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引—营业外支出

合集下载

52_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引——销售费用

52_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引——销售费用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引—销售费用一、会计记录概况ABC股份有限公司销售费用上年发生额为7,440,603.64元,本期未审发生额10,548,197.73元。

具体数据见“销售费用明细表”(底稿见SD002)。

二、审计步骤第一步:获取企业的明细账、总账(或科目余额表)及相关资料;第二步:获取或编制销售费用明细表并复核;第三步:对销售费用进行分析;第四步:检查各费用明细项目与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以及专设的销售机构的相关性;第五步:检查重要或异常的销售费用项目;第六步:实施截止测试。

第七步:与其它相关科目核对,编制交叉索引;第八步:与报表附注进行核对;第九步:其它需执行的程序。

三、审计程序及审计过程介绍(一)审计程序:获取或编制销售费用明细表并复核。

审计目标:准确性审计过程:1、审计人员向客户获取销售费用明细表(底稿见SD002),如客户未提供,也可由审计人员自行编制;2、复核加计是否正确;3、将该表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将相关核对结果用红笔在审计底稿上标记“B”“G”“S”等审计标识;4、将销售费用中的工资、折旧等与相关的资产、负债科目核对,检查其勾稽关系的合理性;5、通过审计,若有调整事项,应将调整事项汇总填列在明细表“审计调整数”中,以确保明细表中“审定数”与审定表一致。

审计结论: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底稿见SD002)。

(二)审计程序:对销售费用进行分析。

审计目标:发生、完整性、准确性审计过程:1、计算分析各个月份销售费用总额及主要项目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并与上一年度进行比较,判断其变动的合理性;2、计算分析各个月份销售费用中主要项目发生额及占销售费用总额的比率,并与上一年度进行比较,判断其变动的合理性;3、确定对变动异常、发生额较大的明细费用项目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审计结论: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底稿见SD003)。

(三)审计程序:检查各费用明细项目与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以及专设的销售机构的相关性。

营业外支出的分录

营业外支出的分录

营业外支出的分录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营业外支出进行简要介绍,概括其基本概念和作用,为后续论述打下基础。

概述部分内容如下: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业务之外发生的支出项目。

相对于营业支出而言,营业外支出并不直接与企业的主营业务相关,但是它们同样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营业外支出包括了企业与其主营业务无关的各种支出,如罚款、捐赠、修缮费用、非经常性损失等。

这些支出的发生通常与企业经营活动的特定情况或决策相关,不能被归纳到正常的日常营业活动中。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额外支出。

这些支出可能是由于外部环境变化所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善或决策失误所导致的。

无论是什么原因,这些营业外支出都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经营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

理解和正确处理营业外支出对企业非常重要。

合理管理和控制营业外支出,可以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盈利能力。

同时,对于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来说,了解企业的营业外支出情况也是评估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营业外支出的各个方面,包括其分类、影响因素和管理控制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营业外支出对企业的意义和影响,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为了向读者展示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组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章。

在本篇长文中,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进行阐述营业外支出的分录:1.2.1 引言首先,我们将介绍本文的背景和目的,概述营业外支出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1.2.2 营业外支出的概念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解释什么是营业外支出,并且探讨其与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区别。

1.2.3 营业外支出的分类本节将对营业外支出进行分类,包括对各种常见的营业外支出项目进行解释和举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区分不同类型的支出。

1.2.4 影响营业外支出的因素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影响营业外支出的各种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法律法规、企业经营决策等。

