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辅助通气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临床应用_薛辛东
无创辅助通气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临床应用_薛辛东

文章编号:1005-2224(2016)02-0090-05DOI :10.7504/ek2016020603无创辅助通气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临床应用薛辛东,谭静【摘要】随着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 )救治水平及管理手段的日臻完善,新生儿呼吸系统的疾病谱和严重程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因此,机械通气方式也随之而改变,在NICU 无创辅助通气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加。
相关临床工作者十分关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 )及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HHHFNC )的原理、适应证及临床应用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无创辅助通气;适应证;临床应用;早产儿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志码:A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oninvasive assisted ventilation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XUE Xin-dong ,TAN Jing.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XUE Xin-dong ,E-mail :xdxue@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perfection of the treatment lev⁃el and the management means in NICU ,the spectrum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ease and severity have also changed a lot.As a result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ode has also changed.In NICU ,the use of noninvasive assisted ventilation increases sig⁃nificantly.The clinical pediatrician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the principles ,indication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nasal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 ),the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 ),the nasal 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BiPAP )and heated humidity high flow of nasal catheter (HHHFNC ).Keywordsnoninvasive assisted ventilation ;indica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premature infant随着产前糖皮质激素与生后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 )普遍应用,新生儿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中呼吸系统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 )严重程度明显减轻,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 )发生率日趋升高,使得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往往需要更温和的辅助呼吸支持治疗。
无创辅助通气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科的应用

522018 年第 5 卷第 25 期2018 Vol.5 No.25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无创辅助通气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科的应用唐上纯(防城港市防城区妇幼保健院,广西 防城港 538021)【摘要】目的 探究无创辅助通气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科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RDS 患者50例,2017年9月~2018年4月为研究时段,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比较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并统计临床总有效率。
结果 与治疗前PaCO 2,治疗后较低,与治疗前PaO 2、PH 值比较比较,治疗后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 <0.05;50例研究对象,均成功进行了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
结论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RDS 患者病情,治疗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关键词】持续气道正压通气;RDS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效果【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25.52.02RDS 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主要是由于肺表面缺乏活性物质所致,早产儿的发生率较高,一般在出生后的30 min 内会出现呼吸衰竭、皮肤青紫等症状,肺透明膜是患者主要的病例特征,往往需要机械通气治疗,传统的机械通气一般需要气管插管,创伤性较大,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极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2]。
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文为了分析无创辅助通气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科的应用效果,特随机选定2017年9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RDS 患者50例进行研究,做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线资料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RDS 患者50例,均满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对RDS 的诊断标准,且均经X 线检查确诊,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为研究时段,其中女性23例,男性27例,胎龄在30~35周,平均胎龄为(32.52±1.82)周;出生体质量在1000~2700 g ,平均体质量为(1850.26±238.71)g 。
