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三角函数复习教案

三角函数复习教案

三角函数复习教案整理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1.1 角的概念复习角度的定义和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介绍弧度和度的转换关系。

1.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复习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

解释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复习30°、45°、60°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第二章: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1 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复习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周期性、对称性、奇偶性、最大值和最小值。

2.2 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复习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周期性、对称性、奇偶性、最大值和最小值。

2.3 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复习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周期性、对称性、奇偶性、最大值和最小值。

第三章:三角函数的运算3.1 三角函数的加减法复习三角函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3.2 三角函数的乘除法复习三角函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

3.3 三角函数的复合复习三角函数的复合运算规则,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复合。

第四章:三角函数的应用4.1 三角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复习三角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包括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4.2 三角函数在三角形测量中的应用复习三角函数在三角形测量中的应用,包括角度测量、距离测量。

4.3 三角函数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复习三角函数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包括振动、波动、声音等。

第五章:三角函数的进一步研究5.1 三角函数的导数复习三角函数的导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导数。

5.2 三角函数的积分复习三角函数的积分,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积分。

5.3 三角函数的限制条件和极端值复习三角函数的限制条件和极端值,包括最大值、最小值、临界点。

第六章:三角恒等式6.1 三角恒等式的基本形式复习基本的三角恒等式,如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等。

6.2 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学习并证明一些基本的三角恒等式,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

数学复习课教案(三角函数)

数学复习课教案(三角函数)

第三章、三角函数 第一节、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

教学重点:三角函数的定义。

教学难点:角的推广及弧度制的引入。

考点一:角的概念1、角的定义: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旋转开始时的射线叫叫的始边,旋转终止时的射线叫角的终边,射线的端点叫角的顶点。

2、角的分类: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负角;如果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我们称它形成了一个零角。

3、终边相同的角: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以构成一个集合{}Z k k S ∈⋅,3600+==αββ,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

4、深化:在直角坐标系内讨论角,要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

此时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正确理解:锐角、第一象限角、小于090的角,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考点二:角的度量1、角度制:规定周角的3601为1度的角,这种用度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做角度制。

2、弧度制: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

弧度的单位符号是”“rad ,读作弧度。

3、公式:(1)角度与弧度的互化公式:rad rad rad rad 01745.01801,180,2360000≈===πππ,/000185730.571801=≈⎪⎭⎫ ⎝⎛=πrad(2)扇形的弧长、面积公式:3602121,18022r n r lr S r n r l παπα=====4、深化: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零。

角的概念推广之后,无论是用角度制表示还是用弧度制表示,都能在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 之间建立一个一一对应关系,每一个角都有唯一的一个实数和它对应;反之,每一个实数,也都有唯一的一个角与之对应。

《三角函数复习》教学案

《三角函数复习》教学案

《三角函数》复习课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三角函数的图象、性质和三角变换;2.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渗透数形结合与转化思想.教学目标(修改)1.会根据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和单调性求简单三角函数的最值和值域;2.运用转化思想,通过变形、换元等方法转化为代数函数求其给定区间内的值域和最 值。

3.通过对最值问题的探索与解决,提高运算能力,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体 现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三角最值问题中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回顾:(略) (二)基础练习:1. 的值等于 .2.下列函数 中,既是以π为周期的奇函数,又是(0,)2π上的增函数的是 .3.若方程1cos sin 322cos +=-k x x x 有解,则k4.已知函数sin()yA x ωϕ=+(0,||A ϕπ><)的一段图象 如下图所示,则函数的解析式 .(三)例题选讲:例1.已知113cos ,cos()7142πααββα=-=<<且0< (1)求tan 2α的值(2)求β的值例2.已知函数(1)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2)用五点法作出此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简图;并指出其减区间,对称轴和对称中心.(3)如何将此函数的图象变换到 的图象?tan ,cos2,sin 2,sin y x y x y x y x ====2x 3f(x)=sin2x 2y =3sin2x ⎡⎤⎢⎥⎣⎦πx ∈0,2f(x)-k >000cos75cos15(4)若 时, 恒成立,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10090ABCD ATPS P TS BC CD PQCR 思考题:如图是一块边长为米的正方形地皮,其中是一半径为米的扇形小山,是弧上一点,其余都是平地,现一开发商想在平地上建造一个有边落在与上的长方形停车场.求长方形停车场的最大面积和最小面积.(四)巩固练习:1.若函数()f x 图象上每一个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两倍,然后再将整个图象沿x 轴向右平移2π个单位,向下平移3个单位,恰好得到1sin 2y x =的图象,则()f x = .2.①存在实数α,使sin α·cos α=1;②)227cos(2)(x x f --=π是奇函数;③83π-=x 是函数)432s i n(3π-=x y 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④函数)c o s (s i n x y =的值域为]1c os ,0[.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3.函数⎪⎩⎪⎨⎧≥<<-π=-0,01),sin()(12x e x x x f x ,若2)()1(=+a f f (1)a ≤,则a 的所有可能值为 .DABPRQSCT4.已知函数a R a a x x x x f ,(2cos 62sin 62sin )(∈++⎪⎭⎫ ⎝⎛-+⎪⎭⎫⎝⎛+=ππ为常数). (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2)求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 (3)若⎥⎦⎤⎢⎣⎡∈2,0πx 时,f(x)的最小值为-2,求a 的值.。

