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战役简介

湘江战役简介
湘江战役简介

湘江战役简介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以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开始长征。红24师和10多个独立团等共1.6万余人,在项英、陈毅等领导下,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

10月17日,中央红军南渡贡水。21日晚,中革军委以红1方面军团为左

25

11月8

4个师由

1个支队由茶陵、衡阳进至零陵地区结集;第三路司令周浑元,率4个师由资兴、郴县向道县方向追击;第四路司令李云杰,率2个师与第三路配合,由桂阳向宁远方向追击;第五路司令李韫珩,率1个师协同粤军和桂军,由郴县、桂阳向江华方向追

击。

11月18日,中央红军分两路继续西进,右路22日袭占道县,左路24日占领江华,随后全军在道县至江华间渡过沱水,一部兵力西出永明(今江永)。白崇禧害怕我军攻取桂林,遂令其主力由全洲、兴安一线南下龙虎关、恭城一带,以阻止我军西进,并防止乘机进入广西。这样,全洲、兴安一线敌兵力比较空虚。

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分4个纵队,从兴安、全洲之间抢渡

路2

12月团被敌

红军从长征开始时的8万6千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这是当时中央领导人执行逃跑主义的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巨大损失。

1934年11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25日抢渡湘江。12月1日,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

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红军虽然突破了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正】中国近代史纲要-简述平津战役在历史上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事作业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简述平津战役在历史上的影响 专业:水产养殖学 班级:2班(2011级) 姓名:陈继楚 学号 1104014219

简述平津战役在历史上的影响 摘要:平津战役在天津近代史上起到的重要影响及战争史上的转折性意义。 关键字:平津战役历史意义战争史转折性战略决战 天津自古以来作为首都北京的护卫,一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共内战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的平津战役就是以天津西青区杨柳青石家大院为指挥所的,作为史上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战役发生点,曲艺之乡天津为国家奉献了巨大的力量。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初,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敌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面临着东北、华北我军联合打击的威胁,已成惊弓之鸟。由地美、蒋、傅之间的矛盾,华北敌军是撤是守,是南逃还是西窜,尚举棋不定。傅作义错误地估计我东北野战军至少需要三个月以后才能入关作战,所以未定下立即逃跑的决心,采取了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局变化的方针。依据这一方针,傅作义将其所辖的蒋、傅两系军队共四个兵团十二个军约五十五万人,收缩在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长达五百余公里的铁路线上,摆成一字长蛇阵。将其嫡系部队配置在平绥路北平至张家口段,将蒋系部队配置在北平及其以东地区,必要时,可丢下蒋系部队自行西逃。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进攻,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52.1万人,控制北平、天津及华北大片地区。① 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 个伪“剿匪总司令部”、1个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0个整师及非正规军4个师,共52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国共损失比:13.3:1。基本上解放了京津地区。使古都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和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已经基本确定。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第三个战略性进攻战役,也是战略决战的最后一个大战役。 从全国形势来看,我军将傅作义集团抑留在华北,就地歼灭,对战局发展最为有利。因此,中央军委决定乘敌人尚未确定逃跑之前,调华北野战军提前入关与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共一百万人,发起平津战役,歼灭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地区。敌是惊弓之鸟,能否抓住敌人,不使其南逃或西窜,是战役指导的关键。为此,中央军委决定;撤围归绥,缓攻太原,并同意与傅作义进行谈判,以麻痹敌人。同时,令华北野战军主力于十一月下旬秘密迅速入关,在华北我军协同下,首先对敌采取抓住西线,稳住东线,对西

