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预防

合集下载

妇产科手术感染分析及防治措施

妇产科手术感染分析及防治措施

妇产科手术感染分析及防治措施近年来,在各大医院妇产科手术感染仍然较为常见,这与医院对手术感染认识不足和防控措施无效有关,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妇产科手术感染的症状和病因。

本文通过分析本院发生的手术感染病人情况,总结出各种感染的类别,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说明了在妇产科手术感染出现的原因,并进一步阐释了控制手术感染的关键措施。

1 现代临床医学妇产科手术感染分析1.1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在妇产科手术感染中较为常见,主要原因包括:第一,在手术过程中对病人实施了全身麻醉,需要进行呼吸插管,这就可能导致病人的呼吸粘膜受到损伤,在手术后由于病人抵抗能力不强,极易引发呼吸道的感染。

第二,在病人护理阶段,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室内通常痛风性不好,不能与外界保持较好的空气流动,导致空气中病原体广泛存在,容易进入病人体内引发呼吸道感染。

1.2 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感染主要与妇产科医生手术水平和手术规范性有关。

由于手术所使用的器械可能存在灭菌不彻底和灭菌不规范,导致手术中带有病原体和细菌,在后期恢复中出现感染现象。

其次,手术操作也影响到了切口感染概率,若医生不能把握操作规范,在手术中使切口长时间的暴漏于空气中,就会增加切口感染的概率。

同时,手术中若操作不到位,导致切口愈合困难,就容易受到细菌的影响。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病人的切口出现感染现象,导致病人伤口愈合困难。

1.3 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是手术感染中概率最大的,这与病人的自身情况有关。

感染者往往曾经进行过导尿,并且幡然的概率与留置尿管时间有关。

在进行导尿后容易对病人的尿道粘膜产生损伤,并且导尿管也容易导致细菌进入病人体内,导致发生感染。

妇产科手术经常要对病人实施导尿,这就导致泌尿系统感染最为常见,这与实施导尿人员的技术有直接关系,若导尿管设置位置不理想,就会增加病人泌尿系统感染的概率。

同时,所使用的导尿设置和工具消毒不规范也会导致泌尿系统的感染。

1.4 胃肠道系统感染由于在进行完手术后病人机体受到较大的影响,病人的消化系统往往呈现低的活跃程度,并且其抵抗能力较弱。

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治疗

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治疗

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治疗目的:对我院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措施作出分析。

方法:通过对我院08到13年的收治患者1098例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出回顾和跟踪分析。

结果:其中这些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有73例,而感染者中因肥胖感染的占据8.3%,因营养欠佳的感染者占据12.5%,因病室污染的感染者占据12.5%,而因手术时间过长而感染的患者占据8.3%,然而因为对于其他疾病没做到及时预防的占据16.6%,因切口消毒不好的感染者占据18.7%,因缝合引发的感染者占据10.4%,而因手术伤口换药不及时带来的感染者占据12.5%。

结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感染就要做好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做好手术室消毒、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主刀医生专业缝合、避免伤口缝合感染,做好这些措施就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几率。

标签: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刀;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引言我们给患者妇产科腹部手术时,其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腹部手术伤口感染。

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其次伤口感染后不仅给患者的精神造成很大打击,同时也对伤口的良好愈合也带来较大困难。

有时候严重的可以造成宫腔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等,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

这就给我们原本就已经很紧张的医患雪上加霜。

甚至给医院和患者都带来很大经济损失[1]。

至此,笔者就08年到13年我院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归纳出一下原因及其对策。

1 针对我院的08年到13年的资料分析与方法1.1 选取一般资料做出分析,其中选取我院的08年到13年我院的1098例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中出现伤口感染的73例患者的资料做出针对性分析得出。

一般年龄在22~45的患者中,其中平均年龄大概在33.5岁。

这些人群中有子宫切除的手术有21例患者,因为宫外孕灶清除术的有12例患者,然而因为剖宫产术的患者就有11例,而因为卵巢囊肿切除的手术的就有12例,由于宫颈癌根治手术的有6例。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的防治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的防治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的防治作者:刘兴玲来源:《人人健康》2019年第08期妇产科腹部手术是如今比较常见的手术项目,优于近年来妇科类疾病数量明显增加,而且明显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很多患者需要通过腹部手术完成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术的成功率越来越高,但是手术终究属于创伤性治疗法,不可避免的会在患者腹部留下创伤切口,后续的切口感染和裂开等并发症的处理,则是治疗成功与否的重要处理环节,因此必须针对切口感染及裂开做好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要着眼于防于未病,术前需积极做好准备工作。

