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

合集下载

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

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

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数学逻辑思维对小学生的培养十分重要,它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数学逻辑思维的定义和重要性、培养数学逻辑思维的方法以及数学逻辑思维在小学生学习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学逻辑思维的定义和重要性数学逻辑思维是指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运用数学概念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它是数学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学习数学和解决实际问题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

数学逻辑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在数学学习中,逻辑思维是建立数学概念和理论的基础。

只有培养了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才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其次,在实际生活中,数学逻辑思维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运用逻辑思维,小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分析现象、推理判断,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数学逻辑思维的方法1. 引导思维方式培养数学逻辑思维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小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问题的态度,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推理与判断,帮助他们建立逻辑思维的框架。

2.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数学谜题等,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利用图表、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与思维的联系,提高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 注重实践与应用将数学逻辑思维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例如,利用数学进行测量、计算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中也可以引入一些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小学阶段,数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逻辑思维不仅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解决问题和思考的关键能力。

因此,教师应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自主探究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或情景,鼓励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

例如,在学习整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计算找到答案。

这样能够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体会到数学的逻辑思维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运用游戏和竞赛游戏和竞赛是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或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几何形状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游戏,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将碎片拼接成完整的图形。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三、提供多样化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问题的变化形式和难度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调整问题的顺序、增加问题的难度和引入新的问题类型来提供多样性。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四、注重思维过程的解释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解释和展示逻辑思维的过程。

通过详细解释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逻辑思维的过程。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和示意图来解释,帮助学生形成思维模型。

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进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结起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应引导学生思考,运用游戏和竞赛活动,提供多样化的问题,并注重思维过程的解释。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数学思维逻辑推理

小学生数学思维逻辑推理

小学生数学思维逻辑推理数学思维逻辑推理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小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整体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培养数学思维逻辑的重要性、培养数学思维逻辑的方法和小学生数学思维逻辑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培养数学思维逻辑的重要性数学思维逻辑是数学学科中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它是数学思维的核心。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对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数学思维逻辑能力,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强调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只有培养了这些能力,小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其次,培养数学思维逻辑能力,也有助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数学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需要小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对他们的认知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最后,培养数学思维逻辑能力,还能够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数学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需要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够促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培养数学思维逻辑的方法1. 提供适当的数学教材和学习资源。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学校和家长要提供适当的数学教材和学习资源,让小学生有足够的材料进行思考和练习。

可以选择一些数学思维锻炼的题目,帮助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可以适时引导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获取更多的数学学习资源。

2. 引导小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在数学学习中,引导小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是培养数学思维逻辑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提出问题、搜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步骤,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鼓励小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逻辑的核心目标之一。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数学逻辑思维是小学阶段培养的重点,它不仅是数学学科的核心要素,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以帮助小学生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一、鼓励探索和思考鼓励小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是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思维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化的问题,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设计购物问题、旅行问题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强化逻辑思维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融入逻辑思维的训练。

例如,在数学运算中穿插一些逻辑运算的题目,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推理判断。

四、充分利用教具和媒体资源教具和媒体资源对于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具,如计算器、几何模型、拼图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和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五、培养数学思维的习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需要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定时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如解决数学题目、思考数学难题等。

通过日积月累,将数学思维训练成为学生的习惯,提升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六、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力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中的数学推理和问题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数学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以及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思考。

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也是人们生活中进行推理、分析和创造的必要能力之一。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职业发展。

1.游戏与情景模拟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游戏或情景模拟来进行。

比如,要求小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多个木块摆放在划定的区域内,且每个木块的形状不能相同、不能重叠。

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形状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模拟市场购物、公交乘坐、房间布局等情景,让小学生通过这些情景进行思考、推理和分析,从而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数字游戏数字游戏也是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数字游戏来帮助小学生锻炼数字认知和计算能力。

例如,要求小学生在1-9的数字中,选出连续的三个数字,让它们的和等于12。

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小学生的数字加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数独、华容道等数字游戏,帮助小学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逻辑思维题目逻辑思维题目也是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逻辑思维题目同样可以在游戏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例如:“有三盏灯,灯的颜色分别是红、绿、蓝。

