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外观与室内空间组合的分析
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分析

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分析建筑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是指建筑设计中将室内与室外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使得室内外空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统一的、协调的环境。
这一理念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建筑设计中室内外空间的固有界限和分割,为建筑环境带来了更加高度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本文将从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原则、特点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筑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的原则1. 水平性原则建筑室内外空间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水平性,即室内外空间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共性和协调性。
建筑的外立面、室内空间的布局和装饰应该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形成一个整体的、统一的环境。
建筑在立面设计上采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色彩,室内采用与室外景观相一致的设计风格等。
2. 开放性原则建筑室内外空间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即建筑室内外空间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的交流和联系。
建筑室内的空间设计应该能够与室外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环境相互联系,使得室内空间能够与外部环境形成互动和交流。
建筑室内外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的视觉联系和体验感受。
二、建筑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的特点1. 增强建筑环境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建筑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能够增强建筑环境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通过室内外空间的一体化设计,使得建筑环境能够呈现出统一的视觉效果和空间体验,使得建筑环境具有更加高度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2. 提高室内外空间的质量和舒适度建筑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能够提高室内外空间的质量和舒适度。
通过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使得室内外空间能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相互联系和影响,形成一个更加协调和舒适的环境。
2. 清华大学新清芬楼清华大学新清芬楼是清华大学的一座教学楼,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该建筑的室内外环境设计采用了一体化设计的理念,使得建筑内部的教学空间与室外的校园环境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环境。
建筑外立面采用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材料和色彩,建筑内部的教学空间与室外的校园环境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和融合性的空间体验。
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研究

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研究提纲:一、空间组合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空间组合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探究空间组合对设计的影响。
三、不同空间组合的应用案例分析,探讨其设计效果和价值。
四、空间组合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介绍相关案例和具体实践。
五、未来空间组合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展望,提出在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向。
一、空间组合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
空间组合是指将形式、结构、元素等进行有机的组合,以达到空间体系的整体效果。
空间组合可以分为基本组合、复合组合、混合组合、深度组合、异质组合等几种类型,从简单到复杂的层次逐渐增加。
不同的空间组合方式不仅可以满足不同的设计需求,还可以通过对空间关系和氛围的改变,让人们获得更为丰富和多样的空间体验。
空间组合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空间功能的合理性和协调性。
不同空间功能之间需要具有相互衔接和协调的特点,如何在设计时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建筑设计师通过对空间组合的灵活运用进行把握。
2.增加空间的使用效率。
空间组合可以使原本分散的空间被重新整合,达到优化空间规划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增加空间的多功能性,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3.提升空间的感知体验和文化价值。
