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存储系统的一些理解和实践

分布式存储系统的一些理解和实践
分布式存储系统的一些理解和实践

分布式存储系统的一些理解和实践

张建伟

一、分布式存储系统介绍

1.简介

互联网数据规模越来越大,并发请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在很多使用场景下并不能很好的满足需求。分布式存储系统应运而生。它有良好的扩展性,弱化关系数据模型,甚至弱化一致性要求,以得到高并发和高性能。按功能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分布式文件系统

hdfs ceph glusterfs tfs

?分布式对象存储

s3(dynamo) ceph bcs(mola)

?分布式表格存储

hbase cassandra oceanbase

?块存储

ceph ebs(amazon)

分布式存储系统,包括分布式系统和单机存储两部分;不同的系统,虽在功能支持、实现机制、实现语言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但其设计时,关注的关键问题是基本相同的。单机存储的主流实现方式,有hash引擎、B+树引擎和LSM树(Log Structured Merge Tree)三种,不展开介绍。本文第二章节,主要结合hbase、cassandra和ceph,讲下分布式系统设计部分,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

2.适用场景

各分布式存储系统功能定位不尽相同,但其适用和不适用的场景,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同的,如下。

1)适用

大数据量(大于100T,乃至几十PB)

key/value或者半结构化数据

高吞吐

高性能

高扩展

2)不适用

Sql查询

复杂查询,如联表查询

复杂事务

二、分布式存储系统设计要点

1.数据分布

分布式存储,可以由成千甚至上万台机器组成,以实现海量数据存储和高并发。那它最先要解决的就是数据分布问题,即哪些数据存储在哪些机器(节点)上。常用的有hash类算法和用meta表映射两种方式。一般完全分布式的设计(无master节点),会用hash类算法;而集中式的设计(有master节点)用meta表映射的方式。两者各有优缺点,后面讲到具体问题时再做比较。

1)一致性hash

将存储节点和操作的key(key唯一标识存储的object,有时也叫object name)都hash到0~2的32次方区间。映射到如下环中的某个位置。沿操作key的位置顺时针找到的第一个节点即为此key的primary存储节点。如下图所示:

图1 一致性hash

Cassandra借鉴了dynamo的实现,用了一致性hash的方式。节点的hash值(也叫token),可以手动分配或者自动生成。Key的hash值即md5(key)。每个表可以在建表时指定副本数,当副本数为3时,找primary存储节点后,顺时针方向的下2个存储节点即为replica存储节点。

Hash类算法,优点是无需master节点,一个缺点是,不支持key的顺序扫描。

2)Crush算法

也是一种类hash算法,随着ceph诞生,也是ceph的一大亮点。Crush算法比较复杂,这里简化介绍下。

Ceph的每个Object最终都会映射到一组OSD中,由这组OSD保存这个Object,映射流程如下:

Object → PG → OSD set

?OSD先理解为机器节点吧

?PG即Placement Groups,可以理解为存储在同一组OSD上的object的集合

Object先映射到PG(Placement Group),再由PG映射到OSD set。每个表空间有固定数量的pg,在建表时指定。每个Object通过计算hash值并对pg数量取模得到它所对应的PG。PG 再映射到一组OSD(OSD的个数由表的副本数决定,也是建表时指定),第一个OSD是Primary,剩下的都是Replicas。

PG → OSD set 的映射由几个因素决定:

?CRUSH hash算法:一种伪随机算法。

?OSD MAP:包含当前所有OSD的状态、OSD的机器机架信息等。

?CRUSH Rules:数据映射的策略。这些策略可以灵活的设置object存放的区域。比如可以指定table1中所有objects放置在机架1上,所有objects的第1个副本放置在机架1上的服务器A上,第2个副本分布在机架1上的服务器B上。table2中所有的object分布在机架2、3、4上,所有Object的第1个副本分布在机架2的服务器上,第2个副本分布在机架3的服器上,第3个副本分布在机架4的服务器上。具

体实现不再展开。

图2 ceph crush算法

伪代码如下所示:

Crush相比一致性hash更加灵活。

3)按range查表

由master节点记录和管理每个表range的粒度,以及每个range的数据存储在哪些节点上。range是根据key的字节序确定。Client在执行key存取操作是,先到master,根据其所在range,

查询其存储在哪些节点;再直接跟存储节点交互,实现存取。

Hbase是用这种方式实现,支持key的顺序扫描。

如下图所示,region即一段range的数据(存储在mater server上),region sever即实际存储节点。

图3 hbase region映射

2.数据可靠性

数据可靠性,即数据不丢失,是存储系统的第一职责。

图4 数据中心

分布式一般采用普通服务器,要假设服务器和硬盘都是不可靠的。如何保证在有硬件损坏时数据不丢失,是任何分布式存储系统都必须考虑的。已有做法有以下几种。

1)多副本

即数据保存N+1份(一般是3份),每一份都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在数据损坏N份时,仍能修复数据。缺点是,需N倍的冗余存储空间。

hbase、cassandra、ceph都很好的支持。

2)纠删码

即将一条数据切分成n等份,通过对这n份数据编码,得到m份相等大小的校验数据块儿。这n+m份数据,各自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拿到n+m中的任意n份数据,均可计算得到原始的数据。一般n取10,m取3。优点是,只需m/n倍的冗余空间,缺点是读写效率较低,且耗费cpu。

图5 纠删码

?Hbase:hdfs层为hbase提供支持。

?Cassandra:社区版本不支持,社区还无添加此功能的路线图,之前社区有讨论过此功

能,后来不了了之。应该是主要考虑到纠删码方式对现有系统的存储结构、一致性语义都有较大影响,且性能较低。

?Ceph:支持。但在功能上有些缺失,比如不支持partial read,适合读远多于写的场景,

应用较少。

3)跨级群自动备份

一般为了更高的可靠性,数据会通过准实时备份机制,备份到另外一个IDC的存储集群。

?Hbase:社区版本已经支持。

?cassandra和ceph:都不支持,短期没有路线图,长远来讲,是需要添加的。

4)接入修复

客户端写数据到存储集群,一般先按一定规则找到一个接入节点,再由次接入节点做proxy 将数据写到实际存储的节点。假设需要写入3副本,如果接入节点发现,有的副本对应的存

储节点此时不可用,或者写超时,那么会将写失败的节点及未写成功的数据存储下来。之后,定时或者收到通知不可用节点变为可用时,尝试写入之前未写成功的数据。

?Hbase:hdfs层会保证写入足够的副本,因为hdfs的namenode记录了每个block的meta

数据(block存储在哪些datanode),一个datanode写失败,换一个写,直至写成功。可以看到,记录meta这种方式很灵活

?Cassandra:有hinthandoff机制,原理如上

?Ceph:有pglog机制,原理如上

5)全局扫描修复

用以修复磁盘损坏、误删文件等原因引起的数据丢失。由master节点发起全局数据,或者primary节点发起自己负责的range的数据,的多个副本间的数据扫描。如果发现某个副本缺失,则进行修复。Hbase、cassandra、ceph都有类似机制,原理类似,机制不同,这里不一一展开讲了。