渡江战役有感

渡江战役有感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有感 xxxxx,xxxx组织党员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而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一同来渡江馆参观学习,深情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记得,大约40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渡江战役纪念馆》,整个场馆的外形竖立在我眼前,它成一个三角形,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巨型战舰,坐落在烟波浩渺的巢湖之滨,全身都是灰黑色的,显得十分威武,壮观。纪念馆前,是两个巨大的水池,让这“两艘战舰”,完全置入水中。紧挨巢湖岸边总高99米的胜利塔,巍峨高耸。总前委群雕中,有很多人就满怀崇敬之情瞻仰了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位总前委成员塑像。接着,我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进入了馆内,迎面是一副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雕塑,这画面仿佛呈现在我眼前,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让我为之震撼。解放军战士们英勇冲锋,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大家仿佛都是大声呐喊:“同志们,冲啊,和敌人决一死战!又紧接着,领导安排讲解员给我们讲解渡江战役的背景,前期准备,前期筹划,后期筹划和战役经过等等。大家驻足观看陈列展品,认真聆听现场讲解,仔细询问有关情况,对革命先辈的英雄主义精神表示钦佩。一件件文物诉说着血红的历史,一个个数字介绍着战争之惨痛。我听着周围老一辈的参观者不停地赞美着现代的生活,心中不免多了些感触:我们脚踏着当年战火纷飞的土地,但却毫无忧心地生活着。虽然,他们用生命换来了和平,但我们决不能安于舒适的生活。 在那个战争的年代生活是多么的艰苦,为了解放中国,解放军不怕艰苦,度过了长江,打败了国民党,占领了总统府,把国民党的白旗踩到了脚下。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都是用解放军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通过此次活动,重温历史,缅怀先烈,对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深化了爱国主义情怀,应当努力励志成才,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做为年青人,更有责任和使命珍惜和保护这一精神财富,把渡江战役所体现的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人民解放军恪守信念、坚持真理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光大。

《长征》专题资料

《长征》专题资料 【简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介绍】 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5万余人,剩余3万余人。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主张部队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之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常用"生死攸关"来形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后,打开了向甘南前进的门户。9月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经固原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次

渡江战役中的一个奇迹

渡江战役中的一个奇迹 1949年4月21日17时25分,在16军的炮兵阵地上,120余门大炮发出震天动地的轰鸣,炮弹疾风骤雨般飞向江东岸敌阵地。它向全中国、全世界人民宣告: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集团伟大的渡江作战开始了。” 这时,200余只渡船早已驶出港湾,沿大江西岸,摆开了前进的战斗队形,船上坐满了威武雄壮,摩拳擦掌的两个突击团的官兵。 在左翼突击团一三六团的指挥船和火力船里,分别坐着团长赵阳和政委王猛。王猛是军里出色的政治工作干部,他政治上强,以善于做深入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而著称,全团官兵都爱听他讲话,每次战斗动员,他短短几句话就能把战士们的劲鼓起来,斗志昂扬地投入战斗。右翼突击船一三九团的船上,团长徐仲禹、政委邹文泗正在进一步检查部队临战前的准备工作。团长徐仲禹是一个作战勇敢、指挥果断的指挥员,淮海战役双堆集决战时,他带领的团只剩三个多连,主动向突围之敌出击,俘敌1400余人,使伤亡较大的团队,战后立即成为齐装满员的一等主力团队。 在犹如箭在弦上的紧张时刻里,突然,从江岸上军指挥所的电话里,传来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命令全军向江南挺进的命令,各船上顿时像火山爆发一样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坚决执行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命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打过长江去,争取立头功”的口号响成一片。 军参谋长杨俊生指挥的各炮兵群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对岸山头和岸滩上的地堡,在剧烈的爆炸声里一个紧接一个地纷纷坍塌下来,升起一阵阵浓密的烟尘,很快结成一片浓厚的烟幕,把对岸山头完全遮蔽得严严实实。江边上不时冲起一个个10余米高的水柱,场面异常壮观。 敌人在我军猛烈的炮火压制下,连头都抬不起来,打无法打,跑又跑不掉。战后,被俘的蒋军四二三团排长杨青云承认:“你们的炮火实在太厉害了,我们的多数地堡被你们摧毁了,机枪够不着,打炮吧,又暴露了阵地,连人带炮一起给敲掉了!我们只好闭着眼睛钻在盖沟和地堡里,让你们的船大摇大摆地划过来”。 指战员们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17时55分,指挥所一声令下,江面上两个突击团的大小船只一齐摇动,排山倒海,风起云涌,200余只战船,摆着无数的三角队形,迎着硝烟,破浪竞渡。冲在最前面的是两个英雄连队,一三六团红九连和一三九团红八连。八连连长邓克文,以打仗勇敢和对敌凶悍闻名全团,都叫他“邓老虎”,连队的船只已经在前面他还不满足,不断大声疾呼和以哨音命令部队:“加速前进,争当渡江第一船!”战士们奋力用圆锹、钢盔协力划水,木船像箭一样向前冲去。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36位军事家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36位军事家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十年的光辉历程中,英雄辈出,将星璀灿。1988年和1994年,中央军委先后两次审定了36位具有非凡军事才能、早已彪炳史册的我军将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他们是: 毛泽东(1893一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军事家和战略家,我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的领导人。担任过中革军委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家军委主席。他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创建了一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的人民军队。他领导了20去年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指挥了所有全局性的重大战役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他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他领导我国建立了强大的国防,推进了我军现代化建设。他撰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为我军军事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军事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军事文选》。1976年9月病逝。 周恩来(1898一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央特别军委书记、中央军委书记、中央军事部长。红军总政委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中革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1947年兼代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参与决策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领导人民解放军总部对全国战场的作战指挥,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伟略和军事家的非凡指挥艺术。解放以后,曾任中革军委副主席。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筹建空军、海军和陆军的技术兵种,领导组建军事院校,领导国防事务和陆海边斗争。主持中央专委会的工作,发展国防尖端工业。他在军事理论方面的建树,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主要军事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1976年1月病逝。 朱德(1886一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历任军长、红1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中革军委主席、八路军总指挥、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解放军总司令、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他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中的建树已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著有《朱德军事文选》。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6年7月病逝。 邓小平(1904一1997)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1929年后领导百色起义,创建红7 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和政委。发动龙州起义,创立红8军,兼任政委。创建左江革命根据地。1933年后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主编《红星报》。1937年后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29师政委。创建晋冀豫、太岳和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45年后历任晋冀鲁豫军区政委、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1950年江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促成西藏和平解放。1954 年后任军委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常委。1975年后两度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解放军总参谋长。1981年任中央军委主席。1983一1989年任国家军委主席。领导实现了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进行军队体制改革,加强军事学术研究,加速装备现代化。系统地形成新时期的建军思想,主要军事著作收入《邓小平文选》。1997年2月病逝。 彭德怀(1898一1974)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1928年领导平江起义,组建红5军,任军长。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930年后历任红3军团总指挥、中革军委副主席、陕甘支队司令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一方面军司令员、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指挥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1937