无创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

医药界 2020年05月第10期—118—临床经验无创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张苹琳1 杨 义1 苏丽君1 姜汝勇1 喻正波2 郑兴惠1*通讯作者(1.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贵州 遵义 5630022.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外科,贵州 遵义 563002)【摘要】目的:分析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的价值。
方法 随机选择2018.5-2019.5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当作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有创气管插管通气)与观察组(无创高频震荡通气),每组各35例。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及血氧分压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4%(P <0.05)且观察组的脱机成功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7%(P <0.05)。
结论 对于NRDS 患儿而言,无创高频震荡通气具有积极影响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高频震荡通气;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 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08(2020)10-118-0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弥漫性肺泡损伤等,可造成患儿出现肺部顺应性下降与渗出性肺水肿等症状,同时此疾病患儿的临床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及呼吸窘迫等,若未及时得到有效救治,可进一步导致患儿出现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肺出血及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甚至可直接致使患儿猝死[1]。
因此,对于NRDS 患儿而言,一个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故本文就此分析在NRDS 患儿中应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的价值,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当作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有创气管插管通气)与观察组(无创高频震荡通气),每组各35例。
无创高频通气在新生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

.综述.无创高频通气在新生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刘畅(综述)岳冬梅(审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沈阳110004通信作者:岳冬梅,Email:yuedm@sj-hospital,org【摘要】为了减少插管和机械通气相关的不良反应,无创呼吸支持(non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NRS)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的应用不断增加。
无创高频通气(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NIH-FV)作为一种较新的通气方式,旨在将高频通气的功效与无创支持相结合。
该文介绍NIHFV特别是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的基本原理,阐述其在不同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关键词】无创呼吸支持;无创高频通气;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新生儿基金项目:2020年度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联合计划项目(2020JH2/10300128)DOI:10.3760/cma.j.issn.1673-4408.2020.12.013Application of 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 in neonatal respiratory supportLiu Chang,Yue DongmeiNeonatal Department,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110004,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Yue Dongmei3Email:yuedm@sj-hospital org【Abstract】The use of non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NRS)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has been increased in recent decades as a mean to minimize intubation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NIHFV)is a relatively new mode that aims to combine the efficacy of high-frequency ventilation with noninvasive support.This review will describ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NIHFV,especially noninvasive 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and review the application of NIHFV in different respiratory diseases.[Key words]Non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eonatesFund program:The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Liaoning Province2020(2020JH2/10300128)DOI:10.3760/cma.j.issn.1673-4408.2020.12.01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无创辅助通气模式应用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呼吸支持,如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CPAP)、经鼻间歇气道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和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等,无创髙频通气(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NIHFV)作为一种具有相当潜力的无创呼吸支持(non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 NRS)模式在早产儿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医学DOI:10.16662/ki.1674-0742.2023.22.081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的应用效果分析张艳,张振,李香玲山东省成武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山东菏泽274200[摘要]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
