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复习学案答案

合集下载

《晏子使楚》导学案答案

《晏子使楚》导学案答案
伊斯兰文化背景下的外交策略
伊斯兰文化背景下的外交策略强调宗教、信仰和 团结,注重通过宗教、文化等手段加强与其他国 家的联系和合作。
印度文化背景下的外交策略
印度文化背景下的外交策略强调多元、包容和合 作,注重通过文化、教育等手段促进与其他国家 的交流和合作。
当代国际关系中外交策略运用实例
中美关系中的外交策略
04
思考题解析及讨论
思考题一:晏子出使楚国原因探讨
政治原因
齐国欲与楚国建立友好关系,以共同 对抗强大的晋国,因此派遣晏子出使 楚国,以表达齐国的诚意和结交之意 。
经济原因
文化原因
齐国和楚国在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上 存在差异,通过派遣使者进行文化交 流,有助于增进两国之间的了解和友 谊。
齐国希望通过与楚国的友好关系,促 进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从而增加国 家的财政收入,提高经济实力。
100%
修辞手法
阐述文章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如 比喻、夸张、排比等,以及这些 手法在增强文章表现力和感染力 方面的效果。
80%
用典与化用
分析文章中所运用的典故和其他 文化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在丰富 文章内涵和提升读者阅读体验方 面的作用。
03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重要词汇解释
晏子
春秋时齐国大夫,姓晏,名婴 ,字平仲,为人机警,善于辞 令。
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出使到楚国。楚人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 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门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 这个狗门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成就:晏子在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以法治国。他一生辅佐三位君主,在齐国为相数十年, 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晏子使楚作业本答案

晏子使楚作业本答案

晏子使楚作业本答案初三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晏子使楚》复习课设计:黄培兵审核: 蒋其雷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自主学习】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

(1)晏子将使楚使: (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谓:(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习辞: (4)王曰:“何坐?”坐:(5)吏二缚一人诣王缚: (6)晏子避席对曰避席:(7)圣人非所与熙也熙: (8)吏二缚一人诣王诣:【合作交流】2.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3.文中的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点拨拓展】4.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把“淮北”比为;把“橘”比为 ,把“枳”比为。

5.你知道吗,从现代植物学看,橘和枳是不同种的,因此“橘化为枳”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了。

那么你能用其他的方法反驳楚王吗?答: 6.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达标检测】第 1 页共 3 页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A 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7.翻译句子②翻译“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8.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楚王的“笑“应该是什么样的笑?表现出楚王当时什么样的心态?答:9.“寡人反取病焉”的结果可用一句成语来概括,那就是。

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下五单元学案附答案

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下五单元学案附答案

《晏子使楚》专项练习(一)、解释文中下列词语的意义1.方()2.坐()3.徒()4.固()(二)、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齐人固善盗乎B.缚者曷为者也C.圣人非所与熙也D.系向牛头充炭直(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意义。

1.坐.盗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2.其实..味不同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3.寡人反取病.焉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B.缚者曷为者也C.圣人非所与熙也D.为其来也(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习辞:__________何以:__________何坐:__________避席:__________ 2.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

《晏子使楚》学案(答案)—吴蔚桦

《晏子使楚》学案(答案)—吴蔚桦

八年级语文《晏子使楚》学案班级姓名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酒酣.()诣.王()曷.为()请缚.()为枳.()2.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的言行编辑而成。

晏子,名婴,字平仲,夷维人,时期著名的。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晏子将使.楚()(2)谓.左右曰()(3)齐之习辞..者也()()(4)今方.来()(5)缚者曷.为者也()(6)何坐.? ()(7)吏二缚一人诣.王()(8)齐人固.善盗乎()(9)晏子避席..对曰()(10)叶徒.相似()(11) 圣人非所与熙.也()(12)寡人反取病.焉()4.一词多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

①楚王闻之.()②齐之.习辞者也()③吾欲辱之.()④婴闻之.()⑤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2)解释下列句中的“其”字。

①为其.来也()②其.实味不同()(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①为.其来也()②何为.者也()③橘生淮南则为.橘()④生于淮北则为.枳()5.翻译句子(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齐人固.善盗乎?(3)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4)所以然者何?(5)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6)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二、阅读理解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①更道②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②,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使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⑤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②更道:改变道路;③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④袂:衣袖;⑤不肖:不才。

1.解释加点的词(1)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2)今臣使.楚()(3)晏子对.曰()(4)比.肩接踵而在()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A.楚王闻之.()B.齐之.习辞者也()C.齐之.临淄三百闾()D.为小门于大门之.侧()3.翻译句子(1)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2)然则何为使予?(3)其贤者,使使贤主。

