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教案四篇_1

《晏子使楚》教案四篇《晏子使楚》教案篇1【教学设计说明】晏子,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
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
课文就是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
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
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主要步骤】一、揭示课题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
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
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
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二、读课文,自学字词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1、读准字音:淄、敝、枳、淮。
2、指导书写:淄敝(笔顺)辱臣(笔顺)3、理解词语: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国、安居乐业得意洋洋囚犯。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1、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给课文分段。
2、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子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理解第一个故事1、默读思考: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2、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访问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
3、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如果让晏子从狗洞进来,那么楚国就成了狗国,楚王也成了狗国之王了。
所以他只好吩咐打开城门。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小故事。
五、阅读理解第2、3两个故事1、默读思考:这两个故事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结果怎样?结合填空理解晏子话的含义:⑴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来访问楚国,因为楚国是_____。
晏子使楚 第一课时

《晏子使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敝、柑”等8个生字,会写“侮、辱”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威风、侮辱、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课文内容现在我们将目光聚集在二千五百年前那个诸侯纷争,战火纷飞的春秋时期,去领略一下当时一位能言善辩的外交家——晏子的风采。
(板书:晏子)1.从“子”初知晏子师:关于晏子你知道多少?谁愿意将查找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
师:他明明叫晏婴,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师:这节课,我们要走进他的其中一个故事——《晏子使楚》。
2.从“使”理解题意师:“使”是什么意思?(出使、访问)师:从课题你知道了什么?3. 出示时代背景:春秋时期,当时的诸侯国众多,纷争不止,楚国,国力日强,楚王更是野心勃勃,想称霸诸侯。
经常派兵攻打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国家,齐国为了摆脱楚国的威胁,加强两国的关系,齐王派遣晏子到楚国做友好访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关于晏子的什么事?2.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新词出示句子: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2)自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流畅。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三、理清文章脉络1. 试着把课文分为三部分起因:(1-2)自然段:楚王仗着国势强盛想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第一课时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第一课时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能正确书写“侮辱、撒谎、敝国、柑橘、盗贼、安居乐业、面不改色”等词语。
理解“敝国、安居乐业、面不改色”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脉络,能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楚王与晏子的三次斗智,初步体会晏子的能言善辩和维护国家的尊严。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三次斗智内容教学难点:初步体会晏子的能言善辩与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揭题1、师: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
2、板书课题,全班齐读——《晏子使楚》。
3、师:谁来说一说你对课题的理解?4、指名回答。
(晏子原名“晏婴”,“子”是古代对男人的一种尊称。
使:出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2.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新词(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抓住六要素来概括三、梳理三次斗智,分别概括内容1.分角色朗读三次斗智。
2.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3.三次侮辱的结果怎样?勾画出相关的句子4.思考为什么晏子能够反击成功?(引导学生抓住晏子的语言)四、课堂小结晏子用自己巧妙的语言不仅反击了楚王,而且还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究竟晏子为什么能用简短的语言就反击成功了呢?他的语言究竟妙在哪里?下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晏子使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会写〝侮、辱〞等生字,会认〝敝、柑〞等生字,能正确读写〝欺侮、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一回合,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干和维护国度的肉体。
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一回合,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干和维护国度的肉体。
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进程:一、课前说话1、同窗们,在明天上课之前,教员想先和大家来分享一个故事。
(出示故事)2、从这个故事里,你看懂了什么?3、再来看一个,哎,你看这团体又是怎样反驳的?二、揭题导入1、看来,这言语可是一门大学问,要看你会不会说。
其实这样会说话的人啊不只这两位,早在我们现代的中国就有一位。
他就是晏子(出示晏子二字)2、关于晏子,你了解什么?3、他明明叫晏婴,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4、(子是对现代女子的尊称),像这样的称谓你还能找出几个来吗?5、看来这晏子可是个不复杂的人,明天我们就要来看一看(读课题:晏子使楚)6、读了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7、哎,你帮我们解释了一个字的意思,使的意思是(出使)8、那么,在晏子出使楚国时,终究发作了什么事呢?翻开书本。
三、初读,交流课文主要内容1、如今教员请同窗来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内容。
2、请生分段读课文。
随时纠正字音(侮、乘机、规矩、枳、敝、大夫)3、出示词语:带读,齐读。
重点书写:辱、侮4、这是一篇写事情的课文,我们在概括这种课文的主要内容时,要留意抓住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
谁来试试。
5、预设:这个经过有点啰嗦,谁来繁复一点。
说得很好,但是漏了……四、研读第一回合,感受晏子的机智1、楚王和晏子一共停止了三个回合的交锋,那详细战况是怎样样的呢?我们先来看第一回合。
2、自在读课文1至3自然段,区分划出描写楚王和晏子的话,想一想,你从中读明白了什么?3、随机交流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显显楚国的威风。
晏子使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矮小”、“冷笑”、“为难”、“规矩”、“囚犯”、“出息”、“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知识目标)2、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教学重难点:能理解课文意思,初步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了解人物历史背景。
1.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个词语,不知道怎么读,请大家帮个忙。
(出示:大夫)。
请学生读,读出两个音“dà fu ; dài fu”(学生解释两个读音分别表示什么意思?)2.课件出示晏子像,介绍晏子。
晏子(?——前500年),又叫晏婴,春秋时期齐国人,他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
内辅国政,屡谏齐王。
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3.提出问题:他叫晏婴,大家为什么都叫他晏子呢?(生理解:子是古代对有巨大贡献的男子的尊称,并举例孔子、孟子、庄子、老子等。
)二、板书课题,了解国与国交往的规矩,接触“规圆矩方”这个词语的含义。
