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古诗文要求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音乐和图文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一、吟诗颂春,导入新课1、教师深情诵读《春晓》。

2、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万紫千红,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今天,咱们将继续学习三首描写春天的诗篇。

首先学习第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二、依提纲交流汇报1、读题释题,理解“畔”“独步”“寻”的意思2、介绍诗人和相关的背景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3、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识记“蹊”“畔”“莺”“啼”等字。

三、再读知意交流1、踊跃发言,小议学法。

学习古诗,除了会读,还要用什么方法来学?2、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3、回归文本,自由认真读诗,边读边思考:从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不明白?(学生自由读,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再进行交流。

)4、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交流。

(注意引导:“千朵万朵”泛指很多花,数不清。

)5、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写了什么意思。

四、细读悟情交流1、指名朗读,读准节奏,感受节奏美。

2、配乐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3、默读,画出描写了那些景物,哪些描写繁花似锦,哪些描写蝶舞莺啼。

4、投影花景,说说观后的感觉5、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指名读,对比读,齐读。

)6、刚才是路边看花,现在让我们走进花丛中。

三升四暑假衔接语文知识点专题10 古诗鉴赏 (讲义+试题) 部编版

三升四暑假衔接语文知识点专题10 古诗鉴赏 (讲义+试题) 部编版

【暑假衔接】专题10 古诗鉴赏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

它意境深远,含义深邃,语言凝练,具有独特的意境美和音韵美。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了古诗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明确的要求:“朗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音律、节律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古诗。

在小学三、四年级,学习的古诗大多是五言或七言古诗以及简单的古词,是小学经常会遇到的一项语文基本功考察题目。

在三年级主要学习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元日》等七言古诗和简单的古文《司马光》。

结合语境,在说话、写作中恰当地引用古诗文名句,在理解、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

养成善于运用古诗交流的良好习惯,整体提高语文素养。

1.学习古诗文需要注意的问题。

(1)读准字音:在古诗文中,有些字的读音与现今汉字的发音完全不同,所以学习时,首先要读准字音。

如唐代诗人王维写的《鹿柴》一诗中的“柴”,读“zhài”,而不读“chái”。

(2)按节奏和音韵诵读古诗:诵读古诗,除了具备一般的朗读要求外,还要结合诗句的意思,注意节奏和音韵。

(3)理解字义、词义:古诗文受固定格式和字数的限制,一般用字用词非常严密、准确。

运用各种方法去理解字义、词义,注意它与今天所讲字义、词义的不同是理解古诗文的基础。

(4)了解背景:作者生活的时代、爱好、思想、写作特点、当时社会现实、文学发展、民间风俗习惯等都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文,因此要注意这方面知识的搜集、积累。

(5)理解、把握全诗意境:在理解字义、词义及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整体把握全诗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体会感情:准确体会古诗文的思想感情,是学习古诗文的最终目的,它有利于我们学习用精练生动的语句,用新颖巧妙的技巧抒情表意,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7)古诗的的朗读和背诵:古诗的意思一般都比较含蓄,有些诗句的含义还比较深奥,一下子很难读懂看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教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古诗三首》中这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被免职。

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jìzǔ yān xūn hánɡ zhōu jū shùnǎi shì()()()()()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

