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典型汽车内饰设计与改装
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讲解

门护板下本体,通常作为门护板骨架,连接和安装门护板总成的其他零件,并且设计有与 门内板钣金的主要安装定位结构。通常采用注塑工艺成型,需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 保持门护板总成的形状。安装点要分布均匀。
地毯的典型结构、工艺和材料
地毯主要有簇绒地毯、针刺地毯和PVC地毯等。 簇绒地毯一般由尼龙簇绒软面、EVA重涂层和无纺布3层构成,(如下图所示)。其 制作工艺一般是将尼龙和涤纶丝织成簇绒毯面,再将尼龙簇绒软面、EVA重涂层和无纺 布放入模具热压成型。高档簇绒地毯背面还有PU发泡层,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提供舒适的 感觉和良好的隔声\吸音性能,这要求地毯在热压成型后增加模具内发泡的工艺。 尼龙针刺地毯没有EVA重涂层和无纺布,采用热压工艺成型。 PVC地毯没有EVA重涂层和无纺布,同样采用热压工艺成型。 目前簇绒地毯和针刺地毯在成型后多采用水切割工艺来加工边界和开口。
目前主流汽车厂,大量采用钣金焊接型仪表台横梁。根据其断面形状,又可分为盒形 横梁和管柱型横梁。管柱型横梁,由于有比较明显的价格及性能优势,因而被广泛应 用。 管柱形横梁又分为直管型和弯管型。 直管型横梁对结构和安全性能非常有利,成本较低,但受仪表台总成系统中个零件布 置有较大限制。 弯管型横梁对仪表台总成零件布置相对有利,但会削弱结构和安全性能,制造相对复 杂一些,尺寸稳定性较差。
比较简单的门护板,如左图,由门护板 本体加必要功能件:内扣手、扶手面板、 地图袋、玻璃升降开关等组成。这类门 护板一般在经济型轿车和货车中较常见, 甚至比左图中的更简单。 这类门护板本体,通常采用注塑成型。
现代汽车前排座椅设计理念

现代汽车前排座椅设计理念
在现代汽车设计中,前排座椅的设计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人们对舒适性
和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制造商们纷纷将前排座椅设计作为改善驾驶体验的重要一环。
首先,现代汽车前排座椅设计注重舒适性。
舒适的座椅设计可以有效减轻长时
间驾驶对身体的疲劳感,使驾驶者能够更加专注地驾驶汽车。
现代汽车前排座椅通常采用人体工学设计,考虑到人体的曲线和压力分布,以确保驾驶者在长途驾驶时也能得到舒适的支撑。
其次,现代汽车前排座椅设计注重安全性。
座椅是汽车安全系统的一部分,其
设计直接关系到驾驶者在意外情况下的保护。
现代汽车前排座椅通常采用高强度材料制造,能够在碰撞时有效吸收能量,减少驾驶者受伤的可能性。
此外,一些汽车还配备了智能安全系统,能够根据驾驶者的体重和身高自动调整座椅位置,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安全保护。
最后,现代汽车前排座椅设计注重智能化和人性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
些汽车座椅已经配备了加热、通风、按摩等功能,能够为驾驶者提供更加舒适的驾驶体验。
同时,一些汽车还采用了智能调节系统,能够根据驾驶者的习惯自动调整座椅位置和角度,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驾驶体验。
总的来说,现代汽车前排座椅设计理念注重舒适性、安全性、智能化和人性化,旨在为驾驶者提供更加舒适、安全和个性化的驾驶体验。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前排座椅设计理念也会不断创新,为驾驶者带来更加美好的驾驶体验。
汽车内饰主流的六大制造工艺的设计说明

汽车内饰主流的六大制造工艺的设计说明汽车内饰的制造工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和方法。
以下是汽车内饰主流的六大制造工艺的设计说明:1.注塑工艺:注塑工艺是汽车内饰制造中最常用的制造工艺之一、它通过将熔化的塑料材料注入金属模具中,然后用高压将其压实成型。
注塑工艺的优点是制作速度快、成本低、复杂的形状容易实现。
