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合集下载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56例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56例
两组均以治疗 4周为 1个疗程 。 3 疗效判定标准 [ 2 ]
临床治愈 : 临床症状消失 , 2个月以上无复发 ; 显效 :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 好转 :临床症状部分好转 ; 无效 : 临床症状无改善 。 4 结 果
两组疗效对比 ,见 表 1。两组对比 , 经 R idit分 析 , u = 0. 87, P > 0. 0 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
表 1 两组 疗效对比 (例 )
组 别 例数 临床治愈 显效
治疗组 56
18
24
对照组 28
6
14
有效 8 4
无效 6 4
有效率 ( % ) 92. 008年 10 月 第 21卷 第 10 期 TCM R es. October 2008 Vol. 21 No. 10
颈动脉 FMD具有内皮依赖性 ,应用高分辨血管
超声测定 FMD 功能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反应血 管内皮功能的重要方法 。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对反应 冠脉内皮功能具有潜 在的窗口作用 [ 3 ] 。本文结果 表明 , UA患者 FMD 功能明 显减退 , ET21水平明显 升高 ,使用益心康泰胶囊治疗后 ,随着 ET21水平下 降 , FMD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心肌缺血显著减轻 ,表 明益心康泰胶囊可显著改善内皮功能异常 ,减轻心 肌缺血 ,增加冠状血管储备能力 ,修复和保护血管内 皮并改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可能是其抗心绞痛 的重要机制之一 。 参考文献 : [ 1 ]中华医学 会心 血管分 会 、中华 心血 管杂 志编 辑委 员会 .
84例均为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 ,参照罗马 II FD诊断标准以 2: 1比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56 例 ,男 20例 ,女 36例 ;年龄 20~70岁。对照组 28例 , 男 10例 ,女 18例 ;年龄 18~6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 比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 2 治疗方法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一)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一)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一)【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疏肝健脾法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包括腹胀、早饱、上腹疼痛、泛酸及烧心,同时患者无器质性病变或代谢或精神性疾病。

根据临床表现通常分为反流型、溃疡样型、运动障碍型和混合型(又称非特异型)。

笔者临床对100例患者运用疏肝健脾法及西药吗丁啉治疗。

报道如下。

1资料1.1病例资料1998年我院收治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其分型、男女比例、年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经胃镜或X线检查,除外胃肠肿瘤、消化性溃疡,经B超、X线排除肝、胆、胰脏及肠道器质性疼痛。

无糖尿病及甲亢等全身性疾病。

1.2分型参照消化不良分型〔1〕。

根据临床症状分4型:①反流样型:主要症状为胸骨后不适、泛酸、烧心、食物返流。

②溃疡样型:主要症状为规律性上腹疼痛,空服痛或夜间疼痛,进食与服抗酸剂能缓解。

③运动障碍型:主要症状为腹胀、嗳气、早饱、恶心、呕吐。

④混合型:同时具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

1.3临床症状评估标准患者需提示才意识到症状存在为轻度;症状明显,但不影响日常工作为中度;症状明显且影响生活质量为重度。

2方法2.1治疗方法治疗组运用中医疏肝健脾法,组方: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化裁治疗。

处方:人参20g,白术12g,茯苓30g,姜半夏12g,青皮、陈皮各6g,柴胡9g,枳壳20g,香附10g,煅瓦楞子9g,川厚朴9g,白芍10g,甘草6g。

1剂/d,1剂两煎,分次服用,4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之品,停用其他药物。

对照组口服吗丁啉(西安杨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

2.2疗效判断观察指标包括:早饱、腹胀、上腹痛、泛酸、嗳气、恶心、呕吐、烧心等。

观察方法:每例患者每周复诊1次,治疗后分别对消化不良症状进行评估。

完全或基本完全解除症状或上述指标中仅1~2项,且为轻度为显效;改善症状(或上述指标中仅3~4项,且为轻度)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有5~6项症状,其中1~2项为中度)症状不变或加重,为无效。