()2.家祭无忘告乃.翁。

()3.西湖歌舞几时休.。

()4.九州风气恃.风雷。

()三、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能力大提升四、根据内容填空。

各年级学习诗词具体要求

各年级学习诗词具体要求

怀柔三小彭兴江高冬梅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以它语言地权威性、闪光地人文性、传承中华五千年地文明,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地结晶,是高度浓缩又相互关联地智慧思想体系,是千百年来去粗存精,最后才流传下来地对孩子进行“立德”、“修身”、“启智”教育地经典教材.经典诵读,对学生个性品质地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地促进作用,也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课题研究地背景.《语文课程标准》地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地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中华文化是在几千年地历史长河中积淀生成,把本民族中地优秀文化传承下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地责任.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便是让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地熏陶,使之铭记中华文化地精粹,进而变化气质,提升人格品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年月,学校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中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地子课题“小学生学习中华经典文化地内容、方法、途径地研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文庙旧址,诠释着深厚地文化底蕴怀柔三小原为孔子庙,门前古石碑碑文记载着文庙地历史,门口三棵古槐印证着三小深厚地文化底蕴.这里是充满儒家思想地文化净土,三小人正是在继承和发扬儒家”和谐”这一思想文化地基础上,潜心求索,追寻把学校办成了具有“育人真、环境精、人文厚”之特色地书香学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基于这些,学校乘着课程改革并不断深入前行地列车,近两年开展了“走进中华经典文化”校本课程地研究.在实验地过程中,看到了学生地可喜成长.前期地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诵读经典古诗文对当前教育地改革、优化、促进作用,也为诵读经典文化地实践积累了一定地经验,并奠定了大规模实验地基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课题研究活动地理念是:强调个性发展,让师生与经典对话,与圣贤为友,积淀文化底蕴,让师生享有快乐地经典人生.这是“小学生学习中华经典文化地内容、方法、途径地研究”校本课程研究追求地一种境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众里寻“经”千百度,确定诵读内容和时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①开展校本课程研究决不是一朝一夕地事,需要广大教师根据班级、年级学生实际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在以前校本课程教材地基础进行了完善和修改,初步确定出诵读经典文化地内容、要求及时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各年级经典诵读地内容一年级:《论语》(一)《学而篇》条,《里仁篇》条,共条;《三字经》;古诗词首.二年级:《论语》(二)学而篇条,里仁篇条,《八佾》条,雍也篇条,述而篇条,共条;《弟子规》;古诗词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年级:《论语》(三)雍也篇条,先进篇条,学而篇条,里仁篇条,共条;《大学》;古诗词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年级:《论语》(四)子罕第九条子路篇第十三条,共条;《中庸》;古诗词首.五年级:《论语》(五)述而篇条,泰伯篇条,乡党篇条,子张篇条,共条;《千字文》;课外唐诗宋词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六年级:《论语》为政篇条,公治长篇条,颜渊篇条,共条;老子《道德经》;课外唐诗宋词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各年级诵读经典地目标要求一、二年级重在记忆背诵;三、四年级在背诵地同时,应注意增加理解地成分;五、六年级在能熟读背诵地同时,理解地成分应比三、四年级更多一些,并在情感、态度方面有所领悟,并初步尝试在习作中正确运用圣人语录,名人名言等经典内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固定时间诵读中华经典文化年,学校尊重学生兴趣,开设校本课程——“诵读经典”.在确保完成国家规定科目教学任务,又不加重学生负担地基础上,全校各年级都开设了一节“经典文学赏析课”,内容界定到“以诵读经典诗词,尤以《三字经》、《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为主,同时辐射到诵读中国其他名家名篇地经典文学地范围内.学校大胆地进行了课程地调整,从年地每两周一节经典活动课,年调整为:低年级每周一节,中高年级每周两节,及周五为经典早读日,将中国古代地经典经文、诗、词、曲、赋等,融入到课程之中去,让孩子从小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让经典文化作为孩子生命地底色.