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课改同成长作文800字优选作文

合集下载

我与课改一同成长

我与课改一同成长

我与课改一同成长不知不觉中,走进“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这期间我经历了新旧课程的转换,感受着“新课改”给教学带来的各种可喜的变化,而我自己也在同“新课改”一同成长着,进步着。

由一个最初的“困惑者”、“盲从者”转变为坚定的“支持者”、“实践者”。

在全心全意的投入之后,我体验了尝试的欢欣和喜悦;感受了教学的丰盈与充实;也更深地领会了课改的宗旨和意图。

现在,我从修身、教书和育人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面对新的课程改革的一点点实践与思考。

一、修身修身是完善自我的过程。

古人认为:“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条件,我觉得有道理,做为一名教师,最开始的时候领导和专家们要求我们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对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要求;到了素质教育时期,教学对老师的要求改为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长流水,或者自来水,或者叫源头活水;而现在而对新课改,我们做老师的似乎应该把要求修正为要给学生水,老师不仅要自己有水,还要领着学生找水,在找水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找水的本领,从而真正地拥有水。

1. 培养良好的个人品格老师衡量个人品格的尺子,那就是,学生毕业了不说你不好不背后骂你,你就是一个好老师;见了面如果还不躲着你走,而是主动迎上前来打招呼,那你就是一个难得的优秀教师了。

要想成为爱学生也被学生爱的优秀老师说难也不难。

教师良好的个人品格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教学原则众所周知。

2. 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广泛涉猎边缘学科。

对一个老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老师,如果能具备较为精深的专业知识,就很容易外化出来,转变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

亲其师做到了,信具道也就更容易了,可见精深的专业知识是很重要的。

当然,与此同时,广泛涉猎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也是一种十分有益的补充。

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边缘学科让我能左右逢其源。

我与课改共同成长作文

我与课改共同成长作文

我与课改共同成长作文课改如同狂风暴雨,在我还没有准备好迎接它的时候,迎头向我袭来,使我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正是这种冲击,击醒了我,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这次课改的力度是空前的,绝不是毛毛细雨,润物无声;绝不是春风轻拂,杨柳飘飘。

它自上而下,似狂风,一阵紧似一阵;似海涛,一浪紧逼一浪。

在这样凌厉的气势面前,我感到了沉重的压力,但没有自己置身度外,而是勇敢地迎接了挑战.经过一年多的大胆、刻苦实践,课堂终于变样了!可以说爆发了青春的活力。

课改使课堂变活了,变得更有趣了,使老师更亲切了,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他们回答更主动了,敢讲、敢说、敢问、自信又活泼。

真正体现新型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

我力求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有兴趣和热情;力求从挑战*问题出发,引起学生关注及研究的兴趣,在过程中体验,养成探究的习惯,注重过程。

分组学习中鼓励学生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承担个人的责任,小组成员之间要沟通,解决冲突。

课堂里多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多了小组合作;多了资料交流;多了语言积累……我也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不再是固守“一言堂”的传统,而是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交互学习的平台,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了。

以前,在我的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

而如今的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挑战对我说,是不言而喻的,给我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

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

因此,现在的教学,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

面对这些变化,我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

课改伴我成长作文

课改伴我成长作文

课改伴我成长作文课改伴我成长作文(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课改伴我成长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课改伴我成长作文1课改像一阵春风,吹醒了运城这块沉睡的教育大地,改变了这里教师们的教育理念,改变了自古以来师传生受的学习方式。

我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有理由,毫无顾忌的投入这股课改洪流之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课改中一路成长。

课改缩短了师生心灵的距离,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传统的师道尊严,极大的压抑了学生的民主意识。

他们只会唯唯诺诺的接受,缺少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这不仅使课堂气氛压抑,而且师生关系也很不和谐。

新课该理念的春风吹来,我开始改变自己以往的“严师出高徒”的想法和做法,开始亲近学生,走进学生心里,倾听他们的心声。

师生关系融洽了,我不在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跟他们一同快乐成长、学习的大姐姐。

他们眼里的我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随着师生心灵距离的拉近,学生们在课堂上敢说敢做了,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在课堂上找到了自己的发言权,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的课“活”起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浓”了,教学氛围宽松教学氛围宽松、和谐、平等、充满活力;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质疑,学会了向别人请教。

