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案
《晏子使楚》的教案14篇

《晏子使楚》的教案《晏子使楚》的教案1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晏子使楚》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晏子使楚》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
2、学会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哇”,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
3、能读懂有关词语的意思。
4、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楚国的尊严。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简介人物和时代背景。
二、课内自学1、要求: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主要写了什么事?自学生字词。
三、按自学要求依次检查自学效果。
1、主要写了什么事?2、多音字正音:大3、字形、笔顺:敝、臣、尊四、指名分段读课文五、学习1—3小节1、议议读读,深入理解。
(1)晏子刚到楚国,楚王用什么办法侮辱晏子?(让学生找到有关课文回答: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想让晏子从这个洞庭湖里钻进去,以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结果怎样?(3)为什么晏子说了这番话后,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晏子用的是什么方法?(4)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课堂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作业本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晏子怎样挫败了楚王的第一次侮辱?二、学习第4自然段1、自读课文,划出晏子所说的话。
2、读晏子的话,想一想含着的意思。
(1)“这是什么话?……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2)“敝国有个规矩,……就派到这儿来了。
”给这两句话配上话外音,讲讲他们心底的意思。
3、同桌对读晏子与楚王的对话,注意人物的神态与语气;指导名学生角色表演读。
4、练习小结:第二次楚王取笑晏子(),没想到反倒被晏子取笑楚国是(),晏子又一次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善辩的口才,反击了楚王。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5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5篇《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侮、辱”等生字,会认“敝、柑”等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一回合,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的精神。
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先和大家来分享一个故事。
(出示故事)2、从这个故事里,你看懂了什么?3、再来看一个,哎,你看这个人又是怎么反驳的?二、揭题导入1、看来,这语言可是一门大学问,要看你会不会说。
其实这样会说话的人啊不只这两位,早在咱们古代的中国就有一位。
他就是晏子(出示晏子二字)2、关于晏子,你了解什么?3、他明明叫晏婴,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4、(子是对古代男子的尊称),像这样的称呼你还能找出几个来吗?5、看来这晏子可是个不简单的人,今天我们就要来看一看(读课题:晏子使楚)6、读了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7、哎,你帮我们解释了一个字的意思,使的意思是(出使)8、那么,在晏子出使楚国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打开书本。
三、初读,交流课文主要内容1、现在老师请同学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内容。
2、请生分段读课文。
随时纠正字音(侮、乘机、规矩、枳、敝、大夫)3、出示词语:带读,齐读重点书写:辱、侮4、这是一篇写事情的课文,我们在概括这种课文的主要内容时,要注意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谁来试试。
5、预设:这个经过有点啰嗦,谁来简洁一点。
说得很好,但是漏了……四、研读第一回合,感受晏子的机智1、楚王和晏子一共进行了三个回合的交锋,那具体战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第一回合。
2、自由读课文1至3自然段,分别划出描写楚王和晏子的话,想一想,你从中读明白了什么?3、随机交流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显显楚国的威风。
1)、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仗着”、“国势强盛”“显显”、“威风”------楚王早做好了准备“乘机”、“侮辱”2)、在我们的故事里,这里的楚王可是刚上场,怎么样?留给你什么印象?3)、现在你就是楚王,谁来傲慢地读一读。
晏子使楚的教案(7篇)

晏子使楚的教案(7篇)《晏子使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2、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3.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教学重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质疑,讨论释疑”的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学生预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
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质疑,讨论释疑”的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学生预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
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
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
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2)分段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最新晏子使楚试讲教案 晏子使楚的教案(模板8篇)

最新晏子使楚试讲教案晏子使楚的教案(模板8篇)Pdf下载Word下载下载Pdf文档最新晏子使楚试讲教案晏子使楚的教案(模板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晏子使楚试讲教案篇一1.知识与能力阅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国家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
2.过程与方法读、背课文,积累文言文的解读能力;学习晏婴在外交场合从容对答,不辱使命,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学习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找回自我。
1.重点课文读读背背;文言实词和虚词;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
2.难点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词序;古今词义的差异。
3.教学突破读、背课文,突出学为主体,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读: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教师指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熟读成诵。
通过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获得对文章的整体印象,并在整体理解的前提下,突破词、句的重点和难点。
网上与晏子有关的资料,投影仪和投影片。
第一课时一、学生初步阅读课文1、明确本课时内容。
(板书课题:《晏子使楚》2、指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
(1)凭借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推测文句的意思。
(2)对照课文注释,重新阅读,边读边用笔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二、读讲课文1、领读课文。
(教师领读前提醒学生注意:轻音和重读,节奏和韵律)2、让学生自己指出自己经过多遍朗读仍不能搞懂的问题。
3、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将工具书的注解运用于课文中,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的含义:(投影显示)(1)楚王闻之(2)齐之习辞者也(3)吾欲辱之(4)婴闻之(5)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4、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和现在的用法不同或难以理解,画上圈,尝试利用工具书并借助注释,把解释写在下面,并与同学讨论。
教师提示:特别关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1)王曰,何坐2)吏二缚一人诣王3)圣人非所与熙也4)寡人反取病焉三、设疑·探究(投影显示)1.读读想想:楚王和臣子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2.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学生充分交流合作,教师适时点拨)晏子凭借自己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亢不卑的态度,成功地出使楚国,并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晏子使楚的教案最新10篇