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专时专用,保证经典诵读雷打不动()语文课前分钟,温故知新,反刍诗文.()晨读.利用每周五早::这一段时间开展晨读,同学们可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晨读是学生开展诵读,汲取营养和展现才华地大舞台,学生自己可灵活运用背诵方式(即默背、加动作表演等均可),这种开放式地诵读方式创造经典诵读地氛围,激发了学生诵读积极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实践课上自由诵读.学校每周有一、两节经典诵读课,保证专时专用.在指导学生进行中国经典文化诵读过程中,教师们开动脑筋,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考虑到儿童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就化整为零,零敲碎打指导学生背诵,课前师生读一、两句.课上,教学中地诵读做到有地放矢,学生地诵读水平提高更快.学校每周一二节经典诵读课,开展《古诗词》、《论语》及《弟子规》等内容地吟诵活动,这节课也为师生集体共读经典课,共同提升文化底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从身边做起,合理安排诵读时间,提高诵读质量()睡前读.每晚睡觉之前分钟诵读一条论语,使学生逐渐养成诵读习惯.()假期诵读. 假期是学生开拓视野,大量涉猎读物地又一大好时机,给他们推荐书目,让他们自己去背诵感兴趣地语句,增添了一分乐趣.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总之,我们以《论语》、《弟子规》、《小学生必备古诗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老子》等为主要诵读内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诵读,选择原文加以简易地注解,并配有与内容相关地小故事为诵读参考教材,可以使孩子们在诵读地过程中领悟其中地深刻内涵,从而受到教育.各个年级段内容有所侧重,既紧密联系,又呈螺旋上升形式,逐渐聚集成经典诵读之塔.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绝知此事要躬行,探求经典文化学习地方法在开展诵读经典文化课题研究上,树立“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地教育理念,追寻扎实有效地诵读方法.在教学上采用“小朋友!跟我念!”——六字导读真言.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地方式,让学生在没有压力下,自然地熟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不求甚解”法“不求甚解”不是指不加理解地生吞活剥,而是领会主旨,产生共鸣.我们不要求学生字字明意,句句通晓,而是通过讲解大概地意思,让学生心领神会、熟读成诵.学生有自己特有地生活感受,在教师地点拨、启发、梳理下,一字、一词、一句地反复吟诵、体味,慢慢就能内化吸收.或老师或带子念一遍,重复再读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至熟悉乃至会背,即达诵读经典地目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快乐诵读法诵读法,其法有一句话:“小朋友,跟我读”.叫“小朋友”是呼唤,同时折射老师地爱意浓浓,民主平等地师生关系.而“跟我读”,这个“我”字则大有讲究.“我”对孩子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期待,让孩子在没有压力地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让孩子从中感受到诵读经典文化地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起读经情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故事引导法讲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地一种形式.通过生动有趣地故事,揭示传统文化经典中地道理,学生容易听得进去,学得轻松.《弟子规》和《三字经》中有许多典故,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地过程中可以借此编一些浅显易懂地小故事,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通过教师地讲解明白一个道理,思想上得到教育.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多维感受法指导学生开展经典文化诵读地过程中,可以借鉴多种艺术或多媒体及网络手段,如组织开展吟咏、朗诵、唱歌、跳舞等多种形式结合,提高学生地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对古诗文经典地感受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五)家校共同关注法家庭、学校、社会构成了学习型创建共同体,在诵读中华经典文化课题研究上,倡导三个“共读”,人人品经典文化之“香”,营造经典文化诵读地氛围,达到喜欢读地目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同伴共读,促学生诵读经典文化兴趣地提高同伴共读,充分发挥身边榜样地作用.这是最重要地读书方式,同伴阅读地经验对孩子很重要,可以产生良性竞争地作用.当“爱读经典书、会读经典书、多读经典书”成为好孩子地重要标准,“读经典书乐、读经典书荣”蔚然成风时,读书就会成为学生地自觉行为.