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师公式大总结

合集下载

公共营养师技能公式

公共营养师技能公式

6)24H食物回顾法个人人日数换算:只有在调查集体\家庭人员且每日吃饭人数不同时才用.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全家总人日数=所有在家用餐的人日数之和每餐次比的确定一般为30%,40%,30%左右为宜,也可按照儿童的三餐能量比各占1/3计算.计算群体总人日数:某托儿所早餐20,午餐30,晚餐25人,总人日数(20+30+30)*1/3=25人日,若比例是早20%.40%.晚餐40%.则总人日数为(20*0.2+30*0.4+25*0.4)=26人日.单元 4 膳食摄入量调查—称重记帐法24页3相关计算方法:1)食物实际消耗量:三天内食物结存量,购进总量,废弃总量.剩余总量: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2)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量/家庭总人日数3)计算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根据食物成分表中能量及营养素)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食物量g/100*可食部分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营养素含量家庭某种营养素的总摄入量=家庭摄入所有食物中的营养素的量累加平均每人每日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家庭总人日数4)标准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6页因年龄.性别.劳动强度差别,所以将各人群都折合成标准人,以体重60kg成年男子从事轻体力劳动者为标准人,以其能量供给量10.03MJ(2400kcal)作为1,其他按其之比折合系数.标准人日=标准人系数*人日数总标准人日数为全家每个人标准人日之和.人群折合标准人的系数(混合系统)=各类人的折合系统*(总人日数/标准人日) ?标准人的平均每日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1膳食结构分析:根据24H调查结果,计算五类食物:谷类,蔬菜,水果,鱼禽肉蛋类,奶类.豆类,油脂类食物摄入量,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理想模式(评价依据)进行比较,而分析评价.奶类和豆类的品种多,在食物成分表中可能不会全部包括.在从黄豆到豆浆,从奶粉到牛奶进行折算时,可用该产品质量的100g*其蛋白质含量/大豆蛋白质的含量如:豆类及其制品以每百克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35.1g)的比作为系数,折算成黄豆的量.干豆和豆制品按蛋白质含量折算成大豆的量.产品蛋白质含量%=摄入量*蛋白质含量/35.12)每百克各种奶类中蛋白质的含量与每百克鲜奶中蛋白质的含量(3g)的比作为系统,折算成鲜奶的量.鲜奶量=奶制品摄入量*蛋白质含量/32计算1能量的食物来源:将食物分为”谷类.豆类.薯类,动物性食物,纯热能食物和其他”六大类,分别计算提供能量,计算各类食物占总能量比.2能量的营养素来源1)蛋白质供能比:蛋白质摄入量*4 *100%总能量摄入量2)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碳水化合物摄入量*4 *100%总能量摄入量3)脂肪供能比:脂肪摄入量*9 *100%总能量摄入量单元3 膳食营养素计算与评价44页能力要求:1工作准备:1)RNIS参考.食物成分表.2)24H膳食回顾调查结果表2程序:一.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量g / 家庭总人日数二.家庭混合系数=(家庭成员1标准人系数*人日数+家庭成员2标准人系数*人日数+…) / 全家总人日数三.标准人的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摄入量/ 混合系数四. 根据食物成分表各种食物的能量及营养素含量,计算每人每日膳食总营养素摄入量.<统计分析表格>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个人某种营养素总摄入量/ 个人人日数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 标准人系数五营养素评价:含量与DRIS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比较,摄入量与RNI或AI比较第4章膳食指导和评估230页程序9 257页食物中营养素含量=食物量g * 可食部分比例*( 100g食物营养素含量/100)能力要求:289页食谱蛋白质营养评价氨基酸分AAS=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 * 100参考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该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分=被测食物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100参考蛋白质中同种必需氨基酸3烹饪与营养素损失相关知识重量保留率:WRF%=烹调后食物的质量g * 100%烹调前食物的质量g营养素损失率:表观保留率AR%=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干重)*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真实保留率TR%=烹调食物中某维生素含量*烹调后食品重量g * 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烹调前食品重量g能力要求:青少年食谱的综合分析和评价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食物量g * 可食部分比例* (100g食物中营养素含量/100) 257页曾出现3群体配餐目标设计1)能量目标群体能量需要目标=∑不同(亚组能量RNI * 人数/组) /总人数第五章食品营养评价3081营养成分定义和计算1)能量能量kcal=4*蛋白质g+4*碳水化合物g+脂肪g+3*有机酸g+7*乙醇(酒精)g+2*膳食纤维g饼干的营养标签制作: 327页程序7 营养素参考数值计算330页把营养成分数值代入下公式,计算营养成分占NRVs的多少某营养素%NRV=某营养素含量*单位重量*100%该营养素NRV1食物中能量密度计算高能量食物:油脂>油料>种子干果>肉类>淀粉类,蔬菜水果能量较低.,选用100g食物为计量单位能量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 能量推荐摄入量2营养质量指数计算方法:营养质量指数:是一种结合能量和营养素对食物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能直观,综合地反映食物能量和营养素需求的情况.1)计算INQ营养素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相应营养素推荐摄入量食物营养质量指数INQ=营养素密度/ 能量密度2)INQ评价标准INQ=1,表示食物提供营养素的能力与提供热能的能力相当,为”营养质量合格食物”<1,表示该食物提供营养素的能力小于提供热能的能力,长期食用此食物,会发生该营养素不足或供能过剩的危险,为营养价值低食物”>1,表示该食物提供营养素的能力大于提供能量的能力,为”营养质量合格食物”特别适合体重超重和肥胖者选择4氨基酸评分法AAS344页氨基酸评分法也称为蛋白质化学评分,是用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与推荐的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的氨基酸模式进行比较,计算出比值,比值最低者为第一限制氨基酸.,第一限制氨基酸的评分值即为该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不仅适用于单一食物蛋白质评价,还可用于混合食物蛋白质的评价.5蛋白质消化率及经消化率校正后的氨基酸评分法(PD-CAAS)氨基酸评分未考虑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反映了蛋白质在消化道被分解的程度.蛋白质消化率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蛋白质真消化率TD(更精确).表现消化率AD(不计粪代谢氮),动物性高于植物性食品蛋白质真消化率%= 氮吸收量= 食入氮-(粪氮--粪代谢氮) *100%食入氮食入氮经消化率校正后的氨基酸评分(PDCAAS)=氨基酸评分(AAS) * 真消化率(TD) 6蛋白质利用率345页1)蛋白质的功效比值(PER):以体重增加为基础进行的蛋白质评价方法,指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动物平均每摄取1g蛋白质时所增加的体重克数.蛋白质功效比值=试验期内动物增加体重g试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2)蛋白质生物价(BV)蛋白质的生物价是用以表示蛋白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的程度.生物价越高表示蛋白质的机体利用率越高,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越高,最高值为100.蛋白质生物价=氮储留量* 100氮吸收量注:氮吸收量=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 氮储留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内源氮) 3)蛋白质净利用率(NPU)是反映被测食物蛋白质利用程度的另一指标,指将蛋白质生物学价值与消化率结合起来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考虑了消化和利用两个方面.更全面反映.蛋白质净利用率%=生物价*消化率=(氮储留量/氮吸收量) *(氮吸收量/食物氮)=氮储留量/食物氮*100%1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是评价碳水化合物血糖应答反应的方法,反映了人体在食用一定数量的食物以后血糖的变化特征,并同进食等量葡萄糖相比血糖变化的幅度大小.食物GI是指人体进食含50g碳水化合物的待测食物后血糖应答曲线下的面积AUC与食用含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后血糖AUC之比.通常标准参考物选择葡萄糖或白面包.GI=含50g碳水化合物试验食物餐后2H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100 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餐后2H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消化吸收快的碳水化合物餐后高,慢的相反.2食物GI的评价:GI > 70的为高GI食物;GI在55-70的为中GI食物; GI <55的为低GI食物. 5食物血糖负荷(GL)有些食物GI较低,但消费量较高,同样影响血糖应答,GL体现了碳水化合物数量对血糖的影响GL=食物GI * 摄入该食物的实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gGL分级和评价为:GL>20的为高GL食物;GL在11-19的为中GL食物;GL<10的为低GL食物.第二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2运动量和运动强度168页运动四要素:身体活动水平取决于运动的类型.运动的强度.运动持续的时间.运动的频率.1)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率第六章社区营养管理和干预:1)构成比,表示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频率构成比= 某一组成部分的数值的*100%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数值总和如女性占总人数比2)比,也称相对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常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相对比=甲指标乙指标,也可用百分数表示(*100%)如,某年出生的男孩数与女孩数的比为105:1003)率,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率=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K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人数K=100%.1 000‰3发病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36页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流行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患病率= 特定时期某人群某病新旧病例数 *K同期观察人口数K=100%,1 000‰,10 000/万或100 000/10万。

