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统计与地籍档案管理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地籍管理概述 《土地资源管理学》PPT课件

第二章  地籍管理概述  《土地资源管理学》PPT课件
小结:地籍管理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各项内 容也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和衔接的。 其中,土地调查和土地评价是基础;土地统计与土 地登记是土地调查的后续工作,是巩固土地调查成 果并保持其现势性的必要措施。
13
● 2.2.3地籍管理的手段
● 地籍管理历来是国家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业务工作。地籍管理不 仅要充分运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而且还要充分运 用测绘、图簿册和电子计算机等的工程技术手段。
8
● 2.2.2地籍管理的内容
土地调查 土地统计 土地评价(分等、定级、估价) 地籍档案管理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等
9
● 土地调查是以查清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 和权属状况而进行的调查。根据土地调查的内容侧 重面不同,可分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和 土地条件调查三种。
● 一般认为,在农村,地籍调查可以与土地利用现状 调查结合进行;在城镇和村庄内的地籍调查和土地 条件调查一般应单独进行,也可以与土地利用现状 调查结合进行。
2.1.1地籍的概念 地籍:提供有关土地权利、用途和价值等信息的
地理信息系统。 地籍是土地的户籍,具有 ➢ 空间性 ➢ 法律性 ➢ 精确性 ➢ 连续性
1
● 2.1.2地籍的类别
按行政管理层次分类 国家地籍 基层地籍
按发展阶段分类
按建立时序
• 税收地籍 • 产权地籍 • 多用途地籍
地籍
• 初始地籍 • 经常地籍(日常地籍)
10
● 土地登记是国家用以确认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 他项权利,依法实行土地权属的申请、审核、登记 造册和核发证书的一项法律措施。目前,我国依照 土地法律的规定,主要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 土地所有权和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三种土 地权利登记。

地籍管理_课件

地籍管理_课件

内容
设定登记 权属变更登记 内容变更登记 注销登记
注册登记颁发证书 土地归户卡 土地证书
第五节 土地统计
一、概念
1、重要性 2、特点
数量的地域性,是一定地界范围内的相对位置的土地数量 图表与实地的一致性 总面积的稳定性,即一定地域内的总面积不变 质量的相对性,土地统计只能反映某种环境下一定用途的土地质量 二、任务和类型
客体与土地使用权、所有权的客体一般为同一块土地,它的发生既依 附于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又是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一种限制,这 种限制往往影响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对土地的充分利用,从而影响土地所 有权和使用权的价值。
2、登记程序 申报 地籍调查
权属审核
3、主要文件 申请书 审批表
土地登记卡
四、土地变更登记的内容、程序
3、任务 三、地籍管理的内容
四、地籍管理的原则
土地调查 土地分等定级 土地登记 土地统计 地籍档案管理
坚持全国地籍管理的统一性 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和现势性 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和概括性
第二节 土地调查
土地调查的任务是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内容包括地籍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
在图册上标绘清楚,并做到土册与簿册一致。
法律性
体现了地籍簿册的可靠性,地籍图册上的界址点、界址线的位
置和地籍簿册上的权属记载及其面积的登记等都应有法律依据,甚至有
关法律凭证还是地籍的必要组成部分。
精确性
地籍资料的取得一般需要通过实地调查,并运用先进的测绘和 计算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
连续性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建设规模的扩大,土地的基本状况会经常发生变 化,必须经常更新,保持资料的记载和统计数据的连续性,体现其现势性。

第4章--土地管理学新PPT课件

第4章--土地管理学新PPT课件

.
33
第四章
第一节
某一不规则 宗地图
.
44
第四章
第一节
某一 规则 宗地图
.
55
第四章
第一节
某一比较规则宗地图
.
66
第四章
(二)地籍的作用
第一节
➢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为维护土地产权权益等提供基础资料。 ➢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资料。 ➢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提供基础资料。
地产交易
第一节
2、国家地籍与基层地籍
❖重点掌握二者含义,各自服务对象。国家地籍
主要服务于土地权属的国家统一管理;基层地籍 主要服务于对土地利用或使用的指导和监督。
.
1111
第四章
第一节
(四)地籍管理的概念
1、地籍管理可理解为: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 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 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又称为地籍工作。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211
第四章
作业员自检 作业组互检 专职员检查
验收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返、修、补 返、修、补 返、修、补
图 4-3初始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程序
.
第二节
2222
第四章 5.变更地籍调查步骤
第二节
地籍变更申请——发送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 —宗地变更权属状况调查——界址调查及地籍 资料的变更——变更地籍调查的审核与资料入 库。

