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尊严晏子使楚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7-2《晏子使楚》北师大版

晏子使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 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的内容,排演课本剧。
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如何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三、教学方法:谈话导入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四、教学准备:搜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人物关系、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板书:尊严[图片]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有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他就是――板书:晏子。
2. 生介绍搜集的有关晏子的资料和故事。
3. 补充板书使楚。
抽学生讲讲意思。
4. 师:晏子出使楚国时发生了什么事呢,跟老师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轻声练习读课文。
[课件:读书要求]①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
②边读边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 抽生接读课文,集体评议。
3. 简短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侮辱[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在进行朗读指导前,安排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读。
](三)精读课文1. 问: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课文中几次写到他侮辱晏子?2. 师叙述: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请大家自己研究一下课文。
[课件:自学要求]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并想想:在这个故事中,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3. 抽生汇报自学情况。
板书:钻狗洞笑无才押齐盗[课文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
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
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强的课文来说,该怎样处理教材呢?思考之余,教师摒弃了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淡化了情节教学,采用板块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力。
2020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7单元 尊严 晏子使楚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晏子使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运用朗读、分角色读等方式感知课文内容。
2.反复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国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
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建议课时安排:2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案:(此过程约15分钟)(一)预习任务安排: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侮辱、撒谎、盗窃、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学习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信息链接:晏子:春秋时期齐国的国相,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
但他爱国忧民,在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晏子使楚:指晏子出使楚国(意思是访问楚国)(三)预习自测:(以习题形式呈现,)1.通读课文,找出读音不确定的字词并解决。
(查工具书)2.我能正确、工整的写出下列词语。
wǔ rǔ xiù zi sā huǎng dào qiè( ) ( ) ( ) ( )gān jú huái hé péi zuì dào zéi( ) ( ) ( ) ( )3.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尊严囚歌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囚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读准生字新词。
2.读通、读顺、并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方法鼓励自学感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叶挺将军对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愤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壮志豪情,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
建议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过程一、预习案:(此过程约15分钟)(一)预习任务安排: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熟练运用。
2.正确、流利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3.分析诗人在“爬出来”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两者中的选择,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叶挺将军坚贞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
(二)信息链接:1.作者简介2.叶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是闻名国内外的军事家。
3.时代背景叶挺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开展游击战争。
国民党和共产党联合抗日。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出发北移;突遭国民党军的伏击;新四军大部分被俘或牺牲;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入狱,,这个事件,震惊中外,史称“皖南事变”。
为了诱骗叶挺投降,国民党软硬兼施,叶挺毫不屈服。
叶挺身居囚室,不能驰骋抗日战场,不能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却遭此迫害,他一时热血沸腾,拿起笔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了著名的《囚歌》。
(三)预习自测:1.我能写对下列词语。
qiú gē shàng suǒ chǎng kāi guān cai( ) ()()()2.初读诗歌,查出下面划线字的读音,找出自己生疏的字、音并解决。
热血(xuè xiě)棺材 ( cai cái)3.理解诗歌中的词语的含义。
人:狗:一个声音:地下的烈火:活棺材:永生:(四)我的疑问: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二、探究案:(此过程约20分钟)(一)导入新课:1945年国民党反动派在重庆歌乐山设置了大大小小10余座监狱。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尊严2晏子使楚教学课件北师大版

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 王只好( 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来)。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一个词 语集中体现了楚王毫无办法。
只好
楚王这次想到是什么方式来侮辱晏子呢? 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结果怎么样?
总结:晏子使楚,受到楚王的侮
辱,但晏子以他自己超人的智慧和 善辩的口才,挫败了楚王的诡计。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身体不好哦~
2021/4/2
9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 是什么事?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先思 考。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事 起因:齐、楚都是大国。
情
的 发
经过:三次侮辱,三次反驳。
展
顺 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序
读课文第一个故事,找出楚王侮辱晏子的 事情,体会晏子反驳的话,哪句最厉害?(用 “——”画出侮辱的事例,用“﹋﹋”画出晏 子反驳的话)。
晏子反驳时是怎么想的?
