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课堂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doc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重点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义。
技能目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关键: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理解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二、教学过程1.复习巩固,再明脉络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
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晏子出使越国,和楚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前一节课的内容,再次明确课文的脉络,对进一步感知晏子的出众才华起了很好的的铺垫作用。
2.填补证书,仔细品味(1)创设机会,自由研读同学们,晏子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呢!正因为他成功地出使楚国,所以齐国外交部授予他一张荣誉证书。
可惜2000多年过去了,证书几乎面目全非。
历史博物馆的张叔叔想请大家动动脑子,把证书补充完整。
出示荣誉证书:请大家任选其中的一件事,仔细品读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琢磨证书该怎么补充比较妥当。
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荣誉证书,对于学生来说既是非常熟悉的,又是非常神圣的。
创设这样的机会,学生会感到亲切,兴奋,加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所以学习的欲望猛增,"要我学"则补变成"我要学"。
(2)多种练习,仔细品味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随机出示以下几段话及相关训练:a."这是个狗洞,不是城市。
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训练:如果让我钻洞进去,那么楚国就是__________________,楚王就是________________。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抓住尊重、侮辱这两个词展开教学,使学生体会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爱国情怀。
2、学习课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的意思。
3、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含义,理解水土不同的深刻含义,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准备】1、晏子反驳楚王的话。
2、晏子说的三个分句的学习和欣赏(举袖成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后来,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
2、根据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出示自学思考问题:⑴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读一读⑵晏子是怎样反驳的?划出句子读一读。
⑶晏子反驳的语言哪句最精彩,为什么?二、自主研读、体会智慧生自学,师检查自学情况。
课堂交流,随即点拨,指导感情朗读。
1、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什么?出示巧填词语:举()成()、挥()如()、摩()接()在句子中找出与这三个词语相应的意思。
(演一演的形式朗读。
)2、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撒个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教师:这一席话反映了晏子对敌斗争的高超艺术。
很为难表现在撒个谎与说实话的选择上,但这种为难只是装出来的,说明晏子早已胸有成竹。
晏子这样做是要楚王主动让他把要说的话说出来,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使对方陷入被动。
3、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5篇)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5篇)《晏子使楚》课堂实录篇一教材分析:《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的故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临淄,敝国,规矩,囚犯,淮南,柑橘,盗贼,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理解敝国,安居乐业,得意扬扬等词的意思;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从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初步感知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口才;教学重点:理清思路,从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中体会晏子的语言机智。
教学过程:一,情景剧导入:由四个学生自编自导《晏子使楚》第一幕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请几位同学来表演一段情景剧,其他同学请注意看。
四个同学出场,分别扮演晏子,守门卫士,迎接晏子的侍从,一女生作为解说。
ppt展示图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城门外的场景,学生表演第一幕。
时间控制在3-4分钟左右。