1.师生写课题“晏子使楚”。
齐读。
了解“使”是“出使”的意思,指国家官员接受使命,出外办理外交事务。
是哪个国家的大臣出使哪个国家呢?(齐国大臣晏子出使楚国)2.古代国与国之间交往,应该怎么对待大使呢?(讲规矩,懂礼节。
)3.课件出示“规圆矩方”匾额,并与学生一起板书这四个字。
三、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子,教师有效指导。
(注意读准词语“大夫、临淄、拱了拱手、柑橘”,句子“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中儿化音的读法;划出文中的四字词语“面不改色、得意扬扬”)2.师:既然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时候要“规圆矩方”,也就是说对来访的大使要做到尊重,但是楚王对待晏子做到尊重了吗?(没有)一开始没有,后来呢?(尊重了)3.课件出示: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使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认读8 个字,会写14 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夫、侮辱、敝国、面不改色、得意洋洋、安居乐业”等词语。
2.通读课文,了解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理解晏子前两次反驳楚王的话,初步感受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3.理解句子的含义,感受其严密的逻辑关系。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他们明辨是非,理解晏子的智慧,知道他是怎样维护齐国的尊严的。
教案重点:了解故事内容,品味语言之妙,感受晏子的魅力。
教案难点:初步领会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理解晏子的智慧。
一、揭题解题1.(出示晏子像)通过课前预习,你对晏子都有哪些了解?2.小结:是啊,晏子,原名晏婴,为什么后面带个“子”呢?(子是中国古时候对有学问有贡献男性的尊称。
比如,孔子、孟子等。
)正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晏子身高不过五尺,是齐国的大夫,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有一回,齐王派晏子到楚国去,于是有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3.“使”是——,现在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那么晏子出使楚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1 1课。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打出课件:dài fu 医生大夫dà fū 古代官名。
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注意多音字的正音)课文指对自身事物的谦称。
如,敝国:我国。
敝现在指破旧的意思。
如,敝帚自珍:家里破旧的扫帚也被自己珍惜。
(注意古今异义)侮辱 wǔ rǔ (注意正音)面不改色得意洋洋(释义并指出这是表神态的词)安居乐业(释义并造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安居乐业)过渡:词语我们掌握了,接下来我们来想想晏子到了楚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3.打开作业本,完成第4题。
4.交流。
(1)分别指名说,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师随机板书)晏子使楚侮辱楚王晏子反驳三、深入阅读,体会智慧,研读第一次较量。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优秀4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8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自学生字词。
认识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并学习第一段和第三段,知道楚王对晏子态度的变化,留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的疑问。
教学重难点学习第一段和第三段,知道楚王对晏子态度的变化,留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的疑问。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板书晏子,介绍晏子:春秋时期齐国人,姓晏,名婴,字仲平。
齐国的国相,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才智超人,好学善辩。
晏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师再板书:使楚指名说说使楚的意思。
(出使楚国)师导入:晏子出使楚国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带拼音的字,正音:“大夫”读(dàfu)不读(dài fu)。
2、读词语,并读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4、听写词语。
5、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给课文分段1、自由给课文分段。
2、交流分段方法。
3、统一分段: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4、5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三段1、自由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说说你的疑问等等。
3、学生交流:重点:楚王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后来,楚王却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疑问:为什么楚王的态度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五、作业完成作业本上作业。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第二段,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义。
2、感受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教学重点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师:上节课学习后我们有一个疑问,谁再来说说。
为什么楚王的态度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从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到最后向晏子不是,而且从此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呢?二、明白交锋的次数1、自由读课文,楚王这种态度上的变化,主要是通过晏子与楚王进行了几次较量?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5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找到的晏子使楚教学设计(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经过。
2、感受语言的表达艺术。
教学重点: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同学们回忆一下故事的主要人物都有谁?围绕楚王和晏子发生了那几个小故事?谁来说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2、同学回答教师板书:楚王晏子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
二、导学1、上节课我让同学们读课文,提出一些值得我们大家探讨的问题。
现在我们就来说一说你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2、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老师把你们的问题整理成一个问题就是: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我们也就知道晏子和楚王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三、探学默读课文,看从那些语句可以体现出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画上问号。
四、研学把你的收获和你的问题和你的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五、评学1、“进城门”1)、按道理说楚国应该怎样做?我们学过的《丝绸之路》和《草原》中的安息国和草原人民是怎样欢迎远客的?2)、楚王为什么这样做?他只想侮辱晏子吗?“5尺来高”到底有多高呢?3)、如果你是晏子会怎样做?晏子没有恼羞成怒,而是冷静的反驳,巧妙的语言把侮辱还给晏楚王,既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又不商两国的和气。
这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板书:钻狗洞是狗国4)、于是,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你从“只好”一词中又体会出什么?(无可奈何)这是楚王会怎么想?(先把你放进来再说)5)、再读晏子的话进一步体会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长兴二小白溪校区沈梅芳
教学目标:
1.认读8 个字,会写14 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夫、侮辱、敝国、面不改色、得意洋洋、安居乐业”等词语。
2.通读课文,了解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理解晏子前两次反驳楚王的话,初步感受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3.理解句子的含义,感受其严密的逻辑关系。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他们明辨是非,理解晏子的智慧,知道他是怎样维护齐国的尊严的。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品味语言之妙,感受晏子的魅力。
教学难点:初步领会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理解晏子的智慧。
一、揭题解题
1.(出示晏子像)通过课前预习,你对晏子都有哪些了解?