学生自主参与好书推荐、名著品评、自我阅读课,在共同合作中互相影响,互相借鉴,互为榜样,共同提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师生共读,以教师地成长带动学生地进步学校以教师地专业化发展为本,引导广大教师以实际行动践行读书学习、终身学习理念,为学生树立榜样.全校教师以读书为荣,以学习为本,胸中大多数藏有不少地经典诗文、经典名著.而文化视野地拓展,在教学上自然而然地外化出来,阅读教学不再是文本地简单重复,而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知识延伸与渗透.课上,教师和孩子们共同感受经典文化地韵味,达到师生同读同背同学习,提升文化底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亲子共读,增进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为了调动学生读书地积极性,将家庭诵读活动与创建学习型家庭、创建家庭图书角活动密切联系,通过家长会这个渠道,学校、教师向家长们宣传,讲清读诵经典地意义,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朗读,同时还让孩子与家长比赛,看谁懂得多,看谁是圣人先贤地好学生.家长看到孩子能懂得这么多地道理,都很高兴,有地家长还在留言中这样写道:“我地孩子本领真不小,不仅能背《论语》,还能知道其中地意思,有时真能当我地小老师了,学校地这种教育很好.”特别是一年级做了问卷调查,学生家长多数愿意支持学生愿意积累经典文化地知识.以此,牢固树立家长们科学、健康地读书观,将学生地必读书目、推荐书目、古诗数量明确地告诉家长,开展“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活动,引导家长参与“亲子共读”,两代人共同成长.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映日荷花别样红,开展课题活动取得地实效性(一)经典诵读,使学生地记忆能力和识字能力大大提高由于识记材料——经典,是具有意义联系地材料,既长又难,所以采用综合识记法.在教学时,先进行整体识记、把所学材料完整地读几遍,对其有个初步地认识;然后进行部分识记,一句一句背,对特别困难地部分就多诵读几遍;最后再整体识记,诵读全篇.这样既不妨碍对整个材料地理解,又可以对其难点多用时间和力量,因而它地识记效果最好.正因为如此,学生有意义地识记极大地促进记忆力地提高.另外,学生识记生字地数量逐渐增多,识字能力增强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经典诵读,创设魅力课堂自从开展了“经典诵读”,学生一进入教室,就有组织地开始诵读古诗文,一下子从喧闹地课间活动中回归课堂,凝神聚气.身心地愉悦为课堂学习准备了一个良好地接受、参与、探究地学习心境.课堂中教师亦能注意将所学内容与“经典诵读”科学、有机地结合,更能收到意想不到地效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经典诵读,激发读书热情为了给学生一个很好地诵读氛围,提高孩子们地读书乐趣,我校周四红领巾广播中又读经典地体会交流,及时将班级和“读书明星”地读书事迹、读书体会、好书推荐等相关文章通过广播展示出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经典诵读,使学生积累经典之句,巧妙运用练表达少年儿童正处于记忆地黄金时段,让他们在学习功课之余,反复读诵一些美文嘉言,几年地时间熟记百句、百首、百篇经典诗文,将终身受益.因此,几年地学习、累积、诵读活动,拓宽了孩子地视野,同时,孩子地口语、书面语表达逐渐提高,升旗仪式上地发言,小楷模地演讲比赛,孩子引经据典脱口而出,再看中高年级孩子地作文中,恰当地引用,自由地表达恰到好处,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②就是这个道理,可见孩子地文化底蕴厚实多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五)经典诵读,使学生地思想道德水平也有了较大地改观虽然所涉及地仅仅是一点点文学经典,还远远不是经典文化地全部,只能说是冰山一角,但培育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地思想感情,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地积累和精神积淀.学生通过阅读古诗文及经典章籍,不仅领略到了祖国语言地优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且感受到其中蕴含地情感、思想、哲理、逻辑等深刻内涵,从中汲取民族精神地底蕴.使学生地情感得以陶冶,心灵得到升华.学生在关心他人、尊敬老人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在父母生病不舒服地时候也懂得关心递茶送水、问寒问暖;在公交车上常常有学生主动让座,拾金不昧、互帮互助现象层出不穷.总之,学生在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礼让互助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校本课程地开展,如清风涤荡了三小学子地心,于无形中净化着每一个人地心性.我们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这门校本课程地研究和实验中,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地圣殿,汲取精神地营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纸上得来终绝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③怀柔三小人走过了课题研究、探讨、反思、实践地奋斗历程,赢得了三槐园中花香飘溢,书香满园,三小学子浸润在浓厚地书香里,得到地是心灵地鸡汤.可以说,是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四年级古诗文诵读计划

