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T语文教育
GCT语文讲义之音、形、义、词语、语法

GCT语文讲义考试内容分三大块:1、语言基础知识、基本能力(音、形、义、词语、语法等)2、阅读理解即篇章(主要是现代文)3、综合知识(素质测试、涉猎百科)怎么考?标准化题型,四选一,共50题,45分钟内答完阅读理解为重点,20题共40分,共四篇文章,每篇文章1000字左右训练答题速度(多做真题、模拟题)第一章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1、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形容自卑。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不能自已(巳sì、己jǐ、已yǐ)走投无路投机取巧出人头地2、针砭(biān):指出过错,劝人改正怙恶不悛(quā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罄(qìng)竹难书:诉说不完,多指罪恶。
磐石:蒲草韧如丝,磐石是否无转移?为(wâi)渊驱鱼: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临渊羡鱼: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
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刚愎(bì)自用: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笼络人心:用手段拉拢人。
英雄气概英雄辈出3、辐(fú)射手机辐射一副(fù)对联4、安装(安装空调)修葺(qì)(修缮)装帧(zhēn) (竣工)砧(zhēn)板 (切菜用的木板)5、黄粱美梦有一卢生,住在邯郸酒店,遇一道士吕翁,向其诉说自己的贫困,吕翁赠予一枕,叫其枕着睡觉。
店家正在煮小米饭,卢生枕着枕头睡觉去了,在梦中享尽一生荣华富贵后醒来,小米饭还未煮熟。
后用黄粱美梦比喻想要实现的好事,落得一场空。
春秋大梦指的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因为春秋战国时,很多君主为了称王称霸而穷兵黩武,他们往往奋斗了很多年却无所得,好似做了一场很长的梦,所以就有了春秋大梦一说。
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乐此不疲6、重叠瞭(liào)望蓝天白云(蓝、兰)九霄(xiāo)密云不雨满天乌云不下雨。
比喻事物正在酝酿,一时还没有发作。
gct语文

虚词现代汉语虚词数量较多,用法灵活。
许多词区别不在迥异,而在微殊,且使用频繁,考查也较频繁。
对这些常用虚词,要从使用角度看意思和区别,要善于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握、巧记。
1、况且:表进一步申述或增补理由,含“而且”之意。
何况:表几项事物相比,后者尤甚,含“更不用说”之意示例他本身就喜欢足球运动,况且身体素质很差,怎能短时间成足球健将。
昨天,我们四个人就完成了任务,何况今天是五个人☆巧记:“况且”挑理由,即“况且”两边的句子都在说理由,而“何况”则不存在这种情况。
2、关于:介词,引出范围,表关涉。
对于:介词,引出对象,语气较舒缓,常有停顿。
对:介词,引出对象,语气较紧凑,更具强调处置对象的意思示例关于防治“非典”的措施,我认为是及时的,有效的。
对于科技人员的发明,我们应当给予适当奖励。
对哄抬抗“非典”医药用品价格的行为必须坚决打击3、又:副词,表动作重复或继续,表已经重复,已经出现。
再:副词,表动作重复继续,表将要重复,将要出现示例他先看了一会儿书,后来又抄了几篇字,最后才出门去。
先独立思考,自己钻研,再去问老师,效果会更好4、从而:连词,相当于“从此就……”,它的作用是引出前文所述行动的结果。
进而:连词,相当于“进一步”,作用在于在前文所述行动基础上引出下一步行动。
反而:连词,表该怎样未怎样,再突出相反发展方向示例我们坚持了改革开放,从而取得了伟大成就。
我们一定能控制“非典”蔓延,进而彻底战胜它。
大家叫他早点来,他不仅没有早来,反而迟到了二十分钟☆巧记:“从而”起步,“进而”进步,“反而”错步5、不管:表无条件限制,常搭配“都”。
尽管:表有条件限制,常搭配“也”示例不管风雨多大,我都要去上学。
尽管雨很大,我也要去上学☆巧记:无条件“不管”,有条件“尽管”6、由:介词,表引进对象,方位。
由于:介词,表引进原因示例支援北京的医务人员由张教授带队出发了。
由于气温升高,周围的雪开始融化了□7、终于:副词,表事物种种变化后的结局。
GCT-语文-专项提高班-第1章-汉字