他为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创作巨幅山水画作

他为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创作巨幅山水画作 作者:李倪斌(笔名柅兵) 创作背景: 知名画家唐道一怀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一颗火红之心,前不久,在任务急、时间紧的情况下,焚膏继晷、呕心沥血为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高质量地创作了《万山红》、《清漓揽胜》两幅巨幅山水画,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道一是一位极具承担社会责任与高度历史担当的画家。

山水画《万山红》是一幅以红色基调为主的作品,群山、溪流、苍松翠柏表达了当年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的一片热土。画中的涓涓细流是不断汇聚壮大的革命队伍,连绵不断的群山是那前仆后继的红军将士们保卫的壮丽河山,而画前的几株苍松翠柏表达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画家唐道一笔下尽现“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红军精神,鼓舞着每一个来纪念馆参观学习的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革命理想高于天”画家道一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不忘先烈、牢记历史,保护环境,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一美好愿望,如何用绘画语言来诠释桂林漓江之美,高度的历史担当迫使画家唐道一认真思考这一问题。《清漓揽胜》山水画就是一幅告慰先烈的革命浪漫主义作品。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如今,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遗骸得到妥善安放或就地保护,画家唐道一的两幅巨幅山水画《万山红》和《清漓揽胜》也将成为缅怀革命先烈、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作品。时间会记住一切,道一为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所创作的巨幅山水画,也将成为一段历史永载史册。(柅兵记于己亥年金秋)

渡江战役感想

渡江战役感想 12物流3班 31 黄文静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肥东县瑶岗村,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9年3月,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渡江战役总前委进驻瑶岗,在这里统筹指挥了渡江战役的作战行动,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祖国经过了60年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这一切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名而取得的伟大成就。但是,60年前我们祖国是一个满目疮痍的旧面孔,中国共产党为了建立一个新中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先是土地革命,后来又是抗击日本侵略者,最后是为了全民族的解放的解放战争。而最为解放战争的最后一出大戏——渡江战役更是以一重大事件! 三大战役结束后,蒋军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我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我南进。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百万雄师以沿江湖区鱼民的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江西省

