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经典【必修三】能量流动单选作业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训练(第五章第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 2 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选择题1. (密码改编 )以下图, A 、 B、 C、 D、 E、 F 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以下对该图剖析合理的是()A .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B .该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C.若 D 种群为增添型年纪构成,则 E 种群密度将渐渐增大D .图中 C 种群获取的能量占 A 种群能量的10% ~ 20%解读:题图中缺乏分解者,多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是群落,也不是生态系统。
对于增添型种群,其种群密度将渐渐增大, E 种群也会随之增大。
图中B、 C 和 F 属于第二营养级,其能量之和占 A 种群能量的10%~ 20%。
答案: C2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定羊摄取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 36%n,呼吸作用消散的能量为48%n ,则羊同化量为()A .羊同化的能量为64%nB .储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 .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解读:摄取量包含同化量和粪便量,故羊的同化量为n- 36%n= 64%n。
答案: A3.请展望一段时间内,某食品链a→ b→ c 中, a 必定比 b 拥有 ()A .更大的个体体积B .更大的有机物干重C.更广阔的生态地区 D .更多的个体数解读:能量沿食品链的流动过程是逐级递减的,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储存在有机体内。
a 为生产者含有的能量最多。
答案: B4.右图为某一世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此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一样的营养级,E1、 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Ⅰ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重点生态成分B.该图所示的食品网只有 1 条食品链;Ⅰ→Ⅱ→Ⅲ→ⅣC. E1表示主要经过光合作用所摄取的能量D.能量可在食品链中循环利用解读:物质循环的重点生态成分是生产者与分解者,而Ⅳ是花费者;题图代表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反应了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达效率,所以不行能只有一条食品链;E1是流入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经过光合作用固定;能量沿食品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可以循环使用。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每课一练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每课一练一、基础知识题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
2.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若虎鲸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的量为。
3.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的总能量。
4.要使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A.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和人5.据生态学的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量最少,人们应该采取一下哪一种食物结构( )A.以禽类蛋类为主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D.以猪、牛等家畜的肉类为主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食物链越短,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B.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C.初级消费者越多,刺激消费者得到的能量越少D.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一些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7.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二、强化知识题1.在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中,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mol的氧气,则其固定的太阳能中,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并被利用的能量最多是kJ。
2.在图中海鸟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_______。
海鸟每增加1千克,需消耗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至少是___________千克。
3.在市场上,肉一般比蔬菜贵,试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4.右图中的①、②、③分别表示同一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的多少,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①< ②< ③B.①> ②> ③C.①= ②= ③D.①= ②+③5.肉食动物不可能是一条食物链中的第几营养级()A.第五B.第二C.第三D.第四6.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门以象粪为食,设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7kJ,则这部分能量中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A.0kJ B.106 kJ C.2×106kJ D.106-2×106kJ7.对水稻→鼠→蛇→鹰这条食物链的错误描述是()A.水稻是生产者B.鼠是初级消费者C.蛇是次级消费者D.鹰属于第三营养三、巩固提高题1.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及能量流动图解,回答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III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III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作业[基础达标]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B.生态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的过程解析:选C。
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属于能量的输入过程,A错误;生态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是能量的转化和散失过程,B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C正确;能量从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的过程是能量的散失过程,D错误。
2.(2019·安庆高二检测)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最初来源于()A.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B.火山口的热量C.无机物的氧化D.太阳光能解析:选A。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最初来源一般为太阳能,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生态系统,如深海热泉,由于没有光,其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来源于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
3.(2019·西安高二检测)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A.通过兔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D.流入到狐体内的能量解析:选B。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可见兔子的粪便中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
而狐的粪便中的有机物所含有的能量则是其捕食的兔子同化量的一部分。
4.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m2·a)B.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J/(cm2·a)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解析:选A。
题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基础练习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错误 ! 未指定书签。
.(黑龙江10学业)对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色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循环流动B .逐级递加 C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 .传达效率是 50%错误 ! 未指定书签。
.(黑 04 会考)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色是A.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B .多向流动、逐级递减 C.来去循环、逐级递减 D .来去循环、逐级增添错误 ! 未指定书签。
.(山东 07学业)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花费者获取的所有能量B.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分解者获取的所有能量D.照耀到群落内的所有太阳能错误 ! 未指定书签。