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山东省成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肺炎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6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
对比两组血气指标、临床指标、临床指标改善时间、炎症因子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心率(138.67±9.92)次/min、湿啰音消失时间(4.11±0.23)d、住院时间(5.22±0.44)d,优于对照组(156.43±11.38)次/min、(5.12±0.34)d、(6.01±0.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57、19.989、14.405,P<0.001)。
治疗后观察组呼吸、喘憋、胸片吸收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方案,可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值得应用。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血气指标;预后效果[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08(a)-0081-04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assisted Treat⁃ment of Neonatal PneumoniaZHANG Yan, ZHANG Zhen, LI Xiangling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Chengwu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Heze, Shandong Province, 2742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assisted treatment of neonatal pneumonia.Methods A total of 132 neonates with pneumonia admitted to Chengwu County People ´s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 from January 2022 to January 2023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6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on-invasive ventilator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blood gas index, clinical index, clinical index improvement time,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ood ga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blood gas index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heart rate (138.67±9.92) times / min, wet rale disappearance time (4.11±0.23) d, hospital‐ization time (5.22±0.44) 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156.43±11.38) times / min, (5.12±0.34) d, (6.01±0.07) 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9.557, 19.989, 14.405, P<0.001). Af‐ter treatment, the improvement time of respiration, wheezing and chest X-ray absorp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noninva‐[作者简介] 张艳(1983-),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儿内科。
无创通气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年第5卷第53期2018V ol.5No.5351无创通气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龚裕华(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人民医院儿科,新疆 阿克苏 842300)【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患有呼吸疾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家族遗传病和问卷调查,选择符合试验标准的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实验前使用数字发生器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n =59)患儿进行无创通气技术治疗,对照组(n =59)患儿进行头罩法吸氧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治疗结果。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虽然在体质上存在差别,但是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在进行治疗后分析,实验组患儿在无创通气治疗下,患儿通过早期的呼吸支持治疗,可避免病情的加重,有助于患儿后期的康复和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血二氧化碳分压、PH 值等之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在头罩法吸氧治疗中,操作简单,对新生儿没有刺激,并且头罩透明,可随时观察患儿的情况。
结论 无创通气治疗和头罩法吸氧治疗患儿的呼吸疾病均具有一定的疗效,头罩法吸氧治疗患儿的刺激较小,但是无呼吸支持,不能够纠正呼吸衰竭患儿的呼吸肌疲劳状态;无创通气治疗下,操作简单,在一般的县级医院均可进行治疗,患儿在早期使用无创通气治疗下可以减少有创呼吸机的使用,从而避免后期病情的恶化,有助于治疗,综合以上情况,无创通气治疗对患儿的治疗意义更好,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无创通气;新生儿;呼吸疾病;头罩法吸氧治疗【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53.51.02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患有呼吸疾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实验前对患者问卷调查,采集遗传病史。
