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第三章地图符号

合集下载

地图符号

地图符号

(2)良好的边界产生图形 边界起两种视觉作用,一是使图 形造成闭合,自然形成一个整体;一是产生差异也区分为一 个整体。
(3)清晰的区域产生差异 主题部分的地图,经过较精心的 设计和绘制,与周边图形产生差异,这种差异便为知觉场发 现,产生图形与背景的差别。 (4)熟悉产生图形 若已知的图形已存储在记忆中,便能对 生疏的图形产生差异,在知觉场中使熟悉的图形突出。相反 的,若要使未曾记忆的区域成为图形,就需要组织较多的记 忆因素。 (5)较小区域容易成为图形 较小区域与较大区域并列时, 往往是小区域作为图形首先出现。
(2)层次网络 多用于表示主体的分类系统。由于分类按上下级的关系 组成网络,因此每项类别和特征都在网络中处于固定位置,一个类别的 意义内涵要由该类别与其他类别和特征的关系来决定。
(3)立体层次 和层次网络正好相反,它要求被表示的成分处 于不同的视觉平面上。
立体层次也可表现为单个符号的叠加和晕线处理。
面状符号的结构中,网纹变量起很大作用,在一定意义 上说网纹变量是形状变量的组合。
从构形而言,视觉变量产生的符号可以区分为规则的和不 规则的图形。象形符号也是一种不规则符号,很难以某种变 量说明它。
第四节 彩色
一、彩色的量度
每一种彩色视觉都可依据三个特性进行度量,即色相、亮度和彩度。 1.色相 是色彩视觉相互区别的心理学特征,它取决于某种彩色反射光谱的主波 长。我们把红、橙、黄、绿、蓝、紫定为基本色相。
(4)地图符号能再现客体的空间模型,或者给难以表达的 现象建立构想模型。
三、地图符号的分类
1.按符号的空间分布情况。 有四种类型:点位分布、线状分布、面积分布、体积分布。
点位分布可以表现为:地图上一个定位点。一个独立位置的事物、一个测 量控制点等,代表一个地区的国民经济统计图形,也算做点位分布。

地图学原理考点整理

地图学原理考点整理

第一章地图地图的定义: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统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概况与发展状况。

地图的基本特征:特殊的数学法则、特定的符号系统、特异的地图概括、独特的传输信息的通道。

地图投影方法、比例尺和控制定向构成了地图的数学发展则,保证了地图的精度。

地图的构成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图边要素(辅助要素)。

数学要素:地图投影、比例尺、控制点。

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独立地物)图边要素:图名、图号、图例、比例尺、接图表、等高距、坡度尺等地图学的概念:是以空间信息图形表达、存储和传输为目的,综合研究地图实质、制作技术及其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地图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图,任务是研究地图理论、地图制作和地图使用。

地图的制作方法:实测成图法和编绘成图法。

大比例尺普通地图制作常采用实测成图法;中小比例尺普通地图制作常采用编绘成图法;专题地图制作一般采用编绘成图法。

传统实测成图法常分为:图根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内业制图和制版印刷几个过程。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一、坐标系1、地图上确定地理要素分布位置和几何精度的数学要素:坐标网、控制点、地图投影以及比例尺等。

2、建立数学要素:地球形状和大小(大地控制)→曲面转化为平面(地图投影)→大与小的矛盾(比例尺)。

3、椭球体的三要素:长轴a,短轴b,扁率f=a-b/a4、大地控制的主要任务:确定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上的位置。

包括:点在地球椭球面上的平面位置(经度纬度);确定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高度(高程)。

5、地理坐标系: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系。

包括:天文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

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

地心经纬度:以地球椭球体质量中心为基点。

大地测量学中,以天文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地图学原理》复习资料

《地图学原理》复习资料

地图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引论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体)表面上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以可视化、数字或触摸的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模型,用以传输、模拟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2、地图的基本特征:(1)严密的数学法则;(2)特定的符号系统;(3)科学的地图概括;(4)独特的传输信息的通道。

地图投影方法、比例尺和控制方向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它是地图制图的基础。

3、地图的构成要素:(1)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网、比例尺、控制点等);(2)地理要素①普通地图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等自然和社会经济内容)②专题地图包括(专题要素和底图要素);(3)图边要素(图名、图号、图例、接图表、图廓、分度带、比例尺、附图、坡度角、成图时间及单位、有关资料说明等)。