营业外支出~底稿

营业外支出~底稿

二、实质性程序
审计目标 C E 可供选择的实质性程序 是否选择 索引号 略 略
1.获取或编制营业外支出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 核对是否相符。 2.检查营业外支出明细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范围,是否划清营业外支出与其他 费用的界限。 3.结合结合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等的审计,检查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和有关会计处理是否 正确。 4.结合长期资产项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的审计,检查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在授权范 围内履行了必要的批准程序,并抽查相关原始凭证审核内容的真实性和依据的充分性,检查会计 处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5.结合债务重组的审计,检查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和有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6.检查公益性捐赠支出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注意公益性捐赠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是否结转。 检查公益救济性捐赠是否按税法规定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 7.对非常损失应详细检查有关资料、被审计单位实际损失和保险理赔情况及审批文件。检查会计 处理是否正确。 8.对因盘亏、毁损的资产发生的净损失,检查是否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会计处理是否正 确。 9.结合预计负债的审计,对由对外提供担保、未决诉讼、重组义务产生的预计负债,应取得担保 合同、仲裁或法院判决书等,检查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是否适当,有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0.检查非公益性捐赠支出、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支出、各种赞助费支出是否进行应纳税所 得额调整。 11.必要时,抽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___天的___ 张凭证,实施截止测试,若存在异常迹象,应考 虑是否有必要追加审计程序。 12.针对评估的舞弊风险等因素增加的审计程序。
ABC

ABC ABC ABC
略 略 略
ABC ABC BAC A D

营业外支出其他收益调整分录

营业外支出其他收益调整分录

营业外支出其他收益调整分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营业外支出其他收益调整是指在财务会计中,对于某些特定的支出和收益归类到营业外成本和其他收益中,通过相关分录的调整来反映其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营业外支出通常是与日常经营活动无关的、非常规性质的支出,例如罚款、捐赠等,而其他收益则涵盖了除营业收入以外的各种与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收入项。

营业外支出其他收益调整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它有助于提供一个更准确的财务报表,将非常规性质的支出和收益从营业收入中分离出来,使其对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影响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

其次,调整这些分录还可以提供给各类利益相关者更准确的财务信息,包括股东、投资者、政府监管机构等。

然而,影响营业外支出其他收益调整的因素并不仅仅包括企业自身所进行的非常规性支出和收益,还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例如经济形势、政策法规等。

因此,在进行营业外支出其他收益调整时,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调整方案。

总之,营业外支出其他收益调整在财务会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还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评估和监控经营业绩,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对营业外支出的定义和分类、其他收益的定义和分类、营业外支出其他收益调整的概念以及其作用和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在开头对整个文章进行概述,介绍了营业外支出其他收益调整的背景和重要性。

接着,进一步阐述了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包括四个小节。

首先,2.1节对营业外支出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帮助读者理解营业外支出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的分类。

其次,2.2节对其他收益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详细阐述,让读者了解其他收益的含义和各种分类方式。

接着,2.3节对营业外支出其他收益调整的概念进行了深入讨论,解释了此概念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营业外支出审计程序表

营业外支出审计程序表

营业外支出审计程序表
营业外支出相关会计分录
营业外支出,指的是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盘亏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罚款支出、债务重组损失等。

1、企业确认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时: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
2、确认盘亏、罚款支出计入营业外支出时:
借: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库存现金
3、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批准前:
借:原材料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报经批准后:
(1)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2)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
借: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什么是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处理财产损溢是资产类账户,主要是核算单位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情况。

本科目月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净损失;如为贷方余额,反映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净溢余。

营业外支出的核算范围

营业外支出的核算范围

营业外支出的核算范围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之外发生的、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支出。

它通常是企业非经常性的、偶然性的支出,不属于企业主要业务范畴内的支出。

1. 定义和特点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发生并与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支出,包括以下几个特点:•非经常性:这些支出不是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必然发生的,而是偶然性、非周期性或非持续性的。

•偶然性:这些支出通常是由于突发事件、意外事故或其他不可预见因素导致的。

•与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这些支出与企业主要业务范畴无关,不属于正常运营所需的成本或费用。

2. 核算范围在财务会计中,营业外支出是一个独立项目,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根据《财务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第13号文件规定,营业外支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损失的赔偿:企业在经营活动之外遭受的损失,如自然灾害、事故等造成的损失,需要向相关方支付赔偿金。

