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 简介

合集下载

淮海战役的历史经验浅析

淮海战役的历史经验浅析

淮海战役的历史经验浅析摘要六十年前,中共中央决定举行战略决战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而淮海战役是其中战场规模最大、参战兵力最多、歼敌数量最多、历时最长、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次战役。

淮海战役的胜利,留给我们太多的历史经验。

关键词淮海战役人民战争支前英雄主义壮士情怀引言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伟大战略决战。

这次战役,战场规模最为辽阔,双方聚集兵力最多,历时时间最长,争战最为激烈,影响最为深远。

可以这样说:淮海战役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空前大决战。

一淮海战役简介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11月22日结束,主要是歼灭国民党第七兵团,即黄百韬兵团,并出击徐蚌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并成立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为总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

第二阶段,主要是歼灭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即黄维兵团。

第三阶段,从1月6日至10日,主要歼灭杜聿明集团。

二淮海战役中的英雄主义与壮士情怀1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下的回廊里,有邓小平同志的题词:“中华儿女们永远记着,你们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血换来的。

淮海战役烈士永垂不朽。

”是啊,如果没有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我们怎么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不能忘记过去。

2 英雄主义与壮士情怀淮海战役中的烈士,既有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又有拼杀在抗日疆场上的抗日英豪;既有身经百战的优秀军事指挥员,又有爱兵爱民的模范政治工作者;既有在解放战争中南征北战的战斗英雄,又有刚刚入伍、投身革命的“解放战士”;既有保障供应的后勤人员,又有能歌善舞的文艺女兵;既有随军转战在火线上抢救伤员的支前民工,又有在后方保护军粮勇斗匪特的地方战士;既有满怀爱国热忱的归国华侨,又有正直勇敢的共产主义战士。

淮海战役十分钟演讲稿范文

淮海战役十分钟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为大家演讲关于淮海战役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取得的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它不仅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也书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斗的辉煌篇章。

接下来,请允许我以十分钟的时间,带大家回顾这场波澜壮阔的战役。

一、淮海战役的背景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

此时,国民党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试图依靠其残余势力阻止人民解放军的进攻。

而中国共产党则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而努力奋斗。

二、淮海战役的经过1. 战役发起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正式发起。

解放军以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部分地方武装为主力,对国民党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歼战。

2. 渡江战役在战役初期,解放军在徐州以东的运河、淮河之间展开渡江作战,迅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防线。

随后,解放军主力沿运河东进,直指徐州。

3. 徐州会战1948年11月16日,解放军在徐州外围发起会战。

经过激烈战斗,解放军成功切断了国民党军的交通线,迫使国民党军南撤。

4. 淮海决战在淮海决战中,解放军对国民党军进行了全面围剿。

经过连续作战,解放军成功击败了国民党军,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三、淮海战役的意义1. 政治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抵抗能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场战役也提高了人民解放军的威望,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 军事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这场战役的胜利,使解放军在数量、装备、战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优势,为后续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 经济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华东地区,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这场战役还使解放军获得了大量物资,为后续战役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淮海战役的精神淮海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展现出了顽强拼搏、英勇无畏的精神。

这种精神主要包括:1. 坚定信念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指战员始终坚定信念,坚信胜利一定属于人民。

淮海战役文物故事

淮海战役文物故事

淮海战役文物故事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胜利战役,该战役经历了长达100多天的激战,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损失。

作为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它留下的文物和故事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我们了解这段历史的重要资料。

一、淮海战役的背景与经过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之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重大进攻。

该战役是中国解放军全面进攻的第二阶段,是中国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损失最大的一次战争。

在该战役中,解放军借用了刘邓大军的战术,实行了一系列的包围、歼灭战术,成功地歼灭了35个国民党师,对解放军在长江以北的地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淮海战役的文物遗迹1、淮海战役纪念碑淮海战役纪念碑位于淮安市城北淮海战役胜利纪念公园内,是为纪念淮海战役中牺牲的烈士所建立的。

纪念碑高11.26米,由花岗岩制成,在碑身正面镌刻着毛泽东、朱德、刘伯承、邓小平等中央军委领导人与部队官兵手扶着突破重围奋勇杀敌的壮举。

碑的两侧分别有4只革命烈士与僵尸,更加彰显了淮海战役的荣耀与伟大。

2、淮海战役博物馆淮海战役博物馆位于淮安市内,展示了大量的淮海战役文物和实物,包括从战场上收集的步枪、手榴弹、碎片,以及烈士的骨灰、遗物等。

博物馆内还配有多媒体设备,让观众能够更加生动地了解淮海战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淮海战役的故事1、斗争到底的雷锋雷锋是一位共产党员和解放军士兵,他在淮海战役中表现出色,为解放军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他作为一个后勤兵,负责给士兵发放伙食和水,为士兵提供必要的保障。

