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3(答案卷)
高二语文试卷年茂名市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强化训练725

2006年茂名市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强化训练语文(必修3)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2 页,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⒈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雄蕊.(ruǐ)兑.(tuì)换伺.(cì)候坚如磐.(pán)石B.饥馑.(jǐn) 吮舐.(shí) 押解.(jiè) 假冒伪劣.(liè)C.觊.(jì)觎分蘖.(niè) 断垣.(yuán) 鳞次栉.(jié)比D.卮.(zhī)酒床蓐.(rù) 数.(shuî)目门衰祚.(zuî)薄⒉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缜密烧灼商贾甜言密语B.粳米俯瞰潇条神采奕奕C.紊乱颠沛绚丽人才荟萃D.遨游斑斓於泥勿庸置疑⒊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如虎添翼....,其发展速度将令世界震惊。
B.李局长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多次修改自己的方案,真是励精图治....。
C.“神舟”六号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大厅里顿时振聋发聩....。
D.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政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反相成....、相互促进的。
德治是从内部约束人,法治是从外部制约人。
⒋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都应研究新时期青少年的思想动向,加强帮教工作,以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B.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C.私人矿主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让工人为其卖命,这实属视人命为草芥的恶劣行为。
D.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⒌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1.二次大战以来,虽然局部战争不断,但是没有再爆发世界大战,和平与发展之所以成为当代的主题,这除了战后世界的多元化格局起作用以外,贸易“双赢”的观念是有贡献的。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语用题强化训练

9、班里举行一次主题为“远离毒品”的 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 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 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 (6分) 【参考答案】 ①远离鸦片海洛因,利己利他利人民。 ②渴望健康拒绝毒品,社会振兴需要人才。 ③远离毒品强身健体,树立鸿志报效祖国。 ④毒品害己害人害国家,健康利你利我利 大家。
1. 电话记录 因公司张总开会,下面是他办公室的电话 留言,如果你是张总的秘书,请整理一份 电话记录。力求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40 个。 张总,您好!我是广博广告艺术有限公司 的秘书小周。我们刘董和您约好明天在花 园大酒店晚餐,他想确认一下具体时间。 晚上6:30,在现代广场东边的那一家。 您可以回电15771588。谢谢!
3. 拟颁奖词 请你根据英雄魏青刚的事迹拟写一份颁奖 词。 事迹:不料一个巨浪袭来,把岸边的一个 女青年卷入海中。此时,正在岸边、从河 南来青岛做装修工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犹豫, 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 年游过去。一次、两次、三次,魏青刚跟 巨浪搏斗了40分钟。3天后,人们才知道 英雄魏青刚的名字。
【参考答案】 4.那“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哀怨牢骚、顾影自 怜表现的是脆弱;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却表现出 了报春不争春,梅子吴东风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 下面请欣赏高二(9)班的王璟同学朗诵的《卜算子·咏 梅》。 5.1935年10月2日,红军历经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了陕北。 毛泽东曾经亲自为战士们朗诵过一首词,这就是接下来高 二(16)班的李希扬同学将要为我们朗诵的《七律·长 征》。有请! 6.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株参天大树,是一部 中国革命的壮丽史陈,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 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 万”的雄伟气魄。“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告诉世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让我们谨记一代伟 人的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职教中心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职教中心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3分)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单薄(bó)数(shuò)见不鲜纤尘(qiān)逋慢(bū)B.参差(cī)狡黠(xiá)佣金(yōng)陨首(yǔn)C.砉然(huā)悄然(qiāo)脂肪(zhǐ)奢侈品(chǐ)D.喁喁细语(yú)岑寂(cén)麻痹(bì)昳丽(yì)2.(3分)下列字形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俨然斑斓狼籍憧憬B.含幸茹苦漫不经心侥幸阡陌C.气息奄奄勋章毛骨耸然惆怅D.蹒跚慈祥戏谑筹划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的属国西周的国势却如日中天,在公刘、王季等人的积极经营下,周的国力迅速强盛起来。
