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分析答题攻略之一:关于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分析答题攻略之一:关于表现手法【编者按】本号从今天开始,将陆续推出现代文阅读分析答题攻略。
敬请大家收藏。
另,现代文阅读分析答题攻略,均是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
也就是说,本文阅读完毕,相当于在我们的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有效培训。
所以,凡攻略型指导文章,我们设定了付费阅读方式。
敬请理解。
在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分析题中,常常会有一类题目,让孩子们纠结不已,时常觉得无从下手。
这就是关于表现手法、表达效果、表达作用这一类的题型。
有的同学依据着老经验,套用几个简单的公式,稀里糊涂地写下几句话,但自己也知道,这样的答案能不能得到分数,却是一点儿数都没有的。
这类题目该如何回答呢?其实,这类题目在解答之前,只要先弄懂什么是表现手法,这样,问题就比较简单了。
但是,关于表现手法,一般的人常常误以为修辞手法就是表现手法。
其实,修辞手法,只是表现手法中的一个方面。
一般说来,表现手法由五个方面构成。
第一方面:表达方式常见的表达方式一般来说是五种: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这五种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看成是5种表现手法。
而由其引申出来的,也可以算是表现手法。
从记叙引申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5种也可以当作表现手法,并以此进行答题。
从描写引申出:6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另有常见的6种场面描写的方法。
从抒情也可以引申出6种。
详见下图。
第二方面:修辞手法修辞即文辞或修饰文辞,又称修辞格、修辞方法、修辞手法等。
目前已知的修辞手法有63大类,78小类。
这里简单介绍初中阅读理解中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景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三部分构成。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以小见大(附中考真题实战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以小见大——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以小见大【知识链接思维导图】【中考真题链接㈠】那一排钻天杨肖复兴①四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北京陶然亭南,马路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卖些油盐酱醋,同时兼管每天牛奶的发送。
②母亲那--阵子大病初愈,我给她订了牛奶。
由于每天到那里取奶,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
其中一位很年轻,刚来不久。
她面容清秀,长得纤弱,快言快语。
熟了之后,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了。
③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想明年接着考。
她又听说我爱看书,还写点儿东西在报刊上发表,就对我另眼相看。
④那时候,买麻酱要证,买香油要票,带鱼则只有过春节才有。
打香油的时候,都得用一个老式的长把儿小吊勺作为量器,盛满之后,通过漏斗倒进瓶里,手稍微抖喽一下,就会使盛进瓶里的香油的分量大不相同。
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每次我去买带鱼,她会把早挑好的宽一些的带鱼,从台子底下拿给我。
⑤除了书和杂志,我无以相报。
好在她爱看书,我就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
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⑥她曾经悄悄地对我说她不喜欢待在这么个小铺里卖一辈子香油麻酱和带鱼,告诉我想复读,明年重新参加高考。
⑦刚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她参加了高考,没考上。
第二年又去高考,结果差的分比前一年还多。
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
⑧我读大学期间,很少回家,和她见面少了,几乎断了音讯。
⑨六年过后,正是文学复兴的时期,我家有很多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堂堂,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正好。
⑩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
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
我这才注意,她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
⑪我把杂志给了她。
说:家里还有好多,你这样子不方便到我家去拿,待会儿我给你送来!她一摆手说:那哪儿行啊!那显得我的心多不诚呀!便跟着我回家抱回好多本杂志,我只好帮她提着一大摞,护送她回到副食店,对她说:这么沉,你怎么拿回家?她说:一会儿打电话,让孩子他爸来帮我扛回家。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一、先积累与表现手法有关的术语(1)修辞类比喻: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章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评议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2)技巧类A、叙述方式:顺叙、插叙、倒叙、补叙。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B、描写方式:景物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高低远近声色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写景,对比)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渲染环境气氛,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展开情节,或转换情节),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或暗示社会环境,还可以跟下文形成对比等等。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景写人、对比反衬)(对事物的描写,也可以有外貌特征、形状大小等的正面描写,还可以有侧面衬托、对比以及多种修辞。
)C、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等。
D、人称方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用于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E、艺术技巧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表现手法和考情分析

衬托
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 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次要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 使主要人物或事物突出。
正面衬托 反面衬托
两个事物间性质或特点差别不大 两个事物间性质或特点差别较大
《爱莲说》
用“菊”正面衬托“莲” 用“牡丹”反面衬托“莲” 表现莲具有君子的高洁品质。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 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文章的写作特色
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1、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2、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3、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 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4、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法
怎么写的? 技巧、手法
事
写了什么? 内容
情
人
为什么写? 中心思想 主题主旨
技法 事件 情感+人物
初中阶段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六大类
(含义)表面含义:答事件,深层含义:答情感人物
1. 字词句段题 含义、作用、表达效果、赏析、理解、能不能删、句段归位(本身+上下文)
2. 人物形象题
3. 感悟感想题
4. 思路内容题 5. 标题相关题
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 因,层层递进等)。 2、说明对象
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 物的特点)。 3、论证方法
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 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4、论证方式 立论和驳论。 5、论证依据