空间组合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结构和元素的组合,形成不同的空间氛围和体验效果,让人们走进其中,感受空间的魅力。
而通过空间组合的文化融入,更可以把空间的文化价值提升到更高的层面,为城市的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二、空间组合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探究空间组合对设计的影响。
1.透明感原则。
在空间组合中,需要将建筑内外相互串联起来,将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进行有机结合,达到空间流通的效果。
2.动线感原则。
建筑内部的空间组合需要满足使用者的生活行为规律,使得不同的使用功能空间之间相互联系,线性连贯。
3.比例感原则。
在空间组合中,需要注意空间元素的大小和比例,避免出现因尺度失衡而影响空间美感的现象。
住宅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分析

住宅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城市化发展步伐增快,人们对住宅建筑居住空间舒适性和合理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也迫使设计师需从设计源头开始,多角度考虑,在不浪费使用面积基础上,更合理地利用住宅建筑内的空间。
现阶段,住宅设计期间,室内空间与功能布局组合并不是很理想,仍然存在一些瑕疵问题,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关注这些问题,尽可能把这些问题解决掉。
本文重点对住宅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展开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空间组合;户型配置;住宅建筑设计前言:城市在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人们思想从仅追求发展速度,逐渐转变为追求发展质量。
人们观念里,居住户型已不再是住宅中单元各功能简单的划分,而是居住空间合理使用最直观的表现。
加上商品房的使用时间长,同时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合理分析考虑户型的空间组合与户型的功能搭配,是最大限度利用好有限的空间的必然因素。
在未来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居住环境舒适便利性,也要考虑住房在未来长久使用中能实现户型升级的可能性,应为广大居民营造更舒适的居住体验而努力。
1住宅建筑空间设计原则1.1灵活性设计过程中,若一些功能分区可以合并或者连接于其他分区,那么对这些分区,无需进行明确的限制,可以减少固定构件的使用,或采用轻便的可移动构件,进行不同区域的划分,这样一来,可以确保室内空间畅通无阻,还能为住户后期装修改造提供便利的条件。
另外,可预留设计一些大小适当的可变空间,这样更能满足住户后期针对自身使用功能的灵活使用。
1.2舒适性舒适的定义包含许多要素,其非常具有包容性。
选择住房时,舒适性是首要考虑因素,而这种舒适性是建立在人们使用的基础上的。
近年,人们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对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居住舒适度要求也有了相应的提升。
如果房子面积太小或太大,都会引起不舒服。
整个房子空间的顺序从公共空间走向私人空间,从动态区域走向静态区域,其实都在诠释整个户型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及舒适性。
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一体化分析

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一体化分析
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一体化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建筑的室内设计与建
筑的整体设计融为一体,使其相互协调、相互补充,达到整体效果最佳的设计理念。
1. 空间分析:建筑室内设计需要考虑室内的空间布局、功能划分以及流线设计等问题,而建筑整体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的总体布局、建筑的外观形态等问题。
一体化设计能够
将室内空间和建筑整体进行相互配合,使得室内空间的运用更加合理、舒适,同时与建筑
整体外观形态相互协调。
2. 材料选择:建筑室内设计需要考虑室内材料的选择、色彩搭配以及装饰品的选择
等问题,而建筑整体设计需要考虑建筑外墙材料的选择、建筑立面的处理等问题。
一体化
设计可以使得室内材料与建筑外立面材料有机结合,形成整体统一的风格和效果。
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一体化可以使建筑的室内空间与建筑整体形态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提升建筑的整体品质和价值。
一体化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室内舒适性和
功能性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使建筑在视觉上更具有吸引力和美感。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
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一体化的分析和实践是非常有价值和必要的。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以及户型配置分析

环球市场理论探讨/-133-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以及户型配置分析李美琪建学建筑与工程设计所有限公司摘要:本文简述了空间组合设计原则,对住宅的功能空间与户型配置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空间组合;户型配置前言随着社会发展浪潮的不断推进,在住宅建筑设计中人们不仅满足于设计的稳定性与美观性,而将关注点更多的放在了建筑结构的空间设计格局中,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扩大建筑物的空间使用面积,另一方面也更满足当前城市建筑用地紧张等问题。
1 空间组合设计原则1.1 空间组合适应性和灵活性原则室内空间组合的灵活性要求套型空间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家庭的要求灵活的分离和重组。