的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九江、安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24日凌晨,104师312团3营9连占领总统府。[1]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我军全线渡江后,蒋介石为了避免其江防部队被分割围歼,令所有部队火速向浙赣路、杭州、上海方向撤退,企图控制皖浙赣山区,构成新防线继续顽抗。据此,我东集团和中集团于27日在吴兴会师后,29日在广德地区全歼敌5个多军。接着分路追击,解放杭州。西集团突破江防后,以徽州、上饶、贵溪为目标,多路向南追击,控制了浙赣路,切断了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的联系,粉碎了敌组织新防御线的企图。第四野战军从武汉以东团风至武穴地段南渡长江,16日、17日解放武汉三镇。22日,第二野战军一部解放南昌。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全国最大城市上海。我军乘胜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 通过这次调研,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我对我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们是我们祖国最可爱的人。我们的祖国离不开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要好好学习,争取在不久的将来能为我的祖国和社会尽一份微薄之力,因为我们现在的繁荣来之不易,是前辈们用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继续完成他们未完成的心愿——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繁荣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

解放战争简介

解放战争简介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并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社会改革。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在虚假地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积极进行内战的准备。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治方针,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军事方针。人民解放军在这些正确方针的指导下,前8个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后4个月努力打破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爱国运动也逐步高涨,形成了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使蒋介石处于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从1947年7月起,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敌,迅速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与此同时,在解放区彻底实行了土地改革,开展了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决定了党对取得全国胜利以及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基本政策,批准了毛泽东主席关于以八项条件作为与南京

渡江战役有感

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有感 xxxxx,xxxx组织党员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而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一同来渡江馆参观学习,深情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记得,大约40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渡江战役纪念馆》,整个场馆的外形竖立在我眼前,它成一个三角形,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巨型战舰,坐落在烟波浩渺的巢湖之滨,全身都是灰黑色的,显得十分威武,壮观。纪念馆前,是两个巨大的水池,让这“两艘战舰”,完全置入水中。紧挨巢湖岸边总高99米的胜利塔,巍峨高耸。总前委群雕中,有很多人就满怀崇敬之情瞻仰了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位总前委成员塑像。接着,我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进入了馆内,迎面是一副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雕塑,这画面仿佛呈现在我眼前,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让我为之震撼。解放军战士们英勇冲锋,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大家仿佛都是大声呐喊:“同志们,冲啊,和敌人决一死战!又紧接着,领导安排讲解员给我们讲解渡江战役的背景,前期准备,前期筹划,后期筹划和战役经过等等。大家驻足观看陈列展品,认真聆听现场讲解,仔细询问有关情况,对革命先辈的英雄主义精神表示钦佩。一件件文物诉说着血红的历史,一个个数字介绍着战争之惨痛。我听着周围老一辈的参观者不停地赞美着现代的生活,心中不免多了些感触:我们脚踏着当年战火纷飞的土地,但却毫无忧心地生活着。虽然,他们用生命换来了和平,但我们决不能安于舒适的生活。 在那个战争的年代生活是多么的艰苦,为了解放中国,解放军不怕艰苦,度过了长江,打败了国民党,占领了总统府,把国民党的白旗踩到了脚下。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都是用解放军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通过此次活动,重温历史,缅怀先烈,对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深化了爱国主义情怀,应当努力励志成才,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做为年青人,更有责任和使命珍惜和保护这一精神财富,把渡江战役所体现的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人民解放军恪守信念、坚持真理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光大。

有关文昌宫的调查报告

有关文昌宫的调查报告 摘要:这份调查报告主要关于实地参观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文昌宫的观后感,通过实地参观亲身感悟革命老前辈不怕苦等先进的革命精神。 关键词:文昌宫,淮海战役,革命精神 1 引言 文昌宫始建于唐代,原名尚书宫,现存为清代建筑,之淮海战役时,还有前后三进庭院,后院房屋16间,前院房屋24间,是历代文人聚会的地方。淮北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就是在这里成立的。朱务平、徐凤笑等同志在文昌宫里从事革命活动,当时的文昌宫被誉为临涣的“莫斯科”。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也坐落在这里。北院为总前委指挥部会议室、秘书处及刘陈邓首长住处,东跨院为伙房和后勤处,南院是参谋处、作战室、机要室、通讯处。1948年11月16日,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在文昌宫成立了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同志组成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总前委曾在此处多次召开军事会议及后勤保障工作会议。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指挥着千军万马,取得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这也是选择调查此地的原因。 2 实践设计与工作方法 本次社会实践主要以实地参观为主,时间于正月初七。然后通过网上查询相关资料,以及观后感写一份调查报告。 3 调查研究或实践工作的主要内容 文昌宫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临涣村,为前后三进庭院。正门匾额上是由书法家启功书写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几个大字,由于维修,本次参观调查只能在北院