表演结束之后,表演得非常好,大家给他们一点掌声好不好那么看了表演之后,大家知道这一幕是选自那篇课文的吗晏子使楚齐读题目:很好,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正是这篇文章《晏子使楚》,让我们一起来把书翻到50页,我们一起把题目读一下:晏子使楚!(4分钟)预习检查:昨天老师请大家预习过这篇课文了,那么今天呢,老师要考考大家对于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了。
生字:晏子侮辱临淄敝国囚犯规矩淮南柑橘枳盗贼赔不是生字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读完之后请一,两个同学说说哪几个生字容易读错,如何识记,然后全班朗读。
(3分钟)词语:敝国得意扬扬安居乐业赔不是给同学半分钟思考,然后点名回答,根据意思说出词语,说完之后,全班齐读!(2分钟)引导解释题目:题目叫做晏子使楚,晏子很显然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春秋末年齐国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曾经当过齐国宰相,晏子的原名叫做晏婴,谁来说一说为什么叫他晏子呢这个子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你能说一说古代还有哪些人姓后面也有个子吗孔子,孟子,庄子,子是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显示这个男子很有地位,被世人所尊崇。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4篇)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4篇)《晏子使楚》第二课时篇1【设计思路】本文讲述的是齐国的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楚国的威风,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对楚王的三次侮辱进行了精彩的反驳。
文章重点描述了楚王和晏子的对话,各自的目的通过语言表现得准确生动,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
从晏子精彩的辩驳中,不难看出晏子的才智过人、不辱使命和维护本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晏子人物形象饱满,性格特征突出,学生在阅读中不难感受到人物的品质特征。
作为一节语文课要力求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品悟精彩的对话是本节课主要的任务之一。
基于以上考虑做了以下的设计:1、选准文章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读课文请同学思考:找出楚王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楚王和晏子三次交锋的原因和结果。
2、理解晏子语言中蕴涵的意思,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3、抓住晏子语言中的技巧,积累语言:晏子夸奖首都临淄人才济济时,运用了推理、夸张、打比方的方法。
“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三个成语的积累和理解在这里进行,可谓是水到渠成。
4、在欣赏楚王和晏子的每一次交锋后,让学生评价“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把握文章的中心。
并适时地补充“春秋形势图”,进一步理解晏子语言含蓄的原因,感受晏子的不辱使命。
5、体会故事的结局“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通过课件引领,使学生理解双重否定表达的是肯定意思,有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
并让学生感受到楚王不仅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更不敢不尊重齐国了。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晏子使楚》故事的内容。
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的含义。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中心,抓住主要内容,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的含义。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晏子使楚》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品质。
2.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学会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并试演课本剧。
三、教学难点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四、学生情况分析应先找到可以想像的地方,然后加以复述,否则难点较大。
五、教具投影片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谁能告诉大家,你对这篇课文都有哪些了解呢?(题目、出处、时代背景、人物介绍、课文讲了三件事等)2.质疑: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二)整体感知,在自学中理解人物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从课文的'三件事中选出你认为最有意思的一件事。
认真默读自己选中的故事,仔细体会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些语句或词语中体会出来的,画出来,并进行批注。
(三)根据个人选择的情况进行分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朗读、表演、复述进一步理解人物特点先读一遍文(只读选中的小节)逐个谈自己的体会(重点围绕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同学补充,补画重点句和词语。
选择小组汇报的形式并进行练习提示:汇报形式有朗诵、复述、表演课本剧等。
(四)全班交流,进行汇报教师要及时点评,指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人物特点。
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朗读、复述、课本剧的表演。
第一件事:楚王吩咐手下人让晏子从城门旁边新开的洞进城。
1.这件事说明晏子沉着冷静、随机应变、以国家利益为重。