同时,注塑工艺还可以实现多种颜色和纹理效果的定制,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内饰的需求。
2.真皮工艺:真皮工艺是汽车内饰制造中高端豪华车型常用的制造工艺。
它使用动物皮革作为材料,在经过多道工序的处理后制成内饰面板。
真皮工艺的优点是具有独特的质感和舒适度,且更耐磨损。
然而,真皮工艺的制造成本较高,并且需要定期的保养和清洁。
3.木纹工艺:木纹工艺是一种将人造木材或真实木材应用于汽车内饰的工艺。
木纹工艺可以通过涂装或贴膜的方式实现。
其优点是能够给车内带来自然、温馨的氛围,提升整体质感。
同时,木纹材料也具备防火和防腐蚀的特性。
4.金属工艺:金属工艺是一种将金属材料制作成汽车内饰部件的工艺。
这种工艺可以通过冲压、焊接、打磨和抛光等方式实现。
金属工艺的优点是坚固耐用、外观美观,并且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触感。
然而,金属工艺的加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5.布艺工艺:布艺工艺是一种使用织物材料制作汽车内饰的方法。
布艺工艺可以通过织造、坯布定型、缝制等步骤来完成。
布艺工艺的优点是柔软舒适、透气性好,并且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颜色和图案选择。
然而,布艺内饰容易吸尘和污染,需要定期清洗和保养。
6.涂装工艺:涂装工艺是一种使用涂料来改变汽车内饰表面颜色和质感的方法。
涂装工艺可以通过喷涂、刷涂、滚涂等方式来完成。
涂装工艺的优点是色彩鲜艳、外观平整,并且能够保护内饰表面不受损坏。
然而,涂装工艺的缺点是容易刮花和褪色,需要定期修补和保养。
汽车内饰的制造工艺在不同的车型和厂家中有所不同,每种工艺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
汽车制造商通常会根据车辆定位、市场需求和成本考虑来选择适合的制造工艺,以确保内饰的质量和用户体验的提升。
汽车装潢方案

汽车装潢方案近年来,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拥有出色的动力和性能之外,人们对汽车的装潢也越来越注重。
汽车装潢可以给车辆注入个性化的风格,同时提高驾驶者的舒适感。
本文将从内饰和外观两个方面探讨汽车装潢方案,旨在带给读者一些创意和启发。
内饰篇汽车的内饰不仅仅是提供一个舒适的驾驶环境,更是反映驾驶者个性和品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汽车内饰改造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座椅汽车座椅是驾驶舒适性的关键所在。
可以选择换装一套质感好、舒适度高的座椅来提升驾乘体验。
座椅面料的选择也很重要,可以考虑使用高档皮革或绒布材质,并搭配与车身颜色相协调的配色方案,以增加视觉的和谐感。
2. 方向盘方向盘是驾驶者与车辆直接接触的部分,因此其材质和手感的选择至关重要。
除了传统的皮革方向盘,现在还有一些以碳纤维、木质等材质制作的方向盘,可以大大提升驾驶感受,并展示出豪华和个性化的风格。
3. 内饰灯光内饰灯光可以创建出独特的氛围,并增强车内空间的审美效果。
可以考虑加装一套多彩的LED氛围灯,通过柔和的光线和变换的颜色,为驾驶者创造出不同的驾驶体验。
外观篇汽车的外观是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印象,因此外观装潢也非常重要。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外观装潢方案:1. 车身贴纸车身贴纸可以给汽车增加一份独特的个性。
可以选择各种图案、颜色和文字,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风格来进行贴纸设计。
贴纸还可以选择易撕除的材质,这样在不同的时间段可以更换不同的贴纸,使汽车始终保持新鲜感。
2. 后窗贴膜后窗贴膜是一种常见的汽车改装手段。
贴上透明度适中的膜,除了增加隐私性之外,还可以有效阻挡紫外线的侵害,并为车内提供更好的遮阳效果。
可以选择不同颜色和款式的贴膜,让车辆在驰骋的同时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3. 车轮改装车轮是汽车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选择更大直径、更个性的轮毂来改装车辆外观,增加运动感和豪华感。