进行。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正门 走进庭院,右侧是总前委用过的水井,井沿是由石块堆砌而成,井口是由木栅栏盖住,旁边是装满沙子的木桶,走进井口可以看到里面依旧还有水,用于打水的木桩还在井沿边,只是已没有了绳子,而木桩也已经腐朽。左侧是一些名人题写的石碑,有江泽民的“革命英烈永垂不朽”、谭震林的“光荣归于人民”、陈毅的“烈士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永远为人民所纪念!”、刘伯承的“在大规模决战成功的淮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陈云的“解放了的祖国是由毛主席的领导、人民的努力、先烈的鲜血而得来的,淮海战役烈士永垂不朽”、朱德的“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周恩来的“淮海英雄,永垂不朽”、刘少奇的“学习淮海战役英雄,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将革命进行到底。”、邓小平的“淮海战役烈士永垂不朽”。 总前委用过的水井 文昌宫正门

陈毅元帅主要功绩介绍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091193207.html,)/总结报告/申报材料 陈毅元帅主要功绩介绍 主要战役 黄桥战役 1940年9月30日,国民党调集部队,对江苏省泰兴县黄桥地区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发动进攻。黄桥战役进行时,八路军第5纵队从淮阴地区南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部队东进至运河,在战略上起了策应作用。此役历时4天,共歼国民党军队1.1万余人,俘虏官兵4000余名,缴获军用品甚多。新四军伤亡900余名。这次战役,对反击国民党军队进攻的重要战役。为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新局面。 孟良崮战役 1947年4月,蒋介石在进攻延安的同时,调动40万人向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陈毅、粟裕等率领的华东人民解放军作战,歼灭国民党2万4千多人。5月上旬,国民党军复由临沂、泰安一线,分左、中、右三路向沂蒙山区进攻,压迫华东解放军退至胶东狭窄地区。华东解放军以部分兵力分别钳制国民

党的左右两翼,而以主要兵力实施中间突破,即选择了冒进突悬的中路敌人,实行猛烈的围攻,经过5月13-14日的浴血战斗,陈毅率军将国民党素有“王牌师”之称的整编74师全歼于孟良崮山区,此战共毙伤俘虏国民党3万2千多人,该师师长张灵甫亦被击毙,这就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也是后来小说《红日》的历史题材。解放军打退国民党对沂蒙山区的第二次进攻,扭转了山东战场的整个战局。7月,陈毅率军再次打退了国民党的第三次进攻,国民党被迫西撤。 淮海战役(1949年)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这时,中国共产党xx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解放军经过66天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6] 上海战役(1949年) 上海战役是陈毅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也是他指挥的最艰难的战役。国民党大部分军队退集到了上海,蒋介石要求指挥这三十万军队的汤恩伯坚守六个月,等待美国人出兵救援,陈毅指挥的第三野战军已经达到了上海。

渡江战役的总指挥是谁

渡江战役的总指挥是谁 渡江战役是在著名的三大战役之后发生的一场战役,这一场战役的胜利使得被国民党统治了很久的南京人民终于得到了解放,那么渡江战役的总指挥是谁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渡江战役的总指挥是谁,希望大家喜欢! 对于渡江战役总指挥是谁这个问题很多的人都感到很疑惑,有人说毛泽东是渡江战役总指挥,还有人说邓小平是渡江战役的总指挥,还有人说渡江战役的总指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才取得了渡江战役的最终胜利。有关于这个问题很多的报道曾经提及过。 中国历代疑案解密中曾经有一段记载中陈述过,邓小平曾经在对自己的子女中的陈述说过渡江战役是毛泽东同志亲手给他的,所以渡江战役的总指挥应该是邓小平,但是在实际的作战过程中还有很多的突发状况,在这期间张震、粟裕、陈毅和谭震林等人都在渡江战役的指挥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有关于渡江战役的总指挥究竟是谁的这个问题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是大部分的历史记载中都偏向于说渡江战役的总指挥是邓小平。 还有记载说渡江战役的总指挥分为东线总指挥和西线总指挥,其中东线总指挥是粟裕,西线总指挥是刘伯承,还有人说渡江战役的第一军指挥官是非常有名的贺炳炎将军,总之渡江战役的胜利不是一个

