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三
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Nursing Psych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234057适用专业:护理学总学分:2学分总学时:32学时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基础心理学后续课程:行为科学、神经心理、异常心理学课程简介:本课程通过教学,系统介绍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如通过对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讲解,理解哪些因素导致心理健康或异常的发生、如何诊断病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心理问题后怎样干预、学习了不同病人年龄、性别、病种的不同具有的心理特点也不一样,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最后还分析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怎么维护护士本人健康。
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可以提高解决临床护理的能力。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多媒体课件结合黑板板书。
选用教材:杨艳杰主编《护理心理学》(第三版)、新华书店、1999年。
必读书目:《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6月出版蒋继国主编《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8月出版沈郁秋主编选读书目:《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年10月第6版姚树桥孙学礼主编《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12年6月第3版杨艳杰主编二、课程总目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学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康复过程中的地位日渐明显,学习护理心理学的目的是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运用于临床护理,指导护理工作,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的全面康复。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2、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护理心理学的理论学习,能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应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解决护理过程中病人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以实现对病人的最佳护理。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1、了解护理心理学的发展史、研究方法和研究趋向。
2、熟悉各类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以及如何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
3、掌握正常人的心理现象、心理疾病的病因分析、心理诊断、心理护理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护士“三基三严”考试,具体指哪方面

引言概述: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的重要成员,肩负着关键的医疗和护理职责。
为了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和确保患者安全,许多地区都开始实行护士“三基三严”考试。
这个考试覆盖了护士职业生涯中的多个方面,旨在保证护士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士“三基三严”考试所具体指的哪些方面。
正文内容:一、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1.解剖生理学:护士需要熟悉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
2.病理学:护士要了解各种疾病的病因和病理变化,掌握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方法。
3.药理学:护士需要熟悉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和使用原则,能够正确使用和监测药物。
二、基本技能(护理技术和操作)1.注射技术:护士需要熟练掌握静脉、肌肉和皮下注射的操作技巧,确保药物的安全投放和有效吸收。
2.导管护理:包括导尿管、胃管、鼻饲管等的正确安装、护理和维护,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3.呼吸道管理:护士需要熟悉气管插管、气道吸引、氧气给气等呼吸道管理技术,保持患者呼吸畅通。
4.创面处理:护士应熟悉创面消毒、敷料更换、伤口护理等操作,保持创面干净、防止感染。
5.急救技术:护士需要熟悉心肺复苏、电除颤、止血、固定骨折等急救技术,保证生命安全。
三、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沟通技巧)1.职业道德:护士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包括保护患者隐私和尊严、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严守职业操守等。
2.心理护理: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进行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提供全面的护理。
3.沟通技巧:护士要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倾听、表达和解释等。
四、严谨的工作作风1.细致观察:护士需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和异常体征,并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
2.认真记录:护士要准确记录患者的各项信息,包括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药物使用等,为医生提供科学依据。
3.精确计算:护士在给药和输液过程中要进行严格计算,确保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护理心理学的内容

护理心理学的内容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它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护理领域,研究病人及护士心理活动的规律及特点,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以下是护理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学科性质与任务:护理心理学研究和讨论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任务,包括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
心理学基础知识:护理心理学涵盖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等。
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作用:护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作用,包括应激性医学操作的心理行为干预等。
护理领域常用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护理心理学研究护理领域常用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如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等。
临床各类病人心理护理:护理心理学研究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包括病人的角色转换问题,病人的心理反应等。
护士的心理健康与维护:护理心理学也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与维护,研究护士的心理素质,以及如何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病人常见心理问题护理

病人心理主要内容患病、病感与病人社会角色与病人角色病人的权利和义务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病人的心理需要病人常见心理变化病人常见心理问题一、患病、病感与病人1、患病患病包括客观性的组织器官结构、功能和生化的变化,主观性的病感以及社会功能异常三方面表现。
但三者可同时或不同时出现和具备。
