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中生物).pdf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生物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强调实验探究的重要性,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实验探究的主要目的?A、验证生物学理论B、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C、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D、增加课堂趣味性2、在讲授“DNA的复制”这一课时,教师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DNA复制的过程?A、讲解法B、演示实验法C、案例分析法D、讨论法3、下列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 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数目已经加倍B. 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染色单体未分开C.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能量转换的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 呼吸作用是细胞内能量转换的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ATPC.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植物体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植物的生长和发育D.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发生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5、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B、糖原、淀粉和纤维素都是植物细胞中的多糖C、糖类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D、二糖由两个单糖组成6、在光合作用的叶绿体中,下列哪种色素并不参与光能的吸收及传递过程()。
A、叶绿素aB、叶绿素bC、类胡萝卜素D、细胞色素a7、题干:在进行“DNA的分子结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展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DNA的碱基排列规律,这种教学方法属于以下哪一类?A. 启发式教学B. 案例式教学C. 发现式教学D. 传授式教学8、题干: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时,教师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利用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进行二氧化碳的吸收实验,目的是?A. 增强学生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B. 让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得到培养C. 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的兴趣D. 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9、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通常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演示实验B. 讨论分析C. 案例分析D. 角色扮演 10、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实验操作能力,以下哪种实验操作方法最符合学生的发展阶段和学习特点?A. 完全按照教师步骤操作B.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操作C. 仅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D. 集体合作完成实验11、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在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
(完整)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中生物).pdf

(完整)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中生物).pdf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用具四、教学过程1)陈述式教案: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提高->小结要点->布置作业2)师生互动教案:引入新课->直观演示层层设疑->创设情境案例质疑->资料分享讨论交流->拓展延伸->总结学生:回顾,思考,观察,合作,讨论,自读,倾听,观看五、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1)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把握学生大致的知识储备“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呼吸,初步形成了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2)分析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学生易于接受感性知识,抽象思维初步形成但尚待发展”3)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能力“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究”4)班级整体个性“该班学生课堂参与度高,气氛活跃”生物学的一般教学理论1.重视探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强调直观,发展学生的观测能力和思维能力3.关注合作,发展学生合作学习及交流的能力教学策略(学生自主式、教师主导式、师生互动式)(一)概念图的教学策略(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三)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以及表达、交流(四)研究性学习(五)直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总和。
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中生物精品

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中生物精品知识点1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2023年下半年高中生物教资科三抓题

高中生物教资科三抓题是指2023年下半年高中生物教资考试的科目三的重点和难点。
作为高中生物教资考试的一部分,科目三的命题严谨、内容丰富,涉及高中生物知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考生需要系统、深入地掌握生物学理论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检验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
1. 考试内容概述2023年下半年高中生物教资科三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生物科学方法、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遗传物质的分离和重组、细胞的能量转换与物质运输、生物体的调节、生物体的免疫与免疫系统、生物进化与裙落生态、生物技术原理与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等内容。
这些内容涵盖了生物学的核心理论和关键概念,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
2. 考试重点和难点分析(1)生物科学方法生物科学方法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包括观察、实验、比较、分析、推理、归纳和假设等。
考生需要了解生物科学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步骤。
(2)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考生需要掌握细胞的结构组成、功能特点、代谢活动、分裂和增殖等方面的知识,理解细胞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3)遗传物质的分离和重组遗传物质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具有遗传稳定性和可变性。
考生需要了解DNA和RNA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理解遗传物质的分离和重组在生命的传承和变异中的作用。
(4)细胞的能量转换与物质运输细胞的能量转换和物质运输是维持生物体内稳态的关键过程,涉及能量的获取和利用、物质的吸收和排泄等方面。
考生需要掌握细胞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物质运输的原理和机制,了解细胞的代谢调节和调节机制。
(5)生物体的调节生物体的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调节机制来维持。
考生需要掌握生理调节的原理和方式,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调节机制。
3. 复习备考建议为了顺利通过2023年下半年高中生物教资科三考试,考生需要采取有效的复习备考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水平。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人类常染色体上B一珠蛋白基因(A’),既有显性突变(A),又有隐性突变(a),突变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
一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妻可能()。
A. 都是纯合子(体)B. 都是杂合子(体)C. 都不携带显性突变基因D. 都携带隐性突变基因2.(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阻止病人的致病基因传给子代的方法通常是将正常基因导入病人()。
A. 体细胞的细胞质B. 生殖细胞的细胞质C. 体细胞的细胞核D. 生殖细胞的细胞核3.(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将带花的白玉兰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花瓣变成红色。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组织是()。
A. 输导组织B. 营养组织C. 分生组织D. 保护组织4.(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下列关于细胞生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大肠杆菌在有氧状态下利用细胞质中的相关酶系合成ATPB. 吞噬细胞摄入抗原,经处理后合成相应的抗体C. 人的红细胞成熟后,仍继续合成蛋白质D. 叶肉细胞利用核孔实现核内外DNA、RNA和蛋白质的交换5.(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下列板书的类型属于()。
细胞呼吸一、细胞呼吸的方式1.有氧呼吸2.无氧呼吸二、细胞呼吸的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原料场所产物能量→←A. 表格式B. 流程式C. 图示式D. 综合式6.(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
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 30%,21%B. 30%,42%C. 70%,21%D. 70%,42%7.(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视觉的形成部位是()。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材料通常选择洋葱根尖,因为这里细胞分裂旺盛B. 染色时可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液,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C. 观察步骤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D. 视野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因为分裂间期时间最长答案:A;D解析:A.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是进行有丝分裂观察实验的常用材料,因此A选项正确;B. 染色时可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液,这些染液属于碱性染料,可以使染色体着色,但这里的目的更准确地说是为了观察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形态和变化,而不仅仅是使染色体着色,因此B选项描述不够准确,但考虑到其核心意思正确,通常可视为正确;C.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步骤应为:解离(使细胞分散开)→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等碱性染料使染色体着色)→制片(将根尖压成薄片)→观察,因此C选项的步骤顺序错误;D.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最长,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而分裂期所占的时间很短,大约占细胞周期的5%−10%。
因此,在视野中观察到的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D选项正确。
注意:虽然B选项描述不够准确,但在此情境下通常视为正确。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可以沿食物链进行B. 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以来源于生物群落C. 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答案:D解析:A. 生态系统中,信息可以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捕食,这就是信息传递在食物链中的体现,因此A选项正确;B. 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如阳光、温度、湿度等,也可以来源于生物群落,如鸟类的鸣叫声、昆虫的性外激素等,因此B选项正确;C. 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如通过信息传递,不同物种之间可以形成捕食、竞争、共生等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C选项正确;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单向的,如狼通过气味能够找到兔子,但兔子并不能通过气味找到狼,因此D选项错误。
教师资格面试备考资料-高中生物科目3套