?Hbase:hdfs层的data node在发现盘损坏后,会收集剩下的所有block信息,并通知name

node对比修复

?Cassandra:基于Merkle tree的anti-entropy机制

?Ceph:scrub和deep-scrub机制

3.可用性

分布式存储系统,相比传统关系数据库,有更好的可用性。在个别机器硬件或软件故障,甚至整个机房断电断网等极端情况下,仍不影响在线读写。

对于个别机器硬件或者软件故障,一般数据保存多份副本或者纠删码方式就能解决。对于整个机房断电,只能是多副本的跨idc存储,一般分布式存储系统都支持这种方式,只是目前实际应用的很少。

保证可用性,另外一个影响因素是,整个系统是否有单点故障。完全分布式的设计是没有单点的。集中式的设计,有meta信息,需要meta server的角色,一般也会将meta server做成集群式,以避免单点问题。下面结合例子讲下。

1)分布式or集中式

?Hbase:meta server是集群方式,通过zk的选举算法选出一个主节点来提供服务,主节

点挂掉后,会重新选一个。所以hbase的meta server也不算是单点的。但其region server 是单点的,即一个region server挂掉,在master没有为其负责的region进行重分配前,

这个region所负责的range,是无法提供在线读写的。之所以存在此单点问题,猜测因为hbase设计之初,是为网页库这类离线存储设计的,而非在线服务。另外,region server 的这种设计能较方便是实现强一致性和简单事务,后面会提到。现在貌似已有region server的stand by机制,即一台region server挂掉,另一台准备就绪的能马上接替并提供服务。Hbase架构如下:

图6 hbase架构

?cassandra和ceph:是完全分布式的(ceph虽有monitor server,但仍可理解为完全分布

式的,这里不展开了),无单点问题。

4.可扩展性

存储系统的可扩展性,即扩容的难易程度。可扩展性是分布式系统相比传统关系数据库,最大的优势。各分布式存储系统都能很好的支持横向扩展。由于实现方式的不同,扩容的难易程度还是有差异的。一般集中式的系统扩容更加容易,完全分布式的系统会更加麻烦些。下面结合例子讲下。

1)扩容

?Hbase:比较容易,扩容的大致过程为:增加一些region server,由master server做一下

balance,即重新确定region server与region的对应关系(每个region负责一定范围的key,对应于hdfs上的一组文件),完全不需要拖数据。而hdfs本身扩容也较容易,因为有name node存在(相当于master server,对写入hdfs的每个块儿都记录其存储节点),可以将新写入的文件写入到新扩容的server,这样不需要拖数据;如果要考虑写压力均

衡(即不把写压力集中在新加入的机器上,仍然写所有机器),仍需要做数据迁移。

?Cassandra和ceph:因为key定位是通过hash类算法,所以拖数据不可避免。拖的数据

量即新加的node所负责的数据量。一致性hash和crush算法不同,导致拖数据的源节点不一样,但总的来说大同小异。

5.数据一致性

一致性分强一致性和最终一致性,解释如下:

强一致性:写完一条数据key1,马上读key1,能读到最新数据。

最终一致性:写完一条数据key1,马上读key1,可能读到老数据,但一段时间后,能够读到新数据。

最终一致性相比强一致性,有更高的性能。一致性跟primary和replica在读写时的地位相关,不同系统在实现上会有不同的取舍,下面具体说明。

1)单主、多主、主从

?Hbase:region server是单点,可以理解问题单主方式,天然的强一致性。

?Cassandra:最终一致性,通过客户端一致性级别的设置也可实现强一致性。Cassandra

多个副本节点的地位相同,可以理解为多主方式,并列提供读写,这种方式读写性能很高,除了牺牲了强一致性,还有造成写冲突问题,cassandra通过column级别的时间戳解决此问题,但不彻底,时间戳相同时就没有办法了。

?Ceph:的多个副本间有主从关系,一主多从,客户端写主节点,主节点负责写从节点。

客户端只能读主节点。以此实现强一致性。Ceph也支持配置为本地化(就近,不一定是主节点)读方式,这种方式也牺牲了强一致性。Ceph的块儿存储和分布式文件系统功能,要求它必须支持强一致性。

6.性能

前面已经提到,不同的一致性会对性能有影响。

另外,还有两点对对性能影响较大:

1)完全分布式or集中式

集中式架构需要有meta server。读操作先查meta server,再向data node查询真正的数据;

写操作除更新data node也可能要更新meta server。完全分布式读写则少了与meta server

交互的过程。所以延时更低。且集中式,在数据量巨大或者压力很大时,meta server有可能成为性能瓶颈,目前有meta server分层、静态子树等解决方案。

?Hbase:是集中式的,但客户端维护meta server的缓存,一般读写时无需网络查询meta

server,所以从hbase这层看,集中式并不影响其性能。但hdfs层读写必须要name node 参与,所以性能低些。Hbase+hdfs这种分层架构,有很多好处,但显然性能会逊一筹。

?Cassandra:是完全分布式的,客户端可以连接任一台node读写,这台接入node通过一

致性hash定位真正负责此次读写的node,再进行读写。效率要比hbase高些。

?Ceph:是完全分布式的,客户端通过monitor server得到节点信息,缓存在本地,再通

过crush算法,直接定位到主节点实现读写。这个角度看,ceph的效果比cassandra更高些。

2)单机存储引擎

分布式存储一般采用LSMT引擎,将随机写转化为顺序写log和memtable(内存)方式,能极大提高写性能。读操作,还是通过索引来提高性能。分布式存储的数据模型一般是schema-less的,即不需要预先定义每行包括哪些列以及每个列的类型,多行之间允许包括不同的列;一般只有主key索引;不需考虑数据完整性约束(比如外键约束)、列类型约束、NOT NULL约束等;所以较适合用LSMT引擎实现,关系数据库则不太适合。

Schema-less是分布式存储一般性能较高的原因之一。

图7 LSMT

?Hbase、cassandra、ceph都是wal的方式。顺序写完journal log后,写实际数据。写数

据时,hbase和cassandra是写memtable(源自bigtable吧),更多的减少随机写硬盘。

Ceph不是memtable的方式,直接写文件系统,并定时sync。Memtable的方式对小value 更加友好,但需要引入的compaction,compaction带来了更多的运维工作。Ceph由于

其块儿存储功能,经常会修改一个对象的某一小段,如果用memtable的方式,即使修改一小段,也要重写整个对象,效率比较低。

7.易运维性

主要是扩容、顶替(一台机器损坏,用另外一台机器代替之,可能涉及到迁移数据)、升级、盘故障(数据修复)等操作的快速性和简单性。

存储机器一般是12*2T盘,现在极端一些有24*4T盘。单机存储数据量是很大的。扩容或者顶替一台机器,一般也要几个小时甚至1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存储系统是处于副本缺失状态的,万一这段时间好的副本又出问题,后果可能很严重;所以,要尽量避免数据迁移或者缩短迁移时间。