4、地图的功能:(1)获取认知信息功能;(2)模拟客观世界的功能;(3)传输信息功能;(4)载负信息功能;(6)感受信息功能。

5、现代地图学定义:以地学信息传输与地学可视化为手段,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图的科学认知和分析应用为目的,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图技术与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1、地球形状的三级逼近:(1)地球形状的一级逼近——大地水准面:人们设想当海洋静止时,平均海水面穿过大陆和岛屿,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该面上的各点与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球体,叫大地球体。

意义: (1. 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对地球形状的很好近似,其面上高出与面下缺少的相当。

(2. 起伏波动在制图学中可忽略:对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有研究价值,但在制图业务中,均把地球当作正球体。

(3. 重力等位面:可使用仪器测得海拔高程(某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高度)。

(2)地球形状的二级逼近——地球椭球体:假想一个扁率极小的椭圆,绕大地球体短轴旋转所形成的规则椭球体称之为地球椭球体意义: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可以用数学公式表达,所以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它替代地球的自然表面,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地图符号

地图符号

第三章:地图符号§3-1 地图符号与注记一、地图符号的概念:地图符号:表示地图信息空间位置、大小、数量和质量特征的特定的点、线、几何图形和文字、数字等称为地图符号。

二、地图符号的实质地图符号就是用概括性、综合性和概念化,的手段,通过归纳、分类、分级等方法,用抽象的具有共性的符号,来表示某一类(级)地理事物。

其实质上就是对地理事物进行了一次制图综合。

它表示了复杂繁多的地理事物,科学地反映了地理事物的群体特征和本质规律。

三、地图符号的作用是直观形象地表示地理事物的形式,有四个方面:1).保证空间位置有较高的几何精度,并可量测。

2).对地理事物抽象、概括和简化,使图面清晰易读。

3).能表示具体事物,抽象事物;能表示宏观,又能表示微观。

4).在平面上建立空间模型,以便分析四、地图符号的构成要素图形、尺寸和颜色称为其三要素。

1.符号的图形是反映地理要素的外形和特征的,具有象征性、艺术性和表现力,要便于区分,又便于阅读记忆。

以正射投影为主,以透视图形和几何图形为辅。

2.符号的尺寸:尺寸大小与地图内容、用途、比例尺、分辨力、制图印刷有关。

常以图形区别事物的类别,尺寸区别等级。

区分符号时,以图形为主,以尺寸为辅的方式。

3.符号的颜色:用颜色的优点:l)增强地图各要素分类分级的概念。

2)简化了符号图形。

3)提高了地图的视觉效果。

1.按图形特征分类(l)正形符号:正射投影,符号与地物形状一致或相似,保持的比例关系。

用于表示较大物体,如森林、湖泊、街区等。

(2)侧形符号:透视投影,符号与地物的侧面形状相似。

用于较小的物体,如烟囱、水塔、独立树等。

(3)象征符号:象征性的会形、会意符号,如风车、矿井和气象站符号,分别象征各自的风叶、风镐和风向标。

2.按比例关系分类(l)依比例符号:又称真形或轮廓符号,即能保持地物平面轮廓形状的符号。

如街区、湖泊、林区、沼泽地、草地等。

(2)不依比例符号:又称点状符号或记号性符号。

地图符号体系

地图符号体系

(2)公路
(3)其它道路
境界线
境界线包括国界、国内行政境界、其它境界 (地区界、禁区界、保护区界、停火线界等)。
• (2)尺寸----主要用于区分要素的数量差异 与主次等级。
• 例如,用较粗的线划表示主要公路,用较细的线划表示次 要公路;用尺寸大的圆表示工业产值多,用尺寸小的圆表 示工业产值少。
• 根据事物分布的特点,地图符号有面状、 点状和线状之分。 • 这些符号运用在表示专题要素的分布、质 量和数量特征以及动态变化时,形成了许 多表示法: 范围法、质底法、量底法、等值线法、 定点符号法、线状符号法、动线法、点值 法、定域统计图法、色级统计图法以及定 位统计图法。 表示地形的主要方法有等高线法、分层 设色法、晕渲法等。
的符号,称为几何符号。
• (2)文字符号 以所示地理事物名称核心字或开头一、
二个字母表示地图内容的符号称为文字符号。
• (3)象形符号 以形象生动的侧视、透视或简单图案
构成的地图符号,称为象形符号。
(2)线状符号
表达呈线状或带状延伸分布事物的符号。 线状符号的形状和颜色表示事物的质量特征, 其长度能按比例尺表示,而宽度一般需要进行适当 的夸大,其宽度往往反映事物的等级或数量。 如河流、公路、境界线等。
(一)地图符号的基本功能
• 地图符号是一种图解语言,它与文字、 算法语言相比,更加形象直观,一目 了然,既可显示制图信息的空间分布 特征,又能表示它们的数量、质量特 征及其发展变化。
地图符号的具体功能:
(1)对地理事物进行不同程度的抽象、概括 和简化,强调制图信息最本质的特,并 能不受比例尺缩小的限制,反映区域的基 本面貌,保持图面清晰易读。
地图的符号系统
地图符号
• 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手段。 它不仅能表示事物的空间位置、形状、 质量和数量特征,而且还可以表示各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区域总体特征。