B.这对孪生姐妹在幼儿园时就形影相吊。
C.老和尚救了受伤的小男孩,男孩长大后结草衔环,报答了老和尚。
D.作为编辑,安娜从1988年起便在美国版vogue工作;而现在,将她称为时尚界最具权势的女人的文章已经数见不鲜。
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的精神,终于夺得了冠军。
B.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
C.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D.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5.(3分)下列作品与作家信息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史记》——司马迁——西汉B.《我的母亲》——罗曼加里——德国C.《拣麦穗》——张洁——当代D.《陈情表》——李密——西晋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每小题12分,共12分)6.(12分)和许多的生命现象一样,免疫系统也有两面性,它不但能排除外来因素的侵袭,又能因免疫系统的失控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在免疫系统受损时,免疫力低下,机体易患病;但当免疫力过强时,也会导致疾病产生。
高二语文第三册《道士塔》同步练习(一)

《道士塔》同步练习及答案「基础知识诱思」[文学常识]余秋雨,中国文化史学者、著名艺术理论家、散文作家。
余秋雨的作品有:《风雨天一阁》《道士塔》《酒公墓》《莫高窟》《千年庭院》《乡关何处》《文化苦旅》《霜冷长河》《秋雨散文》等。
[词语整理]1.读音一溜空地(liù)坍弛(tān)朔风(shuò)呆滞(zhì)拎来石灰(līn)筹划(chóu)关卡(qiǎ)官邸(dǐ)偌大(ruò)尴尬(gān gà)凛冽(lǐn liè)蹊跷(qī qiāo)婀娜(ē nuó)2.解释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什么也不懂,也讽刺说话的人不看对象,瞎说一气。
才华横溢:形容表现于外的才能之高,多指文学方面的才能。
窗明几净:形容房间明亮,陈设整洁。
「经典名题探究」例题(2004年全国Ⅲ,18~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快乐的死亡陆文夫作家有三种死法。
一曰自然的死,二曰痛苦的死,三曰快乐的死。
自然的死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一种普通的死亡形式,没有特色,可以略而不议。
快乐的死和痛苦的死不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人还活着,作品已经或几乎是没有了!作家没有了作品,可以看作是个人艺术生命的死亡、职业的停顿。
其中有些人是因为年事已高,力不从心。
这不是艺术的死亡,而是艺术的离休,他自己无可自责,社会也会尊重他在艺术上曾经作出的贡献。
痛苦的死亡却不然,即当一个作家的体力和脑力还能胜任创作的时候,作品已经没有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苦难和折磨(包括自我折磨)所造成。
折磨毁了他的才华,苦难消沉了意志,作为人来说他还活着,作为作家来说却正在或已经死去。
这种死亡他自己感到很痛苦,别人看了心里也很难受。
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
昨天看见他大会上作报告,下面掌声如雷;今天又看见他参加宴会,为这为那地频频举杯。
昨天看见他在高朋中大发议论,语惊四座;今天又看见他在那些开不完的座谈会上重复昨天的意见。
2024-2025福建中职上学期高二半期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2025上学期高二半期考语文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综合卷Ⅰ(70分)一、基础知识(本题共6小题,1~5每小题3分,第6小题10分,共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瘟.神(wēng) 薜.荔(bì) 阡.陌(qiān)B.秸.秆(jiē) 养殖.(zhí) 东麓.(lù)C.悲怆.(chuàng) 毛坯.(pī) 负荷.(hé)D.蓦然.(mò) 吸吮.(shǔn) 铃铎.(zé)答案:B(A项瘟wēn;C项荷hè;D项铎du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尊照篝火化整为零B.倏忽研究战战京京C.胁迫避嫌流落街头D.酣畅部暑陈规陋习答案:C(A项遵照;B项战战兢兢;D项部署。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最重要的是,”他说:“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C.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你是做奋起反抗的勇士?还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D.对这个问题,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
答案:D(A项《史记》,B项说后面逗号,C项选择问句最后用一个问号。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考察活动,我们发现、讨论、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B.能否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型的科技人才,是科技领域未来发展的前提。
C.在出发登山之前,班主任黄老师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事故。
D.王晓红的高考成绩高出分数线将近四十多分。
答案:A(B项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C项“防止发生事故”;D项删去“将近”或者“多”。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雨霖铃》作者南宋词人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他精通音律,善以口语、俗语入词,且工于铺叙,影响广泛。
B.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梯级强化训练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定边四中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梯级强化训练月考试题高二语文(一)必修5 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过《水浒传》的人,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即它的语言的地域色彩与其他名著不同。