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5例

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5例
资 料 与 方 法
讨 论
用 , 对改善症状 , 调节 胃动力障碍有较好 的疗效 , 明显不 良反应, 且无 体现 了中医药 治疗 F D的独特优势。
参 考 文 献
1 萧树东. 化 内科 专题讲 座. 消 郑州 : 郑州大 学 出版 社 ,05:0 20 1 . 2 张声生. 科专病 各医 临症经验丛 书 ・ 专 脾
5 高学敏. 中药学 . 北京 : 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 ,
2 0 5 3—5 4. 0 5: 0 0
6 爱新觉罗 ・ 恒绍 , 作琴. 肾通便 汤治疗 刘 滋 功能性 便秘 的临床 观 察. 国 当代 医药 , 中
20 1 (4 8 0 9。6 2 ):3—8 . 4 ’
固酮的作用 , 以促进利尿 , 使腹水消退。另 配合小剂量速尿三阴交穴位注射 , 不仅起 到

几乎每个人 的一 生 中都 曾有 过功 能性 消 化不 良证候群 。因其反复发作 , 持续时 间
较长 , 既影 响 患 者 生 活 质 量 , 影 响 患 者 又 工作 , 因此 F 的 诊 治 逐 渐 成 为 消 化 内科 D
3. 82岁 ; 病程 3个月 ~ 6年 , 均 39年。 年 . 两组性别 、 年龄 、 病程等均无 统计 学差 异。
肠 动力 药 物 为主 , 临床 治疗 中虽 然 有 在 效, 但部分患者 长期疗 效欠 佳 , 难 以解 且 决心理因素导致 的情 绪反 应。
4 孙军, 宁, 张 李岩. 柴胡枳实水 提取 物对肠 胃动力 作 用 的影 响. 界 华人 消 化杂 志 , 世
20 1 (2 14 05,3 1 ):4 5—14 . 4 6
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 患 者 4 5例 , 设 对 照 组 并

疏肝理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疏肝理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查未发现溃疡 、 糜烂 和 肿 瘤 , 无 肝 胰 胆 等 器 质 性 疾 病 的 患 者 。 亦 其 发 病 原 因 目前 认 为 与 胃 动 力 障 碍 和 精 神 、 理 、 激 等 因 素 心 应 有 关 。 属 于 中医 学 的 “ 胃脘 痛 ” “ 气 ” “ 气 ” “ 满 ” “ 、暖 、噫 、痞 、 反 胃” “ 吐 ” 。 笔 者 在 临 床 上 采 用 中 医 疏 肝 理 气 之 法 治 疗 功 、呕 等
3 辛 德 莉 , 贵 , 靖 , . 京 地 区肺 炎 支 原 体 的 流行 状 况 中 国 实 用 李 李 等 北 儿 科 杂 志 ,0 62 :0 415 . 20 ,1 15 —0 5
4 朱清 义, 徐静 , 刘敬东 . 青岛 市小儿肺 炎支原体 流行 病学分 析. 中华
医学 感 染 学 杂 志 ,04,4:4 -5 . 20 1 2 820
参 考 文 献
1 辛德莉 , 安存 , 侯 魏力 , 肺炎 支原体 对大 环 内酯 类抗 生素 的耐药 等. 分析 . 中华儿科 杂志 ,0 5 4 :1 . 2 0 ,32 2 2 国家 中 医药 管 理 局 . 医 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京 : 京 大 学风袭肺 , 致使肺 气郁闭 , 酿生 肺热 , 炼津 成痰 , 痰阻肺 络 ,
壅塞 气 道 致 呼 吸 不 利 。所 以患 儿 皆 表 现 为 重 而 持 续 剧 烈 咳 嗽 。
祖 国医学 又认 为“ 五脏六腑 皆令人 咳 , 非独肺 也” 这与我们 临床 上也 常常见 到肺外 并 发症 的表 现是相 一致 的。笔者选 用 自拟 清瘟解毒 汤 , 中炙麻黄 与石 膏两药相伍 , 温相合 两相制约 , 方 寒 清宣肺经郁热 , 而鱼腥草 、 黄芩均有 清肺 泻热 的解毒 消炎作用 , 杏仁肃肺止 咳 , 桔梗 宣肺 止 咳 , 升降并 用 。现代药 理研 究认 为 开肺化痰之 麻黄 、 杏仁 、 梗 能 调节 免 疫 , 护 呼吸 道粘 膜 上 桔 保 皮; 花、 银 连翘 、 黄芩 、 膏能 抑制肺 炎支原 体 , 石 抗纤 维化 ; 血 活 类 中药丹参 、 归、 当 赤芍 能抑 制肺 炎支 原体 , 善微 循环 ; 气 改 益 养阴类党参 、 白术 、 沙参 均 能调 节 免疫 。本 方清 瘟解 毒 , 肺 宣