三角函数复习教案

三角函数复习教案

三角函数一、知识总结⎧⎪⎨⎪⎩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注:在直角坐标系内讨论角:角的顶点在原点,始边在x 轴的正半轴上,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说过角是第几象限的角。

若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说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它叫象限界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36036090,k k k αα⋅<<⋅+∈Z第二象限角的集合为{}36090360180,k k k α⋅+<⋅+∈Z第三象限角的集合为{}360180360270,k k k αα⋅+<<⋅+∈Z第四象限角的集合为{}360270360360,k k k αα⋅+<<⋅+∈Z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180,k k αα=⋅∈Z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18090,k k αα=⋅+∈Z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为{}90,k k αα=⋅∈Z区间角的表示:①象限角:第一象限角: ;第三象限角: ;第一、三象限角: ;②写出图中所表示的区间角:正确理解角:要正确理解“oo 90~0间的角”= ;“第一象限的角”= ;“锐角”= ; “小于o90的角”= ;xy OxyO3、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360,k k ββα=⋅+∈Z(1)α终边与θ终边相同(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射线上)⇔2()k k αθπ=+∈Z ,注意:相等的角的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如与角1825-的终边相同,且绝对值最小的角的度数是___,合___弧度。

(答:25- ;536π-)(2)α终边在x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k k Z απ=∈;α终边在y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2k k Z παπ=+∈;α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可表示为:,2k k Z πα=∈.如α的终边与6π的终边关于直线x y =对称,则α=____________。

三角函数复习教案_整理

三角函数复习教案_整理

三角函数复习教案_整理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后续学习高等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特别整理了以下的教案。

一、知识概述1.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等。

2.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相关计算公式。

3.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4.三角函数的运算: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等。

二、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2.能够准确绘制三角函数的图像。

3.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函数的运算公式。

三、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掌握三角函数的运算公式及其应用。

四、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函数的运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1.板书法:结合图表将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及运算公式进行清晰明了的呈现。

2.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解题步骤,引导学生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六、教学内容1.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1)正弦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2)余弦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3)正切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4)余切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2.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相关计算公式:(1)正弦函数的周期及其计算公式。

(2)余弦函数的周期及其计算公式。

(3)正切函数的周期及其计算公式。

3.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正弦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2)余弦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3)正切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4.三角函数的运算:(1)和差化积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2)积化和差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3)倍角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4)半角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七、教学步骤1.引入新知识,复习前置知识。

2.讲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3.探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计算公式。

4.分析讨论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5.结合具体例子,讲解三角函数的运算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6.练习三角函数的计算与运用。

7.总结与复习。

八、教学辅助资料1.板书及教学用具:教师应准备白板、黑板、彩笔、粉笔等教学用具,及时记录关键公式和重点内容。

三角函数的复习教案

三角函数的复习教案

三角函数的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三角函数的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复习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 强化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图像、周期、幅值和相位的掌握。

3. 提高学生解决与三角函数相关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资源:1. 教材:包括相关章节的教科书和练习册。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白板、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个与三角函数相关的实际应用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兴趣,并与他们讨论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概念复习:2. 回顾三角函数的基本定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3.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复习三角函数的图像、周期、幅值和相位的概念。

4. 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函数的性质,如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

图像练习:5. 在白板上绘制不同的三角函数图像,并要求学生根据图像确定函数的周期、幅值和相位。

6.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要求他们根据函数的图像绘制出函数的表达式。

计算与问题解决:7. 给学生提供一些计算题和问题,要求他们运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公式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8. 强调解题过程中的思考方法和步骤,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解题思路。