当红灯亮时,其它两盏灯都是灭的;当绿灯亮时,其它两盏灯都是亮的;当蓝灯亮时,红灯与绿灯都是灭的。

请问,这三盏灯的状态应该如何变化?”这个问题可以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综合训练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时,我们还可以进行综合训练,让小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题目和任务,全面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要求小学生通过图形拼接、数字填空、逻辑思维题目等方式,让他们学会如何从多方面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总之,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多种方法和手段,可以采用游戏、情景模拟、数字游戏、逻辑思维题目等途径进行训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的学科,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同任务。

通过巧妙的方法和有效的实践,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数学逻辑思维,提高他们在数学领域的学习成果。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小学生发展数学逻辑思维。

1. 创设情境为了引发小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参与,创设情境是培养数学逻辑思维的重要一环。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乐趣。

例如,在超市购物时,可以让孩子们计算商品折扣的金额,培养他们的数字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2. 引导探究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需要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

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挑战,鼓励孩子们思考解决方案并进行探究。

例如,给孩子们一些数字卡片,让他们通过组合和运算找到特定的数字,激发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3. 游戏化学习将数学学习变成游戏是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有效方式。

通过游戏化的学习,孩子们可以在充满趣味和挑战性的环境中培养逻辑思维。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数独游戏或数学拼图,引导孩子们运用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4. 解决问题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需要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

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例如,让孩子们计算购物清单的总价、设计一个平面图等等。

通过解决问题,小学生可以锻炼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5. 团队合作团队合作可以激发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探究,孩子们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合作精神。

例如,让小组成员共同解决一个难题,通过讨论和合作,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多样性和逻辑思维。

6. 多元化教学资源为了帮助小学生培养数学逻辑思维,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数字游戏、数学软件和互联网资源来辅助教学。

这些资源可以提供丰富的数学问题和情境,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和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的学科,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使用适当的教具和游戏、鼓励主动思考、进行数学思维启发和开展数学竞赛。

1.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要从问题解决能力入手。

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

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刻给予答案,而是引导他们思考并尝试解决。

2. 使用适当的教具和游戏教具和游戏是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工具。

例如,可以使用拼图游戏或数学积木来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还可以用数学符号卡片或数学棋盘游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理解和运算能力。

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鼓励主动思考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和主动思考非常重要。

可以让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或开展小组合作,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通过讨论和分享来促进思维的碰撞和开拓。

教师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习惯。

4. 进行数学思维启发数学思维启发是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引入一些趣味的数学谜题、数学故事或数学趣味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启发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数学,拓宽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5. 开展数学竞赛数学竞赛是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数学竞赛,让他们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加数学竞赛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应试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结起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需要通过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使用适当的教具和游戏、鼓励主动思考、进行数学思维启发和开展数学竞赛等多种途径。

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

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

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数学逻辑思维在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小学生培养数学逻辑思维,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帮助小学生发展数学逻辑思维的方法,包括游戏和练习,引导和开放式问答等。

一、游戏和练习1. 数独游戏数独是一种经典的数学逻辑游戏,通过填充数字,要求每行、每列和每个九宫格内的数字都没有重复,培养了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给小学生提供一些简化的数独题目,引导他们逐步理解数独的规则,并逐渐增加难度,让他们在玩中学习。

2. 数学谜题数学谜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给小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数学谜题,鼓励他们思考并找出解决方案。

这些谜题可以涉及数字、几何图形、逻辑推理等不同领域,帮助小学生培养多方面的数学逻辑思维。

3. 逻辑推理练习逻辑推理练习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可以给小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逻辑题目,要求他们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观察和推理来解决问题。

通过不断练习,小学生将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引导和开放式问答1. 引导学习通过引导学习,教师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逻辑思维模式。

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进行逻辑思考来解答问题。

例如,给出一个数列,引导学生找出数列中规律并预测下一个数字。

通过这种引导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开放式问答开放式问答是指教师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和发表观点。