健脾疏肝和胃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临床观察

健脾疏肝和胃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临床观察

伴呕吐者 , 加生姜 、 竹茹各 1g嘈杂、 0; 烧心者 , 加玉 竹、 石斛各 1g麦冬 1g伴脾虚而见乏力 、 5, 0; 便溏 、 舌 胖淡 、 脉沉 弱者 , 黄芪 3g党 参 1g 加 0、 5。
1 . 西 医治疗组 .2 3 吗 丁啉 1mg 0 ,每 日 3次 1J , 31  ̄
11 一 般 资料 . 从 20 04年 1 ~ 07年 1 ,笔者 对 19例 月 20 2月 1
1 . 中医治疗 组 自拟 健脾 疏肝 和 胃方 ,每 日 1 -1 3 剂水 煎 内服 。方 药 组成 : 白术 、 壳 、 枳 山楂 、 苓 各 茯 1g陈皮 1g半夏 、 5, 2, 郁金 、 胡 、 柴 白芍 、 内金 、 朴 鸡 厚 各 1g甘 草 5。加 减 : 胃脘 痛者 , 香 附子 1g 0, g 伴 加 0;
长 的 5个疗 程 , 均 3 疗程 。 平 个
2 . 疗效评 定标 准( 2 自拟 )
疾病 。
12 诊 断标 准 ( . 自拟 ) 符合下 列诊 断标 准之 一者 即可诊 断为本病 。
() 1主证 ( 腹胀、 恶心、 厌食 、 暖气、 情志抑郁 ) 悉
具, 且无糜烂、 溃疡、 炎症等器质性病变者。( ) 2兼证 ( 胃脘 痛 、 酸 、 杂 、 心 ) 具 , 吞 嘈 烧 悉 主证 具 备 任 两条
以上 , 且无 糜烂 、 溃疡 、 炎症 等器 质性病 变者 。() 3 主
治愈 : 主证及兼证全部消失 , 现代 医学检查无 器质性病变发生和存在 ; 好转 : 主证及兼 证普遍减
轻 或部分 消 失 , 现代 医学 检查 无 器质 性 病变 发 生 和
存在 ; 无效 : 主证及 兼证无 改善 。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涉及肝 脾两 脏 , 以肝 郁气 滞 , 运失 职 , 脾 胃失 通 降 为其 基 本病 机 。故笔 者 自拟 方 以 疏肝 解 郁 , 脾 理 气为 基 健
本 治疗 原则 , 全方 以逍 遥 散 合 四君 子 汤 加 味 而成 。 以
此外 , 据 19 依 9 1年荷 兰 国际专题 会议 分 型标 准对
公认 的疗 效确切 的治疗方 案 , 复发 率较 高 。 且
中医认 为功 能 性 消化 不 良 的发病 多 由情 志 内伤 , 饮食 伤 胃 , 劳倦 伤脾 等 因素导 致肝失 疏泄 , 胃气机 升 脾 降失 常 , 化功 能减弱 , 运 中焦痞塞 不 通 , 位在 胃, 病 而又
组 男性 1 5例 , 女性 l 0例 , 年龄最 小 2 4岁 , 大 5 最 9岁 , 平 均年龄 3 . 5 6岁 。
1 g 白术 1 g 茯 苓 2 g 法 半 夏 1 g 陈 皮 1 g 枳 实 0, 0, 0, 0, 5, 1 g 党参 2 g 广木 香 1 g 延 胡索 1g 甘草 5 , 日 1 0, 0, 0, 0, g每
剂 , 煎 , 晚分 服 。 水 早
对照 组 : 糖 铝 片 10 , i; 美 拉 唑 肠 溶 胶 囊 硫 . g Bd 奥 2 m , d 吗丁林 1 m , i; 0 gQ ; 0 g Td 阿莫西林 0 5 ,i ; . g Td 口服 ,

