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 成本中心和内部定单

合集下载

SAP内部订单管理

SAP内部订单管理

内部订单管理
1.交易码
< Ko01> 创建内部订单
< Ko02> 修改内部订单
< Ko03> 显示内部订单
< Ko22> 内部订单预算
< Ko24> 内部订单预算追加
<S_ALR_87013019 >清单: 预算/实际比较
< Ko88> 内部订单结算
回车,输入1000
输入公司段,选择“控制数据”
点击上方“结算规则”
输入各个部门段及其应当分摊的权数,然后保存
保存后,左下角会有订单号码,将其记录兵反馈给业务部门。

维护内部订单预算
KO22进入
输入相应的订单号
输入相应的金额,点保存
3.如果是修改或者追加预算,由“KO24”进入,后面的操作一样
4.显示预算和实际的表
事务码:S_ALR_87013019
5.内部订单结算
事务码“KO88”
取消“测试运行”后可以归集相应的数据。

SAP-内部订单配置及操作详解(S4版本)

SAP-内部订单配置及操作详解(S4版本)

SAP 内部订单配置及操作教程(S/4HANA1909版本)目录1内部订单后台配置说明 (2)1.1激活成本控制范围内的定单管理 (2)1.2定义订单类型 (4)1.3维护订单编号范围 (8)1.4定义状态参数文件 (10)1.5按订单类型定义状态管理 (15)1.6按订单类型定义状态管理 (16)1.7维护全部计划编制的计划编制参数文件 (17)1.8维护预算参数文件 (20)1.9维护预算参数文件 (22)1.10维护结算参数文件 (24)1.11维护分配结构 (28)1.12维护源结构 (32)1.13维护PA传送结构 (34)1.14维护结算凭证编号范围 (36)2内部订单前台操作说明 (38)2.1创建内部订单 (38)2.2内部订单预算编制 (40)2.3激活预算金额可用性控制 (45)2.4维护和输入内部订单计划 (46)2.5内部订单实际过账 (47)2.6维护内部订单结算规则 (50)2.7内部订单结算 (52)2.8内部订单关闭 (54)2.9内部订单相关报表查询 (57)1内部订单后台配置说明1.1激活成本控制范围内的定单管理概念功能说明:启用内部订单管理,首先须激活订单管理功能业务示例设置启用内部订单管理配置步骤路径: IMG->控制->内部定单->激活成本控制范围内的定单管理事务码 : OKKP将订单管理字段值设置为1组元可用。

1.2定义订单类型概念功能说明:订单类型是对具有相同目的或用途的内部订单进行分类,可用在订单类型中定义订单状态管理、过账控制和结算方式等参数,通过设置这些参数,用户可以统一规范地使用相应的内部订单类型来创建内部订单。

业务示例新增订单类型:Y100内部订单:内部订单:研究与开发配置步骤路径:IMG->控制->内部订单->订单主数据->维护订单类型事务码 : KOT2_OPA配置说明:•编号范围区间:定义该类订单的编号范围,可为外部给号或内部编号。

sap 成本控制范围

sap 成本控制范围

sap 成本控制范围摘要:1.SAP 成本控制范围的概述2.成本控制范围的作用3.如何配置SAP 成本控制范围4.成本控制范围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5.总结正文:SAP 成本控制范围是SAP 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等方面。

成本控制范围定义了在哪个范围内进行成本控制,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成本才能被系统识别和计算。

在SAP 中,成本控制范围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成本中心,另一类是内部订单。

成本控制范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通过定义成本控制范围,可以确保只有在该范围内的成本才能被系统核算,从而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2.支持成本控制策略: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成本控制范围制定不同的成本控制策略,以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3.便于成本分析:通过成本控制范围,可以方便地对不同部门、项目的成本进行分析和比较,为决策提供依据。