在战场上,雷锋努力工作,不惜节省,绝不浪费一滴水或一粒米。

他重视文化修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还参加了士兵文艺表演。

雷锋在淮海战役期间,表现出了共产党员的品质和忠诚,是解放军的杰出代表。

2、冲锋时的卢沟桥卢沟桥是一座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西区的著名桥梁,它在淮海战役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解放军在淮海战役期间,突破了国民党军的防线,向北进发,最终占领了北平市。

档案解密淮海战役背后的故事

档案解密淮海战役背后的故事

档案解密淮海战役背后的故事淮海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而且可以说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淮海战役背后的故事,欢迎阅读!淮海战役的简介淮海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而且可以说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而解放军以60万正规军与40万民兵打80万的国民党军,最后以少胜多,因此也被许多人评价为不可思议的奇迹。

淮海战役开始于1948年11月6日,由解放军向国军党军发动,主要以徐州为中心。

解放军方面主要是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两支军队,由战时设立的由邓小平、刘毅等五人组成的总前委指挥,但实际上直接指挥军队战斗的是粟裕。

而国民党方面先后总共投入了七个军团和两个绥靖区,指挥的是杜聿明、刘峙等人。

战役经历了两个多月共66天,于1949年1月10日结束,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解放军迅速发动战役,歼灭国民党军的一个兵团并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第二阶段,解放军继续包围徐州,并先后歼灭其中两个兵团;第三阶段是总攻阶段,解放军又歼灭了国民党军两个兵团。

战役结束,解放军共消灭或者俘虏国民党军约55万人,不过自身也伤亡有十余万,敌我损失比约4:1。

因此,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歼敌数量最多的、士兵牺牲也最严重的战役。

淮海战役的结束,标志着长江以北基本得到解放,军队的实力和士气大增,而对于战败的国民党而言,则是恰恰相反,主力兵团全灭,士气受到沉重打击,已经无力与共军决战。

淮海战役的规模很大,国共双方投入的兵力高达160万人。

因此,它的战场也很大,主要是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

因为之前中共方面攻下了国民党重兵设防的济南,挫败了对方的重点防御计划。

就像国外媒体评论的,自此以后,中共已经占据了对战争的自主权。

因此,淮海战役是由中共方面策划和部署的,而战役地点期初也是由他们的选择。

粟裕是最早提出淮海战役建议的人,在他的设想里,战场只限于两淮和海州地区,也就是现在江苏省的淮安市到连云港市。

淮海战役中的事迹介绍

淮海战役中的事迹介绍

淮海战役中的事迹介绍淮海战役是国共两党在军事上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之一,那么你了解淮海战役中的事迹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淮海战役中的事迹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淮海战役中的事迹介绍1949年1月6日,声势浩大的淮海战役进入最后阶段,我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在永城东北青龙集、陈官庄地区的国民党军杜聿明集团发起了总攻,在我军的猛烈攻击下,残存的国民党军邱李两兵团处于一片混乱中。

此时,被围在陈官庄地区的国民党军战车第一团的残余部队部署在杜聿明的前进指挥所附近。

在这以前,战车一团先后参加了支援邱李兵团援救黄百韬兵团的作战行动,当时就有数辆坦克被击毁,以后再从徐州外逃和被包围在陈官庄时,又有几辆被击毁击伤,到1月6日,包围圈内的完整坦克还有十五辆,车型均为美制M3A1。