3 讨 论
20 0 7年 1 0月 , 笔者将 门诊 的 F D病 人 随机 分为 中医
功能 性 消 化 不 良 ( D) 称 非 溃 疡 性 消 化 不 良 F 又
( U , 发 性 消 化 不 良 。 18 N D) 特 9 8年 C l o ed oi Jnse定 义 n

疏肝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8例

疏肝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8例
在 药物浓 度 为
0 3m / . 5 g L时 ,凋亡 率 已达 2 . 5 。 由此 提 示 , 3 1% 莪
[ ] 徐立春 , 可君. 然药 物莪术 醇 抑制肿瘤 细胞生 长 3 边 天 及 R A合 成影 响的初步研究 [ ] 肿瘤 ,0 5 2 ( ) N J. 20 ,5 6 :
表 达有关 , 而不 是单 纯 的细胞 毒 性坏死 。
参 考 文 献
到明显抑制 , 随着作 用 浓 度 的增 高 和作 用 时 间 的 且
延 长 , 胞 增 殖 受 抑 制 更 为 明 显 , 示 莪 术 油 对 细 提
MC - F7细胞 的增 殖有 抑 制作 用 , 而且 呈 时 问 和浓 度 依赖 性 。用 不 同浓 度 的莪 术 油 分 别 作 用 MC - F7细
标准。
2 治疗 方 法
疏 肝健 脾 汤治 疗 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 3 8例
孙 大 伟
治疗 组 给予 疏肝健 脾 汤 , 组方 : 党参 、 茯苓 、 枳壳 浙 江省青 田县第 二 中学 医务室
关键词
青 田 330 29 0
各 1g柴胡 9 , 5, g香附 1g川芎 6 , 0, g姜半夏 、 白术 、 白 芍各 1g甘草 、 2, 陈皮各 6 。腹胀明显加厚朴 1g木 g 0, 香6; g腹痛甚加延胡索 1g 纳差加焦三仙 1g反酸 2; 2; 加海螵蛸 1g脾 胃虚寒加吴茱萸 5 , 良姜 1g恶 5; g高 5;
胞7 2小 时后 , 细胞 凋 亡 率 检测 发 现 , 药 物 浓 度 为 在 0 3 mgL, . 5 / 即有 明 显 的细 胞 凋 亡 发 生 , 药物 浓 度 随
[ ] 方刚 , 1 肖夏 清. 莪术 油抗 肿瘤 的 临床应 用及实验 研究