在SAP 系统中,如何配置成本控制范围呢?1.定义成本中心:在SAP 中,成本中心是一个广泛应用的成本控制范围。

首先,需要为每个成本中心分配一个成本元素,以确定哪些成本应该计入该成本中心。

其次,需要为成本中心定义一个成本分配规则,以确定如何将成本分配到成本中心。

2.定义内部订单:内部订单是另一个常见的成本控制范围。

在SAP 中,内部订单可以用于跟踪项目成本、销售订单成本等。

要定义内部订单,需要为内部订单分配一个成本元素,并为内部订单创建一个成本分配规则。

在实际应用中,成本控制范围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成本分配不准确、成本控制范围不明确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1.定期审查和调整成本分配规则:企业应定期审查成本分配规则,确保其能够正确地反映实际成本情况。

如果发现成本分配不准确,应及时调整成本分配规则。

2.明确成本控制范围:在定义成本控制范围时,应确保范围的划分清晰明确,避免出现重叠或遗漏的情况。

总之,SAP 成本控制范围是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的基础。

成本中心内部订单月末结算

成本中心内部订单月末结算

1.课程要求 (适用岗位介绍) - Coursed Requirement
> 欢迎您成为SAP系统的用户, 在本课程中, 您将会了解到: 1.成本中心月末结算 成本中心成本分配(DISTRIBUTION) 成本中心成本分摊(ASSESSMENT) 间接性生产成本中心月末余额通过作业类型的分摊,结转到
问题与建议/ Questions & Comment…
2.1 月末结算 - 成本中心月末结算
成本分割:对成本中心实际成本费用通过作 业类型分配的一种过程 成本中心实际作业价格计算:通过成本分割, 系统自动对成本中心的作业类型的实际价格 进行计算的过程
2.1 月末结算 – 内部订单月末结算
内部订单月末结算步骤:
按实际价格对内部订单进行重估
内部订单结算
Course requirement - Job role ( 5minutes) 3. 课程安排: Training course agenda 1.. 2.. 3.. 4.. 月末结算基本概念及处理 -BPD (业务流程介绍) BPD introduction 系统演示 System Online Demo 练习安排- 上机练习 On-line exercise -(30 - 90 分钟) -(50-60 分钟) -(30 分钟) (30 分钟)
在建工程及内部订单
2.内部订单月末结算 按实际价格对内部订单进行重估 内部订单结算
本教材针对的业务流程是 BPD-COOMIOA-001及
BPD_COOMCCA_003
1.课程要求 (适用岗位介绍) - Coursed Requirement
此课程所涉成员职责为:
成本控制经理:负责成本中心及内部订单月末结 算完整及正确性的审核

SAP internal order (内部订单)

SAP internal order (内部订单)

CO -内部订单1.内部订单概念1.1内部订单内部订单用于计划、收集、监视和结算在公司内部进行的特定操作或任务。

内部订单可用于不同的目的。

这种功能分类反映在不同的订单类型中,其属性定义了在系统中处理订单的方式。

SAP系统内内部定单分为两类:实际定单和统计性定单。

统计性定单, 例如用项目内部订单来管理在建工程,在月末无须结转成本。

1.2 内部订单的常规类型间接费用订单:费用订单用于归集特殊事件和临时项目成本的对象。

费用订单主数据创建的同时可以维护结算规则,也可于费用订单结算前维护结算规则。

费用订单分统计性费用订单和真实费用订单。

若是统计性费用订单则不用维护订单结算规则,因为统计性费用订单只用于报表分析的用途。

投资订单;用于监视在固定资产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如建造存储设施。

1.3 内部订单主数据内部订单主记录有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中包含有带预定义字段组的标签页。

可以在“自定义”中更改标签页的标题,还可以单独地将字段分配给标签页。

标准的订单主记录数据布局具有下列标签页:1、分配(包含机构分配,如公司代码、业务部门、利润中心等)2、控制(包括订单状态信息、订单货币、统计订单指示器等)3、期末结算(包含计算间接费用的成本核算表单名、结算参数等)4、一般数据(包含申请人、责任人等)5、投资(在上面的示意图中没有显示。