前期的清洁处理是必不可少,有研究资料表明,术前做好清洁工作的患者,术后感染率较之未做清洁患者要低。

因此需要针对患者进行清洁沐浴处理,尽量降低细菌含量。

尤其注意器具的处理,严格完成消毒步骤,保证器具的无菌状态。

进行手术前,手术部位要用酒精消毒,若是手术时间过长,可以按照病人情况辅以抗生素,降低感染的概率。

术中感染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主要源于操作环境、操作物品和操作人员,若是一个因素没用达标,那就极有可能造成感染。

操作环境必须严格维持无菌状态,温湿度要处于适宜状态,整体手术室的空气要保持畅通。

操作物品是指所应用的手术器具、纱布、缝合针线等,这些物品必须严格经过消毒处理,在灭菌后才能投入使用,使之维持绝对的清洁、无菌状态。

操作人员是整个操作流程中最为重要的,操作人员的任何失误都会增加感染的几率,操作人员双手和穿着衣物都需要经过严格消毒,保持无菌状态,此外操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外出,以免将外界细菌带入手术室,导致患者感染。

完成手术后,使用无菌针线缝合患者切口,辅以无菌敷料加速患者伤口的愈合。

术后的处理才是尤为关键的,术前、术中都经过了严格无菌、消毒处理,患者一般不会因这两个过程发生感染,多数感染都是术后恢复期间出现的,因此这一阶段的预防处理尤为重要,需要多加关注。

伤口换药时要尽量减少接触细菌的概率,过程中要对患者伤口仔细观察,发现感染情况要及时做出处理。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和预防论文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和预防论文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摘要:腹部手术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易导致切口延迟愈合、裂开,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从而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产生。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20-01影响术后切口愈合的因素很多,如何最大程度的避免术后切口的感染发生,本文将对感染发生的原因及预防进行探讨。

1感染因素1.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会有所下降,导致切口感染机率也会增加。

1.2肥胖:患者体质过于肥胖,脂肪层过厚,术中影响术野暴露和手术操作而易发生感染[1],缝合伤口时也会因脂肪层过厚容易留死腔。

肥胖者的血容量相对低于瘦者,血供应少的组织抵抗力差[2],更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1.3妊娠期贫血:营养不良或已存在的基础疾病和感染灶:如肺炎、泌尿道感染、子宫腔内感染等,都会导致使机体免疫、防御机能相对低下,对细菌的易感性增加,切口感染率就会增加。

1.4手术时间与出血量:随手术时间延长及出血量增多,感染的机率也会增高,并且由于手术中的牵拉、触摸,加重了切口组织的损伤,致使局部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

1.5消毒不严格:手术中由于给患者手术部位皮肤消毒不彻底导致患者皮肤残留或皮肤伤口的感染,直接接种手术切口而感染。

1.6手术室环境:有些医院手术室设备相对落后,无法对空气进行彻底有效地过滤净化,另一方面,如若参观人员过多,也会使感染的机会增大。

1.7难产:因滞产导致产妇的体能消耗大,抵抗力下降,下生殖道细菌在胎膜早破时可进入宫腔、羊膜腔内,在剖宫产娩出胎儿时带入腹部切口,从而成为条件致病菌导致切口感染。