1)扩容、顶替、升级

?Hbase:不考虑hdfs的话,其扩容、顶替更容易,因为不涉及迁移数据。Hbase因单点

问题,升级必然影响在线服务,这一点是一直在努力优化的,例如之前提到的region server standby机制,hdfs的name node的热备机制。

?Cassandra:由于其gossip广播的限制,较难做的很大,所以360有多达几十个cassandra

集群,给运维带来不少工作量。扩容和顶替因涉及到迁移数据,比较麻烦,一般会绕过它,刚开始集群建设一步到位,后续不扩容,如果有机器损坏,直接修,而不是顶替。

Cassandra的升级比较有优势,3副本的情况下,可以最多一次升级1/3的机器,而不影响在线读写。

?Ceph:还没搞过大集群,crush机制理论上可以将集群建的比较大(也许几千台),但扩

容、顶替拖数据不可避免。因为不能确定数据的几个副本在那几个节点上,或者说不能确定几台机器上是否有同一批数据的副本,所以,升级为了不影响在线服务,最好一台台升级。

2)磁盘故障

?盘故障引起的数据修复,衡量其好坏的标准,就是是否够快、是否足够自动化。磁盘写

性能是修复速度的瓶颈。全局修复机制都能够做到自动化。所以,三种系统在这一点上差异不大。

8.复杂查询与事务

分布式存储系统相对于关系数据库之所以能做到高性能、高扩展,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选择不支持复杂的联表查询与事务操作。

联表查询,分布式存储系统一般都不支持,而是通过冗余存储的方式实现类似的功能需求。

复杂的事务,也不支持。但简单的事务,如单行事务、CAS(compare–and-set)还是可以支持的。

1)事务

?Hbase:支持单行事务(可以是多个操作),由于region sever单点,可以在单机上较容

易的实现。这是region server单点的一个优势。

?Cassandra:支持单次操作行级锁;单个column的cas操作(依赖paxos多机协商,较

为复杂,效率低)。

?Ceph则没有此类需求,自然不支持。

以上有些是实践总结,有些则加了自己的理解,有不对之处,还请指出,多谢。

分布式存储系统的一些理解和实践

分布式存储系统的一些理解和实践 张建伟 一、分布式存储系统介绍 1.简介 互联网数据规模越来越大,并发请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在很多使用场景下并不能很好的满足需求。分布式存储系统应运而生。它有良好的扩展性,弱化关系数据模型,甚至弱化一致性要求,以得到高并发和高性能。按功能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分布式文件系统 hdfs ceph glusterfs tfs ?分布式对象存储 s3(dynamo) ceph bcs(mola) ?分布式表格存储 hbase cassandra oceanbase ?块存储 ceph ebs(amazon) 分布式存储系统,包括分布式系统和单机存储两部分;不同的系统,虽在功能支持、实现机制、实现语言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但其设计时,关注的关键问题是基本相同的。单机存储的主流实现方式,有hash引擎、B+树引擎和LSM树(Log Structured Merge Tree)三种,不展开介绍。本文第二章节,主要结合hbase、cassandra和ceph,讲下分布式系统设计部分,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 2.适用场景 各分布式存储系统功能定位不尽相同,但其适用和不适用的场景,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同的,如下。

1)适用 大数据量(大于100T,乃至几十PB) key/value或者半结构化数据 高吞吐 高性能 高扩展 2)不适用 Sql查询 复杂查询,如联表查询 复杂事务 二、分布式存储系统设计要点 1.数据分布 分布式存储,可以由成千甚至上万台机器组成,以实现海量数据存储和高并发。那它最先要解决的就是数据分布问题,即哪些数据存储在哪些机器(节点)上。常用的有hash类算法和用meta表映射两种方式。一般完全分布式的设计(无master节点),会用hash类算法;而集中式的设计(有master节点)用meta表映射的方式。两者各有优缺点,后面讲到具体问题时再做比较。 1)一致性hash 将存储节点和操作的key(key唯一标识存储的object,有时也叫object name)都hash到0~2的32次方区间。映射到如下环中的某个位置。沿操作key的位置顺时针找到的第一个节点即为此key的primary存储节点。如下图所示:

ONEStor分布式存储系统介绍

ONEStor 分布式存储系统介绍 关于ONEStor 分布式存储系统介绍,小编已在金信润天 容: 技术特点 H3C ONEStor 存储系统采用分布式设计,可以运行在通用 x86服务器上,在部署该软件时, 会把所有服务器的本地硬盘组织成一个虚拟存储资源池,对上层应用提供块存储功能。 H3C ONEStor 分布式存储软件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领先的分布式架构 H3CONEStor 存储软件的采用全分布式的架构: 分布式管理集群,分布式哈希数据分布算法, 分布式无状态客户端、分布式Cache 等,这种架构为存储系统的可靠性、 可用性、自动运维、 高性能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证。其系统架构组成如下图所示: jyionitors 上图中,ONEStor 逻辑上可分为三部分: OSD Monitor 、Client 。在实际部署中,这些逻辑 Get 到了部分资料,整理出以下内 QSDs CliEnt£ Object I/O V* Failure reporting, v ------ map distribution

组件可灵活部署,也就是说既可以部署在相同的物理服务器上,也可以根据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考虑,部署在不同的硬件设备上。下面对每一部分作一简要说明。 OSD:Object-based Storage Device OSD由系统部分和守护进程(OSD deamon两部分组成。OSD系统部分可看作安装了操作系统和文件系统的计算机,其硬件部分包括处理器、内存、硬盘以及网卡等。守护进程即运行在内存中的程序。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每块硬盘(SSD或HDD对应一个OSD并将其视 为OSD的硬盘部分,其余处理器、内存、网卡等在多个OSD之间进行复用。ONEStor存储集群中的用户都保存在这些OSD中。OSDdeamon负责完成OSD的所有逻辑功能,包括与monitor 和其他OSD(事实上是其他OSD的deamon)通信以维护更新系统状态,与其他OSD共同完成数据的存储和维护,与client 通信完成各种数据对象操作等等。 Monitor : Monitor 是集群监控节点。Monitor 持有cluster map 信息。所谓Cluster Map ,粗略的说就是关于集群本身的逻辑状态和存储策略的数据表示。ONEStor Cluster Map包括Monitor map osd map pg map crush map等,这些map构成了集群的元数据。总之,可以认为Monitor 持有存储集群的一些控制信息,并且这些map信息是轻量级的,只有在集群的物理设备(如主机、硬盘)和存储策略发生变化时map信息才发生改变。 Client : 这里的Client可以看出外部系统获取存储服务的网关设备。client通过与OSD或者Monitor 的交互获取cluster map然后直接在本地进行计算,得出数据的存储位置后,便直接与对应的OSD 通信,完成数据的各种操作。在此过程中,客户端可以不依赖于任何元数据服务器,不进行任何查表操作,便完成数据访问流程。这一点正是ONEStor分布式存储系统可以实现扩展性的重要保证。 客户的数据到达Clie nt后,如何存储到OSD上,其过程大致如下图所示:

存储方案设计原则

存储方案设计原则 设计是把一种设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通过各种感觉形式传达出来的过程。以下是的存储方案设计原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CAP理论 2000年Eric Brewer教授提出了著名的CAP理论,即:一个分布式系统不可能满足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这三个需求,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 xx年MIT的Seth Gilbert 和 Nancy lynch两人证明了CAP理论的正确性。 根据CAP理论,一致性(C),可用性(A),分区容错性(P),三者不可兼得,必须有所取舍。 因此系统架构师不要把精力浪费在如何设计才能同时满足CAP 三者的完美分布式系统,而是应该研究如何进行取舍,满足实际的业务需求。 C: Consistency(一致性),任何一个读操作总是能读取到之前完成的写操作结果,也就是在分布式环境中,多点的数据是一致的; A: Availability(可用性),每一个操作总是能够在确定的时间内返回,也就是系统随时都是可用的; P: Tolerance of work Partition(分区容忍性),在出现网络分区(比如断网)的情况下,分离的系统也能正常运行;

对于分布式存储系统而言,分区容错性(P)是基本需求,因此只有CP和AP两种选择。CP模式保证分布在网络上不同节点数据的一致性,但对可用性支持不足,这类系统主要有BigTable, HBASE,MongoDB, Redis, MemcacheDB, Berkeley DB等。AP模式主要以实现"最终一致性(Eventual Consistency)"来确保可用性和分区容忍性,但弱化了数据一致性要求,典型系统包括Dynamo, Tokyo Cabi,Cassandra, CouchDB, SimpleDB等。 2、Eventual Consistency(最终一致性) 简而言之:过程松,结果紧,最终结果必须保持一致性。 从客户端考虑数据一致性模型,假设如下场景: 存储系统:它在本质上是大规模且高度分布的系统,其创建目的是为了保证耐用性和可用性。 进程A:对存储系统进行读写。 进程B和C:这两个进程完全独立于进程A,也读写存储系统。客户端一致性必须处理一个观察者(在此即进程A、B或C)如何以及何时看到存储系统中的一个数据对象被更新。 根据以上场景可以得到如下三种一致性模型: 强一致性:在更新完成后,(A、B或C进行的)任何后续访问都将返回更新过的值。 弱一致性:系统不保证后续访问将返回更新过的值,在那之前要先满足若干条件。从更新到保证任一观察者看到更新值的时刻之间的这段时间被称为不一致窗口。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架构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 架构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架构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汽车的电气和电子系统已经变得非常的复杂。今天汽车电子/电气系统开发工程师广泛使用基于模型的功能设计与仿真来迎接这一复杂性挑战。新兴标准定义了与低层软件的标准化接口,最重要的是,它还为功能实现工程师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抽象级。 这提高了软件组件的可重用性,但不幸的是,关于如何将基于模型的功能设计的结果转换成高度环境中的可靠和高效系统实现方面的指导却几乎没有。 另外,论述设计流程物理端的文章也非常少。本文概述了一种推荐的系统级设计方法学,包括、分布在多个ECU中的网络和任务调度、线束设计和规格生成。 为什么需要AUTOSAR? 即使在同一家公司,“架构设计”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含义,这取决于她们站在哪个角度上。物理架构处理系统的有形一面,如布线和连接器,逻辑架构定义无形系统的结构和分配,如软件和通信协议。当前设计物理架构和逻辑架构的语言是独立的,这导致相同一个词的意思能够完全不同,设计团队和流程也是独立的,这也导致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物理和逻辑设计流程。 这种复杂性导致了次优设计结果,整个系统的正确功能是如此的难于实现,以致于几乎没有时间去寻求一种替代方法,它可导致更坚固的、可扩展性更好的和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为了实现这样一种解决方案,设计师需要新的方法,它能够将物理和逻辑设计流程紧密相连,并依然允许不同的设计团队做她们的工作。 新兴的AUTOSAR标准为系统级汽车电子/电气设计方法学提供了一个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可行的选择,尽管它主要针对软件层面,即逻辑系统的设计。不过,大量广泛的AUTOSAR元模型及其丰富的接口定义允许系统级电子/电气架构师以标准的格式表示她的设计思想。从经济上看,AUTOSAR标准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统一的市场,它使得能够创立合适的设计工具。

分布式文件存储方案

1DFS系统 (DFS) 是AFS的一个版本,作为开放软件基金会(OSF)的分布 分布式文件系统 式计算环境(DCE)中的文件系统部分。 如果文件的访问仅限于一个用户,那么分布式文件系统就很容易实现。可惜的是,在许多网络环境中这种限制是不现实的,必须采取并发控制来实现文件的多用户访问,表现为如下几个形式: 只读共享任何客户机只能访问文件,而不能修改它,这实现起来很简单。 受控写操作采用这种方法,可有多个用户打开一个文件,但只有一个用户进行写修改。而该用户所作的修改并不一定出现在其它已打开此文件的用户的屏幕上。 并发写操作这种方法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读写一个文件。但这需要操作系统作大量的监控工作以防止文件重写,并保证用户能够看到最新信息。这种方法即使实现得很好,许多环境中的处理要求和网络通信量也可能使它变得不可接受。 NFS和AFS的区别 NFS和AFS的区别在于对并发写操作的处理方法上。当一个客户机向服务器请求一个文件(或数据库记录),文件被放在客户工作站的高速缓存中,若另一个用户也请求同一文件,则它也会被放入那个客户工作站的高速缓存中。当两个客户都对文件进行修改时,从技术上而言就存在着该文件的三个版本(每个客户机一个,再加上服务器上的一个)。有两种方法可以在这些版本之间保持同步: 无状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服务器并不保存其客户机正在缓存的文件的信息。因此,客户机必须协同服务器定期检查是否有其他客户改变了自己正在缓存的文件。这种方法在大的环境中会产生额外的LAN通信开销,但对小型LAN来说,这是一种令人满意的方法。NFS 就是个无状态系统。 回呼(Callback)系统在这种方法中,服务器记录它的那些客户机的所作所为,并保留它们正在缓存的文件信息。服务器在一个客户机改变了一个文件时使用一种叫回叫应答(callbackpromise)的技术通知其它客户机。这种方法减少了大量网络通信。AFS(及OSFDCE的DFS)就是回叫系统。客户机改变文件时,持有这些文件拷贝的其它客户机就被回叫并通知这些改变。 无状态操作在运行性能上有其长处,但AFS通过保证不会被回叫应答充斥也达到了这一点。方法是在一定时间后取消回叫。客户机检查回叫应答中的时间期限以保证回叫应答是当前有效的。回叫应答的另一个有趣的特征是向用户保证了文件的当前有效性。换句话说,若

