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五年级 晏子使楚 教学设计示例 学案(示范文本)
五年级晏子使楚教案设计范文5篇(最新)

五年级晏子使楚教案知识与能力目标:以超人的智慧和雄辩理解晏子对楚国的使命,挫败了楚王的三次凌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掌握文字语言,了解晏子在楚国时的智慧和勇气。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角色阅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3.情感态度的价值目标:在阅读中提升情感,唤起晏子智慧与勇气的共鸣。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字语言,了解晏子在楚国时的智慧和勇气。
难点:提升阅读的情感,唤起晏自之智慧与勇气的共鸣。
介绍评论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第一次读了课文《晏子作楚》。
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
【今译】齐国派晏子到楚国去当医生。
楚王不断地侮辱晏子。
晏子平静地回答,巧妙地反驳。
2. 通过第一遍阅读,课文中的人和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晏子:英明勇敢的楚王:欺凌弱小,自讨苦吃)第二,思考对话,实现智慧和勇气(1)第一个故事1. 如果我们想要细细品味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勇气,就必须仔细阅读文本。
我们想读吗?(认为)好!请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晏子智慧和勇气的句子,自由地阅读和感受。
(学生朗读课文)2. 晏子的超人智慧和勇气的话语有许多优点。
谁先读?晏子看了看,对主人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
如果我去参观狗的故乡,我当然得在上面钻个洞。
我在这里等一会儿。
首先,你要问楚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说出两三个学生来读。
你从晏子的语言中学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
很好!请告诉我你的经历。
学生们推断这句话的意思是“楚是狗的国度”。
楚王不想做“狗王”,就打开城门,把晏子迎了进来。
晏子的这句话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哪里比较聪明?燕姿计划找一个五英尺高的洞作为“狗洞”。
有了“狗洞”理论,自然就有了“狗国”理论。
老师评价:晏子从容批驳,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入木三分!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想一下”,而用“看一下”呢?(只是看看而已,你想出来的对策,说明晏子的智慧是高超的。
)(2)第二个故事1. 分析句子句子1:“这是什么意思?”临淄,我国的首都,到处都是人。
晏子使楚的教案(7篇)

晏子使楚的教案(7篇)《晏子使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2、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3.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教学重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质疑,讨论释疑”的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学生预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
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质疑,讨论释疑”的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学生预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
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
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
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2)分段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三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
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
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
)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 “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 (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研读楚王,感受前后变化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2.(屏幕出示这几句话)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教案参考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教案参考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能够分析晏子的外交策略和智慧。
能够概括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晏子的智慧和勇气,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通过理解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的认识。
通过讨论晏子的行为和决策,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观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晏子使楚》选自《史记·晏子列传》,讲述了晏子出使楚国的经历。
晏子以其智慧和勇气,成功应对了楚国的挑战和考验,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和利益。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晏子使楚”、“智慧”、“勇气”等。
分析晏子的外交策略和智慧,如如何应对楚国的挑衅和如何运用辞令等。
概括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如春秋时期的国际关系和晏子的地位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晏子的历史背景和《史记》的简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晏子的了解和期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晏子使楚》,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提问,解决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疑问。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晏子的外交策略和智慧。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展示晏子使楚的过程和决策。
3.4 总结与反思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收获,分享对晏子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强调晏子的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和贡献。
4.2 理解与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课文理解和分析中的准确性and 深度。
小学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优秀14篇