晏子使楚的教案最新10篇《晏子使楚》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一qi个词语的意思。
3、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4、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教学重点】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3、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1、简介晏子。
使什么意思?2、简介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
二、按要求自学课文1、轻声读,读通文中的两个长句子:(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脚碰脚。
淮南的`柑桔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2、自学生字,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大夫敝国、国势、安居乐业,饮酒取乐。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朗读,检查长句子和是否读通,随机正音。
2、区别大(da )夫与大(dai )夫。
(前者指古代官职的名称,后者指医生。
)3、注意敝、臣的笔顺及淮、尊的字形。
4、指名说说对思考题的理解:(只作为检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不要求学生回答完全正确。
)四、学习1、2、3自然段1、读课文,思考:⑴ 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划出文中有关句子。
⑴ 晏子反驳楚王,结果如何?文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这一问题?(只好)⑴ 晏子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开城门,而当接待的人把他的话传给楚王后,为什么楚王只好吩咐开城门?2、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的句势写话。
3、扣只好,明关系:(楚王如果坚持要晏子钻狗洞,也就承认了楚国是狗国;楚王当然不会承认,所以只好吩咐大开城门。
)4、小结:从中,你对晏子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五、做作业本上1、2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会说出楚王侮辱晏子时的话中之话和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外之话。
《晏子使楚》教案设计(精选13篇)

《晏子使楚》教案设计(精选13篇)《晏子使楚》教案设计篇1一导课1作者说自己是晏子,穿越时空来到今天,给同学们讲自己出使楚国的事情,看谁最聪明?表现最好?板题《晏子使楚》。
2分析“使”的意思(1)使是什么意思?出使,派遣去。
(2)什么人可以出使别的国家?(3)出使的时候代表了什么?(4)为什么要出使?3(1)如果我到你们家去做客,你高兴吗?(2)你会怎样招待我?如果我到你家去,那可是你的荣幸!(3)二楚王却不是这样想的,他想干什么?板“趁机”“ 侮辱”(4)过了几次招?他侮辱了我几次?(5)结果怎样?板“尊重”4穿越时光隧道,穿越到70页,看我那天的表现吧!二授新〈一〉第一次楚王怎样侮辱我的?默读第二段。
1请生概括2师譬喻:如果你现在要进教室了,我把门一关,让你从墙上开的一个小洞里钻进来,你的心情如何?此刻我跟你们一样生气。
楚王的做法体现了什么?侮辱不尊重3我用什么话来反击?请生有感情读。
4他这句话说白了是什么意思?(如果楚国是狗国,我就从这个狗洞里钻进去。
)5结果怎样?尊重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迎接6处王此时的心情从哪个词语反映出来的?(只好吩咐)7这件事反映出晏子的什么?板聪明才智8表演过渡语楚王并不甘心,又挑起第二次侮辱〈二〉分角色读:划神态词、动作词1 “冷笑”是什么态度?2听到这话晏子的神情怎样?“严肃”说明什么?3晏子说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手法?(夸张)是什么句式?(排比)给你什么样的感觉?4“既然你........你来呢?”哪个词说明楚王的态度?(打发)我们一般都会打发什么人?这又体现了什么?(侮辱)5:晏子是怎样反击的?读他说的话.6他为什么要故意笑?(嘲笑)7楚王为什么只好陪着笑?8结果?(赢得尊重)9再次反映了什么?(聪明才智、口才好、思维敏捷、爱国)〈三〉楚王仍不甘心,又可以安排酒席来侮辱晏子,(表演读)1正当他们吃得很高兴的时候,就有五是压着齐国的盗贼从他们面前走过,你们不觉得奇怪吗?这说明了什么?2从楚王的表情看他的心情。
《晏子使楚》教案汇总五篇