它不像《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那样,是以一种地方话作为基础方言,形成全书的语言色彩,而是既有大量的山东话,又有大量的江浙话。
两种方言构成了全书语言的地域色彩。
《水浒传》语言的地域色彩,与《水浒传》成书之前水浒说话艺术发展的历史、与宋代“靖康之变”后南北文化交流,其中包括说话艺术中心南移这两个因素直接相关。
我国的说话艺术源远流长。
大约在中唐时期,说话就成为一个面向社会大众的独立的艺术品种,到北宋时期,说话进一步发展,分为小说、说铁骑儿、说参请、讲史四家,还有了专题说话艺人、献艺的固定场地。
当时的汴京成为全国的文化也包括说话艺术的中心。
靖康之变后,杭州成为新的政治文化中心。
北方官话作为一种强势方言,集中、成片地进入汪洋大海般的吴语区。
同时,杭州原居民使用的吴语方言,因为有周围广大吴语区为依托,也不会被北方官话代替。
两种方言在并存并行的局面中,经过长时期的交流、碰撞、磨合,就形成了以两种方言为基础的混合型的方言。
《水浒传》的语言就是在这种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近代以来,学术界公认《水浒传》是在宋元说话艺术的基础上成书的。
南末罗烨的《醉翁谈录》记载的《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这四种话本的名目,应当是最先出现的小本水浒故事。
最早讲说这些水浒故事的,是南宋初年南移入杭州的鲁西南籍山东人。
他们以山东人、用浓厚的山东乡音讲说发生在山东的英雄好汉的故事,受到新移居杭州的广大北方市民和北方士兵的热烈欢迎。
但是,他们毕竟生活在杭州,他们的受众必然也有或多或少的杭州原居民,因此他们在讲说时也就不能不注意适当吸取一些吴语词汇,以吸引原居民。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题1.下列诗句中括号里所标前一个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橘子(zi)洲头挥斥方遒(qiú)浪遏(è)飞舟分(fèn)外香B.从这倾圮(pí)的屋檐下散开的向青草更青处漫溯(shuò)C.清风吹不起半点漪(yī)沦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qǐ)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C.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D.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
2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四中去年一年的工作,总体上达到了上级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也并不是十全十美,还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B、在日益重视积累、重视素养的今天,这样一本读物的确如一缕春风、一眼清泉、一线阳光,将古朴而又清新的中华文明的种子,播撒在莘莘学子心田。
C、永州经济要腾飞,不仅需要政府创造良好的环境,还需要各类专家与各类专门人才的共同努力。
D、我在工作的时候,常常想起许多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踏踏实实地为祖国的建设增砖添瓦、无私奉献自己青春的生动事迹。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遒.(qiú)劲莅.(wèi)临长歌当.(dāng)哭桀骜.(ào)锋利B.呻吟.(yín)潜.(qiǎn)能泪下沾襟.(jīn)阳光明媚.(mèi)C.凌侮.(wǔ)游说.(shuì)婆娑.(suō)起舞豁.(huò)然开朗D.翌(yì)年踌躇.(zhú)重创.(chuàng)敌军妄自菲.(fěi)薄11.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广阔无垠不加思索人事沧桑意气风发AB、CDABCDC.浸渍.(zì)豆豉.(chǐ)瓦菲..(fēi)长歌当.哭(dàng)D.箜.篌(kōng)鲰生..(zōu)桀骜.(ǎo)殒.身不恤(yǔn)1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橘子洲景象苍茫书生义气干练坚决B、浮藻叱诧风云天伦之乐绿草如茵C、漫溯人为刀俎寂廖雨巷翼蔽沛公D、绯红大行细谨冰屑悉索阴谋秘计20.下列各句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大浑南”地区的开发建设是沈阳市“十一五”期间非常重大的决策和课题。
(完整版)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及答案(1-10)1(最新整理)

基础知识强化训练(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间不容发(fā)素面朝天(cháo)色厉内荏(rěn)前倨后恭(jù)B.物极必反(jí)左辅右弼(bì)素稔其人(niàn)广袤无垠(mào)C.言简意赅(gāi)无稽之谈(jì)臧否人物(zàng)不虞之誉(yú)D.戮力同心(lù)犯而不校(jiào)颐指气使(yí)恪守不渝(kè)参考答案:1.D(A“发”读“fà”;B“稔”读“rěn”;C“稽”读“jī”;“臧”读“zāng”。
)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迷底臆测怙恶不悛自怨自艾B.暇疵装璜舐犊情深并行不悖C.翘首溽暑负隅顽抗曲尽其妙D.恫吓杳然食不裹腹按奈不住参考答案:2.C(A“迷”“谜”;B“暇”“瑕”;“璜”“潢”;D“裹”“果”;“奈’’“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作者多年积聚着的质朴纯美的情和爱,汩汩地从笔端流淌出来。
B.他对年迈的父亲这样粗暴无礼,真让老人心寒齿冷,欲哭无泪。
C.各国代表经过充分商榷,选出了本次大会的主席团成员。
D.他们把持下的工厂实际上实行的是封建法西斯专政,根本无民主可言。
参考答案:3.D(A中“积聚”可改为‘积淀”;B中“齿冷”的意思是“耻笑”,显然不能和“心寒”连用;C.中"商榷”一般常用于学术性较强的问题,此处可改为“协商”。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京剧中,几个演员相互碰一下手中的木枪,吆喝几声,就表示打过一仗了,这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
B.这些具有穿云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场,就把观众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C.这些故事或许已经支离破碎,或许已经面目全非,但它们留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猜测和遐想。
