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知识宣传
合理用药宣传

合理用药宣传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药物研发的加快,药物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药品的广泛应用,滥用和不当使用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了提醒公众合理使用药物,保护公众健康,合理用药宣传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用药宣传的目的是增强公众对于药品的正确认知和使用方法的了解。
与药品相关的信息如何准确传达给公众,提高公众对药品的认知度,为公众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支持是合理用药宣传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健康教育和信息传播是关键。
合理用药宣传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以确保信息能够传递给广大公众。
首先,利用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和报纸,宣传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和方法。
这种方式能够覆盖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群,提供药物知识和正确的用药指导。
其次,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合理用药宣传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在今天的社会中,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通过在这些平台上发布合理用药的相关信息和指导,可以迅速传播给广大网民,提高合理用药的认知度。
此外,合理用药宣传还应加强与药店、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通过在这些场所张贴合理用药的宣传海报、分发合理用药的宣传册等方式,将合理用药的信息传达给需要的人群。
这种方式能够直接接触到患者和药品消费者,使他们在购买和使用药物时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除了传递药品正确信息以外,合理用药宣传还应该涉及到药物安全的问题。
提醒公众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和上报,以及提供合理的药物储存和处置方法是宣传合理用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当公众了解到药物的副作用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潜在的风险,才能真正做到合理用药。
此外,合理用药宣传还需要加强对特定人群的关注和教育。
比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对药物的敏感性、用量和不良反应都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针对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宣传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安全用药知识宣传策划书3篇

安全用药知识宣传策划书3篇篇一安全用药知识宣传策划书一、活动主题“安全用药,健康生活”二、活动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药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不合理用药、滥用药物等问题也日益突出,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的安全用药意识,普及合理用药知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计划开展一次安全用药知识宣传活动。
三、活动目的1. 提高公众的安全用药意识,让公众了解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2. 普及安全用药知识,让公众了解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3.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1. 活动时间:[具体时间]2. 活动地点:[具体地点]五、活动内容1. 安全用药知识讲座:邀请专业药师或医生为公众讲解安全用药知识,包括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等。
2. 现场咨询:设立现场咨询台,为公众提供安全用药咨询服务,解答公众在用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发放宣传资料:发放安全用药宣传资料,包括宣传手册、海报等,让公众了解更多的安全用药知识。
4. 免费测量血压、血糖:为公众提供免费测量血压、血糖服务,让公众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5. 药品回收:设立药品回收点,回收过期药品和废弃药品,防止药品误用和滥用。
六、活动宣传1. 在社区、医院、药店等场所张贴海报,宣传活动内容。
2.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发布活动信息,扩大活动影响力。
