。

⑻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不可过量。

⑼扔掉的感冒药,切勿使其他哮喘患者服用。

即使同为哮喘,其病因及个人体质也各不相同。

⑽感冒时,不要擅自服用上次自己感冒时吃剩的药。

首先是药品保质期的原因,其次即使是同一个人,每次感冒的原因也不一定相同。

⑾勿喝来路不明的草药或偏方。

⑿从医院拿回来的药,需放在干燥的地方,以免药物变质。

⒀有些哮喘糖浆所含“可卡因”,不容长期、大量服用,以免引致上瘾。

2小儿用药婴幼儿由于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免疫系统还未接触过各种感冒病毒,因此比较容易感冒,而小儿的用药剂量和成人也有所不同。

所以小儿服药应特别注意:⑴严苛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给小儿服药,例如说明书上说道6~10岁的孩子一天服3次,一次服3颗;3~6岁的孩子一天衣两次,每次衣2颗。

若你的孩子5岁,则就可以按后者的规定服用,千万无法擅自减少或增加用药次数和药量。

⑵购买药品时,不要选用胶囊或颗粒较大的药品,以免给小儿服用时引起窒息。

安全用药科普小知识

安全用药科普小知识

安全用药科普小知识安全用药科普小知识汇总安全用药科普小知识如下:1.药物都有一定的有效期,储存不当易使药效降低,要储存在干燥、避光处。

2.受潮、过期的药物切不可使用。

3.一般来说,药物应当放在儿童不能触及的地方,防止孩子误食。

4.长期存放药品如丸剂,如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等,在服用时应用冷水或温开水服用,不能采用热水,否则会使药物膨胀,甚至变形,不利于治疗。

5.一般药物都有一定的有效期,一定要按药品说明书贮存。

6.有些药品有腐蚀性,要特别存放。

如抗酸药(如胃复安、维生素C等)和某些抗生素(如磺胺类药),在遇热遇潮时易发生变质。

7.同一类型的药物,由于厂家不同,制剂工艺不同,价位也不同,切忌盲目购买和使用。

请注意,以上信息是根据当前医学和药学领域的认识和知识,并不包括任何法律或医疗建议。

如果您有任何医疗或健康问题,请咨询医生或药剂师等专业人士。

安全用药科普小知识归纳安全用药科普小知识如下:1.时辰好药:是医学专家根据一天二十四小时的不同时段,结合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划定的用药最佳时间,老百姓可以据此安排用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损害。

2.了解药品说明书:看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成分、药品使用方法、禁忌症、副作用等信息,可以更好地选择和使用药品。

3.合理搭配饮食:部分药物不能与某些食物搭配使用,如与某些水果、蔬菜、茶饮等同时服用,可能会影响药效。

4.避免滥用药物:滥用药物不仅会造成浪费,还可能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5.按时服药: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半衰期,按时服药可以保持血液中药物的有效浓度,有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

6.剂量合适:过量的药物会带来不良反应,如头痛、呕吐、昏迷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7.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不必要的药物使用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依赖性。

8.如有药物过敏史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检查。

9.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10.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等,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用药小常识
煎煮中药要注意细节
中药在熬煎的过程中,有些细节确实会影响到药效,在平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细节一:手别碰药
这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细节。

买回来的中药,大多是用纸包着的。

把药放进煎药容器时,许多人的手会碰到中药,殊不知,这个动作有时就会影响到中药的药效,如果此时手上涂过护手霜或带有香皂的芳香气味,更是对中药的一种污染。

因此,最好不要用手接触中药,应直接将其倒进容器内。

细节二:别用铁锅
煎药容器以砂锅和陶罐为最好,铁锅、铜锅、铝锅和锡锅不能用来煎药。

指出:“这是因为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由于铜铁铝等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易与中药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如铁易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药液颜色加深,并会使药液带有铁锈味,影响药效的发挥;铝与有机酸反应,形成化合物被人体吸收后蓄积在肝、肾等组织中对人体造成损害;铜器受热易氧化生成对人体有害的铜绿。

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此外,有些人还会用家里烹饪用的砂锅煎药,这就要注意一定要涮洗干净,以放入清水后表面不会出现油花为宜。

因为油脂会影响到中药的药效。

细节三:用蒸馏水
水质同样会对中药的药效产生影响。

对煎药用水,历代名医均有严格要求,如李时珍将煎药用水就分为雨水、露水、雪水等几种,这些水都是天然的蒸馏水,比普通的泉水、河水、井水的硬度小,更纯净,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影响。

我们虽然无法像古人那样追求水质,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使用蒸馏水或纯净水,凉白开也可以。