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地域选择不同类型的轮胎,提升汽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汽车内饰设计多实例解析要点

汽车内饰结构设计流程分析提纲:1、造型设计数据输入、输出2、安装结构初步分析3、结构设计细化.4、最终数模整体后期分析5、模具件试装分析、调整!国内汽车设计起步比较晚,真正的自主设计(也只是在逆向阶段)也是最近这几年的事,而内外饰的设计相对来说又更晚,原因可能是主要是因为以前设计大家主要是把精力集中在白车身的设计上,认为只要把白车身设计出来了,这车也就出来。
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用户也不大注重车的外形要求吧。
直到最近这几年,能买得起车的用户越来越多,而对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光是性能,对外形的要求也有较高的要求。
这样一来,使得在设计汽车的过程中,对汽车内外饰在设计过程中所占的份量也越来越多。
外饰是第一眼就看到的,其重要度自然不用说,而汽车内饰,对于用户来说,是要与自己亲密接触所占时间最长的,是可以直接影响到自己部分。
它的外形美观与否、舒适的好与坏、各部件的操作方便与否等等,都直接影响了用户心情。
而组成这些部分的完整,需要合理的安装结构来保证。
以下是我个人对内饰设计的一些看法和观点,有些看法可能比较肤浅,甚至是错误的,我想这些应该是可以原谅的,毕竟个人的能力和经验都非常的有限。
接下来按几步来分析:一、配合造型设计提供数据:内饰设计从造型到A面,最后结构设计,看似是一个先后顺序关系,其实这几方面都是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
在内饰造型初始时,需要有一些以下内饰相关的输入条件:1、主断面:在汽车设计之初,通常会在一些重要部位作一些主断面,作为以后要重点控制参数,不管是结构还是造型都需要考虑此参数。
2、硬点:硬点参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硬点对控制整车布置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造型之初就提供与内饰布置有关的硬点参数,使造型能正确表达整车的设计参数。
比如侧围护板在设计时,就要考虑车身直口边及门框密封条的硬点参数,使侧围各护板内表面位置是正确的。
3、拔模方向:内饰的内表面一般都有皮纹,而皮纹也都有拔模角度,不同的皮纹拔模角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内饰造型的同时确定拔模方向,使在此就能初步控制内表面拔模角度,减少给结构设计带来不方便,甚至是因错误而返工带来的损失。
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分析

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分析摘要:汽车内外饰件的设计已成为人们购买汽车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重点论述了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
关键词: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成型工艺汽车生产属于高科技生产工艺,其程序复杂,不仅对内外饰结构设计有所要求,还需精妙的成型工艺。
因此,科学的工程设计能促进更好的人工制造,并与汽车生产的品质和质量密切相关。
所以,为了保证汽车产品的美感和品质,有必要掌握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的原则和基本内容,从而改善和提高成型技术与水平。
一、汽车内饰概述汽车内饰(AutomotiveInterior)是指汽车内部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这部分零部件不光只有装饰作用,其所涉及到的功能性、安全性及工程属性较丰富。