国家公共营养师操作技能常用公式

国家公共营养师操作技能常用公式

国家公共营养师操作技能常用公式一、基础计算公式:1.能量需求计算:能量需求(千卡)=基础代谢能量+体力活动代谢能量+热效应能量其中基础代谢能量(BMR)= 体重(kg)× BMR系数BMR系数的计算公式:男性:BMR系数=66+(13.7×体重)+(5×身高)-(6.8×年龄)女性:BMR系数=655+(9.6×体重)+(1.8×身高)-(4.7×年龄)体力活动代谢能量=能量代谢比例×基础代谢能量热效应能量=能量需求×0.12.蛋白质需求计算:蛋白质需求(g)= 体重(kg)×蛋白质摄入比例蛋白质摄入比例的计算公式:平均成年人:蛋白质摄入比例 = 0.8 g/kg特殊人群(如运动员、孕妇等):蛋白质摄入比例 = 1.2 - 2 g/kg3.碳水化合物需求计算:碳水化合物需求(g)=能量需求(千卡)×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一般为50-60%)4.脂肪需求计算:脂肪需求(g)=能量需求(千卡)×脂肪摄入比例(一般不超过30%)5.纤维素需求计算:纤维素需求(g)=食物纤维素摄入量(g)6.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计算: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计算需要根据具体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推荐摄入量进行计算,可以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或相关研究报告。

二、烹饪计算公式:1.食材调味品用量计算:食材调味品用量(g)=调味品比例×食材重量(g)2.汤类加工水量计算:汤类加工水量(L)= 原料重量(kg)× 水加工比例(一般为3-4倍)3.食物烹饪时间计算:食物烹饪时间(分钟)= 食物厚度(cm)× 时间系数时间系数可以根据不同的食材和烹饪方式进行调整。