包含资产投资订单所需的参数)思考,订单类型如何在系统中划分?01 内部订单(Tcode:KO01)04 成本控制生产订单(Tcode:KKF1,只核算成本,可不建立BOM和工艺路线)05 生产成本归集器(Tcode:KKF6N,通常根据生产版本建立)10 PP生产订单(Tcode:CO01,要求相关产品建立有BOM和工艺路线)30 维护订单(Tcode:IW31,设备维修工单)40 流程订单(Tcode:COR1,流程行业的生产订单,一般要求建有配方)1.4 内部订单主要功能预算:按总额、年度、月度进行预算控制。

SAPCO中成本核算详细配置操作过程

SAPCO中成本核算详细配置操作过程

SAPCO中成本核算详细配置操作过程1. 配置成本元素(Cost Elements)成本元素是用于记录和跟踪成本的基本单位。

它们可以是费用、材料成本、员工成本等。

在SAPCO中,配置成本元素需要执行如下步骤:- 进入SAP Easy Access菜单,选择“Controlling -> Cost Element Accounting -> Master Data -> Cost Elements -> Individual Processing”。

-创建或修改成本元素。

-输入成本元素的编号、描述和其他相关信息。

-确认并保存成本元素。

2. 配置成本中心(Cost Centers)成本中心是组织或部门的一个单独单位,用于跟踪和管理成本。

在SAPCO中,配置成本中心需要执行如下步骤:- 进入SAP Easy Access菜单,选择“Controlling -> Cost Center Accounting -> Master Data -> Cost Centers -> Individual Processing”。

-创建或修改成本中心。

-输入成本中心的编号、描述和其他相关信息。

-确认并保存成本中心。

3. 配置成本对象(Internal Orders)成本对象是用于跟踪和控制一些特定项目或任务的成本的对象。

在SAPCO中,配置成本对象需要执行如下步骤:- 进入SAP Easy Access菜单,选择“Controlling -> Internal Orders -> Master Data -> Order -> Individual Processing”。

-创建或修改成本对象。

-输入成本对象的编号、描述和其他相关信息。

-确认并保存成本对象。

4.配置成本中心和内部订单的关联在SAPCO中,成本中心可以与内部订单相关联,以便在成本核算时进行更精确的跟踪和分析。

sap成本中心定界

sap成本中心定界

sap成本中心定界
SAP成本中心定界是指在SAP系统中对成本中心进行界定和管
理的过程。

成本中心在企业内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用来
管理和控制特定业务单位的成本和费用的核心对象。

在SAP系统中,成本中心定界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和层次,SAP系统允许用户建立成本中心的结构和层次,这样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成本中心。

用户可以根据企业的组织结
构和管理需求,在SAP系统中灵活地设置成本中心的层次结构,使
得成本中心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

2. 成本中心的属性,在SAP系统中,成本中心可以具有不同的
属性,比如成本中心的类型、归属部门、责任人等。

这些属性可以
帮助企业更好地对成本中心进行管理和分析。

3. 成本和预算控制,SAP系统提供了成本控制和预算控制的功能,用户可以在系统中设定成本中心的预算,并对实际发生的成本
与预算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偏差的问题。

4. 成本分配和内部订单,SAP系统中的成本中心定界还涉及到
成本分配和内部订单的管理。

通过成本中心定界,可以设置成本中心之间的相互分配关系,实现成本的合理分摊和核算。

总之,SAP成本中心定界涉及到对成本中心结构、属性、控制和分配等方面的管理和界定,通过SAP系统的功能和工具,企业可以更好地对成本中心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SAP费用结转的几种方法及应用

SAP费用结转的几种方法及应用

SAP费用结转的几种方法及应用1.成本中心结转:成本中心结转是一种常见的费用结转方法,适用于将费用从一个成本中心转移到另一个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是一个管理和追踪成本的实体,可能是部门、项目或其他组织单位。