1.8肛查、阴道检查及导尿等侵入性的操作次数的增加,如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一方面会把外来的致病菌带入到患者体内,另一方面也会增加阴道和宫颈处细菌上行进入宫腔的机会,也就进一步增加了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者, 分 为观 察 组 ( 1 3 例) 与 对 照组 ( 1 4 7例 ) , 比较 其 临床 资料 。 结果 本 组 患者切 1 2 感 染 率为 8 . 1 %; 患 者年 龄 、 B MI 、 手术时间、 A S A 分
级、 急诊 手 术 、 预 防应 用 抗 茵 药 物 , 术后 未 进 行健 康 教 育 等是 导 致 妇 产科 腹 部 手 术切 1 2路 感 染 常见 的 几种 危 险 因素 。结论 导 致 妇 产 科 腹部 手 术切 1 2 感 染现 象发 生的 原 因较 多 , 而加 强 对 患者 免 疫功 能状 态纠 正 . 严格 落 实无 茵操 作 则 是减 少切 口感 染 的 关键 。
占2 3 . 8 %, l 1 2例 患 者未 应 用抗 菌 药 物 , 占 的1 6 0例 行 腹 部 手 术 的妇 产 科 患 者 作 为 本 次 的研 究 对 象 .年 龄 患 者 预 防应 用抗 菌 药 物 , 6 . 2 %. 3 7例患 者 行 术 后康 复教 育 , 占 2 5 . 2 %, l 1 0例 患者 未 进 行 2 1 ~ 7 5岁 。 平均年龄为 4 4 . 3岁 : 病 程 2个 月 ~ 5年 , 平 均病 程 为 2 _ 3 7 占7 4 . 8 %, 两 组 比较 均 有 较 大 差 异 ( P < 0 . 0 5 ) 。 年: 手术类型 : 子宫切除 5 5例 , 例剖宫产 6 9 , 附件切除 l 1 例, 卵 术 后 康 复 教 育 .
患 者 的临 床 资 料 均 采 用 S P S S 1 8 . 0统 计 学 软 件 进 行 处 理 .组 间 比 重 要 。 较 则 展 开 检 验 . 若 P < 0 . 0 5则 表 示 差 异 性 显 著 . 记 为 有 统 计 学 意义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一.妇产科腹部手术感染的主要原因及对应方法。

病患肥胖、手术时间、病后护理等因素均是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进行手术处理,并进行相关药物的感染预防,同时加强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等工作,可预防感染状况的发生。

病患切口感染的原因较多,需要采取相应方法进行预防处理,以期降低病患身体、心理不适。

对于妇产科病患而言,患者腹部切口感染是常见手术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心理的负面影响较大,且刀口感染增加了病患治疗费用,整体精神压力过大。

切口感染的负面影响较为突出,如宫腔感染、器官功能受损、败血症等均为并发症,对病患身体的不良作用十分突出,对应医疗官司频发。

为此,针对妇科手术病患进行感染原因分析,并获取最佳感染防止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2.腹部手术类型包括子宫切除术、剖宫产术、附件切除术、卵巢囊肿切除术、宫外孕病灶清除术。

二.感染标准分析深部切口、器官感染,一般妇科病患腹部切口的感染原因是深部切口的软组织或解剖部位的受损。

标准:切口组织、器官可引流出一定量脓液,切口打开内部有脓性分泌物质排出,并发可表现为高烧、压痛感,对应样板采集细菌培养后,结果为阳性;再者经过病理分析,B超、X射线检测后证明为感染;临床主治医师诊断为深部感染。

表浅切口感染:病症一般是手术一个月后发生,包括切口部位、对应切口皮下组织部位。

标准:前切口位置发生脓性表态、分泌物多,由浅表组织培养得到病原菌;同时存在红、肿、热、痛中任一感染病症,对应样品培养结果为阳性,临床判定为表浅切口感染。

非切口感染:病患腹部切口缝合后,发生少量分泌物质排放,表现为轻微炎症,切口液化,对应样本培养后表征为阳性。

三.实验室检测。

针对选取对象的切口进行实验室分析,分泌物需要进行全面的细菌培养、药敏分析,结果表明碓冰病原菌的分布如表1所示。

试验方法方面,对两组病患的资料进行对比整理后,针对切口感染状况进行分析,寻求对应防治方法。

四.结果讨论1.切口感染。

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原因论文

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原因论文

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原因探析摘要: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寻找最佳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并提出了有效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探析【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62-01剖宫产是产科常见手术,是解决难产、快速结束产程和挽救胎儿生命的有效措施。

随着手术技术和麻醉水平的进步,手术的安全性得以显著提高,但仍存在一定并发症,其中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就是常见的一种,其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而且会影响医疗工作,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严重后果。

1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1.1患者自身因素1.1.1肥胖及糖尿病:肥胖患者切口感染率最高可达13.5%。

