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手术感染预防指南
如何预防二次剖腹产感染

如何预防二次剖腹产感染1. 什么是二次剖腹产感染二次剖腹产感染是指在剖腹产手术后,切口或腹腔内发生的感染。
该感染可能会导致切口愈合延迟、腹腔脓肿、产妇发热、白细胞计数异常等症状。
预防二次剖腹产感染对产妇的康复非常重要,下面将介绍几个预防感染的方法。
2. 卫生措施•手术器械的消毒和无菌操作:手术器械应在手术前进行消毒,并采取无菌操作,避免手术过程中的交叉感染。
•患者皮肤的清洁:在手术前,应将患者的皮肤进行彻底清洁,以减少术中和术后的感染风险。
使用含有抗菌成分的皂液清洁,或者使用无菌无菌酒精消毒。
•手术室环境的清洁: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和无菌环境。
手术时间结束后应进行彻底清洁消毒,确保手术室内的细菌得到有效杀灭。
3. 使用抗生素剖腹产手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
通常情况下,对于不同的手术类型和患者状况,医生会根据其个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以及使用的种类和剂量。
抗生素的使用应该在手术前15分钟以内进行,以保证手术时药物的浓度达到最佳效果。
一般情况下,在手术后48小时内停用抗生素,除非产妇出现感染的症状或有其他临床需要。
4. 切口护理•切口处理:术后的切口应该保持干燥和清洁,术后第1天未闭合的切口可以用无菌溶液轻轻清洗,然后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擦拭。
保持切口的干燥和通风有助于预防感染。
•切口覆盖:对于未闭合的切口,可以使用无菌敷料进行覆盖,以避免污染。
然而,切口愈合良好的情况下,无需覆盖。
5. 注意饮食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提高产妇的免疫系统功能,增强对感染的抵抗能力。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菠菜、花椰菜、菠萝等。
这些食物可以增强免疫力。
•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瘦肉、乳制品等,以帮助新陈代谢和伤口愈合。
•增加纤维摄入量,多摄入蔬菜、水果、全麦食品等,以预防便秘和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6. 积极锻炼适度的锻炼有助于增强产妇的机体免疫力和耐力。
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妇产科手术涉及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手术部位和妊娠状态的特殊性,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危害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预防感染在妇产科手术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感染会增加产妇的病痛,延长恢复时间,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感染还会对胎儿的安全造成威胁,影响妊娠的结局。
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风险,是保障母婴健康的关键。
在妇产科围手术期,常见的感染类型包括手术部位感染、泌尿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
原因主要包括手术操作、患者自身免疫状况、环境因素等。
其中,手术操作如缝合、止血等过程中,细菌的带入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妊娠期妇女免疫系统处于相对抑制状态,也为细菌感染提供了条件。
针对常见感染类型和原因,以下预防措施建议: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在手术前、手术过程中和手术结束后,要彻底执行无菌操作,减少细菌污染的机会。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感染风险。
强化患者免疫力。
围手术期注意患者的营养摄入,保证充足的休息,以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力。
保持环境清洁。
严格控制手术室内的细菌数量,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
常规护理:密切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伤口情况、疼痛程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消毒护理:对患者的手术部位、周围皮肤和呼吸道等进行定期消毒,防止细菌进一步扩散。
心理护理:感染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要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心态。
营养支持:感染期患者往往食欲较差,但良好的营养摄入对于抵抗感染至关重要。
应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抗感染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进行规范的治疗和跟踪观察,确保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妇科产科感染防治规章

妇科产科感染防治规章为了保障妇科产科患者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世界卫生组织(WHO)《感染控制指南》以及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本规章。
一、组织管理1.1 成立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工作计划,监督、评估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实施情况。
1.2 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日常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和追踪。
1.3 各部门、各科室应严格执行感染预防控制制度,落实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二、人员培训2.1 对新入职医护人员进行感染预防控制知识与技能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2 定期组织感染预防控制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预防控制意识和能力。
2.3 鼓励医护人员参加感染预防控制相关的继续教育和学术活动。
三、诊疗操作规范3.1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操作,防止病原体传播。
3.2 使用合格的消毒产品,做好手卫生,降低感染风险。
3.3 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消毒、灭菌,确保患者安全。
3.4 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3.5 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四、环境管理4.1 保持病室整洁、通风,定期进行环境消毒。