.(黑龙江09学业)流经某一世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有机物总量 (g) B.照耀到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太阳能C.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产者、花费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D.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错误 ! 未指定书签。
. ( 浙江 09 会考 ) 右图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定这三种生物只构成一条捕食食品链,则这条食品链应为O 甲乙丙A.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乙→甲 D .丙→甲→乙错误 ! 未指定书签。
.(浙江 10 会考)以下各项中, 能惹起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是A. 能量是循环来去、来去循环的B.大多数太阳能未被生产者固定C. 下一营养级生物的数目比上一营养级多D.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要经过呼吸耗费一部分能量错误 ! 未指定书签。
.(广东 10.1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达、转变和消散的过程。
以下对于能量流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能量沿食品链单向流动B.能量沿食品链循环流动C.能量在各营养级间能够循环利用D.花费者的级别越高,所获取的能量越多错误 ! 未指定书签。
.(宁 07.1 学业)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品链与能量流动的表达,不正确的是A.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食品链越多B.在一条食品链中,营养级越高获取能量就越少C.能量沿食品链流动是单的D.初级花费者越多,次级花费者获取能量就越少错误 ! 未指定书签。
高三生物复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练习题

高三生物复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练习题(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课后限时练(三十三)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1.从健康的角度考虑,提倡素食可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等的摄入,能降低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
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对提倡素食的好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提倡素食能使人类的食物链缩短B.提倡素食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提倡素食能减少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散失D.提倡素食能使人类从生产者体内获得更多的能量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提倡素食即人直接以植物性食物为食,从生产者到人类只有两个营养级,因此,缩短了食物链,可以使人类从生产者体内获得更多的能量,减少能量的散失,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B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兔子吃了1千克的草,则这1千克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解析兔子吃的草中的能量一部分被兔子同化,一部分残留在粪便中,故A项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中的10%~20%指的是营养级与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并非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故B项错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来固定太阳能,而太阳能来自无机环境,故C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最终都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故D项错误。
答案C 3.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是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构成的,不包括分解者,生产者位于金字塔的底层,所以A、B项错。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5: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B. 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 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2. 下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B. 该图中的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C. 该图中的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 图中所示四个营养级能量的关系为A≥B+C+D3. 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中的能量流动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 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 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 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4. 在植物→昆虫→鸟的营养结构中,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以鸟类同化的总能量中从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x轴,植物供能总量为y轴,下图中绘制的相关曲线是()A. B. C. D.5. 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正确的分析是()A. 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B. 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C. 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D. 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6.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 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实际上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B. 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 一般情况下,③为②的10%~20%D. 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7. 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分别以a、b、c、d表示。
一年内输入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所属营养级是()A. aB. bC. cD. d8. 某地的一种金龟子专以大象的粪便为食,大象是初级消费者,假设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2.5×108kJ,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金龟子处于第三营养级②金龟子属于分解者③流向金龟子的能量至少为2.5×106 kJ④金龟子从第二营养级获得能量为零A. ①③B. ②④C. 只有②D. 只有①9.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了图中全部生物的总和B. 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C. 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5条D. 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至少是流入螳螂能量的25倍10.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的类型和去向(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
2018-2019学年浙科版必修三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作业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单选题1.如图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若图中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B表示同化的能量B.图中C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C.图中D表示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D.图中a值与c+d+e的值相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的以及食物链,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Ⅱ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C表示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或储存能量).解:A、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第二营养级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A正确;B、C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或储存能量),B错误;C、D表示第二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正确;D、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c+d+e,D正确.故选:B.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甲固定的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有两条食物链D.甲中只有10%~20%的个体被乙所捕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甲能够固定太阳能,为生产者,乙从甲获取能量,为消费者,A 正确。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B错。