天网云存储系统建设方案

天网云存储系统建设方案 1.1存储需求概述 XX天网二期需要建设XX个高清监控点位,随着城市防控体系系统规模越来越大,以及高清视频的大规模应用,对系统中需要存储的数据和应用的复杂程度在不断提高,且视频数据需要长时间持续地保存到存储系统中,并要求随时可以调用,对存储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数百TB甚至上PB级的海量视频存储需求,传统的SAN或NAS在容量和性能的扩展上会存在瓶颈。而云存储可以突破这些性能瓶颈,而且可以实现性能与容量的线性扩展,这对于本项目存储系统来说是一个新选择。 视频云存储通过软件运用集群技术、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将网络中的存储设备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为满足本次高清点位视频存储的需求,同时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满足业务使用需求,本次XX天网二期拟建设云存储系统进行录像存储和业务访问接口。 大容量存储需求 随着各地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深入,摄像头数量日益增多。前端建设普遍采用1080P高清摄像机。依据平安城市的建设要求,高清图像存储30天,那么一万路视频的总存储容量需要大致为十几个PB。 集中存储需求 对于城市级系统数十PB的存储需求,若采用通用IPSAN存储方案,则需上千台IPSAN,难以实现高效、统一的存储与设备管理,无法高效支撑公安视频实战应用。 高IO性能需求 基于视频大数据的智能实战应用对大量视频的快速收集与分析有非常高的要求,而传统IPSAN存储方式由于IO性能低,无法满足视频大数据应用的存储与应用要求。

1.2存储系统基本要求 在设计XX天网视频监控系统存储系统时,依据以下设计要求: (1)监控点的录像过程将对网络交换设备产生很大的压力,核心交换机应能负担如此大的交换压力,需考虑网络故障以后录像数据的缓存功能以及网络恢复以后的补录功能。 (2)能集中管理所有存储资源并统一调度,统一部署存储策略。与存储资源物理位置无关,只要IP网可达,便可实现对存储资源随时随地检索和回放。 (3)保障存储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对访问权限进行集中管理与分配。 (4)存储空间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可实现无缝在线扩容。 (5)存储系统具有冗余备份的能力,提供持续稳定的性能。 (6)存储系统提供标准的运维接口,维护简单方便。 (8)存储系统具备高可靠性,出现设备故障后,存储业务不中断。 本项目在XX分局建设分布式视频云存储中心,每个存储中心依据接入到该区的视频前端的数量实际情况,规划建设分布式云存储系统。 1.3云存储拓扑示意图 UCS的存储节点通过Uni-FS分布式文件系统,将多台存储节点上的物理资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而崛起的数据库技术已不断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技术的一种,它的产生,使在地理上、组织上分散的单位得以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使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等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如何优化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如何更高效地实施数据库查询等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着整个系统性能和系统效率等诸多关键因素的完善和提高.1分布式数据库的定义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基础是集中式数据库,但是比集中式数据库具有更大的可扩展性,它适用于单位和企业的各下属、分散部门,允许将分工后的针对性较强的各部门数据存储在本地存储设备上,从而提高用户操作应用程序的反馈速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网络通信费用.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物理分布逻辑集中,即在物理上是分布的,在逻辑上是一个统一整体,这类数据库系统比较适用于用途单一、专业性强的中小企业或部门;二是无论在物理上或是逻辑上都是分布的,这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类型称为联邦式,此类型主要用于集成大 范围数据库,因为该系统主要由用途迥异、 差别明显的数据库组成. 分布式数据库的物理分布性主要表现在数据库中的数据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地域内或主机上,而逻辑集中性主要表现在无论用户处于哪个位置或使用本局域网中的哪台主机,都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但这些数据库具体的分布位置用户并不需要知道,就如同数据库存储在本机,并且由本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2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2.1数据的独立性和分布的透明性 数据的独立性可以说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目标,而分布的透明性表现在用户在操作带有数据库的应用程序时,不必了解数据存储的具体物理位置,不必关心数据逻辑集中的区域,也不必验证本地系统支持哪些数据模型.分布透明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 2.2集中和自治相结合 对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来说,数据共享分为两层:局部共享和全局共享.局部共享是相对于局部数据库而言的,存储在局部数据库中的一般是专门针对本地用户的常用数据;全局共享就是说在各个分布的数据库区域,也能够支持 系统在全局上的应用,可以存储可供本网中其他位置的用户共享的数据.那么对于这两层数据共享的分类,就有相应的两种控制方式,即集中和自治,各个局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对本区域的数据库实施独立管理,称为自治;与此同时,为了协调各个局部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了宏观、整体地把握各局部数据库的运行情况等,系统还设置了集中控制的工作方式. 2.3易于扩展性 由于单位、 企业等的数据量越来越庞大,对于数据库服务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如果服务器的应用程序支持水平方向的扩展,那么就可以通过多增加服务器来分担数据的处理任务. 3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设计3.1设计的原则 3.1.1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主要设计原则是本地和近地.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尽量实现数据的本地化,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数据节点之间的相互通信,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3.1.2为了改善和提高数据库数据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有时候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可以将数据保存为副本,如果数据的其中一个副本被损坏或者不能使用,那么在网络环境中的另一个节点中可以对损坏的副本进行恢复.不过,在恢复的同时有可能增加冗余的数据,所以在设计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时应当全面考虑最优的数据冗余程序,从而减少数据库更新的成本. 3.1.3在用户通过应用程序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时候,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应当将总的工作量分流到网络环境中的各局域节点,从而提高了应用程序的执行效率、扩大了数据传输的并行度、充分利用了各局域节点计算机的资源.因此在设计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同时,要将负荷合理地分流. 3.1.4在设计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时,要对网络各局域节点进行存储能力的统筹,对有限的存储控件进行合理的规划.3.2设计的内容 与集中式数据库的设计相类似,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也包括了数据库和应用.其中,数据库的设计又包括全局的模式设计和局部的模式设计.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关键是 Vol.28No.10 Oct.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8卷第10期(下) 2012年10月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左 翔,姜文彪 (安徽医科大学计算机系,安徽 合肥 230032) 摘要:分布式数据库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定义和特点入手,介绍了其设计、优化的目标以及优化的方法. 关键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设计;优化中图分类号:TP3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10-0020-02 20--

中科分布式存储系统技术白皮书V2.0

LINGHANG TECHNOLOGIES CO.,LTD 中科分布式存储系统技术白皮书 北京领航科技 2014年04

目录 1、产品介绍 (3) 1.1 云时代的政府/企业烦恼 (3) 1.2 产品服务与定位 (3) 2、中科分布式存储应用场景 (4) 2.1 目标用户 (4) 2.2 产品模式 (4) 2.2.1高性能应用的底层存储 (4) 2.2.2企业级海量数据存储平台 (5) 2.2.3容灾备份平台 (5) 2.3 使用场景 (5) 2.3.1企业级数据存储 (5) 2.3.2私有云计算 (6) 2.3.3海量数据存储 (6) 2.3.4大数据分析 (7) 2.3.5 容灾备份 (7) 3、中科分布式存储核心理念 (8) 4、中科分布式存储功能服务 (9) 4.1 存储系统功能介绍 (9) 4.2 WEB监控管理端功能介绍 (11) 5、系统技术架构 (12) 5.1 系统总体架构 (12) 5.2 系统架构性特点 (12) 5.3 技术指标要求 (14) 5.4 系统软硬件环境 (15)

