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丽虹中小学整体课堂管理教学设计表

合集下载

一部课表14-15二

一部课表14-15二

语文 校本 王丽雅 王丽雅 科学 杨才 英语 王丽
4年6班
体育 美术 研究 朱艳峰 叶小红 白高娃
数学 语文 邵志勇 白高娃
校本 音乐 白高娃 关志明 思品 校本 刘天阳 刘天阳
4年7班
数学 语文 语文 美术 体乒 心科 操 间 白红莲 刘天阳 刘天阳 叶小红 李金宝 包玉荣 数学 语文 岳金燕 王慧怡 美术 英语 叶小红 张莹莹 思品 陈颖 体乒 李金宝
数学 语文 操 白红莲 刘天阳 科学 杨才
体育 音乐 数学 语文 间 操 朱艳峰 吴国珍 白红莲 刘天阳 语文 数学 王慧怡 岳金燕
音乐 研究 美术 数学 语文 间 操 吴国珍 刘天阳 叶小红 白红莲 刘天阳 研究 陈颖 美术 叶小红 科学 杨才 数学 语文 岳金燕 王慧怡
数学 语文 语文 操 白红莲 刘天阳 刘天阳 英语 张莹莹 思品 陈颖
美术 语文 体育 思品 吴凤娇 王桂香 李亚慧 金艳梅 思品 美术 校本 体育 金艳梅 吴凤娇 金秀华 李亚慧 体育 曙光 语文 思品 音乐 吴月霞 金艳梅 李若男
语文 数学 王桂香 王桂香 数学 语文 金秀华 金秀华 数学 语文 吴月霞 吴月霞 数学 语文 包媛艳 包媛艳 语文 数学 王晓博 王晓博 语文 李威 语文 杨琳 语文 高爽 数学 李威 数学 杨琳 数学 高爽
1年4班
阅览 体育 邓吉荣 李亚慧
思品 体育 口语 金艳梅 李亚慧 孙黎黎 音乐 刘晶
1年5班
数学 语文 王桂香 王桂香 语文 数学 金秀华 金秀华 语文 数学 吴月霞 吴月霞 语文 数学 包媛艳 包媛艳 数学 语文 王晓博 王晓博 语文 李威 数学 杨琳 数学 高爽 数学 李威 语文 杨琳 语文 高爽 间
霍市一小第一管理部课程表(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2015年3月1日

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实施方案

红旗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结合上级下发的课程计划,根据本校实际,按以下方案实施: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

每学期初由学校教导处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制定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按教学大纲教学。

规范了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地方与学校课程、音体美等学科教学,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