在SAP中,通过将成本中心设置为结算对象,在结算期间将费用从一个成本中心分配到其他成本中心。

2.内部订单结转:内部订单结转是一种将费用从一个内部订单转移到另一个内部订单的方法。

内部订单是用于跟踪和报告特定项目的成本的实体。

在SAP中,可以通过将内部订单设置为结算对象,在结算期间将费用从一个内部订单转移到其他内部订单。

3.项目结算:项目结算是一种将费用从一个项目转移到另一个项目的方法。

项目是一种与特定任务或工作相关联的实体。

在SAP中,可以通过将项目设置为结算对象,在结算期间将费用从一个项目转移到其他项目。

4.利润中心结算:利润中心结算是一种将费用从一个利润中心转移到另一个利润中心的方法。

利润中心是用于跟踪和报告特定业务单位的成本和收入的实体。

在SAP中,可以通过将利润中心设置为结算对象,在结算期间将费用从一个利润中心转移到其他利润中心。

这些费用结转方法可以根据组织的需求进行灵活配置和使用。

以下是一些适用的应用场景:1.分摊费用:当一些成本中心、内部订单、项目或利润中心共享一些费用时,可以使用这些费用结转方法进行费用的分摊和分配。

2.跨部门结算:当不同部门之间存在费用共享或跨部门消耗时,可以使用这些费用结转方法将费用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

3.项目成本管理:当需要跟踪和报告项目的成本时,可以使用项目结算来追踪项目的费用支出和收入。

4.绩效评估:当需要评估不同成本中心、内部订单、项目或利润中心的绩效时,可以通过费用结转来确定各个实体的实际成本和效益。

总之,SAP费用结转提供了一种灵活和精确的方法来管理和追踪公司的费用。

通过选择适当的费用结转方法,并根据组织的需求进行配置和使用,可以有效地管理公司的成本,并为决策和报告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中心和内部定单成本中心和内部定单是ERP中管理间接费用的两个常用和主要的工具。

间接费用(Overhead)是指不能通过直接认定的方法归集到生产或销售的费用。

因此间接费用的概念更多的是一个和成本对象相关的概念而较少是成本要素的概念。

这和我们通常的理解多少有些出入。

譬如销售费用是财务会计中三大期间费用(间接费用)之一,但是如果某笔销售费用比如交际应酬费可以直接认定到销售定单或市场细分,那它在ERP管理会计中就不再是间接费用了。

成本中心成本中心类似于企业内部“部门”的概念,但在管理会计中它主要用于成本控制的目的。

将公司按照成本中心分割,可以实现对于责任区域的成本计划,认定,控制和分摊。

和其他成本对象相比,成本中心具有比较稳定,变化较少的特点。

从组织结构的角度,将所有成本中心按树状层次有序地组织起来,构成了成本中心组织结构。

两种成本结转方法的比较成本中心看似简单,但是要在现实企业中真正实现通过成本中心控制成本流明确责任是复杂和困难得多的。

因此在ERP中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工具。

这些工具大部分都是围绕成本中心成本的结转的。

在开始罗列这些工具之前,我们想通过比较两种成本结转方法来获得一个感性的认识。

我们的比较承接上一章ABC船运公司的案例。

如图一,两种方法都是为了解决“如何将集装箱轮的费用合理地结转到航次上”这个问题的。

1.按统计指标分摊成本统计指标被用于刻画成本中心和内部订单的某些特性,例如各成本中心的职员人数,办公室面积,船舶的吨位或箱位,航次的航程天数和箱*天数等等。

统计指标主要应用于: 1.作为成本内部分摊的标准。

2.计算企业各责任中心的关键考核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统计指标的值可以在ERP系统中手工输入和批输入,也可以从ERP物流信息系统(LIS)中通过集成取得。

图一中航次0011E/0012W航程天数17天,航次0013E/0014W航程天数12天。

长江轮成本中心汇集了各种费用之后,系统在月末将所有费用按17:12的比例自动分摊到了这两个航次上。

分摊成本的方法是一种较为习惯的做法,它的优点在于直观和简单,而且分摊的结果也较客观。

但是它有一个缺点:实际成本被简单地分摊下去,我们因此缺乏关于效率,价格和责任的成本分析。

举个例子来说,上例中如果长江轮本月只执行了一个航次0011E/0012W 17天,那么所有的长江轮费用都被分摊到了该航次上,实际上本月该航次过高的费用和航次的经营情况是无关的,长江轮运力使用不足所造成的损失被完全转嫁到了航次以及随后的托运单中去了。