按照徐州剿总前进指挥所的计划,这些坦克一方面可以屏护指挥所,另一方面,万不得已时,还可以搭载杜聿明等高级将领突围。

我军总攻开始后,战车一团一营副营长吴秀章率领着残余的十五辆坦克冒着我军的炮火冲到总部驻地,寻找杜聿明一同突围。

杜聿明没有找到,但从找到的剿总副官长处得到指示,决定向西南驻马店方向突围。

突出陈官庄时,在我军的炮火拦阻射击下,又有九辆坦克被击中遗弃,其余六辆坦克搭载了被击毁坦克的部分乘员后继续逃窜,于1月7日早晨推进到永城西北会亭集附近。

骑兵三大队追尾,骑兵一大队拦头,我军的二百多名骑兵一边猛追,一边用各种武器向着坦克猛烈开火。

遗憾的是,骑兵的武器以轻武器为主,缺少反坦克武器,虽然子弹打得坦克火星飞溅,但敌坦克仍然没事人似的继续行进。

见此情景,两名战士便凭着过硬的骑术飞跳到一辆坦克上,攀在坦克的炮塔上用手榴弹猛敲。

这时,前面的坦克便将炮口转向后面,用并列机枪向着炮塔上的战士射击,一名战士成功跳车脱险,另一名战士则中弹当场牺牲。

敌坦克摆脱了我军的攻击后继续西进,我军的两个骑兵大队在后面紧追不舍,不久,一条小河挡住了坦克的去路,敌坦克只好由西南转向西方行进,随后,又一辆坦克驶入了泥塘,无法自拔,我军的几名骑兵借此机会从马背上跳上敌坦克,这几位战士凭着“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笔者觉得叫天不怕地不怕的二杆子精神好像也可以)在坦克上大显威风,拔天线,敲潜望镜,敌坦克乘员转动炮塔把这几名战士甩了下来,但因无法逃走,只得弃车投降,成为第二辆被俘的坦克。

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

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

从12月3日至15日,为围歼黄维兵团作战的第三阶段,即阵地歼灭阶段。为了全歼黄维兵团,总前委决定调集战役预备队,即华野七纵、十三纵和特种兵纵队炮兵一部,加强总攻力量。12月5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下达了《对黄维作战总攻击命令》,要求各部不惜最大牺牲保证完成任务。根据黄维兵团的防御态势,决定组成3个攻击集团:以中野第四、九、十一纵队及豫皖苏独立旅、华野特纵炮兵一部等组成东集团,由陈赓、谢富治指挥,向双堆集以东地区进攻;以华野第十三纵队,中野第一、三纵队组成西集团,由陈锡联指挥,向双堆集以西地区进攻;以中野第六纵队、华野第七纵队和陕南十二旅组成南集团,由王近山、杜义德指挥,向双堆集以南地区进攻。攻击的重点置于东集团,瓦解敌军的防御体系,暴露黄维兵团部所在的核心阵地。东集团得手后,再置重点于南面,由南向北实施主要突击,最后歼灭敌人。12月6日下午16时30分,总攻开始。12月12日,刘伯承、陈毅发布了《促黄维立即投降书》。黄维仍负隅顽抗,拒绝投降,并施放毒气,继续进行垂死挣扎。经过连续激烈的战斗,至13日,黄维兵团被压缩在东西不到3华里的狭小地域。为了迅速歼灭黄维兵团,总前委决定调整部署,以南集团为主力,东西两集团配合,围歼黄维兵团残部;确定以华野第三、十三及特纵一部加强南集团,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榘统一指挥,向双堆集及其周围地区攻击。至12月15日午夜,黄维兵团被全歼,生俘兵团司令黄维、副司令吴绍周等。历时23天的双堆集地区歼灭战以我军完全的胜利载入史册。
双堆集地区歼灭战是整个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前后23天,解放军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并肩作战,经过阻击、包围、歼灭三个阶段的浴血奋战,在淮北市濉溪县双堆集(时属宿怀县)地区歼灭了国民党嫡系精锐部队黄维兵团。双堆集之战,前承碾庄圩之战,后启陈官庄之战,对于夺取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具有关键的意义。

淮海战役相关资料

淮海战役相关资料

淮海战役相关资料推荐文章1948年淮海战役热度:百战经典淮海战役热度:国民党淮海战役相关知识热度: 1948淮海战役的意义热度:百战经典之淮海战役热度: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淮海战役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淮海战役相关资料战争背景1948年下半年,国内形势愈发对国军不利,8月初,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议,提出了东北求稳定,华北求巩固,在西北阻匪扩张,在华东华中加强进剿的战略。

从下半年开始,国军开始实施重点防御,重兵坚守战略要点,编练强大机动兵团,造成共军对战略要点“吃不掉”,对增援兵团“嚼不烂”。

[4]一个月后,中共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五百个旅,五年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任务。

[5] 战前态势9月间中共发起济南战役,攻克济南,这是中共首次攻克国军重兵设防的坚固城池,也宣示了重点防御计划的失败。

在战役中,尽管蒋介石命令集结在徐州地区的国民党黄百韬、邱清泉、李弥三个兵团北上解围,但摄于中共华东野战军的强大阻援部队,三个兵团17万余人,在华野阻援打援部队阵地前面徘徊,直至济南城破,黄、李两兵团尚未集结完毕[6] 。