五下 晏子使楚 答案

五下 晏子使楚 答案

《晏子使楚》答案四、典题探究例1.习辞:能言善辩,长于辞令。

何以:用什么办法。

何坐:犯了什么罪。

避席:离开座位。

例2.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

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

例3.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例4.当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五、演练方阵A档(巩固专练)1、A.将要 B.犯罪 C.只 D.本来2、A3、1.古义:犯罪;今义:坐下。

2.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含转折)。

3.古义:辱;今义:疾病。

4、B5、 (1).习辞:能言善辩,长于辞令。

何以:用什么办法。

何坐:犯了什么罪。

避席:离开座位。

(2).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

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

(3).当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B档(提升精练)1、 B2、 C3、(1)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派你当使臣呢?(2)现在他侍奉我已经三年了,还没有纠正过我的过失,所以要辞退他。

4、[甲]文:楚王意在恶意侮辱齐国和晏子;[乙]文: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

5、[甲]文:说楚王德才不好(或批驳、羞辱楚王)。

[乙]文:意在指责高缭未好好扶助自己(或为了说明辞退高缭的原因)。

6、是一个能言善辩,足智多谋,赏罚分明(或热爱祖国),任免有方(或善于用人)的人。

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诣.王( yi )曷.为者也( he )枳.( zhi )9.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A、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什么)B、圣人非所与熙也(“熙”同“嬉”,开玩笑)10.一词多义方:(1)正;(2)正;(3)将要过:(1)经过;(2)犯过失;(3)过错病:(1)辱;(2)困苦不堪为:(1)相当于“于”,当;(2)做;(3)变成C档(跨越导练)译文: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

八班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晏子使楚基础过关苏教版

八班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晏子使楚基础过关苏教版

《晏子使楚》一、解释以下加点词语。

1.晏子使.楚 2.王曰,何坐.3.齐之习.辞者 4.今方.来5.坐盗. 6.吏二缚一人诣.王7.齐人固.善盗乎 8.避席..对曰9.叶徒.类似 10.其实.味不同11.缚者曷.为者也 1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13.圣人非所与熙.也 14.寡人反取病.焉二、从以下选项当选出与例句中“之”含义相反的一项()例句:“齐之习辞者也”A.楚王闻之B.吾欲辱之C.婴闻之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三、选出句子停顿有错的一项()A.吏/二缚一人/诣王B.其/实味不同C.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四、翻译以下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叶徒类似,其实味不同。

3.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5.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五、思考以下各题。

1.选出以下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打算性的作用。

2.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答: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目的是什么?答:4.楚王设计诬陷齐人善盗,晏子是如何挫败他的诡计的?答:5.晏子在楚强齐弱的情况下出使楚国,遭到楚王栽赃诬陷,他是怎样做到既捍卫国家的尊严,又不失礼节的呢?答:6.历史上有许多政治家、外交家在保护国家尊严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同时也表现出他们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

试举一例:答:7.你爱好晏子这个人物吗?为什么?答:《晏子使楚》基础过关参考答案一、解释以下加点词语。

1.晏子使.楚出使 2.王曰,何坐.犯罪3.齐之习.辞者熟练 4.今方.来将要5.坐盗.偷窃 6.吏二缚一人诣.王到7.齐人固.善盗乎本来 8.避席..对曰离开坐位,表示慎重9.叶徒.类似只 10.其实.味不同果实11.缚者曷.为者也同“何”,什么 1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莫非13.非所与熙.也同“嬉”,开玩笑 14.寡人反取病.焉辱二、从以下选项当选出与例句中“之”含义相反的一项( D )例句:“齐之习辞者也”A.楚王闻之B.吾欲辱之C.婴闻之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三、选出句子停顿有错的一项( A )A.吏/二缚一人/诣王B.其/实味不同C.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四、翻译以下句子。

《晏子使楚》专项练习及参考答案(共5篇)

《晏子使楚》专项练习及参考答案(共5篇)

《晏子使楚》专项练习及参考答案(共5篇)第一篇:《晏子使楚》专项练习及参考答案《晏子使楚》专项练习一、基础知识及应用(课文理解)。

(一)、解释文中下列词语的意义1.方()2.坐()3.徒()4.固()(二)、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齐人固善盗乎B.缚者曷为者也C.圣人非所与熙也D.系向牛头充炭直(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意义。

1.坐盗.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2.其实味不同..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3.寡人反取病焉.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B.缚者曷为者也C.圣人非所与熙也D.为其来也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习辞:__________何以:__________何坐:__________避席:__________2.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4、本文说明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根据课文分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二、《晏子使楚》专题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6题。