拓展应用:9. 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高度、角度等。

10.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引导他们发现三角函数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中的应用。

总结:1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三角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1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三角函数的更多应用和性质。

作业布置:13.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巩固学生对三角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4.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问题和困惑,并在下节课中进行解答和讨论。

教案评估:15.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16. 收集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他们对三角函数的掌握程度。

17.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复习教案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复习教案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复习教案第一章:引言1.1 三角函数的概念复习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正弦、余弦、正切等。

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

1.2 三角函数的图像复习三角函数的图像特点,如正弦函数的波浪形状、余弦函数的波动形状等。

引导学生理解图像的平移、伸缩等变换。

第二章: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1 正弦函数的图像复习正弦函数的图像特点,如周期性、振幅等。

引导学生理解图像的平移、伸缩等变换。

2.2 正弦函数的性质复习正弦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极值和拐点。

第三章: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1 余弦函数的图像复习余弦函数的图像特点,如周期性、振幅等。

引导学生理解图像的平移、伸缩等变换。

3.2 余弦函数的性质复习余弦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极值和拐点。

第四章: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1 正切函数的图像复习正切函数的图像特点,如周期性、振幅等。

引导学生理解图像的平移、伸缩等变换。

4.2 正切函数的性质复习正切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极值和拐点。

第五章: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综合应用5.1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综合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如周期性、奇偶性等。

举例讲解如何利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三角函数图像的变换6.1 图像的平移讲解如何通过平移变换得到不同三角函数的图像。

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对图像的影响。

6.2 图像的伸缩讲解如何通过伸缩变换得到不同三角函数的图像。

引导学生理解伸缩的比例和对称性对图像的影响。

第七章: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对称性7.1 周期性复习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包括基本周期和周期函数的性质。

引导学生理解周期性在图像上的表现。

7.2 对称性复习三角函数的对称性,包括奇偶性和对称轴。

引导学生理解对称性在图像上的表现。

第八章:三角函数的极值和拐点8.1 极值讲解如何确定三角函数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总复习教案

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总复习教案

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2. 提高学生对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 复习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 复习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4. 复习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5. 复习三角函数的奇偶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回忆和巩固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复习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a. 引导学生回忆正弦函数的定义和图像。

b. 讲解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

c. 通过例子,让学生应用正弦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复习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a. 引导学生回忆余弦函数的定义和图像。

b. 讲解余弦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

c. 通过例子,让学生应用余弦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复习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a. 引导学生回忆正切函数的定义和图像。

b. 讲解正切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

c. 通过例子,让学生应用正切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复习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a. 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定义。