土 地 级 别 初 步 划 分
级 差 收 益 测 算
级 别 划 分 是 否 合 理
级级 别别 图边 编界 制落

《地籍管理》课件

《地籍管理》课件

地籍管理意义
总结词
地籍管理的意义在于保障土地权益人的合法 权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 高土地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详细描述
地籍管理通过对土地信息的全面掌握和管理 ,保障了土地权益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了权 属纠纷的发生。同时,地籍管理还有助于实 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防止土地资 源的浪费和破坏。此外,地籍管理还可以提 高土地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政府制定 土地政策、规划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支持。
04
CATALOGUE
地籍管理法规
土地管理法
01
土地管理法是我国土地管理的基 本法律,规定了土地所有权、土 地使用、土地征收、土地保护等 方面的内容。
02
该法明确了土地资源的国家管理 和土地权利的保障,为地籍管理 提供了法律依据。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是我国城市房地产 管理的专门法律,对城市房地产的开 发、交易、租赁、物业管理等方面进 行了规范。
该法在地籍管理中涉及到土地登记、 房屋产权等方面的内容,是地籍管理 的重要法律依据之一。
土地登记规则
土地登记规则是我国土地登记管理的具体规定,包括土地登记的基本原则、登记 程序、登记内容等方面。
该规则是地籍管理中土地登记操作的具体规范,对于保障土地权利、维护土地市 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05
CATALOGUE
地籍管理目的
总结词
地籍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保障土地权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详细描述
地籍管理通过土地调查、登记、评估等方式,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准确的掌握和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 用和保护。同时,地籍管理还可以保障土地权益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土地权属纠纷的发生。此外,地籍管理还可 以为政府制定土地政策、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地籍管理》课件

《地籍管理》课件

❖ 内容:
自然 土 地 条 件
社会 经济
土壤(类型、质地、土层厚度体、土层构造、养分等) 地形地貌(地貌类型、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坡度) 水文(地表水、地下水) 植被(群落、盖度、草层高度、生活力、产草量等) 气候(温度、水分) 主要农作物生物学特性方面的资料 自然资源方面的资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
❖ 内容:包括权属变更调查和地籍变更测量。
5、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应当以全国土地调查和上一年 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全面查清本年度本 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状况变化情况,更新土地利 用现状图件和土地利用数据库,逐级汇总上报各 类土地利用变化数据。
❖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统一时点为每年12月31日。
土地调查概述 全国土地调查 土地变更调查 土地专项调查
一、土地调查概述
1、土地调查的含义:
• 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 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基本农田 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
2、土地调查包含的内容:
• 土地调查包括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专项 调查。
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国家、省、市 (地)、县四级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 于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4、农村土地调查:
(1)调查内容:
权属调查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以及公路、铁路、河 流和国营农、林、牧、渔场、企事业单位等用地权 属状况的调查。
地类调查是对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等分布和 利用状况的调查。
✓ 基本农田调查的目的:通过基本农田调查,查清基本农田 位置、范围、地类、面积,掌握全国基本农田的数量及分 布状况,为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地籍管理讲义》课件

《地籍管理讲义》课件
制作要求:土地证书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权利人、土地面积、土地用 途等基本信息
制作流程:土地证书的制作需要经过申请、审核、登记、发证等环节
制作材料:土地证书的制作需要提供土地权利人的身份证明、土地权属证明等材 料
土地登记信息的管理和应用
土地登记信息的收集:包 括土地权属、土地用途、 土地面积等信息
调查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制定调查方 案
实地调查:实地测量土地面积、位置、 边界等
权属确认:核实土地权属,确认土地所 有权
资料整理:整理调查资料,形成调查报 告
审核审批:提交调查报告,等待审核审 批
归档管理:将调查资料归档,便于查询 和管理
土地勘测定界的技术和方法
土地勘测:通过实地测量、遥感等技术手段获取土地信息 土地定界:确定土地边界,包括界址点、界址线等 土地测量:利用测量仪器和工具,获取土地面积、形状等信息 土地登记:将土地信息登记在册,包括土地权属、用途、面积等信息
地籍管理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 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地籍管理可以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稳定。
地籍管理的内容和流程
地籍管理定义:对土 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 位置、面积、用途等 信息进行登记、管理、 查询和更新的过程。
地籍管理的内容:包括 土地权属登记、土地用 途变更登记、土地面积 变更登记、土地使用期 限变更登记等。
地籍档案的利用和服务方式
查询服务:提供地籍档案的查询服 务,方便用户快速获取所需信息
信息共享:实现地籍档案的信息共 享,提高工作效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统计分析:对地籍档案进行统计分 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培训教育:提供地籍档案管理培训,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地籍测量与管理:第八章 土地统计

