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划分
(完整版)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划分

前言中国东部地区主要是浙江、江苏、上海还有安徽等地,因为出于长江中下游,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北面和南面都是丘陵,中间也会掺杂点丘陵。
具体分类如下:1.东北地区(3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2.华北地区(2省2市1区):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3.华东地区(6省1市):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上海市;4.华中地区(3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5.华南地区(2省1区):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6.西北地区(3省2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西南地区(3省1市1区):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8.港澳台地区(1省2区):台湾省(隶属华东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隶属华南地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隶属华南地区)。
东部: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七个;中部: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三个;西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云南、四川、贵州、重庆、西藏十个。
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云南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中国大陆区域划分

中国大陆区域划分沿革中国是一个大国,幅员广阔。
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
因此,研究中国的区域问题,必须把中国分成若干不同的经济区域。
20世纪50年代,有关方面曾经将中国大陆分为沿海和内地;60年代,曾经将中国大陆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地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区域经济研究的活跃和深化,人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划分方法。
主要有:1、三大地带。
这一方法将中国大陆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但不同的时期,每个地带覆盖的地域范围不同。
在三大地带的概念提出之初,广西壮族自治区曾被视为属于东部;内蒙古曾被视为属于中部。
后来,人们对此划法提出了很多异议。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大地带覆盖的地域范围逐渐被确定了下来。
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市、自治区。
2、六大综合经济区。
包括东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3、七大经济区。
包括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华东(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华中(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华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西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4、九大经济区。
这里有两种划法方法。
第一种划法包括东北地区(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黄河中游流域(山西、河南、内蒙古中西部)、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江苏、浙江)、长江中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东南沿海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西北地区(山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等。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划分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划分
中国大陆地区普遍以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划分。
东部地区,是指靠近东海和台
湾海峡的地区,主要由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福建省、台湾省,以及山东省
的南部,其中宁波、上海、广州等城市产业发达,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中部地区,是指山东省的北部、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陕西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等省区,这是中国的古国中心,地理位置优越,能源种类及储量均丰富,经济以城
市化和产业化发展突出,发展比较繁荣。
西部地区,一般指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区,中国的西部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依托,因其资源、气候、文化特征
均与东部有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落后于东部地区。
总而言之,这三大地区各有千秋,靠合作共赢发展,经济会更加强劲有力,东部地区
的优势助力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的新兴资本助力西部地区,让西部地区充分发挥作用,有
利于促进全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地区划分

中国地区区域划分: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台港澳地区中国具体的区域划分: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
"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和上海市。
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
华南三省(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
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
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西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
通常简称"西北"。
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
西南四省(区)一市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661个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
总计:省级34个,地级333个,县级2862个。
中国行政分类表

中国行政分类表一、行政区划中国行政区划是指根据国家的政治、经济和行政管理需要,将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域,以便实施行政管理和服务。
根据中国宪法和有关法律,中国的行政区划主要分为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和乡级行政区。
1. 省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是中国行政区划的最高一级,目前共有23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2个省和5个自治区。
其中,4个行政区拥有省级行政区和自治区两个身份,即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2. 地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是中国行政区划的第二级,包括地级市、地区和自治州。
地级行政区是省级行政区下设的行政区域,目前中国共有333个地级行政区。
3. 县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是中国行政区划的第三级,包括县、自治县、市辖区和自治县级市。
县级行政区是地级行政区下设的行政区域,目前中国共有2852个县级行政区。
4. 乡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是中国行政区划的第四级,包括乡、民族乡、镇和街道办事处。
乡级行政区是县级行政区下设的行政区域,目前中国共有40673个乡级行政区。
二、经济区划中国经济区划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国土划分为若干个经济区域,以便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划分,中国经济区划主要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1. 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
这些地区拥有较发达的经济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人才。
2.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包括河南、湖南、湖北等省份。
这些地区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都有一定的优势,正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3. 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相对较落后的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
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推动经济发展。
4.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中国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
中国地理分区

地理分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分区对资源 分配的影响:地 理分区有助于合 理分配资源,促 进区域经济的均
衡发展。
地理分区对产业 结构的影响:地 理分区可以优化 产业布局,形成 合理的产业结构, 提高区域经济的
竞争力。
地理分区对交通 物流的影响:地 理分区可以有效 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交通效率, 促进区域间的经 济交流与合作。
旅游资源:中部内陆地区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等。
西部边疆地区
人口分布:西部边疆地区人口稀疏,主要 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和交通沿线。
民族构成:该地区民族众多,包括汉族、 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具有丰富的 民族文化多样性。
经济特点:西部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 滞后,主要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但近 年来旅游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植被覆盖:以草原、 荒漠为主,植被稀 少,生态环境脆弱
青藏高寒区
地理位置:位于中 国西南部,包括青 藏高原和川西、滇 西北地区
气候特点:高寒、 干旱、大风、冰雹 等恶劣气候条件
自然景观:以高原、 雪山、冰川、湖泊为 主要特征,是世界上 海拔最高的高原之一
资源优势:拥有丰 富的太阳能、风能、 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资源
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地理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中国地理学的国际影响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绿色发展:推动绿 色产业和清洁能源 的发展,减少对环 境的负面影响
区域合作:加强地区 间的合作与交流,实 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 补,提升整体竞争力
深化地理研究与教育普及
地理研究:加强地理科学研究,提高地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育普及:开展地理教育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地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跨界合作: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地理学的发展。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划分

前言中国东部地区主要是浙江、江苏、上海还有安徽等地,因为出于长江中下游,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北面和南面都是丘陵,中间也会掺杂点丘陵。
具体分类如下:1.东北地区(3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2.华北地区(2省2市1区):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3.华东地区(6省1市):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上海市;4.华中地区(3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5.华南地区(2省1区):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6.西北地区(3省2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西南地区(3省1市1区):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8.港澳台地区(1省2区):台湾省(隶属华东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隶属华南地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隶属华南地区)。
东部: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七个;中部: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三个;西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云南、四川、贵州、重庆、西藏十个。
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云南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中国的区域划分

中国的区域划分按经济带划分:三大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西部边远地区;1.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18个省、区、市)。
2.中部内陆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
3.西部边远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区)。
按行政区域划分: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市、区)。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大连(4个省、市)。
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宁波、夏门、青岛(10个省、市)。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7个省、市)。
5.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市)。
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个省、区)。
三、适用范围(一)国有资产年报数据,国有资产季度监测数据汇总、分析。
(二)清产核资数据汇总、分析。
(三)各省、区、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国有资产年报数据测算评价指标标准值。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三大地带: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
2 八区域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总面积79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0696万。
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二市两省。
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127万。
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