自来水可以加热一下去除其中的氯,但不能用热水或开水直接煎药,要晾凉以后才可以。

许多家庭都在用大桶的矿泉水,但对于煎药来说,矿泉水却不是一个好选择。

这是因为矿泉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金属离子,例如钙等,它们对中药发挥药效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中药煎前不宜冲洗,但须冷水浸泡
一些人在煎煮中药之前,总是用清水先将中药洗一遍,认为这样做卫生。

专家提醒中药在煎煮之前不宜水洗。

一些药材中含有水溶性的糖和甙类成分,其次有不少药材是粉末状的或在配药时要研碎,还有,一些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了蜜、醋、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都易溶于水,如果先用水洗一遍,会让这些有效成分部分溶于水而流失,导致药效降低。

中药药材绝大多数是干燥品,质地细密、坚硬,有效成分已结晶或定形沉淀于细胞内,水分不易渗入,如果在煎煮之前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药材会变软,细胞会膨胀,有效成分容易被煎出。

有些药材含淀粉、蛋白质较多,如果不经浸泡而上火煎煮,会使药材表面的淀粉糊化,蛋白质凝固,堵塞药材表面的毛细孔道,水分进不去,有效成分不易被煎出,影响药物疗效。

浸泡的时间根据药物而定,花、叶、细茎等质地疏松的药物,浸泡半小时即可;块根、根茎、种子、果实等质地坚硬的药物,应浸泡1小时;而矿物、动物、介壳类药物,浸泡时间需更长。

但要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久,特别是夏季,以免药物变质。

中药的特殊煎法
先煎
矿物贝壳动物类,如磁石、牡蛎、珍珠母等,这些药物大部分质地坚硬致密,与其它同煎煮很难将其有效成分煎出,若延长煎煮时间,其他药物的有效成分亦可被破坏,因此,将这些药物先煎半小时左右,然后再与其它药物同煎。

后下
主要含芳香性、挥发性、维生素、花叶类药物、薄荷、细辛、白蔻仁等,如煎煮时间过长,其有效成份会大量丧失,因此,必须后下,煎煮10分钟即可
炀化
胶类、糖、无机盐类如鹿角胶、阿胶饴糖等,不与其他药物同煎,其有效成份可粘附于药渣上,而丧失其应有的作用。

此类药物其汤剂煎好后,将其例入药液中,加热使其溶化,混匀后服用。

包煎
主要为颗粒子药、有粘性、毛茸和粉末类药材如车前子、亭苈子、蒲黄、海金沙等,用小布包好,与其他药物同煎
另煎
对于贵重的药品,如人参、羚羊角片等,应采取另煎的方法,这些药质量好,价格贵,如与其他同煎,可被其他粘渣吸附,因此,这些药须单独久煎,或放入器皿中加水另炖,使其有效成分煎出。

总之,为了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关于中药的煎煮方法必须予以重视。

哪些人不宜喝菊花茶
菊花为常用的中药,中医认为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

现代研究认为,菊花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抗衰老等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尤为显著,对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具有辅助防治作用,因而备受中老年朋友的青睐。

菊花茶虽然有如此多的好处,但也并非人人皆宜。

这是因为菊花性微寒,比较适合于阴虚阳亢或实热体质的人服用,《本草汇言》认为菊花对于“气虚胃寒,食少泻泄之人,宜少用之”。

现代研究也发现,极少数人长期大量饮用菊花茶会出现食欲减退、腹疼腹泻、咽喉疼痛加重等症状。

所以,在饮用菊花茶时必须因人而异。

平素怕冷、手脚发凉、脾胃虚弱等虚寒体质者最好和菊花茶保持适度的距离。

你会服中药吗
中药的不同服法,既是病情的需要,又对疗效起重要作用,因此应当引起特别注意。

中药的服法包括服药时间、服药次数和服药方法:
1.服药时间: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都遵循一定的时间规律。

一般药物宜在饭前1个小时
服用。

驱虫药在晨起空腹时服;安神药在睡前服;截疟药宜在发病前2个小时服;滋补药宜空腹服。

总之,要掌握服药时间的规律性,通过选择最佳服药时间,以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疗效,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2.服药次数:一般是1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或分早中晚3次服用;病情危重的,可1
次顿服;咽喉病多采用噙化;呕吐的患者可取少量频服。

3.服药方法:一般汤剂多用温服。

解表药宜热服,并盖被或喝热粥以助汗出。

热证服寒药,
宜凉服。

寒证用热药宜热服。

但在病重邪甚,拒药不纳,出现呕吐时,可采用热药凉服或寒药热服。

一般服药呕吐的患者,宜加入少许姜汁,或用鲜生姜擦舌,或嚼少许陈皮,然后再服汤药,或用凉服,少量频服的方法。

如遇患者昏迷,吞咽困难时,宜鼻饲给药。

对于使用峻猛或毒性药,应审慎从事,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有效即止,慎勿过量,以免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