推理填空: 如果访问狗国,才钻狗洞,现在楚国要
让“我”钻狗洞,那么(楚国就是狗国 )。
如果……那么……
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 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 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临淄 敝国 规矩 访问
xī huái gānjú zhǐ
笑嘻嘻 淮南 柑 橘 枳
(dà)
春秋 大夫 国势 强盛 侮辱 得意扬扬
(dài)
大王 撒谎 安居乐业
深入探究,突破重难点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 样反驳的? 3.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
最新课标BS北师大版 五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春季 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第七单元 《尊严》——晏子使楚 教案

第七单元尊严晏子使楚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并加以积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把故事的内容演一演。
3、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侮辱”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1、了解楚王三次分别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中包含的意思。
2、了解课文的内容及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具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
课时划分:2课时第1课时一、揭示课题,了解晏子。
(一)揭题(板书:晏子)同学们,你们了解晏子吗?(学生回答)晏子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学生猜测)想: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孔子、老子、孟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小结: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
(板书:使楚)(二)导言:《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小记者呢?(耳聪、目明、嘴勤、手快)二、初读感知,走近晏子。
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提供初读要求:(1)动口、动手,用心朗读。
(2)初步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2、适当检查、交流。
3、弄清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段并概括段意。
起因(1--2自然段):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借机侮辱晏子,以显国威。
经过(3—5自然段):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三次予以回击。
结果(6自然段):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三、潜心体悟,研读晏子。
1、大家跟随晏子左右,他哪方面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你听出哪些话中有话的?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
小组交流:你听出了什么话外音?怎么听出来的?(小组合作学习(l)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学习的功效,注重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是生命的自我完善和检验。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7单元 尊严 晏子使楚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

晏子使楚一、教学目标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4、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二、教学重点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三、教学难点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四、教学准备电教媒体、挂图、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㈠教学目标⒈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⒉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⒊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㈡教学过程⒈揭题解题。
⑴使:出使。
⑵简介晏子。
(见“背景知识3”)⑶简介“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
⒉按要求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读通文中的两个长句子。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脚碰脚。
”“淮南的柑桔……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⑵自学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大夫敝国、国势、安居乐业,饮酒取乐。
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名朗读,检查长句子和是否读通,随机正音。
⑵区别“大(da )夫”与“大(dai )夫”。
(前者指古代官职的名称,后者指医生。
)⑶注意“敝、臣”的笔顺及“淮、尊”的字形。
⑷指名说说对思考题的理解。
(只作为检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不要求学生回答完全正确。
)⒋学习1、2、3、自然段。
⑴读课文,思考:①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划出文中有关句子。
②晏子反驳楚王,结果如何?文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这一问题?(“只好”)③晏子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开城门,而当接待的人把他的话传给楚王后,为什么楚王“只好”吩咐开城门?⑵讨论后教师作如下板书:⑶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的句势写话。
⑷扣“只好”,明关系。
(楚王如果坚持要晏子钻狗洞,也就承认了“楚国是狗国”;楚王当然不会承认,所以“只好”吩咐大开城门。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第七单元尊严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尊严”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囚歌》写叶挺将军在敌人暗无天日的监狱中终日忍受着敌人的残酷迫害,但是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
《晏子使楚》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
《为了他的尊严》记叙的是老妇人启发乞丐的尊严,促使读鄙弃改成了一名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
这几篇文章描写的人物背景不同,性格各异,但都很有尊严。
单元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独立识字学词。
认字9个,写字24个。
2、理解“管教、懒惰、狼狈”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
能力目标:1、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理解人物的阅读方法,学习倒叙的表达方法和画情节曲线图表现故事情节。
2、学习写记叙文,努力写得详略分明;用“有详有略”及学过的其他标准修改习作。
3、学会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对待错误要敢于面对,敢于改正,要善于反思和反省。
2、完成“畅所欲言”和“初显身手”的活动,加深对“面对错误”认识。
学习重难点:1、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理解人物的阅读方法,学习倒叙的表达方法和画情节曲线图表现故事情节。