b. 讲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性质。

c. 通过例子,让学生应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解决实际问题。

5. 复习三角函数的奇偶性。

a. 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定义。

b. 讲解三角函数的奇偶性性质。

c. 通过例子,让学生应用三角函数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巩固学生对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的记忆和理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函数》复习教案【知识网络】学法:1.注重化归思想的运用.如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问题化归为锐角的三角函数的问题,将不同名的三角函数问题化成同名的三角函数的问题,将不同角的三角函数问题化成同角的三角函数问题等2.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如讨论函数性质等问题时,要结合函数图象思考,便易找出解题思路和问题答案.第1课 三角函数的概念【学习目标】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 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 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意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 掌握三角函数的符号法则. 【考点梳理】考点一、角的概念与推广1.任意角的概念:正角、负角、零角 2.象限角与轴线角:与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2|{Z k k ∈+=απββ三角函数知识框架图第一象限角的集合:{|22,}2k k k Z πβπβπ<<+∈第二象限角的集合:{|22,}2k k k Z πβπβππ+<<+∈第三象限角的集合:3{|22,}2k k k Z πβππβπ+<<+∈ 第四象限角的集合:3{|222,}2k k k Z πβπβππ+<<+∈ 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k k Z ββπ=∈ 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2k k Z πββπ=+∈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2k k Z πββ=∈ 要点诠释:要熟悉任意角的概念,要注意角的集合表现形式不是唯一的,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还要注意区间角与象限角及轴线角的区别与联系. 考点二、弧度制1.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 弧长l r α=⋅,扇形面积21122S lr r α==扇形(其中r 是圆的半径,α是弧所对圆心角的弧度数).2.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180π=;18010.017451()57.305718'180rad rad rad ππ=≈=≈=;要点诠释:要熟悉弧度制与角度制的互化以及在弧度制下的有关公式. 考点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定义:在角α上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 x y ,记r OP ==则sin y r α=, cos x r α=, tan y x α=,cot x y α=,sec rxα=,csc r y α=.2. 三角函数线:如图,单位圆中的有向线段MP ,OM ,AT 分别叫做α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3.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sin y α=,cos y α=的定义域是R α∈;tan y α=,sec y α=的定义域是{|,}2k k Z πααπ≠+∈;cot y α=,csc y α=的定义域是{|,}k k Z ααπ≠∈.4. 三角函数值在各个象限内的符号:要点诠释:①三角函数的定义是本章内容的基础和出发点,正确理解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则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内的符号以及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便可以得到牢固掌握.利用定义求三角函数值时,也可以自觉地根据角的终边所在象限进行分情况讨论.②三角函数线是三角函数的几何表示,是处理有关三角问题的重要工具,它能把某些繁杂的三角问题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有关三角函数值的大小比较问题、简单三角不等式及简单三角方程的解集的确定等问题的解决常结合使用三角函数线,这是数形结合思想在三角中的具体运用. 【典型例题】类型一、角的相关概念 例1.已知θ是第三象限角,求角2θ的终边所处的位置. 【答案】2θ是第二或第四象限角 【解析】方法一:∵θ是第三象限角,即322,2k k k Z πππθπ+<<+∈, ∴3,224k k k Z πθπππ+<<+∈,当2k n =时,322,224n n n Z πθπππ+<<+∈, ∴2θ是第二象限角, 当21k n =+时,3722,224n n n Z πθπππ+<<+∈, ∴2θ是第四象限角, ∴2θ是第二或第四象限角. 方法二:由图知:2θ的终边落在二,四象限. 【总结升华】(1)要熟练掌握象限角的表示方法.本题容易误认为2θ是第二象限角,其错误原因为认为第三象限角的范围是3(,)2ππ.解决本题的关键就是为了凑出2π的整数倍,需要对整数进行分类.(2)确定“分角”所在象限的方法:若θ是第k (1、2、3、4)象限的角,利用单位圆判断nθ,(*n N ∈)是第几象限角的方法:把单位圆上每个象限的圆弧n 等份,并从x 正半轴开始,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在每个区域标上1、2、3、4,再循环,直到填满为止,则有标号k 的区域就是角nθ (*n N ∈)终边所在的范围。