GCT 语文主讲教师:杨桂菊2012年GCT语文应试指导内容第一章:汉字(字音辨识、字形辨识)第二章:标点第三章:词语(语意解释、近义词辨析、成语运用)第四章:语法(病句辨析、语意衔接)第五章:修辞(句式选择、辞格运用)第六章:文学常识(作家作品、文化常识、名言警句)第七章:阅读理解(散文、论说文、说明文;小说)第一章汉字第一节字音一、考情分析1、字音考查非常考内容。
从2003—2011的九年间只在2003、2004、2008年真题中出现。
2、重视多音多义字、形声字、同音字的语音考查。
3、重点考查常见并易错的汉字读音。
二、常考题型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觊(jì)觎胴(tōng)体恫(dòng)吓纨绔(kù)子弟B.忤(chǔ)逆扒(pá)窃伉(kàng)俪垂涎(xián)三尺C.不啻(chì)谄(chǎn)媚隽(juàn)永稗(bài)官野史D.刹(chà)那篡(cuàn)改狙(zǔ)击岿(kuì)然不动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008)A.宦官豢养盥洗患得患失风云变幻B.莅临乖戾官吏呕心沥血不寒而栗C.翌日对弈肄业苦心孤诣雄关险隘D.羡慕汗腺霰弹谄媚阿谀借花献佛三、解题方法1、以义带音把握不同读音所表示的不同字义,通过字义,利用记忆联想,以确定正确读音。
2、注意易错注意多音字、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习惯性误读等五种类型。
3、比较记忆读音易错字。
四、常见的读音易错字1、词语中容易读错的字:狭隘蓓蕾复辟炽热相称桎梏迸发摒弃兑现粗犷纰漏收讫威慑祛除狡黠蜕化纤维戏虐胡诌土坯关卡胆怯妊娠混淆肄业发酵赢弱毗邻悭吝谥号分析要挟酗酒呜咽俊杰喟叹星宿奇葩机械和煦湮没造诣对峙蓦然愤懑骁勇垂涎讣告模样炮制血案作坊拓片箴言膝盖2、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奴颜婢膝()称心如意()吹毛求疵()刚愎自用()瞠目结舌()长歌当哭()供不应求()引吭高歌()针砭时弊()忧心忡忡()一丘之貉()嘎然而止()前倨后恭()便宜行事()椎心泣血()济济一堂()如法炮制()大腹便便()一暴十寒()揠苗助长()含情脉脉()饿殍遍野()强人所难()安土重迁()否极泰来()虚与委蛇()资源自艾()良莠不齐()纵横捭阖()稗官野史()相形见绌()呱呱落地()余勇可贾()怙恶不悛()不容置喙()耳濡目染()暴戾恣睢()邂逅相遇()别出机杼()暴殄天物()3、成语中的多音多义现象螳臂当车(dāng)安步当车(dàng)大腹便便(pián)便(biàn)宜行事箪食(sǐ)壶浆饮食(s hí)起居载歌载(zài)舞千载(zǎi)难逢安土重(zhòng)迁重(chóng)峦叠障亲密无间(jiàn)间(jiān)不容发斗转参(shēn)横参(cēn)差不齐自怨自艾(yì)方兴未艾(ài)穷形尽相(xiànng)相(xiāng)得益彰为(wèi)虎作伥为(weí)恶不悛屡见不鲜(xiān)鲜(xiǎn)为人知横(héng)行霸道飞来横(hèng)祸前仆(pú)后继风尘仆仆(pǔ)形单影只(zhī)只(zhǐ)争朝夕窗明几(jī)净几(jǐ)次三翻曲高和(hè)寡和(hé)衷共济宁(nìng)缺毋滥息事宁(níng)人刀耕火种(zhòng)种(zhǒng)瓜得豆一哄(hòng)而散哄(hōng)堂大笑牵强(qiǎng)附会强(qiáng)弩之末称(chèn)心如意称(chēng)兄道弟引吭(háng)高歌一声不吭(kēng)忍俊不禁(jīn)禁(jìn)网疏阔差(chā)强人意参差(cī)不齐乳臭(xiù)未干臭(chòu)味相投热情伺(cì)候伺(sì)机下手度(dù)日如年度(duó)德量力危如累(lěi)卵果实累累(léi)奢靡(mí)之风靡靡(mǐ)之音寡廉鲜(xiǎn)耻屡见不鲜(xiān)量(liàng)体裁衣仔细打量(liáng)退避三舍(shè)舍(shě)本逐末一脉(mài)相承含情脉脉(mò)呼天抢(qiāng)地茅塞(sè)顿开处(chǔ)心积虑荷(hè)枪实弹顺蔓(wàn)摸瓜犯而不校(jiào)第二节字形一、考情分析重点考查错字、别字的辨识。
GCT考研语文复习有哪些基础知识点