3. 组织志愿者在活动现场发放宣传资料,引导公众参与活动。
七、活动预算1. 宣传费用:海报制作费[X]元,宣传资料印刷费[X]元。
2. 讲座费用:邀请专业药师或医生的费用[X]元。
3. 现场咨询费用:现场咨询台的搭建费用[X]元,志愿者的培训费用[X]元。
4. 免费测量血压、血糖费用:血压计、血糖仪的采购费用[X]元,志愿者的补贴费用[X]元。
5. 其他费用:活动现场的布置费用[X]元,活动礼品的采购费用[X]元。
合理用药宣传总结

合理用药宣传总结合理用药是指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状况,选用适当的药物,并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时间间隔进行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宣传的目的是提高患者对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知识的普及,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首先,合理用药宣传应当强调对药物的正确认识。
对于普通患者来说,他们对药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吃了药就会好”的层面上,忽略了药物的作用机理和副作用等重要信息。
因此,合理用药宣传应当帮助患者认识到药物并非万能,不能随意使用,并且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进行正确用药。
其次,合理用药宣传应当强调对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用药方法,如口服、注射、外用等。
合理用药宣传应当告诉患者不同用药方法的适用场景和使用注意事项,以免因用药方式不当导致药效减弱或者副作用加重。
再次,合理用药宣传应当关注药物的剂量和频次。
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往往没有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和频次使用,或者自行增加或减少剂量和频次。
合理用药宣传应当告诉患者,正确的剂量和频次是保证药物疗效和安全的关键,患者应当按照医嘱进行正确的用药。
此外,合理用药宣传还应当关注药物的选择和搭配。
不同的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而有些患者可能因为便宜或者方便等原因自行选择药物进行治疗,这种行为会给患者带来风险。
合理用药宣传应当告诉患者,选择药物应当依据医生的建议和处方,并且避免多种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合理用药宣传应当从药物的正确认识、使用方法、剂量和频次、选择和搭配以及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预防等方面进行,以提高患者对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知识的普及,从而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这样的宣传既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也能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合理用药的目标。
药事管理中的药物知识普及与宣传

药事管理中的药物知识普及与宣传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药物研发的进步,药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与药物相关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如药物滥用、误用和不良反应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药事管理中的药物知识普及与宣传成为重要的环节,旨在提高公众的药物安全意识,促进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的健康。
一、药物知识普及的重要性药物知识普及是指向公众传授有关药物的基本知识,包括药物的种类、用途、用法、禁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普及药物知识,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减少药物的误用和滥用。
药物知识普及对促进人们的健康教育和预防疾病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药物知识普及的途径1.教育机构的角色学校、医院、社区等教育机构承担着普及药物知识的重要责任。
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和讲座,组织药物知识竞赛和宣传活动,为公众提供了接触和学习药物知识的机会。
同时,教育机构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药物知识普及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2.媒体的作用新闻媒体、网络媒体等在药物知识普及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宣传报道、专栏文章和专题节目等形式,传播药物知识,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使用药物。
媒体应注意选择权威、可靠的信息源,避免夸大药物功效或者错误传播药物知识。
三、药物宣传的原则药物宣传是指制药企业或药品经销商向公众传递药品信息的过程。