无创辅助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将 N R D S分为 四期 , I一Ⅱ期 为早 期 。 I期 : 两肺 野普 遍透 亮度降低 ( 充气 减 少 ) , 可见 均 匀散 在 的 细小 颗粒 ( 肺 泡萎 陷) 和 网状 阴影 ( 细支气 管过度 充气 ) 。 Ⅱ期 : 除 I 期 变化加 重外 , 可见 支气管充气征 ( 支气管过度充气 ) 延伸 至肺野 中外 带 。Ⅲ期 : 病变加重 , 肺野透光度更 加降低 , 心缘 、 膈缘 模糊 。
吸道 和肺 泡处 于 扩 张 状 态 , 改 善 通 气/ 血流 比值 及 肺顺 应
性_ 3 。N C P A P的方 式主要有 : 长 的鼻咽管 、 单 鼻塞 、 鼻罩 、 短
的双鼻塞。N I P P V能迅 速纠正新 生儿缺 氧和二氧化碳 潴 留,
中图分类号 : R 7 2 2 . 1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0 3 6 9 ( 2 0 1 3 ) 2 2— 0 6 3— 0 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N R D S ) 主 要 表 现 为 出 生 后 不 久
2 5~3 0 %, 2例 F i O 2为 3 5 % 一4 o %; 2例 F i O 2为 4 0 % 一
1 . 1 临床 资料
2 0 0 9年 1 1月至 2 0 1 3年 6月住 院的极低 出
Ⅳ期 : 整个肺野呈 白肺 , 支气管充气更加 明显 , 似秃叶树枝 。
2 结 果
生体重儿 6 0例 , 均符合 以下条 件 : ① 胎龄 2 8~3 2周 , 出生体 重 <I . 5 k g ; ② 生后 4小 时 内入 院 , 且 有轻 度 呼吸 道症 状 ; ③
5 0 %; P E E P为 5— 6 c m H 2 O; P I P 1 8~2 6 c m H 2 O。
无创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临 床儿科杂 志 第 3 3 卷第 4 期 2 0 1 5 年 4月 J C l i n P e d i a t r V o . 3 3 No . 4 A p  ̄ 2 0 1 5
・
3 8 7・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 3 6 0 6 . 2 0 1 5 . 0 4 . 0 2 4
・
文献综述 ・
无创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张馨丹 郑 军 王晓鹏 马俊 苓综述 3 0 0 1 9 9 ) 天津市 中心妇产科 医院新生儿 科 ( 天津
摘要 : 新生 儿 的 机械 通 气分 为 有创 机 械 通气 及 无创 机 械通 气 。为 了减 少有 创通 气 的肺 损 伤 ,目前 临床 越 来越 多 应用 无创 通 气模 式 。经 鼻 间歇 正压 通 气( N I P P V ) 的早 期 应用 已经 成为 目前很 多新 生儿 重症 监护 病房 ( N I C U ) 的 主要 无创 通 气模 式 , 同时早 期联 合选 择性 应 用肺 表面 活性 物质 可 以减 少慢性 肺疾 患 的发 生 。文章 讨论 无创 呼 吸支持 模式 的使 用 ,包 括持 续 气道 正压 通气 ( C P A P ) I双水 平C P A P 模 式 ,例 ̄ I ] S i P A P 及N I P P V,以及 处于研 究 阶段 的 同步经 鼻 间歇正 压通 气 、神 经调 节辅 助 通气 ,无 创高 频振 荡通 气 等无创 通 气模 式 的应用 现状 及前 景 。 关键 词 : 无 创 正压 通 气 ; 持 续气 道 正压 ; 经鼻 间歇 正 压 通气 , 新 生 儿 呼吸 窘迫 综 合征 ; 支 气 管肺 发 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5-2224(2016)02-0090-05DOI :10.7504/ek2016020603无创辅助通气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临床应用薛辛东,谭静【摘要】随着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 )救治水平及管理手段的日臻完善,新生儿呼吸系统的疾病谱和严重程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因此,机械通气方式也随之而改变,在NICU 无创辅助通气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加。
相关临床工作者十分关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 )及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HHHFNC )的原理、适应证及临床应用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无创辅助通气;适应证;临床应用;早产儿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志码:A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oninvasive assisted ventilation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XUE Xin-dong ,TAN Jing.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XUE Xin-dong ,E-mail :xdxue@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perfection of the treatment lev⁃el and the management means in NICU ,the spectrum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ease and severity have also changed a lot.As a result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ode has also changed.In NICU ,the use of noninvasive assisted ventilation increases sig⁃nificantly.The clinical pediatrician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the principles ,indication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nasal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 ),the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 ),the nasal 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BiPAP )and heated humidity high flow of nasal catheter (HHHFNC ).Keywordsnoninvasive assisted ventilation ;indica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premature infant随着产前糖皮质激素与生后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 )普遍应用,新生儿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中呼吸系统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 )严重程度明显减轻,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 )发生率日趋升高,使得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往往需要更温和的辅助呼吸支持治疗。