汽车内饰系统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饰系统的设计工作量占到车造型设计工作量的60%以上。
车身设计分为造型设计和工程设计两部分,其次就是内饰系统的设计,车身外观覆盖件的设计排在最后。
二、汽车内外饰件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汽车几乎成为每家每户的标配,人们在选择汽车时对其内外饰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不仅汽车的外观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关注,而且其内饰也是用户关注的重点。
舒适优美的车内环境无疑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而汽车内饰也不仅仅是为了赢得用户的视觉青睐。
除了装饰车内空间给用户带来良好的视觉、触觉体验外,更重要的是具备安全性能。
虽然汽车内外饰部件只是汽车组装中的一小部分,但汽车内外饰件的质量和外观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给用户带来的整体体验。
因此,汽车零部件的设计水平及专业化生产无疑是提高汽车满意度的科学途径。
内外饰是车身系统的重要部件,它属于车身系统的一大主要零部件组件,与车身壳体、车身附件、座椅等部件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车身系统。
内外饰关系到汽车产品的安全、舒适、视觉性。
内外饰分为内饰件和外饰件,内饰件是具有功能性、装饰性的部件,更强调舒适性和视觉性,通常为非金属件。
车辆内饰顶棚设计方案

车辆内饰顶棚设计方案背景随着人们对车内舒适性和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高,车内饰设计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考虑因素。
车辆内饰顶棚是车内饰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关系到车内视觉效果和空间感受,还能为车内添置更多的功能和体验。
本文将探讨车辆内饰顶棚设计方案,帮助读者了解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
定义车辆内饰顶棚是指车顶部位的内饰装饰,包括车顶板、遮光帘、灯具、音响、通风口等。
它不仅具有美观性,更能够影响车内光线清晰度、隔音效果、通风效果等方面的品质。
设计考虑因素色彩和材质为了满足个性化需求,顶棚的颜色和材质需要得到精心搭配和设计。
对于低端车型,一般采用较为简单的中性色彩和经济实惠的材质,而高档车型则会采用更为精致的皮革或柔软的天然材料。
光线清晰度和遮光效果车内顶棚的光线清晰度和遮光效果对于驾乘者的舒适感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夏季需要具备防晒隔热的遮阳功能,冬季则要考虑保温和防冻的需要。
此外,为了增加车内空气流通和舒适性,顶棚上通常会设置一些通风口。
音响和灯光装置车内顶棚还可以作为装载音响和灯光的场所。
高端车型通常会搭载更加高效和柔和的灯光和音响系统,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驾乘体验。
设计方案简约风格简约风格的顶棚设计强调整体的简洁性和清晰性。
颜色一般选用中性色,如白色、黑色、深灰色等。
材质一般采用环保耐用的塑料或者钢板等经济材料,减少材料进行垃圾回收和环保处理的成本。
通风口、遮光帘、灯光等装置均采用最简单的原则实现,使整个车内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流畅性和稳定性。
运动风格运动风格的顶棚设计强调层次感和动感。
除了常规的颜色外,顶棚上的图案、装饰和线条都会采用钢制、铝制等金属材质和华丽艺术的贴花,为车内增添更多的运动元素。
此外,搭载更强效的音响系统和灯光设备,能够提供更有动感的驾乘体验。
豪华风格豪华风格的顶棚设计强调高端与奢华感。
材质经常采用柔软的天然皮革、高档檀木、进口羊绒等,让车内充满温馨而又奢华的氛围,在提高车内整体质感的同时,也提高了生活品质的体验。
车辆中控屏幕改造方案设计