所以成本分摊方法的问题是分析能力的不足。

2.作业认定和差异分析方法作业描述了一个成本中心对于其他成本中心或内部定单提供的工作和服务,这种工作和服务是该成本中心的产出,在耗用了企业的各项资源后,成本中心通过提供作业实现了其存在的意义,也将价值转移到了企业价值链的下一环。

比如图一中长江轮给各个航次提供的航程运载就是长江轮成本中心提供的作业,这项作业的计量单位是“天”。

我们在系统中为该作业计算了一个作业价格,该价格一般是系统根据成本中心在通常的产能利用率下和在通常的费用支出计划下计算出来的。

根据这个作业价格和实际作业量,成本被分别结转到了航次中。

对于长江轮成本中心,企业既有投入也有产出,两者是不平衡的,系统自动将这之间的差异分离成各种差异类别,不同的差异类别的产生是有不同的原因的,我们因此可以追查成本偏离目标的责任。

比如费用投入的价格差异是由采购价格波动造成的,费用投入的数量差异是由可变成本的使用效率变化造成的,产能差异(运力差异)是由产能使用不足造成的。

量化的差异为我们提供了成本控制的风向标。

作业认定和差异分析方法的缺点在于该方法的理论和操作较为复杂,而且必须先做成本中心和作业的计划,否则差异是无从谈起的。

从上述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ERP系统提供了众多结转成本的工具,企业实际选用哪几种将视乎成本流的实际情况和管理层的目标而定。

成本中心业务1.重过帐(Reposting)重过帐主要的作用是更正原先错误的或者简化的成本流。

比如财务会计在做费用凭证时输错了成本中心,而成本中心不是财务会计凭证的关键字段,所以可以由成本中心会计在成本中心模块中做重过帐,而不去影响财务凭证。

另外象电话费这样的费用,财务会计记帐时可能习惯输成一行,成本中心是一个公共成本中心,这样成本中心会计需要根据清单,将费用从该公共成本中心重过帐到各相关成本中心。

技术上这种类型的重过帐有两种:一种是参照某张财务会计凭证行项目的重过帐,另一种是不带参照的重过帐。

两种方式的成本流都是初级成本要素的形式。

此外,对于直接作业分配,也有一种特殊类型的重过帐用于更正错误。

2.直接作业分配(Direct Activity Allocation)即上文“作业认定和差异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成本中心对其他成本对象提供的作业是可以明确计量的情况下的成本分配。

这种情况下的成本流是次级成本要素的形式。

直接作业分配既可以是在成本中心会计中输入,也可以是在工票确认(参见产品成本章节)或工时单(Time sheet)过帐时自动产生。

3.非直接作业分配(Indirect Activity Allocation)在某些情况下,成本中心提供了多少作业是可以明确计量的,但是具体这些作业是为哪些成本对象服务的是无法计量的,或者即使可以计量但是太花时间以至于成本太高。

比如我们可以记录下质检员检查测试存货所花的小时数,但是如果要记录这些时间具体是花在检测哪些原材料或产成品上却太费事费力了。

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非直接作业分配。

非直接作业分配是记录下该成本中心提供的作业量,在期末根据某种标准(比如统计指标)将作业分配到各种接收服务的成本对象上。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连成本中心提供了多少作业也不可以明确计量。

这时候可以定义成本流接收方的统计指标和作业之间的换算权重来间接计算作业量。

以计算出来的作业量来分配发送方成本中心的成本。

4.不分配作业过帐(Posting Non-Allocatable Activities)在某些情况下,某些成本中心的费用完全不依赖作业分配到其它成本对象上去。

但是该成本中心的费用和绩效却和某作业相关,这时需要记录这种作业量,以利于通过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以及差异分析来控制该成本中心的费用。

这时可以用不分配作业的形式,只记录下作业量而不使用作业来分配成本。

比如某培训登记中心的费用和绩效和接听电话数量是密切相关的,但是费用却不需要通过电话数量进行结转,所以可以采用不分配作业的方式记录下电话数量,只作为培训登记中心差异分析和绩效考核使用。