如:k=3,如下图中标有号码3的区域就是2θ终边所在位置.yx123 4 14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θ是第二象限角,求角3θ的终边所处的位置. 【答案】3θ是第一或第二或第四象限角 【解析】方法一:∵θ是第二象限角,即22,2k k k Z ππθππ+<<+∈,∴22,36333k k k Z πθπππ⋅+<<⋅+∈, 当3k n =时,22,633n n k Z πθπππ+<<+∈,∴3θ是第一象限角, 当31k n =+时,522,63n n k Z πθπππ+<<+∈, ∴3θ是第二象限角, 当32k n =+时,3522,233n n k Z πθπππ+<<+∈, ∴3θ是第四象限角, ∴3θ是第一或第二或第四象限角. 方法二:k=2,如下图中标有号码2的区域就是3θ终边所在位置.由图知:3θ的终边落在一,二,四象限. 【变式2】已知弧长50cm 的弧所对圆心角为200度,求这条弧所在的圆的半径(精确到1cm ).【答案】29cm.类型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例2. 若sin cos 0θθ>,则角θ在 象限. 【答案】第一或第三 【解析】方法一:由sin cos 0θθ>知(1)sin 0cos 0θθ>⎧⎨>⎩或(2)sin 0cos 0θθ<⎧⎨<⎩由(1)知θ在第一象限,由(2)知θ在第三象限, 所以θ在第一或第三象限.方法二:由sin cos 0θθ>有sin 20θ>,所以()222k k k Z πθππ<<+∈, 即()2k k k Z ππθπ<<+∈当2()k n n Z =∈时,θ为第一象限,当21()k n n Z =+∈时,θ为第三象限 故θ为第一或第三象限.方法三:分别令57116666πθπππ=、、、,代入sin cos 0θθ>,只有6πθ=、76θπ=满足条件, 所以θ为第一或第三象限.【总结升华】角的象限和角的三角函数值符号可以相互判定,方法三只能用于选择题或填空题.举一反三: 【变式1】确定tan(3).sin 5cos1-的符号.【答案】原式小于零【解析】因为3,5,1-分别是第三、第四、第一象限的角,所以tan(3)0->,sin50<,cos10>,所以原式小于零.【变式2】已知tan cos >0αα⋅,tan 0sin αα<,则α是第 象限角. 【答案】二【解析】∵tan 10sin cos ααα=<,∴cos 0α<,tan 0α<,则α是第二象限角. 【变式3】求sin |cos |tan |sin |cos |tan |x x xx x x ++的值. 【答案】当x 为第一象限角时,值为3;当x 为第二、三、四象限角时,值为-1. 例 3.已知角α的顶点在原点,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为射线430(0)x y x +=>,则2sin (sin cot )cos αααα++的值是( )1.5A2.5B 8.5C 9.5D 【答案】C【解析】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3,4)P -,则有5r =, 则原式44398()554255--=⋅++=-,故选C . 举一反三:【变式】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2)(0)a a a ≠,求sin α、cos α、tan α的值【解析】|r a ==(1)当0a >时,r =,∴sin 5α=,cos 5α=,tan 2α=;(2)当0a <时,r =,∴sin α=cos α=,tan 2α=. 【课堂练习】1.角α的终边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角α的集合可写成 . 2.已知角α的余弦线是单位长度的有向线段,那么角α的终边 ( )A .在x 轴上B .在y 轴上C .在直线y=x 上D .在直线y=-x 上 . 3.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p(-5,12),则cos α= ,tan α= . 4.tan(-3)cot5cos8的符号为 .5.若cos θtan θ>0,则θ是 ( )A .第一象限角B .第二象限角C .第一、二象限角D .第二、三象限角 【课后检测】1. 已知α是钝角,那么α2 是 ( )A .第一象限角B .第二象限角C .第一与第二象限角D .不小于直角的正角2. 角α的终边过点P (-4k ,3k )(k <0},则cos α的值是 ( )A .3 5 B . 45 C .- 35 D .- 453.已知点P(sin α-cos α,tan α)在第一象限,则在[0,2π]内,α的取值范围是 ( )A .( π2, 3π4)∪(π, 5π4)B .( π4, π2)∪(π, 5π4)C .(π2 , 3π4 )∪(5π4,3π2) D .( π4, π2 )∪(3π4,π) 4.若sinx= - 35,cosx =45 ,则角2x 的终边位置在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5.若4π<α<6π,且α与- 2π3终边相同,则α= .6. 角α终边在第三象限,则角2α终边在 象限.7.已知|tanx |=-tanx ,则角x 的集合为 . 8.如果θ是第三象限角,则cos(sin θ)·sin(sin θ)的符号为什么?9.已知扇形AOB 的周长是6cm ,该扇形中心角是1弧度,求该扇形面积.参考答案:【课堂练习】 1.{α|α=k π+ π4 ,k ∈Z} 2. A 3.- 513 , - 125. 4.+ 5. C【课后检测】1. A 2. B 3. B 4. D 5.16π3 6.一、二7.{2k π+ π2<x <2k π+π或2k π+3π2<x <2k π+2π ,k ∈Z} 8.负 9. 2cm 2.第2课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及诱导公式【学习目标】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 2α+cos 2α=1,sin αcos α=tan α,tan αcot α=1, 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能运用化归思想(即将含有较多三角函数名称问题化成含有较少三角函数名称问题)解题 . 【考点梳理】考点一、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 1. 平方关系:222222sin cos 1;sec 1tan ;csc 1cot α+α=α=+αα=+α.2. 商数关系:sin cos tan ;cot cos sin ααα=α=αα. 3. 倒数关系:tan cot 1;sin csc 1;cos sec 1α⋅α=αα=α⋅α=要点诠释:①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主要用于:(1)已知某一角的三角函数,求其它各三角函数值;(2)证明三角恒等式;(3)化简三角函数式.②三角变换中要注意“1”的妙用,解决某些问题若用“1”代换,如221sin cos =α+α,221sec tan tan 45=α-α==,则可以事半功倍;同时三角变换中还要注意使用“化弦法”、消去法及方程思想的运用. 考点二、诱导公式1.2(),,,2k k Z πααπαπα+∈-±-的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同名三角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所在象限的符号.2.απ±2,απ±23的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互余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所在象限的符号.要点诠释:1、诱导公式其作用主要是将三角函数值转化为090角的三角函数值,本节公式较多,要正确理解和记忆,诱导公式可以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奇、偶指的是2π的奇数倍、偶数倍)”这个口诀进行记忆.2、在利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的值时,一定要注意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