客观性改变可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检验,主观性病感则不能直接验证。
2、病感病感是以一定的症状形式表现出来的主观体验的心身状态。
它可以源于内在的客观病变,也可以由心理与社会功能障碍引起。
3、病人病人指各种疾病患者,包括那些只有“病感”的患者,即虽有病痛的症状和感觉,但未发现躯体病理改变的人。
二、社会角色与病人角色病人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又称为病人角色。
是社会角色的一种特殊类型。
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
每种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通过角色期待体现。
角色期待角色期待是人们对占有特定位置的人的行为所持有的期望。
角色转换角色转换:指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多种角色,其行为必须随时间、环境的不同而进行调整的现象。
角色适应与角色冲突: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如果能随着角色的变化改变行为,表现为角色适应,否则表现为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有三种类型:1、自我角色冲突个人期望与角色要求发生矛盾;2、个人身兼多种角色,不同角色之间的矛盾;3、不同的人对同一社会角色的角色期待不同的矛盾。
三、病人的权利和义务四、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角色缺如未意识到有病或持否认态度;角色强化不愿从病人角色转为常态角色;角色消退从病人角色过早转为常态角色;角色恐惧对疾病过度惧怕、担忧;角色假冒为摆脱某种社会责任而诈病;角色认同差异医护人员与病人对对角色行为认同矛盾。
五、病人的心理需要需要尊重、需要接纳和关心、需要信息、需要安全、需要和谐环境、适度活动与刺激。
病人心理需要的特点:需要层次降低需要内容集中需要种类多变病人需要的特殊性:需要的不可预测性需要的不稳定性需要的情绪化、掩饰性六、病人常见心理变化认知功能的变化情绪活动的变化意志行为的变化人格的变化七、病人常见心理问题焦虑心理分期待性焦虑、分离性焦虑、阉割性焦虑恐惧心理见于有较具体的危险和威胁时抑郁心理常与病人的可能丧失和实际丧失关联孤独感社会的隔离,伴有不安全感的陌生心理依赖心理处理日常事物时表现出的信心不足退化心理行为表现与年龄和社会身份不相符猜疑与怀疑缺乏根据的猜测和对事实的不认可愤怒见于目标行为遇到不公平的阻碍时否认心理指病人怀疑和否认患病事实自我概念紊乱对自身在认识上表现出的消极改变或不适应过高的期望对医务人员的态度、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期望过高遵医行为问题自我形成的过程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自我意识的内容自我认识表现为对自己稳定的恰当的认识。
《护理心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旨在通过研究护理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变化,以及医护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有效的护理服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护理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心理评估、干预和沟通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护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1. 掌握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包括心理健康、心理评估、心理干预等。
2. 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包括生理、社会、文化等方面。
3. 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倾听、表达、共情等。
4.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心理健康与评估: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讲解心理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观察、访谈、问卷等。
2. 患者心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患者常见的心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如焦虑、抑郁、恐惧等,并介绍相应的干预措施。
3. 医护人员心理行为特征:分析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如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等,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4. 沟通技巧与方法:介绍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如倾听、表达、共情等,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5. 护理实践中的心理干预:结合实际案例,介绍如何在护理实践中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心理治疗等。
6.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课程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建立评价机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报告等。
3. 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思维方式。
五、课程资源与支持1. 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资源,如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
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汇报人:XX
20XX-01-30
CONTENTS
• 引言 • 护理心理学概述 • 临床护理中护理心理学应用现
状 • 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具体
应用 • 效果评价及持续改进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护理心理学的发展
简要介绍护理心理学的起 源、发展历程以及在现代 护理实践中的重要地位。
05
效果评价及持续改进
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护理心理学知识掌握程度
01
评价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护理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技能的掌
握情况。
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情况
02
通过量表等工具评估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反映护理
心理学的应用效果。
护理质量提升情况
03
从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综合评估护理质量的提升
03
临床护理中护理心理学应用现状
国内外应用现状对比
国内应用
在国内,护理心理学逐渐受到重视,但实际应用程度参差不齐。一些大型医院和专业护理机构已经开 始注重护理心理学的培训和实践,但仍有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缺乏相关资源和应用经验。
国外应用
相比之下,国外在护理心理学的应用方面更为成熟。许多国外医疗机构将护理心理学作为护士职业发 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培养护士的心理护理技能和沟通能力,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程度。
数据分析方法与结果展示
数据收集与整理
系统收集患者心理评估数据、护理质量监 测数据等,进行归纳整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 等方法,深入挖掘数据间的内在联系。
结果可视化展示
护理心理学-病人心理及护理 PPT课件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研究方法
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多种方法,通过对病人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研究,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能力。
意义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护患关系,还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 业技能水平,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医疗卫生事业提供全面、科学的护理支持,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 发展和进步。