5.实际=目标作业分配(Target = Actual Activity Allocation)实际=目标作业分配是一种特殊的非直接作业分配。

实际作业量是根据计算接收成本流的成本中心的目标作业量消耗获得的。

目标作业量消耗是根据作业量(或经营率)调整后的计划作业量消耗。

举例来说,某成本中心B计划100个小时的作业B1,按此计划对成本中心A的作业A1的固定消耗是500个小时,可变消耗是500个小时。

如果B实际的B1作业量是90个小时,即90%的经营率,对于A1的目标作业量消耗就是:500 + 500*90% = 950 小时。

这950个小时的作业A1就作为实际作业,将成本从A结转到B。

业务2,3,4,5都使用了作业的概念,都需要做成本中心和作业的计划以及计划作业价格的计算。

它们也都提供象上文所讲的差异分析工具来分析和控制成本中心的间接费用。

6.分摊(Assessment)。

即上文成本结转方法比较中的成本分摊方法。

成本分摊的规则可以有很多,比如根据统计指标,根据百分比,根据权重,根据固定金额等等。

我们在系统中将分摊规则定义在一个重要的参数:分摊循环中。

分摊循环是多行的。

每一行中都定义了分摊成本流的发送方,接受方,分摊规则等内容。

在月末我们指定需要执行的循环,系统自动完成分摊的全过程。

分摊使用的是次级成本要素。

7.分配(Distribution)。

分配和分摊极为类似。

分配的不同是它只处理初级成本要素,而且分配后的成本流仍然保持原成本要素。

因此分配被经常用于类似水电费,房租等特定成本要素的分配过程。

而分摊往往是将某个服务性成本中心的所有费用都以新的形式(次级成本要素)分配出去。

8.预提费用-百分比法(Accrued Costs:Percentage Method)有些费用出现在某个会计期间,但是它们覆盖了若干个会计期间(比如整个会计年度)。

比如年底的双薪或奖金。

在管理会计里为了防止费用不恰当的波动,可以使用预提费用的功能来解决这个问题。

百分比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预提费用方法:预提费用(如预提双薪或奖金)以某个实际费用(如月薪)为基准,按一定的百分比(比如8.33%)计算金额。

该成本流从一个特殊的预提费用成本对象(如某个特定的成本中心或内部定单)流入各实际承担费用的成本中心(如各部门)。

当预提的费用实际发生时(如年底发双薪或奖金时),成本流从财务会计直接流入该特殊的预提费用成本对象,该成本对象的差异将用于分析。

9.预提费用-目标成本法(Accrued Costs:Target = Actual Method)另一种预提费用方法称为目标成本法。

如果某些需要预提的费用和作业量相关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目标成本是根据作业量调整后的计划成本。

举例来说,某成本中心计划100个小时的作业,固定费用500元,可变费用500元,如果实际作业量是90个小时,即90%的经营率,目标成本就是:500 + 500*90% = 950 元。

使用目标成本法预提费用时本月就预提950元该费用。

成本流的走向和百分比法是一样的。

上文我们介绍了9种成本中心业务,实际上还有一些业务,限于篇幅不再介绍。

而关于计划和实际作业价格的计算以及差异分析会在产品成本章节中做详细介绍。

总之成本中心会计既不是想当然中的容易也不是上文中乍一看那么复杂。

它是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适应的。

它体现了ERP的一个目标:As simple as possible, as complex as needed!内部定单和成本中心类似,内部定单也是一种成本对象,我们可以对内部定单进行成本的计划,认定,控制和分摊。

和成本中心不同的是内部定单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它不是一种组织机构,而是一个个小的项目(Project)。

一次市场促销活动,一次公司聚餐或者一次内部培训都可以是一个内部定单。

在系统中什么时候使用内部定单,又在什么时候使用项目,对于这个问题除了考虑项目本身的复杂程度外还需要考虑管理层对于它们的管理要求。

毕竟管理也存在成本效益原则。

状态管理一个内部定单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

这个生命周期从你创建它开始到你关闭它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