人的指挥就能够完全取得胜利的,要经过多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渡江战役是什么时候爆发的通过记载得知,渡江战役时间是1949年4月21日至1949年6月2日,期间共持续42天。渡江战役之所以能取得重大胜利,这与指挥渡江战役的领导是密切相关。他们在商讨渡江战役的准备工作时,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了渡江战役时间问题。 华东野战军早已在1948年初开始了渡江战役的准备工作。当时因为时机、兵力等条件不充分,所以指挥者粟裕建议华东野战军暂不渡江南进。为了保证渡江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粟裕等指挥者一直在准备着。粟裕首先组建了一支渡江先遣队,并派遣了几百名干部沿途视察情况。在粟裕的指挥下,东北解放区帮忙购置了一批将木船改为汽船的装备。等到济南战役结束后,粟裕就让先遣部队到长江沿岸发动人民群众。 除此之外,先遣部队还侦探了长江沿岸的敌情,同时也对各渡口做好了调查研究工作。根据先遣部队收集的资料,粟裕和陈毅等人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案,以及确定了渡江战役时间。淮海战役一结束,粟裕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渡江战役上。通过分析敌军的情况,而后斟酌制定了作战方案。等到方案确定好了后,粟裕便指挥解放军开始筹备渡江准备工作。1949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决议,决定以华东野战军为首的几大野战军修整2个月,就要完成渡江战役的准备工作。命令下达之后,人民解放军最终于4月21日开始了渡江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间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间 因着三大战役的成功,加速了全中国的解放,加速了新中国的成立。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时间,一起来看看吧,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间从总时间来说,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间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分开来讲就是: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历时65天。 平津战役:1948年12月5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中国三大战役的先后顺序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间这个小栏目中讲述的内容可以看出,中国三大战役先后顺序是:先是辽沈战役,然后是淮海战役,最后是平津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是什么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中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简介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 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

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 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2] 。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中共将领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东北地区向被分割于沈阳、长春、锦州等地的中华民国国军发起进攻,以伤亡 6.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收编国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卫立煌所率领的1个剿匪总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部、旅部团部不计,共47.2万人,并攻占了东北全境。 东北人民解放军获得完全胜利,辽沈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中华民国国军。 淮海战役简介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