车辆中控屏幕改造方案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车辆中控屏幕已经成为现代汽车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
然而,有些老旧车型的中控屏幕功能较为简陋,不够满足人们的用户需求,因此需对中控屏幕进行改造升级,以提升驾驶舒适度和出行体验。
改造前期准备在改造前期需明确需求,根据不同车型中控屏幕的实际尺寸及结构设计出合适的改造方案,并做好出厂原图及改造后的数据记录,以便后续开发及维护。
同时需要准备相应的开发和实验设备,采用积极的开发方法,使用现代开发框架完成改造,确保改造效果符合需求。
改造方案设计改造方案的设计取决于不同车型的特点及需求。
本文将以小型SUV车型为例进行讨论:硬件改造1.更换屏幕:升级至高清分辨率(1920x1080)触摸屏,并修复原有问题(如触摸不灵敏、显示偏差等)。
2.更改中控屏幕外壳材料:原有塑料外壳更改为铝合金材质,以提升品质感和美观度。
3.增加物理按钮或旋钮:在触摸屏上增加物理按钮或旋钮,以辅助驾驶员操作,提升驾驶安全性。
4.增加背光灯和自动调节功能:加强中控屏幕的光源功能以适应不同环境光线,并自动调节亮度。
软件改造1.增加多媒体播放功能:增加支持多种音频和视频格式的多媒体播放功能,增强娱乐体验。
2.增加导航功能:增加导航功能,并优化路线规划和提供实时路况信息,提升驾驶舒适度和出行便利性。
3.加强车辆信息显示功能:显示车身状态、能源情况、剩余续航里程等相关信息,并报告车况和预警信息。
4.实现手机APP远程控制:可利用手机APP远程解锁、开启空调等功能,以增强用户交互体验。
总结通过对车辆中控屏幕的改造,可以增加丰富的交互功能,提升驾驶舒适度和出行体验。
在硬件上,需要替换更高清的触摸屏和优化外形材质,增加物理按钮,以适应司机的操作。
在软件上,则需要加强娱乐、导航、信息显示及手机控制等功能,为汽车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因此,在具体开发和改造中,需要积极采取现代开发技术和框架,使汽车中控屏幕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用户体验的不断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代典型汽车内饰设计与改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靓丽的车身外形和澎湃动力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汽车内饰。
汽车内饰产品是人们体验驾驶乐趣、满足人们消费心理需求、体现生活质量和品味的主要象征。
然而,现代汽车原装内饰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汽车舒适性,安全性,美观性,环保性的要求。
因此,内饰部分的设计是否成功已逐渐成为衡量一辆汽车的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这正是我们现代的汽车工作者所要思考和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
标签:仪表板门内护板转向盘座椅发动机罩及地垫顶棚后围一般我们所说的汽车内饰主要包括仪表板,车门内护板、转向盘、座椅、顶棚、地垫、遮阳板、储物盒、烟灰缸等,另外还有一些附属设备如音响、空调、通信、电视、照明灯具等。
各种各样的设备,功能、形态与结构相差很大,怎样把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美观的设计方案呢?因此,汽车内饰的设计要求设计师从功能、造型、色彩、材质以及必要的装饰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设计既要符合使用功能的需要,又要使内饰风格整体协调,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
1 仪表板仪表板总成也叫仪表盘总成,它是汽车上主要内饰件,它壁薄,体积大,上面开有很多方孔、圓孔等仪表孔,且结构形状十分复杂;仪表板是全车操控与显示的集中部位。
仪表板的器件按其功能一般划分为驾驶操控区和乘用功能区两部分。
1.1 仪表板的设计在现代汽车中,绝大多数的操控开关都是驾驶员专用的,所以,仪表板的设计首先以驾驶员位置对仪表的可视性和对各种操控件的操作方便性为依据;仪表板的设计重点是对驾驶员操作区域的设计。
