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教案

合集下载

2021年初中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1) 教案

2021年初中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1) 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性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灵活应用CO2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新课引入同学们,虽然二氧化碳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很小,但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火灾发生时,消防员叔叔们就会用到二氧化碳泡沫灭火器,他们把灭火器倒过来轻轻磕一下,打开开关,马上会有一股强大的气流从气罐中喷出,使火焰熄灭。

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使火焰熄灭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二氧化碳的世界吧!教学过程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自主完成P117实验6-3、实验6-4,探索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生活动]的制法,完成教材P118实验6-3,制备下面(1)根据课题2 中所学的CO2实验需要的CO。

2,观察、记录现象。

(2)取一瓶CO2(3)实验探究:结合教材实验内容及插图,完成教材P117实验6-3、实验6-4,叙述现象,并讨论分析原因。

[共同分析]不实验6-3中发现烧杯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说明CO2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水一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中。

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

实验6-4中发现塑料瓶瘪了。

说明CO2[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填表:(4)[视频]干冰升华:解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

[讲解]如果利用飞机从高空中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水蒸气迅速冷凝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

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奥秘。

Ⅱ.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教师活动][设问] CO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2[猜想]学生猜测[提供信息]介绍紫色石蕊溶液。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导学案课型:新授主备:范利旻学习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学习关键: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学习过程:一、回顾旧知: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方程式2.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时如何验满3.如何检验二氧化碳二、学习新知识:(一)完成实验【6-3】可知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色__ 味_____体, 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问题:1、你知道学校备用的灭火器是哪种?为什么用这种?2、碳酸型饮料中的气体原料是完成实验【6-4】和【6-5】说出现象和作出分析:填写课本114页图表。

由此可知:学校备用的灭火器原理是:二氧化碳①既不能____也不能,还不能供给呼吸,且其密度比空气___。

二氧化碳____溶于水,压强越大,溶解性越_____。

碳酸饮料就是将二氧化碳_____(填加压或减压)制成的。

问题:3、在实验【6-5】中,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完成实验【6-6】说出现象和作出分析:第一朵小花遇稀醋酸变成______色;第二朵小花只遇到水,____色;第三朵小花只遇到二氧化碳,____变色;第四朵小花同时接触____和_______后,由____色变成_____色。

这说明____和_______接触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类似_______的物质。

写出(IV)步骤中紫色小花变红的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烘烤后又变为紫色的有关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思考:(1).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常有一层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_ _,形成该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_。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时,教师需强调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要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旨在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实验设计和观察,培养其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
3.注重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备、用途等。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教师强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环保、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意识。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或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并撰写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步骤、结果和结论。
4.搜集有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环保方面的资料,了解它们在节能减排、改善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宣传海报。
5.观察生活中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相关的现象,如碳酸饮料、煤气灶等,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化学原理。
3.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和问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4.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多元评价:采用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6.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环境的联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们对环境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6.3.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6.3.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2.设置一些小组合作任务,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例如,让学生分组调查家庭电器使用中的一氧化碳排放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内部分工,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提高合作效果。例如,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负责不同环节,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展示二氧化碳在饮料制作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酸性,进而引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同时,我还会引入一氧化碳的毒性,让学生了解一氧化碳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从而提高他们对一氧化碳的防范意识。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设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二氧化碳能否支持燃烧?”“一氧化碳为何具有毒性?”等,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积极探究。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一次性的炭火烤鱼为例,让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中毒事件,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演示:利用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现场演示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气体的性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6.3.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6.3.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气体,它们的存在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了解这两种气体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工具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二、推进新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师:1.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

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

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该单元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以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毒性、制法和用途等内容。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师进行课堂评价,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进行改进。
3. 鼓励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共同进步。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他人的长处,共同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实验现象导入。在课堂上,我首先进行一个实验: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试管中,然后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学生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产生大量的气泡。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五)作业小结
1. 布置作业。我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知识。作业可以包括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等,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学生反馈。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学生可以通过写日记、做笔记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五、案例亮点
1. 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兴趣: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观察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以及一氧化碳气体还原金属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魅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深入理解。例如,通过对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让学生分析它们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教案