药物宣传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同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真实准确药物宣传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不能夸大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宣传内容必须有科学依据,并经过相关权威机构的审查认可。
2.合法合规药物宣传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不得违背药品广告法和药品管理法的规定。
3.公正公平药物宣传不能歧视和误导消费者,应平等对待不同的药物,并提供充足的信息供消费者参考。
4.风险提示药物宣传必须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进行提示,让消费者充分了解药物的风险,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加强药事管理1.建立健全制度提高药物知识普及与宣传的效果,需要建立健全制度。
用药指导健康宣传手册

用药指导健康宣传手册
用药指导健康宣传手册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使用药物,避免药物滥用或误用。
以下是用药指导健康宣传手册的一些关键内容:
1.药物基本知识:介绍药物的名称、剂型、剂量、使用方法、作用机制、副作用、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帮助人们正确理解药物的作用和风险。
2.合理用药:强调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指出滥用药物、不遵医嘱、不按说明书使用药物的危害和后果,引导人们正确地使用药物。
3.药物与饮食的关系:介绍药物与饮食的关系,指导人们如何合理安排饮食以增强药物效果或减轻药物副作用。
4.药物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强调生活方式对药物效果的影响,指导人们如何调整生活方式以增强药物效果或减轻药物副作用。
5.家庭药箱管理:介绍如何管理和维护家庭药箱,包括药品的分类、储存、过期药品的处理等,以保障家庭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6.特殊人群用药:针对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介绍其用药特点和注意事项,指导人们为特殊人群合理用药。
7.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针对常见疾病如感冒、咳嗽、高血压、糖尿病等,介绍其药物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人们正确地使用药物。
通过用药指导健康宣传手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和风险,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同时,也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商更好地推广合理用药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素养。
制表:审核:批准:。
中成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 正确服用中成药

中成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正确服用中成药在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上,须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按量报用:中成药治病,药量有一定的灵活性,有时不易准确掌握。
由于有的中医在处方时,对中成药的每次服用量往往不专门注明,故在具体使用时,病人首先应看清药品标签或说明书。
有时,中成药小粒丸剂的说明书上虽写着每次服多少克,但却未标明多少粒药为多少克,这常常会给病人带来困惑。
遇此情况时,病人不可怕麻烦,应向执业药师问明换算方法或每次服药粒数(不要问医生,因非其本职,否则可能致误)。
中药不是绝对无毒的,有些药性剧烈的药,用量稍有超过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注意服药禁忌:不仅对中成药的服用量须认真对待,而且对有关药物的禁忌症也丝毫马虎不得。
用药前必须详阅该药品的说明书,了解该药品的使用禁忌。
凡药品说明书中所列禁忌事项,均应按章执行,予以避忌。
孕妇、小儿或年老体虚者,更要谨慎,凡药性猛烈的中成药还须减量慎用。
(3)注意服药时间:根据古医籍规定,中药服用时间的选择,应按“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的原则进行。
对于特殊服药时间规定的中成药,通常宜选在饭前或空腹时服。
因为大多数食物可对中药的吸收产生干扰,故而饭前服药有利于药物吸收和药效发挥。
对于慢性病需长期服药者,宜养成定时服药的习惯,而对治疗特定病症的成药则无须强调空腹或定时服药,如治冠心病的苏合香丸、治胃痛的胃乐片等,均或随时使用;安神药则在睡前服为最适宜。
(4) 注意服药方法: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也有讲究,中成药中常见剂型之一大粒蜜丸剂,常常给服药者带来许多不方便,初次使用该剂型者往往不知该怎样吞服才好。
要知道,任何一口将其吞下的企图都是应当严格禁止的,因为这有可能造成药丸卡在喉咙里上下不得,甚至引起心律紊乱等严重后果。