当设计方案中一些功能分区可以合并或连接其他分区时,不作明确的限制。
如客厅和餐厅相结合;厨房采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设计;减少固定构件,用活动的轻质材料构件分隔不同区域的功能;减少固定墙体,使室内空间无遮挡,也使得住宅的大小可以根据功能变化空间的形状、位置和大小,适应性和灵活性很强。
1.2 室内环境和谐性、舒适性原则舒适性的定义涉及到多个因素,其综合性很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舒适性标准的要求也将不断的发展和变化。
在住宅设计中,应根据该地区的气候条件,争取更好的朝阳效果,获得更多的阳光和良好的通风环境,利用自然对流通风,有效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和健康状况。
客厅、卧室等主要空间应尽量设置在南面,以提高舒适度。
客厅和室外都要有过渡带,以提高隐秘性。
厨房的位置应靠近入口处,方便进出食物、蔬菜和垃圾,尽量让阳台和餐厅连接在一块,以减少对其他房间的影响,营造一个和谐、安宁、舒适的生活环境。
1.3 整体设计经济性和节约性原则首先,区域分布合理要求能够很好的区分不同功能区的设置安排,如大户型和小户型,每个卧室,卫生间的功能要求,设备的大小基本上是相同的,面积要求也是相似的;卧室,厨房,餐厅,虽然功能是一样的,但是大户型所住的人数超过小户型,面积也要大一些。
建筑空间组合设计要点分析

建筑空间组合设计要点分析【摘要】建筑空间组合设计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合理的组合和设计将建筑空间进行调整和优化,创造出满足功能需求和美学要求的建筑形态。
本文从建筑功能性与美学性的平衡、空间组合的灵活性与连贯性、尺度与比例的处理、材料与结构的统一性以及环境适应性的考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通过对这些要点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建筑空间组合设计不仅关乎建筑本身的品质,还关系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这些要点,不断提升自身设计水平,为创造更具品质和人性化的建筑空间做出贡献。
【关键词】建筑空间组合设计, 功能性, 美学性, 灵活性, 连贯性, 尺度, 比例, 材料, 结构, 环境适应性, 设计重要性, 发展趋势, 总结, 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建筑空间组合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连接、分隔和组织等方面。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起源和发展背景入手,介绍其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建筑空间组合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建筑时期。
古代建筑师通过对空间的合理布局和组合,创造出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和功能的建筑。
随着建筑技术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建筑空间组合设计逐渐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建筑设计的早期阶段。
在建筑设计领域,空间组合设计是指在建筑内部空间中,通过对各个空间之间的功能性和美学性进行合理的组合和配置,使整个空间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建筑空间组合设计旨在通过设计师对空间的划分、连接和组织,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舒适性和美感。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要点分析。
通过对建筑功能性与美学性的平衡、空间组合的灵活性与连贯性、尺度与比例的处理、材料与结构的统一性以及环境适应性的考量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揭示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建筑空间组合设计要点分析

建筑空间组合设计要点分析建筑空间组合设计是指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对建筑内外空间的布局和组合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以满足建筑功能和美学的要求,给人们带来舒适的使用体验和良好的视觉效果。
在建筑设计中,空间组合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决定了建筑的整体质感和品位,也关乎建筑功能使用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那么,在进行建筑空间组合设计时,有哪些要点需要我们关注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功能性、形式美观性和环境适应性三个方面,对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要点进行分析。
一、功能性:功能性是建筑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建筑空间的组合设计要以实际使用功能需求为出发点,使得建筑内空间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各种功能需求。
在进行空间组合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性要点:1.功能区划的合理性:建筑内空间需要根据功能需求划分出相应的功能区域,如起居区、就餐区、休息区、工作区等,不同功能区域之间需要进行合理的组合和连接,避免功能重叠和空间浪费。
2.空间通达的便利性:建筑内部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通行要便捷,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的联系要合理,使得使用者能够快速便捷地到达各个功能区域。
3.空间利用的高效性:在进行空间组合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每个空间单元的利用效率,避免出现过多的走道和过于封闭的功能区域,提高空间利用率。
二、形式美观性:除了满足功能性的要求外,建筑空间组合设计还需要追求良好的形式美观性,在设计上追求整体的协调和统一,创造出舒适、美观的空间环境。