渡江战役简介

渡江战役 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的一千多里的战场上,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十二年的蒋家王朝。 在伟大的渡江战役中,安徽处于重要的地位。以邓小平同志为书记的总前委驻在合肥附近的瑶岗。最先于四月二十日夜突破长江天堑的我军中路大军,则是由巢湖进军,然后取道无为县泥汊一线渡江的。著名的“渡江第一船”支前模范马毛姐,是安徽的一个劳动妇女。 中央军委部署了渡江战役的作战方案,指示原淮海战役的总前委(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同志组成),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统一领导渡江大军(包括二野、三野和四野的一部)。总前委在安徽萧县附近的蔡洼,召开会议作了具体研究,从思想上、组织上和政策上为渡江进行全面准备。四九年三月中旬,我渡江总前委南进到合肥附近的瑶岗,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针对国民党守敌的江防设施,决定组成三路大军横渡长江。其中以粟裕,张震同志率第三野战军的八个军三十五万人为东路兵团,从江苏的扬中至江阴渡江;以谭震林指挥三野的七个军三十万人为中路兵团,自安徽的裕溪口至枞阳门渡江;以刘伯承、邓小平等同志指挥二野的九个军二十八万人为西路兵团,自枞阳至江西的湖口渡江。各路兵团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整训,于四九年二、三月间,先后由徐淮地区和阜阳地区南进到江北一带,形成同敌军隔江对峙的局面。 我军抵达长江北岸后,作了大量的渡江作战准备工作。各军内部分别建立了船舶管理委员会,积极协同地方政府,广泛地向船工和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打捞沉船,修补船只,很快筹集各种船只达二万余只。与此同时,中路渡江大军在安徽的巢湖开展了水上练兵活动。广大指战员学习划桨、掌舵、挣篱、抛锚和泅水本领。接着,部队又进行实战演习,组织夜间航渡、水上射击、水上救护、水上架线、水上通讯联络,并以船为单位编成新的战斗集体,把所有的现只都分类编号,担任具体任务、为了把隐蔽在巢湖和内河的船只秘密地开进长江,部队和船工经过十多天的日夜挖掘,挖出引河,抢渡船陆续驶到了江边。 在水上练兵的基础上,我军开展了全面的侦察活动,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掌握沿江的敌情、水情和地形,并派出侦察分队先期偷渡过江,了施敌军布防情况。我中路大军派出的第二十七军侦察营,分成几支侦察部队,由汤沟至泥汊一带,偷渡潜入江南。其中有一个由七名战士组成的侦察小组,于四九年四月六日夜晚乘坐小舟登上江中的黑沙洲,摸清了湖上的敌情。接着,由三百人组成的渡江先遣营,从北岸泥汊镇附近的夹江口乘木船向市偷渡,到荻港附近登岸后,直扑宣城阳山,转战泾县云岭,在江南游击队的配合下,将敌情用各种办法送到江北渡江指挥部,为确保渡江作战的胜利提供了条件。 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严阵以待的百万渡江大军兵分三路,立即投入战斗,一场举世瞩目的渡江战役打响了。为了有利于东、西两路兵团作战,并在渡江后统迅速会师,我军决定中路兵团提早在四月二十日午夜渡江。白天,中路大军第七兵团和第九兵团,各以两个军组成一个梯队。午夜时分,千万只战船出现在长达一百多公里的江面上。一小时后,渡江突击队先后攻占了闻新洲、紫沙洲、黑沙洲、鲫鱼洲等江心洲。紧接着,他们强渡夹江,建立了滩头阵地,直指获港板子矾。与此同时,我军大炮轰掉了敌军主碉堡,强渡战士首先登岸。到二十一日凌晨,渡江第一梯队突破敌军防线,敌军自芜湖西南的港至铜陵的江防地带全部土崩瓦解,敌军丢盔养甲,夺路南进。 中路大军突破天堑的当天晚上,东、西两路大军接连发起了渡江攻势。西路兵团从下午五时开始全线进攻,在三十华里长的战线上,排列着三百多门大炮,经过一个小时的猛烈炮击,摧毁了敌军的前沿阵地。接着,在贵池至马当的二百华里长的江面上,从各港口涌出的数千只战船,立即向南岸驶去,很快突破了敌军的西边江防。二十二日我军又解放

齐白石简介

齐白石简介: 齐白石简介: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 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四岁。 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 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齐白石家道贫寒,少时读书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读书习画。1877年做木匠学徒,次年改学雕花木工,曾习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1888年起始学画,曾任龙山诗社社长。1890年二十六岁时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七岁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 三十七岁拜硕儒王闿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 齐白石在家乡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馆、茹家冲寄萍堂。 自四十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诒、郭葆荪等皆为挚友。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五十五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时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等相过从。1926年,齐白石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49年7月、1953年9月两次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连续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1954年8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毛泽东主席交谊甚深并受到过接见;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荣誉奖状及?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其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9月举行授奖仪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抗日战争期间,表示?画不卖与官家?。1946年重操卖画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传》等。出版有《齐白石全集》等各种画集近百种。七十四岁游蜀,与黄宾虹、金松岑相见。齐白石一生共有两妻室,共有七子五女。1874年由父母做主娶童养媳陈氏春君,1881年与妻陈春君圆房,育有三子(良元、良芾、良琨)二女,1940年发妻陈春君在湘潭老