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

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阚疃学区红旗小学
2017年2月。

鸿仙中学小学课程安排表

鸿仙中学小学课程安排表

3 英语 语文 英语 语文 品德 4 美术 美术 品德 校本研发 自习 5 体育 体育 作文 科技 劳动实践 6 自习 音乐 作文 音乐 科学 7 生命与健康 科学 体育 班队活动 四年级乙班课程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1 数学 语文 英语 语文 英语 2 语文 数学 数学 英语 数学 3 品德 品德 语文 数学 语文 4 校本研发 科技 科学 自习 音乐 5 体育 音乐 体育 体育 科学 6 自习 作文 劳动实践生命与健康 美术 7 作文 美术 自习 研究性学习 五年级乙班课程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1 语文 数学 英语 语文 英语 2 品德 语文 数学 数学 语文 3 数学 英语 语文 校本研发 数学 4 科学 科学 品德 校本研发 生命与健康 5 美术 作文 体育 体育 信息技术 6 自习 作文 音乐 生命与健康 体育 7 劳动实践 科技 自习 研究性学习
六年级甲班课程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1 语文 英语 语文 语文 数学 2 英语 语文 英语 数学 语文
பைடு நூலகம்
六年级乙班课程表 星期一 星期二 1 语文 数学 2 数学 语文
星期三 星期四 语文 英语 数学 语文
星期五 语文 英语
3 4 5 6 7
数学 品德 音乐 体育
数学 生命健康 自习 劳动实践 作文 美术 作文 科学 自习
张福莲 张 何艳花 张
刘远征 易利梅 刘根新 刘远征 刘根新 刘根新
6甲 何回来 6乙 许碧如
金香 金香
易晓敏 何回来 易晓敏 何回来
许碧如 邹国靖
金香 金香
张婵 张婵
刘远征 许碧如 金香 刘远征 何回来 金香
许碧如 许碧如 许碧如 许碧如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肇州讲座)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肇州讲座)
主学习,强化记忆 ③理清知识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④记录疑点和问题,准备好讨论的自学内容
2、高效学习小组的运行模式
(4)有效讨论
①自主学习过程中记录的问题和学案上老师 设计的重点问题
②讨论规则:组内分层一对一、层间助学 ③老师参与小组讨论,掌握学生学习中出现
的问题
2、高效学习小组的运行模式 (5)合作探究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探讨 (二)终身学习的意识
“文盲”新解: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的 知识、技能的人
♦面对新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具备什么样的教学能力? ♦面对新教材,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储备? ♦面对新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开发、整合和
运用能力?……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探讨 (二)终身学习的意识
站在前沿,吸取新知识、新信息、新见解,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学习的途径:短期培训
继续教育 技能大赛 多读书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探讨
(三)扎实有效的集体备课
备课是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和内化的过程 参考标准:是否有足够的储备坦然面对学生 ➢个人初备 ➢集体研讨、修正教案 ➢听课评课、课堂跟踪 ➢课后反思交流
1、课堂提问缺乏科学性 2、学法指导不够 3、过于注重自己的预设 4、个别课堂随意性太强
(二)课堂教学
5、教学手段使用不当 6、探究活动流于形式 7、课程内容缺少整合 8、学生学习状态不好
效仿的:
小组合作学习 分组、任务分工、时间限定、评价机 制、展示、协作、讨论价值
导学案编制 三个误区:远离课本(导学案试题化)
个人初备
认真学习和研究课标、考纲、教材及相关 材料,结合实际做好预案
有“备”而来
➢目标确立 ➢内容选取 ➢重难点剖析 ➢习题和作业配置

苏瑞芹1课堂教学设计新部编版表(2004标准)

苏瑞芹1课堂教学设计新部编版表(2004标准)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语文设计者贠芬利单位(学校)沿村台小学授课班级一(一)班课堂教学设计表课堂教学设计表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章节名称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

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幺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 原子(第一学时)和§2.2 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

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编写一般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内容。

按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

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

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

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教 学 计 划 表

教 学 计 划 表

科目心理健康授课班级一年级教师陆海强教龄 1学生基本情况:一年级一班共有学生12名,其中男生8名,女生4名。

这个班大部分学生识字不多,认读有较大困难,教学时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让学生们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学期教材内容分析:(教材编写的主要原因、基本框架、内容体系、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教材从学习方法、集体生活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要求教师多从实际生活入手,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学习生活,给教学活动提供保障。

教学任务:(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四个方面的要求)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环境,学会交往,体会快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科目心理健康授课班级二年级教师陆海强教龄 1学生基本情况:二年级一班共有学生14名,其中男生6名,女生8名。

这个班大部分家庭条件较差,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关心程度不够,造成整体水平不高,需要教师多和家长沟通,对学生的生活多关心,让他们感受的温暖,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学期教材内容分析:(教材编写的主要原因、基本框架、内容体系、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教材从学习方法、集体生活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要求教师多从实际生活入手,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学习生活,给教学活动提供保障。

教学任务:(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四个方面的要求)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环境,学会交往,体会快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科目心理健康授课班级三年级教师陆海强教龄 1学生基本情况:三年级共有学生15名,其中男生8名,女生7名。

这个班整体较为活跃,尤其是几个小男孩非常聪明,但是由于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成绩并不是很好,需要教师狠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同时多和家长联系,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长虹初中教学人员课程安排表

