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及护理方法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1 . 1一 般 资 料
随着 手 术 时 间 的延 长 术野 及 医 疗器 械 受 空 气污 染 的 概 率增
高 ,切 口附近 随汗 腺排 出的细菌 亦增 加 ;同时手 术 时间长 可造 成
创 面扩 大 、出血及 局部 血肿 形成 ,浸 血敷料 盐水 反复 使用 ,这些
对我 院在妇产 科进行腹 部手术 8 4例患者 的临床 资料 进行 回顾 因素 都增加 了手 术切 口污 染 的机 会 。因此 ,提高 手术 医师 的专业 分析 ,患者年 龄 2 O ~7 5 岁 ,平均年 龄 ( 4 2 . 3 ±3 . 5 )岁 ,患者 所 技 术水 平和 技术 熟练程 度 ,尽量缩 短 手术 时间 ,术 中应 注 意保护 实施 的手 术包括 有 子宫切 除术 、卵巢 囊肿 与 附件切 除术 、剖 宫产 组织 , 彻 底止血 ,缝合 时不 留无效 腔 , 对 合面平 整整齐 、无缝隙 ,
2 结 果
3 . 2护 理对策
防治感 染 是一项 持续 性 、系统性 的工 作 。因此 ,在手 术前 、 手术 中 、手 术 后都 必须有 相应 的预 防感染 护理 对策 。手术 前要 对 纠 正患者 的营 养状 况,增 强抵 抗力 ,对于 有基础 疾病 的 患者要 实 施相 关 治疗 ,加强 防御 能力 ,做好皮 肤护 理 ;手术 中要对 手术 所
术 以及宫外 孕的病灶清 除手术 等 。
1 _ 2 方 法
尽量减 轻手术 的创伤程度 。
3 . 1 . 3 用药 原因 调查显 示 ,在手 术前后 与围手 术期间没 有
通 过回顾 分析 的方 法 ,根 据 患者 的病史 、病程 记录 以及各 项 使用 抗菌 药物 的患者 ,发 生切 口感染 的概 率 明显 比使 用抗 菌药 物 检查 的 结果等相 关 资料对 患者 是否 为切 口感染 进行 综合 性判 断 , 的要大 ,抗菌药物 时 防止 手术切 口感染 的关键措施 。 对 患者 为切 口感染 进行研 究 与分析 ,找 出引起 切 口感染 的原 因 , 根据所 找 出的原因制定 相应 的护理对策 。 1 . 3 统计学 处理 过 X 检验 ,计量 资料通 过 t 检验 。
浅析妇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防治

浅析妇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防治腹部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切口并发症,其后果是切口延期愈合,裂开,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全身性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妇科患者皮下脂肪厚、抵抗力差,腹部手术后切口容易发生皮下出血、脂肪液化、并发感染等导致切口愈合不良,不但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我科2009~2011年共发生腹部切口感染23例,总结这些临床资料,分析了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并探讨了相应防治措施。
现在报告如下:1 感染因素腹部切口感染不外乎医源性高危因素与病人本身不利因素所致。
医源性高危因素如术前住院时间长,手术时间延长,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休克病人,手术失血过多等。
病人本身因素如年老、肥胖、糖尿病、肝病、免疫力降低及营养状况差等。
医源性高危因素:1.1 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随手术时间延长及出血量增多而增高,约每延长1h,其感染率倍增。
手术部位长时间的暴露可使创面的细菌数量增多,并且由于手术中的牵拉、触摸,使切口组织损伤加重,局部抵抗力下降,切口感染的机会也随之增加。
1.2 手术技巧:①手术切口不能一次到位,脂肪组织受损严重;皮下组织出血时钳夹面积过大,脂肪组织压迫严重而致缺血坏死.②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时,针距过小及线结打得过紧,都可造成局部血运不佳.③缝合皮肤时,切口内留有脂肪球,使脂肪变性、坏死.④已有下腹部手术史者,二次手术时仍取原切口,局部脂肪组织愈合不佳。
1.3 手术器械:手术时采用电刀切割电凝,造成切口周围脂肪组织损伤、坏死。
1.4 贫血:休克病人,手术失血过多导致贫血时,血液总的携氧能力降低,输送至身体各组织的氧因而减少,直接造成组织缺氧,使机体免疫、防御机能低下,对细菌的易感性增加,切口感染率有所增加。
病人本身因素:1.5 肥胖:①肥胖者的血容量相对低于瘦者,血供应少的组织抵抗力差。
②肥胖者影响术野的暴露,延长手术时间,缝合脂肪层容易留死腔,渗液引流不畅等。
浅谈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与护理

浅谈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与护理【摘要】妇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影响康复进程、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身心痛苦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进一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本文将对妇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同时,总结相应的防护措施,并提出建立手术室管理制度,加强质控管理,以提高感染控制效果。
【关键词】妇科;切口感染;影响因素;预防【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3-140-02近年来,随着手技术与各种手术设备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手术治疗成为妇科临床中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是随着手术数量的提高,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也明显提高,我国妇科住院患者切口感染约占所有医院感染的14~16%,手术切口感染不仅会影响医疗质量,而且还会增加患者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
据相关研究报道,手术切口感染既有患者自身机体内源性因素,又有围术期医疗外源性因素[1]。
为此,本文将针对妇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其宗旨为进一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现报告如下。
1影响因素1.1内源性因素1.1.1年龄随着年龄的提高,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逐渐下降,而且多合并有种类基础疾病,术后对细菌的耐受较差,导致切口感染[2]。
1.1.2体质量肥胖患者的脂肪较厚,局部血供差,切口易出现液化、积液等,对细菌定植创造生长和繁殖的条件,且缝合时,易造成死腔、积血等,进而易于手术切口处继发感染。
1.1.3合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体内高糖环境会抑制纤维母细胞修复功能,影响切口愈合,而且白细胞吞噬功能低下,抗感染水平不足,增加切口感染风险。
1.1.4开放性损伤合并开放性损伤患者的皮肤屏障作用消失,细菌直接进入皮下组织,引起水肿,导致炎症反应[3]。
1.2外源性因素1.2.1医务人员及院内影响因素(1)皮肤准备。