新华社在1948年10月24日播发了济南战役的战果: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其官23人,战场起义2万余人,缴获辎重弹药无数[7] 。

美联社对此评论:“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7] 。

济南攻克后,菏泽、临沂、烟台等地国军纷纷弃城,山东境内只剩除青岛等少数据点[8] ,使得共军南下作战再无负担,同时,鉴于邱黄李三兵团的犹豫,由此,当济南城内巷战仍在激烈进行,粟裕就于1948年9月24日7时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

[9] 中共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于1948年9月25日19时复电,同意粟裕的建议:“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淮海战役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淮海战役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也是解放军在全面抗战胜利逐步向最后胜利推进的重要里程碑。

一、背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淮海地区位于敌占区的东部,为重要的交通要地。

此区域的解放将为中共在华东地区的胜利奠定基础。

二、战略目标淮海战役的战略目标是解放淮海地区,割断国民党军队的后勤线,消灭大量敌军,为解放全国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三、战役过程1. 准备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主攻方向确定为徐州,集结大量兵力,精心组织训练,并与国共两党合作筹划战役。

解放军在战前进行了详细的地形侦查和敌情分析,并充分利用情报优势。

2. 主攻击阶段11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军队发动总攻。

解放军采取了先包围后歼灭的战术,迅速包围了徐州,阻断了敌军的撤退路径,使国民党军队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3. 清剿残敌阶段解放军在攻占徐州后,继续对国民党军队进行追击,剿灭了大部分敌军。

随着敌军的主力被消灭,淮海战役进入最后的阶段。

4. 收缴战果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为今后的战斗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

四、战役结果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胜利。

战役结束后,解放军共消灭国民党军队20余万人,收复了徐州、镇江、扬州等重要城市,有效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实力,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五、战役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面抗战中取得了战略优势,进一步加强了人民解放军的威信,同时也对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坚定。

总结:淮海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对于解放华东地区、削弱国民党军队的实力,以及为最终战胜敌人奠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这场战役的胜利,彰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斗志和强大实力,也为中国抗战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End Thank you !
27Biblioteka 2812美 国 杂 志 收 录 的 淮 海 战 役 国 军 照 片
13
国 民 党 军 用 的 机 枪
14
正 在 抽 烟 的 国 民 党 军 女 兵
15
第12兵团司令官 黄维
第16兵团司令 孙元良
16
17
孙元良与第5个儿子孙祥钟(秦汉)的照片
18
第三阶段是 1949 年 1 月 6日到1月10日,全歼邱清泉
第 2 兵团、李弥第 13 兵团共 30 万人,俘获杜聿明,邱清
泉自杀,李弥逃脱。
19
20
美 国 杂 志 收 录 的 淮 海 战 役 国 军 照 片
解放军通过战场广播,敦促杜聿明集团投降
21
饥 肠 辘 辘 的 国 民 党 士 兵 投 降 后 狂 吃
22
23
战果:消灭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指挥 的国民党军 5 个兵团部、 22 个军部、
领袖话题
淮海战役
应天南 2013年12月14日
1
交流互动1: 按时间顺序,说出解 放战争中最重要的三大战 役,分别是什么?
2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 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 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 中心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 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战役于 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 1月10日结束,历时65天。
3
淮海战役背景
4
淮海战役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1948 年 11月 6 日至 11 月 22 日,华东野战军歼 灭国民党第 7 兵团 10 万人,第 7 兵团司令官黄百韬阵亡。同时, 中原野战军攻克宿县,完成对徐 州的战略包围。
5
6
VS
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 兼代政委粟裕
第7兵团司令官 黄百韬
7
华 东 坦 克 大 队 发 起 攻 击
8
粟 裕 大 将
9
第 二阶 段是 1948 年 11 月 25 日至 12 月 15 日,歼灭 黄维第 12 兵团 12 万人,生 俘黄维。孙元良第16兵团妄 图突围,被歼灭。为配合平 津战役,对杜聿明集团围而 不歼。
10
交流互动2:说出电视剧名称。
11
56个师及 1 个绥靖区共 55.5 万人,同
时,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 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 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 最复杂的战役。
24
电影《大决战》第二部淮海战役如此总结:
25
深远影响: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 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军在华东、 中原战场的主力丧失殆尽,为解放军渡 江作战奠定了基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 京已处在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同时, 蒋介石的黄埔嫡系部队损失大半,造成 他在政府内的地位动摇,以李宗仁、白 崇禧为首的桂系借此对他攻击,使他于 1949年被迫引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