因腹壁脂肪过厚影响术野的暴露和操作,难以避免缝合缺陷,容易导致脂肪液化、坏死或渗血等,使切口修复延迟而导致感染。

因此,对肥胖患者多选择下腹沿脂肪横褶行横切口,切开脂肪层时可用手撕开,可以减少血管断裂而影响脂肪血液循环;脂肪缝合时避免多次操作或用手、钳等破坏脂肪细胞,造成脂肪液化,切口延迟愈合;同时注意关闭皮下脂肪,勿留死腔,减少感染发生。

糖尿病是影响切口愈合的常见慢性病,白细胞趋化性(改变切口愈合过程中细胞功能而导致切口延迟愈合)和末梢循环功能衰竭可导致切口不愈合或感染。

感染发生率可高达10.7%。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应在孕期、术前、术中及术后纠正血糖水平,有助于切口愈合。

1.1.2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维生素缺乏等均可影响切口愈合而导致感染,其感染发生率可达16.6%。

妊娠晚期每日所需蛋白质为60~80g,哺乳期则增加为65~85g,围手术期所需的蛋白质应高于此量。

此外,贫血是引起切口愈合常见的因素。

因此,在孕期时应注意补充铁剂,对孕妇进行孕养指导,合理、均衡摄取营养素,对于一些微量元素也不能忽略,如维生素a可以增加单核细胞的数量、稳定白细胞内的溶酶体,维持正常炎性反应。

腹腔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处理

腹腔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处理

腹腔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处理腹腔切口感染是指在腹腔手术后切口处出现感染现象,是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之一、腹腔切口感染严重影响了手术效果和病人的康复,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在腹腔手术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防止腹腔切口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对腹腔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

宿主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等。

老年患者由于营养状况较差、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出现腹腔切口感染。

女性患者由于腹腔切口附近有子宫、输卵管等生殖器官,切口感染的几率较高。

患者的基础疾病、愈合能力和免疫功能也会影响切口的感染风险。

因此,在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评估并提前做好相应的干预,比如补充营养、加强免疫支持。

外界因素主要包括手术过程中的操作、环境及器械的清洁度等。

手术中医务人员的操作技巧和手术操作时间的长短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手术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手术人员和床边人员频繁进出手术室、禁止交叉感染。

手术室的环境清洁度对切口感染的发生也有很大影响,应定期清洁、消毒手术室,保持室内的洁净度。

器械的清洁度也是切口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手术器械应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

在手术过程中,应根据手术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器械,避免不必要的创伤和损伤。

对于腹腔切口感染的预防处理,首先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筛查,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和代谢状态等,及时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和电解质紊乱。

同时,患者应该禁食禁水一定时间,避免手术中返流污染。

其次,术中应采取无菌操作,避免切口污染。

手术室应保持干净整洁,消毒操作应规范操作,操作人员应戴好无菌手套、口罩和帽子,并注意时刻维持手术场的无菌情况。

手术器械应严格消毒或灭菌,特别是高压蒸汽灭菌应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时间,以确保灭菌效果。

术后要加强切口的护理。

术后切口要保持干燥、干净,定期更换敷料并观察切口情况。

术后出现渗液、红肿、破溃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预防
摘要:腹部手术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易导致切口延迟愈合、裂开,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从而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产生。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20-01
影响术后切口愈合的因素很多,如何最大程度的避免术后切口的感染发生,本文将对感染发生的原因及预防进行探讨。

1感染因素
1.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会有所下降,导致切口感染机率也会增加。

1.2肥胖:患者体质过于肥胖,脂肪层过厚,术中影响术野暴露和手术操作而易发生感染[1],缝合伤口时也会因脂肪层过厚容易留死腔。

肥胖者的血容量相对低于瘦者,血供应少的组织抵抗力差[2],更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1.3妊娠期贫血:营养不良或已存在的基础疾病和感染灶:如肺炎、泌尿道感染、子宫腔内感染等,都会导致使机体免疫、防御机能相对低下,对细菌的易感性增加,切口感染率就会增加。

1.4手术时间与出血量:随手术时间延长及出血量增多,感染的机率也会增高,并且由于手术中的牵拉、触摸,加重了切口组织的损伤,致使局部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

1.5消毒不严格:手术中由于给患者手术部位皮肤消毒不彻底导致患者皮肤残留或皮肤伤口的感染,直接接种手术切口而感染。

1.6手术室环境:有些医院手术室设备相对落后,无法对空气进行彻底有效地过滤净化,另一方面,如若参观人员过多,也会使感染的机会增大。

1.7难产:因滞产导致产妇的体能消耗大,抵抗力下降,下生殖道细菌在胎膜早破时可进入宫腔、羊膜腔内,在剖宫产娩出胎儿时带入腹部切口,从而成为条件致病菌导致切口感染。