地籍测量与管理:第八章 土地统计
(总量不变) ❖期内各类土地面积增加量之和=期内各类土地面积减少量
之和。
方法: 土地单项平衡分析:某一土地现象进行单项平衡关系 土地联系平衡分析:对土地总体现象综合平衡分析
❖ 图示法
❖ 绘制各种统计图,把统计资料形象化, 利用几何图形的点、线、密度等具体形象,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
Units
•序时平均数法:将原来的动态数列时距扩大,求出 每段时期的序时平均数,再编成一个新的动态数列
•移动平均数:将原动态数列时距扩大,并逐项移动 计算序时平均数,再将结果编成一个新的动态数列。
❖平衡分析法:研究土地现象之间数量增减方面平衡
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 ❖特点:平衡关系表现为这种土地数量的此消彼涨的关系
•土地平均指标分析法: •平均指标:同质总体内部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 •变异指标:度量总体各项标志值变动范围大小的指标 全距(极差)= | 最大值 — 最小值 | 平均差: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平均数离差的绝对 值的算术平均值 标志差(标准差):其平方即方差
2
2
( Xi X )
( Xi X ) fi
❖ 2、土地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 一致性 保密性 准确性 及时性 全面性
❖ 3、土地统计调查的方式

全面调查
❖ ❖
❖ 统计调查方式
❖ ❖
定期报表(经常性) 非全面调查 普查(一次性) 抽样检查
专门调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

(三)土地统计整理
❖ 1、土地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步骤 ❖ ----根据土地统计研究的任务和目的,对土地统计 Nhomakorabean
f
标志变动系数:
100%
X
❖ 动态分析法:动态是指一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即通

第3章__土地管理学新课件 (47)

第3章__土地管理学新课件 (47)


全国土地调查 土地变更调查 土地专项调查 土地调查成果
一、全国土地调查
定义:是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全
国城乡各类土地进行的全面调查。(每10年1次) 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1984年-1997年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2007年7月-2009年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标志
(一)土地调查的目的与任务
禹贡九州山川图
将九州土地分为 三等九级
商朝众人协田卜骨
宋朝的地券
分图
总图
明朝的鱼鳞图
清朝的地契
民国时期的土地所有权状
建国之后土地执照
现行土地权属证书
(二)地籍管理概述
地籍管理的概念
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
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
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
积较大,可以利用地类界线或线状地物划分为若干宗地
对大型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特大宗地,如被公路、
河流分割的应划分为若干宗地
宗地编号:行政区、街道、(街坊) 、宗地四级
第1街坊
第2街坊
街 坊 界 线
第4街坊
第3街坊
第5街坊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宗地号在地籍图上统一自西向 东,自北向南,由‘1’号开始顺序编号。若一宗地分散在几 幅图上的称破宗。破宗的宗地号在有关图幅中的上、左边一 幅图内编号,但应在其他几幅图的破宗地上注记该图幅号及 其宗地号。
准备阶段
初 始 地 籍 调 查 流 程 图
权属、权 源等材料 准备
方案 设计
调查 计划
设备 准备
材料 准备Βιβλιοθήκη 人员 培训组织 协调
权属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表格、图件及文字,记录、整理和分析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及动 态变化的工作过程。
土地统计是地籍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整个土地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2020/12/8
6
5.1.2 土地统计的任务与特点
基本任务 《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九条规定 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地资料的构成、利用现状和变化动态,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土地数据 信息“,国更家新建完立善土资地料统,计保制证度统。计县资级料以的上现人势民性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统计部门共同 为国制家订制统定计政调策查提方供案依,据依;法进行土地统计,定期发布土地统计资料。” 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为监督、管理土地资源、资产的合法、合理利用服务。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动态比较指标 动态平均指标 长期趋势测定 季节变动测定
综合指数 平均指数 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相关分析
直线相关系数的测定 直线回归方程法 估计标准误差
平衡分析
平衡表的编制
平衡法
2020/12/8
26
a、综合指标分析 (1) 土地总量指标分析 (2) 土地相对指标分析
(3)土地平均指标分析
2020/12/8
24
5.2 土地统计分析
1、土地统计分析的概念 由表面的直观的原始数据到体现本质现象的过程。
包括
现状分析与进度分析(动态分析) 专题分析和综合分析 预测分析
2020/12/8
25
2、土地统计分析方法体系
土 地 统 计 分 析 方 法 体 系
综合指标分析 时间数列分析 统计指数分析
民 共
第十八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各部门,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