4.烹饪锅具和热量传导计算:烹饪锅具和热量传导需要根据不同的锅具和热源进行计算,可以参考相关物理学知识和烹饪技术。

国家公共营养师等级考试(三级)公式小结

国家公共营养师等级考试(三级)公式小结

1. 标准体重(kg )=身高(cm )—1052. 100%=⨯实测体重(kg )—标准体重(kg )标准体重指数标准体重(kg )(正常:±10%)3. 22=体重(kg )体制指数身高 (m )(正常: 18.5~23.9 ; 轻度消瘦: 17~18.5 ; 超重: 24~27.9 )4.1000⨯体重(kg )身高体质指数=身高(cm )5. + =100%Vervaeck ⨯体重(kg ) 胸围(cm )指数身高(cm )6. 422=10Kaup ⨯体重(kg )指数身高(cm )(正常: 19 ~ 15 ) 7.733=10Rohrer ⨯体重(kg )指数身高(cm )(中等: 140 ~ 109 )8. =100⨯胸围(cm )比胸围身高(cm )9.=腰围(cm )腰臀比值(W H R )臀围(cm )(参考标准:成年男性 < 0.9;成年女性 < 0.85 )10.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操作计算:a. 皮褶厚度推算人体密度D=C —M ×(㏒皮褶厚度值) (其中C 和M 是公式中系数)b. 根据人体密度计算人体脂肪百分含量: 4.95%( 4.50)100%B F D=-⨯c. 上臂肌围(cm )=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d.222[]12.5612.56⨯=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上臂肌围上臂肌面积(cm )=14. 儿童体重的粗略估计计算:a. 标准体重(kg )= 年龄(岁)×2 + 7 (3岁以下适用)b. 标准体重(kg )= 年龄(岁)×2 + 8 (3岁~青春前期适用)、c. 粗略身高(cm )= 年龄(岁)×7+ 70 (3岁~青春前期适用)一、质量计算: 1. =100%⨯食品重量(W )—废弃部分的重量(W1)可食部计算(EP )食品重量(W )2. 100%⨯1废弃部分重量(W )废弃率=食品重量(W )3.=100%⨯烹调后食物的重量—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烹调重量变化率(WCF )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用于烹调后失重的食品,如烤肉 煎肉等)4.=生食物重量食物的生熟比值熟食物重量(用于烹调后增重的食品,如米饭 面条等)5. 重量保留因子(WRF ):%100%W RF =⨯烹调后食物的质量(g )烹调前食物的质量(g )6. =100%100⨯食物营养成分含量每百克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水分含量7.=100⨯⨯∑食物量(g)蛋白质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蛋白质含量(g )()=100⨯⨯∑食物量(g)脂肪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脂肪含量(g )()=100⨯⨯∑食物量(g)碳水化合物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g )()=100⨯⨯∑食物量(g)某营养素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g )()8.%=⨯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表现保留率(AR )(干重)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9.%=⨯⨯⨯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烹调后食品重量(g )真实保留率(TR )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烹调前食品重量(g )二、能量计算:1. 膳食能量(kcal )=蛋白质摄入量×4 +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4 + 脂肪摄入量×9 三、三大营养素的能量百分比计算:1. =100%⨯⨯蛋白质摄入量(g )4蛋白质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2. =100%⨯⨯碳水化合物摄入量(g )4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3.9=100%⨯⨯脂肪摄入量(g )脂肪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四、食物测评1. A.当一批食品德包装件数(N )超过100件时,抽样量(n )按下列式计算:n =B.异常非均匀性或者不熟悉来源食品抽样量按下式计算:n = N 2. -=食物的能量(kcal )能量价格比值食物的实际支出价格(元)3. %%=⨯某种营养素的含量()单位重量(g )某营养素(NRV )<单位食品中营养素参考值>(查表得)该营养素参考值NRV (g )4. =100%100⨯食物营养成分含量每百克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水分含量5.=100[]⨯⨯食物量(g)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可食部分的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营养素含量(g )6.食物营养质量指数计算:a. =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能量密度能量推荐摄入量b. =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营养素密度相应营养素推荐摄入量c.=营养密度食物营养质量指数(INQ )能量密度( INQ = 或 > 1为营养质量合格食物 INQ < 1 为营养价值低食物 )9.蛋白质评价: a.%=100%100%⨯=⨯氮吸收量食入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真消化率(TD )食入氮食入氮b.=试验期内动物增加体重(g )蛋白质功效比值试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 )c.100100⨯=⨯氮储留量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生物价(BV )=氮吸收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内源氮)d.%==100%⨯⨯氮储留量蛋白质净利用率(NPU )生物价消化率食入氮e.100⨯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 )氨基酸分(ASS )=理想模式每克氮(或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 )10.食物血糖评价:a. 50g GI 含碳水化合物的试验食物餐后2h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餐后2h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GI 大于70的为高GI 食物 ; GI 在55~70的为中GI 食物 ; GI 小于55的为低GI 食物) b. G I G L =⨯食物摄入该食物的实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g)(GL >20的为高GL 食物;GL 在11~19的为中GL 食物;GL <10的为低GL 食物) 11.分析必需脂肪酸含量: 100%⨯食物脂肪酸含量(g/100g )脂肪酸占脂肪百分比(%)=食物总脂肪含量(g/100g )★ 其 他 ★1.家庭:a. 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 + 午餐餐次总数×午餐餐次比 + 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b. 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 + 购进食物总量 —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c. 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宗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量d. =实际消耗量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家庭总人日数e. =各种食物实际消耗量(生重)平均摄入量总就餐人数f.=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含量家庭总人日数g. 标准人日= 标准人系数×人日数 h. ==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摄入量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标准人系数i. ==⨯标准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标准人系数混合系数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j.==人(乙)能量参考摄入量人(乙)某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人(乙)折合成人(甲)系数人(甲)能量参考摄入量人(甲)某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社区统计:a.=100%⨯某一组成部分的数值构成比同一事物个组成部分的数值总和b. %=⨯甲指标相对比(也可用分数表示)100乙指标c. 0(100%;1000%)K K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率=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人数d. K⨯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新病例数<动态指标>发病率=同期暴露人口数e.=K⨯特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静态指标>患病率同期观察人口数f.标准差(S ) 单侧95%可信上限 = 0.05()v X t S+⨯;单侧95%可信下限 = 0.05()v Xt S -⨯g.12 (1)+++==nini X X X X X nn=∑均值()。