传统剃须刀剃毛备皮等操作不当会对表皮组织造成损伤,使细菌轻易进入体内;另外,术前备皮皮肤损伤可增加细菌移生现象,同时术前过早清洁皮肤野,易引起感[4]。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与护理 孙君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与护理孙君四川省南充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637000如今,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手术技术日渐成熟,并且在妇产科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手术切口感染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一个因素,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护理干预呢?哪些因素会引起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1,内源性因素。
第一,年龄,随着年龄不断增长,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呈现出下降趋势,而且常常合并有多种基础性疾病,术后,对细菌的耐受程度低,很容易引起切口感染;第二,体质量,对于肥胖病人,脂肪厚,局部血供欠佳,切口发生液化、积液的几率高,为细菌定植繁殖、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环境,缝合操作时,容易发生积血、死腔等现象,引起继发性感染;第三,合并糖尿病,若是合并有糖尿病,身体由于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对纤维母细胞修复功能产生抑制,延缓切口愈合,加上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下降,抗感染能力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系数高;第四,开放性损伤,若是病人合并有开放性损伤,皮肤屏障功能消失,细菌可以直接进入到皮下组织,导致水肿,引起炎症反应,诱发感染。
2,外源性因素。
(1)医务人员与院内因素:第一,皮肤准备,应用传统的剃须刀剃毛备皮准备,操作不当,损伤表皮组织,细菌很容易进入到体内,术前备皮时引起皮肤损伤,可能引起细菌移生,另外,术前过早对皮肤野进行清洁处理,也容易诱发感染;第二,手术与住院时间太长,医院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相对集中,如革兰阴性杆菌以及革兰阳性杆菌等,容易引起切口感染,而且住院时间、手术操作时间越长,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越高;第三,麻醉因素,麻醉可能引起组织血供不足,导致创面缺氧,对白细胞吞噬功能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干扰胶原蛋白的沉积,增加感染几率;第四,手术操作,医生操作熟练程度是影响手术进程与疗效的一个因素,若是操作不熟练,操作粗暴,导致周围组织损伤加重,或者是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很可能引起感染,另外,手术切口太大,肌肉广泛暴露,影响切口愈合,容易感染。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预防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摘要:腹部手术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易导致切口延迟愈合、裂开,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从而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产生。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20-01影响术后切口愈合的因素很多,如何最大程度的避免术后切口的感染发生,本文将对感染发生的原因及预防进行探讨。
1感染因素1.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会有所下降,导致切口感染机率也会增加。
1.2肥胖:患者体质过于肥胖,脂肪层过厚,术中影响术野暴露和手术操作而易发生感染[1],缝合伤口时也会因脂肪层过厚容易留死腔。
肥胖者的血容量相对低于瘦者,血供应少的组织抵抗力差[2],更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1.3妊娠期贫血:营养不良或已存在的基础疾病和感染灶:如肺炎、泌尿道感染、子宫腔内感染等,都会导致使机体免疫、防御机能相对低下,对细菌的易感性增加,切口感染率就会增加。
1.4手术时间与出血量:随手术时间延长及出血量增多,感染的机率也会增高,并且由于手术中的牵拉、触摸,加重了切口组织的损伤,致使局部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
1.5消毒不严格:手术中由于给患者手术部位皮肤消毒不彻底导致患者皮肤残留或皮肤伤口的感染,直接接种手术切口而感染。
1.6手术室环境:有些医院手术室设备相对落后,无法对空气进行彻底有效地过滤净化,另一方面,如若参观人员过多,也会使感染的机会增大。
1.7难产:因滞产导致产妇的体能消耗大,抵抗力下降,下生殖道细菌在胎膜早破时可进入宫腔、羊膜腔内,在剖宫产娩出胎儿时带入腹部切口,从而成为条件致病菌导致切口感染。
1.8肛查、阴道检查及导尿等侵入性的操作次数的增加,如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一方面会把外来的致病菌带入到患者体内,另一方面也会增加阴道和宫颈处细菌上行进入宫腔的机会,也就进一步增加了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是妇产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
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对降低感染率、提高手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1. 术前因素术前因素包括患者的基础疾病、体质和免疫功能状况等。
如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患者术前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而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也易感染。
2. 手术操作因素手术操作因素包括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长短、手术器械的清洁消毒、手术人员的卫生习惯等。
大切口、长时间手术、器械清洁不彻底、手术人员操作不规范等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3. 术后因素术后因素包括伤口护理、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等。
不良的伤口护理和未及时、不正确地应用抗感染药物会导致感染的发生和加重。
二、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研究1. 术前评估对患者的术前评估非常重要,及时发现并纠正患者的基础疾病和身体状况,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2. 操作规范手术操作规范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包括手术器械的清洁消毒、手术切口的处理等。
3. 伤口护理术后的伤口护理同样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定期观察和处理,保持创面的清洁,并及时给予合适的伤口敷料。