四年级古诗文诵读计划

语文学科四年级古诗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一代新人,结合学校的养成教育和书香校园活动,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努力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着力打造新时代的优秀少年。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3.学生通过吟诵、欣赏、背诵古诗文,培养学生正直向上、向善背恶、乐观自信、豁达坦荡等优秀品质;4.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热情和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审美情趣,孕育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生品味;5.扩大学生语文知识面,积累古代诗文材料,从而积淀与传承优秀文化,为进一步鉴赏古代诗文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施原则1.全体参与性原则。

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要求。

对所背诵的古诗文能达到朦胧理解即可,即本着“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终生受益”的方针指导儿童读经诵典。

2.诵读性原则。

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以社会力量为推动的三结合模式。

3.差异性原则。

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4.鼓励评价性原则。

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四、具体措施1.班级建立古诗文背诵个人档案。

每生一张背诗卡,用于记录学生已背过的古诗文题目和背诵时间、熟练程度等。

2.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诗文诵读活动的质量。

学生兴趣是确保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办诗文黑板报、诗文图展、诗文手抄报、诗文朗诵会等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每日在校早读前10分钟。

【原创】四年级古诗文教学要求

【原创】四年级古诗文教学要求
景物诗三(秋)
1、山行(杜牧)2、枫桥夜泊(张继)
景物诗四(冬)
1、江雪(柳宗元)
景物诗五(田园)
1、渔歌子(张志和)2、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3、乡村四月(翁卷)
4、四时田园杂兴(一)(范成大)、5、四时田园杂兴(二)(范成大)
景物诗六(山水)
1、鹿柴(王维)2、望庐山瀑布(李白)3、早发白帝城(李白)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咏物诗
1、咏鹅(骆宾王)2、古朗月行(李白)
3、风(李峤)4、咏柳(贺知章)5、蜂(罗隐)
儿童叙事诗
1、小儿垂钓(胡令能)2、池上(白居易)
3、寻隐者不遇(贾岛)4、所见(袁枚)5、回乡偶书(贺知章)
景物诗一(春)
1、春晓(孟浩然)2、绝句(一)(杜甫)3、绝句(二)(杜甫)
4、春夜喜雨(杜甫)5、江畔独步寻花(杜甫)6、清明(杜牧)
7、忆江南(白居易)8、江南春(杜牧)9、元日(王安石)
10、泊船瓜洲(王安石)11、蕙崇《春江晚景》(苏轼)
12、春日(朱熹)13、游园不值(叶绍翁)14、村居(髙鼎)
1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景物诗二(夏)
1、小池(杨万里)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四年级语文古诗文教学要求
1、背诵、默写《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1~6年级(75篇),不会写的字能用拼音代替,能在语境中应用。
2、本学期教材中课后要求背诵的语段,除古诗文外暂不要求背诵。
3、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诵读。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望天门山(李白)5、望洞庭(刘禹锡)6、浪淘沙(刘禹锡)
7、滁州西涧(韦应物)8、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学习古诗文的韵律和表达技巧 (2)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学习古诗文的韵律和表达技巧 (2)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学习古诗文的韵律和表达技巧一、引言学习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其中的韵律和表达技巧更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培养的能力。

通过学习古诗文的韵律和表达技巧,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对语言美感的理解和欣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本教案将一些经典古诗文作为示范材料,指导四年级学生在韵律上理解、演绎与创作,并进一步培养其写作技巧。

二、了解古诗文的韵律1. 什么是韵律?韵律是指在古诗文中由音节长度、音调抑扬、声调转折等因素构成的词章规律。

它使得句子在整体结构上呈现出优美、流畅、抑扬顿挫有致之美。

2. 如何感知并理解韵律?● 听:通过朗读或听讲师朗读,感知语言中蕴含的节奏感与音乐感。

● 读:仔细阅读古诗文,注意其中音质相同或相似的字、辞藻以及句型的使用。

● 写:模仿并创作临摹古诗文,尝试运用相同或相似的韵律结构,加深对韵律的理解。

三、学习古诗文表达技巧1. 了解意境与修辞手法古诗文常常通过隽永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深远的意境,同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富有艺术感和内涵。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 分析意象:观察并思考古诗文中所描述事物的形象特点和情感内涵。

● 辨析比喻与拟人:注意作者是否将某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或将非生命物赋予生命特点来进行描写。

● 寻找排比与对仗:关注作品中是否存在极为类似的修辞结构,从而分析作者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主题等。

2. 掌握基本修辞方法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在学习古诗文时,我们还应重点关注以下基本修辞方法:● 对仗与衬托:使用字、词语义相近或相反来起到衬托和强调的作用。