一氧化碳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常见用途;2.了解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和防范措施;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常见用途;2.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如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四、教学准备投影仪、实验设备、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从生活中引出一氧化碳这个话题,并让学生思考一氧化碳的一些常见用途和危害。

探究(15分钟)1.实验1:观察一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目的:观察一氧化碳的性质,包括无色、无味、不易燃烧等。

–实验步骤:将一氧化碳加热至60°C,观察气体的性质。

–实验结果: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到一氧化碳的性质。

2.实验2:观察一氧化碳的产生–实验目的:观察一氧化碳的产生。

–实验步骤: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一些焦炭和硫酸铜,加热容器。

–实验结果:学生可以观察到焦炭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

讲解与总结(20分钟)1.讲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常见用途。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燃烧的气体,常用于工业生产和燃料燃烧过程中。

–一氧化碳可以用于制造合成气、硅钢、甲醛等化工产品。

2.讲解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会和血红蛋白结合,阻止氧气进入血液,引起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昏迷甚至死亡。

3.讲解如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时发现一氧化碳泄漏;–增加通风设施,保证室内空气流通;–要有正确的使用和安装燃气设备的操作;–燃烧设备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拓展(10分钟)1.与学生讨论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措施,并进行情景模拟。

2.给学生发放一氧化碳防范知识卡,让他们回家与家人一起学习。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一氧化碳的性质、常见用途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并学会了一氧化碳中毒的防范措施。

七、作业1.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一氧化碳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家庭作业:与家人讨论一氧化碳中毒的防范措施,并记录下来。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的教案课题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的教案课题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的教案4、CO2不能燃烧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如何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呢?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1、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否比空气大。

2、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

3、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

探究1.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是否支持燃烧演示实验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结论:1、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密度比空气的大。

探究2.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否溶于水现象:塑料瓶变瘪结论:CO2能溶于水,使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小,大气压强使瓶子变瘪。

小结CO2的物理性质:1.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

承上启下:CO2能溶于水,是发生了物理变化,那么溶于水CO2的有没有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呢?探究3.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与水反应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五、当堂练习:1.为了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无色气体,下列说法中不可行的是()A.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C.分别通入水中D.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1/2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2.下列做法容易发生危险的是()A.用石灰浆抹墙B.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云雾效果C.到溶洞探险前,先用手电筒照明试探能否进入D.进入红薯和白菜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3.写出下列转化关系的方程式。

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的影响。

当堂练习。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的教案2.有人说他身强力壮,不会煤气中毒,等到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这样做行吗?答:不行。

因为一氧化碳没有气味。

4、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少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发生煤气泄露时,应采取什么样的安全措施?答:能够使人及时发现气体的泄漏,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烧杯、酒精灯、集气瓶若干(充有CO2)、木条、蜡烛(两支)、白铁皮架(带两个阶梯)、软塑料瓶、浸有紫色石蕊的干花、装稀醋酸的喷壶、装水的喷壶、澄清石灰水
【学习过程】
[引入提问]CO2和CO都是碳的氧化物,它们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分子有什么不同?
[学生]每一个CO2分子比每一个CO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教师]它们的性质会有什么异同点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验来探究
CO2的相关知识。

[活动探究实验6-4]探究实验1、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
[设问]
1、烧杯内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2、为什么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
3、据此试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活动探究实验6-5]探究实验2、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
根据上述现象分析,填写下表:
[板书]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设问]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活动探究实验6-6]探究实验3、二氧化碳是否能与水发生反应
[教师讲解]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花变成红色
[板书]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 H2O = H2CO3
[探究实验]将Ⅳ中的红花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烘烤
[学生回答]红花变回紫色
[教师讲解]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板书]H2CO3= H2O+ CO2↑
[讲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板书]2、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 Ca(OH)2= CaCO3↓+ H2O
注意:该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3、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图片导入]干冰
[介绍]干冰的升华
[讨论]根据你所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总结它的有关用途。

[学生回答]1、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2、灭火
3、化工原料
4、气体肥料
5、致冷剂(干冰)
[学生阅读]表6-1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讨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
[学生回答]灯火试验
[介绍]温室效应
[讨论]谈谈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
[学生回答]a、尽量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b、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燃料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小结]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的用途
[作业]P120 3、4、5、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