1.8肛查、阴道检查及导尿等侵入性的操作次数的增加,如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一方面会把外来的致病菌带入到患者体内,另一方面也会增加阴道和宫颈处细菌上行进入宫腔的机会,也就进一步增加了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

1.9伤口换药不及时:换药能观察伤口情况,清除坏死组织,保持伤口的清洁,抑制细菌繁殖,同时促进了新鲜肉芽组织的生长,如术后换药不及时,潮湿污染的敷料给细菌提供滋生环境,会导致大量细菌繁殖增生,使伤口化脓感染。

2预防
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手术病人腹部切口的护理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通过对病人精心的护理及做好伤口护理的健康宣教,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早日康复。

2.1指导肥胖患者合理控制体重:患者体质过于肥胖,脂肪层过厚,会影响手术视野的暴露和手术操作而易发生感染,对择期手术的患者应在术前指导
患者合理搭配荤素,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脂肪过多的食物,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对术后伤口的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

2.2加强术前营养及支持治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术后切口愈合具有很大的影响,术前应根据患者身体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营养不良及消瘦的患者,应指导其按照适宜能量、低脂肪、低膳食纤维、少量多餐的原则合理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人,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纠正各种原因的贫血以及提高血浆蛋白水平,有效提高机体抵抗力。

2.3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患者入院时如若患有其他疾病,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从而使机体易受细菌的侵袭,导致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

术前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治疗,针对不同的感染原因针对性用药,有效的控制感染,以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对糖尿病患者应指导其积极控制血糖,另一方面,基础疾病经过治疗后,患者机体免疫力也会提高,进一步减少术后切口感染机会。

2.4提高手术技术,缩短手术时间:术野及医疗器械污染率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会随之增加,而手术时间长也易造成创面的扩大、出血过多,形成局部血肿,且手术过程中的牵拉、切割会加重组织的损伤,这些都增加了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及影响术后切口的愈合,所以提高医师手术技术,术前设计好手术方案,术中注意保护组织,止血彻底,尽量减轻手术创伤十分必要。

另一方面在手术中要慎高频电刀,防止脂肪液化,对切口严格进行冲洗和消毒,在对脂肪层缝合时不留死腔,切口缝合的时候应拉紧适度,保证缝合面整齐、平整,这对预防切口感染极为重要。

2.5保持手术室环境的洁净:在手术前半小时应停止手术间的清扫工作,应尽可能减少参观人员,减少参观人员随意走动,参观人员及手术工作人员仪表应符合规范。

2.6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住院天数,不宜超过一周,及早手术可明显减少医院内耐药菌株在患者皮肤黏膜部位的定植[3]指导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不要随意串病房,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手术切口前应洗手戴手套,同时要加强病病房环境卫生的管理,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2.7做好孕期保健:孕妇在怀孕过程中要注意补充足够的营养,以保证宝宝健康生长,但应避免在孕期吃得过多,又不运动,造成宝宝长得过胖会导致难产,在怀孕过程中,孕妇适当的进行阴道检查、肛查、导尿等产检,对判断胎方位及促进胎头下降有重要的意义,但不能过于频繁,防止引起宫腔的逆行感染。

2.8做好术后切口护理:手术后应定时更换清洁敷料,防止潮湿的敷料给细菌提供滋生环境导致细菌大量繁殖,为患者伤口换药前,医务人员应做好手的清洁工作,戴上无菌手套严格无菌操作,每日观察患者的腹部切口情况,如发现伤口红肿、渗液要积极处理,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菌药物,防止感染加重。

对于肥胖患者或是术后伤口不易愈合的患者,可给与红外线照射切口,促使伤口干燥和组织生长。

总之,做好术后腹部切口的护理,防止感染的发生,减少患者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压力和痛苦,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及避免医患纠纷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杨宁.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原因探析[J]. 当代医学,2012,18
(4)
[2]杨婉.娟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和护理[J]. 医学信息,2011, 24(6)
[3]叶听,郑喜慧,葛晨蕾.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防治[J].吉林医学,2009,30(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