2.重点句:出示投影片“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我要是访问狗国……什么样的国家。
”第二件事:晏子见了楚王,楚王以貌取人,讽刺晏子无能,藐视齐国无人。
1.说明晏子博学多才、智勇双全(多才多艺、足智多谋、满腹经纶、据理力争……)2.重点句:出示投影片“敝国有个规矩……这儿来了。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2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2师:其实我走了好几桌,我都能听见同学们的读书声和同学们的发现,你们真了不起,会读书啊,谁来谈谈,想说哪就哪,两位同学想说了,三名、四名、五名!越来越多了!好!请你来说说!生:晏子见了楚王。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可是晏子这个小个子却面不改色,冷静严肃地说,从这严肃可以看出师:注意听,跟着她读一读。
生:严肃。
师:她真会读书。
晏子严肃地说,我们听她讲,晏子怎么个严肃。
生:他严肃地说,就可以让我们感觉到晏子说的是真话,而不是开玩笑、胡说八道,这样就可以让楚王相信他,齐国真是住满了人。
严肃体现出晏子的冷静。
师:掌声!讲得挺好的,既然她谈到了第二个故事,因为第二个故事中晏子不只说了一次,还说了两次,对吧,我们围绕这个故事继续聊聊!你还有哪些发现?请讲。
生:从晏子说的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这句话之后,听到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如果我是晏子我肯定会噎的,但是晏子他既有话应对,而且讽刺了楚国,还说他们是下等的国家。
师:还是那句话,晏子哦,要是换了别人,肯定噎了,可是晏子还是怎么说的?生:拱了拱手。
师:刚才哪个桌讨论到这个拱了拱手的?谁来补充这点?是你吧!说吧!生:古代向人拱了拱手,是非常有礼貌的,晏子虽然说这话是讽刺楚王,但他还是不失礼节,说明晏子讲话不卑不亢,不紧不慢。
师:掌声,刚才这个同学给你的启发,楚王一次次地发话,晏子却不慌不忙,我还要琢磨琢磨拱拱手,这句话里还有个敝国有个规矩,不光我讲规矩,我国也有规矩,规圆矩方!还有,这句话说完还有哪!生:说着他故意笑了笑。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11、《宴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执教者:平果县第六小学黄丽春教学目标:1、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爱护了齐国的威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聪慧和善辩的口才。
2、明白得宴子说的话,体会宴子的语言中所包蕴的聪慧。
3、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深入阅读,体会聪慧(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爱读哪句话?什么缘故?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
大王如何说齐国没有人了呢?”A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B 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A 明白得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B 体会宴子的聪慧和说话的技巧。
他什么缘故不明说?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但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明白得:水土不服A 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B 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行)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读,明白得宴子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是一个如何样的人?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2、想象一下,宴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如何样的形象?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
优质课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优质课晏⼦使楚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是⽼师将⾃⼰或他⼈执教的优质课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教学后记或听课评价的⼀种教育实⽤⽂体。
那么关于晏⼦使楚课⽂的讲课实录,需要怎么写才精彩?下⾯店铺为你整理了⼏篇优质课晏⼦使楚课堂实录,希望对你有帮助。
优质课晏⼦使楚课堂实录篇⼀ ⼀、直接导⼊: 1、师:同学们,喜欢看穿越剧吗?今天,⽼师邀请⼤家⼀起穿越时空隧道,到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去认识⼀个⾜智多谋、能⾔善辩的⼈,他就是——晏⼦。
2. (出⽰晏⼦肖像图及资料),⽣读 晏⼦,原名叫晏婴,⾝⾼不满五尺(不⾜⼀⽶五),⾝材矮⼩,形貌丑陋,但能⾔善辩、很有才⼲,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杰出的外交家。
他的⾔⾏被编辑成《晏⼦春秋》⼀书。
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就出⾃这本书的记载。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晏⼦使楚 师⼿指课题,使是什么意思?楚是——楚国 3、了解故事发⽣的背景 那晏⼦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使楚国的呢?让我们先来了解⼀段史料。
春秋时期,诸侯国众多,纷争不⽌。
齐国在齐桓公时代曾称霸中原,⽽齐景公即位后国⼒⽇渐衰弱。
但是楚国国⼒⽇益强⼤,楚王更是野⼼勃勃,想称霸诸侯。
齐国为了摆脱楚国的威胁,加强两国的关系,同时还想和楚国结盟共同对抗当时的霸主国——晋国,齐王就派遣晏⼦到楚国做友好访问。
师:读完这段资料之后,你了解到了什么? 师:是的。
在这种形势下,晏⼦带着这样的使命出发了。
今天就让我们⼀起跟随晏⼦出使楚国,去领略这位齐国外交家的风采。