4. 抗感染药物应用术后的抗感染药物应用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选择和使用抗感染药物,严格掌握用药时机和用药剂量,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5. 定期随访对于术后患者,医护人员应该定期进行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术后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防止感染的发生和加重。
6. 持续教育对医护人员进行持续的感染控制和手术操作规范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对感染预防的重视和管理。
三、结语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因此对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可有效降低感染率,提高手术质量。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03292投稿邮箱:sjzxyx88@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苏北红(青海省黄南州人民医院,青海 黄南州 811399)摘要:目的 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方法 抽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青海省黄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伤口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33例术后未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
对观察组伤口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具体情况并总结护理对策。
结果 观察组36例患者资料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手术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以及疾病因素等是导致患者腹部手术切口的重要因素。
结论 术后切口感染在妇产科腹部手术中较为常见,利用相关护理措施对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有重要作用,可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切口感染;治疗效果;护理对策;妇产科腹部手术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03.253本文引用格式:苏北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3):292.0 引言术后切口感染是妇产科腹部手术治疗中较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严重延缓了患者的康复。
近些年虽然医疗条件进步,但由于手术因素、疾病因素、器械因素等导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依然较高[1-2]。
我院为提升治疗安全性,抽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36例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伤口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降低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率,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研究资料本次研究抽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青海省黄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其中术后伤口感染36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33例术后未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科技进步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妇产科腹部手术越来越常见,但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恢复和后续治疗。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一、相关因素的分析1.手术环境手术室要保持洁净,防止手术器械和手术室表面污染创口,同时医生和护士的卫生习惯也很重要。
2.患者的基础情况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妊娠状况等都会影响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例如,年龄较大的患者抵抗力差,妊娠期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患有糖尿病或其他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抵抗力也相对较弱。
3.手术方式和手术时间不同手术方式和手术时间对感染的影响不同。
大剖宫产和紧急手术等操作更为创伤,手术时间也较长,切口感染的风险较高。
4.护理质量和清创方法术后护理和清创方法对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也有很大影响。
护理质量差、清创不彻底、清创频率不够都会导致感染。
二、对策研究1.医疗机构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必要时可引进高效消毒设备。
2.在手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基础疾病,提高术后抵抗力,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3.术后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包括创口清洁消毒、更换干净敷料等,同时对术后反应的异常情况要及时发现和处理。
4.术后应加强药物治疗,对感染有疑虑病例应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
5.医务人员应加强职业素养和操作规范,培养良好的医疗卫生习惯和行为意识。
总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防治需要各个方面的密切合作,医疗机构应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医务人员应始终把患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及护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7-09-25T16:13:16.02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6期作者:董晓玲王海燕[导读] 通过对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改善感染状况。
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妇科 26655