GCT考研语文复习有哪些基础知识点GCT语文基础串讲之成语运用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在设题时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指很多人都出来了,挤在一起;此处望文生义,用于在家看电视节目不恰当。
很多的时候,成语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类似的成语还有:“火中取栗”、“炙手可热”、“首当其冲”、“指手画脚”。
2、张冠李戴,用错对象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
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特定的“方向性”,就会出现毛病。
例2、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这里指旅游的人,用错对象。
其他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
“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3、混淆情感,褒贬不分。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
命题者却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
例3、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雨后春笋”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可见该成语主要用于褒义。
gct语文句子基础知识

gct语文句子基础知识gct语文的句子基础知识你掌握了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gct语文句子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gct语文句子基础知识一一、复句类型(关联词语)(一)联合复句1.并列复句。
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平列关系。
可用“也、还、又、同时、既……又、一面—……一面”等关联词。
①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②人不是生来就是善的,也不是生来就是恶的。
二是等立关系。
常用关联词“是……不是、不是……而是”来表示。
①成功不在于有无天资,而在于有无理想。
②在灾难面前不可屈服,而应更加勇敢地去正视它。
三是解证关系。
常用关联词“如、即、就是说、也就是说、—……一”等。
①智慧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
②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2.承接复句。
常用关联词“于是、然后、就、便、又、首先……其次”等。
①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
②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
3.选择复句。
包括三种类型:一是数者选一。
常用关联词“或者……或者、是……还是”等。
①星期天,我或者去看书,或者打打球,或者逛逛公园。
②在胜利面前,是昏昏然,飘飘然,还是更加谦虚和谨慎?二是二者必居其一。
常用关联词“不是……就是、要么……要么、要就是…要就是”等。
①人生不是一个悲剧,就是一个喜剧。
②要么漠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要么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
三是取此舍彼。
常用关联词“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①经验与其说是指导人们,毋宁说是使人陷于混乱。
②小英雄雨来,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肯泄露秘密。
(二)偏正复句1.递进复句。
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层层深入。
“不但(不仅、、不光、不单)…而且(并且、甚至、也、还、更)”。
①民主不仅意味着要求思考的权利,还要求承担思考的责任。
②真理是一个崇高的字眼,更是一桩崇高的业绩。
二是以反衬正。
常用“不但(非但)不……反而”一类的关联词语。
gct语文必备知识

gct语文必备知识推荐文章初中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热度: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热度:高一语文月考考试卷及答案热度:高三语文上册月考测试题及答案热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热度:GCT语文考试的知识点非常广泛,涉及到天文、地理、军事、生物、经济等。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gct语文必备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gct语文必备知识文学常识《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西周至春秋时代诗歌305篇,故又称为“诗三百”。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合称“五经”,如再加上《乐经》则为“六经”。
诗经在内容上可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的艺术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诗经》作品多为四言诗,名句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等。
《论语》由孔子弟子编纂孔子语录而成,南宋朱熹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所记多为对人生的指导,名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钱塘湖春行》、古体诗《长恨歌》、《琵琶行》等皆为其作品。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其《长恨歌》中的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其《琵琶行》中的名句。
白居易还领导了新乐府运动,运动的口号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著名诗人,与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皆其名句。
GCT语文辅导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GCT语文辅导——诗歌鉴赏
例:阅读这首唐诗,完毕下面旳题。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对这首诗中语句旳讲解,不恰当旳一项是:B A “题李凝幽居”中“题”字旳意思是“写”,“幽居”旳 意思是僻静旳居处。 B “闲居”句中“少邻并”旳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 挨着作伴。 C “僧敲”句中旳“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 一词即起源于此。 【解析】C“少”读shǎo。 D “幽期”句中旳“幽期”指归隐旳约定,“不负言”表达 不违反诺言。
GCT语文辅导——诗歌鉴赏
例:“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 高。”这首诗中旳“三父子”,指旳是:B A.曹操 曹丕 曹植 B.苏洵 苏轼 苏辙 C.班彪 班固 班超 D.杜甫 杜牧 杜荀鹤
GCT语文辅导——诗歌鉴赏
七、诗词常识
古今韵之有别,原因有四: 第一,古韵细,今韵宽; 第二,平声中阴阳划分有别,如今阴古阳者:豪、刀、 耕、丁、秋、心等,今阳古阴者:神、回、题、胡、鱼、 移等。 第三,古今读音有别,如:斜、贞、馨等。 第四,古今声调有别。 古四声:平 上 去 入 今四声: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古入声已融入今四声中)
GCT语文辅导——诗歌鉴赏
二、汉乐府民歌
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旳诗。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旳高峰。最早见于南朝 徐陵编纂旳《玉台新咏》。 《木兰辞》出自北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属北朝民 歌。
GCT语文辅导——诗歌鉴赏
三、魏晋南北朝诗歌
①“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字孟德、曹丕字子桓、曹植字 子建。曹操旳《观沧海》《蒿里行》,曹丕旳《燕歌行》, 曹植旳《白马篇》。 ②“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 刘桢。(汉末三国魏) ③“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 阮咸。(三国魏西晋)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靖节。东晋人。 《精卫》《归园田居》《饮酒》。 ⑤谢灵运 ,南朝宋人。山水诗人。(才高一斗者)
GCT语文考前辅导

