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苏秦说秦》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苏秦以连横说秦》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秦以连横说秦》原文、翻译及赏析苏秦以连横说秦先秦:佚名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
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
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
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
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苏秦说秦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苏秦说秦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苏秦拘于魏,欲点而之韩,魏氏闭关而不通。
齐使苏厉为之谓魏王曰:“齐请以宋地封泾阳君①,而秦不必也。
夫秦非不利有齐而得宋地也,然其所以不受者,不信齐王与苏秦也。
今秦见齐、魏之不合也如此其甚也,则齐必不欺秦,而秦信齐矣。
齐、秦合而泾阳君有宋地,则非魏之利也。
故王不如复东苏秦,秦必疑齐而不听也。
夫齐、秦不合,天下无忧,伐齐成则地广矣。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材料二: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赢滕履跨,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经,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日:“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J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节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日:“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鸟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号为武安君。
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日: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酶炫横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楼枢之土耳,伏轼搏街,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承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注】①泾阳君:秦惠文王之子,秦昭襄王的弟弟。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苏秦游秦文言文阅读答案

苏秦游秦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
苏秦游秦,秦不用之而归,金尽裘敝。
至家中,妻不下机,父母不与言。
秦及夜出书读之。
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
一年而学成,遂为六国相。
【注释】
(1)苏秦:战国时洛阳人,著名策士。
合纵:战国时东方的齐,赵,燕等六国联合起来抗秦。
连横:秦国用远交近攻的方法逐个击破东方六国
(2)说(shuì):劝说,游说。
秦惠王:公元前336至公元前311年在位
【翻译】
苏秦到了秦国游说秦国君,秦君终不任用他,苏秦离开秦国,一路上钱用光了,裘袍(衣服)又破又旧。
回到家中,妻子没有离开织机去迎接他,嫂子没有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
后来苏秦到晚上就拿出书(太公阴符)苦苦钻研,到深夜打瞌睡就用锥刺自己的大腿,经过一年的努力学习,学识有了很大的进步,再出游,于是后来就成为六国的宰相。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2分)
秦及夜出书读之。
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
(答案)苏秦连夜翻出书本苦读。
到了深夜(读书疲倦)想睡觉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
(意思正确1分,语句通顺1分,共2分)
12.你如何看待苏秦在学习方面“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的做法?(2分)
(答案)要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的时间,熬夜学习不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以锥刺股也是对身体的伤害,但苏秦奋发图强、勤奋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意思对即可,2分)。
苏秦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原文: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书十上而说不行。
苏秦穷困,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
父母不与言。
苏秦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自资,乃北之燕,见燕王,说以连横之便。
燕王大悦,资之归,以相印授之。
苏秦既至赵,说赵王以从。
赵王大说,封以为武安君。
乃说魏其与韩、赵、燕、楚合从,为从长。
谓从长曰:“臣闻‘画蛇添足’者,蛇之足也。
今王将行从于赵,而从者将皆服于赵。
故从于赵,不如从于赵之从。
从于赵之从,不如服于赵之从。
且夫从者,从亲以成万乘之安,从疏以危社稷之危。
今从亲,不如从疏之安也。
”赵王大说,乃止从于赵。
苏秦说齐,齐王大说,封以为齐相。
乃说楚,楚威王大说,封以为楚令尹。
于是六国从亲,天下为一。
秦闻之,发兵伐赵。
赵王惧,请救于齐。
齐王大怒,欲兴兵而攻秦,问其群臣。
苏秦说:“不如请秦攻魏,魏必不敢东,则齐可安矣。
”齐王从之。
秦果攻魏,魏果不敢东。
齐因起兵击秦,大破秦军于黄河上。
秦畏齐之强,欲西河之外以与魏讲和。
苏秦说齐王,令齐王勿许,曰:“不如许以阴地,秦必出其宝,以与齐讲和。
”齐王从之。
秦果出其宝,以与齐讲和。
苏秦之计,使天下归于一,功莫大焉。
诸侯畏秦,不敢东向,齐之强也。
齐之强,苏秦之力也。
翻译:苏秦最初尝试实行连横策略,向秦国游说,写了十封信,但都没有得到采纳。
苏秦陷入困境,回到家中,妻子不下织布机,嫂子也不为他做饭,父母也不和他说话。
苏秦叹息道:“妻子不把我当作丈夫,嫂子不把我当作叔父,父母不把我当作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
”于是他夜间打开书简,自己筹集资金,前往北方燕国,见到燕王,用连横策略向他游说。
燕王非常高兴,资助他回国,并授予他相印。
苏秦到了赵国,向赵王游说合纵策略。
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武安君。
然后他又游说魏国,与韩国、赵国、燕国、楚国联合合纵,成为合纵的领袖。
他对合纵的领袖说:“我听说‘画蛇添足’的故事,蛇是没有脚的。
现在大王要和赵国合纵,合纵的各国都将服从赵国。
《苏秦以连横说秦》译文.doc

《苏秦以连横说秦》译文苏秦以连横说秦选自《战国策》文本译文原文文本又名《苏秦始将连横》[1/4]苏秦起初用连横的策略游说秦惠王,他说:“秦国西边有巴、蜀、汉中等富庶之地,北面有可用的胡貉、代马,南方有巫山、黔中为屏障,东边有坚牢难攻的郩、函之地。
秦国土地肥美,百姓殷实富足,兵车万辆,勇士百万;而且有千里沃野、蓄积丰厚;地势险峻,便利攻守。
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得天独厚的天府,天下的大国啊!况且凭借您的贤明,百姓的众多,如果习用车骑,教以兵法,一定可以兼并诸侯,统一天下,成就帝业。