正确的服法是用清洁的小刀将药丸切成小粒,而后分几次用温开水送服;对于出厂不久、质地较软的大粒蜜丸,可用清洗过的于直接将其分裂,并搓制成小丸服下。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二

1、怎样理解药品说明书上的“慎用”、“忌用”和“禁用”?绝大多数的药品说明书上都印有“慎用”、“忌用”和“禁用”的事项,这三个词语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嘱咐的轻重程度却大不相同。
“慎用”提醒服药的人服用本药时要小心谨慎。
就是在服用之后,要细心地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如有就必须立即停止服用;如没有就可继续使用。
所以,“慎用”是告诉你要留神,不是说不能使用。
比如利他林对大脑有兴奋作用,高血压、癫痫病人应慎用。
“忌用”,比“慎用”进了一步,已达到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使用的程度。
标明“忌用”的药,说明其不良反应比较明确,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很大,但人有个体差异而不能一概而论,故用“忌用”一词以示警告。
比如患有白细胞减少症的人要忌用苯唑青霉素钠,因为该药可减少白细胞。
“禁用”,这是对用药的最严厉警告。
禁用就是禁止使用。
比如对青霉素有过敏反应的人,就要禁止使用青霉素类药物;青光眼病人绝对不能使用阿托品。
2、服药前后需要注意什么?(1)服药之后不能马上睡。
服完药马上就睡觉,特别是饮水量少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管上而不易进入胃中。
有些药物腐蚀性较强,在食道溶解后,会腐蚀食道粘膜,导致食道溃疡。
(2)服药之后不能马上运动。
因为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肠胃溶解吸收、发挥作用。
(3)服药前后少食水果。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一些化合物和生物酶,这些物质可以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使药物作用发生改变。
一些水果与抗生素相互反应,使抗生素的疗效大大下降。
(4)用药吃醋要坏事。
服用某些药物时必须禁忌食醋。
如服用红霉素、螺旋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时吃醋,会使这些抗生素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在肾脏结晶,损坏肾小管。
(5)服药勿饮酒。
酒中含有的酒精(乙醇),可与多种药物发生反应,会降低药效或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服药时一定不能用酒来送服药物,在服药前后也不能饮酒。
5、吃错药怎么办?(1)如果错服的是一般药物,如维生素、滋补药、抗生素等,副作用小,不必作特殊处理(除非大量服用),但应观察病情变化。
医院合理用药培训及宣传制度

为了提高我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的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特制订以下培训宣传制度:1、合理用药培训与宣传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由药剂科负责日常工作。
2、培训及宣传对象:培训对象为全院医务人员、进修医务人员、实习学生等,宣传对象还包括病人及其家属等。
3、培训及宣传内容:(1)《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等法律法规的培训与学习。
(2) 印发我院有关药事管理制度并要求各科室组织学习。
(3) 为全院医务人员印发药学知识学习资料。
(4) 根据医院每月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每月处方合格率抽查情况分析,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专题讲座。
(5) 邀请院外药学专家讲课。
3、培训方法:(1) 组织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每年至少2次,并有培训记录备查,内容包括:涉及到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等。
(2) 每年组织召开药品质量监督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研讨会各一次,总结交流经验,学习培训药品质量监督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知识和技能。
(3) 积极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咨询工作,提供药学咨询服务。
在门诊设立药物咨询窗口,为病人及时提供药学服务。
对医护人员、病人及病人家属提出的用药问题必须做到有问必答,并尽可能提供相关资料。
对不能当场回答的问题应留下病人的联系方式,查到确切资料后再提供给病人。
(4) 做好合理用药宣传工作,向病人和社会宣传合理用药知识。
出版合理用药宣传栏,并定期更新。
印发“告患者书”等合理用药知识,开展合理用药培训,增强医务人员、患者的合理用药意识。
主办我院《临床药学杂志》,向临床医护人员宣传合理用药资料和新药情报,以促进全社会的合理用药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一、什么是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
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为基础,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