造字法
造字法是目前了解和总结汉字书写规律的重要 方法。(口耳相传—仓颉造字) 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即通过 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 如日、月、人、口、手、山、牛、羊等。 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义”。即用指 示性符号来表现所概括的事物或抽象概念的造 字法,如“上、下、本、末、刃”等。
5、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 体的作用。例如: 血 xuè(读书音)血海深仇 血压 血 脉 xiĕ (口语音)流血了 吐了两口血 核 hé(读书音)核桃 核心 细胞核 hú(口语音)杏核儿 煤核儿 落 luò(读书音)落伍 降落 落后 là o (口语音)落枕 落炕 落色
2. 题4 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暂(zan)时 要挟(xie) 畸(ji)形 塑(shuo)造 B.暂(zhan)时 要挟(xia) 畸(qi)形 塑(su)造 C.暂(zan)时 要挟(xie) 畸(qi)形 塑(shuo)造 D.暂(zan)时 要挟(xie) 畸(ji)形 塑(su)造
(精解) 题1 是一道辨识错别字题。没有错别 字的一组是A。B中“惩前毙后”的“毙” 应该写作“毖”,C中“按步就班”中的 “步”应该写作“部”,D中“病人膏盲” 的“盲”应该写作“肓”。 题2 是一道侧重考查汉字字音的试题。 A应为“栉(zhi)风沐雨”,B应为“羸(lei) 弱”,C应为“面面相觑(qu)”, 只有D组 的读者全部是正确的。 题3 这是一道侧重考查汉字字义的试 题。只有B组中的“兵”都是“兵器”的 意思。
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常见读音易错字常见读音易错字狭隘参差同胞刹那秘鲁忏悔麻痹阐明包庇嗔怒哺育炽热濒临辍学簇拥畸形玷污缄默逮捕眼睑束缚发酵桎梏抓阄刽子手狙击引吭高歌喟然华山羸弱膏肓脉脉相传土坯省亲地壳钥匙森林游弋禅让崽子似的暂时可恶胡诌纤维浸渍常见别字常见别字有所遵尊循三标点符号三标点符号常见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修辞详解
修辞是研究如何选用各种语言手段,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修辞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比喻:
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给甲事物作比的修辞方法。
能在积极调动人们的相似联想的基础之上突出本体的某些特征。
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把抽象的事物描绘得形象生动;可以展示人物的外貌,也可以表明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情感。
比喻构成一般有三个部分:本体,即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即用来比喻的事物。
比喻词,即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比喻分为三类。
1.明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是相似关系,比喻词常用"象"、"好像"、"如"、"仿佛"、"似"等。
例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象闪着无数的明星"。
2.暗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是相同的关系。
比喻词常用"是"、"成为""变为"、"等于"等。
例如:"三十号的周公馆,应该是这儿的一座绿洲了。
"
3.借喻: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
直接把甲说成乙,不用比喻词。
例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这句话里,本体没出现,"厚障壁"是喻体。
(二)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1.用人和事物的特征来代替人和事。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
"这句话里用"圆规"代杨二嫂。
2.用专名代通名。
例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这句话里用"诸葛亮"代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3.用具体事物代替抽象事物,例如:"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这句话里用"万里长城"代繁重的徭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
4.用个别事物代一般事物。
例如:"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
"这句话是用"希腊"代一切外国的东西。
借代与借喻不同,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具有相关性,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
借代的运用,其目的在于突出本体事物,使它由于换了一个动听的名称而形象显得具体鲜明,因此,借代是语言上的艺术换名。
(三)比拟
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比拟可分为两类。
1.拟人:即把物当作人来写。
例如:"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即把人当作物来写。
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比拟与比喻不同: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
比喻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
比喻中喻体是都要出现,比拟中拟体是不出现的。
(四)夸张:
夸张,即故意"言过其实",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夸张可分为三类。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的夸张形式。
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
3.超前夸张: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绿油油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
(五)对偶
即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的语句成对地排列的修辞方式。
对偶可分为三类。
1.正对:即上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出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
2.反对:即上下句在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3.串对:即上下句在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
对偶与排比不同:对偶只有一对,排比至少三个;对偶的语句字数要相等,排比字数可以不相等。
对偶与对比也不同;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里的"反对",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六)排比
即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例如:"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战斗的歌声,劳动的歌声,极为广泛的群众的歌声。
"
(七)设句
即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