由于简图没有指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具体生物种类,所以不能确定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条数,C错。
10%~20%是相邻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个体捕食率,D错。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内容。
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科学家R.L.Smith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变化情况,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收割蚁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B.占盐沼蝗摄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C.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D.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答案】D【解析】收割蚁能量的同化量为31.0,而呼吸量为30.9,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的能量为0.1,0.1÷31.0×100%=0.32%,故A项正确;盐沼蝗的摄入量为3.71,同化量为1.37,则未同化量=3.71-1.37=2.34,占盐沼蝗摄入量=2.34÷3.71×100%=63%,故B项正确;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其活动能力强,用于其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C项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营养级间的同化能量之比,由题意知同化效率=被动物消化吸收的能量/动物摄食的能量,同化效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该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还因食物性质或类型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通常肉食动物的同化效率要高于植食动物,D项错误。
生物必修三试题及详细答案

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选择题1.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太阳辐射光能开始的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的D.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2.某地的一种金龟子专以大象的粪便为食,大象是初级消费者,假设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2.5×108kJ,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金龟子处于第三营养级②金龟子属于分解者③流向金龟子的能量至少为2.5×106 kJ ④金龟子从第二营养级获得能量为零A.①③ B.②④ C.只有② D.只有①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实际上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一般情况下,③为②的10%~20%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4.某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
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此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b+c+d B.a>b+c C.a<b+d D.a<c+d5.在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中,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 mol的氧气,则其所固定的太阳能中,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并被利用的能量最多是( )A.1161 kJ B.2322 kJ C.2870 kJ D.5740 kJ6.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J/(cm2·a)),G为植物,H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性动物。
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是图中G、H和C所形成的营养结构B.由G到H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51%C.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G、H和C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D.H包括多种动物,它们之间的需求相似构成竞争关系7.在一条食物链中,如果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时产生了6a mol的氧气,当生产者固定的这些能量传递到次级消费者被利用时,转移到ATP中的能量最多是( ) A.46.44 a kJ B.232a kJ C.9.328a kJ D.11.61a kJ 8.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 kg要吃10 kg小鸟,小鸟增重0.25 kg要吃2 kg 昆虫,而昆虫增重100 kg要吃1 000 kg绿色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题姓名: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科学家发现,深海冷泉生态系统(最深可达9000多米)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物密度等特点,其能量的输入主要依靠()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动物的同化作用C.原核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2.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
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前足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
由此得不出的结论是()A.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B.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这种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C.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类型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3.某湖泊的水中以及小鱼、大鱼、鱼鹰体内的DDT含量分别为3×10-12、5×10-7、2×10-5、2.5×10-5单位。
这种现象称为:A.富营养化B.环境污染C.生物放大D.食物链4.下列叙述与下图所示模型不相符的是()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可以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B.若x表示环境中的碳元素,则①可能代表光合作用C.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①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D.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①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5.下列与生态系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寄生生物的存在会影响被寄生生物的生存,从而降低生物多样性B.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用于生物自身有机物的合成C.森林植物分层分布,下层光照较弱,生长于下层的植物定向变异为喜阴植物D.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既发生在生物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6.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是生产者的一组是()A.海带、梨树、酵母菌B.蘑菇、水绵、洋葱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D.绿藻、蓝藻、小麦7.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A.食物链和食物网B.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阳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8.在一条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属于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三级消费者9.下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耐受程度。