1、产品介绍 1.1云时代的政府/企业烦恼 ?政府、企事业单位每天产生的大量视频、语音、图片、文档等资料,存在 哪里? ?政府、企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各个子系统之间强烈的数据共享需求如何满 足? ?大数据如何高效处理以达到统一存取、实时互动、价值传播、长期沉淀? ?您是否为单位电子邮箱充斥大量冗余数据还要不断扩容而烦恼? ?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私有云平台为什么操作和数据存取这么慢? ?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存储平台数据量已接近临界值需要扩容,但上面有重 要业务在运行,如何能在线扩展存储空间? ?公司的每一个子公司都有重要客户数据,要是所在的任何一个城市发生大 规模灾难(比如地震)数据怎么办? ?政府、企事业单位有一些历史数据平时比较少用到,但又不能丢掉,占用 了大量的高速存储资源,能否移到更廉价的存储设备上去? 1.2产品服务与定位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面对数据资源的爆炸性增长,政府、企事业单位每天产生的海量视频、语音、图片、文档和重要客户数据等资料如何有效存取?政府多个部门之间、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公司各个部门之间强烈的数据共享需求如何满足?如果

分布式数据库设计报告

分布式数据库设计报告

目录 1案例背景 (1) 需求分析 (1) 2 分布式数据库设计 (2) 设计目标 (2) 总体设计目标 (2) (4)可靠性: (3) 完成方式及周期 (3) 分布式数据库架构图 (4) 物理设计施工 (5) 3 总结 (5) 4所用设备汇总 (7) 5所使用软件 (7)

成品车间分布式数据库设计 1案例背景 随着成品车间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的传统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缺点逐渐体现出来主要有: 1、所有数据处理、存储集中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一旦机器损坏或系统崩 溃数据数据很难恢复。 2、单台机器写入/查询处理能力不足,一台机器既要读取数据,又要写入数 据,遇到大批量超过单台数据库的处理能力,就会出现卡顿,在生产时 间不敢批量制造/查询数据。 3、硬件性能瓶颈,包括(硬盘、CPU、内存),使用升级硬件的方法效果有限。 4、出现故障没有备用服务器可以替代。 5、当前成品车间存在2种数据库,oracle,sql sever,交叉使用不方便管 理维护,出现问题排查困难。 6、由于数据库初期创建数据库/表比较混乱,现在对数据的统计管理需要在 两台服务器之间交叉进行,统计难度高,效率低。 需求分析 成品车间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各个节点产生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对数据系统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所使用的传统集中式数据库已经无法从容应对越来越大的数据。 成品车间生产线数据库主要有oracle和sql server两种,分别分布在2台计算机中,柔性线、自动线、三相线交叉使用两种类型数据库,主要出现的问题有; 1、一旦其中一个数据库出现问题,那么就有很大的几率导致三条线体 的某个节点或全部节点失去数据服务,导致停线。 2、数据库出现故障,必须停线,故障修复之后才可以上线使用。

一文看懂分布式存储与传统NAS、SAN优劣势

一文看懂分布式存储与传统NAS、SAN优劣势 传统SAN存储设备一般采用双控制器架构,两者互为备份,配置两台交换机与前端的服务器进行连接,这种双控制器架构方式会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缺点: 1.网络带宽容易变成整个存储性能的瓶颈; 2.如果一个控制器损坏,系统的性能将大幅下降,影响存储的正常使用。 传统存储架构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横向扩展性较差 受限于前端控制器的对外服务能力,纵向扩展磁盘数量无法有效提升存储设备对外提供服务的能力。同时,前端控制器横向扩展能力非常有限,业界最多仅能实现几个控制器的横向。因此,前端控制器成为整个存储性能的瓶颈。 2、不同厂家传统存储之间的差异性带来的管理问题 不同厂商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方式各有不同,由于软硬件紧耦合、管理接口不统一等限制因素无法做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弹性调度,也会带来存储利用率较低的现象。因此,不同存储的存在影响了存储使用的便利性和利用率。 分布式存储往往采用分布式的系统结构,利用多台存储服务器分担存储负荷,利用位置服务器定位存储信息。它不但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还易于扩展,将通用硬件引入的不稳定因素降到最低。优点如下: 1.高性能 一个具有高性能的分布式存户通常能够高效地管理读缓存和写缓存,并且支持自动的分级存储。分布式存储通过将热点区域内数据映射到高速存储中,来提高系统响应速度;一旦这些区域不再是热点,那么存储系统会将它们移出高速存储。而写缓存技术则可使配合高速存储来明显改变整体存储的性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先将数据写入高速存储,再在适当的时间进行同步落盘。 2.支持分级存储 由于通过网络进行松耦合链接,分布式存储允许高速存储和低速存储分开部署,或者任意

分布式存储系统设计方案——备份容灾

分布式存储系统设计方案——备份容灾 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系统可用性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需要保证在机器发生故障时,系统可用性不受影响,为了做到这点,数据就需要保存多个副本,并且多个副本要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上,只要多个副本的数据是一致的,在机器故障引起某些副本失效时,其它副本仍然能提供服务。本文主要介绍数据备份的方式,以及如何保证多个数据副本的一致性,在系统出现机器或网络故障时,如何保持系统的高可用性。 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是指存储数据的多个副本,备份方式可以分为热备和冷备,热备是指直接提供服务的备副本,或者在主副本失效时能立即提供服务的备副本,冷备是用于恢复数据的副本,一般通过Dump的方式生成。 数据热备按副本的分布方式可分为同构系统和异步系统。同构系统是把存储节点分成若干组,每组节点存储相同的数据,其中一个主节点,其他为备节点;异构系统是把数据划分成很多分片,每个分片的多个副本分布在不同的存储节点,存储节点之间是异构的,即每个节点存储的数据分片集合都不相同。在同构系统中,只有主节点提供写服务,备节点只提供读服务,每个主节点的备节点数可以不一样,这样在部署上会有更大的灵活性。在异构系统中,所有节点都是可以提供写服务的,并且在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时,会有多个节点参与故障节点的数据恢复,但这种方式需要比较多的元数据来确定各个分片的主副本所在的节点,数据同步机制也会比较复杂。相比较而言,异构系统能提供更好的写性能,但实现比较复杂,而同构系统架构更简单,部署上也更灵活。鉴于互联网大部分业务场景具有写少读多的特性,我们选择了更易于实现的同构系统的设计。 系统数据备份的架构如下图所示,每个节点代表一台物理机器,所有节点按数据分布划分为多个组,每一组的主备节点存储相同的数据,只有主节点能提供写服务,主节点负责把数据变更同步到所有的备节点,所有节点都能提供读服务。主节点上会分布全量的数据,所以主节点的数量决定了系统能存储的数据量,在系统容量不足时,就需要扩容主节点数量。在系统的处理能力上,如果是写能力不足,只能通过扩容主节点数来解决;而在写能力不足时,则可以通过增加备节点来提升。每个主节点拥有的备节点数量可以不一样,这在各个节点的数据热度不一样时特别有用,可以通过给比较热的节点增加更多的备节点实现用更少的资源来提升系统的处理能力。