护理策略
给予及时的心理支持,减轻病人的恐惧和焦虑;创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帮 助病人稳定情绪。
终端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特点
终端病病人面临生命的终结,常常产生绝望、悲伤等强烈情 绪,对死亡充满恐惧。
护理策略
提供温暖、关怀的心理支持,帮助病人面对死亡现实;通过 心理疏导,减轻病人的恐惧和痛苦,维护其尊严和安宁。
心理评估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
通过心理评估,护士可以全面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为制定个性 化的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及时发现问题
心理评估可以帮助护士及时发现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 郁等,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评价护理效果
心理评估还可以用于评价护理措施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护理计划 和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护理心理学-病人 心理及护理 PPT 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护理心理学概述 • 病人心理特点及评估 • 常见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 心理护理技术与方法 • 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 案例分析与实践
01
护理心理学概述
护理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定义
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理人员与病 人相互作用过程中,病人心理活 动和行为的科学。
研究范围
护理心理学》教案

护理心理学》教案教案名称:护理心理学教材:《护理心理学》(XXX主编,XXX)一、学科性质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护理学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工作中。
针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整体护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教案将重点讲解心理学基础知识,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过程以及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案编写的指导思想本教案的处理、方法选择和过程管理都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更育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2.贯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
三、教案编写的原则1.详略得当,突出重点;2.不断充实和更新。
因为护理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所以在编写教案时应注意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临床护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
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二章:心理学基础之一:心理现象与心理实质(1学时)第三章:心理学基础之二:信息加工过程(4学时)第四章:心理学基础之三:行为控制与调节(4学时)第五章:心理学基础之四:心理特性(4学时)第六章:心理健康与应激(4学时)第七章:心身疾病(2学时)第八章:心理评估、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4学时)第九章:病人心理与护患关系(2学时)第十章:心理护理(4学时)五、参考书目1.XXX(1989):心理学大词典。
北京:XXX。
2.XXX著,XXX等译(1996):心理学词典。
上海:XXX。
3.XXX主编(1998):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北京:XXX。
4.XXX里著(1998):脑科学的现代进展。
上海:XXX。
5.XXX编,XXX等译(2002):21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
北京:XXX。
6.XXX著,XXX、XXX译(1996):大脑如何思维--智力演化的今昔。
上海:XXX。
7.XXX.XXX著,旦明译(1983):感觉世界--感觉和知觉导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
8.XXX、XXX(1987):基础心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特征 C型性格
情绪表达减少(忍气吞声型)
压抑情绪反应(过度克制型)
(1)过分压抑自己的负性情绪 (2)行为退缩 (3)无望的心理状态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7 时3分38秒
不再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心理社会因素对肿瘤的影响
➢生活事件 生活中的重大变故称为生活事 件。瘤症病人所遭遇的生活事件主要是 “重
要情感的丧失”
➢ 情绪
抑郁情绪可提高恶性肿瘤的患
病率和死亡率。Cunnisham 在《关于癌症心
理影响》一书中曾指出:态度和心理状态可
以影响癌症过程。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7 时3分38秒
二.肿瘤病人的心 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7 时3分38秒
二.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抑郁焦虑,具体可能表现为: 恶心,呕吐,食欲差,情绪不稳定,急躁,易 怒,灰心,焦虑等。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7 时3分38秒
(3)孤独和无助 患病后,很多人感到生命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变得敏感 多疑,情绪低落,焦虑恐惧,难以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 ,从而产生孤独感。病人住院治疗后,社会信息被剥夺 ,依恋亲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进一步加重孤独感。当 病人对自己所处环境感到无能为力,无助情绪便会产生 ,进一步泛化即为抑郁。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7 时3分38秒
等病人从剧烈的情绪震荡中冷静 下来以后,便开始怀疑诊断的正确 性,并在潜意识中使用否认的心理 防御机制来减轻内心的痛苦和紧张 ,病人怀着希望到处检查,期望得 到否定癌症的诊断。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7 时3分38秒
当肿瘤得到确诊以后,病 人会表现得易于激动、愤怒 、暴躁、爱发脾气,可出现 攻击行为,生活习惯、饮食 、睡眠受到破坏,同时,病 人又会表现出来沮丧、悲哀 、抑郁等情绪,甚至感到绝 望,可出现自杀倾向或行为 。
休克-恐惧期
愤怒-沮丧期
否认-怀疑期
接受-适应期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7 时心理受到极大的冲击 ,反应强烈,可表现为眩晕 、心慌、惊恐,有时会出现 木僵状态。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7 时3分38秒
休克这词由英文Shock音译而来,系 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 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 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 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休克是 一急性的综合征。
,约占全球癌症病人总数的20% • 我国农村城市死亡率第一位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7 时3分38秒
一、肿瘤概述
环境理化因素 行为及生活方式 、吸烟 、饮酒、饮食 心理社会因素: 人格特征; 生活事件; 情绪;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7 时3分38秒
肿瘤的影响因素
肿瘤的影响因素除 了物理因素、化学 和生物因素外,心 理社会因素在肿瘤 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中也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7 时3分38秒
为什么 是我?