营养知识点公式总结大全

营养知识点公式总结大全

营养知识点公式总结大全
1. 能量需求计算公式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男性基础代谢率(BMR)=10×体重(kg)+6.25×身高(cm)-5×年龄(岁)+5
女性基础代谢率(BMR)=10×体重(kg)+6.25×身高(cm)-5×年龄(岁)-161
活动能量消耗=基础代谢率×活动因子
总能量需求=基础代谢率+活动能量消耗
2. 碳水化合物需求计算公式
碳水化合物需求量(g)=总能量需求(kcal)×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百分比/4
3. 脂肪需求计算公式
脂肪需求量(g)=总能量需求(kcal)×脂肪占总能量的百分比/9
4. 蛋白质需求计算公式
蛋白质需求量(g)=体重(kg)×蛋白质摄入量(g/kg)
5. 维生素需求计算公式
维生素A需求量(IU)=基础量+(每1000大卡能量×4-基础量)×0.015
维生素C需求量(mg)=20-体外散失量×0.5
6. 矿物质需求计算公式
钙需求量(mg)=每标准单位体重(kg)×1000
镁需求量(mg)=每日所需能量×4
7. 水需求计算公式
水需求量(ml)=体重(kg)×30-35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营养知识点公式总结,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来合理搭配膳食,保持营养均衡,才能更好地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公式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公式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公式(第二版)婴儿体重估算公式:前半岁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6(前六个月的婴儿,体重平均每月增长0.6kg)后半岁体重(kg)=出生体重+3.6+(月龄-6)×0.5 (后六个月平均每月增加0.5kg)2岁内乳牙数的计算:乳牙数=月龄-6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身高粗略估计公式:体重(kg)=年龄×2+7(用于3岁以下)体重(kg)=年龄×2+8(用于3岁以后)身高(cm)=年龄×7+70三种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实际产生能量公式:1g碳水化合物:17.15KJ×98%=16.81KJ(4.0kcal)1g脂肪:39.54KJ×95%=37.56KJ(9.0kcal)1g蛋白质:18.2KJ×92%=16.74KJ(4.0kcal)(一般混合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率为98%,脂肪的吸收率为95%,蛋白质的吸收率为92%。

因为1KJ=0.239kcal,所以16.81KJ约等于4.0kcal)基础代谢率计算公式:基础代谢=体表面积(m²)×基础代谢率【KJ/(m²·h)或kcal/(m²·h)】×24人体体表面积,可根据身高和体重来推算男性:A=0.00607H+0.0127W-0.0698女性:A=0.00568H+0.0126W-0.0461【A—体表面积:m²H—身高:cm W—体重:kg】蛋白质的大致含量:样品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g%)=每克样品中含氮量(g)×6.25×100%氮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B=I-(U+F+S)【B—氮平衡I—摄入量U、F、S—排出量(U—尿氮F—粪氮S—皮肤氮)】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公式: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摄入氮-粪氮)/摄入氮×100%真蛋白质消化率(%)=(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摄入氮×100%蛋白质功效比值(PER)计算公式:PER=实验期内动物体重增加量(g)/实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被测蛋白质PER=实验组蛋白质功效比值/对照组蛋白质功效比值×2.5被测食物蛋白质生物价计算公式:BV(生物价)=储留氮/吸收氮×100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氮)吸收氮=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氨基酸分(AAS)计算公式:ASS=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参考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100烟酸当量=烟酸+1/60色氨酸膳食叶酸当量=膳食叶酸﹢1.7×叶酸补充剂。

