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专题——陆游(教案)

合集下载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词中的意象,分析诗人抒发的情感。

(3)了解陆游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词的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词人坚定的爱国信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2)学会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词的朗读和背诵。

2. 词中意象的分析。

3. 诗人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词中难点词语的解释。

2. 诗人情感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诗词原文及注释。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陆游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陆游诗词,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诗词(1)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卜算子·咏梅》。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 诗词解析(1)分析词的题目“咏梅”,了解词的主题。

(2)解读词中的意象,如“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等。

(3)探讨词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如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等。

4. 诗人情感分析(1)引导学生从词中找出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或句子。

(2)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分析词中所抒发的情感。

5. 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保持乐观心态。

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写一篇关于词人陆游的小短文,介绍其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7. 板书设计卜算子·咏梅陆游意象: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等情感: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等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诗人陆游的诗歌教学案例

诗人陆游的诗歌教学案例

陆游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传承了唐诗的传统,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本文将以陆游为案例,探讨诗歌教学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优秀诗人的诗歌艺术,提高学生写作和欣赏能力。

一、了解陆游及其诗歌创作背景了解诗人及其时代背景是进行诗歌教学的第一步。

陆游生于1125年,是南宋时期的诗人,历经宋钦宗、宋高宗、宋理宗三朝,经历了南宋的深刻社会变革和外部压力。

时期,陆游的诗歌创作不断试图通过诗歌表达他的个人思想和社会感受。

同时,他还通过学习唐诗,吸取了唐代诗歌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二、欣赏陆游诗歌的特点要掌握并欣赏一位诗人的诗歌,需要根据其创作背景和风格,深入认识其创作中的独特特点。

1、反对浪费陆游的诗歌反对浪费和奢侈,通过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例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中“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一诗句,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人生中留下时光和珍视爱情的追求。

2、顿挫格的运用陆游的诗歌中,常常采用“顿挫格”的写作手法,即将诗句进行断句,并使行文节奏受到干扰,出现一种“顿挫”的感觉,从而使叙述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钱塘湖春行》中“何处春江无月明,何处流水不长缨,此时此地人胜否,孤竹双鸣日又生”这一四句,每两句为一组,四句组成两组,每组前两句每句各有七字(句通),后两句则各有五字(句断),形成了顿挫感,使诗歌更加有味道。

3、富有变化的词藻陆游的诗歌中,词藻变化丰富,表现出强烈的意境感。

例如《游山西村》中“岐路崎岖攀桂枝,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船暂向小江开,木叶花繁何处扫”这一诗句,运用了攀桂枝、白云深处、停船暂向小江开等变化多样的词藻,生动地描绘出山水的意境。

三、诗歌教学案例1、学习唐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两首经典的诗歌,都在表现人物情感时采用了同一种意象,即用“弹琴”来表达。

陆游书愤教案

陆游书愤教案

陆游书愤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陆游书愤教案陆游书愤教案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陆游专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钗头凤·红酥手》)教学设计及反思

《陆游专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钗头凤·红酥手》)教学设计及反思

《陆游专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陆游的生平及主要作品,理解他的爱国情怀和人生经历。

2. 通过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钗头凤·红酥手》,体会陆游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陆游简介及时代背景2.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赏析3. 《钗头凤·红酥手》赏析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介绍陆游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a.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b.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c.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

d. 学生背诵诗歌。

3. 学习《钗头凤·红酥手》:a.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b.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c.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体会陆游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奈。

d. 学生背诵词作。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陆游的爱国情怀和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两首作品,写一篇关于陆游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3. 在讲解过程中,是否做到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否注重了与学生的互动?4. 在课堂小结环节,是否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总结和归纳?是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问题和建议?5. 针对学生的作业反馈,是否及时进行了指导和纠正?是否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学设计范文(三篇)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学设计范文(三篇)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学设计范文(三篇)第1篇: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让学生了解两首词的主要内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情感态度:1、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2、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3、写出赞美自然界景物的文字。

二、过程方法:1、积极调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和积蓄的情感,参与新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2、利用学生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辅助学生学习。

3、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词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能想象画面,赏析文字。

四、教学难点: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了解梅花吗?学生交流对梅花的认识。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