分布式数据库设计方案

1.大型分布式数据库解决方案 企业数据库的数据量很大时候,即使服务器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某些复杂的查询操作都会非常缓慢,影响最终用户的体验;当数据量很大的时候,对数据库的装载与导出,备份与恢复,结构的调整,索引的调整等都会让数据库停止服务或者高负荷运转很长时间,影响数据库的可用性和易管理性。 分区表技术 让用户能够把数据分散存放到不同的物理磁盘中,提高这些磁盘的并行处理能力,达到优化查询性能的目的。但是分区表只能把数据分散到同一机器的不同磁盘中,也就是还是依赖于一个机器的硬件资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分布式分区视图 分布式分区视图允许用户将大型表中的数据分散到不同机器的数据库上,用户不需要知道直接访问哪个基础表而是通过视图访问数据,在开发上有一定的透明性。但是并没有简化分区数据集的管理、设计。用户使用分区视图时,必须单独创建、管理每个基础表(在其中定义视图的表),而且必须单独为每个表管理数

据完整性约束,管理工作变得非常复杂。而且还有一些限制,比如不能使用自增列,不能有大数据对象。对于全局查询并不是并行计算,有时还不如不分区的响应快。 库表散列 在开发基于库表散列的数据库架构,经过数次数据库升级,最终采用按照用户进行的库表散列,但是这些都是基于自己业务逻辑进行的,没有一个通用的实现。客户在实际应用中要投入很大的研发成本,面临很大的风险。 面对海量数据库在高并发的应用环境下,仅仅靠提升服务器的硬件配置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分布式网格集群通过数据分区把数据拆分成更小的部分,分配到不同的服务器中。查询可以由多个服务器上的CPU、I/O来共同负载,通过各节点并行处理数据来提高性能;写入时,可以在多个分区数据库中并行写入,显著提升数据库的写入速度。

分布式服务架构方案

高并发分布式服务架构方案 下图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架构蓝图,针对不同的应用系统需要的模块各有不同。此架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数据存储和读取,基础服务,应用层(APP/业务/Proxy),日志监控等,下面对这些主要的问题提供具体的各项针对性技术方案。 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分布式系统应该根据应用对数据不同的一致性、可用性等要求和数据的不同特性,采用不同的数据存储和读取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可选方案: 1)内存型数据库。内存型的数据库,以高并发高性能为目标,在事务性方面没那么严格, 适合进行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读取。例如开源nosql数据库mongodb、redis等。 2)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在满足并发性能的同时,也需要满足事务性,可通过 读写分离,分库分表来应对高并发大数据量的情况。例如Oracle,Mysql等。 3)分布式数据库。对于数据的高并发的访问,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提供读写分离的方案, 但是带来的确实数据的一致性问题提供的数据切分的方案;对于越来越多的海量数据,传统的数据库采用的是分库分表,实现起来比较复杂,后期要不断的进行迁移维护;对

于高可用和伸缩方面,传统数据采用的是主备、主从、多主的方案,但是本身扩展性比较差,增加节点和宕机需要进行数据的迁移。对于以上提出的这些问题,分布式数据库HBase有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适用于高并发海量数据存取的要求。 基础服务 基础服务主要是指数据层之上的数据路由,Cache,搜索等服务。 1)路由Router。对于数据库切分方案中的分库分表问题,需要解决在请求对应的数据时 定位需要访问的位置,可根据一致性Hash,维护路由表至内存数据库等方案解决。 2)Cache。对于高并发的系统来讲,使用Cache可以减轻对后端系统的压力,所有Cache 可承担大部分热数据的读操作。当前用的比较多的是redis和memcache,redis比memcache有丰富的数据操作的API,redis对数据进行了持久化,而memcache没有这个功能,因此memcache更加适合在关系型数据库之上的数据的缓存。 3)搜索。搜索可以支持应用系统的按照关键词的检索,搜索提示,搜索排序等功能。开源 开源的企业级搜索引擎主要有lucene, sphinx,选择搜索引擎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a)搜索引擎是否支持分布式的索引和搜索,来应对海量的数据,支持读写分离,提高 可用性 b)索引的实时性 c)搜索引擎的性能 Solr是基于Lucene开发的高性能的全文搜索服务器,满足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虑,而且目前在企业中应用非常广泛。 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包括面向用户的应用,网站、APP等,还包括相关的业务处理的运算等。 1)负载均衡-反向代理。一个大型的平台包括很多个业务域,不同的业务域有不同的集群, 可以用DNS做域名解析的分发或轮询,DNS方式实现简单。但是因存在cache而缺乏灵活性;一般基于商用的硬件F5、NetScaler或者开源的软负载lvs在做分发,当然会采用做冗余(比如lvs+keepalived)的考虑,采取主备方式。Nginx是基于事件驱动的、异步非阻塞的架构、支持多进程的高并发的负载均衡器/反向代理软件,可用作反向代理的工具。

云存储及架构

xx存储原理及系统构架 摘要: 云存储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和应用领域,由于其快速部署、低成本、灵活调整规模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基于以上研究云存储,本文基于《云存储解析》内容,具体分析了云存储系统构架模式、技术优势及特点,并与传统的存储架构模式进行了对比。 前言 作为近几年兴起的“云计算(CloudComputing)”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云存储(CloudStorage)”承担着最底层以服务形式收集、存储和处理数据的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上层的云平台、云服务等业务。与传统的存储设备相比,云存储不仅仅是一个硬件,而是一个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应用软件、公用访问接口、接入网和客户端程序等多个部分组成的系统。 云存储提供的是存储服务,存储服务通过网络将本地数据存放在存储服务提供商(SSP)提供的在线存储空间。需要存储服务的用户不再需要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只需向SSP申请存储服务,从而避免了存储平台的重复建设,节约了昂贵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投资。 1xx存储技术 云存储系统与传统存储系统相比,具有如下不同: 第一,从功能需求来看,云存储系统面向多种类型的网络在线存储服务,而传统存储系统则面向如高性能计算、事务处理等应用;第二,从性能需求来看,云存储服务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数据的安全、可靠、效率等指标,而且由于用户规模大、服务范围广、网络环境复杂多变等特点,实现高质量的云存储服务必将面临更大的技术挑战;第三,从数据管理来看,云存储系统不仅要提供类似于POSIX的传统文件访问,还要能够支持海量数据管理并提供公共服务支撑功能,以方便云存储系统后台数据的维护。 基于上述特点,云存储平台整体架构可划分为4个层次,自底向上依次是:

分布式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分布式控制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课题八:3台电动机的顺序控制 学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二任务描述: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电动机自动与手动正反转的设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设计三台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程序的原则是: (1)自动每隔离十分钟启动一台电机,中间可急停,到了八小时后都自动关闭。 (2)手动顺序启动,手动反序停止。 设计四段程序,第一段是自动顺序启动三台电机,由SB1总起T0,T1延时触发。第二段程序是到点自动停止,每个电机配备一个定时器加计数器来实现。第三段程序是手动顺序启动由SB2总起,T5,T6延时触发。第四段程序是手动反序停止由中间继电器M1.0,M1.1,M1.2线圈触发,而在第三段程序的起停保电路中用它们的常闭触点来实现。 控制任务和要求: (1)启动操作:按启动按钮SB1,电动机M1启动,10s后电动机M2自动启动,又经过8s,电动机M3自动启动。 (2)停车操作:按停止按钮SB2,电动机M3立即停车;5s后,电动机M2自动停车;又经过4s,电动机M1自动停车。 (3)要求启动时,每隔10min依次启动1台,每台运行8h后自动停车。在运行中可用停止按钮将3台电动机同时停机。 三电动机及其PLC控制器的介绍 1.系统设计功能 1)电路设计 本课题的三台电动机应满足以下要求 (1)自动时,当第二台电动机延时启动时,不关闭第一台电动机。当第三台电动机延时启动时,不关闭第一,第二台电动机。且三者自各自启动就开始计数器计时,准备 关闭。 (2)用急停按钮使三台电动机同时停移,但时间必须在自动停止时间范围内。 (3)手动时,当第二台中动机延时启动时,必须等三台电动机按顺序都启动后才可以按下手动反序停止按钮,使他们各自停止。 2)主电路设计 由三台电机组成,启动电路由自动开关QF0.,接触器KM0-KM3.热继电器FR1-FR3各台电