二、普通感冒不要滥用抗菌素许多人得了普通感冒后,常常不去医院就诊,而是自己服用一些解热镇痛药、抗菌素或中药来治疗。
虽然有时可以使病程缩短,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尤其是抗菌素的使用,患了普通感冒非要服用抗菌素不可吗?由于约70%—80%的普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使不使用抗菌素,疾病也能痊愈。
事实上,现在也已经有很多人感觉到,感冒后服了很多抗菌素,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感冒大多数为病毒所引起,抗菌素并没有治疗作用;更令人担忧的是不该用抗菌素而随意滥用,其结果是不但没有治疗效果,还导致了大量耐药菌株(据统计,目前有80%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的出现。
而且,滥用抗菌素还会造成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使一些非致病菌成为致病菌,从而使病情加重。
那么,得了普通感冒,到底该如何治疗呢?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还可以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
这是因为大剂量的维生素C能有效帮助合成抗体,激活白细胞,全面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此外,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当患伤风感冒时,中性白细胞会释出大量氧自由基及氧化性物质,从而引起相关症状,而白细胞内的维生素C则能阻止这些有毒物质跑到白细胞之外。
感冒时白细胞内的维生素C浓度会大量降低,如果补充大剂量维生素C(每天1.0—6.0g),则能维持白细胞内维生素C的浓度,减轻症状。
由此可见,患了普通感冒,特别是症状不重时,不要随便服用抗菌素。
由于抗菌素往往具有多种毒性作用并可引起过敏反应等,因此建议大家千万不要滥用抗菌素;即使需要服用此类药物,也应在医师指导的情况下,按疗程服药。
三、生活中常见的无效用药随着常用药物进入家庭,许多人对一般常见病,都自己买药服用。
但往往对一些药物的“关键”又不甚清楚,造成了许多无效用药甚至产生抗药性的情况,为此,当引起重视。
如果你有下面几种常见的无效用药情况,不妨改进一下: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 1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通常有甲、乙、丙三型,常因变异而产生新的亚型引起流行。
目前,对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现象很普遍,不仅多见于个人自用,就是一些医生治疗流感也常用抗生素。
但是,抗生素对流感治疗是无效的,只有并发细菌感染时,方可考虑使用抗生素。
功能性腹泻不应使用抗生素腹泻一般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前者应选用抗生素,而后者用抗生素则无效。
消化功能紊乱可由饮食不当、食物过敏(对牛奶、鱼虾过敏等)、生活规律的改变、外界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此类腹泻使用抗生素均无效,应当采用饮食疗法,或服用一些助消化药物。
皮炎、瘙痒症用激素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因而对某些皮肤疾病、瘙痒症有一定的疗效,但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是无益的。
此药长期使用或经常使用,可能诱发感染,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溃疡或不愈。
因此,患有皮肤病、瘙痒的患者不要首先选用激素或激素制成的外涂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此类药。
四、中西药用药的准则非处方药可自行购买,虽属药效较温和、安全的药品,但吃药前应特别注意包装上的说明及标示,如用法、用量、服用时间、适用症状、效果等,不可随意服用。
服西药 1 一般人用药⑴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体质的人,用药须特别小心。
阿斯匹林的副作用是较伤胃,所以肠胃状况不佳者不可过量。
服用胶囊或其他特殊药品时,除非医生特别交代,否则不可咬碎或磨碎服用,以免影响疗效。
⑵严格遵守服药时间,不可擅自提前或挪后。
⑶药丸请用开水送服,切勿干吞,也不能用茶、牛奶、饮料等送服。
⑷吞食胶囊前先喝水润滑食道,以免造成胶囊粘在食道中发生意外。
⑸有些药物服用后不可立刻躺下,以免造成食道灼伤等,请遵医嘱。
⑹服药后不可饮酒,不可喝含酒精的饮料,也不能吃葡萄柚,因为酒极易增强药的副作用,而葡萄柚含黄酮类成分,与特定的药物同时进食会有药物过量的危险。
⑺服用有沉淀物的药液时,吃前应先摇匀,以保证药量正确。
⑻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不可过量。
⑼吃剩的感冒药,切勿让其他感冒患者服用。
即使同为感冒,其病因及个人体质也各不相同。
⑽感冒时,不要擅自服用上次自己感冒时吃剩的药。
首先是药品保质期的原因,其次即使是同一个人,每次感冒的原因也不一定相同。
⑾勿吃来路不明的草药或偏方。
⑿从医院拿回来的药,需放在干燥的地方,以免药物变质。
⒀有些感冒糖浆含有“可卡因”,不可长期、大量服用,以免导致成瘾。
2 小儿用药婴幼儿由于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免疫系统还未接触过各种感冒病毒,因此比较容易感冒,而小儿的用药剂量和成人也有所不同。