中考现代文阅读技巧之表现手法PPT课件

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 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 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 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
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像蒲公英一样生存
• 在万物芸芸的自然界,蒲公英永远处于 一种可有可无的配角地位。它没有牡丹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的美艳,没有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喧闹,也没有海棠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的得宠。但它总是默默而又尽情地开出 黄色的小花,结出褐色的瘦果,为自己、 为后代绵延生命的血脉。
• 第30段:从温暖写到阴冷,烘托了刚子 不被信任内心的迷茫和失落。
• 我在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 株幼小的松树。它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 一颗松籽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 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 来。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决不一样。 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针 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 是枝干瘦硬,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 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虬劲和富於弹 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 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 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 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 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⑥我的养护和母亲的呵护所致水仙的不同命 运形成对比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P2
• 文章第五段写了香港之行的经历。 • 香港“苍凉”“陈旧”“可怜的绿色”
和上文故乡的温馨形成鲜明的对比 • 突出了故乡生活格外有韵致 •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念和赞美之情。
《不明白》P3
• 第7段:大厅里的暖和屋外的阴冷形成鲜 明对比,既突出了银行环境的舒适,更 写出了刚子受到优待和尊重时内心的温 暖和幸福。
现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现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现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现代文阅读的十一种表现手法,供参考——1、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 副本

答案: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 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五、关于象征
象征,就是用易于引起联想的具体事物或活动, 来说理或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从而使文章达到较高 的艺术性和思想境界。
象征是一种以实带虚,运虚入实,明暗交叉的表 现手段。我们平时所说的象征散文,就是以象征作为 整体构思的主要手段,描写具体的形象,对社会生活 某些本质方面进行寓示和概括的一类散文。
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 沙、屋顶、做饭的人……的回忆, 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 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二、类比
类比: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 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 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主体事物齐王与客体事物 邹忌之间,在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对齐王 的态度及妻、妾、客对邹忌的态度上,均表现为 “私”“畏”“有求”这三个方面的相同特点。相同 的特点越多,主体事物就越具有客体事物的性质,越 能暴露主体事物的本质。
福》) 用鲁镇除夕喜庆的气氛来反衬祥林嫂悲惨的命运和结 局。
原文: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 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 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 样自嘲。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 管自己蓬勃生长。
28、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 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2个字)
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 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比喻) 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少 喝有益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则造成“快乐的死亡” (没有作品发表)。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 评作用。
现代文阅读 常用写作手法

明确了这些常见修辞格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文本如文章主旨、作者感情、强调重点等内容进行阐释。
5.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作用是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作用是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主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陈述: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观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文学作品时注重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小说阅读: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考点题型均是围绕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这一核心。
2.阅读策略(1)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主要考察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辨析、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可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常见提问方式:①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品质。
②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人物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社会意义)。
答题模式:文章通过(描写方法)的描写方法,如(举例说明),突出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或形象)(2)把握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比较这两个句子, 说一说表达效果。
对比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 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胡屠户的前倨后恭、欺贫 爱富、趋炎附势的典型市侩的性格。
衬托(正衬、反衬)
赏析下面几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我与汪伦 的情谊更深