⼆、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师:课前,⼤家对课⽂都已经进⾏了预习,预习效果如何呢?请看⼤屏幕 1、谁来读⼀读这个句⼦,读的时候注意红⾊词语的读⾳。
(“⼤夫、乘机、侮辱”变红)(⽣读) (出⽰句⼦)“有⼀回,齐王派⼤夫晏⼦去访问楚国。
楚王仗着⾃⼰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显显楚国的威风。
” 侮辱,这两个字都是三声,三声连读时,注意第⼀个字的读⾳要变为⼆声(范读),⼀起读) “乘机”是“趁机”的意思,但不读chen j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楚》课堂教学实录第二课时(板书:“使”)生2:出使。
生3: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
生4:访问师:三个同学大致的意思是:“出使”,“访问”。
了解它的意思我们可以通过组一些词来思考,比如:“出使”、“使者”“使节”。
“使”是“出使”、“访问”,这里是谁出使?生:晏子。
师:晏子使楚,用今天的话讲,晏子充当了什么角色?生:大夫。
师:大夫是他的官职,当他出使的时候,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什么样的官员?生5:外交官。
师:他说是外交官,你们是否同意?生:同意。
师:晏子出使楚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当了一次外交官。
(板书:“外交官”)师:想一想,当外交官应该怎么当?他代表了什么?生:国家的形象。
师:对,代表了国家的形象。
那他的主要责任是什么呢?生:国家的尊严。
师:把话说完整,是要维护国家的尊严,维护国家的荣誉,维护国家的利益。
那晏子使楚他需要维护那一个国家的尊严呢?生:齐国。
师:大家再想一想,当外交官使用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板书:“外交语言”)他们会不会想我们平常吵架一样?生:不会?师:那它会有什么特点呢?在这一课中我们看出了什么特点呢?生6:婉转。
生7:客气。
生8:非常直接。
师:他看到了有些外交官说话直接,干脆。
我们看一看,晏子在使楚过程中说话有什么特点?生9:委婉。
师:老师觉得有一个特点,是话中——生:有话师:对,话中有话,话里藏话。
另外一方如何聪明的话,就可以从中听出说话者想说的意思,听出对方没有明说的东西是什么。
生9(插嘴):有弦外之音师:哦,对!他说了一个成语,是什么?生9:弦外之音。
师:听出弦外之音。
什么人才能听出弦外之音啊?生9:聪明人。
师:聪明人。
你们聪明还是不聪明?生:聪明。
生10(小声):不聪明!师:你说自己不聪明。
我找一个地方,我想看你知道还是不知道?文章中有这样几句,请大家找到,老师读一读:“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我想请你说一说,晏子没有明说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他在说楚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生10:楚国是下等国家。
师:大家说,他聪明还是不聪明?生(大声):聪明。
师:对啊,很聪明呀,怎么不聪明呢?注意,我们学习这一课,不仅要看晏子是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楚王是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更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学着更聪明。
刚才我们讨论这么多,就是要让大家知道,这是一种外交场合的行为。
同学们今后想不想当外交官?生(有的):想生(有的):不想师:有些想,有些不想。
不想当外交官当然可以。
但想不想走出中国呀?想不想使自己的语言委婉、客气、有礼貌?想不想使自己聪明呀?生:想。
师:好,我们现在就来好好琢磨这一课。
晏子使楚是一个故事,故事的背景是什么?在课文中,哪些段落交代了背景?生:第一、第二自然段。
师:现在请大家一起读一读,想一想,是一个什么背景?(生读)师:背景交代的时间是——生:春秋末期师:主要人物是——生:楚王和晏子(师板书:“楚王”“晏子”)师:晏子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不知道?生:晏婴。
师:背景中还介绍了哪些情况?生11: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生12:楚王想侮辱晏子。
(板书:“想侮辱”)师:他想侮辱晏子,故事的结果是什么——生13:反而被晏子取笑了。
师:对,最后反而被晏子取笑了。
被取笑以后,最终的结果又是什么呢?生13:“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书:“不敢不尊重”)师:从“想侮辱”到“不敢不尊重”,这中间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故事?几件事情?生:三件。
师:三件事情,可以说是故事的经过。
(板书:“经过”)哪三件?是怎么写的?生:事情发生的顺序。
师:第一件是什么时候的故事?进——生(有的):钻狗洞。
生(有的):进城门。
师:不同观点出现了。
有的同学说是“钻狗洞”的故事,有的同学说的“进城门”故事。
到底是什么?生(有的):钻狗洞。
生(有的):进城门。
师:就事件来说,应该是进城。
现在的问题是把楚王开的五尺来高的“洞”看成“城门”还是“狗洞”?(师板书:“城门?”“狗洞?”)生(有的):城门!生(有的):狗洞!师:现在我们请说是城门的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生14:因为他是要去谈判,开的是小城门。
师:你的意见是,是小城门,不是“狗洞”。
为什么开小城门呀?生14:因为楚王想侮辱他个子小,想让他爬进去。
师:好,说是狗洞的请举手,说一说理由。
生15:晏子说:“这是狗洞。
”师:晏子说是狗洞就是狗洞吗?其他同学:不一定。
(生15疑惑)师:请坐下,请你(生16)来说。
生16:我认为是狗洞,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可以进去,其他人进不去。
所以专门为了他开的狗洞。
师:专门为他开的——生16:是为了侮辱他。
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请大家注意,我们刚才说,外交场合的交流有什么特点?生:委婉,含蓄。
师:楚王能不能直接就准备一个狗洞,是否适合楚王的身份?生:不适合!师:狗洞是谁说的?生:晏子。
师:老师的意见是它不是一个狗洞,就是一个小城门。
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楚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侮辱晏子身材矮小。