所以小儿服药应特别注意:⑴严格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给小儿服药,如说明书上说6~10岁的孩子一2天服3次,一次服3颗;3~6岁的孩子一天服两次,每次服2颗。
若你的孩子5岁,则只能按后者的规定服用,千万不能擅自增加或减少用药次数和药量。
⑵购买药品时,不要选用胶囊或颗粒较大的药品,以免给小儿服用时引起窒息。
医生开的药物若比较大颗,可碾碎后再给小儿服用。
⑶将买回的药放在小儿够不到的干爽的地方,以免孩子误食。
3 孕妇孕妇感冒时服用任何药物,均需医生同意。
但仍要特别注意:⑴怀孕初期三个月内,如果随便服用药物可能影响胎儿,导致胎儿畸形或孕妇流产。
⑵怀孕末期也不能任意服用解热药,以免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流产或早产。
⑶孕妇不可食红花或药性猛烈的药,因红花有活血功效,所以孕妇最好不要自行服用草药以免影响胎儿及孕妇的健康。
⑷目前已知对胎儿会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有:雌激素类、雄激素类、抗癌药、麻醉药、口服避孕药、口服抗凝血药、口服降糖药等。
4 老人老人不管在肠胃吸收力、肝及肾代谢药品的能力都比年轻人差,感冒时不要随意到药店自行买药,最好是去医院治疗。
家中若有记忆力不好的老人,家人应特别注意老人的服药时间、剂量和服药后的情况,如有痒、肿胀、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送其到医院。
服中药 1 一般人都有“西药治急症,中药养身、治慢性病”的观念,因此,有人因为服用西药感觉没有效果,而想改吃中药,甚至有人即服用西药又服用中药。
若中药与西药同时服用,应间隔1~2小时,也就是让胃部排空,以免药物相互作用。
2中药西药同时吃或打算停服中西药前,应告诉医生,征求医生的意见。
以气喘患者为例,有些类固醇药物是不可私自停用的;同样,高血压患者也不能任意停用降压药。
所以,在决定停西药或打算配合服用中药前,一定要告诉医生,以免病情加重或发生意外。
3 服用中药病好后,切不可不经医生同意,随便推荐给别人吃。
因中医主张对不同体质、不同的疾病发展症状来辨证治疗,因此,对自己有用的药对别人不一定有相同的功效,弄不好还可能延误了别人的治疗。
4 当归、枸杞等可增强身体免疫力,但有自体免疫系统问题的患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应注意不可随便服用上述药材。
5 很多人有病喜欢喝药酒,但要注意的是,除了药材的新鲜度(有些泡酒的药材是发霉的)外,药酒本身性温补,不适合高血脂、肝功能不佳的患者,饮用时需多加小心。
6 服中药时应以温开水送服,不能用汤、果汁等。
在服用中药时,不宜吃萝卜、绿豆汤等。
五、服药剂量不少病人有个坏习惯,服药时不看剂量,咳嗽了就喝口药水,感冒了就吞几粒药片。
这种习惯很不好。
要知道,每种药物的最适宜剂量范围,是经过许多专家的反复实践和研究才最后确定的。
剂量过大会引起中毒,剂量过小就发挥不了治疗作用。
3通常,我们按照剂量的大小把出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
把人体能够耐受而不致中毒的最大剂量称为“极量”,极量是安全用药的极限。
超过极量而引起质变、导致病人中毒或死亡的剂量,分别称为“中毒量”和“致死量”。
“常用量”则是对大多数人最适宜的治疗效量,它在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
人的个体差异很大,常用量并非对每个人都是最适宜的剂量。
有的人对某种药物特别敏感,而有的人对某种药物不敏感。
这种现象与喝酒时各人对乙醇的耐受程度不一样相似。
所以在家庭用药时,应根据病人以往的表现,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调整剂量。
药物常用量是指16—60岁的病人一次平均用药量,老人、孕妇、儿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的用药量要适当减少。
在家庭用药时,必须注意观察病人服下药物后的反应,如血压的高低、心率的快慢以及脸色、表情等,以作为判断用药剂量是否安全的依据。
六、家庭用药十大误区时间错位:不少人服药都安排在白天而忽视夜间。
按照要求,有的药一日服两次,应每隔12小时1次,有的每隔8小时1次。
可是病人往往在就餐时服用,这样就导致白天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而夜间很低,影响疗效。
药量过大:通常治疗量可获得良好效果,若超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尤其是老人和儿童。
随意加大剂量会十分危险。
药量偏小:有人为了预防疾病或害怕药物毒副作用,认为小剂量比较安全。
其实这样非但无效,反而贻误病情,甚至可产生耐药性。
时断时续:药物发挥疗效主要取决于它在血液中恒定的浓度。
如不按时服药,达不到有效浓度,就无法控制疾病发展。
疗程不足: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如尿路感染需要7-10天才可治愈。
若用药两三天,症状有所缓解就停药,可能引发慢性感染。
当停不停:一般药物达到预期疗效后就应停药,否则会引起毒副作用如二重感染、依赖性,甚至会蓄积中毒。
突然停药:许多慢性疾病需长期坚持用药控制病情,巩固疗效,如精神病、抑郁症、高血压、冠心病等。
如停药应在医师指导下逐步进行,不要擅自停药,否则会旧病复发甚至危及生命。
随意换药:药物显示疗效需要一定时间,如伤寒用药需3-7日,结核病需半年。
如随意换药,将使治疗复杂化,出了问题也难以找出原因。
多多益善: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常可增强疗效,但配合不当会产生抵抗作用,以致降效、失效,甚至招致毒性反应。
以病试药:有人患疑难杂症久治不愈,屡找偏方、验方使用。
这样会使不少人病情加重,失去手术时机,病情恶化,难以救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