——李白《赠汪伦》 ·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托物言志:作者 借某种具体的事 物表达自己的精 神追求。如“梅 花”代表对“高 洁脱俗”品格的 追求。
欲扬先抑
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 个祝寿词助兴。老纪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 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 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 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活跃,交 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 老纪接着高声朗读 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满场宾客变成哑 巴,欢悦变成难堪。老纪喊出第四句:“偷得仙 桃献母亲。”大家立刻欢呼起来。
LOGO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天星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contents
方法点拨 方法总结 例题精讲
01
方法点拨
对比
•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 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 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 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 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 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 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 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 一个体面的相貌……”
象征
红色:喜庆,力量,活力 白色:哀悼,纯洁 紫色:高贵 喜鹊:吉祥 乌鸦:厄运 鸽子:和平 鸳鸯:爱情 菊: 隐逸或隐士
折柳: 惜别 长亭: 送别 月亮: 思乡,离愁别绪 大地: 自由,母亲 绿色: 自
什左
赏析下面片段的表达效果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 一种树。
欲扬先抑
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
这首诗就是典型的虚实结合。它前 两联写实。“收蓟北、涕泪满衣裳、 却看、漫卷诗书”都是突然之间 “喜欲狂”的生活真实! 后两联写虚。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 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 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 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诗人 回家畅想曲的节奏轻快、和谐,地 点转换让人目不暇接!此时杜甫的 感情,如洪峰迭起,向前奔涌,一 泻千里啊!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矛盾《白杨礼赞》
托物言志
例: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拟人化手法,这种修辞方式,把一些抽象概念 表现得形象生动,把石灰人格化。对石灰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拟人化,写 出了吟咏事物的特有属性,和人的思想感情相吻合。 全诗语言简谱。诗人 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 “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此诗却有坚定不屈的笔意。
渲染:对环境,景物等多方面的正面 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烘托: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 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例: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 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 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处横着几个萧索的 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了。(鲁迅《故乡》)
答:(1)“塞”字描述了候车室环境的拥堵,表达了我对这种环境失望、郁闷的心情。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邻座的乘车状态与我理想中乘车状态相吻合,表
达了我对邻座这种状态背后良好修养的欣赏,为下文“我们”的投契、坦率进而成为知音作铺垫。
《半个奇遇》
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将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对选文做批注。 答:示例一:全文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描述了“我”从“郁闷、绝望、厌倦”到“欣喜、愉悦” 的心情变化过程,使文章波澜起伏。 示例二:全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其他乘客的不文明状态和邻座的文明状态进行对比,使作者的观 点更鲜明,主旨更突出。 5.“高风亮节”“完美”“感恩”“拯救”这些词分量都很重,是所谓“大词”。“大词”意义比较“重”“大”,一般用 在反映大场合、大事件等语言环境中,这里却用在这样一件小事(乘车)上,这样一个小人物(邻座) 身上,作者为什么要“大词小用”? 答:突出“我”看到自好自律的邻座时的惊喜之情;加大对现实生活中不文明、不尊重他人的现象的批 判力度;加大对祖国悠久古典礼仪没被大多数人传承的痛惜力度:加大希望广大读者注重礼仪做有修 养的人的警醒度。
以年纪小反衬器量大
·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 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 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 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以海鸭和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 的勇敢
——高尔基《海燕》
渲染、烘托
该部分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侧面烘托出的是旧中国农村的 缩影,也是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反映辛亥革命后十年间 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景象。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 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 枝。它所有的丫 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 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 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 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 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 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2.读完选文,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乘车)环境、尊重、投契、修 养……”请结合选文内容,围绕其中一个词语谈谈感受。
答:示例:乘车环境拥挤、水泄不通,人与人之间没有温度、没态度。我们每个人都渇望有一个舒适 而温暖的环境,只要每个人都能做到自好自律,就能拥有这样的环境。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以小见大
思考:回顾何其芳的 《一夜的工作》,赏 析表达效果。
文章在写作上有以下特点: (1)文章简短,但内容具体充实。 (2)文章质朴无华。 (3)本文在写作上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烘托人物高 贵的品质。 (4)在选材上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点。 结构图解: 厚厚一叠文件——工作任务重 一句一句看——工作极其认真 工作劳苦——画、思、问 公鸡叫明了——彻夜工作
02
方法总结
答题技巧
对比
将……和……进行 对比,突出强 调……,表达…… 情感。
用甲衬托乙,突出乙 的……特征,表 达……情感。
①文章先写……,再
写……,前后形成鲜明对
比,突出了……,表达作
者/文中人物……的情感;
②使文章曲折有波澜,增
强文章可读性。
欲扬先抑
衬托
03
例题精讲
《半个奇遇》
1.①塞在候车室;②从失望到看到希望:③意外的欣甚:④(彻底)消散、焕然一新、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