部编版晏子使楚复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晏子使楚复习题及答案

《晏子使楚》复习一、填空《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是()时期一部记载()的著作。

二、字词解释1、晏子将使.楚2、谓左右曰....3、习.辞者4、今方.来5、何坐.6、坐盗.7、吏二缚.一人诣.王8、齐人固.善盗乎9、叶徒.相似10、其实.味不同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12、圣人..对曰..非所与熙也13、寡人反取病.焉14、晏子避席三、翻译下列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2、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3、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4、缚者曷为者也?5、齐人固善盗乎?6、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7、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8、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9、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四、内容理解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什么?请简要回答。

2、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把“淮北”比为:把“橘”比为:把“枳”比为3、当晏子巧妙回击楚王后:楚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请说一说楚王的“笑”中蕴含着怎样的心理?4、用自己的话概括:晏子是怎样巧妙应对楚王的羞辱的?5、面对楚王的挑衅:晏子是如何做到巧妙回击楚王的/语言艺术/说理方面的技巧。

6、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7、请概括楚王和晏子的人物性格特点。

附部分答案:二、1、使:出使2、谓……曰:对……说左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3、习:熟练辞:言辞4、方:将要5、坐:犯罪6、盗:偷窃7、缚:捆绑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8、固:本来9、徒:只10、实:果实11、无:莫非12、圣人:才德极高的人13、病:辱14、避席:离开座位四、1、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2、齐国:楚国:不盗之民:盗贼3、①楚王对于刁难不成:尴尬局面的自我嘲解②对于晏子机智善变的佩服4、晏子先退一步:假定被缚者是齐国人:然后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指出“橘化为枳”的原因是“水土异也”:由此推出“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恶意的:因为楚王侮辱晏子是经过周密的计 划的,他是想通过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 目的。
③综合:既可以看成是善意的,也可以看成是 恶意的。
9、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①淮南:比喻齐国
橘:比喻齐人不偷东西
淮北:比喻楚国
枳:比喻齐人偷东西
②用一个成语概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③这句话说明了环境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人和植物一样 ,在不同的环境中道德、品质都可能不同。(它强调 了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
5、楚王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 1、针对晏子:从文中的“晏婴,齐之习辞 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一句可以看出。 2、针对齐国:①晏子是齐国的使臣,侮辱 了晏子就是侮辱齐国。②“齐人故善盗乎”矛 头指向了所有的齐国人。 综合:既是针对晏子的,又是针对齐国的。
6、晏子是如何反驳楚王的(高超的语言艺术)? 晏子先退一步,假定被缚者是齐国人,在此前提下进行反驳。
《晏子使楚》 ——文言文复习课件
主备人:沈玉军 审核人:朱仁阳
1、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晏子出使楚国,在宴会上,机智巧 妙地挫败了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
2、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什么?楚王对 齐国人的极大诬蔑的句子是什么?
•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 齐人固善盗乎?
3、(1)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楚王的“笑“应该是什么样的笑?表现出楚王当时什么 样的心态?
①首先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
②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由“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 为枳推出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化被动为主动。 ③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 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 (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 等一类虚词) 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 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 ④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辞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
7、晏婴出使楚国,最终不辱使命,保护了自己 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
晏子凭借自己爱国的热情、机智善辩的才能 和不亢不卑、义正词严、从容镇定的政治家和外 交家的风度,成功地出使楚国,并维护了齐国的 尊严。
8、楚王戏晏婴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
①善意的:因为楚王只是想看看晏婴是不是“ 齐之习辞者也”,而且他被反驳后也没有恼 羞成怒。
尴尬的笑、羞惭的笑、难堪的笑等, 有掩饰自己尴尬和难堪,有自嘲和无奈,有对晏子 佩服的心态。 (2)启示(楚王):凡是想卖弄聪明、想捉弄他人的人, 到头来只会自食其果。
4、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 两个人物形象。 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傲慢自大、知错 能改、顾全大局, 晏子爱国、机智善辩、具有义正词严、不卑 不亢,从容镇定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的风度。
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0、如何理解“橘化为枳”的说法。
“橘化为枳”的说法古已有之。但是,从现代 植物学的角度看,橘和枳是不同种的,橘化 为枳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不过,淮河以北的 自然条件确实不适宜橘的生长。
11、向晏子学习什么?
语言艺术,爱国精神,个风范,请你结 合下面的例子说说外交家们外交的品质。 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 “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 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 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 简称马路。”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 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 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 回答到:“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机智善辩、从容镇定、不卑不亢、具有时刻 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