营养师技能计算公式及参考指标

营养师技能计算公式及参考指标

营养师技能计算公式及参考指标1.维生素的表达方式和单位转换:维生素A(ugRE)=视黄醇(ug)+β-胡罗素(ug)/6+其他类型胡罗素/12维生素E=α-生育酚+0.5β-生育酚+0.1r-生育酚+ 0.3三烯生育酚本书采用:维生素E(mg)= α-维生素E+(β+γ-维生素E)+(δ-维生素E)2.食物可食部:EP=食物重量(W)-废弃部分重量(W1)/食品重量(W)*100%可食用营养素计算:X=A*EPA:100g可食用部分食物中该营养素的含量X:100g食品中某营养素的含量3.烹调重量变化率WCF=烹调后食物的重量-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烹调前食物的重量*100%4.生熟重量比值与原料重量的换算方法食物生熟重量比值=生食物重/熟食物重量原料重量=熟食物重量*生熟比5.实际消耗的食物生重实际消耗生重=实际消耗的熟重*生熟比=(熟食重量-熟食剩余量)*生熟比6.实际消费量实际消费量=结存量+购进量(自产量)-废弃量-剩余量7.某营养素含量的计算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食物量g*EP*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100g)8:能量折算系数: 4(17蛋白)9(37脂肪)4(17碳水化合物)7(29酒精)2(8纤维)9.膳食宝塔1.油类:25-30g2.盐:6g3.奶类及奶制品:300g4.大豆类及坚果:30-50g5.畜禽肉类:50-75g6.鱼虾类:50-100g7.蛋类:25-50g 8.蔬菜类:300-500g9.水果类:200-400g 10. 含薯类和杂豆250-400g 11.水:1200ml10.中国成人体质指数的评价表11.100g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100-(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膳食纤维)12.标准体重和标准体重指数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标准体重指数=〔实测体重(kg)-标准体重(kg)〕/标准体重(kg)×100%13.成人标准体重指数分级评价表14.我国青年Vervaeck指数营养评价标准15.肥胖度等级表16. WHO对成人BMI的划分17.儿童体重粗略估计标重=年龄(岁)×2+7(三岁以下)标重=年龄(岁)×2+8(三岁-青春前期)18.儿童身高粗略估计身高=年龄×7+70(三岁-青春前期)19.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指标的适用人群及计算1.体质指数(BMI)——反应体型胖瘦度=体重(kg)/身高2(m)2.身高体质指数——每厘米身高的体重值=体重(kg)/身高(cm)×10003.Rohrer指数——评价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的体格发育状况=体重(kg)/身高3(cm)×1074.比胸围=胸围(cm)/身高(cm)×1005.Kaup指数——只适用于学龄前儿童=体重(kg)/身高2(cm)×10420. Rohrer指数21. Kaup指数22. 头围、胸围1岁时:头围 = 胸围2岁时:头围﹥胸围3岁时:头围﹤胸围23.腰围(WC)——判断腹部肥胖中国标准:男性≧85cm,女性≧80cm为肥胖标准24.腰臀比值(WRH)成年男性﹤0.9,女性﹤0.85腹型肥胖≧0.9,女性≧0.8525..群体生长发育状况常用的评价标准1)标准差法2)标准差评分法3)百分位数法4)中位数百分比法:1°营养不良——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的75-90%2°营养不良——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的60-75%3°营养不良——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的60%以下26. 比胸围(标准值:50-55)中国城市青少年比胸围均数表27.7-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标准28.学生体质调研身高标准体重对营养状况的评价29.中国城市身高体质指数均数表30.成人每日能量供给量估算表(Kcal/kg 标准体重)31.劳动等级32.建议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10%)33.大米中含有碳水化合物77.4%,小麦粉中含有碳水化合物73.6%。