渡江战役鲜为人知的故事 谁是真正的渡江第一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渡江战役鲜为人知的故事谁是真正的渡江第一船 导语:毫无疑问,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党史军史上恢弘的一章,肯定是滚滚长江有史以来最壮观的一日1949年4月20日晚至21日晚上,我第二野战军、第 毫无疑问,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党史军史上恢弘的一章,肯定是滚滚长江有史以来最壮观的一日——1949年4月20日晚至21日晚上,我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以及华东和中原的地方部队,兵力总计上百万,分别从南京以东的江阴到安徽的安庆千里江面,开始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决战。从那时起,恰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就连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我们的胜利了。 然而,历史是由细节组成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与故事,应当成为我们永远的记忆—— 谁是真正的“渡江第一船” 我们都敬仰“渡江第一船”上的英雄,可是,当时船上的三连副指导员宋孔广还等着受处分呢。从安徽无为县渡江的某团三连担任突击队,大家早就铆足了劲。一班的“渡江第一船”担心耽误时间,就在下命令之前就把船头调整好方向,没想到后面的一看以为行动开始了,全营都跟了上来。岸上的团长一看,担心重新调整部队暴露目标,于是随机应变命令全团开船,于是,一船抢先万船齐发。事后,有人问该军军长聂凤智谁先过的江?他巧妙地一笑而答:肯定是解放军先过的。是的,各个江段、各个部队都有先过的,都有自己的“渡江第一船”。 某团渡江突击营由副团长宋家烈指挥,临过江的那一刻,突然有人快马加鞭赶来报信:“你有儿子啦!你们宋家有后了!你大胆地往前冲吧!”原来,当时宋家烈的妻子在后方医院生下儿子,部队赶紧派人去前方送信。喜讯在全营官兵中迅速传开,他们拉满帆篷,趁着东北风, 生活常识分享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1934年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是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而付出3万余红军指战员生命的惨烈战斗。为了纪念伟大的红军长征精神,1987年,战役发生地兴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在该县光华铺为18名红军指战员建墓立碑。 1996年1月,经聂荣臻元帅提议,国务院批准,在兴安县修建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随着光阴的逝去,这些昭示红军“军魂”的墓碑是否安好?4月2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该县民政局烈士碑园管理处员工的辛勤护理下,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已经成为“红色旅游”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胜地。 血站湘江场面再现 建在兴安县城附近2公里处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自从于1996年开始接待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后,近10年来,已经接待了近百万前来瞻仰的人员。 碑园共分为群雕、主碑、陈列馆三大部分。大型群雕为全国烈士纪念群雕之最,长46米,高11米,用灰白花岗岩雕凿而成,由四个头像和五组浮雕巧妙连成一体,生动地再现了红军突破湘江战斗前后的各个历史画面。四个头像分别是“小孩”、“女红军”、“青年指战员”、“老游击队员”;五组浮雕分别是“救星”、“送别”、“远征”、“激战”、“永生”。大型群雕艺术地再现了当年红军途经桂北血战湘江的壮烈场景。群雕设计借鉴了电影中“散点布局”、“大特写大头像”等多种手法,在民族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注入了浓浓的现代意识,群雕远看像广西座座险峻的山峦,充满对历史痛切的反思感,营造出多层次艺术空间;近看有人物有故事,虚实结合;登上主碑再回头来看它,又像矗立在红土地上的一支手枪,巍然屹立。 主碑建在海拔248.6米高的狮子山顶。站在主碑前极目远眺,北面是城市繁华区,南面是一片迷人的田园风光,东面是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古灵渠从狮子山西面横穿而过,可谓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主碑碑体由三支直插蓝天的步枪构成,象征着枪杆子里出政权。主碑中心整体是一个圆拱形建筑,它庄严肃穆,像一个供英灵长眠安息的陵墓。 主碑和群雕间由一线四折的中轴线台阶连接,既体现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第四道封锁线的曲折艰难,更能让游客亲身体验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碑园内的园林建设新颖,具有时代气息,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参观游览的理想场所。碑园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据烈士碑园管理处的樊主任介绍,该园被列为国家级的烈士碑园,占地120余亩,绿化面积达到90%左右。 自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来,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员络绎不绝,与此同时,该碑园也成为兴安旅游业推出的“红色旅游”景点。不少游客也慕名而来,有不少游客还自发地向烈士陵园捐款,用于维护好园内的各种设施。 18指导员合葬一墓 在兴安县内距县城10多公里的光华铺,离湘江岸边1公里左右,在一个名叫志愿场的地方,建有一个圆柱形的红军烈士墓,墓中安葬着红军第一方面军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团的团长沈述清等18名指战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