在课堂上大胆的表现自我,展现自我,相互交流。

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收获了知识,增强了责任心,提升了合作能力。

新课程改革不仅塑造了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帮助了我的成长。

虽然在课改的道路上,我仍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我会满怀激情,满怀憧憬,与课改一路前行。

因为在课改中我受到了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成了学生真正的朋友,我更深深感到家长和学生的心不断向我靠近。

《我与课改共成长》演讲稿范文三篇

《我与课改共成长》演讲稿范文三篇

《我与课改共成长》演讲稿范文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课改共成长》。

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教师我参加工作已经十年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已经近十年了,回顾我与课改共同成长的历程,有艰辛与挫折,也有欢笑与成功。

课改让我学会了正视自我,反思自我,实践自我。

刚接触,觉得课改很大是专家们研究的事儿;又觉得课改很小,小到跟自己无关。

我甚至都没认真思考过:课改要改什么?为什么要课改?如何改?次数不多的课改精神下的理论学习、公开课教学也都是支差应付,流于形式。

随着课改的推进,渐渐知道课改的必要性,但仍是被动的。

把自己的不思上进归功于客观环境的不成熟,其实更主要的是没有潜下心来去思考,实践。

当自己精心准备的公开课被指出:师生定位不准,教师不敢放手,没有体现学生为主;缺乏对学生的关注与评价;教法与学法没有体现课改精神;.....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我才深切感受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与浅薄。

我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正视课改,唯有潜下心来切切实实加强理论学习,接受课改的洗礼,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才能重新给自己定位。

此后的教学中,我进行经常性的反思,找出与课改要求的差距,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一次次把新课程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我更加明确了课改的要求与方向,领悟了课改的内涵与精神,体验到了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魅力,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谦虚审慎的钻研态度,为我树立了榜样。

对照专家的指引,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点滴的进步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看着一只只举得直直的小手,一张张渴求展示自我、稚气而自信的脸,听着一个个出人意料、富有个性的见解,感受着一次次惊喜与欣慰。

我真正体会到是课改给课堂注入了生机,给学生注入了活力。

当我与孩子们,我的同事们与孩子们,沉浸在课改的快乐中,沐浴着课改的阳光成长时,我终于明白了:课改气氛与环境的形成,不是靠学校与领导的指挥棒,而要靠我们自己的实践,我们一线教师才是课改实施的关键。

2024年《我与课改同成长》演讲稿范文(四篇)

2024年《我与课改同成长》演讲稿范文(四篇)

2024年《我与课改同成长》演讲稿范文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与大家分享我与课改同成长的故事。

我相信,这是一个对我个人来说非常重要的话题,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热点议题。

首先,我想从回顾过去说起。

曾经的课堂是让我感到枯燥乏味的地方,教师们沉溺于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

教材简单机械,重复性的知识点让我感到厌烦。

记得有一天,我突然对教育产生了疑问——究竟是教育陈旧了,还是我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随着课改的推进,我发现了答案。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课堂的变化。

教师们开始采用多种多样的创新教学方法,让我们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积极探索者。

而新编写的教材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我们从传统的知识学习转向实践能力培养。

这一切的变化,让我对教育充满了希望。

然而,课程改革的道路并不平坦。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我曾经遇到了很多困难。

首先是学习负担的增加。

新的教育体系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储备和更强的实践能力。

这导致我感到压力巨大,有时甚至会出现学习疲劳的现象。

其次是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主动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这需要我们摆脱陈旧的学习模式,养成积极的思维方式。

然而,这需要时间和实践的锻炼,需要我们耐心地适应和调整。

面对这些困难,我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努力克服。

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虚拟实验、小组合作等方式,增加了我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我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我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创新大赛、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亲身实践,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我也坚持多读书、多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我发现自己在课改中不仅仅是被改革,更是在改变自己。

《我与课改同成长》演讲稿范文

《我与课改同成长》演讲稿范文

《我与课改同成长》演讲稿范文尊敬的校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课改同成长》。

回想起初中的岁月,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都很幸运地迎来了一次次的成长与变化。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就是课改的实施。

首先,我想回忆一下改革前的一种课堂情景:老师抓着讲台上的粉笔,不停地在黑板上写字,我们学生则机械地抄写,缺少思考和互动。

这样的课堂,让我们步入了一种机械式的学习状态,学习变得枯燥无味,知识的积累也变得表面化。

与此同时,老师们面临的是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教材的限制,他们的教学效果也受到一定的局限。

这种状况让我们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而正是在我们学习的低谷时期,新的教育改革带来了希望。