在视觉效果上,仪表板位于室内视觉集中的部位,其形体对驾乘人员也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
在布置仪表时,要根据相关标准来选用和确定所用仪表、显示器和主要操纵控制件的位置,此外还要从结构空间进行人机工程实验,其中包括视野性、手、脚活动范围、肘部空间、手伸界面、按钮区布局等诸多方面。
同时在设计时,还需注意仪表板面的反光效果,既要提高仪表的可见度,又要通过表罩的漫反射方法减少眩光,还要防止仪表板上的高点在前风窗玻璃的内表面形成反射影像,以免干扰驾驶员的视觉。
必须对仪表板表面进行消光或亚光处理,以获得舒适安全的驾驶感觉。
1.2 仪表板的分类与制造目前使用的仪表板按其材料可分为硬仪表板和软仪表板;按其结构可分为整体式仪表板和组合式仪表板;组合式仪表板又可分为上、下分块式仪表板,左、右分块环抱式仪表板,左、中、右分块式仪表板,中置式仪表板等。
硬仪表板常用于轻、小型货车和大货车、客车上使用,一般采用PP、PC、ABS、ABS/PC等一次性注射成型。
另外,高档仪表板追求质感,如在仪表板表面做一部分桃木饰纹也是一种发展方向,中国重汽的斯太尔“王”、“HOWO”就是此种类型。
欧洲汽车的仪表板以ABS/PC及增强PP为主,美国汽车多用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SMA,这种材料价格低,耐热、耐冲击,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日本汽车的仪表板曾采用过ABS、增强PP材料,目前以玻璃纤维增强的SAN 为主,也有采用耐热性更好的改性PPE。
随着电子技术的应用,将把高度的控制技术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汽车操纵系统以及其它中央控制系统集中在仪表板周围,因此可能由纺织物取代目前的聚氨酯发泡体表面覆盖的聚乙烯表皮。
2 内护板汽车的门内护板占据了驾驶室内左右两个侧面,是汽车内饰中重要的功能件和装饰件,使用十分频繁,门内护板上装有门锁内手柄、门锁开启按钮、玻璃升降器手柄、扶手、杂物袋、扬声器等,并对肘部活动空间有直接影响。
2.1 门内护板的设计早期汽车的门内护板只是一块平坦的板件,类似居室内围墙的装饰板。
近几年来,汽车的内部设计理念注重充分利用空间,再加上汽车室内功能的增多,门内护板的设计开始向立体化发展,与仪表板及座椅连成一体,加以许多仪表板控制件和座椅的扶手都布置在门内护板上,于是门内护板的形体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仪表板和座椅的延伸部分。
2.2 门内护板的分类与制造车门内板按其材料可分为软质的和硬质的,按其结构分为整体式的和组合式的。
软质的车门内板基本上类似于仪表板,由骨架、发泡和表皮革构成。
硬质的车门内板一般都是塑料注塑一次成型。
在美国,门内装饰板用ABS或PP注塑成形的居多,现在我国国产的重卡斯太尔“王”是用PP 注塑成形的。
另外,近年来车门内饰板为满足耐候性和柔软性,已开始使用热塑性弹性体与PP泡沫板相叠合的结构,日本开发了一种冲压成形,连续生产全PP车门内饰板的技术,门板包括PP内衬板、PP泡沫衬热层和PP/EPDM皮层结构。
3 座椅3.1 汽车座椅的设计座椅是汽车内饰中重要的功能件。
汽车座椅是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而设计的,它不仅要满足驾乘人员的使用功能,而且具有舒适的特点。
影响汽车座椅舒适性的因素主要有:①座椅的靠背必须使腰曲的弧线处于正常的曲线状态,并且力图按不同习惯坐姿设计最佳舒适状态。
②靠背必须具有正确的支撑点。
所谓正确的支撑点即:第一点支撑第5-6胸椎之间,形成肩靠;第二点支撑腰曲部位,形成腰垫。
腰靠可减少颈曲变形,腰垫可以维持正确的腰部曲线。
③正确分布体压。
人体在坐垫表面的压力分布应适应人体臀部结构特点:粗壮的坐骨可承受比其周围肌肉更大的压力,大腿底面的肌肉内包含很多血管和神经系统,所承受的压力较小。
④保持人体躯干与大腿的舒适夹角。
3.2 座椅的分类与制造座椅按其结构可分为调角器式的、齿板齿条式的或前后调节式的、前后上下调节式的,按其坐垫及靠背材料可分为PU发泡的、硬质棉的和天然纤维的等几种。
传统的座椅一般选用调角器式的,但由于频繁的使用,其卷簧容易失效。
而齿板齿条式的只要材料、热处理达到设计要求其寿命和使用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座椅前后调节一般是靠滑道来完成的,座椅上下调节则靠气囊和减振器,气囊和减振器对提高座椅的舒适性有很好的作用。