!
病人最终不得不接受和适应患癌 的事实,情绪逐渐平静,但多数 病人难以恢复到病前的心理状态 ,常陷入长期的抑郁和痛苦之中 。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7 时3分38秒
肿瘤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7 时3分38秒
(1)否认,恐惧和愤怒 在最初的诊断阶段,病人会出现否认、恐惧和愤怒等 应激性情感反应。在患病之初,恐惧可能会淹没愤怒 ,否认也可能妨碍敌意的产生。当病人领会到了疾病 对他的全部含义后,就会从心底感到不平衡,认为世 界不公平,产生愤怒情绪,甚至将愤怒指向他人,如 医务人员和家属。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7 时3分38秒
(2)抑郁和焦虑 无论是在等待确诊阶段,还是接受治疗阶段病人都会 出现焦虑反应,它既可能来自于对本身患病的不安, 也可能来自疾病本身的临床表现。肿瘤病人抑郁的主 要原因是明白所患疾病的严重性,了解到治疗前途渺 茫,因而失去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7 时3分38秒
第十章 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三)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7 时3分38秒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任何人都不能控制 -----疾病与意外
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7 时3分38秒
肿瘤概述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 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 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 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根据肿瘤生物学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7 时3分38秒
肿瘤概述
• 癌症世界头号“杀手疾病” • 2000~2003年间,全球年新增490万 • 2003年至今,纯增1090万,几乎比7年前翻番 • 过去3年来,全球年均约死670万人 • 北美州年新增160万,约占全球14.5% • 中国为世界第二大癌症高发国,年新增220万名
肿瘤被人们看作是一种最恐怖 的疾病,“癌症=死亡”的错 误观念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头脑 中。
所以一个人一旦患上癌症,不 仅是身体上,心理上更是会受 到巨大的心理冲击,产生一系 列心理反应。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7 时3分38秒
(一)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
1.肿瘤病人的心理反应分期
一般来说,当病人知道自己被确诊患有肿瘤后,其心理反应大致 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期。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7 时3分38秒
物理致癌因子,如X射线、电离辐射 化学致癌因子,如亚硝酸盐(一般出现在腌
制过的蔬菜或隔夜的菜中)、黄曲霉毒素 病毒致癌因子,如乙型肝炎病毒、疱疹病毒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7 时3分38秒
心理社会因素对肿瘤的影响
➢人格特征 癌症易感性行为特征,“C型 行为特征”
特性及其对机体 危害性的大小分为良 性肿瘤(benign tumor) 和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两类。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7 时3分38秒
两类肿瘤的特点
肿瘤
良性肿瘤:较少出现全身症状,不向周围 组织浸润,也不向全身转移,手术切除 后不易复发,对机体危害小,病人预后 较好。
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并向周围组织浸 润,常有全身转移,全身症状明显,晚 期病人多出现恶病质,手术切除后复发 率高,死亡率高,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 重的疾病之一,给病热造成极大心理压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