公共营养师考试常用计算公式

公共营养师考试常用计算公式

公共营养师考试常用计算公式★ 人体调查类 ★1. 标准体重(kg )=身高(cm )—105±10%)2. 22=体重(kg )体制指数身高 (m )(正常: 18.5~23.9 ; 轻度消瘦: 17~18.5 ; 超重: 24~27.9 )3. =腰围(cm )腰臀比值(W H R )臀围(cm )(参考标准:成年男性 < 0.9;成年女性 < 0.85 )4.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操作计算:a. 皮褶厚度推算人体密度D=C —M ×(㏒皮褶厚度值) (其中C 和M 是公式中系数)b. 根据人体密度计算人体脂肪百分含量: 4.95%( 4.50)100%BF D=-⨯ c. 上臂肌围(cm )=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 d.222[]12.5612.56⨯=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上臂肌围上臂肌面积(cm )= 5. 儿童体重的粗略估计计算:a. 标准体重(kg )= 年龄(岁)×2 + 7 (3岁以下适用)b. 标准体重(kg )= 年龄(岁)×2 + 8 (3岁~青春前期适用)、c. 粗略身高(cm )= 年龄(岁)×7+ 70 (3岁~青春前期适用)★ 食品计算类 ★ 1. =100%⨯食品重量(W )—废弃部分的重量(W1)可食部计算(EP )食品重量(W )2. =100%⨯烹调后食物的重量—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烹调重量变化率(WCF )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用于烹调后失重的食品,如烤肉 煎肉等)3. =生食物重量食物的生熟比值熟食物重量(用于烹调后增重的食品,如米饭 面条等) 4. 重量保留因子(WRF ):%100%WRF =⨯烹调后食物的质量(g )烹调前食物的质量(g ) 5.=100⨯⨯∑食物量(g)蛋白质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蛋白质含量(g )()=100⨯⨯∑食物量(g)脂肪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脂肪含量(g )()=100⨯⨯∑食物量(g)碳水化合物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g )()=100⨯⨯∑食物量(g)某营养素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g )()6.%=⨯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表现保留率(AR )(干重)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7.%=⨯⨯⨯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烹调后食品重量(g )真实保留率(TR )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烹调前食品重量(g ) 8. 膳食能量(kcal )=蛋白质摄入量×4 +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4 + 脂肪摄入量×9 9. =100%⨯⨯蛋白质摄入量(g )4蛋白质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10. =100%⨯⨯碳水化合物摄入量(g )4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 11. 9=100%⨯⨯脂肪摄入量(g )脂肪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12.%%=⨯某种营养素的含量()单位重量(g )某营养素(NRV )<单位食品中营养素参考值>(查表得)该营养素参考值NRV (g )13.=100[]⨯⨯食物量(g)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可食部分的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营养素含量(g )14.食物营养质量指数计算: a. =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能量密度能量推荐摄入量b. =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营养素密度相应营养素推荐摄入量c. =营养密度食物营养质量指数(INQ )能量密度 ( INQ = 或 > 1为营养质量合格食物INQ <1为营养价值低食物 )15.蛋白质评价: a.%=100%100%⨯=⨯氮吸收量食入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真消化率(TD )食入氮食入氮b.=试验期内动物增加体重(g )蛋白质功效比值试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 ) c.100100⨯=⨯氮储留量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生物价(BV )=氮吸收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内源氮)d.%==100%⨯⨯氮储留量蛋白质净利用率(NPU )生物价消化率食入氮 e.100⨯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 )氨基酸分(ASS )=理想模式每克氮(或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 ) 16食物血糖评价: a.50g GI 含碳水化合物的试验食物餐后2h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餐后2h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GI 大于70的为高GI 食物 ; GI 在55~70的为中GI 食物 ; GI 小于55的为低GI 食物)b. GI GL =⨯食物摄入该食物的实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g)(GL >20的为高GL 食物;GL 在11~19的为中GL 食物;GL <10的为低GL 食物)★ 其 他 ★1.家庭:a. 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 + 午餐餐次总数×午餐餐次比 + 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b. 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 + 购进食物总量 —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c. 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宗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量d. =实际消耗量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家庭总人日数e. =各种食物实际消耗量(生重)平均摄入量总就餐人数f. =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含量家庭总人日数 g. 标准人日= 标准人系数×人日数 h.==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摄入量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标准人系数 i. ==⨯标准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标准人系数混合系数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j. ==人(乙)能量参考摄入量人(乙)某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人(乙)折合成人(甲)系数人(甲)能量参考摄入量人(甲)某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社区统计: a. =100%⨯某一组成部分的数值构成比同一事物个组成部分的数值总和b. %=⨯甲指标相对比(也可用分数表示)100乙指标 c. 0(100%;1000%)K K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率=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人数d. K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新病例数<动态指标>发病率=同期暴露人口数e. =K ⨯特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静态指标>患病率同期观察人口数。

营养师常用的公式

营养师常用的公式

【公共营养师考试常见公式】1.前半岁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6 后半岁体重=出生体重+3.6+(月龄-6)×0.52.体重=年龄×2+8(kg)身高=年龄×7+703.RNI(推荐摄入量)=EAR(平均需要量)+2SD(标准差)4.1kcal=4.184kJ 1kJ=0.239kcal 1000kcal=4.184MJ 1MJ=239kcal5.1g碳水化合物=16.81kJ(4kcal) 1g脂肪=37.56kJ(9kcal) 1g=16.74Kj(4kcal)6.B=I-(U+F+S)B-氮平衡;I-摄入氮;U-尿氮;F-粪氮;S-皮肤氮7.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肥胖度【(实测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标准:正常为18.5~23.9;超重为:大于等于24;肥胖为:大于等于28)8.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全家总人日数=所有在家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9.折合的方法:以体重60kg成年男子、轻体力劳动者为标准人、能量供给量:2400kcal作为1 标准人系数=实际值/2400kcal 标准人日=标准人系数×人日数10. 混合系数=(家庭成员1标准人系数×人日数+家庭成员2标准人系数×人日数+…)÷全家总人日数11.标准人的每日每种食物的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摄入量÷混合系数12.蛋白质的供能比=(蛋白质摄入量×4/总能量摄入量)×100%13.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碳水化合物摄入量×4/总能量摄入量)×100%14.脂肪的供能比=(脂肪摄入量×9/总能量摄入量)×100%15每百克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35.1g);产品蛋白质含量%=摄入量×蛋白质含量÷35.116.蛋白质含量与每百克鲜奶中蛋白质含量(3g);鲜奶量=奶制品摄入量×蛋白质含量÷317.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食物量(g)÷100×可食部分比例】×每百克食物营养素含量18.男生折合中等体力活动女生系数=[中体力活动成年男子能量参考摄入量/女子]×100%19.大米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每克大米蛋白质赖氨基酸含量(mg)/每克参考蛋白质赖氨基酸含量(mg)]×100%20.折合成年男子混合系数=折合成年男子总人日数/各年龄组总人日数21.能量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能量推荐摄入量22.营养素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相应营养素推荐摄入量23.食物营养质量指数(INQ)=营养素密度/能量密度;【INQ〉1:为营养质量合格食物;INQ〈1:为营养价值低的食物】24.蛋白质的功效比值(PER)=试验期内动物增加体重(g)/试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25.蛋白质的生物价(BV)=【氮储留量/氮吸收量】×100%26.氮吸收量=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氮储留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内源氮)27.氨基酸含量(mg/g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100g)/蛋白质含量(g/100g)28.脂肪酸占脂肪百分比(%)=[食物脂肪酸含量(g/100g)/食物总脂肪含量(g/100g)]×10029.计算食物实际消耗能量: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30.计算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量(g)÷家庭总人数31.计算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食物量(g)÷100×可食部分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营养素含量家庭某种营养素的总摄入量=家庭摄入所有食物中的营养素的量累加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家庭总人日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日数计算1.人日数:就餐人数×餐次比概念:1个人吃早、中、晚三餐为1人日。