2.小结:是啊,晏子,原名晏婴,为什么后面带个“子”呢?(子是中国古时候对有学问有贡献男性的尊称。
比如,孔子、孟子等。
)正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晏子身高不过五尺,是齐国的大夫,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有一回,齐王派晏子到楚国去,于是有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3.“使”是——,现在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那么晏子出使楚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11课。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
打出课件:
dài fu 医生
大夫
dàfū古代官名。
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注意多音字的正音)
课文指对自身事物的谦称。
如,敝国:我国。
敝
现在指破旧的意思。
如,敝帚自珍:家里破旧的扫帚也被自己珍惜。
(注意古今异义)
侮辱wǔrǔ(注意正音)
面不改色得意洋洋(释义并指出这是表神态的词)
安居乐业(释义并造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安居乐业)
过渡:词语我们掌握了,接下来我们来想想晏子到了楚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3.打开作业本,完成第4题。
4.交流;
(1)分别指名说,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师随机板书)
晏子使楚
侮辱
三、深入阅读,体会智慧,研读第一次较量。
过渡: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的反驳,下面我们走进他们的第一次较量。
1.默读第三段,用————划出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用浪线划出晏子反驳的句子。
2.指名读楚王对晏子侮辱的句子。
晏子有多矮?从哪里得知?
3.解释:五尺(古时候的五尺相当于现在的1米3左右)
过渡:是啊,晏子身材很矮,可楚王就以此来侮辱晏子,实在有点——。
楚王仅仅只是想侮辱晏子吗?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坐以待毙了吗?晏子是怎么反驳的呢?
4.指名读晏子反驳的句子。
晏子绵里藏针,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5.交流:
6.那请同学们推理一下。
课件打出:
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开()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7.我们再来学学晏子的样子,理直气壮地读一读晏子的话。
(指名读)过渡:我们同学了不起,能读出晏子的言外之意,楚王他听懂了吗?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8.交流:
9.小结:一个“只好”写出了楚王的——,也写出了晏子的——。
哎,楚
王啊楚王,你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讨苦吃)
语言能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和智慧,甚至可以作为反击的武器,让我们一起读--——(课件:第三段)
四、研读第四段
过渡:第一次较量以楚王的失败而结束,楚王善甘罢休吗?较量还在继续。
默读课文第四段,(课件出示)找出课文有几次对话?
(一)1.指名读第一次对话,找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楚王对晏子的态度?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轻视、嘲讽)
3.指导朗读,谁来学着楚王的样子,带着他的“瞅”,他的“冷笑”读一读。
4.面对楚王的再次挑衅,晏子是怎样回答的呢?指名读。
5.你听明白了什么?(指另一名学生回答) 从哪里看出人多?你来读。
6.晏子春秋》中原文是这样说的:(出示原文)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原文中的三个成语分别是课文中的哪句话?指名回答。
是啊,张袂成阴是指——,挥汗成雨——,摩肩接踵是——。
你还知道哪些写人多的成语?
请同学们拿起笔把这些成语端端正正地写在作业本上。
(二)过渡:听了晏子的回答,楚王又是怎么说呢?看他们的第二、三次对话。
谁来当一回楚王?谁来当一回晏子?分角色读一读。
1.分角色朗读。
2.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楚王的?你又为什么要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读?
3.交流:
4.我们再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读读晏子的这句话: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你们听出了晏子的言外之意了吗?你们体会到了一个怎样的晏子?楚王听出了晏子的言外之意吗?因此,他只好————。
他的笑,笑得很——。
楚王真是哑巴吃黄连——。
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一定对晏子的聪明、能言善辩和勇敢无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挑选你喜欢的句子再去读一读。
5.学生读。
五、结课
面对楚王的两次侮辱,晏子都给予了有力的反驳,楚王都以失败而告终,可
是较量结束了吗?第三次较量我们下节语文课继续学习。
六、课堂作业
抄写词语,每个词语抄两遍。
侮辱撒谎规矩敝国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面不改色得意洋洋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