这样的问答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三、学科整合数学逻辑思维可以结合其他学科进行培养。

例如,将数学逻辑思维与科学实验相结合,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数据和进行推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学科整合能够帮助小学生将数学逻辑思维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他们对逻辑思维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中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各方面还不够成熟,缺乏对几何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几何问题的经验,学习几何的困难的较大。

其具体表现为:1、不理解题意。

读题时不能借助图形很好的读题,或者读完后抓不住关键,不能找出题目中的一些关键条件,不能有效地结合图形进行分析。

2、逻辑推理差。

部分学生不能清楚、较为准确地表达思路。

3、对推理过程书写不规范,过程欠缺严密性,总是出现很多的错误。

4、对几何语言的转换能力弱,重要的定理掌握不熟,综合运用能力差,以至于无从下手。

要学会有理有据地推理证明,而简明准确地表述推理过程有一定难度。

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关键是:一、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开始阶段,证明的方向要明确,过程要简单。

做法是:(1)写好证明过程,让学生在括号内注明每一步的理由。

还要学生象学写作文一样背记一些证明的“范句”,熟悉一些“范例”,做到既掌握证明方法步骤和书写格式,也努力弄清证题的来龙去脉和编写意图。

2)让学生论证一些写好了已知、求证并附有图形的证明题,先是一两步推理,然后逐渐增加推理的步数,主要是模仿证明。

(3)让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证、并自己画出图形来证明,每一步都得注明理由。

通过例题、练习向学生总结出推理的规律,简单概括为“从题设出发,根据已学过的定义、定理用分析的方法寻求推理的途径,用综合的方法写出证明过程。

二、让学生学会数学语言与日常语言之间的转换. 在数学教学中的描述都是数学语言和日常语言混合使用来表达的,很多关键的条件往往用日常语言表述.而数学推理证明则更多使用数学语言,造成学生在推理证明过程的困难,许多学生明明知道如何判断数学结论,却不能准确表达出来。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日常语言和数学语言的相互转换的长期训练.(1)要求学生理解和熟记几何常用语。

几何教材开始就明确地给了一些常用语,如“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a”、“直线ab经过点c”,经过即通过,对某些字“咬文嚼字”,加强学生的理解,让学生熟记“几何常用语”,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朗读和学说,以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给出基本语句,要求学生画出图形,把语句和图形结合起来,训练学生熟记语句。

(3)将定义、定理等翻译成符号语言,并画出图形,符号语言能将文字语言与图形结合起来。

讲课时,努力做到语言规范化。

三、注意记忆公理、定理。

教学时要求学生牢记概念、公理、定理,并弄清每个重要数学结论中是描述哪些方面的数学性质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哪个?应该让学生仔细分析,特别是它的结论,它是推理证明的探索过程中的灵感来源.如”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研究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结论是线段”相等”,也就是指明了这个结论可以用来证明线段相等,当需要符合”有平行四边形”的背景,而需要证明的线段必须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的两个线段。

四、加强思维训练。

在讲课时按逻辑程序,层层深入,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生不断产生“是什么”、“为什么”的定向反射,注意精心创设思维情境和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五、几何证明题的常用分析法证明几何题,关键要会分析题。

分析得当,则证明会顺势利导,迎刃而解。

常用的分析法有以下几种: 1、综合法 2、分析法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必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向上逆推,直到已知的条件为止。

3、两类结合法将分析法与综合法合并使用。

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宜于表达。

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综合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之间的距离,直到完全沟通。

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训练题1. 765×213÷27+765×327÷27解:原式=765÷27×(213+327)= 765÷27×540=765×20=153002. (9999+9997+...+9001)-(1+3+ (999)解:原式=(9999-999)+(9997-997)+(9995-995)+……+(9001-1)=9000+9000+…….+9000 (500个9000)=45000003.19981999×19991998-19981998×19991999解:(19981998+1)×19991998-19981998×19991999=19981998×19991998-19981998×19991999+19991998=19991998-19981998=100004.(873×477-198)÷(476×874+199)解:873×477-198=476×874+199因此原式=15.2000×1999-1999×1998+1998×1997-1997×1996+…+2×1解:原式=1999×(2000-1998)+1997×(1998-1996)+…+3×(4-2)+2×1=(1999+1997+…+3+1)×2=2000000。