2.折合系数=各类人群能量推荐摄入量/标准人能能量推荐摄入能量标准人概念:60kg成年男子,从事轻体力劳动,每日能量推荐摄入量为2400kcal。

3.标准人日数=人日数×折合系数(标准人系数)4.混合系数:总标准人日数/总人日数5.平均每日某营养素(食物)摄入量=实际摄入量/总人日数6.标准人每日营养素(食物)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营养素/混合系数例:人日数计算1.幼儿园小班15人中班18人大班15人早餐20% 中餐40% 晚餐40%小班人日数=就餐人数×餐次比=15人×20%+15人×40%+15人×40%=15人日中班人日数=就餐人数×餐次比=18人×20%+18人×40%+18人×40%=18人日大班人日数=就餐人数×餐次比=15人×20%+15人×40%+15人×40%=15人日总人日数=小班人日数+中班人日数+大班人日数=48人日经计算该幼儿园总人日数为48人日。

例:一单位:轻体力10人中体力12人重体力20人早餐3人8人20人午餐4人6人15人晚餐2人4人17人问题1.该企业总人日数?2.该企业混合系数?3.假如每日摄入米饭4800g,平均每人米饭摄入量?标准人每日米饭摄入量?答:1. 三餐餐次比为:30% 40% 30%轻体力人日数=3人×30%+4人×40%+2人×30%=3.1人日中体力人日数=8人×30%+6人×40%+4人×30%=6人日重体力人日数=20人×30%+15人×40%+17人×30%=17.1人日总人日数=轻体力人日数+中体力人日数+重体力人日数=26.2人日经计算该企业总人日数为26.2人日。

2. 男性轻体力劳动推荐摄入量2400kcal中体力2700kcal重体力3200kcal标准人概念:体重60kg,成年男子,从事轻体力劳动为标准人。

每日能量摄入推荐量为2400kcal。

折合系数=各类人群能量推荐摄入量/标准人能能量推荐摄入能量轻体力折合系数=2400kcal/2400kcal=1中体力折合系数=2700kcal/2400kcal=1.13重体力折合系数=3200kcal/2400kcal=1.33标准人日数=人日数×折合系数混合系数=总标准人日数/总人日数=3.1人日×1+6人日×1.13+17.1人日×1.33/(3.1人日+6人日+17.1人日)1.44经计算该企业的混合系数为1.44。

3.平均每人每日米饭摄入量=实际摄入量/总人日数=4800g/26.2人日=183g标准人每日米饭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米饭摄入量/混合系数=183g/1.44=127g经计算该企业平均每人米饭摄入量183g;标准人每日米饭摄入量127g。

例:某企业轻体力12人中体力15人重体力25人重体力每日推荐摄入量为3900kcal早餐6人10人20人午餐4人12人15人晚餐2人8人18人每日消耗蛋白质8326g问题1.该企业总人日数?2.混合系数?3.标准人每日消耗多少?答:1.三餐餐次比为30% 40% 30%轻体力人日数=6人×30%+4人×40%+2×30%=4人日中体力人日数=10人×30%+12人×40%+8人×30%=10.2人日重体力人日数=20人×30%+15人×40%+18人×30%=17.4人日总人日数=轻体力人日数+中体力人日数+重体力人日数=31.6人日经计算该企业总人日数为31.6人日。

2. 男性轻体力劳动推荐摄入量2400kcal中体力2700kcal重体力3900kcal标准人概念:体重60kg,成年男子,从事轻体力劳动为标准人。

每日能量摄入推荐量为2400kcal。

折合系数=各类人群能量推荐摄入量/标准人能能量推荐摄入能量轻体力折合系数=2400kcal/2400kcal=1中体力折合系数=2700kcal/2400kcal=1.13重体力折合系数=3900kcal/2400kcal=1.63标准人日数=人日数×折合系数混合系数=总标准人日数/总人日数=4人日×1+10.2人日×1.13+17.4人日×1.63/31.6人日=1.39经计算该企业的混合系为1.39。

3. 平均每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实际摄入量/总人日数=8326g/31.6人日=263.48g标准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混合系数=189.55g经计算该企业标准日每日消耗蛋白质为189.55g。

人体体格评定:1.体质指数BIM=体重(kg)/身高(m)2=kg/m218.5 kg/m2~BIM~23.9 kg/m2为正常体质,营养均衡,继续保持原有饮食习惯。

BIM大于24 kg/m2为超重;BIM大于28 kg/m2为Ⅰ级肥胖;BIM大于30 kg/m2为Ⅱ级肥胖。

建议调整原有饮食结构。

2.理想体重=身高cm-105=kg3.肥胖度体重指数=实测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10%之间体重指数为正常体重,营养均衡。

10%~20%为超重;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重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100%为肥胖病,营养过剩。