D.对于“和平号”的坠落,美国人应该高兴,因为强大的对手销声匿迹了,他们可以放下多年压在心头的石头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3)参考答案
1、C(A、项中“牛虻”的“虻”应读“méng”;B项中“克扣”中的“克”读kè,“女娲”的“娲”应读“wā”,D项中“生肖”中的“肖”读xiào,“探本溯源”的“溯”应读“sù”)
2、C(“桥礅”的“礅”应为“墩”,“犯而不较”中的“较”应为“校”,“暗剑难防”中的“剑”应为“箭”。
“瞑顽不化”应为“冥顽不化”、“自行其事”应该是“自行其是”“一愁莫展”应该是“一筹莫展”“集掖成裘”应为“集腋成裘”“问侯”为“问候”“吉人自有天象”的“象”应为“相”“膨涨”中的“涨”应为“胀”)
3、C“氛围”和“气氛”意义相近,但前者常跟“环境”搭配。
“一举两得”的意思是:做一件事,得到两种收获。
“两全其美”的意思是:做一件事顾全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很好。
根据句子语境,重在“得”,应选“一举两得”。
再看第一空。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和“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薄为谁绿”都是杜甫的诗,前者出自《江南逢李龟年》,后者出自《哀江头》。
它们都是“以乐景写哀情”。
因此,这道题实质上还是考查正确使用词语。
4、B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
也说实至名随(A“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痛快。
常用来形容书法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C“无所不为”意思是,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用于贬义。
D“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把它用于“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是不合适的。
)
5、A项“教人精神一振/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杂糅的结构混乱;B项主要是词序不当和主语不一致。
“因为不仅诚信……”,应该为“因为诚信不仅……”,让“诚信”作复句的主语,但这又与前一句的主语不一致了。
建议修改为“诚信已经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重要的教育内容”。
D语序不当。
“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
6、(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1)颔联具体写的是,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概括起来,是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
颈联具体写的是,西南三峰并列着,只能见到一半,而另一半似乎隐于青天之外;一条大江,看起来被白鹭洲分割成两道。
概括起来,是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
颔联反映了六朝繁华不再;颈联反映江水永流,自然永恒。
作者通过自然的永恒反衬历史繁华的短暂,抒发了人事沧桑之感。
(2)以“浮云”比喻奸邪,以“日”比喻君王和贤人。
作者以浮云蔽日为喻,写奸邪为非作歹、君王被奸邪所蒙蔽,写包括自己在内的贤者不得任用。
“使人愁”,点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浮云蔽日、不见长安,是愁产生的原因。
【简评】虽然有人说江苏省省会南京古称金陵,这道题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但由于该诗影响面比较宽,曾在小学生古诗文读本上出现过,曾在初中教材上出现过,经常在高三迎考复习资料上碰到(如江苏教育出版社《高考零距离(精练本)》第296页就有该诗的命题),其中第2小题“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高考命题几乎一样),所以考的价值不大,容易给广大高三师生带来负面影响(如回到课本不断炒饭、猜题押题)。
附名家(袁行霈)赏析: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
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
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
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
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
”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
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
“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
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
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
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
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
“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
《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
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
”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
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
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7、(1)与嬴而不助五国也(2)不知我者,谓我何求(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8、你们看,上升一个台阶多么不易,生活是这样,作诗(学习、工作等)也如此。
9、从老子学得无欲的品行,从巴金学得博爱的胸怀;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魔幻荒诞,卡夫卡《变形记》的痛苦绝望。
10、示例:论点:信心能创造奇迹。
论据:四川大地震中,乐刘会被埋在废墟中72个小时。
她坚信会有人来救援,并一直坚持到获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