6.297+293+289+…+209解:(209+297)*23/2=58197. 有7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8。

去掉一个数后,剩下6个数的平均数是19;再去掉一个数后,剩下的5个数的平均数是20。

求去掉的两个数的乘积。

解: 7*18-6*19=126-114=126*19-5*20=114-100=14去掉的两个数是12和14它们的乘积是12*14=1688. 有七个排成一列的数,它们的平均数是 30,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8,后五个数的平均数是33。

求第三个数。

解:28×3+33×5-30×7=39。

9. 有两组数,第一组9个数的和是63,第二组的平均数是11,两个组中所有数的平均数是8。

问:第二组有多少个数?解:设第二组有x个数,则63+11x=8×(9+x),解得x=3。

10.小明参加了六次测验,第三、第四次的平均分比前两次的平均分多2分,比后两次的平均分少2分。

如果后三次平均分比前三次平均分多3分,那么第四次比第三次多得几分? 解:第三、四次的成绩和比前两次的成绩和多4分,比后两次的成绩和少4分,推知后两次的成绩和比前两次的成绩和多8分。

因为后三次的成绩和比前三次的成绩和多9分,所以第四次比第三次多9-8=1(分)。

11. 妈妈每4天要去一次副食商店,每 5天要去一次百货商店。

妈妈平均每星期去这两个商店几次?(用小数表示) 解:每20天去9次,9÷20×7=3.15(次)。

12. 乙、丙两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是13∶7,求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

解:以甲数为7份,则乙、丙两数共13×2=26(份)所以甲乙丙的平均数是(26+7)/3=11(份)因此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是11:7。

13. 五年级同学参加校办工厂糊纸盒劳动,平均每人糊了76个。

已知每人至少糊了70个,并且其中有一个同学糊了88个,如果不把这个同学计算在内,那么平均每人糊74个。

糊得最快的同学最多糊了多少个?解:当把糊了88个纸盒的同学计算在内时,因为他比其余同学的平均数多88-74=14(个),而使大家的平均数增加了76-74=2(个),说明总人数是14÷2=7(人)。

因此糊得最快的同学最多糊了74×6-70×5=94(个)。

14. 甲、乙两班进行越野行军比赛,甲班以4.5千米/时的速度走了路程的一半,又以5.5千米/时的速度走完了另一半;乙班在比赛过程中,一半时间以4.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另一半时间以5.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

问:甲、乙两班谁将获胜?解:快速行走的路程越长,所用时间越短。

甲班快、慢速行走的路程相同,乙班快速行走的路程比慢速行走的路程长,所以乙班获胜。

15. 轮船从a城到b城需行3天,而从b城到a城需行4天。

从a城放一个无动力的木筏,它漂到b城需多少天?解:轮船顺流用3天,逆流用4天,说明轮船在静水中行4-3=1(天),等于水流3+4=7(天),即船速是流速的7倍。

所以轮船顺流行3天的路程等于水流3+3×7=24(天)的路程,即木筏从a 城漂到b城需24天。

16. 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小红每分走52米,小强每分走70米,二人在途中的a处相遇。

若小红提前4分出发,且速度不变,小强每分走90米,则两人仍在a处相遇。

小红和小强两人的家相距多少米?解:因为小红的速度不变,相遇地点不变,所以小红两次从出发到相遇的时间相同。

也就是说,小强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走4分。

由(70×4)÷(90-70)=14(分)可知,小强第二次走了14分,推知第一次走了18分,两人的家相距(52+70)×18=2196(米)。

17. 小明和小军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若两人按原定速度前进,则4时相遇;若两人各自都比原定速度多1千米/时,则3时相遇。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每时多走1千米,两人3时共多走6千米,这6千米相当于两人按原定速度1时走的距离。

所以甲、乙两地相距6×4=24(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