在进行空间组合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形式美观性要点:1.空间流线的连贯性:建筑内部空间的流线布置需要使得使用者在空间中能够顺畅流动,在空间尺度和构造上追求连续性和整体性。
2.空间比例的协调性:不同功能空间和不同空间尺度之间的比例关系要协调统一,追求空间的和谐与平衡,避免出现过大的空间压缩或过小的空间浪费。
3.空间材质的协调性:不同空间单元的材质和色彩在设计上需要进行统一和协调,追求材质的质感和色彩的和谐,创造出整体的空间氛围和视觉效果。
建筑设计空间组合

浅析建筑设计与空间的组合摘要: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如何合理组织各种空间,使整个设计更趋合理,造型更加美观,居住更加舒适至关重要,本文就主要阐述了建筑空间与建筑功能、建筑艺术、建筑技术、建筑环境的关系,以创造和谐统一的空间形态为目的,提出了建筑设计空间组合的原则和方法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空间组合;功能;技术前言老子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表明,建筑对于人类来说真正有价值的不是建筑实体的本身,而是由其所围合的空间。
人们称建筑是流动的音乐,这是把建筑当作是一种艺术来对待,在所有艺术门类当中,建筑无疑是最具空间性的。
建筑之所以为建筑,就在于它通过对空间的分割而创造了一种新的空间。
1 建筑空间与建筑功能两千多年前古罗马著名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提出适用、坚固、美观是建筑的三要素,其中“适用”指的就是建筑的功能性。
而功能与空间是紧密相联,互不可分的。
建筑界常引用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段话:“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句话的意思表明了一幢建筑,人们要用的,不是别的,而是它的空间。
在建筑中功能一般表现为建筑的内容,而空间则体现为建筑的形式,因此功能与空间的关系可以用哲学上的“内容与形式”的辨证原理来加以解释,一方面功能决定空间的形态,另一方面,空间的形态又对功能具有反作用。
建筑不仅仅用来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而且还要用来满足社会各种需要。
人们盖房子总有其具体的目的和使用要求,这在建筑中叫功能。
在建筑设计的历史过程中,功能的变化和发展带有自发性,它是一种活跃因素,特别是它在建筑设计中有着主导地位,因而在功能与空间形式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中,经常都是处于支配的地位,并成为推动建筑发展的原动力。
在建筑中,功能作为内容的一个主导方面,确实对形式(空间)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但也不能否定空间形式的反作用。
一种新的空间形式的出现(或被创造出来),不仅适应新的功能要求,还会反过来促使功能朝着新的高度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外观与室内空间组合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02T13:57:35.39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7期作者:宋洋洋
[导读] 将对建筑外观设计的表现手法加以探析,并阐述建筑设计外观与室内空间组合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全面提高建筑设计水平,从而将建筑之美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给建筑用户创造更加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
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2
摘要:建筑外观设计和室内空间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能够保证二者有机融合到一起一直备受广大建筑设计师的高度关注,现已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对建筑外观设计的表现手法加以探析,并阐述建筑设计外观与室内空间组合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全面提高建筑设计水平,从而将建筑之美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给建筑用户创造更加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建筑设计;外观设计;室内空间;组合
引言:现阶段,我国面临的资源和能源形势愈发严峻,作为能耗大户的建筑业应该想方设法的节约资源投入,降低建筑能耗,以此来维持本行业的蓬勃健康发展。
通过将建筑外观与室内空间进行组合设计,可以大大提高空间资源利用率,建筑品质及其美观性也会明显上升,更为符合新时期用户对于建筑的使用要求,这已经成为了当代建筑设计的一个要点所在,给建筑设计行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1、建筑外观设计表现手法
在开展建筑外观设计工作中需要格外注重色彩、肌理和质感的表现,其设计要点如下所示:
首先,在色彩运用上,需要了解色彩搭配后能够产生的效果,确保建筑外观所用的多种色彩主次分明,能够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样才能将人们的目光牢牢聚集在建筑上,大大增加建筑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同时,在建筑外墙上还可以绘制个性图案和文字,彰显建筑的独特性,这会让建筑从周围的景色中脱颖而出,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让人们产生耳目一新之感。
其次,在肌理表现上,重点在于建筑材料的运用,主要遵循因地制宜、绿色环保和综合性的原则,即所用建筑材料要以当地材料为优先选择,这类材料能够突出当地历史、文化,展现地域特色;绿色环保材料的使用可以避免污染问题的滋生,有些材料会让建筑的肌理更加立体,减轻建筑给人们带来的压迫感,比如说新型玻璃的使用就可以实现这一理念;在应用不同材料时还要对其加以特殊处理,使之保持协调性和统一性,不会产生突兀感,这样建筑外观设计效果也会更加趋于理想化。
最后,在质感的表现上,通常是根据材料装饰效果来展示的,譬如说大型建筑会让人感到雄伟、厚重,这是因为建筑外观使用了粗质材料,但是这类材料的花纹往往是凹凸不平的,使得建筑外观比较容易沾染灰尘,建筑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其美观性就会大打折扣。