长虹初中教学人员课程安排表
凡 七(5) 班级 王玲 班主任
八(1) 袁剑波 八(2) 项惠芳 八(3) 周海兰 八(4) 班级 李凯 班主任 八(5) 王贝莉 九(1) 张忠柳 九(2) 钟晓彪 九(3) 黄丹 九(4) 王先胤 九(5) 朱小灵
中教学人员及课时安排表(8月12日)
历社2 刘必俊 刘必俊 刘必俊 刘必俊 刘必俊 历社2 刘艳枝 刘艳枝 刘艳枝 刘艳枝 刘艳枝 历社2 任晓梅 任晓梅 任晓梅 任晓梅 任晓梅 地理2 王珊珊 王珊珊 王珊珊 王珊珊 王珊珊 地理1 王珊珊 王珊珊 王珊珊 王珊珊 王珊珊 地理 * * * * * 体育3 毛建辉 毛建辉 冯茂清 熊瑛 熊瑛 体育3 熊玲 熊玲 熊玲 熊玲 熊玲 体育3 熊瑛 熊瑛 库振家 库振家 熊瑛 自习5 * * * * * 自习3 * * * * * 自习3 * * * * * 健康1 杨红 杨红 杨红 杨红 杨红 健康1 杨红 杨红 杨红 杨红 杨红 健康1 * * * * * 音乐1 方圆 方圆 方圆 方圆 方圆 音乐1 方圆 方圆 方圆 方圆 方圆 音乐1 王洁 王洁 王洁 陈媛园 陈媛园 美术1 劳技1 微机2 校本课程2 * * * * * * * * * * * * * * * 刘艳萍 柯东英 王金桃 刘艳萍 柯东英 王金桃 刘艳萍 柯东英 王金桃 刘艳萍 柯东英 王金桃 刘艳萍 柯东英 王金桃 美术1 刘艳萍 刘艳萍 刘艳萍 刘艳萍 刘艳萍 美术 * * * * * 劳技 * * * * * 王金桃 王金桃 王金桃 王金桃 吴燕 * * * * *
微机1 校本课程2
微机 校本课程2
科技1 彭显庆 彭显庆 彭显庆 彭显庆 彭显庆 科技1 彭显庆 彭显庆 彭显庆 彭显庆 彭显庆 校本课程2
13——14——1初中教学人员及课
班级 七(1) 七(2) 班主任 郭刚 周芳 语文5 张磊 张磊 宋文杰 柳平凡 阙东红 语文5 密丹 项慧芳 李能 李能 项慧芳 语文5 汪瑞芳 汪瑞芳 黄丹 黄丹 朱小灵 数学6 郭刚 杨萍 杨萍 郭刚 邓帮雄 数学6 张爱玲 张爱玲 李凯 李凯 高为义 数学6 高红英 彭喜兴 彭喜兴 涂玉洁 高红英 外语6 朱艳红 周芳 朱艳红 周芳 王玲 外语6 周海兰 焦春燕 周海兰 焦春燕 王娟 外语6 张忠柳 胡玉珍 周鸿云 胡玉珍 付松林 物理 * * * * * 物理4 王贝莉 王贝莉 樊敏 樊敏 王贝莉 物理5 王先胤 钟晓彪 汤萍 王先胤 钟晓彪 化学 * * * * * 化学 * * * * * 化学5 包德新 雷思思 包德新 雷思思 包德新 生物 * * * * * 生物 * * * * * 生物 * * * * * 政治2 刘霞 刘霞 刘霞 刘霞 蔡其能 政治2 袁剑波 袁剑波 袁剑波 袁剑波 袁剑波 政治2 朱敏 朱敏 朱敏 朱敏 朱敏

课程教学设计实例

课程教学设计实例

课程教学设计实例
从网络课程中下载“课程教学设计作业模板”(第三章给出的课程教学设计模板只供阅读用),逐项填写设计的内容。

课程教学设计模板通常称为课程教学设计表,专供学科教师做一门课程或其中某一单元的总体设计之用。

当课程内容不是很复杂,或只进行一个单元的课程教学设计时,可选用分页式或连页式“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表”;当课程内容比较复杂时,可选用分页式或连页式“课程教学设计表”。