我希望大王对此稍加留意,请允许我陈明其成效吧。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郩、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惠王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鸟,不能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难以施行诛罚;德行不高的人,不能够役使百姓;政治教化不曾修明,不可以烦劳大臣。
现在您不远千里郑重庄严地在宫廷上指教我,我希望您以后再说吧!”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1/4]《苏秦以连横说秦》2002/08/15苏秦以连横说秦选自《战国策》文本译文原文文本又名《苏秦始将连横》[2/4]苏秦回答道:“我本来就疑惑您是否能用我的主张。
往古之时,神农氏讨伐补遂,黄帝出征涿鹿而擒杀蚩尤,唐尧讨伐驩兜,虞舜讨伐三苗,夏禹讨伐共工,商汤诛灭夏桀,周文王征伐崇侯虎,周武王灭掉商纣,齐恒公用武而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凭借武力的呢?近世各国派遣使者,车辆往来,奔驰道路;策士们各用言语,互相交结,使天下为一体。
《苏秦以连横说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苏秦以连横说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文章首先介绍了苏秦的背景和目的,他希望能够说服秦王采用他的连横之策,实现秦国的统一大业。
接着,苏秦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秦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实力,应该采取主动进攻的策略,逐个击败其他六国,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帝国。
苏秦还强调了秦国的地理位置和军事优势,以及其他六国的弱点和矛盾,认为秦国可以利用这些优势,迅速实现自己的目标。
然而,秦王并没有被苏秦的说服,他认为苏秦的计划过于冒险和激进,可能会引发其他国家的联合抵抗。
此外,秦王也对苏秦的动机和目的表示怀疑,他担心苏秦只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和权力。
因此,秦王拒绝了苏秦的建议,并让他离开秦国。
苏秦在秦国的遭遇并没有让他灰心丧气,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决心。
他回到家中,开始刻苦学习纵横之术,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策略和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苏秦终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纵横家,并开始在其他国家游历和游说。
在赵国,苏秦得到了赵王的赏识和信任,他成功地说服赵王采纳了他的合纵之策,联合其他六国共同对抗秦国。
苏秦被任命为合纵联盟的盟主,并担任了赵国的相国。
在他的领导下,六国联军在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有效地遏制了秦国的扩张。
然而,苏秦的成功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嫉妒和恐慌。
秦国派出间谍,试图破坏合纵联盟。
在秦国的贿赂和威胁下,一些国家开始背叛联盟,与秦国暗中勾结。
最终,合纵联盟瓦解,六国联军也被秦国击败。
苏秦在合纵联盟中的作用和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他的策略和方法被后人称为“苏秦连横术”,成为了中国古代纵横家的典范之一。
他的故事也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苏秦以连横说秦》是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它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精彩的情节,展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风采和智慧。
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各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关系,以及人们对统一和和平的渴望和追求。
《战国策—秦策一》“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战国策—秦策一》“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①,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羸縢履蹻②,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③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
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
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虵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注】①前文已删节部分叙述了苏秦用连横之说游说秦惠王而不被采纳之事,故有此句。
①羸縢履蹻:缠着绑腿,穿着草鞋。
①归:通“愧”,惭愧。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妻不下纴.纴:纺织B.式.于政不式于勇式:用C.贫穷则父母不子.子:生养孩子D.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可:能够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形容..枯槁B.简练..以为揣摩C.山东....之国D.嫂虵行匍伏3.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夫贤人在而.天下服A.去秦而.归B.伏而.诵之C.前倨而.后卑D.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苏秦合纵成功的一组是①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①式于政,不式于勇①转毂连骑,炫煌于道①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①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①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秦耗尽资用,游说秦王没有成功,狼狈还家,受到家人蔑视。
《苏秦以连横说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苏秦以连横说秦》的阅读答案及原⽂翻译赏析《苏秦以连横说秦》的阅读答案及原⽂翻译赏析 《苏秦以连横说秦》是《战国策》中的名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著名说客苏秦见秦王时献连横之策,秦王没有采纳,于是苏秦发奋学习纵横之术、终于成功当上赵相,并且以功名显于天下的故事。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南有巫⼭、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王之贤,⼠民之众,车骑之⽤,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治。
愿⼤王少留意,⾂请奏其效。
” 秦王⽈:“寡⼈闻之:⽑⽻不丰满者,不可以⾼飞,⽂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
今先⽣俨然不远千⾥⽽庭教之,愿以异⽇。