•重组费用:企业进行合并、分立、重组等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律师费、顾问费等。

•其他营业外支出:除上述两类支出外,还包括其他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支出。

需要注意的是,在准则中对于营业外支出并没有明确规定具体范围,因此企业在核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决策。

一般来说,如果某项支出不属于正常经营活动所需的成本或费用,并且满足非经常性、偶然性和与日常经营无直接关系的特点,就可以将其列为营业外支出。

3. 核算方法企业在核算营业外支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确定性原则:对于发生了的、能够量化的支出,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核算。

•可靠性原则:对于可能发生但尚未确定金额或尚未发生的支出,应当按照合理估计进行核算。

•明确性原则:对于不确定性较大的支出,应当在财务会计报表中进行明确说明,并在注释中详细描述。

具体核算方法可以参考以下步骤:1.确定营业外支出的类别: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营业外支出的类别,如损失的赔偿、重组费用等。

2.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营业外支出相关的票据、凭证等信息,以便后续核算和记录。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实务指南(上中下全2021年整理版)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实务指南(上中下全2021年整理版)
第二部分 初步业务活动工作底稿
一、审计业务约定书……………………………………………………………………………29 二、审计项目组人员委派………………………………………………………………………33 三、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清单…………………………………………………………………35
第三部分 风险评估工作底稿
第四部分 了解和测试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工作底稿
一、采购与付款循环……………………………………………………………………………113 二、工薪与人事循环……………………………………………………………………………127 三、生产与仓储循环……………………………………………………………………………140 四、销售与收款循环……………………………………………………………………………154 五、筹资与投资循环……………………………………………………………………………171 六、固定资产循环………………………………………………………………………………190 七、工程项目循环………………………………………………………………………………204 八、研究与开发循环……………………………………………………………………………216 九、货币资金循环………………………………………………………………………………228 十、内部控制整合审计…………………………………………………………………………238
第六部分 其他项目工作底稿
一、对舞弊的考虑………………………………………………………………………………1112 二、对法律法规的考虑…………………………………………………………………………1120 三、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1124 四、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1134 五、持续经营能力………………………………………………………………………………1146 六、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1151 七、会计估计……………………………………………………………………………………1156 八、期后事项……………………………………………………………………………………1165 九、对应数据……………………………………………………………………………………1171 十、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文件中其他信息的审计……………………………………………1175

【推荐】工会审计工作底稿模板-范文word版 (9页)

【推荐】工会审计工作底稿模板-范文word版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工会审计工作底稿模板篇一: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介绍-营业、管理费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介绍—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一、会计记录概况被审计单位上海BD公司本年度营业费用(未审数)4,597.70万元,管理费用(未审数)3,035.7万元。

具体数据详见“营业费用明细项目分月发生汇总表”和“管理费用明细项目分月发生汇总表”(索引I6-2、I7-2)二、审计目标(一)确定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的记录是否真实、完整;(二)确定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的计算是否正确;(三)确定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一)获取或编制营业费用明细表、管理费用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核对与总账、报表发生额及明细账合计数是否相符审计人员根据上海BD公司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明细账的记录,编制了“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审定表”(索引:I6-1、I7-1)、“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明细项目分月发生汇总表” (索引:I6-2、I7-2)与“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年度比较表”(索引:I6-3、I7-3),经“三相符”核对一致,未发现问题。

(二)检查明细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范围审计人员浏览了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明细账中各明细项目的设置,发现“管理费用-其他”项目金额较大,内容繁杂,报表使用人难以理解,需要提请BD公司财务人员进一步归类与细分。

经细分后再行检查,又发现该公司将进口料件的关税费用列入了管理费用,不符合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内容与范围,因此作了审计调整。

(索引:I7-4-2)提示:1、营业费用(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都属于企业的期间费用,具有内容广、名目多的特点,重要的是要划清成本支出、资本性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