自拟疏肝安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自拟疏肝安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杆 菌 , 低 消 化道 溃 疡 复 发率 , 行 对 照 观 察 , 报 告 如 下 。 降 进 现 1 临 床 资料
( .g 。两 组 疗 程均 为 4周 。 ( ) 效 观 察 : 02 ) 2疗 ①疗 效 标准 : 临床 症 状 消 失 , 食 大 便 如 常 人 者 , 为 痊 愈 ; 要 症 状 明 显 好 转 饮 评 主
满 , 质 淡 苔 白 , 弦 而 细 。经 我 院 胃 镜 检 查 未 发现 有 慢 性 炎 舌 脉 症 、 疡 、 瘤 等 器 质 性 病 变 。 并 经 化 验 B超 , 线 检 查 排 除 溃 肿 x 肝 胆 胰及 肠 道 等 器 质 性 病 变 。确 诊 为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 随 用
例, 中度 3 , 度 1 2例 重 O例 。两 组 性 别 、 龄 、 程 、 痛 度 等 年 病 疼
经 统 计学 处理 . 异 无 显 著 性 意 义 ( 差 P>00 )具 有可 比性 。 .5 , l2 诊 断 标 准 : 断 标 准 根 据 18 、 诊 9 7年 芝 加 哥 国 际 性 专 题 工 作 会 议 确立 的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的 诊 断 命 名 要 求 制 定 :( ) 1 具 有 上 腹 痛 、 胀 , 饱 暖 气 , 酸 烧 心 , 心 呕 吐 , 腹 部 症 状 腹 早 反 恶 上
法, 即阿 莫 西 林 胶 囊 和 克 拉 雷 素 ( 为 三 精 制 药 ) 哈 药 集 团 均 、
三 精 明水 药 业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每 6 ~8小 时 1次 , 次 各 2粒 每
多用 阿 莫 西 林 加 克 拉 雷 素 二 联 用 药 根 除 胃、 二 指 肠 幽 门 螺 十
维普资讯
1 4
内蒙古 中 医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疏肝健脾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包括腹胀、早饱、上腹疼痛、泛酸及烧心,同时患者无器质性病变或代谢或精神性疾病。

根据临床表现通常分为反流型、溃疡样型、运动障碍型和混合型(又称非特异型)。

笔者临床对100例患者运用疏肝健脾法及西药吗丁啉治疗。

报道如下。

1 资料
1.1 病例资料
1998年我院收治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其分型、男女比例、年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经胃镜或X线检查,除外胃肠肿瘤、消化性溃疡,经B超、X线排除肝、胆、胰脏及肠道器质性疼痛。

无糖尿病及甲亢等全身性疾病。

1.2 分型参照消化不良分型[1]。

根据临床症状分4型:①反流样型:主要症状为胸骨后不适、泛酸、烧心、食物返流。

②溃疡样型:主要症状为规律性上腹疼痛,空服痛或夜间疼痛,进食与服抗
酸剂能缓解。

③运动障碍型:主要症状为腹胀、嗳气、早饱、恶心、呕吐。

④混合型:同时具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

1.3 临床症状评估标准患者需提示才意识到症状存在为轻度;症状明显,但不影响日常工作为中度;症状明显且影响生活质量为重度。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治疗组运用中医疏肝健脾法,组方: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化裁治疗。

处方:人参20 g,白术12 g,茯苓30 g,姜半夏12 g,青皮、陈皮各6 g,柴胡9 g,枳壳20 g,香附10 g,煅瓦楞子9 g,川厚朴9 g,白芍10 g,甘草6 g。

1剂/d,1剂两煎,分次服用,4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之品,停用其他药物。

对照组口服吗丁啉(西安杨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 mg/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

2.2 疗效判断观察指标包括:早饱、腹胀、上腹痛、泛酸、嗳气、恶心、呕吐、烧心等。

观察方法:每例患者每周复诊1次,治疗后分别对消化不良症状进行评估。

完全或基本完全解除症状或上述指标中仅1~2项,且为轻度为显效;改善症状(或上述指标中仅3~4项,且为轻度)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有5~6项症状,其中1~
2项为中度)症状不变或加重,为无效。

在治疗4周后随访1个月,记录副作用。

3 结果
3.1 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运动障碍型和混合型情况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反流型、溃疡样型则两组无明显差异。

3.2 两组临床表现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
3.3 副作用和停药后症状改变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停药后1个月,治疗组复发4例,对照组复发7例。

4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即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指由消化不良证候群组成的、原因未明的非器质性疾病,以消化不良为主诉的病例中,有相当部分均为此病。

临床特点为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证候群,临床多表现为反复发作或较长时间内连续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伴有餐后饱胀、腹胀、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烧心、食欲不振、泛酸和胸骨后疼痛等,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虽然它不属于器质性疾病,但却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活质量,因此,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