随着课改的推进,我们看到了一场教育的变革,新课程理念,新教材体系,全方位提升了我们的学习体验。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

我们开始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东西,我们开始更多地了解社会和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情况。

这不仅让我们对学习的兴趣产生了新的动力,更使我们在更广阔的视野中看待问题,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也给了我们更多的参与和表达的机会,激发了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老师们不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引导我们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讨论和合作,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我们同学们也可以更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让我们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被动听讲,而是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

再次,新教材的推出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和研究各种丰富多样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培养了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课改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调查等方式,更深入地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这些改革带来的变化,我逐渐从一个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了一个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的学习者。

我与课改共成长

我与课改共成长

“拨开云雾见蓝天”,我与课改共成长2001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由一个学生变成了一个教师。

2001年,对于我们的教育更是不平凡的一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春雷一般响彻神州大地,惊醒了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

注定了,我要与课改一同成长!一起承受成长的痛苦,享受成长的快乐!“机遇与挑战并存”,说实话,课改给我带了机遇,更给了我很大的挑战。

刚开始参加工作那会儿,我对于教学还是懵懵懂懂,更别提什么“课改”了。

上课时,真的是“照本宣科”,把教参上设计到的一些问题,原原本本的回放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如果思考无果,我再照着教参上的参考答案郑重其事的给讲一讲,学生听得是满头雾水,晕晕乎乎,更有甚者是“神游三国”,把课桌当床睡。

课堂上的如此现状,是累晕了老师,教晕了学生,教学成绩那就没法提了。

当时,对于刚参加工作而又在农村学校的我来说,这的确是我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迷茫困惑。

长此以往,我的出路在哪儿?教育的未来又在何方?我期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校万校课改时”,改革的热潮悄然而至,走进了我们的校园,我感到我教育的春天就要来了。

新课改的实施,迫使我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新课改下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奏,而是师生的合奏,演奏主旋律的是学生,教师只是那个伴奏者!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的变化。

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新课改的课堂上教师不再以权威自居,不再以学生惟命是从为荣,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蹲下身子来欣赏学生,倾听学生,向我生学习,和学生一同成长。

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 但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不是知识的收购站,他们需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一种能力,一种去探究、去寻找整个知识海洋的能力!与其让教师有一桶水往学生的杯里倒,不如教学生如何去挖掘水源,如何变“杯中水”为“长流水”。

我与课改共成长作文

我与课改共成长作文

我与课改共成长作文
“哎呀,这课改可真是把我折腾得够呛!”回想起这几年与课改一同走过的日子,我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慨。

记得刚开始课改那会儿,我们的课堂简直像炸开了锅。

老师不再是那个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演说家”,而是变成了引导我们探索知识的“引路人”。

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怎么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呀?”这可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我同桌小李立马举手说:“老师,我知道,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二。

”老师笑着问:“那你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吗?”小李挠挠头,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来。

我在旁边着急地说:“你就说因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就是底乘高除以二呗。

”老师赞许地点点头,又问:“那大家能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一下吗?”于是,我们小组四个人马上忙开了,有的拿尺子量,有的剪纸,有的画图。

“哎呀,你量错啦!”小王着急地对小刘喊。

“别急别急,重新量就是啦。

”小刘回应道。

经过一番折腾,我们终于成功验证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在课改的过程中,我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

虽然有时候会遇到困难,会有争论,但正是这些让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如今,课改已经成为了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就像一位好朋友,陪伴着我们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课改啊课改,未来的日子,咱们还继续携手前行!”我在心里默默说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恐龙的心灵约会作文字
说起霸王龙,就觉得它是一种很可怕的动物,凡是比他弱小的恐龙,都可能被它吃掉。