【摘要】目的通过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的探究,得出相应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定期体检患者500例,结合患者自身身体状况、手术以及用药具体情况,对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的年龄≥60岁,ASA分级Ⅲ,血红蛋白水平<110g/L、体重指数≥22、住院时间超过一周、有基础疾病方面的感染也可能与切口感染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长超过2h,手术过程有无注意无菌操作等,容易诱发感染;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对切口感染的并发有相关性。
结论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注意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相关的感染因素,给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护理
在腹部手术中,切口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延缓了出院时间,加重患者的负面情绪,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感染严重甚至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术后切口的防治进行探究,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改善感染状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定期体检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自身身体状况、手术以及用药具体情况,对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
患者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2.5±3.2)岁。
1.2诊断标准
对于切口感染的病例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内容进行判断。
术后一个月内并发感染症状,与手术有关,经观察发现,患者的伤口有脓样分泌物或可以将软组织培养以分离出病原菌,患者的切口部位有疼痛、发红发热等现象。
1.3方法
仔细整理阅读患者是病例相关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通过对患者的切口感染进行分析,对患者的自身情况、手术具体情况以及用药情况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患者自身的情况有年龄、ASA分级、血红蛋白水平、体重指数住院时间长短;手术情况有手术的类型、麻醉方式、接台情况、组织缝合的的人员;用药情况有是否应用了抗菌药,围手术,期是否进行了药物治疗,2结果
2.1切口感染率
经调查发现,进行了腹部手术的患者切口感染的有12例,感染率达到2.4%。
2.2切口感染因素
2.2.1自身情况患者的年龄≥60岁,ASA分级Ⅲ,血红蛋白水平<110g/L、体重指数≥22、住院时间超过一周、有基础疾病方面的感染也可能与切口感染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3用药情况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对切口感染的并发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与切口感染相关的因素
3.1.1自身情况经调查显示患者的年龄、ASA分级、血红蛋白水平、体重指数、住院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系,对于年龄≥60岁,ASA分级Ⅲ,血红蛋白水平<110g/L、体重指数≥22、住院时间超过一周、有基础疾病方面的感染,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年龄大的患者应该提高机体免疫力,重视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的发生。
患者体重指数≥22的有0.6%感染率,由于患者体重超标,因此脂肪较多,会影响手术操作,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应控制肥胖患者的饮食,对于这类病人,准备好生理盐水,用来冲洗已经破坏了的游离脂肪粒。
根据住院时间较长的超过一周的感染率1.75%,所以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
3.1.2手术情况由表2可知,手术时间择期的发生感染的率会高,手术时间长对于细菌感染概率就大,患者的抵抗力也会下降,容易引发感染。
术中人员的技术能力也与感染发生有关,手术人员技术的不成熟会有可能延长手术时间,出血量加大,伤口的缝合不当,是直接诱发感染的因素[1]。
择期手术比急诊手术的是将要长,急诊手术时间仓促,准备补充,因此发生感染情况较多。
还可以看出接台手术患者发生感染率也高,因为接台次数多,导致空气中的微生物细菌落数多,因此要在手术接台间隙进行更换和消毒,由于人员流动、空气中的粉尘都会污染手术环境,适当减少接台,减少人员流动,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情况。
3.1.3用药因素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有力于提高自身免疫力,手术前后使用抗菌药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低,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于切口感染有效预防[2-3]。
3.2切口感染的护理措施
⑴术前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对于老年人要提高警惕,积极给予营养支持,提高自身免疫力。
有基础疾病或感染的患者给予积极治疗,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检查手术部位,做好消毒准备,减少感染;⑵术中手术器械应用正规消毒后的,检测手术中的灭菌效果。
手术人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团队合作默契程度,减少手术时间,进而降低感染的发生;⑶手术前后:都使用抗菌药物,根据切口感染的具体情况以及感染的病原菌类型,给予相应的抗菌药。
对术后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保持引流管通畅,关注患者的情绪,做好心理指导。
若有感染发生,及时拆除缝线,引流炎性渗出液,进行炎症治疗,积极治疗感染,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避免接触各种病菌,减少感染发生。
综上所述,由于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对于不同因素,在术前、术中、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胡伦.普通外科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
[2]龚令.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1.
[3]孙士锦,李英才,张连阳,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腹部切口感染[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