小学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优秀14篇《晏子使楚》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会认8 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知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讨、点拨式教学。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
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他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
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
(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 孔子、孟子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4、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 )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 )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找出能体现出使结果的一句话。
2、交流,引导: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出示,齐读“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书: 尊重三、抓中心句,理解脉络1、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像这句也一样,你读了以后想到了哪些信息?2、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之前是怎样的?在这之前,楚王。
板书: 侮辱3、指名男女同学分读这两句话,“学贵有疑”,读了以后,我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变侮辱为尊重?谁能简单来说一说?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1 )在这之前,楚王(2 )后来晏子(3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教师过渡: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晏子使楚教案和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晏子使楚教案和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晏子使楚》;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晏子的外交辞令和智慧;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晏子的智慧和勇气,培养尊重他人、善于沟通的品质;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晏子的外交辞令和智慧。
2.难点: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晏子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晏子和《晏子使楚》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晏子的外交辞令和智慧。
2.课堂讲解(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晏子的外交辞令和智慧。
(2)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析晏子的外交辞令,如“不战而屈人之兵”、“能言善辩”等。
(4)讨论晏子的智慧,如面对楚灵王的挑衅,晏子如何巧妙应对。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角色扮演。
(2)小组讨论晏子的性格特点,如勇敢、智慧、机智等。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晏子的性格特点。
4.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课文中晏子与楚灵王的一段对话,让学生分析晏子的外交辞令和智慧。
(2)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晏子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善于沟通的重要性。
四、板书设计1.课题:《晏子使楚》2.课文内容概括:晏子出使楚国,楚灵王设宴款待;楚灵王欲辱晏子,晏子巧妙应对;晏子成功使楚,展示智慧与勇气。
3.晏子的外交辞令:“不战而屈人之兵”“能言善辩”4.晏子的性格特点:勇敢智慧机智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晏子使楚》。
3.收集有关晏子的故事,进行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晏子使楚》的内容,分析了晏子的外交辞令和智慧,以及性格特点。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对于晏子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语文教案(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语文教案(精选5篇)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语文教案(精选5篇)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语文教案篇11.认识本文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把故事的内容演一演。
3.了解课文的内容及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老师请大家观看一个短篇,边看边思考: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这部短篇讲的是《晏子使楚》的故事。
板书课题:16晏子使楚。
3.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难生字词的读音。
(2)根据课文预习的提示,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3)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以上问题。
(l)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班上交流。
(2)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3)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三、深入学习课文,突破重难点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2.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
(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对应出示三次斗智的重点句子,并相机板书。
)4.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显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指导朗读课文。
四、理清课文叙述顺序1.学生快速测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谈谈本文的写作顺序,小组间可以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相应的点拨并小结同时板书:五、再次观看《晏子使楚》的故事六、布置作业1.摘抄好词、好句。
小学语文 五年级 晏子使楚 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示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基本意思。
2.能够掌握文章中的三个人物的基本特点及他们各自的态度。
3.能够能够理解和表达文章中出现的一些比喻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于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掌握文章中清晰的因果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比喻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热身活动引入故事内容:请学生讲述一个经典的中国寓言故事,比如“聪明的一休”或者“孔融让梨”。
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阅读文章让学生独立阅读“晏子使楚”这个故事。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段时间独立阅读并且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阅读完成后,可以组织小组讨论。
3.学习比喻和修辞手法教师通过讲解文章中出现的比喻和修辞手法,让学生了解这些文学手法的用途和在文章中的应用。
例如,在文章中晏子所说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就是一个精美绝伦的比喻。
4.掌握人物形象和情感态度在阅读完文章后,教师重点讲解文章中的三个人物形象:晏子、楚王和太子。
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对于故事情节的影响。
例如,晏子谏言且不惧权贵的行为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与赞赏。
5.让学生自主思考在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并且了解了文章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之后,教师可以适当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行思考。
比如晏子对于楚王为何关山赋诗的态度为何?探讨太子对于晏子的评价正反两方面的意义是什么?6.检查和巩固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或举行学生答题比赛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并马上进行反馈。
并且在讲解文章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和以小组互动学习的方式来巩固小团队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成果。
7.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自己感受最深的文章翻译,并且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的思考感受以供讨论。
四、教学反思晏子使楚这个故事是一个富有人生哲理的故事,而这个教学案例也可以发现学生在对人物情感态度的领悟能力方面还需要不断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小学语文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示例学案(示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小学语文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示
例学案(示范文本)
教学设计示例(二)
16*晏子使楚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课文中运用了推理形式,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已有知识的运用能力。
3.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晏子在机智应对中体现出的爱国精神。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学本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教学法,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二)学生学法
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基本功,通过读、思、议、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并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对待的。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二)难点
理解晏子反驳的话。
(三)疑点
晏子的话为什么那么有力并能反驳得对方无话可说?
(四)解决办法
主要通过阅读、思考、自学、讨论、表演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临危不惧和爱国精神。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查字典自学词语,朗读课文。
2.结合课前预习,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3.学生角色表演。
五、教学步骤
(一)揭题并解题
板书课题:16晏子使楚。
上节课,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谁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使”和“楚”是什么意思?谁再用通俗的话讲讲课题的意思。
(学生介绍,小组间可以补充,教师适时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难生字词的读音。
(2)根据课文预习的提示,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3)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以上问题。
(l)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班上交流。
(2)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学生交流,其他可以补充)
(3)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三)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
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l)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
2.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
(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对应出示三次斗智的重点句子,并相机板书。
)
4.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显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指导朗读课文。
(四)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快速测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谈谈本文的写作顺序,小组间可以
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相应的点拨并小结同时板书:
(五)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每组8人,有条件的可进行简单的化装并使用简单的道具。
)表演后引导学生评价,教师提示学生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
(六)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