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2、毛泽东同志真是一个豪迈、浪漫和富于激情的伟人,一场雪,就有一种英姿勃发的气概;一枝梅,更有笑傲江湖的情怀。

3、1962年春天,他看到迎寒怒放的梅花,写了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在这里,词牌名是?题目是?“咏”就是用诗词等来叙述的意思,是古诗词的一种题材。

(二)读一读1、初读感知:(1)毛主席眼中的梅花是怎样的呢?他是怎样赞美梅花的呢?请大家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体会。

(2)读着这首词,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感受到的是振奋激动,还是哀愁无奈?从词中你听到是哀叹还是笑声?你从中看到的生机热烈,还是衰败冷清?(指名回答:“读着这首词,我感觉到……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3)指名诵读:提句读停顿、声调变化和感情扬抑的要求。

(4)齐读。

2、精读感悟(1)、再读,体会梅花具有怎样的品格?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2)、同桌交流(3)、集体交流谈议(板书:百丈冰——花枝俏——坚强、勇敢不争春——只报春——无私、高尚山花开——丛中笑——豪迈、谦虚)(4)、如果说梅花是一种精神,你觉得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如果说梅花是一个人,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能否举例谈谈?3、品读赏析一首好的诗词就是一曲曼妙的音乐,值得我们细细去品评,细细去欣赏,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七嘴八舌评诗词,可以从个别的字上,也可以从某个句子上,也可以从整首词上去赏析。

书愤教案 陆游书愤教案 陆游《书愤》教案(5篇)

书愤教案 陆游书愤教案 陆游《书愤》教案(5篇)

书愤教案陆游书愤教案陆游《书愤》教案(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作者整理了5篇陆游书愤教案陆游《书愤》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书愤教案。

《书愤》教案篇一一、说教材《蜀相》和《书愤》分别是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单元第四、五篇课文。

本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

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是一首七言律诗。

杜甫作为为“诗圣”,一生经历分为四个时期,留下大量诗篇这样的名家名篇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鉴赏指导的较好教材,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其他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蜀相》前两联写景,通过精巧的炼字艺术,情景交融,表达了独特的情感和意蕴;后两联抒情,表达了对诸葛亮丰功伟绩的崇敬和思慕,由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不仅表达了诗人杜甫对其的痛惜,而且概括了古今英雄在国家危难之时,有才无命,壮志难酬的悲慨。

《书愤》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单元第五篇课文。

本诗的教学内容定为全面深入地了解陆游的生平经历,学习陆游的爱国诗词,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理解陆游等南宋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二、说教学目标古代诗词是古代诗人心灵的透视,生活的缩影,字里行间流溢着诗人的激情。

可以说,每一个词都经过历练,每一句诗都经过生活的淘洗。

即使平仄声调,也如珠落玉盘。

因此,学习古诗词首先要学会吟诵,在反复的吟诵中,感知诗词的声韵美,在吟诵中激起想象,体味诗人的丰富情感。

根据上面的考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围绕《蜀相》《书愤》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社会角色等一系列文化现象,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品味诗中写景的诗句,体会炼字技巧,把握其中蕴涵的作者情感。

《定风波》(陆游)教学设计

《定风波》(陆游)教学设计

《定风波》(陆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陆游以及他的代表作品《定风波》- 分析《定风波》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 理解并解读《定风波》中的核心意义和主题- 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理解和欣赏教学内容1. 课文导读:介绍陆游及其作品《定风波》的背景和意义。

2. 诗歌赏析:分析《定风波》的诗歌结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

3. 课堂讨论:探讨《定风波》中的主题和意义,引发学生对人生、命运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4.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以《定风波》为题材进行写作或创作绘画、音乐等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陆游作为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课文导读:简要介绍《定风波》的创作背景、陆游的生平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期待。

3. 诗歌赏析:分析《定风波》的结构、描写手法、意象等,引导学生理解其中包含的感情和思想内涵。

4. 集体朗诵:指导学生逐句朗读《定风波》,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5. 课堂讨论: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对《定风波》中探讨的主题的思考,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 创作实践:让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可以在纸上写下对《定风波》的感悟,也可以通过绘画、音乐等形式展现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