(完整版)地图学第三章

(完整版)地图学第三章

Cii = ( Bi+ Bi+1 ) / 2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3章 地图概括
等 选取间隔 距离分级

长短分级

> An

… B1 ~ B2 B2 ~ B3
Bn-2 ~ Bn-1 Bn-1 ~ Bn
C11

An-2 ~ An-1
C21
C22


… ……
A1 ~ A2
Cn-1,1
… Cn-1,2
Cn-1,n-1
⑴ 符合方根规律,尺寸缩小: C1 = 1 ⑵ 不符方根规律,尺寸相同 :
√ 线状 C2 = MA / MB
√ 面状 C3 = (MA / MB )2
⑶ 不符方根规律,尺寸不同 :
线状 C2 = ( SA / SB ) ·√MA / MB
√· 面状 C3 = ( fA / fB ) (MA / MB )2
⑷选取级x的调整可适当弥 补地理差异的影响。
河流选取指标
河流条数 指标
比例尺
NA NB
1:10万 → 1:25万 X=2 59 25 (24)
1:25万 → 1:50万 X=3 25 11(9)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3章 地图概括
§3 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 3.1 分类 —— 聚类或分群的过程
1. 层次归类 2. 数量分级 3. 等级合并 4. 降维转换 5. 分区选取
行化简 形状、数量、质量 概括的目的:突出制图对象的类型特征,
抽象出其基本规律,使用地图图形传递 信息,并延长地图的时效性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3章 地图概括
§1 地图概括概述
1.1 地图概括的性质
地图概括(generalization):也称制图综合,就是 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 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

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

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第⼀章地图与地图学1.地图的基本特征:具有特定的数学法则(地图投影)——地球曲⾯到地图平⾯的转换;采⽤符号系统表⽰地物或现象——表现信息的语⾔⼯具对信息进⾏综合(制图综合)——解决复杂的海量信息和有限的平⾯容量的⽭盾2.地图的定义:地图是空间信息的载体,是将空间信息按特定的数学法则定位于平⾯,并经科学提炼和有机概括后以符号化的形式描述在平⾯上地图形。

3.地图的构成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数学要素是地图数学法则的具体表现形式。

决定了地图上物体的分布位置。

(1)坐标⽹:地理坐标⽹:我们常说的经纬度就是⼀种地理坐标,它标定了物体在地球椭球⾯上的位置,可约略认为是物体在地球表⾯上的位置;平⾯直⾓坐标⽹:在⼤⽐例尺地形图上,还绘有棋盘状的⽅格⽹,俗称“⽅⾥⽹”,是地图上的平⾯直⾓坐标⽹,主要⽤于图上快速判定物体间的距离。

(2)⽐例尺:⽐例尺是指地图上线段长度与相应的实地长度之⽐,它标志着地图模型的缩放程度,通过它,我们才能将图上量测的距离换算为实地的距离。

(3)测量控制点:测量控制点是地图测量和绘制时的控制基础,只出现在⼤⽐例尺地形图上。

每个点都有准确的平⾯坐标和地⾯⾼程,是确定周围地物的控制和依据。

地理要素是地图内容的主体部分。

它表⽰了图区范围内各种⾃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分布、联系及变化状况,是地图使⽤者阅读的⽬标和主要信息。

辅助要素是⼀些帮助我们阅读和使⽤地图的⼯具,类似于产品的使⽤说明。

包括地图名称、图例、制作和出版单位、出版时间等。

4.地图分类(1)按照内容的不同,地图家庭有两⼤分⽀: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各种基本地理要素(⽔系、地貌、⼟质、植被、居民地、交通⽹、境界等)齐全,且内容详细程度相对均衡,能满⾜多⽅⾯的应⽤需求,因⽽也是最基本的地图,是制作专题地图的基础地图。