4.2 加强医院污水、废气处理,防止病原体外溢。
4.3 严格探视制度,控制人员流动,降低感染风险。
五、监测与评估5.1 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感染事件进行持续监测、分析与评估。
5.2 定期进行感染发病率调查,掌握感染流行趋势。
5.3 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查找原因,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
六、质量控制6.1 感染管理科应定期对感染预防控制工作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制度落实。
6.2 各部门、各科室应配合感染管理科开展感染预防控制质量检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6.3 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感染预防控制工作进行评估,提高感染预防控制工作质量。
本规章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妇科门诊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妇科门诊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Ⅰ目的
加强妇科门诊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Ⅱ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妇科门诊手术室。
Ⅲ制度
一、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志清楚。
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在有效期内;设有流动水洗手设备。
二、医务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齐戴好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室内用物专物专用不可挪用,当班护士进行检查、整理,物体表面、地面每日清洁消毒2次,紫外线每日空气消毒1-2次,并记录。
四、普通患者与感染患者应分床手术,吸引器、治疗车不得混用。
五、手术物品保持无菌,术中所用溶液注明开启时间,在2小时内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启用后24小时内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六、治疗车上物品放置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七、有普通患者、感染患者同时需手术,按先普通患者后感染患者的原则进行,手术后严格终末消毒;手术后病理组织放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内,统一回收处理。
八、治疗用消毒剂定期更换,保证有效浓度。
九、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地面用地巾湿式清扫;每周大扫除并进行彻底消毒。
Ⅳ参考依据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卫通〔2009〕10号)。
新版妇科手术感染预防指南解读-2023年学习资料

结语-20世纪80年代初,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使许多术后感染得以避免,但也-因药物的滥用导致了许多耐药的发生。-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实践不断总结,抗生素 使用逐渐规范。-减少术后切口感染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术前加强患者无菌宣传教育,术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规范 作,术后加强护理,注意心理干预,严密把-控治疗的各环节,以期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新版妇科手术感染预防指南解读-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2
背景-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量的增加,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逐渐上升趋-势,预防术后感染作为外科诊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2018年ACGO颁 了新版指南《妇科手术预防感染》,用来替代-2013年的ACGO临床实践指南《妇科手术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新-版指南在原指南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妇科手术后感 的预防措施,并-强调了术前准备的重要性。
手术部位感染类型-切口表面蜂窝组织炎-切口深部脓肿-3-盆腔或阴道残端蜂窝组织炎或脓肿-分类来源:Steiner HL,Strand EA.Surgica -site infection in gynecologic surgery:pathophysiology and-prevention[].Am J bstet Gynecol,2017,217:121-128.
术后感染病理生理学和微生物学-病原体主要来源于皮肤或阴道内的内源性菌群-需氧的革兰阳性球菌(如葡萄球菌)-粪便菌丛(如厌氧菌和革兰阴性需氧菌)-3-病原微 物可在手术时向切口扩散致切口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手术部位固有污-染菌的数目-患者自身因素(如糖尿病-吸烟史/肥胖营养状况-手术类型和手-术持续时间
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或经腹 全子宫切 除术 后 ,阴道培养 的细菌种类增 多,有 保护作用的乳酸杆菌 阳性率明显下 降,毒力强大 的大肠 杆菌和脆 弱类杆菌 阳性率明显上升 。手 术细菌侵入 打开 了门户 , 也促使 阴道 生长的毒力强 的潜在病原 菌中生 长, 形成 了手术后感染 的温 床 。 22 医源性感染 医疗措施 的加 强,虽提 高了疗效 ,但 . 也导致 医源 性感染率 的上升,如手术 范围扩 大 、皮质激 素及抗代谢类 药物的使用 、放 疗强度及化疗 剂量 的加大 等 。这些 医疗 措施不仅使感 染疾 病的病 原微 生物数量增 多 ,而且耐药菌株 也在 不断产生 。 23 条件 致病 菌 上行感 染 当各种 妇产 科手 术产 生创 _
膜早破 、产程延 长、术 中出血过 多、合并 内科 慢性疾病 等 ,将削弱机体防御功能 ,导致术后感染如 子宫 内膜炎 、 盆腔 蜂窝组织炎 、盆 腔脓 肿 、伤 口组织坏死 出血 、腹部 及 阴道伤 口裂 开,甚至全身败血症 而危及 生命 。 3 围手术期感 染的高危因素 为预 防伤 口感染 ,寻找或避免感 染诱因 ,将伤 口感 染高危 因素 分为二类 :…类 为外源性 因素,包括术 前术 野准备不 当、医护人 员洗 手不净 、院 内交叉感 染、手术 时 间过长 、术中 出血较 多未能及时补充 、麻醉条件 差、 盆腔血肿 、缝合伤 口技术差 、手术器械及缝 线污染 、病 房环境不洁 、伤 口换药不 良、腹 腔 引流不 通畅 、长期 导 尿 后尿管污 染等 。另一类 为 内源 性 冈素 ,包括年老 、全
1 临床 资 料 收集本 院 2 0 年 1 09 月至 2 0 年 l 09 2月 18 妇产科 4例 手术 患者围手术期感染 的预 防及护理方法 。全子 宫切 除