● 比喻与拟人: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相类比或赋予生命特性,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

● 描写与联想: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来唤起读者各种感官上的体验。

3. 练习写作技巧学习了古诗文的韵律和表达技巧后,我们将进行一些写作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 练习临摹:选择一篇经典古诗文进行临摹,并尝试在自己创作中保留或改变其中的韵律结构。

202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

202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
②《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③《书湖阴先生壁》:“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2. 艺术性和趣味性
①采用绘画方式,将古诗中的意象如黄河、江南水乡、庭院等生动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直观感受古诗描绘的美景。
②运用色彩丰富的粉笔,为板书增添艺术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③在板书设计中加入一些趣味元素,如小动物、花草等,使板书更具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业评价
(1)背诵:教师将检查学生对古诗的背诵情况,要求学生熟练背诵并正确理解诗句的意义。
(2)词句积累:教师将检查学生的词句积累情况,要求学生掌握并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课后作业:教师将认真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对学生的理解运用、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
(4)创作练习:教师将评价学生古诗创作的情况,从内容、形式、情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3. 简洁明了
①将古诗中的重点词语用加粗或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突出关键信息,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繁琐的文字,以简洁的词语和符号表达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3)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探究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本节课将充分利用以下现代化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教师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材料,生动展示古诗中的美景和情感,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教师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如答题、抢答等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这本书是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全面解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背景、意境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物诗
1、咏鹅(骆宾王)2、古朗月行(李白)
3、风(李峤)4、咏柳(贺知章)5、蜂(罗隐)
儿童叙事诗
1、小儿垂钓(胡令能)2、池上(白居易)
3、寻隐者不遇(贾岛)4、所见(袁枚)5、回乡偶书(贺知章)
景物诗一(春)
1、春晓(孟浩然)2、绝句(一)(杜甫)3、绝句(二)(杜甫)
4、春夜喜雨(杜甫)5、江畔独步寻花(杜甫)6、清明(杜牧)
7、忆江南(白居易)8、江南春(杜牧)9、元日(王安石)
10、泊船瓜洲(王安石)11、蕙崇《春江晚景》(苏轼)
12、春日(朱熹)13、游园不值(叶绍翁)14、村居(髙鼎)
1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景物诗二(夏)
1、小池(杨万里)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景物诗三(秋)
1、山行(杜牧)2、枫桥夜泊(张继)
7、滁州西涧(韦应物)8、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9、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10、三衢道中(曾几)
景物诗七(独特风光)
1、江南(汉乐府)2、敕勒歌(北朝民歌)
思乡诗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2、静夜思(李白)
边塞诗
1、凉州词(王之涣)2、凉州词(王翰)
3、出塞(王昌龄)4、塞下曲(卢纶)
送别诗
1、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2、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3、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4、别董大(高适)
5、游子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郊)6、赠王伦(李白)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景物诗四(冬)
1、江雪(柳宗元)
景物诗五(田园)
1、渔歌子(张志和)2、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3、乡村四月(翁卷)
4、四时田园杂兴(一)(范成大)、5、四时田园杂兴(二)(范成大)
景物诗六(山水)
1、鹿柴(王维)2、望庐山瀑布(李白)3、早发白帝城(李白)
4、望天门山(李白)5、望洞庭(刘禹锡)6、浪淘沙(刘禹锡)
四年级语文古诗文要求
一、古诗文教学要求
1、背诵、默写《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1~6年级(75篇),不会写的字能用拼音代替,能在语境中应用。
2、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诵读。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分类表
分类
题目
爱国忧民诗
1、悯农二(李绅)2、夏日绝句(李清照)、
3、示儿(陆游)、4、江上渔者(范仲淹)、
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6、题临安邸(林升)、7、己亥杂诗(龚自珍)
哲理诗
1、长歌行(汉乐府)2、悯农一(李绅)
3、登鹳雀楼(王之涣)4、题西林壁(苏轼)
5、观书有感(朱熹)6、墨梅(王冕)
7、石灰吟(于谦)8、竹石(郑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