《晏子使楚》教案汇总五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晏子使楚》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晏子使楚》教案篇1【教学设计说明】晏子,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
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
课文就是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
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
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主要步骤】一、揭示课题。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
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
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
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二、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读准字音:淄敝枳淮指导书写:淄敝(笔顺)辱臣(笔顺)理解词语: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国安居乐业得意洋洋囚犯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给课文分段。
2.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子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理解第一个故事。
1.默读思考: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2.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访问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3.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晏子使楚》教案篇2【设计思想】《晏子使楚》属于浅易文言文,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基础,所以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培养他们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5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5篇《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2、理清课文的条理,分段、概括段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了解词义,师生也可以结合上下文共同讨论词义。
强盛:强大而昌盛(多指国家)。
访问: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
大夫:古代官职。
出使:接受命令到外国去。
乘机:利用机会。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嘱咐。
冷笑:含有讽刺、不满意、无可奈何、不屑于、不以为然等意味或怒意的笑。
敝国: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欺君之罪:欺骗君主的罪名。
撒谎:说谎。
囚犯:关在监狱里的犯人。
盗窃: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地取得。
柑橘:果树的一类,指柑、橘、柚、橙等。
赔不是:赔罪。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有些字词要特别提出,加强记忆。
4、多音字组词。
(二)理清课文条理,分段,概括段意。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要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就可以了。
因此在分析课文结构时要放手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脉络。
(这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这一段讲的是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第二段:(第2~5自然段)讲的是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给予反驳。
第三段:(第6自然段)讲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学生在分清段落之后,也就明白了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主要讲晏子和楚王三次斗智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楚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晏子使楚》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大意。
2、了解晏子的语言技巧,有积累词语、积累经典的意识。
3、用思辨的态度对待晏子的话。
【教学重点】
1、了解晏子的语言技巧,有积累词语、积累经典的意识。
2、用思辨的态度对待晏子的话。
【教学难点】
1、用思辨的态度对待晏子的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晏子的头像,介绍晏子,介绍《晏子春秋》。
2、解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晏子为什么要使楚发生了什么结果怎样)
2、带着疑问读课文,提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
3、读词检查,正音。
概括课文内容。
三、了解课文
1、楚王侮辱晏子哪三件事情(爬狗洞、说没人、说盗贼)
2、问:结果怎样文中找到句子。
3、重点理解: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问:楚王佩服、敬重、尊重晏子的什么(智慧、口才)
5、找找、读读晏子的话,看看晏子的话给你怎样的印象
【预设1】
生:我说第一个故事中晏子说的话:“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师:将计就计。
推理一下:(课件打出)“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
所以楚国是(狗国)。
”楚王就是——狗王。
【预设2】
生: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没有人了呢
师:修辞方法——夸张。
读,让楚王一听,一惊:齐国的人真的很多!点人读、齐读。
古语: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
后人从中概括了三个成语,结合课文,看看是哪三个。
点人说,写在白话文下相应的位置,一边写一边牢牢记在心里。
【预设3】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晏子的话里有“所以”,既然有“所以”,那就必然有——
生:“因为”。
师:用上“因为”说说这句话。
师:晏子说话真有艺术,避免了“因为”重复使用,语言不罗嗦,理由还充分。
【预设4】
生:大王难道不知道吗橘树种在淮南,结的柑桔又大又甜。
可是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盗贼吧!
师:晏子这么说的意思是什么
生:是楚国的风气不好,从而使得齐国人来到楚国后开始偷窃了,是楚国的错,齐国没问题。
师:晏子没明着说,而是怎样
生:先说橘子,再说人,说国家。
师:这叫类比推理。
后人把晏子的话当作典故。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
师小结:请总评晏子的语言。
生:晏子口才非常厉害,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生:晏子运用夸张、类比,打比方、推理等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
晏子验证了一句话: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学生回过头来读“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
四、思辨提升
1、师:不过,请同学们再看看晏子的有些话,难道都是事实他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吗
今天的一位外交官却这样认为(课件打出):
晏子的语言,虽给人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是在做语言游戏。
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
2、请生表明自己观点(赞成/ 不赞成/ 说不准),并说明理由。
3、师:如果说晏子的话感觉是语言游戏,那么,晏子的智慧肯定不仅仅停留在语言的技
巧上,那么,晏子的真正智慧在哪
4、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段话: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5、师:晏子是怎么说那番话的(学生说,教师加上“晏子看了看,说”。
)
6、师:注意这个“看了看”,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7、生思考,生答。
8、师出示《胯下受辱》。
当无赖叉开双腿,让韩信从他裤裆下钻过去的时候,也是——
9、生:韩信也是“看了看”。
10、师:那么,晏子的“看了看”和韩信的“看了看”究竟有什么不同
11、生:晏子“看了看”是想办法,韩信“看了看”也是考虑钻过去还是不钻过去这受辱是
对晏子和韩信都是一种考验。
不过,韩信看到的是无赖欺负他一个人,而晏子不仅看到楚王侮辱自己,还看到了楚王侮辱他的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