” 苏秦⽈:“⾂固疑⼤王之不能⽤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汤伐有夏,⽂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伯天下。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语相结,天下为⼀,约从连横,兵⾰不藏。
⽂⼠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
上下相愁,民⽆所聊,明⾔章理,兵甲愈起。
辩⾔伟服,战攻不息,繁称⽂辞,天下不治。
⾆弊⽿聋,不见成功,⾏义约信,天下不亲。
于是乃废⽂任武,厚养死⼠,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夫徒处⽽致利,安坐⽽⼴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致之,其势不能。
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元元,⾂诸侯,⾮兵不可。
今不嗣主,忽于⾄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
以此论之,王固不能⾏也。
” 说秦王书⼗上⽽说不⾏,⿊貂之裘弊,黄⾦百⽄尽,资⽤乏绝,去秦⽽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犁⿊,状有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流血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
镒,以随其后。
约从
..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
弦,未折一矢,诸侯
..相亲贤于兄弟。
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
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煊煌于道路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煊煌于道路/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B. 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煊煌于道路/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C. 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煊煌于道路/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D. 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煊煌于道路/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书即信函,古人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来记事陈情。
B. 约从指秦国利诱六国之亲善再各个击破的政策,与齐楚等国联合抗秦的连横相对。
C.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D. 山东,战国时指崤山以东的地区,后来也曾经指华山、太行山或泰山东边的地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秦遭遇坎坷,曾经处境艰难。
他十次上书进言来游说秦王,但不为所用,终致盘资用尽,只能狼狈归家,但却不受家人待见,遭到父母妻嫂冷淡以对。
B. 苏秦发愤图强,成就合从之说。
他矢志苦读太公的《阴符》一书,到深夜时,常常疲倦打盹,就用锥子刺大腿促使自己保持清醒,终于习得了合从策略。
C. 苏秦叱咤风云,权势盛极一时。
他身拜赵国相印,施行合从大获成功,天下万民的命运和诸侯权臣的威权都决定于他的策略,使各国的诸侯亲过兄弟。
D. 苏秦衣锦还乡,尽显世态人情。
苏秦游说楚王特意路过家乡时,他的父母妻嫂前倨后恭,卑微以待,反映出当时功利为上的社会风气,颇具讽刺意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2)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
【参考答案】
10. C(“为用”,意思是“被……所用”,表示被动关系,应该紧跟前面的句子成分,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
据语意可知“服”和“使”在句中都作动词,两者不是并列关系,中间应该停顿,据此可以排除D项。
故选C。
)
11. B(B项,“约从”与“连横”错误,连横指秦国利诱六国之亲善再各个击破的政策,约从指齐楚等国联合抗秦。
)
12. D(D项,“苏秦游说楚王特意路过家乡”错误,根据原文“将说楚王,路过洛阳”,不能断定苏秦游说楚王时是“特意”路过家乡。
)
13. (1)于是苏秦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
(得分点:“发书”,找书;“陈箧数十”,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陈数十箧”;“陈”,排列、摆设;“箧”,箱子;“阴符”,兵书;“简”,选择;“练”,熟习。
)
(2)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
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
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
(得分点:“侧目”,眼睛不正视对方,形容敬畏;“蛇行”,名词作状语,像蛇行走一样;“匍匐”,爬行;“谢”,谢罪;“倨”,傲慢;“卑”,谦恭,引申为卑躬屈膝。
)【参考译文】
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
用完了。
苏秦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
他背着书箱,挑着行李,相貌苍老,神情憔悴,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
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
于是苏秦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
读到昏昏欲睡时,他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过了一年,研究成功,于是苏秦在宫殿之下游说赵王。
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车一百辆、锦绣一千匹、白璧一百对、黄金一万镒跟在他的后面。
联合六国,瓦解连横,抑制强秦,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而函谷关交通断绝。
在这个时候,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谋臣的权力,都要被苏秦的策略所决定。
不花费一斗粮,不烦劳一个兵,一个战士也不作战,一根弓弦也不断绝,一枝箭也不弯折,诸侯相亲,胜过兄弟。
贤人在位而天下驯服,一人被用而天下合纵,所以说:应运用德政,不应凭借勇力;应用于朝廷之内,不应用于国土之外。
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黄金万镒被他化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华山以东各国随风折服,从而使赵国的地位大大加重。
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
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
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
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说:“因为你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
”苏秦叹道:“唉!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