直到我读了日本作家宫西达也的绘本故事《我是霸王龙》,让我认识了一只会感恩的霸王龙。

故事里勇敢、善良的小翼龙也让我深受感动。

小翼龙破壳而出,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养育下,它渐渐长大了。

一天晚上,小翼龙睡着了,爸爸妈妈觉得是时候离开了,于是就把熟睡的它独自留在了山顶上。

第二天早上小翼龙醒了,发现爸爸妈妈不见了,以为出去找食物了,却怎么也等不到他们,小翼龙在山顶上又喊又叫。

就在这时候,一头霸王龙从悬崖底下爬了上来,想吃掉小翼龙。

可是不料,火山正好爆发了,霸王龙从摇晃的山顶上滚了下来,眼睛看不见了,全身动弹不得。

小翼龙看到这样的霸王龙,觉得他很可怜。

但是,它想起爸爸说过,霸王龙是一种粗暴可怕的家伙,刚想赶快逃跑,又回想起了妈妈的话:无论谁遇到了困难,都要帮助它啊。

于是,小翼龙把压在霸王龙身上的岩石一块一块搬走了,还摘了许多红果子喂给霸王龙吃。

它像爸爸妈妈照顾它那样,细心地照顾受伤的霸王龙。

有一天,小翼龙摘完果子回来的时候,发现眼前的一切让他大吃一惊:霸王龙醒了,眼睛也能看见了,嘴里还叼着一条鱼。

吓得小翼龙把红果子掉了一地,霸王龙转过身来,小翼龙很害怕,这时,它想起爸爸说过的话:只要拼命地拍动翅膀,乘着风就能飞起来了。

只要飞得高,遇到霸王龙也不用害怕。

于是,小翼龙就这样扑棱着翅膀越飞越高。

看着陆地上越来越小的霸王龙,小翼龙不舍地想:如果我是霸王龙,也许我们能成为朋友。

陆地上的霸王龙望着越飞越远的小翼龙,小声地说:“我早就知道你是小翼龙了,我捉来了你最爱吃的小鱼,想和你一起吃,跟你说声谢谢。


看到霸王龙坐在地上留着眼泪的样子,我既为小翼龙的离去感到惋惜,又被霸王龙的那声“谢谢”所感动。

如果我是那只小翼龙,当初早就拍拍翅膀飞走了,那我就看不到痊愈以后那只会感恩的霸王龙了。

即使像霸王龙这样粗暴可怕的家伙,也有善良的一面。

正是小翼龙的善良,柔软了霸王龙的心啊!
在生活中,我要学习小翼龙的勇敢和善良,也要学习霸王龙的知恩图报。

感谢《我是霸王龙》这个故事,让我,与恐龙有了一次心灵的约会。

宫西达也的作品绘画风格粗犷,却常常能触及人性最柔软的一面,温馨感人。

小作者感情细腻,用流畅的语言清楚地重述了故事的梗概,让读者与小作者一起,感受到了小翼龙的勇敢和善良,让我们看到了外表粗暴的霸王龙,也有一颗会感恩的心。

从阅读中有所感有所悟,这的确是一次“心灵约会”。

我与课改同成长作文字
“课改”这个词对在座的老师来说,几乎耳熟能详,但对于我这样一个后的小学生来说确实有些陌生。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我自己的体会,我觉得课改之后的课堂肯定有了新的变化,至少变以前的“老师说了算”为“我的学习,我做主”。

自年新一轮课改的春风刮进课堂后,老师的教法变了,学生的学法也变了。

这样的改革不仅把老师从课堂中解放出来了,而且让我们在课堂中有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就拿生字学习来说,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这样的方法经常被老师运用到教学当中来,但这还不能满足像我这种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于是老师又有了新的妙招:猜字谜、编字谜,这样有趣的游戏让一个个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碰撞。

比如:一个人叫小王,兜里藏着两颗糖。

(猜“金”字)边走边踢大萝卜(猜“赴”字)。

我在生字课上,常常编出类似的字谜,有时让老师们也不得不交口称赞。

如果说这样的生字学习法大家司空见惯的话,那我再说一说我们的语文课堂,那更是妙趣横生。

比如《忆江南》这一课,如果是过去,那老师肯定让大家体会一下词的意思,弄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差不多了。

可我们文老师,她是个忠实的课改实践者,记得上这一课时,她除了完成了这些,还给我们大家充分的展示机会,让我们配乐朗诵,让我们给词配画,让我们收集展示白居易的作品,最让我得意的是:黄老师让我们仿照《忆江南》填词。

我的《忆江南》之《忆永春》一下让我成了文老师眼中的莫言,虽然我知道自己的作品还是非常青涩的,但我还是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忆永春
永春好,
风景旧曾谙,
五一杜鹃红胜火,
春来天湖绿如蓝,
能不忆永春?
这样的课长期上下来,我渐渐明白了: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新课程改革这么好的大背景下,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我要让每一节课都成为我学习的主阵营,让每一节课成为我展现自我的大舞台;让每一节课成为我们智慧迸发的大源泉!同学们,行动起
来吧!让我们共同沐浴在课程改革的春风里茁壮成长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