表4.14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表
1摘录自吕慧玲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在高中物理课程中运用探究式方法进行教学的研究》,郑珠负责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要求:分析所使用的教材情况(版本、章节、前后安排等);新知识的地位(课标的要求、高考的要求、中学学段的地位、对后续学习的作用等);学习内容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学生当前知识技能和教学终态知识技能之间的差距;学习内容中的德育因素有哪些。
《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晋时期的士大夫的精神状态。当时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政治极为黑暗,因此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行,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这个创作背景对于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是很有帮助的。可在课前介绍给学生,也可以事先让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兰亭集序》的情感的脉络十分清楚,作者先由眼前的兰亭雅集之乐写起,接着由宴聚之“乐”转为“死生亦大”的“痛”的感慨,引发了对人生深远的思考,最后以“悲”叹结尾。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抓住这一点,也就找到了解读本文的一把金钥匙。在此基础上,还可探讨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把握文本内涵。如作者为什么而“乐”?从哪几个方面写“乐”?作者为什么会突然转入“死生亦大”的“痛”的感慨?作者批判士大夫中流行的“一死生,齐彭殇”消极虚无的人生观,表明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他又为何而“悲”?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人生态度?王羲之的人生观对于现在又有怎样的意义和启发?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此类散文多以描写景物、记述游览经历为主。但在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抒情、说理的内容;在记游览胜的同时,常常倾注了作者个人的志趣和感慨。像《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在写景的同时,表达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悟;《赤壁赋》在描写江月、山川的同时,抒发达观超然的情绪。
3、用归纳法归纳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让学生学会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
4、背诵课文时,要提示学生抓住文中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如“乐”“通”“悲”,以此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背诵。
二、教学背景分析






设计要求:分析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存在的学习问题、思维特点或习惯、新课学习时可能的出现问题或思路特点、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
高中生动机层次提高,对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程度增强,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并逐渐转化为决定自己的行为的动机,体现了各自的价值取向。美术专业学生自我意识很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自我评价较充实、客观,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情感需求。但大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埋头于应试教育,几乎很少有学生把语文学习的目的联系到提高自身人文素养,促进个人全面发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个根本目标上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语文学习不仅是高考的需要,更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需要;认识到语文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细水长流却不能断流的过程;认识到语文平时考试的偶然性与语文长抓不懈成绩终能提高的必然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课堂中来。




设计要求:依据心理学与教育学上的有关思想以及相关理论,提出设计思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要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是道德。我要关注的是,让我所培育的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让认识过程的每一步都使心灵变得更更高尚,使意志炼得更坚强。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两课时,采用诵读法、点拨法进行教学。
整体课堂管理中的课堂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年级:高一
班级:13美术
课型:讲读
课名:《兰亭集序》
设计人:霍丽虹
授课人:霍丽虹
设计时间:2013年11月10日
授课时间:2013年11月28日
中小学整体课堂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组制
一、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特点Biblioteka 设计要求:针对本学科的教学大纲或课标要求,描述出本学科与本课特点。
语文学科是最能凸显学生主体性的基础学科。谈尊重学生的个性,首先要弄明白“个性”的概念。学生的个性既有一般年龄特征的共性,又有个别的差异性。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志向、信念和世界观等,它制约着人所有的心理活动,是产生积极性的心理动力。个性心理特征指每个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所表现的特点,它在个性中是比较稳定的成分,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又反过来影响心理过程得进行。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就是强调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并正确的引导。
《兰亭集序》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其文在思想、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篇书序,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习有这样的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渊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此文入选新教材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同时又能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对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1、诵读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从而更深的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点拨法。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法” 能启发学生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本文中,我主要点拨的是难句以及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本注释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准确、通顺地翻译课文,以此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质疑,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提出难句质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