计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这些统计机

构和统计负责人在统计业务上并受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

指导”。



2020/12/8
19
《中 华人 民共 和国 土地 管理 法 》
按国家土地统计报表的程序分 基层土地统计---乡(镇) 国家土地统计---县级以上
2020/12/8
9
土地初始统计和土地变更统计的关系
土地初始统计是土地变更统计的基础和起点, 其内容全面与否、精度高低直接影响着全面统
计数据的可信度。
土地变更统计是土地初始统计的后续工作,是保证土地信息 更新的常规方法,可以反映年内增减变动程度的趋向,构成 基层土地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和重要成份。
2020/12/8
7
特点
不动产特性
区域性 有限性
动态性 可更新性 多功能性
生产性 商品特性
空间位置的固定性 永久使用性
① 土地数量的地域性
② 总面积的稳定性 ③ 统计数据、图件与实地的一致性
④ 质量的相对性
2020/12/8
8
5.1.3 土地统计的类型
按统计时间和任务分 初始土地统计 变更土地统计(日常土地统计/年度土地统计)
设时间序列水平为a1,a2,a3,……an,若取五项移动平均,则移动平均数形成的新时间 数列为:
a1 a0 a1a2 a2 a1a2 a3
3
3
2020/12/8
……
an-1an-2an-1an
3
32
例:某行政辖区1990~2000年建成区面积(万公顷),计算五年移动平均趋势值
1990 13 1991 16 1992 19 1993 16 1994 20 1995 21 1996 17 1997 19 1998 22 1999 24 2000 20
从土地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土地统计的内容包括土地统计设计、土地统计调查、土地统计 整理和土地统计分析等;
土地统计的形式主要有数字、图、表等。
2020/12/8
22
内容
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的统计 土地统计设计 土地统计调查 土地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 土地统计整理
2020/12/8
23
5.1 土地统统计与地籍档案管理教 学课件
引言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而土地统计是地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籍信息现 势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将土地统计纳入地籍管理的范围,才能真正地维护地籍管理工作的完 整性,才能准确及时地为土地管理提供系统的、全面的统计信息。
2020/12/8
2
5.1 土地统计的基本原理 5.2 土地统计分析
增加耕地可以具体为“开荒+围垦+废弃地利用+其他”减少耕地可以具体为“国家建设+集体 建设+个人建房+农业结构调整+灾毁弃荒”。
2020/12/8
35
2020/12/8
36
谢谢!
2020/12/8
37
谢谢!
2020/12/8
18
第九条规定:“统计调查必须按照经过批准的计划进行。统计调查计划按照统计

调查项目编制……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必须明确分工,

互相衔接、不得重复”。

第十条规定:“统计调查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

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为补充,搜集、整理基本统计资料”。
1997 20
1988 21
1993 18
1998 16
1989 16
1994 15
1999 24
2020/12/8
30
扩大时距(5年):
1985-1989 84 1990-1994 93 1995-1999 103
2020/12/8
31
(2) 序时平均法 (3) 直线修匀法 (4) 移动平均法
同时作为土地统计台帐的主体, 它既是编写土地统计年报的可靠依据, 也是对土地管理工作成果的信息反馈
和实行统计监督的一项措施。
2020/12/8
10
5.1.4 土地统计的法律依据
土地统计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建立土地统 计制度,开展土地统计工作的,并以这两部法律及相关法规指导土地统计的全过程。
算术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数值倒数的平均数的倒数。 几何平均数:指n个观察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 中位数:指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位于中间的那个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2020/12/8
27
例:几个村的小麦产量(万公斤)
62 62 66 68 68 68 70 73 75 76 76 77
2020/12/8
20
国务院批准的《国土资源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明确了
国 务
土地统计的职责,文件规定:拟定土地统计规范、标准,组织土地变更调

查及统计。




2020/12/8
21
5.1.5 土地统计的内容
从土地统计的对象及其范围而言,土地统计的内容包括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 利用状况;
五年移动平均
16.8 18.4 18.6 18.6 19.8 20.6 20.4
2020/12/8
33
c、土地平衡分析
平衡分析是社会经济统计中运用于研究 社会现象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构成要素的数量 联系和数量对等关系的一种方法。
2020/12/8
34
例如统计报表中耕地变化情况就是一个平衡式:
期初耕地+期内增加耕地 — 期内减少耕地=期末耕地
中位数 (68+70)/2=69 众数 68
2020/12/8
28
b、时间数列分析
速度指标分析 趋势分析
2020/12/8
29
趋势分析 (1) 时距扩大法
例:某村历年小麦产量(万公斤)
1985 14
1990 22
1995 18
1986 18
1991 17
1996 25
1987 15
1992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颁布,确立了土地统计的法律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建立土地统计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统计部门共同制定统计调查方案, 依法进行统计,定期发布土地统计资料。土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提供有关 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共同发布 的土地面积统计资料是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
2020/12/8
3
5.1 土地统计的基本原理 5.2 土地统计分析
2020/12/8
4
5.1 土地统计的基本原理
5.1.1 土地统计的涵义 5.1.2 土地统计的任务与特点 5.1.3 土地统计的类型 5.1.4 土地统计的法律依据 5.1.5 土地统计的内容
2020/12/8
5
5.1.1 土地统计的涵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