经计算某某体质指数为……体重指数为……例:张女士,47岁,身高1.62m 68kg,进行体格测评?1. BIM=体重(kg)/身高(m)2=68kg/(1.62m)2=25.9kg/m218.5<BIM<23.9为正常体质,BIM大于24 kg/m2为超重;BIM大于28 kg/m2为Ⅰ级肥胖;经计算张女士体质指数为25.9kg/ m2,BIM大于24 kg/m2为超重,营养轻度过剩。

2.标准体重=身高(cm)-105=162cm-105=57kg3.体重指数=实际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68kg-57kg/57kg×100%=19.3%10%之间体重指数为正常体重,10%~20%为超重,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重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100%为肥胖病,营养过剩。

经计算王女士的体重指数为超重,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膳食,减少主食量,增加运动。

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100%为肥胖病,营养过剩。

热能计算一日总热量=理想体重kg×**kcal/kg体重指数正常者给予35kcal/kg;超重给予30kcal/kg;肥胖给予25kcal/kg,即依次递减5kcal/kg。

如明确糖尿病病人**给予30kcal/kg;超重级肥胖均给予25kcal/kg。

三大产能营养素能量比:pro15%、fat25%、cho60%三大营养素产能系数:4kcal/g、9kcal/g、4kcal/g三餐餐次比:30%、40%、30%计算中可列表如:早餐30% 午餐40% 晚餐30%pro(g)15%fat(g)25%cho(g)60%经计算得知**理想情况每日所需蛋白质为*g,脂肪为*g,碳水化合物为*g。

实际食物摄入情况:食物名称可食部% 重量g pro fat cho******合计:**g **g **g经计算得知***餐中实际摄入的三大产能营养素超过理想情况三大餐能营养素的需要量,为*合理*餐,建议重新调整。

例:王总48岁男性,糖尿病患者,身高174cm,体重86kg早餐:烙饼150g,粥100g副食鸡蛋50g,酱牛肉100g,评价其早餐是否合理。

1.首先进行人体体格测评BIM=体重(kg)/身高(m)2=86kg/(1.74m)2=28.4kg/m218.5 kg/m2~BIM~23.9 kg/m2为正常体质;BIM大于24 kg/m2为超重;BIM大于28 kg/m2为Ⅰ级肥胖;经计算王总的体质指数为28.4 kg/m2为Ⅰ级肥胖,营养过剩。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174cm-105=69kg体重指数=实际体重kg-理想体重kg/理想体重kg×100%=86kg-69kg/69kg×100%=24.6%10%之间体重指数为正常体重,营养均衡。

10%~20%为超重;20%~30为轻度肥胖。

2.热能计算因王总为糖尿病肥胖患者,每kg体重给25kcal热量,足以满足每日所需。

一日总热量kcal=理想体重kg×25kcal/kg=69kg×25kcal/kg=1725kcal三大产能营养素能量比:pro15%、fat25%、cho60%三大营养素产能系数:4kcal/g、9kcal/g、4kcal/g三餐餐次比:30%、40%、30%理想状态下早餐所需pro重量为1725kcal×15%÷4kcal/g×30%=19.4gFat重量为1725kcal×25%÷9kcal/g×30%=14.38gCho重量为1725kcal×60%÷4kcal/g×30%=77.63g实际摄入列表:食物名称重量g pro fat cho烙饼150 7.5×1.5 2.3×1.5 52.9×1.5大米粥100 1.1 0.3 9.9鸡蛋50 6.7 4.4 1.4酱牛肉100 31.4 11.9 3.2合计:50.5 20.1 94经计算得知王总早餐实际摄入三大产能营养素均超过理想情况下三大产能营养素的需要量,为不合理早餐,建议重新调整,减少主食及副食的摄入量。

例:计算红烧排骨热量:猪大排500g 花生油15g(*可食用重量500g×68%=340g)列表如下食物名称重量g 可食部% pro fat cho猪大排500 68 18.3×3.4 24.4×3.4 1.7×3.4花生油15 100 15合计62.2 84.4 5.8三大营养素产能系数:4kcal/g、9kcal/g、4kcal/g总能量=62.2g×4kcal/g+84.4g×9kcal/g+5.8g×4kcal/g=1031.6kcal经计算得知红烧排骨的总热量为1031.6kcal例:计算某人午餐中热量主食:粳米饭150g副食:刀鱼炖排骨:猪小排500g 刀鱼350g 油15g肉片炒菜花:猪里脊75g 油15g鸡丝拌苦苣:鸡胸肉100g 香油5g计算该餐热量?答:列表如下食物名称重量g 可食部% pro(g)fat(g)cho(g)粳米饭150 100 3.9 0.45 39.3猪小排500 72 60.12(十字相乘法)83.16(同前) 2.52(同前)刀鱼350 76 47.1(同前)13.03(同前)8.25(同前)猪里脊75 100 15.15(20.2×0.75) 5.925(7.9×0.75)0.525(0.7×0.75)鸡胸肉100 100 19.4 5 2.5油35 100 35总计145.7 142.6 5.31三大营养素餐能系数分别为:4kcal/g 9kcal/g 4kcal/g总能量=蛋白质产能+脂肪产能+碳水化合物产能=145.7g×4kcal/g+142.6g×9kcal/g+5.31×4kcal/g=2076kcal经计算该餐的能量为2076kc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