3种分布式文件系统

第一部分CEPH 1.1 特点 Ceph最大的特点是分布式的元数据服务器通过CRUSH,一种拟算法来分配文件的locaiton,其核心是 RADOS(resilient automatic distributed object storage),一个对象集群存储,本身提供对象的高可用,错误检测和修复功能。 1.2 组成 CEPH文件系统有三个主要模块: a)Client:每个Client实例向主机或进程提供一组类似于POSIX的接口。 b)OSD簇:用于存储所有的数据和元数据。 c)元数据服务簇:协调安全性、一致性与耦合性时,管理命名空间(文件名和 目录名) 1.3 架构原理 Client:用户 I/O:输入/输出 MDS:Metadata Cluster Server 元数据簇服务器 OSD:Object Storage Device 对象存储设备

Client通过与OSD的直接通讯实现I/O操作。这一过程有两种操作方式: 1. 直接通过Client实例连接到Client; 2. 通过一个文件系统连接到Client。 当一个进行打开一个文件时,Client向MDS簇发送一个请求。MDS通过文件系统层级结构把文件名翻译成文件节点(inode),并获得节点号、模式(mode)、大小与其他文件元数据。注意文件节点号与文件意义对应。如果文件存在并可以获得操作权,则MDS通过结构体返回节点号、文件长度与其他文件信息。MDS同时赋予Client操作权(如果该Client还没有的话)。目前操作权有四种,分别通过一个bit表示:读(read)、缓冲读(cache read)、写(write)、缓冲写(buffer write)。在未来,操作权会增加安全关键字,用于client向OSD证明它们可以对数据进行读写(目前的策略是全部client 都允许)。之后,包含在文件I/O中的MDS被用于限制管理能力,以保证文件的一致性与语义的合理性。 CEPH产生一组条目来进行文件数据到一系列对象的映射。为了避免任何为文件分配元数据的需要。对象名简单的把文件节点需要与条目号对应起来。对象复制品通过CRUSH(著名的映射函数)分配给OSD。例如,如果一个或多个Client打开同一个文件进行读操作,一个MDS会赋予他们读与缓存文件内容的能力。通过文件节点号、层级与文件大小,Client可以命名或分配所有包含该文件数据的对象,并直接从OSD簇中读取。任何不存在的对象或字节序列被定义为文件洞或0。同样的,如果Client打开文件进行写操作。它获得使用缓冲写的能力。任何位置上的数据都被写到合适的OSD上的合适的对象中。Client 关闭文件时,会自动放弃这种能力,并向MDS提供新的文件大小(写入时的最大偏移)。它重新定义了那些存在的并包含文件数据的对象的集合。 CEPH的设计思想有一些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数据的定位是通过CRUSH算法来实现的。

云计算项目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云计算项目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一、云计算、云安全应用关键技术研发与服务模式创新 支持云计算架构下为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及个人提供基础设施服务(Iaas)、平台服务(Paas)和应用软件服务(Saas)应用的示范。重点支持云计算、云安全解决方案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文化教育、医疗健康、中小企业服务、社区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应用。鼓励利用原有IT 设施开展云计算改造,对基于国产软硬件、具有自主可控技术,对广州超级计算中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予以优先。二、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云安全相关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 1.研究基于云计算架构下海量数据分析处理技术,重点支持开展实时压缩引擎、并行计算、动漫渲染、高速检索、语言理解、语音识别、图像识别、音视频检索和新一代搜索引擎等智能处理的研发和应用示范。 2.大规模分布式存储和处理技术,重点支持分布式存储系统技术、软硬件一体化云存储平台的研发应用与产业化 3.云计算平台运行管理技术,重点支持云计算环境下的系统部署、系统迁移、资源调度、网络应用、按需计量、性能评估等技术的研发、云中间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示范。

4.云计算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重点开展云环境数据隔离及网络安全、敏感信息覆盖、隐私及数据保护等;云计算数据和用户身份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侧重于安全云终端、数据中心监测和多租户、身份管理、防欺诈和恶意软件检测、数据丢失防护等。 三、云计算应用示范项目 1.云计算服务项目:指基于云计算架构,以市场化运营为特征且具有运营主体,能够为个人和机构用户提供基础设施服务(Iaas)、平台服务(Paas)和应用软件服务(Saas)的示范项目。包括金融、文化、健康、中小企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领域的云计算服务项目。 2.提升信息化水平的云计算改造项目:指各级政府和企业运用服务器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技术,以提高信息系统效率、减少投入、降低能耗为目标的云计算技术改造项目。政府和大型企业利用原有IT设施开展云计算改造项目。

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

本文作者Kate Matsudaira是一位美丽的女工程副总裁,曾在Sun Microsystems、微软、亚马逊这些一流的IT公司任职。她有着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团队管理经验,当过程序员、项目经理、产品经理以及人事经理。专注于构建和操作大型Web应用程序/网站,目前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SaaS(软件即服务)应用程序和云计算(如大家所说的大数据)。 本文是作者在AOSA一书介绍如何构建可扩展的分布式系统里的内容,在此翻译并分享给大家。 开源软件已经成为许多大型网站的基本组成部分,随着这些网站的逐步壮大,他们的网站架构和一些指导原则也开放在开发者们的面前,给予大家切实有用的指导和帮助。 这篇文章主要侧重于Web系统,并且也适用于其他分布式系统。 Web分布式系统设计的原则 构建并运营一个可伸缩的Web站点或应用程序到底是指什么?在最初,仅是通过互联网连接用户和访问远程资源。 和大多数事情一样,当构建一个Web服务时,需要提前抽出时间进行规划。了解大型网站创建背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学会权衡,会给你带来更加明智的决策。下面是设计大型Web系统时,需要注意的一些核心原则: ?可用性 ?性能 ?可靠性 ?可扩展 ?易管理 ?成本 上面的这些原则给设计分布式Web架构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理论指导。然而,它们也可能彼此相左,例如实现这个目标的代价是牺牲成本。一个简单的例子:选择地址容量,仅通过添加更多的服务器(可伸缩性),这个可能以易管理(你不得不操作额外的服务器)和成本作为代价(服务器价格)。 无论你想设计哪种类型的Web应用程序,这些原则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这些原则之间也会互相羁绊,做好它们之间的权衡也非常重要。 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