这些种中能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或全球分布的分别是北极海域热带湖泊全球分布A.1 2 3B.5 3 4C.3 4 2D.2 1 510.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①、①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B.①途径代表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①途径D.碳以CO2的形式通过①途径进行传递11.人类的活动使排入湖泊等水域的含磷肥料和含磷洗涤剂增加,由此可能引发的生态危机是A.生物富集化B.生物放大C.水体富营养化D.水俣病12.氮循环过程中,氮元素由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主要过程是A.固氮微生物将N2还原成为NH3的过程B.硝化细菌将NH3氧化成为HNO3的过程C.植物吸收并利用硝酸盐和铵盐的过程D.氨化细菌将含氮有机物分解成NH3的过程13.下列生态系统中,单位面积的净初级生产量最高的陆地生态系统是A.海洋B.热带雨林C.温带草原D.耕地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选项中,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只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不存在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C.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中各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营养信息系统1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中没有直接涉及到的生态组分是A.非生物成分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16.在生态系统中能够作为生产者的一组生物是A.菠菜、根瘤菌、硝化细菌B.海带、硝化细菌、香菇C.蓝藻、水葫芦、玉兰D.硝化细菌、霉菌、苹果17.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的呼吸消耗掉了,剩下的才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这部分能量为净初级生产量。
下图表示某人工林的能量流动过程(图中能量值的单位均为1010J•m-2•a-1)。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人工林中植物固定的总能量为754B.木材中的能量占净初级生产量的24.4%C.净初级生产量被分解者利用的比例最低D.木材运出时部分净初级生产量随之输出18.下表为某河流生态系统的四个营养级的能量。
其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A.a B.b C.c D.d19.图1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图2是在蚯蚓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食用菌杂屑后蚯蚓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观点的是( )A.该生态系统能量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B.合理使用农家肥可以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蚯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D.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它们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20.切叶蚁寻找植物的花和叶,将它们切割成小片,用来培养供其食用的真菌。
菌圃通过特定的方式建立:首先,切叶蚁清除花朵和叶上的污垢和异物并移走外来的杂菌;其次,咀嚼植物以破坏掉叶表面的蜡质层;第三,进行真菌菌丝移植;第四,切叶蚁分泌特殊的酶以分解含氮的蛋白质。
而真菌能把叶中的纤维素转化为切叶蚁能消化吸收的其他糖类。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切叶蚁以真菌为食而间接从植物获取能量B.真菌与外来的杂菌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切叶蚁能够选择性的养殖真菌D.真菌是初级消费者,切叶蚁是次级消费者2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流动。
随营养级升高,获得的总能量越少。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量形式散失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少22.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A.能量与营养级B.能量与个体大小C.能量与个体数量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23.“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
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
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B.放养鸭子的数量要与红萍生长量协调平衡C.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D.水稻和红萍垂直分层,提高了光能利用率24.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同化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流经森林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净光合速率为零时,蓝藻细胞产生A TP的场所主要有线粒体和叶绿体C.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是碳反应中将CO2合成糖类的能源物质D.用H218O培养小球藻,一段时间后可在其产生的糖类和氧气中检测到18O 25.“菇—菜”立体栽培(如图)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光、温度环境优势,按照空间层次分布,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X”可代表CO2,“Y”可代表O2B.该生态系统中食用菌属于分解者C.菌渣作为有机肥为蔬菜提供了能量D.该模式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2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生物群落B.丁的CO2含量减少,将导致臭氧层破坏C.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丙1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越小27.下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B.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C.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使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未提高28.有关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a分泌d、b分泌e 具有抑制作用B.若该图表示食物链,则能量传递效率d或e的值一般为10%~20%C.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兴奋a→c一定是以电信号传导的D.若该图表示基因的表达过程,则e过程发生于核糖体中29.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在食物网中传递的主要物质形式是A.二氧化碳B.含碳有机物C.碳酸盐D.碳单质30.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生态农业模式()A.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B.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C.提高了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31.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A.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延长食物链,消耗能量环节增多,降低能量利用率3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缺少类群丁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进行B.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C.图中甲、乙、丙的全部生物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D.使用杀虫剂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33.假设在某牧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牛摄入体内的能量为x,牛粪便中的能量为28%x,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6%x,则A.贮存在牛体内的能量为48%x B.牛同化的能量为72%xC.由牛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28%x D.由牛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54%x 34.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lD.该食物网中的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循环流动35.某地土壤和水体中镉超标,镉进入生态系统后蓄积在动物肝、肾中引发“痛痛病”。
某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在某一时间测得所含镉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地人要预防“痛痛病”要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B.丙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多C.该生态系统肯定没有分解者D.四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甲+乙+丙36.目前南方地区普遍釆用在荔枝园内养鸡的生产模式,总收益约是普通荔枝园的2倍。
下图为该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模式遵循的原理主要是协调与平衡、生物多样性原理B.鸡粪中所含的能量流入果树,促进果树的生长C.与普通荔枝园相比,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荔枝树固定的太阳能是输入该系统的全部能量3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①是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①是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①是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①是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