这就要求在进行建筑外观设计时设计师能够重视质感的持久性,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以保持建筑外观的美观性。
2、建筑空间功能与建造要求
建筑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其具有着多种功能,为人们遮风挡雨,给人们提供休息、购物、办公、娱乐的空间,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建筑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当前人们比较青睐于室内空间较大的建筑,这类建筑会给人带来舒适感,让人们的身心都感到非常放松,人们的胸怀也会随之变得宽广。
在进行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时需要从大小、高度、透光性和透气性等方面予以考量。
首先,建筑室内空间的大小要与居住人数、用户需求及其经济能力相挂钩,一般来说室内空间过大或者过小都有着一定的缺陷,室内空间过大会让人产生空旷和孤独之感,室内空间过小则会压缩人们的活动空间,让人们产生压抑的情绪,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
其次,室内空间的高度也应进行合理设计,3m是大多数建筑室内空间的高度,既可以让人们在建筑室内自由活动,又可以满足室内装饰装修需求,让建筑室内更加实用、美观。
最后,明亮的室内空间会减少人工采光的应用,节省能源,而通风环境良好的室内还会抑制细菌滋生,让室内充满新鲜空气,人们的心情也会变得非常愉快,这些就是建筑室内空间透光性和透气性设计的必然要求。
3、建筑设计外观与室内空间组合的有效策略
3.1建筑外观与室内空间功能相适应
人们希望居住在一个舒适美观、能够保证个人隐私的地方,基于这一理念,在进行建筑外观与室内空间设计时需要注重功能的统一,建筑外墙应用的材料大多具有密闭性,不会让阳光和空气进入到室内,建筑内部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空间,可以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人们的隐私也会被很好的保护起来。
考虑到人们对于建筑的第一印象就是来源于建筑外观,所以建筑外观应该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在建筑内部还要设计凉台,这是连通室内外空间的媒介,用户可以在凉台上种植、晾晒,或者将其当作储物间,会让建筑使用空间进一步增加。
此外,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在外形上要有所区分,让人们可以一目了然,这样建筑功能将会通过建筑外观清晰的展现出来。
3.2建筑外观与空间内部的主题相适应
人们追求美的脚步永不停歇,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们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进行建筑外观与室内空间设计时应该立足于人们的审美观,不能有丝毫的背离,以此来获得人们的好感。
由于不同群体的审美理念和个人喜好有着明显差异,建筑设计也需要构建多样化的主题以供人们选择,确保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
如住宅区的外观一般较为温馨小巧,颜色也是活泼舒适的,而商业楼则显得较为大气宏伟,现代化气息十足;对于居住环境,有的人喜欢大气的建筑,有的人则喜欢典雅的建筑,这就要看个人的喜好和生活习惯了。
因此在建筑设计时不但要保证建筑外观和室内空间的美观性,还要让不同用户都能感到满意,无疑需要设计师从多个角度予以综合全面的考虑。
3.3建筑外观与技术经济相适应
不同地区的建筑形式与施工技术都不尽相同,每个人的经济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
所以,建筑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多种因素,根据空间大小及结构设计建筑物的外观。
如果土地面积较小,就要适当的缩小建筑物的整体规模,使之与其土地资源相适应。
同时,因为每个国家建筑施工技术又有所不同,所以,技术因素也是建筑外观差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对于建筑外观材料的运用,具体是刷粉还是贴瓷砖,都要从用户个人的经济能力出发。
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固性也是用户普遍关注的问题,设计时必须符合当地情况,工程力学与技术规范。
如在多地震地区,就要设计稳定防震的建筑外观;材料也要选择较轻便的,以减轻建筑自重。
在这些方面的设计中就不能单单考虑用户喜好了。
3.4建筑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会让人们在看到建筑时产生理所当然之感,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体验,促使建筑的美观性迈上一个新的台
阶。
反之,如果建筑的布局杂乱无章,人们的心情也会变得烦乱、抑郁,想当然的不会有人喜欢居住在这样的地方,这类建筑将会无人问津。
在建筑周围和建筑屋顶种植大量的绿化植物,建筑室内也可以摆上各种各样的绿植,建筑与周围环境将会完美的融于一体,赋予建筑一抹生机,人们将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对于生活报以无限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佳举措,值得在建筑外观与室内空间设计中加以推广。
结语:建筑外观与室内空间的组合设计是一种必然趋势,将会让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得以最大化的展现出来,建筑设计师应保证二者在功能、主题上完美契合,确保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更为重要的是,建筑设计施工花费的成本应该在用户的经济能力范围以内,不会给用户带来太大的经济负担,这样才能赢得建筑用户的认可和青睐,建筑设计效果也会达到最佳,之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梅,庞峰.浅析设计四要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西部皮革.2019(05)
[2]刘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整合与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12)
[3]高珊珊.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