妇产科感染防治规定

妇产科感染防治规定一、引言本文旨在制定妇产科感染防治规定,以确保妇产科医疗单位在防治感染方面采取适当的措施,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二、概述妇产科感染是指在妇产科医疗过程中,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为防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本规定制定了以下几项措施。
三、感染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在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必须进行手部消毒或洗手。
2. 对妇科手术器械、设备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确保无菌操作。
3. 定期对妇产科病房、手术室等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清洁。
4. 鼓励患者在手术前进行适当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以减少感染风险。
5.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感染预防培训,提高其对感染防治的意识和能力。
四、感染控制措施1. 建立妇产科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
2. 对感染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对感染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和筛查,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
4. 加强妇产科感染的病原学研究,提高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5. 定期开展妇产科感染防治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五、责任与监管1. 妇产科医疗单位应设立感染控制科或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感染防治措施。
2.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规定,履行好个人防护责任,并配合感染控制科的工作。
3. 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妇产科医疗单位的监管,确保其按照规定开展感染防治工作。
六、附则1. 本规定中的术语定义与相关法律法规一致。
2. 对于违反本规定的妇产科医疗单位和医护人员,将依法进行处理。
以上是《妇产科感染防治规定》的内容,为确保规定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本规定将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
妇科手术后感染预防

妇科手术后感染预防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妇科手术已成为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部分妇科手术后由于感染导致的并发症成为患者担忧的问题。
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手术效果,妇科手术后的感染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护理等方面就妇科手术后感染预防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术前准备妇科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对预防感染影响至关重要。
首先,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医务人员需彻底洗手,并佩戴合适的手套。
其次,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手术适应症等,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同时,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等相关检查,排除患者携带病原微生物的风险。
最后,为患者进行适当的防感染预防,如皮肤消毒、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等。
二、术中操作妇科手术的术中操作环节直接关系到感染的预防。
首先,在手术前进行电刀或高频电凝刀的预热,确保其消毒灭菌,避免手术过程中感染的风险。
其次,术中要注意手术器械、针线的选择及操作前的消毒处理,避免污染器械引起的感染。
手术过程中要求医务人员佩戴无菌手套,并采用无菌巾包裹,防止交叉感染。
另外,妇科手术中如果需要插入导尿管、纵隔吸引管等,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三、术后护理妇科手术后的护理对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
首先,在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进行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的迹象。
术后患者的切口应进行规范的换药处理,保持切口的清洁及干燥。
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要保证引流系统的通畅。
此外,术后患者的个人卫生也至关重要,患者应定期更换床单、内衣,并保持洗漱清洁。
四、疾病教育为了加强患者术后感染预防的效果,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疾病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告知患者手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及感染的症状,如发热、红肿、疼痛等,让患者提高对这些症状的警惕性。
其次,教授患者正确的切口护理方法,如手术后伤口清洁、消毒等。
同时,患者需要了解术后禁忌事项,如禁止盲目输入抗生素、禁止过度劳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预措施
术中
精湛的手术技巧:保持切割部位组织血液供应的基础上,严格止血,动作轻柔,彻 底清除失活组织,避免创面积存血凝块。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加强术中皮肤消毒;术中尽量减少手术室的人员流动量。
干预措施
术后
配备相应的抗感染药物。 建议患者及早活动,注意心理干预。
抗生素应用原则:使用剂量
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对于头孢唑啉在内的大多数抗生 素,应在切皮前1小时内使用。如需应用喹诺酮类或万古霉素, 可放宽至切片前2小时。
手 术 部 位 感 染 类 型
1 切口表面蜂窝组织炎 2 切口深部脓肿 3 盆腔或阴道残端蜂窝组织炎或脓肿
分 类 来 源 : Steiner HL,Strand EA.Surgical-site infection in gynecologic surgery :pathophysiology and prevention[J].Am J Obstet Gynecol,2017,217:121-128.