因此,无创辅助通气在NICU 的使用频率日趋增加,并成为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支持治疗的主要策略之一。
新生儿机械通气分为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
前者是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呼吸道连接呼吸机而进行通气,后者则是应用鼻塞、鼻罩、面罩、鼻导管、鼻咽管等相对无创方法的通气模式,即无创辅助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 ,NIV )。
目前临床上常使用的NIV 包括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nasal 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BiPAP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theter ,HHHFNC )以及经鼻高频机械通气(nasal high-frequency ventilation ,NHFV ),其中NCPAP 是我国NICU 最常用的NIV ,HHHFNC 、NIPPV 及NBiPAP 也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因此,不断优化NICU 中早产儿的呼吸支持技术,对减少BPD 等相关并发症,改善低出生体重儿的远期生活质量十分关键。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辽宁沈阳110004通讯作者:薛辛东,电子信箱:xdxue@专题笔谈新生儿呼吸支持治疗1NCPAP1.1原理NCPAP也称之为持续呼吸道正压的自主呼吸。
为最早使用的无创通气模式,是指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在整个呼吸周期中均接受高于大气压的气体,吸气时可获得持续气流,呼气时给予一定的正压,防止小气道和肺泡萎陷,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肺泡顺应性,从而提高肺氧合。
目前NCPAP是我国NICU使用频率最高的NIV。
1.2临床应用NCPAP辅助通气的适应证包括早产儿阻塞性或混合性呼吸暂停、RDS及其他原因导致的呼吸困难、肺不张、气管软化和拔管撤机后的序贯呼吸支持治疗。
目前更普遍推荐NCPAP 作为早产儿呼吸支持的初始模式,201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推荐:可能发生RDS的高危早产儿(如胎龄<30周不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者)可预防性应用NCPAP[1]。
2014年美国儿科学会更新早产儿出生时的呼吸支持指南,通过NCPAP荟萃分析得出结论:出生早期开始使用NCPAP和随后选择性予以PS治疗可降低早产儿病死率和BPD发生率;对于早期仅接受NCPAP治疗的早产儿,即使PS给药被推迟或未给予,患儿不良转归的风险也不会增加[2]。
因此,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早产儿出生后NCPAP使用越早,越可能避免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并减少PS应用,甚至可能降低BPD的发生。
产房内早期使用NCPAP目前在发达国家已达成共识,甚至于复苏一开始若被应用,更有助于快速建立功能残气量,并认为该技术是早产儿生后初始阶段重要的肺保护策略。
有研究报道,将产房中207例极早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经鼻咽管早期NCPAP,另一组经面罩-气囊反复通气后再进行NCPAP,结果发现,前者需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天数、NCPAP时间、肺气漏及中重度BP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后者[3],故2013年欧洲早产儿RDS防治共识指南提出,对存在自主呼吸的患儿可通过面罩或鼻塞给予NCPAP进行产房复苏[4]。
还有学者建议在产房内使用T-组合器联合NCPAP进行复苏的初始模式,先使用T-组合器进行控制性肺膨胀[即应用20~30cmH2O (1cmH2O=0.098kPa)的压力提供15s的呼吸支持],可提高NCPAP的有效性[5]。
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出生后立即使用NCPAP作为初始通气方式的早产儿中,每25例患儿中可有1例(在矫正胎龄36时)避免BPD发生,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儿全部发生BPD[6]。
大量研究证实,多数极早早产儿出生后均能接受NCPAP治疗,约50%出生体重≤750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接受NCPAP,即使未补充PS,也获得治疗成功[7]。
因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建议,有自主呼吸的极早早产儿(出生胎龄25~28周),产房可早期预防性应用NCPAP[1]。
随着PS广泛应用及NCPAP使用的多中心研究成果推广,气管内插管-气管内注入PS-拔管使用NCPAP通气(INSURE)技术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对有RDS发生风险的早产儿,早期给予INSURE 技术,能降低机械通气、减少肺气漏及BPD的发生。
然而,该技术并非没有风险,因为需要气管插管,有研究显示,INSURE会导致一段时间的脑电活动抑制[8]。
因此,鉴于INSURE的可能风险,以及插管中麻醉镇静的问题尚无标准解决方案,有学者开始尝试使用微创(MIST或AMV)技术(即用胃管或细导管代替气管导管)或喷雾器等方法使用PS,但目前尚未在临床推广。
近年一些研究证实,早期NCPAP及随后选择性PS应用,与INSURE 相比,两者在对机械通气需求、病死率及BP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前者可减少接受插管和PS治疗患儿的数量[9-10]。
因此,目前多数学者更倾向于早期使用NCPAP,然后选择性应用PS。
有关NCPAP参数调定应根据患儿基础疾病以及疾病的不同阶段而进行设置。
通常压力为3~8cmH2O,呼吸暂停(无肺部疾病)为3~4cmH2O,RDS 时至少保证6cmH2O,但一般不超过8~10cmH2O。
气体流量最低为患儿3~5倍的每分通气量或5L/min,氧分数(FiO2)则根据TcSO2进行设置和调整。
尽管NCPAP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有其不足和局限性。
如使用不当,可导致肺气漏综合征、腹胀及鼻损伤,如鼻黏膜损伤、鼻变形,甚至鼻中隔坏死。
著名的COIN研究中,将609例早产儿(胎龄25~28周)随机分为NCPAP组及气管插管组,结果发现NCPAP组的肺气漏发生率更高[11]。
因此,如下情况时不推荐使用NCPAP,包括:(1)呼吸窘迫进行性加重,不能维持氧合,PCO2>60mmHg (1mmHg=0.133kPa),pH<7.25;(2)先天畸形:包括先天性膈疝、气管-食管漏、后鼻道闭锁、腭裂等;(3)心血管系统不稳定:如低血压、心功能不全等;(4)无自主呼吸者;(5)肺气肿、气胸、严重腹胀、局部损伤(包括鼻黏膜、口腔、面部)。
2NIPPV2.1原理也称之为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SNIPPV)、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鼻咽同步间歇强制通气(NPSIMV)等。
是一种对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同步触发呼吸的无创通气技术,主要通过产生间歇升高的咽部压力来增加上呼吸道的压力,从而提供一个比呼气末正压(PEEP)更高的吸气峰压(PIP),间歇性膨胀肺来激发呼吸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