7. 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对课文和创作实践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课堂讨论和创作实践环节中的积极参与和质疑。

- 收集和评估学生的书面作品或创作成果,着重评价其对《定风波》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汇总学生的观点和意见,以及对古代文学和文化的认识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资源- 《定风波》诗文原文和翻译- 课堂教学PPT- 纸张、画笔等绘画工具- 音乐播放设备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观点,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讨论和解释诗歌的意义。

- 着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欣赏能力,引导他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启发。

陆游的诗爱国诗教案

陆游的诗爱国诗教案

陆游的诗爱国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陆游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理解并欣赏陆游诗歌中的爱国主题。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内容:1.陆游的生平简介。

2.陆游的爱国诗选读。

3.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陆游的生平和作品,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习陆游的爱国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宋·陆游《示儿》•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宋·陆游《书愤五首·其一》•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宋·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3.分析陆游诗歌中的爱国主题:通过上述诗歌,引导学生理解陆游的爱国情感和立场,探讨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4.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陆游及其作品的看法和感受,鼓励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并表达对陆游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布置作业:阅读并赏析陆游的其他爱国诗篇,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反馈,评估学生对陆游及其作品的了解程度和欣赏水平。

2.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陆游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是否有效地传递了知识和技能给学生。

2.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水平,是否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导入:抢答小练习1、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A陶渊明B王维C孟浩然D谢灵运2、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A辛弃疾B苏轼C李白D温庭筠3、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A李清照B武则天C岳飞D蔡文姬4、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A苏轼B柳永C杜牧D辛弃疾5、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A高适B李白C曹植D贺知章6、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A孟浩然B韦应物C杜甫D杜牧7、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A杜甫B屈原C陆游D李商隐进入关于陆游的学习9300多首——今天我们也要交一个之最,他就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他的出生很神奇——名游,字务观,号放翁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其父陆宰,北宋朝廷重臣,官居吏部尚书。

公元1125年10月,陆宰奉诏赴京,家眷随他北上汴京(今开封)。

行至半途,狂风暴雨中陆夫人生下一男孩,因为是在旅途中出生的,其父给他取名陆游。

【另一说,陆游的母亲曾梦见北宋词人秦观(字少游),故为孩子取名陆游,字务观。

此说法已被推翻。

但出生时的狂风暴雨似乎注定了陆游的一生也是风雨飘摇……】2、陆游出生当年,由女真族建立的大金国向北宋发动进攻,从此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出生第二年,发生宋朝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俘),北宋灭亡。

徽宗第九子赵构幸免于难,仓促登基,建立南宋。

二、他的考试总挂科16岁,第一次科举考试,失败。

1143年,19岁的陆游参加进士考试,因“力主抗金,恢复中原”,被秦桧以“喜论恢复”取消名次,失败。

当陆游准备下一次科考时,父亲陆宰去世,根据宋代礼法规定,守孝三年期间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而陆游的感情生活也发生了转折。

陆游与表妹唐婉结为夫妻,后又被迫分手。

(后面再详讲)1153年,29岁的陆游再次来到杭州参加进士考试,又写“喜论恢复”,被主考官陈阜卿点为第一名,却又没考中。

原因有二:一因为和陆游同场考试的有秦桧的孙子秦埙,秦埙的成绩也不错,名列第二。

秦桧不干,我孙子凭啥第二呢?二是因为“喜论恢复”,抗金救国。

落榜后的陆游心情烦闷,回到了山阴老家。

三、他的仕途很悲摧,爱国之志一场空秦桧死后,1158年,34岁的陆游才第一次踏上仕途之路,来到临安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这时抗战派纷纷抬头,陆游的爱国理想再次萌发,他向当时皇帝提出许多爱国建议,后因提出罢黜皇帝红人而自己被罢黜了。

1162年,新帝即位,欣赏陆游,但正直、眼里不容沙子的陆游直言进谏,令皇帝下不来台,1166年又被罢免。

这是他步入仕途后的第二次非正常回乡。

陆游回到绍兴后,居住于镜湖边的三山村,过着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返璞归真,亲近自然,以诗会友,茶酒为伴,还经常做客农家,真情与农民交往。