专题地图:重在表⽰某⼀种或⼏种专题要素,这些作为地图主题的要素通常⽐普通地图中详细得多,包含了普通地图上所没有⽽属于专业领域特殊需要的内容。

地图学第三章地图符号

地图学第三章地图符号
第三章地图符号系统第三章地图符号系统第三章地图符号系统二质底法表示连续分布的面状事物的类型及其分布地域第三章地图符号系统一般常用颜色表示一级分类用晕线表示二级分类用注记或说明符号区分更低一级的类别第三章地图符号系统第三章地图符号系统第三章地图符号系统三量底法表示连续分布的面状事物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地域第三章地图符号系统一般将面状事物的数量分为5至7个等个等级的界线用浓色调或密的晕线表示数量大的级别浅色调或稀疏晕线表示小的级别第三章地图符号系统三等值线法表示连续分布的面状事物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等值线数值相等的点连成的平滑曲线在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的数值都具有同一的指标或基础等值线的间隔一般是常数可以根据等值线的疏密判断制图对象的变化趋势等值线法适合于表示地面或空间呈连续分布且逐渐变化的地理事物第三章地图符号系统第三章地图符号系统美国檀香山悬浮飘尘6时18时内的平均浓度第三章地图符号系统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第三章地图符号系统等值线法和分层设色配合使用第三章地图符号系统地图上显示事物移动的方法地图上显示事物移动的方法用箭形符号显示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运动趋向及其数量质量特征的表示方法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质 底 法 底 色 示 例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三、量底法——表示连续分布的面状事物的数量特
征及其分布地域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一般将面状事物的 数量分为5至7个等 级,用线划表示各 个等级的界线,用 浓色调或密的晕线 表示数量大的级别, 浅色调或稀疏晕线 表示小的级别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说明符号:说明符号是指为了说明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特 征而附加的一类符号,它通常是依附于定位符号而存在。 注记 •名称注记:解释地物名称 •说明注记:说明要素的定性或定量特征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三、等值线法 ——表示连续分布的面状事物的数量
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等值线
数值相等的点连成的平滑曲线
在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的数值都具有同一的指标 或基础
等值线的间隔一般是常数,可以根据等值线的疏密, 判断制图对象的变化趋势
等值线法适合于表示地面或空间呈连续分布、且逐渐 变化的地理事物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1 §2 §3 §4 §5 §6 §7 地图符号的实质 地图符号的构成特点 点状地理现象的符号及表示方法 线状地理现象的符号及表示方法 面状地理现象的符号及表示方法 地图上显示事物移动的方法 地图注记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1 地图符号的实质
一、地图符号的概念和符号化的意义
地图符号是表示地图内容的基本手段,它由形状 不同、大小不一、色彩有别的图形和文字组成。
等级差异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立体感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3
点状地理现象的符号及表示方法
不同比例尺地图的居民地的表示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以点状符号的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特征, 以符号的尺寸表示数量特征,将点状符号 定位于事物所在的相应位置上,这种方法 称为定点符号法。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一、符号的形状和颜色显示质量特征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西欧地图上的地貌写景图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地图符号化的意义
保证地图各要素的位置具有较高的几何精度; 能根据需要显示小而重要的物体;
能突出主要现象,使地图所表达的现象主次分明;
能显示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能显示不能直接看到的自然和社会现象。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中 国 植 被 分 区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质 底 法 底 色 示 例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三、量底法——表示连续分布的面状事物的数量特
征及其分布地域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一般将面状事物的 数量分为5至7个等 级,用线划表示各 个等级的界线,用 浓色调或密的晕线 表示数量大的级别, 浅色调或稀疏晕线 表示小的级别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用符号的尺寸表示事物的等级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用符号的尺寸表示事物数量——比率符号
绝对比率符号:符号的大小与它所代表的数值成 正比率关系 规定比率基数和计算各个符号的准线长度
比率基数
单位准线长度所代表的数值
符号的准线
用以确定符号大小的基线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仿宋体
变形字
多用于注记水系、山脉等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二)字级
1 个级等于0.25 毫米,地图上的字从7 级 到62 级,共20个级。 在一幅图上,按照事物的重要程度和意义, 采用不同的字级。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三)注记的颜色
注记的颜色只有色相的变化 颜色的选用要与注记所表示的事物类别相联系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差异感
质量差异 区分事物类别的感受效果,利用形状和颜色 间的较大差别可以产生质量差异感。
数量差异
从符号上获得具体数值的感受效果,符号尺 寸的变化是产生数量差异感的主要因素。 从观察符号能迅速而明显地区分出主要、次 要及等级的效果,符号的尺寸、色调、密度 是构成等级感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范 围 法 的 重 叠 表 示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二、质底法——表示连续分布的面状事物的类型及
其分布地域
土 壤 类 型 图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一般常用颜色表示一级分类
用晕线表示二级分类 用注记或说明符号区分更低一级的类别
土 地 利 用 图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几何符号
t
Fe Al Ag Cu 金 文
文字符号
象形符号
在地图上,往往用不同色相的符号表示最主要 的本质差别,而用符号的形状表示次要差别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二、符号的尺寸表示数量特征
采用几何符号,使符号面积大小与其所代表的数 量多少相关 绝对比率符号:符号的大小与它所代表的数值成 正比率关系 规定比率基数和计算各个符号的准线长度 任意比率符号:符号的大小大体上表示数值的多 少,但与所代表的数值并不成绝对正比关系 确定准线长 度的原则
二、地图符号的分类
按符号的视点位置分类
正形符号
侧视符号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按符号所代表的地面事物的分布状况分类
面状符号 点状符号 线状符号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按符号的定位情况分类 定位符号:图上有确定位置,一般不能任意移动的符号
•不依比例符号 •依比例符号:轮廓线定位 •半依比例符号
概略路线
将事物运动轨迹表示在图上
只表示运动的起讫点和方向
面状事物 的运动
以许多首尾衔接的动线符号表示其 运动的路线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7
地图注记
一、地图注记的意义和种类 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总称为地图注记,它能表示事物的名 称和某些质量和数量特征。是地图符号系统的组成部分。 名称注记 说明注记 种 类 数字注记 图幅注记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点、线状符号的颜色变化
小(细)的点(线)状符号用鲜艳的颜色表示 没有色调的差别,用点的大小(线的宽度)表示数量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二、地图符号的系统化
能够表示地图内容的分类、分级、重要、次要情况
以符号图形和尺寸区分道路的等级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用实、虚线划表示不同的含义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沼泽地示意图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上,同一事物符号形状一样, 但大小不同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利用图形、大小、颜色组合,可形成大量的同一 系统的符号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以符号的图形为主、尺寸为辅区别居民地等级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三、符号的感受效果
整体感:符号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别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一、动线符号的形状和颜色表示事物的质量差异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二、动线符号的宽度(或长度)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三、表示事物运动路线的方法
线状事物 的运动 以单一的动线符号表示其运动的路线
准确路线
色 彩 红 橙 黄 绿 蓝 紫 表示意义 自由、血、火、胜利 阳光、火、美食 阳光、黄金、收获 和平、春天、青年 运用效果 刺激、兴奋、强烈煽动 活泼、愉快、有朝气 华丽、富丽堂皇 友善、舒适 冷静、智慧、开阔 神秘感、女性化
天空、海洋、信念
忏悔、女性