现在的问题是,晏子为什么要把这个城门叫做“狗洞”呢?生17:因为晏子代表齐国,齐国是一个大国,他不能走这个小城门。
师:他不愿意走这个小城门,他怎么才能不走这个小城门呢?(生疑惑)师: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一起读一读晏子的话。
想一想,他把这个洞说成“狗洞”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生读晏子的话)师:想一想,说成狗洞,才能带出什么来?生:狗国。
师:如果你让我从这里进去,你就是一个——生:狗国。
师:我能不能从这里进去?生:不能?师:为什么?生17:这样,楚国就成了狗国。
师:想一想,如果说这是一个小城门,或者说是小洞,有没有理由不进去?生:没有。
师:现在说成狗洞了。
但最后他还是没有问“我是不是到了狗国”,而是问“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想一想,为什么?生18:他直接说楚国是狗国,楚王可能要惩罚他。
师:哦,要惩罚他。
我们刚才说,外交官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引起楚王生气,除了可能受到楚王惩罚,还可能导致什么结果?生18:两国的战争。
师:对,可能导致两个国家冲突和战争。
好,进城门时是的故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生19: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子进去。
师:为什么他只好打开城门?生19:他不想让晏子把他的国家说狗国。
师:他自己愿意不愿意晏子从城门进来?生19:不愿意。
师:用了一个什么词?生19:“只好打开”师: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晏子多聪明呀。
别人开一个洞,他说成狗洞,然后引出狗国,楚王不愿意被说成狗国,只好打开城门。
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把洞说成了狗洞。
现在进来,见面了,又发生了什么?请大家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边读边想最后一句“楚王只好陪着笑”,刚才是“只好打开城门”,现在只好“陪着笑”。
为什么只好“陪着笑”?(生读第四自然段)师:刚才是进城的故事,现在是见面了,有了见面的故事(板书“进城”、“见面”),见面的结果是楚王只好“陪着笑”,为什么他只好“陪着笑”?生20:因为他本来想侮辱晏子,没有想到晏子却把他的问题驳了回来?师:在这里,晏子最后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呀?生20:就是说楚国是最不好的国家。
师:他明说没有?生20:没有。
师:那他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说的话。
(生读:“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我们来分析一下他的话(边板书边引导学生:“上等国家”,“上等人”;“下等国家”,“下等人”;“我最不中用”,“这里是?”)“问号”处的结论是什么?生:最下等的国家。
师:想一想,楚王听明白没有?生:听明白了。
师:所以他也是一个聪明人,他只好——生:“陪着笑”。
师:除了他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上面还有一处文字告诉我们他只好“陪着笑”。
在什么地方呢?生21:被逼无奈了。
师:为什么被逼无奈了?生21:因为他本来想侮辱晏子,后来他被晏子侮辱了。
师:对,反被晏子侮辱了。
你再注意看一看,楚王还说了一句话,使他只能“陪着笑”。
生21: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师:他自己说的:“你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开始他以为晏子找不到话来说了,所以这样承诺。
没有想到晏子这样反驳他,他就不好生气了,于是“只好陪着笑”。
只好陪着笑,只好吃哑巴亏这一段的对话有三次,表演一下对话,有没有同学愿意表演一下见面的情形?注意,能不能不看书,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
?一个小个子的同学:我演晏子。
师:这是矮个子的光荣啊!你来很好!(生笑)(在选定另外一位同学扮演楚王后,其余同学失望地“哎呀”)师:其余同学也有任务,在看他们表演时,你要想一想,他们演得怎么样?如果你来演,你会怎么演?(生扮演)(师生共同鼓掌)师:好,两位同学都非常好地把容记下来了,特别是晏子的扮演者,那么多的文字,记得那么熟悉。
而且在表演时加进了自己的表情,真不错!(有的同学还举着手)师:还想表演吗?生:是。
师:我再找一组同学。
生:“我来”!“我来”!师:这一次,要调整一下。
现在不是一见面就说:“你怎么来了。
”见面之前要寒暄,还需要一个接待的人介绍,需要一个引见的人。
所以我们要增加一个介绍的人。
另外,不能只有语言和表情,需要表演的同学加进去一些动作。
比如,楚王是大王,可以坐着。
(生表演)师:这次,扮演楚王的加进了动作,很好,但太紧,两次把齐国说成了楚国。
扮演晏子的女同学,说得很流畅,很清楚,但晏子不卑不亢的表现还需要好好体会,比如可以走到面前去,不胆怯,要看着楚王,这才是真正的晏子。
还有,“晏子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故意”怎么表现,“只好陪着笑”有怎么演?大家下来可以找几位同学把整个故事都演一演,体会一下他们的语言和心情。
好了,进城了,见面了,该吃饭了。
楚王该设宴招待晏子了(板书:“宴会”),在宴会时,又发生了什么事?先请同学们读一读书,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个故事。
(生读第五自然段)师:(对生24)请到讲台上,面向全体同学讲。
刚才同学们听到自己不同意的意见能马上纠正,比如刚才那一位同学把齐国说成楚国的时候,这是很好的,说明大家听得很认真。
听得非常认真,这是老师要表扬的。
但是,我们也要学会尊重发言的同学,在同学发言的时候,等他把话说完,不要打断他,不要急着纠正,行不行?生:行。
(生24结结巴巴地讲这个故事,大家都耐心地等待)师:好,你已经很不错了!(生鼓掌)这个同学已经记住了主要的故事情节,把课文记住了。
大家可以学着讲一讲这个故事,比如回去给爸爸妈妈怎么讲这个故事,我们就不要老重复书上的话,要在记住故事的基础上,在头脑中装着人物和任务的活动,然后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我们来看一看晏子说的话,晏子的话有一段文,请大家读一读。
“生:晏子。
师:对,是晏子。
这是晏子说的话。
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读:师:注意,她说得很好,她说,这是外交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