经腹
腹腔镜
机器人
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应接受单剂量的 抗菌药物,目前推荐的单剂量的药物为 头孢唑林,指南不建议诊断性腹腔镜及 开腹探查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抗生素应用原则:适应症
对于行子宫输卵管造影/输卵管通液的患者,若术前有盆腔炎性疾病病史或手术 时发现输卵管异常,建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常用多西环素。 行超声宫腔造影术、子宫内膜活检或消融、宫内节育器置入、宫颈组织活检的 患者因感染率微乎其微,均不推荐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人工流产的女性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研究发现,该举措可降低术后41%的感 染率。 阴道前后壁修补或阴道网片植入术者的患者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目前尚不清楚预防性抗生素在外阴切除术中的作用,鉴于外阴皮肤上的细菌菌 群较多,此类手术切口类似清洁-污染手术,故给予单剂抗生素预防。
干预措施
术前
控制感染:远离手术部位的感染,在择期手术前都认真甄别并予以合理治疗。 积极控制血糖:围术期积极控制血糖,争取血糖控制在200mg/dl(11.1mmol/L)以内*。 清洁皮肤:2018年ACOG 指南建议,腹部手术患者术前夜间行(全身)淋浴或沐浴, 但指南未明确指出最佳洗涤剂及洗涤时间。 细菌阴道病筛查问题:细菌性阴道病为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该指南建议子宫切除 术前筛查细菌性阴道病,对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术前及术后需应用甲硝唑治疗至 少4d,以降低阴道残端感染的发生率。
结语
20世纪80年代初,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使许多术后感染得以避免,但也 因药物的滥用导致了许多耐药的发生。.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实践不断总结,抗生素的使用逐渐规范。
减少术后切口感染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医务人员应严格执 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术前加强患者无菌宣传教育,术中严格 遵循无菌原则,规范操作,术后加强护理,注意心理干预,严密把 控治疗的各环节,以期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THANK YOU
感谢聆听,批评指导
2018年ACGO《妇科手术感染预防》指南解读
汇报人: 陶静 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妇科
2019-08-30
背景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量的增加,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逐渐上升趋 势,预防术后感染作为外科诊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贯穿于整个医疗 过程。
2018年ACGO颁布了新版指南《妇科手术预防感染》,用来替代 2013年的ACGO临床实践指南《妇科手术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新 版指南在原指南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妇科手术后感染的预防措施,并 强调了术前准备的重要性。
数据来源:Berrios-Torres SI,Umscheud CA,Bratzler DW,et al.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2017.Healthcare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Advisory Committee[J].JAMA Surg,2017,152:784-79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生率及流行病学
2005-2009年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大样本统计分析显示,经腹全子宫切除或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切口感染 发生率2.3%~2.6%,不同类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0.6%~0.8%,不同路径子宫切 除术后深部感染的发生率为0.5%~1.2%。
数据来源:Lake AG ,McPencow AM,Dick-Biascoechea MA,et al.Surgical site infection after hysterectomy[J].Am J Obstet Gynecol,2013,209:490.el-e9.
术后感染病理生理学和微生物学
1 病原体主要来源于皮肤或阴道内的内源性菌群
2
需氧的革兰阳性球菌(如葡萄球菌) 粪便菌丛(如厌氧菌和革兰阴性需氧菌)
3
病原微生物可在手术时向切口扩散致切口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
手术部位固有污 染菌的数目
手术类型和手 术持续时间
患者自身因素(如糖尿病 /吸烟史/肥胖/营养状况)
特殊患者处理
既往或现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RSA)定植或感染者
青霉素过敏 的患者
02 03 04
术前静脉注射单剂量的万古霉素 (15mg/kg)
若患者对青霉素无速发型超敏反应(过 敏反应、荨麻疹年、支气管痉挛),可 接受头孢菌素治疗; 对于青霉素出现速发型反应或剥脱性皮 炎患者不应该接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 疗,此类患者可替代的方案为甲硝唑或 克林霉素联合庆大霉素或氨曲南。
.指南建议: 肥胖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剂量应适当增加,但尚未见研究结果显示肥胖 患者感染率会随预防性抗生素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建议术中增加抗生素剂量,以确保足够抗生素浓度。 手术失血过多(以1500ml为界限)病例,补加1次抗生素可能更为合适。
抗生素应用原则:适应症
阴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