灰 黑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贞洁、光明
质朴、阴天 夜、高雅、死亡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说明各种事物的专有名称 说明各种事物的种类、性质或特征 说明某些事物的数量特征 说明地图的编制状况
二、注记的字体、字级和颜色
(一)字体 宋体
一般不做最高等级的注记字体,也 不宜做最低级的注记字体
可做标题、图名和大型居民地的注 记,是地图上最小注记的基本字体 编稿图、草图上用
等线体
说明符号:说明符号是指为了说明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特 征而附加的一类符号,它通常是依附于定位符号而存在。 注记 •名称注记:解释地物名称 •说明注记:说明要素的定性或定量特征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不 依 比 例 符 号 的 定 位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半 依 比 例 符 号 的 定 位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每亩的面积定为0.1mm2
乡名 亩数 比例圆半径 王丘 176 2.4 陈李庄 1276 6.4 陈王庄 267 2.9 屯门 713 4.8 开发 407 3.6 平坝 985 5.6 得利 1410 6.7 张家坨 2114 8.2 上村 471 3.9 玉门 817 5.1 巨封 186清爽
普通、平易 气魄、高贵、男性化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面状符号的颜色变化
色相的变化表示质量差异 色调的变化表示数量差异或等级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在单色图中,类 型差异用图案或 花纹表示,数量 差异用疏密不同 的晕线表示。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其他各个符号的准线长度取最大、最 小符号准线长度中间的尺寸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3、符号的颜色:反映事物的质量特征、数量特征 和等级 暖
最暖 中性微暖
颜色的感觉 暖与冷 近与远 兴奋与沉静
最冷
中性微冷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颜色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径 流 量 示 意 图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美国檀香山悬浮飘尘(6时-18时内的平均浓度)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用等高线表示地形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等值线法和分层设色配合使用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6
动线法
地图上显示事物移动的方法
用箭形符号显示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 运动趋向及其数量、质量特征的表示方法。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说 明 符 号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第三章 地图符号系统
§2
地图符号的构成特点
定性 特征
一、地图符号的构成要素
符号的形状
符号的尺寸
符号的颜色
定 量 特 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