现在有的座椅在坐垫上还增加了加热、充冷气装置,以适用于高热、高寒地区不同用户的需要。
4 转向盘转向盘又称方向盘,它是汽车的主要操作功能件又是装饰件。
转向盘一般由盘毂、圆周和盘辐及附件等组成。
4.1 转向盘的设计早期的转向盘功能单一,只有转向功能。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汽车的转向盘集合了多种功能,在其上可布置一些操控件和按钮。
这样一来驾驶员在手不离开转向盘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许多操作,既方便,又安全。
此外轿车转向盘内都装有安全气囊,以保证汽车的被动安全性。
转向盘的尺寸和形状直接影响到转向操纵的轻便性,选用较大直径的转向盘虽然操纵轻便,但是会使驾驶员进出驾驶室困难;选用较小直径的转向盘时,会要求驾驶员施加较大的力,从而使汽车操纵趋于困难。
在现代汽车中,一般都有转向助力装置,转向力不需要很大,从而提高了操纵舒适性。
在设计转向盘盘辐和中部轮廓时要避免有过于坚硬的棱线出现,要保证手掌握持舒适,过于坚硬的棱角和凌乱的线条会使驾驶者产生不舒适和不安全感,此外还要保证在各个不同转角条件下都有良好的握持性。
4.2 转向盘的分类与制造根据转向盘的材料可分为硬质转向盘、软质转向盘、皮革转向盘、桃木纹转向盘等类型,根据盘辐的多少转向盘可分为两辐式、三辐式和四辐式几种类型。
硬质转向盘一般都是骨架与PVC注塑成型,软质(相对而言)转向盘一般采用自结皮PU泡沫材料高压或低压发泡而成。
方向盘结构要求挺拔、坚固、轻便、外韧内软,并能耐热、耐寒、耐光、耐磨,包覆物多用改性PP、PVC、PU、ABS等树脂。
为了追求豪华、舒适、手感好,现在的方向盘表面部分增加了桃木饰纹或真皮包皮等,但是桃木纹必须在硬质塑料上,真皮必须缝在软质(相对而言)PU发泡层上。
5 顶棚、后围车内顶棚、后围(后围主要用于载重货车)是内饰件中材料和品种花样最多的一种复合层压制品。
它的作用除了起装饰功能外,还起着隔热、隔音等特殊功能。
5.1 顶棚、后围的设计顶棚、后围的设计主要考虑与驾驶室的顶部和后部相符合,且与整个驾驶室的内部结构和色调相一致。
要注意天窗和后窗的对应及四周搭接处的吻合,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强度,刚度。
5.2 顶棚、后围的分类与制造顶棚、后围按其材料分为硬质的和软质的;顶棚按其加工方法分为成型顶棚、粘接顶棚和吊装顶棚。
硬质的一般是玻璃钢压制再喷涂上面漆而成,或PVC板材吸塑成型。
这类顶棚、后围一般隔热、隔音效果较差,但强度、刚性较好。
软质的一般由基材和表皮构成,基材要求轻量、高刚性、尺寸稳定,易成形等特点,为此一般使用热塑性聚氨酯发泡内材、PP 发泡内材、热塑性毡类内材、玻璃纤维瓦楞纸、蜂窝状塑料带等。
现代汽车内饰设计首先强调的是整体感,即整个内部环境形成一个完整协调的设计主调,各个部分的形体、色彩、材料质感、纹理等诸多因素都要围绕这个主调进行变化,在每个局部保证各自独立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各部分还要注意相互呼应,整体统一,以期给驾乘人员更美妙的身心感受。
同时,内饰的设计也应与外部的设计相呼应,使整车浑然一体。
内饰件的制造还应考虑工艺的可行性及制造成本。
所以汽车内饰件的设计与制造是一门综合的学问,涉及的知识比较多且杂,有美学的、光学的、力学的、人体工程学的、材料科学的、化工学的等等很多。
尤其是现在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新的材料、新的工艺层出不穷;反过来也促进了现代汽车内饰设计的进步。
参考文献:[1]龙凯,覃文洁.汽车内饰[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5.[2]张颖.汽车内饰与设计[M].上海: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2002.[3]陈瑜.汽车内饰设计与制造[M].上海:上海通用汽车金桥南厂,2003.[4]杨智勇.汽车涂装技术[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5]翟大锋.汽车涂装修补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