这样的日子陆游过了四年,在此期间写下了《游山西村》。

1170年,46岁的陆游被启用为通判,开始了一生中最光辉的八年蜀州生活。

这是他创作力最旺盛诗作成就最繁荣的时期。

陆游曾亲临前线,度过一段难忘的军中生活,还鞋子啊一系列爱国佳作。

后来范成大帅蜀,陆游为参议官,陆游不拘礼法,和范以文字交,人多讥其颓放,故自号曰“放翁”。

为纪念这段难忘的生活,他把平生的诗文集分别命名为《剑南诗稿》和《渭南文集》。

补充: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1178年,陆游调任江西抚州任茶盐公事,因为抚州地区先是旱灾,继而淫雨连绵导致洪灾,百姓被洪水围困在高地上,缺衣少食,呼饥号寒。

陆游是主管钱粮仓库的官员,此情此景,他毅然下令打开常平义仓,解救百姓。

灾民万分感激,但朝廷却下诏罢免了陆游的职务。

罢官后的陆游,再次回到山阴老家赋闲。

这一闲又是五年,陆游空怀报国热忱,并且已是花甲之人,这一时期,陆游填下了《卜算子·咏梅》一词:“驿外断桥边,寞寂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186年,陆游已经62岁,朝廷起用他为严州(浙江建德)知州。

他应诏到临安(杭州)。

这时陆游已是一个深谙茶道的茶人,心态非常平和。

到杭州时,正逢春雨初霁,风光旖旎。

写下了《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首诗表面是咏景诗,实际不然。

好个陆放翁,诗写得那么露,那么直白,开篇就点明世态炎凉,人情淡漠。

这也正是他的风格。

还没上任,陆游便清醒地知道,这一次自己只不过是再到官场上去客串一回,他早已看透了宦海沉浮。

抱着多一次不多,少一次不少的心态到严州上任。

其后,陆游在严州任上颇有政绩,被提升为朝廷军器少监、礼部郎中等职,但不久1190年又被以“嘲咏风月”的罪名罢了官。

从“骑马客京华”到“清明可到家”,先后4年光景,真应了他在诗中的预言,在官场的又做了一回看客。

对待这一次罢官,陆游达到了超然境界,并能泰然处之。

朝廷给他定罪是“嘲咏风月”。

回到山阴后,索性在家中建了一座“风月小轩”,还公然题诗。

这陆放翁还真是狂得可以,并达到了无所顾忌之境地。

这次一闲,就是12年,这期间,我们这位诗人的物质生活是极清贫的,但精神生活却十分丰富。

罢官后,旧交多断了音讯,这就是世态之炎凉,陆游转而与当地高僧过从甚密,常以茶自娱。

期间还有不少传世名诗名句留传后世。

1202年,朝廷起用年已78岁的陆游为同修国史,一年后,史书编成,陆便辞官返乡。

1207年,年已83岁的陆游被晋封为渭南县伯,后收复中原的北伐以失败告终,主战派大臣韩佗胄被杀。

至此,他对朝廷彻底绝望,已无意为官了。

大起大落的陆游又回到山阴,这一次,就再也没有出来了。

85岁的陆游已知来日无多,将自己的心愿在《示儿》一诗中告诉儿子:“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其情可鉴,其鸣亦悲。

公元1210年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梁启超先生在评价陆游时说“诗界千里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四、他的作品很动人剑南指的是四川,剑南诗稿是他在四川时期的文集整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

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

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

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

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注释:①书愤:抒发义愤。

书:写。

②早岁:早年,年轻时。

③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

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

楼船,高大的战船。

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为江防要地。

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

[1]⑤塞上长城: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这里作者用作自比,现比喻收边御敌的将领。

⑥衰(cuī)鬓:苍老的鬓发。

⑦空自许:白白地自许⑧堪:能够。

⑨伯仲间:意为可以相提并论。

伯仲,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⑩楼船:战舰。

11。

名世:名传后世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背景: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又妙在对仗工整,顿挫铿锵,且一气贯注,组接无痕,以其雄放豪迈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联。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

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

上句指此。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

下句指此。

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

“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2]“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

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