1492、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对待错误要敢于面对,敢于改正,要善于反思和反省。
学习内容:《囚歌》《晏子使楚》《为了他的尊严》《语文天地》课时安排:8课时《囚歌》教学基本建议:学习《囚歌》,能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叶挺将军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壮志豪情。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读准生字新词。
2.读通、读顺、并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方法鼓励自学感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叶挺将军对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愤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壮志豪情,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朗读、分角色读等方式感知课文内容。
2.反复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国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
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建议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案:(此过程约15分钟)
(一)预习任务安排: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侮辱、撒谎、盗窃、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学习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信息链接:
晏子:春秋时期齐国的国相,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
但他爱国忧民,在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晏子使楚:指晏子出使楚国(意思是访问楚国)
(三)预习自测:(以习题形式呈现,)
1.通读课文,找出读音不确定的字词并解决。
(查工具书)
2.我能正确、工整的写出下列词语。
wǔ rǔ xiù zi sā huǎng dào qiè
( ) ( ) ( ) ( )
gān jú huái hé péi zuì dào zéi
( ) ( ) ( ) ( )
3.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晏子(1)yàn zi()为难(1)wéi nán()
(2)yàn zǐ()(2)wèi nán()
大夫(1)dà fū()敝国(1)bì guó()
(2)dài fū()(2)chǎng guó()
4.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敝国:
安居乐业:
耻笑:
赔不是:
还有这些不理解的词:
二、探究案:(此过程约20分钟)
(一)导入新课:
说起晏子,他的故事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本书——《晏子春秋》,这本书详细记录了晏子的生平轶事。
这节课,我们要走进他的其中一个故事——《晏子使楚》。
(板书:使楚)齐读课题。
“楚”指的是——楚国,“使”就是——出使?课题的意思就是——晏子出使楚国。
(学生交流)出使他国的人往往被称为使者、大使,我们现在经常看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时的场面,你觉得那情形怎么样?是啊,使者出使代表的是自己的国家,应该受到被访国的尊重。
那么,晏子出使楚国会有什么样的待遇呢?
(二)自主学习展示:展示疑惑,互相解疑。
1.交流认识生疏的字的方法。
2.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内集体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三)质疑探究:我思考,我收获。
1.板书要求写的词语,集体分析易写错的字并总结解决方法。
2.要求认读的字的读音。
3.解释词语。
4.概括课文内容。
(四)拓展提升,总结升华
通过学习课文晏子给你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三、训练案(此过程约5分钟)
1.形近字组词。
赔()枳()淮()矩()敝()
陪()炽()准()距()憋()2.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改变脸色,形容临危不惧,从容自若。
()(2)安定的生活,愉快的工作。
()(3)大伙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能够连成一片云。
()(4)大伙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阵雨。
()(5)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3.我已经知道:
“晏子使楚”的意思是:
“使”的意思是:
错题整改区(即使错误也美丽,但前提是知错就改)
1.我的错题号
2.出错原因
3.改正
第二课时
一、预习案:(此过程约15分钟)
(一)安排预习任务:
1.细读课文,感受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2.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二)信息链接:
尊严就是权利被尊重。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应该礼貌地接待,而楚王却几次想侮辱晏子、欺负齐国,晏子又能不能维护齐国的尊严呢?
(三)预习自测:
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下列句子:
1.楚王想要侮辱晏子的目的。
2.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的语言或做法。
3.晏子三次机智反驳的语言。
(四)我的疑问:晏子的聪明才智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二、探究案:(此过程约20分钟)
(一)自主学习展示:展示疑惑,互相解疑。
品读课文,自主学习。
1.楚王与晏子的较量
楚王晏子
第一次侮辱晏子()语言:
言外之意:
第二次侮辱()语言:
言外之意:
第三次侮辱()语言:
言外之意:
2.楚王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结果:
并在文中划出首尾呼应的两句话?
3.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4.晏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5.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质疑探究:我思考,我收获。
探究点一:“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本组发现:
探究点二:“齐国没有人了吗?”“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本组发现:
探究点三:第一回合,楚王败下阵来,第二回合,晏子又占了上风,第三回合楚王和晏子又会有怎样的斗智斗勇呢?
本组发现:
(三)拓展提升,总结升华
我们应该学习晏子的哪些品质?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起因:楚王想侮辱晏子
经过:楚王三次刁难,晏子巧妙回击
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四)达标展示
小组分工展示探究内容,集体评议、补充。
三、训练案(此过程约5分钟)
(一)基础知识题(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1.啄木鸟医生治病句。
(1)楚王知道身材矮小晏子,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
(2)楚王说:“虽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2.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填上与“叫”意思相近的词。
(1)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大夫取笑了。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上等人去。
(3)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你来呢?
(4)楚王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二)综合训练题
1.概括文中的人物形象。
晏子:
楚王:
2.课文内容我知道。
《晏子使楚》写的是()去访问( ),楚王仗着( ),想乘机( )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晏子凭着自己的( )和( ),对楚王的侮辱一一进行了反驳。
从此以后,楚王( )晏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