高中生物第一套一、结构化1.李老师提问学生问题,学生无法回答,其他学生哄笑这个学生为傻子,你怎么办?【答题思路】本题考察的是应急应变类题目,可以参照分析情况、确定任务、解决问题、总结提高四步答题。
【参考答案】课堂上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也是正常现象,但对于出现其他学生哄笑这个学生为傻子,我们就要加以重视了,对于此类情况,我会做如下处理:首先,我会先让班里的同学安静下来,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该生思考,引导他得出问题的答案。
若该生在我的启发下仍没有得出问题的答案,我会让他先坐下,并对他说“你是不是还没有想好该怎么说,我们来看看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好不好”,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并对该生积极表现的精神给予鼓励。
其次,课后,我会单独找他了解原因,如果是因为知道答案但不知道怎么表达,我会帮助他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是看别人举手他也举手,或者举手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关注,那么我会告诉他老师提问只是为了检查学生听明白了没有,不举手不代表学生没有学好。
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会和他约定,会的问题举右手,不会的问题举左手,这样老师就知道他有没有听懂。
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同时还能够及时检查自己的授课效果。
再次,我会找到在课堂上哄笑的学生了解情况,询问他们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如果是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平时与他们的相处不太融洽,那么在以后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会加以注意,可以通过成立学习、生活小组的方式,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了解。
后期我会组织一次以“尊重他人”为主题的班会,促进班级内的人际关系和谐以及学生的全面进步。
我相信,通过这些做法,我的班级当中不会再出现不尊重学生的情况,同时,学生上课回答不出问题的情况也会逐渐减少,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2.你最尊重的教育家是谁?【答题思路】本题考察的是自我认知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岗位以及自身的认知,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展开论述。
【参考答案】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榜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在他们身上有独特的品质值得我们去继承。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以下关于高中生物课程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B. 必修课程包括《生物学基础》、《生物技术基础》和《生态学基础》C. 选修课程分为《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D. 高中生物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2、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以下哪种做法是不恰当的()A. 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指导B.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查阅资料寻找答案C. 对学生的错误答案进行直接纠正,不给予任何解释D.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3、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的主要场所是()。
A、细胞质基质B、叶绿体基质C、类囊体薄膜D、细胞膜4、下列哪种酶在翻译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A、RNA聚合酶B、DNA聚合酶C、RNA水解酶D、肽链延长因子5、下列关于DNA复制过程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DNA复制过程中,双链DNA首先被解旋酶解开成两条单链。
B. 每条单链作为模板指导新链的合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 DNA聚合酶沿着5’到3’方向合成新的DNA链。
D. DNA复制是一个半保留过程,但新合成的DNA双链由一条旧链和一条完全新合成的链组成。
E. 在DNA复制过程中,RNA引物不是必需的。
6、关于细胞凋亡(apoptosis)与细胞坏死(necrosis)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凋亡通常是一种程序性死亡,而细胞坏死往往是由外部伤害引起的非程序性死亡。
B. 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会膨胀并破裂,释放内容物,引发炎症反应。
C. 细胞坏死时,细胞内的DNA会均匀地降解为小片段。
D. 细胞凋亡时,细胞不会被吞噬细胞清除。
E. 细胞坏死是一种受基因调控的过程,与细胞凋亡无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
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
世界观。
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用具
四、教学过程
1)陈述式教案: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提高->小结要点->布置作业2)师生互动教案:引入新课->直观演示层层设疑->创设情境案例质疑->资料分享讨论交流->拓展延伸->总结
学生:回顾,思考,观察,合作,讨论,自读,倾听,观看
五、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把握学生大致的知识储备“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呼吸,初步形成了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
2)分析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学生易于接受感性知识,抽象思维初步形
成但尚待发展”3)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能力“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究”
4)班级整体个性“该班学生课堂参与度高,气氛活跃”
生物学的一般教学理论
1.重视探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强调直观,发展学生的观测能力和思维能力
3.关注合作,发展学生合作学习及交流的能力
教学策略(学生自主式、教师主导式、师生互动式)
(一)概念图的教学策略
(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三)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